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2947阅读
  • 116回复

林氏族史(转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水关口

发帖
5567
金钱
74893
经验值
1170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10-05-27

    谢谢楼上两位版主,侦察兵兄,乡里网友们的详细介绍报道,小弟也添加一点林氏族史,不便之处或错失希请原谅指正,谢谢!        

   林姓在大陆人口为1146万,居排列在第+六位,南方排在第四位,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人口密度最高为闽南,粤东。

林氏郡望堂号:西河堂,济南堂,九龙(九龙+德),问礼,下邳林(徐州林),晋安林,南安郡,莆田唐九牧林,阙下林,长城紫金林,宋九牧等。姓氏源流,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享誉中华的姓氏。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10-05-28
水关口:

    谢谢楼上两位版主,侦察兵兄,乡里网友们的详细介绍报道,小弟也添加一点林氏族史,不便之处或错失希请原谅指正,谢谢!        

   林姓在大陆人口为1146万,居排列在第+六位,南方排在第四位,福建省全约472万;占全省总人口14.8,排在第-位,广东省约311万,浙江省约184万,台湾地区约200万,韩国约100万,其他地区约500万,在全球约2千多万人口,人口密度最高为闽南,粤东。

林氏郡望堂号:西河堂,济南堂,九龙(九龙+德),问礼,下邳林(徐州林),晋安林,南安郡,莆田唐九牧林,阙下林,长城紫金林,宋九牧等。姓氏源流,林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享誉中华的姓氏。团结姓氏兄弟,振我家声,兴我中华!

 

 

 

谢谢宗兄!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10-06-26

三凡市林西河堂

林家公所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10-07-09

状元林大钦         

         (一)状元出世
   每年农历正月初八至十六日,塘湖寨游神赛会,三亲二郎都来做客,嫁出的女儿一住就是好几天。
                
   明朝正德六年,塘湖寨游神赛会时,林大钦的母亲程氏,肚里已怀着他近十个月了还是照例到隆庆享母家住下来,想不到正月十六日早晨,早产临盆,这可急坏了母家众人。按习俗,嫁出的女儿不能在母家产育,怕对母家不吉利。要送回婆家又来不及。怎么办呢?最后有人想出了一个主意:在后院井边围了一块谷答,盖上一领被单,就算做产房,接生婆及一切应用杂物都没有,谁也不去打理她。谁料,过了一会儿,婴儿却顺顺当当出世了,而早已干涸见底的古井,也立即涨满了温井水。程氏用手捧起温泉给婴儿沐浴,用被单把婴儿包好,然后,抱回母亲房中休息。
   接着,游神队伍来了。奇怪得很,每一顶神轿,刚从大巷转入隆庆巷时,都折了轿杆,神轿纷纷掉落地上,有的神偶跌出轿来,没有跌下来的也摔脱了乌纱帽。原来,众神的职位,都比这位未来的状元公小得多,小官遇见大官,当然要马上要下轿鞠躬行礼。
   同年在隆庆巷出生的除了林大钦长大中了状元外,还有两个长大做官的人,一个是布政使刘子兴,一个是太仆寺卿成子学。人们便把这条巷称为“三贵巷”;程氏因为在此做客产贵子,所以这条巷又叫“寒客巷”。

