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口埠 ——昔日广东台山人出洋第一港 台山端芬海口埠始建于160余年前、被广东台山人视为当年出洋第一港的台山市端芬镇海口埠重现生机。始建于清朝咸丰三年(1853年)。初立圩时,由附近梅、黎、吴、李、关、阮、黄、江、陈、何等姓氏家族联合组织筹建,叫“十户圩”。因地处大同河与端芬河会合出海口处,加上当地人习惯称“河”为“海”,故改名“海口埠”。 海口埠见证了当地商贸的繁华与衰落,也见证了老一代华侨的出洋史。由于水上交通十分便利。当年,不仅粤西有水东船运载廉江牛、水东油、阳江猪和杉木前来贸易,来自香港、澳门、广州等地的渡船也经常在此停泊。此外,台山华侨也多经此地出洋。 海口埠包括了多条街道,在最繁华时吸引了近千人居住,120多间商号囊括各行各业。尤以西隆街最为兴旺,这条短短500米长的街道,就有万丰银行、钜信银号、永茂银号等6家银号,有“银行街”之称。便利的条件催生了发达的银信业。银信又称侨批,是中国海外华人华侨给国内侨眷的书信与汇款的合称。银信自19世纪初开始,并大规模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基本终结,历时150余年。 如今海口埠仅人口200多人,在海外的华侨比村里的人还多。与昔日的繁华景象相比,如今这里已经冷清不少,不过,许多当年的历史建筑历经百年风雨,依然保存完好。打造“广府人出洋第一港”主题公园。重现当年码头人来人往的繁荣景象,让今人体会出洋先侨爱国爱乡的文化内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