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766阅读
  • 8回复

有关刘荒田的评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1-23

复眼看世界的刘荒田fficeffice" />

——关于《旧金山浮世绘》的对话

胡小林  杨传珍

杨传珍:趁着元旦放假,我们今天讨论刘荒田的作品好不好?

胡小林: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刘荒田">刘荒田ersonName>先生已经出版十几部散文随笔集,我只读过他的《美国笔记》和《旧金山浮世绘》。听说,我们学院中文系的2005级本科生,有五人把《刘荒田美国笔记》作为毕业论文的选题。为了把解读空间留给学生,咱们今天只讨论他的《旧金山浮世绘》吧。

杨传珍:很好。

胡小林:刘荒田是在国内接受的国语教育,1980年移民美国,在白领与蓝领之间摸爬滚打,既要养家糊口,又在文学园圃里辛勤耕耘。正是因为这种特殊的经历,使得他拥有跨文化的比较视野,其作品繁复厚重,灵动深邃。比如《唐人街的婚宴》上下两篇,通过婚宴上的景观,写世态人情,写美国这个法制社会里包藏的欺骗,写置身新大陆的同胞所携带的文化基因不经意的外化形式。作家善于用时下的场景包裹往日的细节,用节俭的笔墨为读者提供密集的审美信息。通过这些场面,刘荒田想到婚宴的意义,在洋人方面,在于对新人的祝福;在我们,也就是向社会连带间接地向故土家山作一番炫耀。写到吃相,一直被禁止喝汤出声的中国人,明目张胆地反叛了一次洋礼仪,呼噜呼噜,惊天地泣鬼神。既有辛辣的剖析,也有对同胞困窘生活的同情。

杨传珍:这部随笔,随处都体现出作家复眼看世界的能力。题名为《旧金山浮世绘》的一组文章,有的揭示新水土改变不了民族文化品格的言行,用小场景折射大世界;有的记述作家在庸常生活间隙寻找诗意的雅兴,告诉读者诗意栖居的策略;有的表现移民生计的艰辛与悲凉,暗示美国政府不是慈善机构;有的表现中国人在异地流露出来的仁厚或刁钻;有的分析了个体生命在冷酷的格子里寻求发展的人生况味。

胡小林:十则《怪闻杂抄》,主要揭示中西文化冲突,其中也有西西文化冲突,也就是美国文化与欧洲文化的冲突。美国是一个法律条框很多的国家,但是漏洞不少,一个人摔死一条狗,被陪审团裁定为虐待动物,这个罪名一经成立,刑期可能长达十年;而用刀子捅了一个人,也许只判六十天监禁。通过这些事例,作家揭示了情与理、人性与法制、友善与仇恨的对垒,让读者感到,美国这个年轻的国度,那看似违背人性的法律框架里,依然蓬勃着旺盛的人性,这源于生命本身的自然属性,经过法制和理性的考验,得到了新的生发。这就是作家的深刻之处,这深度来自刘荒田对人性与理性的双重把握,以及他敏锐的艺术感觉。

杨传珍:在《俯拾即是的快乐》一文中,刘荒田写到:一个社会中,勤劳者所获得的机会,若比枉法者、虚伪者多,它就没有失去起码的正义我猜想,他虽然对美国某些荒谬的法律不以为然,却仍然认为这是一个充满生机的地方,坚信她向着正义生成

胡小林:《虚拟的世界》通过穿越时空的比较,对人类的命运进行了深度审视,表现出作家对过往现实的冷静承认和积极承受。他的议论发人深省:生命愈坎坷,愈是真确,愈多缺陷,愈是丰饶;日子愈难过,记忆承载得愈深厚。记忆的雪泥鸿爪,该在毫不流畅的命途正是这些带在身上的财富,使他一边在物理世界里打拼谋生,一边在精神灵界里遨游,写出了数量和质量都不逊于专业作家的华章。

 

(待续)

分享到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1-23

(续一)

