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087阅读
  • 58回复

[转]中国古代风俗百图收藏欣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3-02-05

宋 燃爆竹


霹雳声中旧岁除,为惊疫魃燃青竹。一自火药发明后,难止新年放鞭俗。
  据《神异经》载:西方山中有山臊,犯之则令人寒热。但它怕竹子爆声。于是人们烧竹来赶走它。唐代诗人来鹄诗云:『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宋代王安石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在火药发明之后,人们在春节仍然燃爆竹。范成大《爆竹行》中描写燃爆竹的过程:『截筒五尺煨以薪,节间汗流火力透,健仆取将仍疾走。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一声两声百鬼惊,三声四声鬼巢倾。十声连百神道宁,八方上下皆和平。却拾焦头叠床底,犹有馀威可驱疠。』在南宋出现用草纸裹火药扎成卷形的爆仗。《武林旧事》:『至于爆仗,内藏药线,一连百馀不绝。』此指用药线串在一起的鞭炮。明代黎淳有《爆竹》诗:『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不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所咏的是『升天雷』,北方称为『二踢脚』。火药的发明,本是为和平生活用的,
3条评分金钱+15
仁兄 金钱 +5 欣赏"中国古代风俗百图收藏"图文並茂精彩報導,谢谢易露,祝新春快乐! 2013-02-06
遲一步 金钱 +5 非常好的解讀﹐謝謝易露分享! 2013-02-06
1122 金钱 +5 谢谢易露分享美图美文好故事,祝新年好! 2013-02-05
健康快乐每一天
分享到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3-02-05
清 走百病摸门钉


元宵雪衬一灯红,走百病后摸门钉。但愿来年生贵子,不枉今番寒夜行。

  清《月日纪古》卷一:『燕城正月十六夜,妇女群游,其前一人持香辟人,名辟人香。凡有桥处,相率以过,名走百病。又暗摸前门钉,中者兆吉宜子。』正月十六日走百病,盖妇女藉此节日可以走较远的地方,实为一种健身活动。而已婚不孕的妇女,摸城门钉,取『添丁』之意,希望来年可生子。清李孚青《都门竹枝词》:『女伴金箍燕尾肥,手提长袖走桥迟。前门钉子争来摸,今年宜男定是谁。』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3-02-05
唐 饰梅花妆


初七人日又立春,梅花点额颜色新。此身若在含章殿,疑是寿阳宫里人。

  古代以 正月初七日为『人日』,《事物记》载:东方朔最初置『人日』。传说 宋武帝时,寿阳公主在人日卧含章殿,檐下梅花飘落在公主额上,形成一种装饰;宫女效之,以红点额为『梅花妆』。此俗传至唐宋 ,妇女多在脸上画各式图案;有『斜红、面靥』等名目;涂唇有『万金红、大红、内家圆』等名目。其实 ,妇女在脸上点画装饰,早在春秋战国时已经兴起了;长沙出土楚国女俑的脸上就有圆点的图案可证。到唐代发展为往脸上贴金箔花钿,成为一种化妆时尚。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3-02-05
晋 馈春盘


立春咸作春盘尝,芦菔芹芽伴韭黄。互赠友僚同此味,果腹勿须待膏粱。

  古代在立春有吃五辛盘的风俗。如《荆楚岁时记》载:『元日,……进屠苏酒,下五辛盘。』周处《风土记》:『元日造五辛盘。』注云:『五辛所以发五藏之气,即大蒜、小蒜、韭菜、云苔、胡荽是也。』五辛盘又称春盘。《摭遗》载:『东晋李鄂立春日命以芦菔、芹芽为春盘馈贶。』《本草纲目》中说:『五辛菜,乃元旦、立春以葱、蒜、韭、蓼蒿、芥辛嫩之菜杂和食之,取迎新之意。』这一风俗传到唐、宋、金、元。如元代耶律楚材有《立春日驿中作穷春盘》诗,其中说到用藕、豌豆、葱、蒌蒿、韭黄和粉丝作春盘。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3-02-05
唐 内宴冷餐

御赐冷食满宫楼,鱼龙彩旗四面稠。千官尽醉犹教坐;归来月上金殿头。

  唐张籍《寒食内宴》:『朝光瑞气满宫楼,彩纛鱼龙四面稠。廊下御厨分冷食,殿前香骑逐飞球。千官尽醉犹教坐,百戏皆呈未放休。共喜拜恩侵夜出,金吾不敢问来由。』所谓冷食,即已做成的熟食。据史料载,如干粥、醴酪、冬凌粥、子推饼、馓子等。因在寒食节用,又称寒具。唐宫内的寒食内宴,可谓最早的冷餐大会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3-02-05
唐 浴佛节


佛光普照遍长安,吃斋诵经建寺庵。居士男女多布施;为求来生结善缘。

  相传夏历四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生日,佛寺常于此日诵经,以各香浸水灌洗释迦之太子诞生像;纪念佛之诞生,称为浴佛节。唐代佛教信仰极盛,长安善男信女多于此日施舍。此风迄宋明依然。《东京梦华录》:『四月八日佛生日,十大禅院各有浴佛斋会,煎香药糖水相遗,名曰浴佛水。』《日下旧闻考》:『京师僧人念佛号者,辄以豆记其数。至四月八日佛诞生之辰,煮豆微撒以盐,邀人于路请食之,以为结缘。今尚沿其旧也。』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3-02-05
宋 供摩侯罗


