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999阅读
  • 2回复

《蔡文姬》 粤曲欣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04-30

 

蔡文姬生平

 

       蔡文姬(约177年?),名琰,字昭姬,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蔡文姬的父亲是大名鼎鼎的蔡邕。蔡邕是大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此外,蔡邕还精于天文数理,妙解音律,在洛阳俨然是文坛的领袖。像杨赐、玉灿、马月碑以及后来文武兼备、终成一代雄霸之主的曹操都经常出入蔡府。蔡邕和曹操还成了挚友。
  蔡邕不可能中状元,但他的才学在当时得到举世公认却是事实。
汉灵帝时、他校书东观,以经籍多有谬误,于是为之订正并书写镌刻在石碑上,立在大学门外,当时的后生学子都就此石经校正经书,每日观览摩写的不绝于途。这些石碑在动乱中,在洛阳大火中受到损坏,经过一千八百多年,洛阳郊区的农民在犁田时掘得几块上有字迹的石块,经人鉴定就是当年蔡邕的手书,称为“熹平石经”,现在珍藏在历史博物馆中。
  蔡邕是大
文学家,也是大书法家,梁武帝称他:“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当代史学家范文澜讲:“两汉写字艺术,到蔡邕写石经达到最高境界。”他的字整饬而不刻板,静穆而有生气。除《嘉平石经》外,据传《曹娥碑》也是他写的,章法自然,笔力劲健,结字跌宕有致,无求妍美之意,而具古朴天真之趣。
  蔡文姬生在这样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既博学能文,又善诗赋,兼长辩才与音律就是十分自然的了,可以说蔡文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可惜时局的变化,打断了这种幸福。
  
东汉政府的腐败,终于酿成了黄巾起义,使豪强地主为代表的地方势力扩大。大将军何进被宦官十常侍杀后,董卓进军洛阳尽诛十常侍,把持朝政,董卓为巩固自己的统治,刻意笼络名满京华的蔡邕,将他一日连升三级,三日周历三台,拜中郎将,后来甚至还封他为高阳侯。董卓在朝中的逆行,引起各地方势力的联合反对,董卓火烧洛阳,迁都长安,董卓被吕布所杀。蔡邕也被收付廷尉治罪,蔡邕请求黥首刖足,以完成《汉史》,士大夫也多矜惜而救他,马日碑更说:“伯喈旷世逸才,诛之乃失人望乎?” 但终免不了一死,徒然的给人留下许多议论的话题,说他“文同三闾,孝齐参骞。”在文学方面把他比作屈原,在孝德方面把他比作曾参和阂子骛,当然讲坏话的也不少。
  
董卓死后,他的部将又攻占长安,军阀混战的局面终于形成。羌胡番兵乘机掠掳中原一带,在“中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纵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长驱入朔漠,回路险且阻。”的状况下,蔡文姬与许多被掳来的妇女,一齐被带到南匈奴。
  这心境是可以想象得到的,当初
细君与解忧嫁给乌孙国王,王昭君嫁给呼韩邪,总算是风风光光的占尽了身份,但由于是远适异域,产生出无限的凄凉,何况蔡文姬还是被掳掠呢!饱受番兵的凌辱和鞭笞,一步一步走向渺茫不可知的未来,这年她二十三岁,这一去就是十二年。
  在这十二年中,她嫁给了虎背熊腰的匈奴左贤王,饱尝了异族异乡异俗生活的痛苦。当然她也为
左贤王生下两个儿子,大的叫阿迪拐,小的叫阿眉拐。她还学会了吹奏“胡笳”,学会了一些异族的语言
  在这十二年中,曹操也已经基本扫平北方群雄,把
汉献由长安迎到许昌,后来又迁到洛阳。曹操当上宰相,挟天子以令诸侯。人一旦在能喘一口气的时候,就能想到过去的种种,尤其是在志得意满的时候,在这回忆中,想到少年时代的老师蔡邕对他的教导,想到老师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当他得知这个当年的女孩被捞到了南匈奴时,他立即派周近做使者,携带黄金千两,白壁一双,要把她赎回来。
  蔡文姬多年被掳掠是痛苦的,现在一旦要结束十二年的羶肉酪浆生活,离开对自己恩爱有加的左贤王,和天真无邪的两个儿子,分不清是悲是喜,只觉得柔肠寸断,泪如雨下,在汉使的催促下,她在恍惚中登车而去,在车轮辚辚的转动中,十二年的生活,点点滴滴注入心头,从而留下了动人心魄的《
胡笳十八拍》。
  南匈奴人在蔡文姬去后,每于月明之夜卷芦叶而吹笳,发出哀怨的声音,模仿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成为当地经久不衰的曲调。中原人士也以胡琴和筝来弹奏《胡笳十八啪》非常盛行,据传中原的这种风尚还是从她最后一个丈夫董祀开始的。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唐朝李颀发出这样的感慨。
  蔡文姬是悲苦的,“回归故土”与“母子团聚”都是美好的,人人应该享有的,在她却不能两全。