杨传珍:刘荒田的文学成就,来自他对世相的观察。在许多人夸大中美文化差异的时候,他却认为:中国和美国,文化差异甚大,人情世故上各有章法,但也并非总是针尖对麦芒,相似处、相通处还是很多的(《洋事故》十一题)作家选择一些生活镜头,一边揭示两种文化差异确实存在,一边在普泛的人性维度解读不同人种对善良的共同向往,意在让人在心中缩小而不是放大中美文化的差异。作为旅居海外的作家,他们在内心深处都是爱国的,但是,爱的层次却有高下之分。我认为,在对不同意识形态国度的负面现象进行解剖时,以理性的、发展的态度,表现真实与本质的内容,激发和鼓励新移民适应新环境,进而融入主流社会,成为强者,获得爱国的实力和话语权,比一味丑化对方、培植恨的力量更有远见。在这方面,刘荒田达到了王鼎钧的高度。fficeffice" />

胡小林:这是由作家的心态决定的。刘荒田的心态平和,平和意味着海纳百川,登高望远,知己知彼。在《一本书的薪火》里,他发现,在资讯发达的环境里长大的女儿,其思想比他那个年龄时要早熟得多。可是,使我忧心的是,她过早的世故,是从萎靡、堕落、无聊的世风中绎出来的。在《唐人街琐记》里,他达观地承认,这就是生活:广阔得不着边际、新移民无法把捉的自由里,掺合着惶恐;卑微、困顿,却因了自食其力而俯仰不愧;艰辛却不乏奔头。忧愁和欢乐交织,期望和失落混合,诸多情愫化合的结果,是一无所感,只听任异乡忙迫的岁月把一切席卷而去。一茬茬移民,这般活过来,活下去,我也是。

杨传珍:他对科技异化充满忧虑,《候诊室遐想》写于八年前,那时候,科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还没到今天这种程度,可是作家已经预感到了。这篇文章,有一处闲笔:他想起国内报纸上刊登的一幅漫画,在公厕门外,一个低眉哈腰的男士向大腹便便的官员说:局长,你亲自来的呀?这处闲笔不闲,既增加了文章的厚度,也与他对科技泛滥的议论前后呼应。

胡小林:尽管如此,他仍然积极地面对生活,在个人能力阻挡不了科技异化的情况下,做一个美的追寻者和享用者。《公园特写》通过三组生活场景,让读者分享了寻美者发现美和营造美的诗意心境。比如,在去公园散步的途中,他见到一位抱着狗开车的胖妇人,因为堵车而心情焦躁,于是上前赞美她的宠物,把对方感动得要流眼泪。妇人不住地谢我,几乎要下车来给我一个拥抱。他说,自己没有多少闲钱捐给慈善机构,用赞美给别人提供快乐,也是一种善举。

杨传珍:这让我想起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王鼎钧">王鼎钧ersonName>先生的《单身温度》里的一篇小说《土》,作家暗示,已经离开故土的人,应该在情感上热爱新的土地。刘荒田写旧金山,也写纽约,《纽约的魅力》通过一连串的自言自语,既肯定又否定、既感性又理性地展示了这个大都市的深层魅力,惊艳中不乏冷静地透视。

胡小林:可是,刘荒田的文化根系,仍然深植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之中。他在美国生活将近30年,英语水平能够中英互译,阅读英语文学作品,按说没有障碍,我思忖,他也可以像纳博科夫那样,尝试英语写作,接受美国主流文学的塑造与收编。可是他没有那样做,尽管在阅读英文报纸副刊时,经常翻译一些令他心仪的作品,在语言上却坚守传统。并向后代播种乡愁,让一口美式英语的儿女不要挣断连接故国文化的精神脐带。

杨传珍:的确如此。他置身世界上人气最旺的旅游城市旧金山,时刻也没有忘记故乡的一草一木,见到类似的景物,就做起怀乡的白日梦。面对新居的莲池,勾起了他对故乡的记忆:雨霁的莲荡最是夺人心魄,南风中招摇的莲花,一如烛焰。莲叶田田复田田,在水面传递着最神秘的悸动,唯有少女初恋的心差可比拟。蛙们栖在叶上,蜻蜓噙着莲瓣绛红的边沿。夕阳如火,有小橹滑过,有挑水桶的村女嬉笑着走近,投下俏的影和野性的波纹,鱼泼喇喇地在远处跳跃。这浮现于还乡梦的莲塘,居然化为眼前生动的涟漪,乐何如之!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1-23

