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704阅读
  • 22回复

南舜河甄公祠落成志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0

南舜河甄公祠落成志庆

2008年11月2-6号在广东省开平花园酒店举行岭南舜河甄公祠落成志庆典礼。

落成前,我去拍了几张照片。

新修建的舜河甄公祠座落在开平市簕冲村委会。

[此帖子已被 光之谷 在 2008-12-10 10:39:19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8-12-10

甄姓开族“始迁一世祖”甄舜河公。

    南宋末年,因避战乱,甄舜河家族从南雄珠玑里向珠江三角洲二度迁移。第 一次,南宋度宗咸淳九年(1273),因04怀王失妃”,沿乡搜捕,珠玑人纷纷避祸南迁。舜河公率子世茂、长孙可立、曾孙素善、仕达,举家从南雄珠玑里沙水村迁往冈州(新会)大岳甄村。第二次,南宋祥兴二年(1279),元军追击南宋王室攻陷崖山,丞相陆秀夫背采帝赵呙在崖门投海自尽,南宋覆亡。冈州人四处逃避兵祸,其时舜河公已八十高龄谢世,由四世素善、仕达率族西迁新宁(台山)德行都(今开乎新昌地区)。此后,甄舜河家族在此落籍生根,逐渐衍成遍布岭 南及海外的宏大族系。

甄姓迁徙分布


    甄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无极是中国河北省一个普通的传统农业县,位于省会石家庄市东侧。西汉置县,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便是甄姓同胞的故乡。“甄”姓是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根据《二十五史》记载,到了中央集权的汉族统一国家。西汉时期,甄氏先民已在无极形成封建社会的门第阀阅——甄氏家族。这个家族历经秦汉统一、三国角逐、魏晋兴替和隋唐盛衰,前后八个时代,绵延八百年,俨然成为中国北方一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随着历史的发展,无极甄氏家族有若干支脉向四方藩衍移徙,宋代甄舜河率族南迁就是一例。舜河子孙秉承先祖遗风,同舟共济,自强不息,代有贤哲,辈有英才,不少人远涉重洋,在异国他乡落地生根,产生过众多富商巨贾,涌现出一批有识之士、社会名流,为中华民族物昌盛富强贡献了力量,据了解,现在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委内瑞拉、墨西哥、英国、哥斯达黎加、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等地区,有舜河子孙四万多人,广东省开平、新会、台山、恩平等地有四万三千多人。在美、加、新、澳及香港等地,建有甄舜河堂、甄氏联合会、甄汤中山会馆等宗亲组织,广东省开平市设舜河侨刊社、舜河纪念堂、出版不定期刊物《舜河侨刊》,发行国内外。甄舜河公(公元1195-1274年)开创南迁四邑(今广东省台山、开平、新会和恩平四市全称)之举,在甄族发展史上写下不可磨灭的一页。历经沧桑,繁衍生息,奠定基业,子孙众多。济翁迁居河南卫辉府(汲郡),到南宋时,裔孙廷宣任国史修撰,出仕南京安庆府知府事,卜宅居住于此。子善庆于绍熙癸丑(公元1193年)科考取进士,任广东南雄府推官,卒于任上。善庆翁有子景福、景贤,长子景福扶善庆翁灵柩携眷回安庆府(今属安徽省)居住,次子景贤翁(即舜河父亲)则定居南雄珠矶里。新宁德行都(大部分在今开平市城区内),位于潭江和新宁河交会处,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是一个休养生息、发展经济的好地方。甄族在此定居后,随着人口的增加,又开始向各地分支。舜河子孙住地多在广东南海之滨,是知名侨乡,受海外文化影响较早,百多年来很多人远涉重洋,在海外成家立室,开创基业,并取得较大成就。甄舜河家族移居美国和香港地区的人数最多,其中尤以美国西部的三藩市(旧金山)、洛杉矶(罗省),东部的纽约、波士顿,北部的芝加哥等市较为集中。三藩市甄舜河堂每年春节都举行宗亲宴会,参加人数有一千多人。香港、澳门地区的甄舜河子孙有两万多人。此外,旅居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委内瑞拉、墨西哥、哥斯达黎加、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甄姓侨民也不少。美国的三藩市、洛杉矶、芝加哥,加拿大的温哥华和哥斯达黎加,菲律宾,新加坡等国以及香港等地都建有甄氏宗亲会组织。舜河子孙定居海外的总人数达四万多人。目前,国内舜河子孙有四万三千多人。其中,台山市约二万五千人,分布在汶村、海宴、广海、深井、挪扶、北陡、三合、水步、四九、冲蒌、端芬、白沙、下川和台城等十多个镇;开平市有一万二千多人,分布在三阜城区和沙塘、金鸡等镇;恩平市有四千多人,分布在平石、沙湖、那吉等镇(广东省其他县、市和省外地区的舜河子孙未计算在内)。

