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249阅读
  • 0回复

了解饮红酒存在的误区,不要成为红酒的笑话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索耐尔
 

发帖
40
金钱
1277
经验值
2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2-05-21
    把葡萄酒简称红酒?十分推崇葡萄酒的橡木味?以下N个误区,其中任何一条都会使你在宴会上闹个不大不小的笑话。
    1、把葡萄酒简称为红酒    
      把葡萄酒简称为红酒 ,以至出现“霞多丽红酒”的谬误。即使是天才般的酿酒师,也不可能用霞多丽白葡萄酿造出红酒来。
    实际上,红酒只是葡萄酒的一种,葡萄酒还包括白葡萄酒、桃红葡萄酒、香槟、起泡葡萄酒、甜白葡萄酒(贵腐酒)、冰酒、雪利酒、波特酒、马德拉酒以及各种加香葡萄酒(味美思等)。
    2、认为葡萄酒越放越好
    理论上,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东西,装瓶后仍然会继续成熟和变化。在良好的储藏条件下,葡萄酒会在岁月的历练中使得单宁酸逐渐柔顺圆润,酒香更加富有深度,口感也更为均衡协调。顶级酒庄的黄金年份出品可能要放到十几年以后才渐入佳境;甚至在半个世纪以后,仍然会大放异彩。不过,美国葡萄酒教育家、原纽约世贸中心顶楼世界之窗餐厅总侍酒师凯文·兹拉利在《葡萄酒入门》指出:“并非所有葡萄酒愈陈年愈好。事实上,世界上90%以上的葡萄酒在一年以内喝掉最好。”
    一瓶葡萄酒的生命周期,就像一个女孩的成长一样,童年有天真烂漫的可爱,豆蔻年华有楚楚动人的娇媚,花样年华有婀娜多姿的万种风情,徐娘半老有风韵犹存的雍容。葡萄酒带给我们的享受,在每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如果我们教条地期待陈年,整天惦记着什么时候才会达到高峰,那将会失去多少品尝的体验和乐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瓶葡萄酒在任何时刻打开都是合适的时宜。
    3、握住高脚杯的杯壁
    现在许多房地产广告流行以葡萄酒来表现“欧陆风情”,甚至直接以葡萄酒产区的名字来为楼盘命名,比如深圳有“香槟广场”、广州有“波尔多花园”、天津有“玛歌庄园”、北京有“纳帕溪谷别墅”。但是,那位高贵的形象代言人却用拿啤酒杯的姿势,端着一杯红葡萄酒!
    我们喝惯了啤酒,一不留神就会用拿啤酒杯的方式,握住高脚杯的杯壁。就像接受电视台采访时,喜欢把手按在主持人的话筒上一样,已成为一个根深蒂固的陋习。
    正确的持杯姿势应该是用拇指、食指和中指夹住高脚杯杯柱。首先,夹住杯柱便于透过杯壁欣赏酒的色泽,便于摇晃酒杯去释放酒香。如果握住杯壁,就用手指挡住了视线,也无法摇晃酒杯;其次,饮用葡萄酒讲究一定适饮温度,如果用手指握住杯壁,手温将会把酒温热,影响葡萄酒的正常水平。
    当然,如果仔细考究持杯姿势,根据不同的鉴赏时段,还可分出另外两种姿势:
    在观察酒色、欣赏酒香阶段,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柱底端——拇指竖起垂直倚在杯柱上,食指弯曲卡在杯座上面,其余手指以握拳形式垫在杯座底下起固定作用。这样,无论是向外倾斜45度去观察酒色,还是向内倾斜45度来探询酒香,都能控制自如,特别有力度,感觉很带劲儿。
    在宴会上,如果需要走动,需要拿着酒杯与别人交谈时,请把所有手指撤离杯柱,直接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杯座——拇指压在上面,食指垫在下面,其余手指以握拳形式支撑在食指下面。这样拿酒杯,有暂停、期待和聆听的意思,而且看上去也比较酷。
    4、崇拜橡木味
    在品酒会上,有人发表评论:“果香浓郁,口感圆润,有香醇的橡木味”
    橡木味来源于葡萄酒的橡木桶陈化过程。在长达12个月、18个月或24个月不等的陈化岁月里,橡木含有的呈香物质会舒缓地融入酒液,使葡萄酒衍生出一定的焙烤类香气,比如杉木、雪松、雪茄盒、巧克力、咖啡、焦糖、烤面包、熏培根等香气。
    由于美国著名酒评家罗伯特·帕克(位居《醒酒器》杂志2007年度“全球葡萄酒 界影响力排行榜”第一名)喜给色泽深沉、果香浓郁、橡木味厚重的葡萄酒较高的分数,加上在全球100多家酒庄担任顾问的“飞行酿酒师”米歇尔·罗兰以“200%橡木桶陈酿”(换两次新橡木桶)的积极推动,橡木味似乎已成为好酒的重要标志,各种橡木片、橡木粉也成了畅销产品。
    但是,英国酒评家安德鲁·杰弗在《红酒圣经》指出:“那些认为橡木味是葡萄酒主要风味的人,和那些认为番茄酱就是蔬菜的人一样。”
    
5、动不动就闻软木塞
    在正规的西餐厅,侍酒师在开瓶之后,照例会把软木塞放在一个小碟里,端过来请点酒人检查,看软木塞是否干裂或发霉——如有上述现象,说明此酒保存不当,可以请求换一瓶。但有些顾客喜欢冒充行家,往往还要装模作样拿起软木塞放在鼻子底下闻一闻,然后摇头晃脑。
    
    美国《葡萄酒观察家》专栏作家马特·克雷默在《葡萄酒好喝的秘密》告诉大家:“摆在你眼前的软木塞不是给你闻的,而是给你看的。你不可能从一个软木塞的气味得知一瓶葡萄酒的好坏,一如你不能从鞋垫的味道得知一双鞋子的好坏。”
     6、喜欢满上
    苏东坡在《行香子》写道:“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
    但若是葡萄酒,只须满三分,好给葡萄酒的芳香留下回旋、对流和集中的空间。
    另外,如果倒得太满,一瓶750毫升的葡萄酒,即使用容量较小的215毫升ISO标准品酒杯,也不够三五知己酒过三巡。
 7、挂杯好酒
    斟了酒,轻轻地摇杯,让酒液在杯壁上均匀地转圈流动,停下来酒液回流,这并不是挂杯,稍微等会儿,你就会看到摇晃酒杯的时候,酒液达到的最高的地方有一圈水迹略为鼓起,慢慢地就在酒杯的壁面形成向下滑落的Tear“泪滴”,象一条条小河,法文称为Leg“脚”,这才是挂杯。
    通常认为挂杯现象的形成反映酒中酒精含量与葡萄汁的含量,当不考虑酒精含量时,葡萄汁含量越高的、勾兑程度越小的酒,挂杯越漂亮。挂杯形成的速度、密度、粗细、滑落的快慢,体现出酒体的粘稠性和酒中成分的丰富度。挂杯好的酒虽然不一定就是好酒,但是好酒挂杯好却是定理。
     一般来说,没有挂杯痕迹或者挂杯痕迹不明显的葡萄酒,往往酒体比不厚;而有挂杯痕迹,并且这种挂杯痕迹停留时间长的葡萄酒,说明基本上是葡萄原汁生产的,在橡木桶中贮存的时间长,年份久的缘故,故而喝到嘴里的感觉也很醇厚绵甜。
       正确了解葡萄酒存在的误区,不要再在宴会上闹笑话了。

                                
平民的价格 贵族的享受——来自法国波尔多的葡萄酒
分享到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