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12阅读
  • 21回复

举人的遗孀--致燕福不浅与"李姓旗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9-08

                             举人的遗孀 ---1

  首先,多谢燕福不浅上传"李姓旗石"等照片和报导,并多谢所有关心李姓旗石故事的朋友.
  上星期游览"相片上传",被"处于现代楼阁间的农村"这题目所吸引,点开一看,竟勾起童年的住事一幕幕:

                             "阿白来啦!"
 
   我小时侯家住台城(台山市)五龙的龙光里(姊哥们小时曾住吉园路),记忆中那时与我们家行往的亲戚最多的是阿白,有时是每星期一次.在我能记事的时侯,阿白已是"真正的"老太婆,脸上皱纹不少且深,牙齿已脱落大部分,最可怜的是阿白那直不起的腰,离开拐杖的支撑,它的弯度足足有90度.(可是她那时却能经常走路到我家,这路程让阿白来回要走三个小时)阿白多数时侯穿的是黑色,灰色,或啡色的棉布或"凉口"衫服,全身上下都很宽松.脚上通常穿的是黑色布鞋,头上总是梳个"街"(把头发全部束起扎成小半圆波状附在脑后),并非常紧密,光滑,一丝头发都不掉下来,"街"上斜插一根针.还一定戴一件约两寸宽的露顶"护头布帽".若出门,就会戴帽身镶着五颜六色珠仔的,这也算是阿白全身上下的"最飘亮".她经常用的是一个两耳(两提手的)浅啡色软藤手提篮,相当大,当然定少不了那深啡色的"军矢督"(拐杖), ...如果阿白能直起身来,并从她的脸型和端正的五官来看,她年轻时应该是相当的美丽端庄.由于当时经济的不佳,阿白每次来我家不是大篮"手心"(礼物),有时我妈也给一些食物让她带回去.但阿白非常的慈祥,脸总带微笑,说话声音总不大.可能是每次她来我家都很高兴,看阿白愉笑的脸上,那些皱纹也让人觉着舒心,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那些皱纹都有动感.我们都非常喜欢她.所以,每次阿白耒,人还末进屋,我们就高兴地喊着"阿白来啦"!"阿白来啦"!并有人拿过阿白手里的藤篮,有人扶着阿白,有人去倒水,象一群小鸟一样,吱吱喳喳地围在阿白身边.

分享到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9-08

                               举人的遗孀--2

                                 阿白的住所

 

  那时阿白住在城东圆田村.记得约是小学二三年级放暑假,我妈让我去帮妗姆带小孩.坐在妗姆的单车尾(后面),先过全城区,后出城东,经过一段路,(这一带曾叫附城党委会和二庄)走过一段田基,转过小山坡,过山园小村,才到园田村.(这边是园田村尾,后来我自己走路也是这样往返的.)园田村分上下两部分,(我白住上部分)上部分多数房屋的式样是"两廊两房一大厅",后面是与一中之间的沙帽山;下部分房屋较大较新,还有二楼,(燕福不浅那两张"二楼洋房"我有印象)上下部分离开较宽的地带.阿白他们饮用水的井水头(井台)就在这地带中,靠近下部分.下部分塘基对开,就是绿油油的稻田.阿白那时是与另一家人住同一间屋,他们是一位老太太和她的儿子,儿媳和几个孙子.阿白这边的家门口有一个墙头仔(一堵墙),墙头仔下,是一条长长的"石凳".墙头仔外面是一块大空地.我那时除了很少的几次去挑水,(因年纪小,还用的小铁桶,我想帮阿白)通常就只是在阿白屋里或是在门囗的墙头仔周围,不敢远走.那时阿白家的房屋看起来好象很旧,门仔(外门)已脱色腐朽,加上瘦弱弯腰的阿白身影,即使是童年时的我,每次离开她家走在静寂的小山坡和田埂路上,心里总是升起莫明的惆怅与牵挂,有时甚至回头几望,......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9-08

                               举人的遗孀--3

                               阿白是谁?


  小时侯的我,也是"问题女孩",对什么都感兴趣和发问.对这慈祥可爱的阿白的一切当然不会错过,并且是从小问到大,因小时侯听过也不全懂.后来基本弄懂了,并不复杂:阿白的丈夫名叫李丙奎,我们称白公(外祖白公),考试中举,成举人.(我妈说,前辈们告诉她,白公考试中举后,乡里村里非常热闹,并舞狮鸣炮,敲锣打鼓,大队人马地到白公家来道贺.)白公有两个儿子,大儿子是我外公,二儿子我们称长公,去南洋.(据说没后代,长公的妻子-长婆后来只身去了香港)也是说,阿白是我外公的母亲,是我妈的"阿仁"(祖母),按俗例我们叫阿白(外祖白).白公成举人后,不忘家乡和乡亲,在村里建书馆教学....白公的妻子后来去世了,白公又取了另一个妻子,是我们见到的阿白,(这个妻子也没育有后代)哦,即是与我们经常欢聚的阿白原来是细白(继白),而大白早已去世.但放顾几十年来这阿白对这个家尤其是对我妈姊弟两个的照顾呵护,放顾我懂事后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所接触到的一切,这细白与大白一样可敬可亲,若不特别提起,我们还真时时忘了曾有个大阿白.                             