[此帖子已被 光之谷 在 2008-12-10 10:58:15 编辑过]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8-12-10

舜文化探讨之一序言:

 

探讨古代民族文化,丰富现代民族知识,学习祖先智慧经典,完善宗亲服务网站。

 

在今后本人发表的《舜文化探讨》系列文章中,因年代久远,参考书籍记载不同,这非本人所误,还需各位有识之士深入探究,以求其详。

 

 


1、舜文化探讨之一

 

——修内安外 治天下 管理之根本

 

 


人类自混沌初开以来,最为后人所称道的盛隆之世莫非三皇五帝之时。

 

三皇为:天皇、地皇、人皇。分别为:燧人、伏羲、神农。

 

燧人取火种(又被称为“火祖”),伏羲画八卦,神农尝百草。

 

五帝为: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中华民族号称“炎黄子孙”其中“炎”指的就是颛顼帝,“黄”指的就是黄帝

帝喾,姓姬,名俊,号叫亡斤,是黄帝轩辕氏的曾孙,后人评价帝喾“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义,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帝喾在位七十年,天下大治,人民安居乐业。

 

唐尧,即帝喾之子。尧的品质和才智俱是非凡绝伦,是历史上有名的圣贤之君,后人形容“其仁如天,共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帝尧在位之时,天下百姓因为有感其盛德,不必赏而百姓自然相劝于为善,不必罚而百姓自然相戒畏为恶。后来帝尧驾崩之时,天下百姓罢市巷哭,三年之内不奏音乐,以表哀痛。这个就是后来史书中所说的: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

尧最为人们称道的,是他将帝位不传子而传贤,禅位于舜,不以天子之位为私有。尧在位70年,感觉到有必要选择继任者。他早就认为自己的儿子丹朱凶顽不可用,因此让位天下于虞舜,舜本来是一个山野匹夫,沾体涂足,困在草莽之中,以种地为生。尧独能赏识他,叫自己的九个儿子去与他共处,将两个爱女嫁他,后来经过试其才德,更是将天下都让给了他。也成就了“禅让天下”的一段佳话。

 

虞舜,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幼年丧母,后其父眼盲,娶其继母,受继母唆使虞舜和其哥哥幼年遭受父母虐待,哥哥病逝,舜曾先后四次被其父赶出家门。后来贵为太尉之后接父母入府奉养,其父、继母、继母之子“象”因贪其钱财,曾先后谷仓纵火、置舜于井下后下土填井谋害于舜。舜逃脱后毫不嫉恨,仍对父亲继母恭顺,对继母之子的弟弟慈爱。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继母之子“象”为诸侯。

 

舜在位时最大的功绩是启用“禹”平定了泛滥多年的水灾,即后来的“大禹治水”,舜后来也效仿帝尧将天下让给了“大禹”大禹即位之后正式改朝为“夏”所以大禹又称“夏禹”。帝舜执政时,天下太平,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舜在位48年,崩于南巡途中的苍梧之野,享年110岁。

 

后人评价舜为“大孝”相传舜在被父亲赶出家门后在厉山耕种,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地,耕地之时大象替他耕地,飞鸟飞来代他锄草。所以后人有诗赞曰:队队春耕象,纷纷耘草禽。嗣尧登宝位,孝感动天心。所以史书后来称此段佳话为——孝感动天。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8-12-10

舜文化探讨之二

 

——三皇五帝

 