(续二)

胡小林:荒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田">ersonName>先生善于塑造既鲜活又富有内涵的人物,可惜他没有选择小说创作。《又见芸娘》是散文,也是小说,还可以作为文化人类学研究文章来阅读。这篇文章的文化厚度和精神高度,一是来自他对传统文化的反思,二是来自互文性的设计。出现在这篇文章中的两个芸娘,互为映衬和深化,使得这篇散文在文体上值得我们从不同角度解读。清人笔下的芸娘与移民美国的芸娘,两个悲剧人物的文化基因基本相同,可心路历程却截然相反:一个受整体社会氛围的笼罩,在情感上认可她人分享丈夫;一个出于无奈,对丈夫的外遇佯装不知。沈复笔下的芸娘,是蒙昧的不幸,自己感觉不到痛苦,伤心致死的原因是她为丈夫导演的纳妾闹剧失败;刘荒田塑造的芸娘,置身高扬女性权利的美国,带着清醒的面具,战胜了天性中的忌妒。这两个女性的命运,在人类两性关系史上,属于不同的典型,值得女权主义理论家们关注和引申。fficeffice" />

杨传珍:同样表现感情纠葛,《唐人街琐记·变脸》写一家夫妻店,女子发现丈夫与专业厨师私通,妻子醋意大发,夫妻俩经常在隔音的衣帽间里开骂。老板娘感情丰沛,骂到兴头上免不了号啕大哭。当客人来了,她便极其快捷地擦去泪痕,补上妆。走出去迎接时,已换上一副朝霞般灿烂的笑脸。这个形象,是另一类型的悲剧角色。

胡小林:这就是女性和男性在处世上的不同。法国女权主义者西苏指出,男性在待人接物上讲究得体,女性容易感情用事。在《华尔特的破折号》一文中,刘荒田通过一个黑人的命运,间接地告诉读者,文明人善于包装自己,而华尔特却敢于把本相展露出来。按说,华尔特的许多行为很难入章,可是刘荒田从基本人性的角度予以揭示,在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比较中落笔,使这篇文章获得了深度。当然,在塑造人物上,最成功的一篇是《父亲的孤独》。这是父子两代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却又无奈地割舍亲情的苦涩诗篇,如果把《父亲和他的生平知己》以及《面对父亲》这些篇章合到一起,稍加扩展,就是一部厚实的长篇小说。朱自清的《背影》被许多人当成经典,其实那篇散文单薄得很,所谓深刻,不过是阐释者加进去的。它和《父亲的孤独》相比,有着天壤之别。

杨传珍:有时候,他也用漫画方式讽刺那些投机取巧的人,表现这种人在新大陆由于不服水土,骗术很难生效,只能自找没趣。况且,美国是一个务实的国家,即便是中国人开的公司或报馆,也不愿给一个廉价兜售国粹的酸秀才提供岗位。《编辑部的故事》所刻画的人物,虽然有些夸张,但是传神之至。《老母鸡传奇》一文,揭示文化冲突引发的感情冲撞,最终导致婚姻悲剧的深层原因,此文通过一桩婚姻的发生与解体,把传统、代沟、品行作了毫不留情的展示,解剖了故国的杀子文化在异国的特殊表现。作家似乎在暗示我们,有些不良传统,在本土的精神氛围里,年轻人没有拒绝的能力,带到新的环境,就成了伤害亲人的双刃剑。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01-23

(续三)

胡小林:有些人物固然可悲,作家仍然心存同情,在辛辣嘲弄的同时,不是怒其可悲而是哀其不幸。像《土洋骗子速写》这类的文章,既揭露骗术,也挖掘人性,同时对读者作善意的提醒。在总体基调上,刘荒田的讽刺是热讽而不是冷嘲。比如,《黄金梦三部曲》写华人在美国发展的艰难,让我们知道,所谓民主自由的美国,并不是家底微薄者实现发财梦想的淘金之地,那里有许多暗角,专门坑害做黄金梦的人。至于擅长幻想的文学人,更不宜经商,他们的想像力只能经营虚拟世界,如果把艺术才干用在经商上,十有八九会血本无归。fficeffice" />