            (二)红鞋换乌靴
                
   明朝正德十三年元宵夜晚,年方八岁的林大钦,刚到外面游玩回家,看见母亲和婶母满脸愁容,忙问出了什么事,两位长辈告诉他。薛中离挖新溪,他家的一块维持生计的“香丁田”围在挖溪标签之内,日后无田收租,日子不知如果过呵!林大钦听后说,明天一早,他即去找薛中离说情。
    薛中离是附近龙溪都(庵埠镇)薛陇村人,正德十二年中了进士,第二年请旨回乡省亲,并请旨在动莆都(进金石镇和沙溪镇)桑莆山麓兴修水利挖新溪。经过勘查之后,便在俊桥直溪至田溪一带田地上,插旗定线,动员附近民众,隔年正月二十四日开工。
    隔天一早,林大钦跑到薛中离驻扎的大祠堂擂门,薛中离以为有什么大人物来找他,立即穿戴衣冠,还命令部下也整装列队迎接。一开门,见是一个稚气未消的孩童,心中十分生气。看见林大钦穿着绿衣服,变问:“你这只小青蛙,跳到这里来做什么?”林大钦指着他的大红蟒袍说:“青蛙来找熟蟹。”薛中离越发不满说:“早出日头不成天!”林大钦不甘示弱地顶回去:“日落西山无久时!”这唇枪舌剑到使进士大人暗暗叹佩少年奇才,于是转为温和的口气,问其来意,林大钦便把原委诉说一遍,还指出山脚下有荒地可挖溪,无须占用良田。
   薛中离想要试一试林大钦的才能,便说:“听说你会做诗,你我对诗吧,你对得好,我便听你的,好吗?”林大钦问他要对什么诗。他说:“每人四句,都要以三字同头起句。三字同旁承句,二四两句中,一定要含有头两句中的那三个字。”林大钦满口应承,请他先吟,他便吟着:
                三字同头官宦家
                三字同旁绸缎纱
                如今穿着绸缎纱
                乃为官宦家
            林大钦脱口而出,大声朗诵:
                三字同头大丈夫
                三字同旁江海湖
                将来走遍江海湖
                便是大丈夫
   薛中离哑口无言了,只好对林大钦说:“你说的事,就等我们再作商议吧!”
                
   林大钦高兴地辞别出门。殊不知一大堆乌黑黑、粘糊糊地泥池,阻住他的归路。他想:刚才来时。路上还干干净净的,莫非是薛进士令部下搬池泥来刁难我,他无意中回头一看。见薛中离悄悄地来到他的后面,断定怀疑没有错了,于是,他也不把脚上的红鞋脱掉,一边从容踩过池泥,一边高声吟咏:
                红鞋换乌靴
                朝官随后行
   薛中离闻言,彻底佩服了,便叫他站住,从袖里掏出一对蜜柑,掷给他,他连忙接住道谢。林大钦跑回家里,亮出了两个蜜柑,对母亲和婶母说:“我领了薛进士的‘情’啦。”原来,柑与橙同类,橙与“情”潮州话同音。
    薛中离给林大钦“领情”之后,便把溪道改向山脚下一片荒地中去。
    后人为了缅怀这位为民兴利的良吏,便把这条溪命名为“中离溪”。
            
            (三)林大钦改名
               
  林大钦原名叫林大茂,七岁时,父亲就让他读书,聘请了一位叫郭绵山的,做他的“开笔”(启蒙)老师,十岁起,就到叶幕先生执教的学堂上学。
   有一天在上学路上,看到一个汉子,身边带着大公鸡等实物,标写着不少对联的上联,让人们对下联,声称对得上联的,即将公鸡等物奉上,对不上的就要输给他十文钱,那公鸡旁边的上联是:
                公鸡头顶鬃
   林大钦见很多人都对得不好,便跃跃欲试。他对那汉子说:“阿叔,我来试对,若对得着,我不拿你的鸡;若对不着,也不输给你的钱好吗?”那人见是乳臭未干的孩子,便夸下海口说:“你输了,免还钱,你赢了,我这大公鸡白白相送。”在众人的鼓励下,大茂便说:“那好,我来对!”说着就念出下联:
                母羊颔垂须
    这一来,果然博得一片赞赏声。
    大茂赶到学堂,大家已上课好久了,何况怀里还抱着大公鸡,叶先生一见大怒,便欲执罚。大茂把经过一说,叶先生这才消了气,叫他把公鸡缚到学堂外的竹架下,随口说:
                竹架满园,岂能成林大茂
   大茂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梅花魁首,何曾从叶先生
   叶先生当头一棒,预料这弟子将来能飞黄腾达,因而征得他爹同意,给他改名林大钦,含有让大众钦佩和大科天下之意。大茂从此便用大钦这个名字。