“三皇五帝”一向被认为是中华民族上古历史的开创者;湖湘大地有幸安息其中的两位。一是三皇中的炎帝神农氏,陵墓在罗霄山脉西侧的炎陵县,另一位就是五帝中的舜帝,陵墓在南岭山脉北麓宁远县的九疑山中。相传尧和舜在位期间,人民过着国富民强、歌舞升平的美好生活,这就是备受后世推崇的尧舜盛世。传说舜身高六尺一寸,黑脸膛,四方头,面颌无毛,眼睛里长着两个瞳孔,因此又名叫重华、仲华、直景、董明。他的父亲瞽瞍,母亲握登因看见大虹,感孕而生舜于绪冯(今山东荷泽市五十里处的姚墟)。不久母亲去世,父亲又娶后妻生下弟弟象,因嫌弃而常常殴打舜,舜从不反抗,有时实在忍受不住了,就独自跑到荒野里呼天唤娘。后来被迫搬开另住,但对父母弟妹仍十分孝顺友爱,因此二十岁时就以孝道闻名乡里。他长着双瞳,而他爹却可能是个瞎子,也可能是因为有如此贤儿而不识,人们呼他为“瞎了眼的老头子”。据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年轻时曾到历山(山东濮州东南七十里)一带耕种,起早贪黑地干,用模范行动取得人们的信任,调解好了那里的争地纠纷。又到河滨制作陶器,到雷泽捕鱼,到党阳烧炭,想办法提高质量,发展生产。三十岁时,就受到帝尧的赏识。尧将两个女儿娥皇,女英嫁给了他。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8-12-10

舜文化探讨之三


——舜城故地文林


文林镇位居江阴东南,它南滨崇村、古庄两白荡,与锡山八士、长安两镇隔水相望。 据江阴《宋志全境图》载,文林一带古时属西舜乡。西舜乡包括门村、富贝、塘石堰等18个村坊。富贝河边有西舜城,相传虞舜曾居住过此地。


舜是传说中我国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的贤明首领。姚姓,号有虞氏,名重华,史 称虞舜。历史上流传着尧舜禹禅让的故事。据《史记.五帝本纪》载,尧是传说中的五帝之一,原始时代部落联盟领袖。尧在考虑由谁来接替他的位置时,有人提出尧的儿子丹朱,尧认为丹朱是“顽凶”,不能用。尧接受四岳的推觯,经过3年考核后,命舜摄位行政。尧去世后,舜替尧的位置,历史上称为禅让。

舜曾巡狩四方,整顿礼制,减轻刑罚,除去共工、驩兜、三苗(龙苗)、鲧等 “四罪”。任命禹为司空。禹在九州治理洪水、分别田地等级、 制定贡赋等,做了不少有益的事情。舜又任命弃、契、皋陶、垂、伯夷、夔龙治理各种民事。舜不立自己的儿子为继承人,而传位给禹。相传舜在位39年,后南下巡狩,死于苍梧(今广西梧州)郊外。禹即位后,便建立了夏代。

据志书记载,舜在江南有不少行迹。如锡山境内有历山,山下有历村,那里有舜田, 有“舜耕历山”之说。舜有庶子7人,分别名叫圭胡、负遂、庐浦、卫甄、潘饶、 番传和邹息。这些人散处在江南繁衍生息,如余姚、上虞、衡山、长沙、常熟、锡山、江阴等地。所以,江阴、武进两邑交界处有舜过山,江阴除了东西舜城外,还有舜河、 舜庙、舜井巷等与舜有关的地名。

西舜城东面,有一个仅数十户人家的村坊,叫富贝村,与城址一河之隔,看上去就像是舜城的门户,所以又称为“门村”。由于这里较为偏僻,交通不便,历史上仅有规模不大的小集市。清代江阴志书记载:“文林,在县东五十五里,贸易集江村,小市也。绿野平畴间,茅墟鸡声,板桥流水,颇擅野趣。”

现在,一到枯水季节,富贝河里西舜城古老的青石墙脚依稀可辨。古时有“舜城八景”之说,分别是梁堰松楸、西墩樵唱、斗峰飞翠、申浦来潮、东里书声、范庄烟树、黄墅晴霞、舜城旌表。这些景点分布在今文林、长泾、河塘镇一带。其中,沈愚有《舜城旌表》诗云: “烟草茫茫水枕沙,乡人犹为说重华。从来遗迹经千载,今见高风在一家。古柏凌寒含晚翠,疏梅傲雪吐冰花。朝堂旌表荣华重,二母佳名远近夸。”


