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卷语
坚信文学的力量
尹继红
台山市作家协会即将创刊文学期刊《台山人》,嘱我写几句话以充开卷语。我欣喜、钦佩之余,也觉有一丝担忧。办文学期刊是一件大好事,给作家一个抒写的平台,给读者一片采蜜的花园,全社会都应为之鼓掌加油。但是,眼下的文学又确是遭遇到了一个从未有过的尴尬境地:生活的节奏太匆忙,生活里的诱惑太缭乱,文学的尊严和自信在市场经济和信息时代的挑战面前一挫再挫,文学被日益小众化了、功利化了、快餐化了。文学的价值观、创作观也变得凌乱,甚至颓靡。等等,在这样一种氛围里办文学刊物,不仅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和坚持的力量。
难能可贵的是,在台山,这个中国“第一侨乡”,这么多年来,一直有着一大批文学的忠实信徒,锲而不舍地默默耕耘着文学这片土地。他们的默默耕耘,不仅是指个人的创作,更重要的是为文学服务、为文学奔走。我去年参加了《台山文学报》创刊十周年的纪念活动,还见到美国的华侨专程赶回来参加活动。这份政府没有安排经费的报纸十年下来,已经成了许多海外华侨的一封文学家书。还有旅居美国的台山乡亲刘荒田先生、陈中美先生等,不仅是优秀的作家,更是文学的搭桥修路人。台山本土的文学创作也一直有着非常好的氛围,黄伟华先生、邱建海先生、岳勇先生、叶娉云女士等等都是非常勤奋的作家,也是文学园地里不辞劳苦的园丁。在台山作家中,还有我无缘见面,却非常景仰的,已经辞世的农民诗人程坚甫先生。程老先生对诗歌用情之深、诗才之醇厚,值得我们今天的江门作家们深深自豪并仰如高山。这样细细梳理一番,又似乎觉得,台山诸文友办好这份刊物,底气足着呢。因为,今天的台山依然坚信着文学的力量。而有了这份刊物,无疑文学的根将在这里扎得更牢更深。
看了即将创刊的这份刊物的栏目设置,第一感觉就是台山诸文友是下决心将这份刊物办得十分接地气。所有的栏目都紧扣地域文化。我想这是十分睿智的,也恰恰体现了大家对文学真谛的认知。习大大近日在文艺座谈会言:艺术要展开想象的翅膀,必须脚踩坚实的大地。自古以来,真正纯粹的、有高度、有力量的文学无不是脚踏大地。而台山一域,对于台山作家来说,就是孕育文学的最温暖、营养也最丰富的母体。这里有着广袤的土地、美丽的山水、蔚蓝的海洋、传承千年的海上丝路、浸润百载的华侨文化……这些将让台山作家享之不尽,吸之如甘饴,也是即将创刊的《台山人》一刊最坚实的依靠。
这些年,常和身边的朋友谈起文学艺术的现状和将来,许多人为目前政府与国民对待文学艺术的态度以及文学艺术领域自身的乱像忧心。我却一直颇不以为然。因为我深信,只要人类生存的地方,就会有文学艺术的种子,就像有水分有阳光,就会有植物生长一样。快餐文学也是文学,艺术赝品也是艺术,野花也是花,杂粮也能填饱肚子。尤其在现在这样一个经济文化的转型时期,没有这些文化的乱像出现反而是不正常的。春秋战国,诸子百家,在当年又何尝不是“乱成一锅粥”,唐宋之所以文化繁荣,其中也有娼妓文化的一份功劳。大浪淘沙,最终深入人心,流传千古的是金字塔塔尖上的经典。但是如果没有坚实的基础,塔尖何存?而文学的最坚实的基础,就是普罗大众对文学的欢喜心。而我们的作家,我们的文学期刊所要做的,就是努力去点燃和保持人们对文学的欢喜心。坚信文学的力量,可以改变很多东西,最终可以改变世界。而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带着对文学的神圣而崇高的敬畏写好笔下的每一个字,编辑好桌上的每一篇稿。
想起很多年前食指的一首著名的诗《相信未来》:“我之所以坚定地相信未来/是我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她有拨开历史风尘的睫毛/她有看透岁月篇章的瞳孔。
这就是文学的力量。
(作者系江门市文联主席)
文章选自《台山人》杂志第一期
[ 此帖被尘东飞在2015-03-16 09:3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