            
            (四)少年夺魁
                
    林大钦十五岁上海县城(今潮州市区)考秀才,考生们齐集在学官门口,钟声一响,大家争先恐后蜂拥而入,看门官见林大案钦拼命往里面挤,便说:
                急水冲沙粗在后
     林大钦也接着说:
                强风吹谷瘪居前
            说后,等大家走完了,他才从容不迫地进入考场。
               
            考试过后,主考官在评阁林大钦的文卷时连连称赞,甚为赏识。认为应当把他列为秀才批首。恰巧这时,有个官员来找主考,主考把林大钦的考卷,随手塞入靴里,忙与那官员说起事来,主考送走官员,回到家里,换靴时,一时忘记把文卷取出来。等到放榜时,林大钦见榜上无名时,就垂头丧气回到家里。
               
            事后,主考才发现林大钦的文稿在靴里,深感后悔,但是补救还来得及。为了再试探林大钦的捷才,便命两个差役,扛了一个叫做“钦”的特大铜制乐器,外带一个大鼓,到林大钦的村里把绑在两棵大数之间。顿时,人人都来围观,林大钦也在人群中,就是无人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等到差役“咚咚咚”地擂了三通鼓后,林大钦这才欢呼起来:“我考中了!我考中了!”人们问他有何根据?他说:“两树即两木,两木即是林;林中吊了个大钦;大鼓“咚咚”声,就是说我林大钦‘中中中’!”差役佩服他的才能,说这哑眯完全被猜中了,众人才恍然大悟,纷纷为他祝贺。
               
            林大钦欢天喜地地随差役来到学堂官,主考立即在学官前的秀才榜上,补上了“林大钦”但个字。这种做法被百姓誉为补榜“传胪”,使林大钦更加出名,做到“后来居上”。
            
            
            (五)黄山脚不识大鸟
            
                林大钦十五岁考中秀才后,一直在家乡和外县教书。
               
            一天,他回家时走错了路,误了时辰。来到黄山脚下时,天色将晚,在一个叫白沙滩和黄土洞交界的角落。恰好遇见一个人,就开口向那人要求借宿。
               
            那人是黄山脚下的一个秀才,看见来者是一个白面书生,定是文学人士,便提出要与他赋对,对得好,才肯代为效劳,林大钦满口应承。那人就脱口而出:
                水牛下水四边水
            林大钦很容易就对下来:
                山羊上山两头山
            那人看见农民挑柑回村,便说:
                三个木旁柑桔橙
            林大钦说:
                三个竹头篮箩筐
            那人又说:
                柑桔橙贵于篮箩筐
            林大钦说:
                篮箩筐装着柑桔橙
                林大钦分明是赢了,那人不服,适逢路边有个神庙,一个妇女要着签筒,求神抹煞她丈夫逐掉小老婆,那人便以此为题,诵出上联:
                “妻逐妾”,妻逐妾,妻为逐妾来求神
                 手要签筒“妻逐妾”
            这上联极难对下去,因为“妻逐妾”既是摇签筒的音响,又是求神的内容,要如何对上呢?他正苦思无计。忽然,有个妇女,扶着失明的丈夫,吹着笛子走来,那笛声是卜卦的专用信号,他立即来了灵感,朗声对下联:
                “妇扶夫”,妇扶夫,妇是扶夫去卜卦
                 口吹箫管“妇扶夫”
            这是绝妙巧对!“妇扶夫”既是行动,有使音响,这一对就压过那秀才了。
                这时,有人提了一篮田螺经过那里,林大钦就向那秀才提出,有他出上联,秀才答应,他便说:
                看这篮田螺,为炒同样满,炒熟同样满
                未吃同样满,吃了也是同样满
            那秀才指着那盲人手:
                观那位瞎子,白天一般眯,黑夜一般眯
                无睡一般眯,睡后依然一般眯
            这明显是拿残疾人来开玩笑,林大钦闻言极为气愤,指责那秀才不能如此放肆,秀才恼羞成怒,骂他说:
                白沙滩头,白路白鸡缔白昼
            林大钦回敬他说:
                黄土洞口,黄家黄犬吠黄昏
            这一来,那秀才便打发雷霆,揪住林大钦要打,惹得众人都来围观。有个老汉上前调解,问林大钦是什么人,为何到此于人争吵?
                林大钦没有正面回答 ,只是指着那个当地秀才,诵出一首诗来:
                黄昏独自到此间
                山前无处把身安
                脚酸路远难行走
                牛羊归家我心寒
                不曾结交四方友
                识尽读书也枉然
                大鹏飞过庭前树
                鸟巢栖宿又何妨
            那老汉听出味道来。原来此诗的句首联起来,正是“黄山脚牛不识大鸟”八个字。老汉很有涵养,并不生气;也知村里这个有文墨的人,一贯蛮不讲理,真有点象“黄山脚牛”,何况他的名字叫黄文丑,正符合这个意思。可见来人骂得好,接着,老汉便来问来客是谁?林大钦说出自己的姓名来,老汉和村里人都如雷贯耳。恭恭敬敬地请他吃饭和住宿。