[此帖子已被 Xiaohe 在 2009-9-15 12:57:11 编辑过]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9-08

                          举人的遗孀--4   

                      勤俭 善良 坚强的阿白


  可能有人会说,你阿白没有自己的后代,才会与你们这般亲.不对,这是出自她心底里的.阿白的仁慈,友善,那时园田村人人皆知,而且,村里很多人,包括大人小孩都曾受过阿白的帮助和关怀,大家还亲热地称阿白为"好人大姐".我妈说,阿白家里曾有佣人,但村里的人都知道,阿白从没把她当佣人看.不要说打,骂都从没有过!大家相处就象一家人.佣人结婚时,阿白尽其隆重,设婚宴,办嫁妆,就象自己的女儿结婚一样.后来,这"女儿"还克服路途远等困难,不止一次地回来探望阿白.而且,虽然她们双方识字都不多,但却能保持了几十年的书信来往....,种种这些,村里村外那时都曾传为佳话.
                                                                         白公去世后,作为一个弱女人,阿白一力承担起这个家的家长作用,又帮长公取媳妇;我外公外婆去世得早,阿白又与我妈的外婆家一起负起对我妈姊弟俩个小孩又是爹又是娘的职责.说近点,那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有的就因你家的鸡跑过我家而大吵大闹.但阿白他们从没这样的问题,更没见他们吵架.屋内的两位老人还能互相关心,身体有什么不适,能互相帮着擦擦药油,过时年节也互送糕点.阿白还教我怎样称呼他们,又教我扫地时不妨扫过点他们那边等.那时,表面看来两家人好象并不怎热乎,平时对话也不多,但能做到这样,也可算是"相敬如宾"了.阿白的善良和仁慈,印象较深的,是一次炒莱时妗姆意外地用菜箕划破了阿白的手背,伤囗很长,鲜血直流.后来还发炎,原本瘦皱的手背肿得象馒头.我当时站在旁边,只听阿白自然反应地哎了一声,就什么也没说.一般地,相信不少人起码会说句"你干什么啊"等.但这就是阿白!可以说阿白的善良和智慧是出自骨子里的.试想,若阿白就此训斥妗姆一顿,其各方后果会更好吗?
 
    阿白的生活非常节俭,不说衣服添置不多,每天的饭莱都是省之又省.姊哥们说,每次去帮阿白挑水,总见阿白的菜盘里是蒸了很久的梅莱或其他咸莱,(直到我去的时侯还是这样)他们就总是把它一统吃光,好让阿白下次能吃点新鲜的,......阿白是怎样孤单一人走过这漫长的岁月呢?---白公去世时她还年轻,我妈后来结婚了,舅父也很小就去广州,后来一直在三水县工作,阿白去世前不几年舅父才结婚;她是靠什么去维系这大半个世纪的生活呢?---白公成举人后,应有俸禄,但因时世的变化,后来没有了.经济上有时我父母会给一点点的帮助,长婆后来去香港,也寄点钱给她,但她自己却能坚强地想方设法,那怕是种瓜种豆,那怕是在自己的家里放上几个罐罐,装上一些小零食,一分钱二分钱地"做生意",也用作是生活的一点帮补或乐趣,......我想,阿白能挺过来,靠的是她的善良,欲达,坚强,博爱.这就是阿白---举人的遗孀.她的名字叫朱凤娣.


              以上的描述,是作以聊表对先人的敬意和缅怀.

                                                         
                                             Xiaohe 8-18-2009 自大华府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9-08
  欣赏了。这是很好的回忆,前辈的事迹,值得后人探索。
离线0剑雪0

发帖
32832
金钱
89115
经验值
1272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9-08

这是一段难忘的历史,阿白的一生充满许多神奇色彩和感人的故事.

[此帖子已被 0剑雪0 在 2009-9-8 17:36:58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9-08

感人的故事.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9-08
我有个同学叫李耀寅就住城东圆田村.朋友可认识?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9-08

欣赏了Xiaohe的感人文章,多謝了。
离线Laotao

发帖
45295
金钱
540850
经验值
13731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9-09-09

     大华府地区秀才
     大华府地区光荣   

[此帖子已被 Laotao 在 2009-9-9 2:33:12 编辑过]

离线雨叶冰竹

发帖
12116
金钱
1629
经验值
10293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9-09-09
好动人的故事,欣赏了Xiaohe的美文.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9-09-09

                                                                                                                                                                                                                                                                                                                                          

   很多谢大家的跟帖,更多谢大家的鼓励! 

   406439028朋友,那时我还比较小,后来就很少再到园田村去,所以,园田村的人认识不多,也不认识你的朋友,再后来我出国回去后就更不知怎样走去园田村哩,(只好找人带去)抱歉!

离线陈海燕

发帖
547
金钱
848
经验值
472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9-09-15
Xiaohe:

                                                                                                                                                                                                                                                                                                                                          

   很多谢大家的跟帖,更多谢大家的鼓励! 

   406439028朋友,那时我还比较小,后来就很少再到园田村去,所以,园田村的人认识不多,也不认识你的朋友,再后来我出国回去后就更不知怎样走去园田村哩,(只好找人带去)抱歉!

谢谢您的帖子,没有想到,我上传的帖子能够让举人的后代看到并告诉我们一段感人的故事!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9-09-16
好故事
离线Xiaohe

发帖
446
金钱
465
经验值
151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9-09-17

  Xiaohe:

                                                                                                                                                                                                                                                                                                                                          

   很多谢大家的跟帖,更多谢大家的鼓励! 

   406439028朋友,那时我还比较小,后来就很少再到园田村去,所以,园田村的人认识不多,也不认识你的朋友,再后来我出国回去后就更不知怎样走去园田村哩,(只好找人带去)抱歉!

谢谢您的帖子,没有想到,我上传的帖子能够让举人的后代看到并告诉我们一段感人的故事!

燕福不浅,你的寻觅和报导起到多方作用和意义.就说这"李姓旗石",我也从末见过呢,多谢你让我见到了!

 

[此帖子已被 Xiaohe 在 2009-9-17 12:04:10 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