杨传珍:刘荒田的随笔,其警世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可是,艺术性也值得称道。

胡小林:艺术散文的价值,如果具有认识价值而欠缺审美价值,是经不起时间和空间淘洗的。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王鼎钧">王鼎钧ersonName>先生为《旧金山浮世绘》写的序言里,特别提到你对刘荒田散文的评价:不是社会调查而是严格意义上的美文。ersonName ProductID="王鼎钧">王鼎钧ersonName>先生作为重量级的作家,一言九鼎,不会轻易表态,他为刘荒田的这本书作序,并说旧金山什么地方应该有他一座铜像。这可不是一句戏言,而是对刘荒田艺术品格的肯定。

杨传珍:我们佩服鼎公的眼力,他说刘荒田喜欢描述身边的华洋人员,言之有物,呼之欲出,颇似自由体的短篇小说。他着重细部描写,表现了对美国社会广泛的兴趣,锐利的观察,娴熟的写实能力先生说得十分到位。《老母鸡传奇》写人物情感变化:文医生说到伤心处,竟哭出声来,牛哞似的,引得食客都扭头盯着我们这一桌,我赶紧劝说,递过一叠纸巾,她才把哭声封住。这阵子倒雨过天晴,母女俩有说有笑,不肯径直回家,要逛逛没来过好久的唐人街,我只好作陪。

胡小林:那是表现人物情绪变化的迅速之笔,在《唐人街的婚宴》里,刘荒田对女性的描写异常传神:婚宴对于女同胞来说,是争奇斗艳的场合;于如花怒放的姑娘,更是非正式的选美会,焉能掉以轻心?……女人为了美的恒久而作的战斗,已是可歌可泣了;赴婚宴前的惨淡经营,更是叹为观止当客人起哄要新人接吻时,新娘或者新郎豁出去了,一把捧起亲爱的脸孔,狠狠啃了一阵,台下一片欢呼,女孩子就害羞起来,用手遮脸,只在指缝间瞄。这既古典又新潮的细节,现在很少有人经营了。

杨传珍:《搭档》是两幕悲喜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家在人物速写和场面营造上的功夫。如果稍加改造,变成小说,说是出自安德森或奈保尔之手,读者也会相信。类似的人物速写,还有《吃饱了撑的》和《缆车司机》等篇什,他把那些小人物刻画得鲜活灵动,从他们身上,折射出来的不仅仅是新大陆的风情,还有表象背后的东西。

胡小林:散文作为最自由的文体,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等手法可以随意使用,而搭配的功夫和比例,是区别作家高下的标准之一。《此地一为别》写麦克ersonName ProductID="利">ersonName>太太那段,在使用不同手法时,转换得不动声色:她说话时,腰身倾前,手肘搁在圆桌上,说到投入处,涂上猩红蔻丹的长指甲,轻轻敲敲太阳穴,仿佛一辈子的回忆,是久久地储存在脑子里的罐头,盖子锈结了,要用指头出来似的。……我没有搭腔,默默地想着:从前,我以为洋人和中国人不同,不珍惜记忆,不爱怀旧,其实,人性,无论东西,大抵是相同的。人物的表与里,人性与人情,还有对不同文化背景的扫视,在这短短的几行里,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示。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01-23

(续四)