“文林”的命名,相传与南宋门村人包天麟有关。包天麟字仁甫,本是门村的一名穷书生。他发奋攻读,咸淳四年(1268)“举博学宏词(翰林官),曾注《诗》、《书》、《易》、《春秋》,手不释卷”。包天麟做官以后,为家乡捐书,兴办学堂,培 育人才,门村学风大盛,一段时间竟有数十人考上了秀才、举人。

此事轰动了朝廷,皇帝派官员到门村实地看个究竟。官员奉命微服私访,一进村口, 就听得学堂里书声琅琅。富贝河里,渔民们在船头捧出了书本。碧草滩上,年幼牧童骑在牛背上读书。百姓家里,纺姑织女膝上机旁放着《三字经》或《百家姓》,不时念上几句。集镇街上,店堂内伙计也翻着书读得津津有味。全村上下,不分老少,读书求知,学风诚朴。

官员回京汇报了门村见闻,皇帝听了赞叹不已,就对包天麟讲,你家乡真是文人如林的文化之村,还奖励了包天麟。后来,包天麟手书:“文人如林”、“文化之村” 的题匾挂在门村社学堂门前,人们便把门村改名为“文林”。包天麟去世后,朝廷还追封他为“江浙儒学提举”。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8-12-10

舜文化探讨之四
——舜、禹、益的继位“表演”及其它

在我国的古代,黄帝作为第一个一统中原的古代帝王,从他开始,王位传至尧,共四位帝王。其王位的继承顺序是:黄帝的孙子颛顼为第二代,颛顼的侄儿喾为第三代,喾的儿子尧为第四代。这样的王位继承都是在自己的家族中进行的。由于亲近的血缘关系,各位继承王位的帝王都自以为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所以,这王位的继承顺序都在顺理成章地进行着。 到尧时,尧有一个儿子叫丹朱,因丹朱的不贤,尧却将王位破例地传给了身为平民百姓的舜。

尧在年迈之际,舜就代理尧行帝王之政,并赢得了天下人的普遍拥戴。尧去世后,舜本应理所当然地继承王位,但聪明的舜却因丹朱的存在而让贤于丹朱,自己却躲避到南河的南岸隐居起来。但人们只感戴舜的功德而摒弃丹朱的不贤,虽然此时的丹朱身为帝王,但各路诸侯却不理丹朱而挣相去朝拜舜,争讼告状的也抛开丹朱都去找舜,朝野一片颂歌尽是赞美舜的。因此,舜经过这样一场退位的“表演”,终于从幕后走到了前台,登上了帝王之位,没有授人于柄,也做的仁至义尽,王位坐的牢而又牢。舜曾先后把尧之前帝王颛顼和喾的那些具有美德的后代相继任用,也同时毫不手软地把那些不成器的后人相继流放到四方最偏远的地方,而唯有尧的不贤之子丹朱却赐于其封地,没有流放,这便是舜的高明之所在。

舜有个儿子叫商均,也是个不成器的人。舜不愧为一代贤君,他同样按照尧的做法,把王位传给了禹,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儿子商均。

聪明的禹也深知自己不是舜的同族人,所以,他也学着舜的做法,在舜去世后,就象当年舜让位尧的儿子丹朱一样,把王位让于了舜的儿子商均,自己也跑到阳城躲了起来。因为舜在位时,禹就代理舜行帝王之政达17年之久,其功德贤能可昭天下,而舜的儿子商均也象尧的儿子丹朱一样不贤,所以,禹虽然退位幕后,但也遇到了舜当年同样的情况,天下诸侯都离开商均而去归顺禹,禹于是就即了王位,面南以朝天下,建立了夏朝。而尧的儿子丹朱、舜的儿子商均都有自己的封地,用来供奉自己的祖先,他们的服饰都保持着本部族的传统,礼乐制度也照旧,他们以宾客身份进见禹,禹也不把他们当臣下看待,表示不敢独占天下。因此,禹较之舜,同样有其高明之处。