  蔡文姬在周近的卫护下回到故乡
陈留郡,但断壁残垣,已无栖身之所,在曹操的安排下,嫁给田校尉董祀,这年她三十五岁,这年是公元208年,这年爆发了著名的“赤壁之战”。
  坎坷的命运似乎紧跟着这个可怜的孤女,毫不放松。就在她婚后的第二年,她的依靠,她的丈夫又犯罪当死,她顾不得嫌隙,蓬首跳足地来到曹操的丞相府求情。

  曹操正在大宴宾客,公卿大夫,各路驿使坐满一堂,曹操听说蔡文姬求见,对在座的说:“蔡伯偕之女在外,诸君谅皆风闻她的才名,今为诸君见之!”
  蔡文姬走上堂来,跪下来,语意哀酸的讲清来由,在座宾客都交相诧叹不已,曹操说道:“事情确实值得同情,但文状已去,为之奈何?”蔡文姬恳道:“明公厩马万匹,虎士成林,何惜疾足一骑,而不济垂死一命乎?”说罢又是叩头。曹操念及昔日与蔡邕的交情,又想到蔡文姬悲惨的身世,倘若处死董祀,文姬势难自存,于是立刻派人快马加鞭,追回文状,并宽宥其罪。
  蔡文姬自朔漠归来以后嫁给董祀,起初的夫妻生活并不十分和谐。就蔡文姬而言,饱经离乱忧伤,已经是残花败柳之身了,再加上思念胡地的两个儿子,时常神思恍惚;而董祀正值鼎盛年华,生得一表人才,通书史,谙音律,是一位自视甚高的人物,对于蔡文姬自然有一些无可奈何的不足之感,然而迫于丞相的授意,只好免为其难地接纳了她,董祀犯罪当死,何尝不是在不如意的婚姻中,所产生的叛逆行为所得到的结果呢?蔡文姬当然明白其中的道理,因而卯足了劲,要为丈夫开脱,终于以父亲的关系,激起曹操的怜悯之心,而救了董祀一命。
  从此以后,董祀感念妻子的恩德,在感情上作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开始对蔡文姬重新评估,夫妻双双也看透了世事,溯洛水而上,居在风景秀丽,林木繁茂的山麓。若干年以后,曹操狩猎经过这里,还曾经前去探视。
  相传,当蔡文姬为董祀求情时,曹操看到蔡文姬在严冬季节,蓬首跣足,心中大为不忍,命人取过头巾鞋袜为她换上,让她在董祀未归来之前,留居在自己家中。曹操的文学也是振古烁今的,这样的人就特别的爱书,尤其是难得一见的书,在一次闲谈中,曹操表示出很羡慕蔡文姬家中原来的藏书。当蔡文姬告诉他原来家中所藏的四千卷书,几经战乱,已全部遗失时,曹操流露出深深的失望,当听到蔡文姬还能背出四百篇时,又大喜过望,立即说:“既然如此,可命十名书吏到尊府抄录如何?”蔡文姬惶恐答道: “妾闻男女有别,礼不授亲,乞给草笔,真草唯命。”这样蔡文姬凭记忆默写出四百篇文章,文无遗误,满足了曹操的好奇心,也可见蔡文姬的才情。

  蔡文姬一生三嫁,在被掠到南匈奴之前,曾远嫁
河东卫家,卫家是河东世族,她的丈夫卫仲道更是大学出色的士子,夫妇两人恩爱非常,可惜好景不长,不到一年,卫仲道便因咯血而死。蔡文姬不曾生下一儿半女,卫家的人又嫌她克死了丈夫,当时才高气傲的蔡文姬不顾父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卫家回到老家。她最后嫁给董祀,也生有一儿一女,女儿嫁给了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为妻。


蔡文姬传世的作品除了《悲愤诗》,还有 《胡笳十八拍》



 

文姬归汉


【起反线二黄板面.唱反线二黄慢板】荒冢一坯,冷月一勾。长夜沉沉,忧思缕缕。切切泣寒蛩,萧萧悲风木。触起我前尘影事,旧痛新愁。忆当日战乱苦不休,十室空八九。爹呀,谁怜你浴血含冤,苦煞我仓皇奔走。火海窜惊魂,刀头逃蚁命。流离惨痛,一路上踏遍血骷髅。
【转正线二黄】身陷乱军中,人居狼虎口。生死关头,幸得与左贤王邂逅。