            
            (六)田滕对诗
            
               
            有一年春天,林大钦外出会友,来到一条田间小路,他的前头走着一个手抱小孩的少妇,迎面走来了一个挑竹笋的硬汉,那硬汉本来可以在田那边大路口等一下,让少妇和林大钦先走过来去,但他不这样,硬冲下来,要少妇和大钦下田让路。天气冷难脱鞋下去,怎么办呢?
                那硬汉有点文墨,以前见过林大钦,认识他,便提出与他对诗,大钦当然答应,那硬汉便说:
                担轻货重轻挑重
            林大钦即接着说:
                脚短路长短行长
            硬汉又念出另一对的上联:
                竹棰挑笋父携子
            林大钦看见附近农民在拔秧、插秧,便续了下联:
                稻草缚秧母抱儿
                那硬汉佩服林大钦的对联诗对得巧妙,便乖乖地退让,有少妇和林大钦顺利通过田间小路。
            
            
            (七)林大钦赋对
            
            
                有一次,林大钦到某地过渡,艄公出了上联要他对:
                        南船载西瓜,逢东风打来北港
            他一时苦思无计,忽听岸上有个农妇对一个姑娘说:“夏莲,你拿个舂篓来,盛些冬蟹去秋溪送阿姑。”他这才了了灵感,对了下联:
                        舂篓装冬蟹,命夏莲送去秋溪
               
            他在银湖教书时,有一天,书斋门口来了一摊打铁的,打铁噪音影响了教学。他请打铁师傅搬到别处去,其中一个老师傅说:“我拿出一对对联让你对,你对得妙,我们便搬走;先生若对不来,那就……哼哼!”他同意了,老师傅便即景指着院后的花草说:
                        银湖后院虎耳草
            林大钦对着说:
                        金石宫前龙眼花
            他早上路过金石宫前来银湖,看到处龙眼树开花,所以就用此上了,而且“金”胜“银”,“前”胜“后”,“龙”胜“虎”,“花”胜“草”。他取胜了,老师傅还不甘心,又出上联:
                        锤是铁,砧是铁,铁钳挟铁铁打铁
            他思索了一下,便对下去:
                        目观书,耳听书,书斋教书书传书
            这样一来,打铁师傅就只好把摊子搬走了。
               
            后来,林大钦在附近的西林村任教。村中员外孙天叙寿旦时,有个乞丐老向他要饭,他对乞丐说:”待我写对对联。让你拿去献给员外,定有赏赐。”说后就取下红纸写着:
                        天增岁月人增寿
                        春满乾坤福满堂
            这对对联竟成为后世的迎春佳联。经久流传,至今还是广为抄贴。
               