禹被立为帝王后,既举荐大臣皋陶管理政务。可是,不久皋陶就因病去世,禹又拔用皋陶之子伯益,任命他当政。

禹同样是一位高明的帝王,他没有传位给儿子启,而是让益继位。益同样知道自己不是禹的同族,所以,他也学着其前任两位帝王的做法,在禹去世后把王位让给了禹的儿子启,而自己到箕山的南边隐居了起来。但此时的情况却与其前两任的帝王不同,是因为禹的儿子启很贤俊,天下都希望启能做帝王。禹去世后虽把天下授给了益,但因益辅助禹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取得天下的信服,所以,尽管益学着其前任们的做法去上演了一场退位隐居之戏,但此时的各路诸侯却抛弃了益而都去朝拜启,所以,益的退位“表演”没有成功,反而让禹的儿子启顺水推舟,即了帝位,这就是夏后帝启。从此以后,我国古代的帝王之位的继承便又开始了世袭之路,而这世袭制也便逐渐形成了传统的观念被规定了下来,使得其后的历代王朝内那些德高望重的贤哲虽曾亲临过帝王之位,终将认为自己不是王室本族而不敢觊觎帝王的宝座,最终还是把王位给了王室的后裔。

这里最具典型的当属夏朝之后的殷商之伊尹和周朝之周公了。

殷人的后代成汤曾在伊尹的辅助下打败荒淫无道的夏桀建立殷朝,成汤去世之后,伊尹作为辅政大臣,曾拥立成汤的嫡长孙太甲为王,而太甲为君三年,不理朝政,又很暴虐,德行败坏,因此伊尹就把他放逐到桐宫去,时达三年,伊尹自行代理国政,接受诸侯朝见。谁不想占据这显赫的王位,但王位世袭之制到此已成定规,而舜、禹、益之时的境遇如今也非同日而语,非王室之人虽有德才但承袭王位已被天下视为大逆不道,聪明的伊尹不是没有看到这些,所以,待太甲闭门思过三年之后,悔过向善,伊尹还是把他迎回了宫中,交政权于太甲,还了殷王室的帝王之位。

与伊尹相同的还有周朝的周公。周公也曾辅助周武王姬发打败荒淫无道的殷纣王建立周朝,同样做过一段摄政王。那是武王死后太子成王姬诵即位,成王年幼,周朝刚刚平定天下,周公害怕诸侯背叛周朝,便摄政主持国家大事。周公的品德及才能同样彰盖当朝,但周公只摄政了7年,待成王长大,便还政于成王,重新背面称臣。

按说,殷朝的伊尹和周朝的周公同样可以继王位而称帝,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舜、禹、益之时的情况却成了此一时彼一时也,随着封建世袭制的逐步“深入”人心,伊尹和周公终将无胆去问鼎王位,聪明的做法,便是急流勇退,背面称臣,而之后的封建王朝就更不可言及了。
舜文化探讨之五

——五帝断代

《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尧在位98年,舜继尧之后在位42年。《五帝本纪·集解》引《帝王世纪》谓黄帝在位100年,颛顼在位78年,帝喾在位70年。五帝相继共388年。


《史记·五帝本纪第一》“集解”:“徐广曰:尧在位凡九十八年”。又依《史记》“舜年二十以孝闻,年三十尧举之,年五十...则知尧在位近一世纪、舜在位半世纪之说是源于《史记》。

司马迁的《史记》里有《五帝本纪》、《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等记载,但是多少年来史学界只承认夏商周三代是历史,而认为五帝是传说时代。这样认识的结果,中国文明史只有四千多年,与五千年文明古国不能对应。大量的考古材料证实,中国文明史远远超过四千年,甚至可以达到五千年以前。要解决这一明显的矛盾,只有对《五帝本纪》与其他本纪本并列并排为首篇,是有他一定道理的,不能因为我们研究不够、不能理解,便把他称为传说时代。我们要尊重《五帝本纪》,应该把他称为五帝时代。

 

《五帝本纪》中的五帝,即:黄帝、颛顼、帝喾、尧、舜,而且认定他们是上下承袭的发展关系。但是史书上记载的五帝并不只是这一说法,还有太昊、炎帝、黄帝、尧、舜为五帝一说;有少昊、高阳、高辛、尧、舜为五帝一说;有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为五帝又一说。以上三种说法也许各有各的根据,不过有的学者把太昊与伏羲合为一人,把炎帝和神农合为一人,并且归入“三皇”之列。关于少昊,有的学者认为是太昊的继承者,也有人认为是黄帝之子。以上各说司马迁没有采纳,而采纳了《大戴礼记·五帝德》和《国语·鲁语上》所说的五帝,这不仅能够代表这一时代的顺序,而且也没有过多的纠葛。我主张以《史记·五帝本纪》为基础。来研究五帝时代。

