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02阅读
  • 19回复

石窟文化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04-15

星期六,6960带我来到了个这美妙的地方。在这里我默默的徜徉,流连,去观看、去感受,内心被这优美的风景景和台山文人的执着所感动。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

先上一张导游工作照

 

 

分享到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7-04-15

沿海高速从这里穿过

看到这里大概有点眉目了(著名景点:石人婆)

对了,这里就是广海石窟口诗林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7-4-16 13:42:03 编辑过]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7-04-15

石人公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7-4-16 13:39:51 编辑过]

离线ytz
发帖
158
金钱
123
经验值
155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7-04-15
多谢Old5,欣赏了!
离线哇哈哈

发帖
12012
金钱
8738
经验值
18328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7-04-15
若冇估错的话,该是台山广海大洋对面与蟾蜍山相望的山峰吧!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7-04-15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7-4-15 23:27:18 编辑过]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7-04-15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7-04-16

       老伍哥你好:

             看到你的靓相,有乔松花草,秀石奇姿,文物史迹,视野独到.
             广海石窟口文化由来己久,邑人陈中美先生于十多年前,在这里倡建石窟口诗林,作为人文旅游景点,从你相片上看来,现在又增加了不少石刻,希望诗林繁茂,劳烦你多上传相片让我们欣赏啦!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7-04-16

有关石窟口和石窟诗林的来历,转自资料如下:

石窟口秀美  山清水秀石垒垒

  近望石窟口,两边山峦对峙,中间是峡谷,流着一溪,是临田河的上游。

  登上石窟口,但见,漫山都是怪石,尤其半山1000米长峡谷处,石头重重叠叠,偶见绿树夹缝长出。山顶处,石树并存,你我争高。那溪水,在岩石中迂回而下,流到平缓处,形成小湖。溪水流过“小湖”,汩汩淌入重叠石头的岩洞缝隙,潺潺作响。站在山上,面望南方,风光旖旎,浩瀚南海、翠绿林带、田园村庄、公路阡陌,尽收眼底,令人心旷神怡。

石窟口神奇  大小石头赛怪奇

  顾名思义,石窟口,就是石的窟穴、巢穴,汇聚石头之地。大小石头,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有的孤峭如柱,有的排立如屏,有的卧伏如牛,竞秀争奇,构成一个个亮丽的景点。半山中,有一景名曰“天门洞开”,在一条清渠上面,立着高大如刀削般的石壁,尤似两扇大门,门口仅能一人而过,穿入石门口,便是一条弯曲的石巷,渠水在脚底而奔,凉风嗖嗖吹入巷内,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奇形怪状的石头中,最负盛名的是“石人公”、“石人婆”,它俩庞大高峭,显眼夺目。石人公耸于山巅,如擎天一柱;石人婆站于山麓,旁有稍矮小一石伴立,如母子相依。走到石人公背面远看,它变成一“双人石”,所以也称“鸳鸯石”。石林中,还有翘首而爬的“蛤蚧蛇石”,有酷似乌龟的“金龟石”,有宛如欲跃上空的“海豚石”,有碧海露头的“鲨鱼石”……令游人浮想联翩。石上叠石随处可见,最惹人注目的是飞来石,它形如货柜箱,硕大无朋,矗立在一石上,险而不堕。

  林立石头的石窟口,曾被魂系故乡的旅美乡亲陈中美看后,萌发了营造石窟诗林文化区的思想,征得广海镇政府同意,遂于1993年开始,征选诗人的诗,年年上山选石付刻,至今他与旅美书法家陈煜均已投入10000多美元,又发动其他华侨40多人捐助10000美元,刻成诗、字、画等166幅。当中有耀目“天南奇观”4个大字,正是概括了石头秀奇风光美的石窟口景观。

 石窟口的石头从何而来?
石窟口,如此怪石嶙峋,石从何来?在广海地区,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从前,这里,山是黄泥的,溪是沙底的。一天,一个贪得无厌的山鬼王来到石窟口山顶,望见无边无际的海洋上,赤溪半岛和上川岛之间的大疆门海面较窄,心想,我何不在大疆门筑条大坝,填掉内里海面,让它成山和地,让我占多些地方呢?于是,半夜里,他呼唤一大班鬼奴,从周围的山上寻搬石头,“嘿嘿嗬嗬”抬着石,向海走去。这时,一个渔夫驶船入临田河村边,见到大片黑压压的影子在移动,还抬着东西走。他猜测着,莫非是想把海填掉?现在广海地方已是“鱼米之乡”,还填海干什么?填了我们哪有鱼捉!肯定是鬼干的坏事,只有鬼才夜晚出动的。渔夫知道鬼怕天亮,便计上心来:他拿出船浆,拍了几下葵盖的船篷,似公鸡展翼的声音,然后学着公鸡“喔喔喔”地叫起来,村上的公鸡被惊醒,也彼起此伏地啼叫了。鬼奴一听,惊慌起来:“不好了,天光了,溜之大吉啦!”于是纷纷弃石抛杠而逃。垒石就弃在石窟口山上,而当时很多石头从山上滚下峡谷溪流,所以溪床由沙底变为石底,甚至有1000米长的溪床只见石不见水了,而鬼奴弃掉的杠,变成“长沙岗”、“短岗”、“大洋岗”,广海至今仍是“鱼米之乡”。

石窟口中还藏有金银珠宝?
石头垒垒的石窟口,乱石垒成岩洞甚多,幽深莫测,新中国建立前是藏贼的地方,也是山贼、财主藏宝的地方。你不信?从前还有人在这里取过银元呢!