            孙员外一见林大钦贺联,当然格外喜欢,除给乞丐赏钱赠食外,还要请林大钦来赴寿筵。孙员外的大二女婿翁万达、陈乙松。都认为林大钦天生傲骨,不肯轻易被请,翁万达说:“请将不如激将。”他立刻写了一首诗,差人送给林大钦。
                林大钦展开一看,只见诗中写着:
                        割尽牛头肉
                        借刀杀猪烹
                        传书人不见
                        一语寄丹青
            他知道这是一则字谜,谜底是“午刻专请”。不去又怕人才笑他鲁钝,连这简单的字谜也猜不出,于是,便于午时正刻抵达到家。
                孙员外见他少年英俊,才学超群,又是为人师表,便请他坐上首位,反让早已进士及第的翁万达退居次位,翁万达心中不服气,即使于他作对:
                        眼曾(睛)子,鼻孔子,曾子反居孔子上
            林大钦不甘示弱,即贴出下联来:
                        眉先生,须后生,先生不及后生长
            翁万达被将了一军,再出对子进击:
                        西林树高,鸟小毛稀,欲飞腾还难展翼
            林大钦紧接着吟下:
                        东涧水浅,龙长角现,未得志暂且栖身
            翁万达连打败仗,一时无话可说,忽见林大钦蹲着做对后,仍用那姿势挾菜进食,便乘势挟着虾蟹请他,并随口说:
                        叉手蟹,鞠躬虾,专敬林先生弟
            林大钦有意摆动着他原来的姿态说:
                        献爪龙,展翅凤。特朝朱天子爷
               
            如此一来一往,使翁万达既输了又服了,真是不打不相识。一经交锋便成知己。他愿作冰人从中做伐,把第三小姨匹配林大钦,三小姨见林大钦才华横溢,造就不胜欣喜了。
                后来,翁万达当兵部尚书,陈乙松当工部侍郎,林大钦状元及第。孙员外的三个千金都有显贵,便被人颂为“三女贵”。
            
            
            (八)于鬼作对
            
                那一年,林大钦上省城广州参加乡试,考中举人之后,同众举子一道,到佛山祖庙进香,佛山是有名的“香镇”。到此进香的人很多。    
               
            那一夜,林大钦住在刻栈里,恍惚之间,看见一个鬼魂,出现在他眼前,鬼魂自称他是上届举子,也来这里进香,因对联诗对不过徼夫、渔夫,觉得无颜在世见人,便在这店悬梁自尽,如今,那些对子还想不出,对不上,真是死不瞑目呵!知林先生是文曲星,特来请教。
                林大钦问完那鬼是些什么对子对不上?那鬼说:只有樵夫的一对我对得不完满,那就是:
                      此木是柴山山出
                      白水成泉夕夕多
            其余的我就归不来,例如一个香客的上联是:
                      佛山香镇香山佛
            正念也是,反过来念也是,天下哪有什么下联可读得上呢?林大钦说:你也够差了,为什么会没有下联呢?你听:
                      南海观音观海南
            那鬼一听,甚觉有理,又提出当时此客店店主的上联,也是他续不下的:
                      三更半夜三更半
            林大钦说:这也容易嘛,你再听:
                      八月中秋八月中
            那鬼说:
                      逐角鹿独宿
            大钦说:
                      栖篱鸡齐啼
            那鬼又提到一个渔夫的上联:
                      龟圆鳖扁蟹无头,全身有壳
            林大钦对着说:
                      鳅短鳝长鳗有耳,三者无鳞
            ……
            那鬼还提出不少他生前苦思无策的绝对,都被林大钦一一击破,迎刃而解,那鬼自愧不如,自认死而无怨,最后离开时,还出了上联要请林大钦对下联:
                      老师真活窍
            林大钦说:
                      小鬼应死心