司马迁把五帝不仅确认为王位继承关系,而且还把他们确认为血缘关系。如《史记·三代世表》说:“黄帝生昌意,昌意生颛顼。”“黄帝生玄嚣,玄嚣生 极,极生帝喾,帝喾生尧。”“颛顼生穷蝉,穷蝉生敬康,敬康生句望,句望生 牛,牛生瞽瞍,瞽叟生舜。”从这里可以看出,所谓五帝,都属于黄帝血缘系统。但是有一个明显的问题,我们知道尧、舜、是同时代人,颛顼至舜其间隔有穷蝉、敬康、句望、牛、瞽叟五代,而颛顼生 ,与舜同时,其间五代人挤到哪里去了?帝喾继承颛顼,为颛顼族子,但是是帝喾生尧,与舜同时代,其间四代人挤到哪里去了?其实五帝并不一定是父子祖孙相传的血缘关系,因为他们不是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个部族,或者是一个部族的祖先神。远古时代往往人名与部族名称是统一的。如《国语·晋语》说:“昔少典娶有氏,生黄帝、炎帝。”说明黄帝、炎帝是同时期的两个人,但是《帝王世纪》却说,炎帝传位八代至榆罔五百三十年,黄帝代炎帝而有天下。如果把黄帝看作一个具体的人,岂能五百年以后才代替炎帝而有天下,显然是指部族而言。《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史记·秦本纪》说:“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生子大业,大业娶少典之子,曰女华。”少典生黄帝,黄帝孙是颛顼,女修是颛顼苗裔孙,可是女修的儿子大业又娶黄帝的妹子女华,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把少典看作是一个部族,一切问题便迎刃而解了。我们再看看共工这个人物,《淮南子·兵略训》说:“颛顼尝与共工争矣,”又说“(共工)与高辛(帝喾)争为帝。”《韩非子·外储篇》说:“(尧)又举兵而诛共工于幽州之都。”从颛顼帝喾到尧时都有共工,最后把共工杀了。共工是死了。但是《荀子·议兵篇》中却说:“禹攻共工。”共工又活回来了。共工被杀是真的,后来又有共工也有真的。因为对这样的人物,不仅要把他理解为一个部族,同时还要理解为一个人,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人,而是部落酋长或部族首领。所以这种人物的名称有双层意义。杀了一个共工,又来了一个共工,这是部落酋长名字延续的结果。即在部落中经历若干代,领袖可以更换,但领袖名字始终如一。如共工族团第一代领袖称共工,第二代、第三代……共工族团的领袖都叫共工。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中介绍印第安人的部落时就有确切的例证,称为“世袭酋长名称,”谁被推选为酋长,谁就叫这个名字,如酋长被罢免,仍然恢复自己的本名。从以上分析的结果看,可以说黄帝、颛顼、帝喾、尧、舜都分别是代表一个族团,他们的承袭序例,反映了不同时期在中原地域分别居于领袖地位。但是也不能彻底否定他们之间的相生关系。我这里说的相生,不是严格意义的父子相生关系,因为他们都是一个族团。所谓相生,实际是族团的分支,分支后又各自形成系统。《史记·三代世表》中说的颛顼、帝喾、尧、舜以及禹、契、启都是黄帝的子孙。《史记》还说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十二姓。《山海经》说:“黄帝之孙曰始均,始均生北狄。”“黄帝生龙苗,龙苗生融吾,融吾生弄明,弄明生白犬……是为犬戎。”北狄与犬戎也是黄帝后裔。颛顼本身也是一个大族团,《左传·文公十八年》说颛顼有才子八人,实际上是八个子族。《山海经》里还记载说:“季禺之国,颛顼之子。”“有国,名曰淑士,颛顼之子。”“有国曰中轮,颛顼之子。”“颛顼生头,头生苗民。”《左传·文公十八年》说帝喾也有八个子族。《山海经》中有不少帝喾(经内称帝俊)族团的发展情况,如中容之国、司幽之国、白民之国、黑齿之国、三身之国、季厘之国、羲和之国、西周之国,都是帝喾分支出去的。除此之外,帝喾的子族有尧,曾继承了中原的盟主地位。他的子族,为后来商族的始祖。子族弃,后来成为周族的始祖。这些例子只说明一个问题,他们确实是一个大的族团,而且分别延续时间很长,否则,就不会有那样的分支。

