首页| 论坛| 消息
主题:纱帽山下七六街 一条胡同八间房
回帖:

分校的草皮泥与地道战

我们都要在分校长住一个学期,谁也没有逃避的机会。我们年级驻分校的那个学期,是一个收花生与种甘蔗交接的季节。

那时候分校与现在分校不同。现在的分校与母校只是校址各异,其他均可同日而语,那时的分校简直就是一座知青农场,被分校栽培过后转身就是一名四体能勤五谷能分的预备农民。

稍有不同之处是每周还有几节文化课,毕竟同学们还是在校生,当局总得把课程教授完毕。内容也不完全都是时事政治喊口号,有些知识在当时被活学活用。缩短后的教材被填鸭式的塞进我们的嗉子里,里面也有令人感兴趣的科技知识,那些土地丈量、猪圈搭设、尤其地基的设计与构造等等,非常实用。

下一页 (1/9)
下一楼›

(羽绒山)
‹上一楼:羽绒山大哥:这味菜我也喜欢。不过我将冲菜改榨菜,五花腩改瘦肉丝,用来伴白粥吃也不错。我家&q ..

查看全部回帖(339)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