【教子腔二黄】感他难里来援救,与他胡地结鸾俦。思家家毁灭,,忧国国难投。
【楔白】爹爹!女儿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心犹疑。生冀得归桑梓,死当埋骨长已矣。

【乙反中板】这十二年来,岁岁北雁南征,寄不得边心一绺。朝望长坊路杳漫,暮闻陇水声呜咽,故乡如梦半沉浮。虽已早○结同心,虽已庭生玉树,家国难忘,常自泪沾襟袖。所幸有使中原来,丞相施恩迎归议,我才得凭吊荒丘
【乙反长句滚花】洒坟头,惟泪酒。就是设奠营齐,你都是难沾口。幽魂渺渺恨悠悠,爹呀!恕女儿客过长安明日就走,未知何时归葬返陈留。旅魄孤魂难相守,我哭父怀儿两泪流。死别生离,天呀,我一身受!

【叫相思】爹爹!娇儿!爱女!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30 20:08:59 编辑过]

分享到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04-30

悲愤诗(一)

   汉季失权柄,董卓乱天常。

  志欲图篡弑,先害诸贤良。

  逼迫迁旧邦,拥主以自强。

  海内兴义师,欲共讨不祥。

  卓众来东下,金甲耀日光。

  平土人脆弱,来兵皆胡羌。

  猎野围城邑,所向悉破亡。

  斩截无孑遗,尸骸相撑拒。

  马边悬男头,马后载妇女。

  长驱西入关,迥路险且阻。

  还顾邈冥冥,肝脾为烂腐。

  所略有万计,不得令屯聚。

  或有骨肉俱,欲言不敢语。

  失意几微间,辄言弊降虏。

  要当以亭刃,我曹不活汝。

  岂敢惜性命,不堪其詈骂。

  或便加棰杖,毒痛参并下。

  旦则号泣行,夜则悲吟坐。

  欲死不能得,欲生无一可。

  彼苍者何辜,乃遭此厄祸。

  边荒与华异,人俗少义理。

  处所多霜雪,胡风春夏起。

  翩翩吹我衣,肃肃入我耳。

  感时念父母,哀叹无穷已。

  有客从外来,闻之常欢喜。

  迎问其消息,辄复非乡里。

  邂逅徼时愿,骨肉来迎己。

  己得自解免,当复弃儿子。

  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

  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

  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

  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

  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

  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

  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

  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兼有同时辈,相送告离别。

  慕我独得归,哀叫声摧裂。

  马为立踟蹰,车为不转辙。

  观者皆嘘唏,行路亦呜咽。

  去去割情恋,遄征日遐迈。

  悠悠三千里,何时复交会。

  念我出腹子,胸臆为摧败。

  既至家人尽,又复无中外。

  城廓为山林,庭宇生荆艾。

  白骨不知谁,纵横莫覆盖。

  出门无人声,豺狼号且吠。

  茕茕对孤景,怛咤糜肝肺。

  登高远眺望,魂神忽飞逝。

  奄若寿命尽,旁人相宽大。

  为复强视息,虽生何聊赖。

  托命于新人,竭心自勖励。

  流离成鄙贱,常恐复捐废。

  人生几何时,怀忧终年岁。
 

 

悲愤诗(二)

嗟薄祜兮遭世患。宗族殄兮门户单。

  身执略兮入西关。历险阻兮之羌蛮。

  山谷眇兮路漫漫。眷东顾兮但悲叹。

  冥冥当寝兮不能安。饥当食兮不能餐。

  常流涕兮眦不干。薄志节兮念死难。

  虽苟活兮无形颜。惟彼方兮远阳精。

  阴气凝兮雪夏零。沙漠壅兮尘冥冥。

  有草木兮春不荣。人似兽兮食臭腥。

  言兜离兮状窈停。岁聿暮兮时迈征。

  夜悠长兮禁门扃。不能寝兮起屏营。

  登胡殿兮临广庭。玄云合兮翳月星。

  北风厉兮肃泠泠。胡笳动兮边马鸣。

  孤雁归兮声嘤嘤。乐人兴兮弹琴筝。

  音相和兮悲且清。心吐思兮胸愤盈。

  欲舒气兮恐彼惊。含哀咽兮涕沾颈。

  家既迎兮当归宁。临长路兮捐所生。

  儿呼母兮啼失声。我掩耳兮不忍听。

  追持我兮走茕茕。顿复起兮毁颜形。

  还顾之兮破人情。心怛绝兮死复生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5-1 5:07:47 编辑过]

离线406439028
发帖
1474
金钱
1652
经验值
1651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04-30

胡笳十八拍.