捏塑彩画一团泥,妆点金珠配华衣。小儿把玩得笑乐,少妇供养盼良嗣。

  《东京梦华录》载:『摩侯罗惟苏州者极巧,木渎袁家所制益精。』宋代苏州虎丘有玩具市场,被称为『虎丘耍货』,包括泥娃娃、泥美人,彩画鲜妍,制作精良。杭州西湖玩具,被称为『湖上土仪』,有泥孩儿、莺歌、花湖船等。《梦粱录》载:『内庭与贵宅皆塑卖磨喝乐,又叫摩睺罗,孩儿悉以土木雕塑,更以造彩装襕座,用碧纱罩笼之,下以桌面架之,用青绿销金桌衣围护,或以金玉珠翠装饰尤佳。』宋许棐『泥孩儿》诗云:『牧渎一块泥,装塑恣华侈。双罩红纱厨,娇立花瓶底。少妇初尝酸,一玩一心喜。潜乞大士灵,生子愿如尔。』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3-02-05
宋 斗草


社下烧钱鼓似雷,日斜扶得醉翁归。青枝满地花狼藉,知是儿孙斗草来.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春日杂兴』曾描述儿童斗草情形。见画中题诗。盖江南春早,立春草长,儿童互相用草角力,坚韧者胜,折断者败。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3-02-05
宋 担酒上坟


骑驴担酒祭祖坟,一路春光满眼新。道旁关扑掷得顺,竿挑利物好夸人。

  南宋杨万里有《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诗,当时上坟已由祭扫变为带食盒酒具到郊外踏青的活动;而路旁许多卖粉捏孩儿、象生果子等物的小贩用赌博形式吸引买主,这种赌博称为『关扑』。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3-02-05
唐 放灯


火树银花不夜天,游人元宵多留连。灯山星桥笙歌满,金吾放禁任狂欢。

  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故称『元(月)宵(夜)』。道家以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早在汉代已有庆贺元宵之俗,至唐规模更为盛大。苏味道的《正月十五日夜》诗:『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浓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成为元宵诗经典之作。唐睿宗时元夕作灯树高二十丈,燃灯五万盏,号为『火树』。『金吾不禁夜』是说京城破例取消夜间戒严,允许市民逛灯三整夜,又称『放灯』。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3-02-05
唐 走马射箭


垂杨金堤翠幕连,健儿走马射堂前。国家尚武多才俊,方显干城诸英贤。

  孟浩然诗《上巳洛中寄王九迥》:『斗鸡寒食下,走马射堂前。』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3-02-05
清 猜灯谜


弹壁灯贴三面题,摩肩搭背来猜谜。本似前朝射覆事,文思机敏方解疑。

  《武林旧事》等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富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戏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好谜者更组织有谜社。谜社在清代亦极为流行。如光绪年间有竹西后社、射虎社,萍社等灯谜组织;其间谜手云集,每以茶馆酒肆,或在自家私宅作为灯谜活动场所。或研究探讨;或张灯悬谜,招引猜射,娱乐民众。谜灯有四面,三面贴题签,一面贴壁,此灯又名弹壁灯。猜中者揭签,获小礼品留念。清家震涛有《打灯谜》诗云:『一灯如豆挂门旁,草野能随艺苑忙。欲问还疑终缱绻,有何名利费思量。』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3-02-05
辽 射柳


端午祈雨置天棚,乐园东南柳色青。分朋赛射柔条断,赢得神箭誉满营。

  《辽史·礼志》载:契丹族为祈雨,进行射柳活动。先置百柱天棚,后奠先帝。皇帝、亲王、宰执依次射柳;败者向胜者进酒。第二天植柳天棚东南,子弟射柳三日。雨下,赐赏。后金代、明代皆有射柳之俗。《金史·礼志》载:射者以尊卑为序。柳枝有削白处,如在白处射断,且骑马接在手上者为冠军;只断不能接者为次;其馀皆负。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3-02-05
唐 祭扫


寒食祭扫冢一堆,风吹旷野纸钱飞。黄泉不知生人泪 ;暮雨萧萧惆怅归。

  《荆楚岁时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按:传说介子推于三月五日为火所焚,国人哀之,每岁春暮,为不举火,谓之禁烟。唐王建《寒食行》:『寒食家家出古城,老人看屋少年行,丘垅年年无旧道,车徒散行入衰草。牧儿驱牛下冢头,畏有家人来洒扫。远人无坟水头祭,还引妇姑望乡拜。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 但看垅上无新土,此中白骨应无主。』在唐代寒食扫墓,后来与清明祭扫合为一事。《东京梦华录》:『寒食第三日即清明矣,凡新坟皆用此日拜扫。』

健康快乐每一天
离线易露

发帖
19609
金钱
27881
经验值
543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3-02-05
金 晒书翻经


三伏朝爽晒书篇,庵院翻经结善缘。近事信女乐相助,愿修来世福寿全。

  《尔雅翼》卷二:『荆楚之俗,七月,曝经书及衣裳,以为卷轴久则有白鱼。』魏晋时代在七月七日晒书,后改为六月六日三伏时晒书。《燕京岁时记》:『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清潘弈隽有《六月六日晒书诗》。
健康快乐每一天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