从以上介绍的情况看,所谓五帝,实际是五个领袖族团,五帝之名是族团之名,因此对五帝的年代就不能相信《竹书纪年》的记载。《竹书纪年》说黄帝在位100年,颛顼在位78年,帝喾在位63年,尧在位100年,舜在位50年,共391年。古代人的生活条件不好,寿命都不会很长,能够执政50年、60年、70年,甚至100年,这是绝对不可能的。只有从族团的世袭领袖名字来考虑,才能得到合理的解释。黄帝族团、颛顼族团、帝喾族团的分支十分惊人,其中不少都是“侯国”,岂能在100年、70年、60年内完成!我的意思是说,《竹书纪年》所说的五帝时代,不仅不能与具体人相对应,更不能与族团的情况相对应。唯一可供参考的是《纬书集成·春秋命历序》。尽管《纬书》有许多不可信之处,但是《春秋命历序》谈到的五帝纪年,还是比较合理的。如说“帝喾传十世至尧,”又说“帝喾传十世,四百年。”《史记·三代世表》说:“帝喾生尧,”因此帝喾传十世应该包括尧,历时400年。假如舜执政50年可信,那么夏代立国距帝喾初当为450年。夏代的立国,学术界认为大体在公元前21世纪,距今4100年左右。以此为基础向上推算,帝喾年代当始于公元前26世纪,距今4550年左右。《春秋命历序》说:“颛顼传九世(一说传二十世),三百五十年。”在帝喾积年的基础上向上推算,颛顼年代当始于公元前29世纪,即距今4900年。《春秋命历序》说:“黄帝传十世,千五百二十年。”在颛顼积年的基础上向上推算,黄帝年代当始于公元前45世纪,即距今6420年左右。我引用《春秋命历序》的记载,并不是说五帝的积年绝对准确,充其量说也只是一个大概。不过这个大概的积年较《竹书纪年》合理,因为《春秋命历序》认为:黄帝、颛顼、帝喾是代表若干世,这个“世”应理解为重要的领袖更替,而不是具体的一代人,这与前边介绍五帝情况比较接近,能够讲得通。因此,五帝时代的积年可以说大体约二千年之久。


五帝时代的社会性质与考古学文化对应,已有发表文章。认为黄帝时代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大河村类型相对应,颛顼、帝喾、尧、舜时代,与中原龙山文化早中晚期相对应。五帝时代已进入中国文明社会的初级阶段。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8-12-10

甄子丹送来贺词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8-12-10
离线俏之连

发帖
13163
金钱
17436
经验值
9422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8-12-10
  光叔叔是你乡下噜吗?甄性厉害起好大的祠堂。
离线玲珑姑娘

发帖
6943
金钱
15324
经验值
5928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08-12-10

 

贺南舜河甄公祠落成志庆!

多谢光仔详细介绍。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08-12-10

俏之连:没错,就是在我石海村乡下旁边。

以前,我村也有一个祠堂的。

开平石海村、簕冲村靠近水步芦霞村。

谢谢玲珑姑娘。

[此帖子已被 光之谷 在 2008-12-10 17:22:18 编辑过]

离线西子

发帖
21345
金钱
34460
经验值
11137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08-12-10
谢谢光之谷介绍!
离线哇哈哈

发帖
12012
金钱
8738
经验值
18328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08-12-10
光部,到甄氏寻祖整返个大宝号大唛头光宗耀祖流芳百世估咯!
离线光之谷

发帖
9173
金钱
61266
经验值
9844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08-12-10

西子:那是好地方。

哇老:光宗耀祖流芳百世,非你兄弟莫属。

离线自在

发帖
18831
金钱
410
经验值
7753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08-12-10
 欣赏光之谷南舜河甄公祠的精彩报道和精美照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