蔡琰

我生之初尚无为,我生之后汉祚衰。天不仁兮降乱离,地不仁兮使我逢此时。干戈日寻兮道路危,民卒流亡兮共哀悲。烟尘蔽野兮胡虏盛,志意乖兮节义亏。对殊俗兮非我宜,遭恶辱兮当告谁?笳一会兮琴一拍,心愤怨兮无人知。

 

戎羯逼我兮为室家,将我行兮向天涯。云山万重兮归路遐,疾风千里兮杨尘沙。人多暴猛兮如虺蛇,控弦被甲兮为骄奢。两拍张弦兮弦欲绝,志摧心折兮自悲嗟。

 

越汉国兮入胡城,亡家失身兮不如无生。毡裘为裳兮骨肉震惊,羯膻为味兮枉遏我情。鼙鼓喧兮从夜达明,胡风浩浩兮暗塞营。伤今感昔兮三拍成,衔悲畜恨兮何时平。

 

无日无夜兮不思我乡土,禀气含生兮莫过我最苦。天灾国乱兮人无主,唯我薄命兮没戎虏。殊俗心异兮身难处,嗜欲不同兮谁可与语!寻思涉历兮多艰阻,四拍成兮益凄楚。

 

雁南征兮欲寄边声,雁北归兮为得汉音。雁飞高兮邈难寻,空断肠兮思喑喑。攒眉向月兮抚雅琴,五拍泠泠兮意弥深。

 

冰霜凛凛兮身苦寒,饥对肉酪兮不能餐。夜闻陇水兮声呜咽,朝见长城兮路杳漫。追思往日兮行李难,六拍悲来兮欲罢弹。

 

日暮风悲兮边声四起,不知愁心兮说向谁是!原野萧条兮烽戍万里,俗贱老弱兮少壮为美。逐有水草兮安家葺垒,牛羊满野兮聚如蜂蚁。草尽水竭兮羊马皆徒,七拍流恨兮恶居于此。

 

为天有眼兮何不见我独漂流?为神有灵兮何事处我天南海北头 ?我不负天兮天何配我殊匹?我不负神匹神何殛我越荒州?制兹八拍兮拟排忧,何知曲成兮心转愁。

 

天无涯兮地无边,我心愁兮亦复然。人生倏忽兮如白驹之过隙,然不得欢乐兮当我之盛年。怨兮欲问天,天苍苍兮上无缘。举头仰望兮空云烟,九拍怀情兮谁与传?

 

城头烽火不曾灭,疆场征战何时歇?杀气朝朝冲塞门,胡风夜夜吹边月。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一生辛苦兮缘别离,十拍悲深兮泪成血。

 

我非贪生而恶死,不能捐身兮心有以。生仍冀得兮归桑梓,死当埋骨兮长已矣。日居月诸兮在戎垒,胡人宠我兮有二子。鞠之育之兮不羞耻,愍之念之兮生长边鄙。十有一拍兮因兹起,哀响缠绵兮彻心髓。

 

东风应律兮暖气多,知是汉家天子兮布阳和。羌胡蹈舞兮共讴歌,两国交欢兮罢兵戈。忽遇汉使兮称近诏,遗千金兮赎妾身。喜得生还兮逢圣君,嗟别稚子兮会无因。十有二拍兮哀乐均,去住两情兮难具陈。

 

不谓残生兮却得旋归,抚抱胡儿兮泣下沾衣。汉使迎我兮四牡肥肥,胡儿号兮谁得知?与我生死兮逢此时,愁为子兮日无光辉,焉得羽翼兮将汝归。一步一远兮足难移,魂消影绝兮恩爱遗。十有三拍兮弦急调悲,肝肠搅刺兮人莫我知。

 

身归国兮儿莫之随,心悬悬兮长如饥。四时万物兮有盛衰,唯我愁苦兮不暂移。山高地阔兮见汝无期,更深夜阑兮梦汝来斯。梦中执手兮一喜一悲,觉后痛吾心兮无休歇时。十有四拍兮涕泪交垂,河水东流兮心是思。

 

十五拍兮节调促,气填胸兮谁识曲?处穹庐兮偶殊俗。愿得归来兮天从欲,再还汉国兮欢心足。心有怀兮愁转深,日月无私兮曾不照临。子母分离兮意难任,同天隔越兮如商参,生死不相知兮何处寻!

 

十六拍兮思茫茫,我与儿兮各一方。日东月西兮徒相望,不得相随兮空断肠。对萱草兮忧不忘,弹鸣琴兮情何伤!今别子兮归故乡,旧怨平兮新怨长!泣血仰头兮诉苍苍,胡为生兮独罹此殃!

 

</div>

[此帖子已被 406439028 在 2009-4-30 20:19:25 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