杨传珍:《赖床》是一篇意识流作品,可是,我们读到的不是一条曲曲弯弯的线,而是把时间平滩在意识维度上的面。这种手法,我还是第一次见过。fficeffice" />

胡小林:如果讨论刘荒田的文笔,最典型的当数《黑夜》。他把黑夜比喻为一本叫做宇宙的大书,说黑夜把天地融合,把乾坤统一了。他写到:最使人惊心动魄的,莫如深夜驾车到旧金山中心的双峰山顶去,在浸人的寒气中,向下四顾,那是灯的海洋。灯光盘踞在城市上空,无所不在的毫光,形成另一个伞形天穹,把强悍的夜色逼到目不可及的远方。灯光是如此的嚣张,连广阔的海湾,也不是黑夜的领地:不是被岸上的灯光所笼罩,就是裸露在海湾大桥灯饰的围剿之中。我慨叹,文明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就是离开黑夜愈来愈远的过程。唉,没有黑夜的城市!看吧,生硬地把浑圆的天宇割下锯齿似的的缺口,大厦群落,蜂窝似的窗口流泻灯光,恰好充当都市诗人的稿纸。最骇目的,要数夜晚的高速公路,那是一条奔涌着鲜血的大动脉,车灯不过渺小的血球罢了——血色的车后灯是红血球,橘黄色的车前灯是白血球,却组合成何其磅礴的泛滥!然后,作家回忆故乡的黑夜:田野是晶莹剔透的黑色,蛙鼓的间隙,游动着管水人的手电筒。阡陌间的小溪,潺潺着原油般浓稠的黑漆……村头大路上露水般玲珑的单车铃,石桥上秋水一般的眸子,幽深竹林里的情话……久违了,纯粹的黑夜,心灵的黑宝石!他说,土地是母亲,黑色乃是母亲的原色。黑夜,是禅的澄心静虑,是哲学的深沉思考,是原始,是单纯,是蛰伏,是退避,是寂寞,是淡泊,是和平,是爱情,是梦境。它无所为,也是无所不为;它无所见,也是无所不见。……唉,黑夜,你这没有一根杂毛的、巨大无比的黑乌鸦,让我到你的翅膀下躺一躺吧!让我充当一阵睁眼瞎子吧!在伸手不见五指的漆黑中,人是能视同三界,思接千载的。

杨传珍:读这篇文章时,让我联想到法国作家加缪的《蒂巴萨的婚礼》,两篇文章一样的激情洋溢,洋洋洒洒。

胡小林:在讨论刘荒田的文学成就时,我们不要局限于他为美华文学增加了几本书,而要从大的视野来衡量其价值:美国文化虽然属于杂糅文化,却是以欧洲传统派生出来的观念为主调,中国移民带到美国的中华文化,影响力还比较微弱。美国华人即便挣了大钱,也没有办法跟美国人比财富,至于科学技术上的创造,只有纳入美国的运行体系才会被认可。所以,华人的物质财富和科学研究成果,并不能改变美国社会对中华文化的态度。只有在美国落地生根的华人写出了让世人瞩目的文章,才能改变美国主流意识对中华文化的接纳心态。而旅美华人高水准的文学成就,还能为年轻一代提供观察生活、表现生活的视角与方法,为国内同胞了解美国提供是其所是的参照。所以,一个作家的创作态度和艺术水准,必将改变不同文化的互动质量,在这个意义上,华文文学的成就常常超越文学本身。

(对话地点:山东枣庄学院

作者简介:

1,胡小林:山东省外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枣庄学院中ffice:smarttags" />ersonName ProductID="文系">文系ersonName>教授,创校校长。

2,,杨传珍: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枣庄学院中ersonName ProductID="文系副">文系副ersonName>教授。)

(完)

离线于广中

发帖
18211
金钱
23402
经验值
8793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09-01-23
谢谢远游客转载,让大家认识刘荒田作品.
离线oldchicken

发帖
3338
金钱
5045
经验值
259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09-01-23

好文章!谢谢远游兄.哪里可以找到刘先生的章?

 

[此帖子已被 oldchicken 在 2009-1-27 8:27:20 编辑过]

离线远游客

发帖
8233
金钱
17117
经验值
5366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09-01-23

文学艺术版有一置顶索引“荒田丰收”,介绍由我转载在台山同学网的刘荒田散文。

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ThreadID=18029

离线oldchicken

发帖
3338
金钱
5045
经验值
259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09-01-23

再次谢谢!问题是从哪里买到这些书?

[此帖子已被 oldchicken 在 2009-1-24 2:35:49 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