  这里,有块不很硬的,高约4米,稍向路边倾斜可躲雨的石头,中间有个象谷箩那么大的窟窿,当地人称之为银窟。这个窟,就是有人取了藏银的地方。相传,有位穷人,以上山打柴卖柴为生,但他心地善良,总是把一些柴送给邻居无依无靠的老人。一天,冷得不得了,为了维生,他又上山打柴去,回程之时,寒风更烈,兼飞细雨,柴湿了,衣湿了,担子越来越重,饥寒交迫,他脸白唇紫,阵阵发抖,下到银窟石处,放下担子,靠着石边生起火来,烤焙衣服。暖红红的火,烘热了大石。突然,“嘣”一声,大石脱落一块不厚的圆石,吓得柴夫急忙后退几步,定神一看,裂脱石块处,是一个窟窿,里面放有一个大圆罐。他好奇地取出罐子一看,啊!白银装得满满的。他就把白银取了回家。消息传开,人们纷纷去看银窟。原来,这个银窟是人工凿成的,是山贼为了收藏劫来的白银,凿了洞,放进银子后,再用石块为盖封着,用蜡粘住缝隙,以为保险,日后取回,谁料火一烘,蜡溶化了,石盖脱了,银子露了出来,算这位柴夫好心有好报。

  又传,银虽取去了,但还是有不少金银珠宝藏在石窟口的。在这1000米长的垒垒石头中,有一处名曰“三仙洞口”,这里就藏有金碗银钵、金筷银匙。这是石头叠成的3个洞口,里面漆黑一团,传说以前有的人进入过,但点着灯笼走了几十米,灯就熄了,出来很难,后来,有人入了去,还不见生还。从此,再也无人敢重蹈覆辙了。

  听说,有块石头很久以前就刻着一首诗,诗行说明珠宝藏在石窟口何处的,谁能解密谁就可取到珠宝。这次我去石窟口,未来得及寻到这块石。

  石窟口,就是这样充满神奇。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7-04-16
曾经在什么地方看过一小段报道台山广海石窟诗林,今天得以一见,谢谢老ONG哥提供如此详尽的报道。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7-04-16
引用
原文由 哇哈哈 发表于 2007-4-15 23:09:39 :
若冇估错的话,该是台山广海大洋对面与蟾蜍山相望的山峰吧!

回哇哈哈:石窟口的具体位置 ,出广海城西门,沿广海至海宴公路行七公里,好像在洋渡吧,也就是浦草颈之前。到此北望不过一公里处的山口,就是石窟口。广海的自来水来自这里。

这就是水厂

离线6960
发帖
64
金钱
84
经验值
84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7-04-16

老伍哥的出稿效率真快,佩服!现补上这次游玩的一些照片.

金龟石:

 

峡谷游鸭:

 

群石乱舞:

 

石窟诗林:

 

引水拱桥:

 

溪水:

 

最佳拍档:

离线yqc

发帖
5902
金钱
6303
经验值
5443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7-04-16
引用
原文由 old5 发表于 2007-4-16 7:47:26 :
引用
原文由 哇哈哈 发表于 2007-4-15 23:09:39 :
若冇估错的话,该是台山广海大洋对面与蟾蜍山相望的山峰吧!

回哇哈哈:石窟口的具体位置 ,出广海城西门,沿广海至海宴公路行七公里,好像在洋渡吧,也就是浦草颈之前。到此北望不过一公里处的山口,就是石窟口。广海的自来水来自这里。

这就是水厂


            老伍哥:石窟口离广海城约七公里,沿往海宴地方公路到(中兴)右转直入即到,这是多年前的线路,如今就不详知了。谢谢!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7-04-16

谢谢你,yqc ! 的确如此,你比我先知先到。

侦察兵,你是台山文化的有心人,台山的山山水水早以遍布你的足迹。

远游客:你有空回国去你以前工作过地方怀旧的话,顺便到哪里走走,保证不会令你失望。

离线花心萝卜

发帖
16146
金钱
24437
经验值
52149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7-04-16

老五仁兄:好一个石窟文化所在!值得一游~又一次欣赏你老兄精心炮制的游记,建议四哥开辟“旅游论坛”。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