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15阅读
  • 7回复

奇石异水看不尽  石窟诗林成佳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陈海燕
 

发帖
547
金钱
848
经验值
472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3-04

每次坐车从经沿海高速公路向西走,一过广海,总会不自觉地被一幅奇景所吸引:公路右边连绵几里的山头,矗立着和台城石化山一样的巨石,横着、卧着、躺着、站着,重重叠叠,直到山顶。有的如大鹏展翅,有的如金龟出洞,有的如石笋初露,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望海依山亿万年,嶙峋突兀本天然,这就是广海石窟口。fficeffice" />

  和友人早就对此地神往不已。风和日丽的初春时节,按捺不住欲前往一赏其景的激情,我们出发了。驱车到达位于台山广海中兴村的石窟口发电站,我们沿着厂后的管道旁边的直上石梯上行走上八十多米高处,只见一石屋。绕过石屋,就看到输水渠道。输水渠道由花岗石砌成,底宽约ffice:smarttags" />一米,高约两米,蜿蜒山腰,穿过石林,跨过深谷。渠中水清澈见底,临溪顾影,毛发可鉴。我们顺着迂回曲折的山道前行沿途处处树荫,阳光透过驿动的叶子射下来,只有轻柔的和悦,而没有刺人的暴烈。眼前满满的绿色,濡绿了目光,浸染着面庞;幽幽山林,偶尔有淡淡的香气溢出。

                          奇石异水  

石窟口,顾名思义,就是石的窟穴、巢穴,汇聚石头之地。石窟口是康洞之水泻落广海平原的出口,巨石密布,形成石窟;近望石窟口,两边山峦对峙,山势紧束,巨石嶙峋,大石峻奇,相叠互倚。从路边树林的缝隙望去,这个高山平原交点,中间有长约1000米长的峡谷,流着一溪,是临田河的上游。小溪在岩石涧中迂回流淌而下,并不湍急,也不浩大,在阳光的照耀下跳跃着粼粼银光,宛如长长的银链伸向远方,飘逸自若。流到平缓处,形成小湖,蓝天白云倒影其中,水静而碧绿,犹如一块块翡翠镶嵌在群山之中。仲夏时,若手捧溪水喝上一口,是何等的沁人心肺,称心如意!

山顶处,石树并存,你我争高。长峡谷处,石头重重叠叠,偶见绿树夹缝长出。漫山的危岩怪石,高低不齐,大小不一,林林总总,千姿百态。有的孤峭如柱,有的排立如屏,有的卧伏如牛,竞秀争奇,构成一个个鬼斧神工的石头景观:一线天、天门阵、石都、洞人祠堂、三星仙洞等等。半山中的清渠之上立着高大如刀削般的石壁,尤似两扇大门,门口仅能一人而过,穿入石门口,便是一条弯曲的石巷,犹如“天门洞开”,凉风嗖嗖吹入巷内,使人感到十分惬意。

奇形怪状的石头中,最负盛名的是石人公石人婆,它俩庞大高峭,显眼夺目。石人公耸于山巅,如擎天一柱;石人婆站于山麓,旁有稍矮小一石伴立,如母子相依。走到石人公背面远看,它变成一双人石,所以也称鸳鸯石 石林中,还有翘首而爬的蛤蚧蛇石,有酷似乌龟的金龟石,有宛如欲跃上空的海豚石,有碧海露头的鲨鱼石,还有飞来蟾蜍石、金鸡石、海豚戏水石、一帆风顺石、刺破青天石等等不能尽数,令游人浮想联翩。石上叠石随处可见,最惹人注目的是飞来石,它形如货柜箱,硕大无朋,矗立在一石上,险而不堕。石峡、石坑、石溪、石泉、石瀑,各有各美态。站在山上,面望南方,风光旖旎,翠绿林带、田园村庄、公路阡陌,尽收眼底;而在这里看来,它们是那么渺小,像放在地上的可爱玩具。

石窟诗林

  步入石窟,你还会被一种浓厚的中华传统文化氛围所吸引。沿途所见,摩岩镌刻,琳琅满目。几乎块块巨石,刻满了诗词歌赋。诗词石刻成,窟口雅风生,这一切的神奇创作均来自一位叫陈中美的老诗人。魂系故乡的陈中美对着漫山遍野的石头,萌发了营造石窟诗林文化区的思想。在征得广海镇政府同意后,他召集了一些志同道合的诗人一起,于1993年开始,征选台山及广东各地诗人的诗,年年上山选石付刻,至今已刻成诗、字、画等近200幅,形成诗林。

石窟诗林的作品收集和台山历史、台山人物、台山社会活动和台山海外华侨的侨情与乡情有关的诗篇,记载曾经的某段历史,或者某个时间的心情,抒发对家乡的怀念之情,赞颂当地人民的勤劳、勇敢、智慧,歌颂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和侨乡的美丽景色。如朱雅正的《大饥荒》无米为炊可奈何,故衣卖尽费张罗;剧怜弱质闺中妇,沦作富豪小老婆”,就记录了台山1943年的大饥荒,许多侨乡妇女到南路、西江贩卖旧衣为业,最终被迫卖身为人妾的悲惨历史;陈卓平的《入同盟会》描述的是他在1908年于新加坡星洲张家花园加入了同盟会之事,一誓青天在,寸心黄帝知。国仇如不报,讵算好男儿。爱国知识分子爱民族、爱国家的广阔胸襟跃然笔上;还有人生,就是奋力攀登。假如见到一片树林,我决不做攀附的藤华侨汇款归心,多少雪中送炭者,变成锦上添花人一自红旗飘拂后,山山水水沐春风等等诗句。

除此以外,诗林也不乏台山宋、元、明遗存的诗和清、现代一些历史文人的作品。天门洞开之景中,我们就发现了宋朝台山文人巫岫云的《西岩行》节录,虏酋入广人皆逋。乃携孥累归故土,道出了巫公不肯降元作顺官的民族自尊心和故乡情;台山历史上7位进士之一、台山名儒陈遇夫的《望庐山》,清末举人、《宁阳诗存》编印者赵天锡的《闻雁》等等。从西林往东远眺,耀目的天南奇观4个大字,正是概括了石头秀奇风光美的石窟口景观。

顶天立地巍然在,铁骨铮铮盛世材,石窟诗林,不但展现着摩崖石刻艺术的唯美,台山历代文人的名句佳作,而且还反映了台山的历史文化和内外乡亲的现实生活。它的美,吸引着一批又一批的摄影爱好者前来取镜。

 

小燕子探险。。。。。。

 

[此帖子已被 燕福不浅 在 2009-4-11 0:17:08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昨夜星辰

发帖
9605
金钱
7777
经验值
3840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3-04
燕福靓女,久末见你到网上来了,拜读你的杰作是一种享受,让你吊起胃口,等得闲也要去看看。不明,为何不上传几张相来睇下。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3-04
广海石碑林几经报道,这次报道得更为详细。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3-04
里面最值得看的就是宋朝台山文人巫岫云的《西岩行》节录。其它就不好说了。
离线黑白灰
发帖
39
金钱
40
经验值
4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3-04

燕福不浅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3-04
   艳福不浅你是用手指着黑灰白说;“你在偷拍?”
离线西子

发帖
21345
金钱
34460
经验值
1113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3-05
谢谢燕福不浅的导游!
离线蔚蓝

发帖
13608
金钱
13207
经验值
5030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3-05

奇形怪状的石头中,最负盛名的是石人公石人婆,它俩庞大高峭,显眼夺目。石人公耸于山巅,如擎天一柱;石人婆站于山麓,旁有稍矮小一石伴立,如母子相依。

谢谢燕福不浅奇石游!再不动,石化了。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