            
            (九)筵席对诗词
            
            
                 
            林大钦上京赶考时,路上结识了王、李两个举子,相随同走同宿。林大钦盘川有限,他俩却是富家子弟,经常大吃大喝,有一次,在一个旅馆住宿时,他俩乘林大钦外出之机,大摆酒筵,准备痛饮,恰好林大钦回来,他俩觉得不请大钦嘛,不大好意思,要请他嘛,则有点不甘。于是便有意刁难,半打风趣地提出个人各吟诗一首,吟得好就吃,吟得不好就一边看人吃,大钦问:此诗是怎样个作法?王举子与李举子交头接耳一番。然后说:“每人吟四句,一定要用‘朦朦胧胧,明明白白、容容易易、难上加难’这些字作为每句的结尾,好吗?”林大钦应好要让他们先吟。
                王举子首先吟哦起来:
                      天落雨就朦朦胧胧
                      日一出就明明白白
                      天自己要下雨就容容易易
                      天不下雨硬要它下就难上加难
                李举子接着也出口成诗:
                      墨未墨就朦朦胧胧
                      笔一写就明明白白
                      会写的来写就容容易易
                      不会写的硬要他写就难上加难
                林大钦笑着也朗诵起来:
                      我在外面朦朦胧胧
                      进来后就明明白白
                      有钱者要请人就容容易易
                      无钱者要请有钱者就难上加难
            王、李两人一听,既尴尬,又佩服大钦,只好愉快地请他同饮。
            
            (十)累坠压倒江南枝
            
            
                  
            林大钦上京斧试途中,一日,恰好与江南众举子一过渡。众举子都是江南望族子弟,衣着华丽,行李贵重。他们笑林大钦自己带着简单的包袱,又无书童随伴,就瞧不起他国,暗中叽咕着说:“这样的人有什么才学可去赴试?”有一个举子说:“我们同渡的人都来做诗,若吟不做者,就请他上岸回去吧,好不好呀?”他们一致叫好。那举子提议以岸上果实累累的是石榴为题,托物抒情,大家就一一吟哦起来了。
               
            他们见林大钦一言未发,有人就说:“看来你是不会吟诗的了,连这累累石榴果坠折枝头的确景物,都无灵感吟咏,倒不如趁早上岸回家吧!”林大钦紧接那人的话,出其不意的大嚷:“‘累坠!’累坠!……‘众人讪笑着说:“我们是在吟诗,你怎么大嚷什么‘累坠’、‘累坠’来了?”林大钦说:“我就是在吟诗哩!”众人说,“‘累坠’能算什么诗?”林大钦说:“请听下去!”接着就把诗朗诵出来:
                累坠累坠兮
                累坠压倒江南枝
                且待剖开琉璃肚
                露出真珠玛瑙儿
                众人一听,知道这诗语带双关,是真正的赋物抒情,都觉得自己的才学不如林大钦,便再也不敢鄙视他了。 
            
            
            (十一)状元游街
            
            
               
            林大钦高中状元,御赐游街,他头戴金花乌纱帽,身穿大红蟒袍,手捧钦点皇圣诏,足跨金鞍朱鬃马,前呼后拥,旗鼓开路,欢声雷动,喜炮震天,遍街张灯结彩。到处人山人海,气势非凡,热闹异常。
               
            正在皇宫“养心阁”养神静坐的皇太妃,听知新科元游御街,立即由宫娥扶送至临街处的“五凤楼”。要来瞻观新科状元模样。不意迟来一步,状元的高大红马刚刚过去了“五凤楼”前,太妃便命太监追去,传她口诏,命林大钦重新走回,让她一观。这可急坏了他!不朝见太妃是有罪的;但历来状元游街都是有进无退;若是把头掉转过来,则是变成他主动来看太妃,更加失礼,这见是如何是好呢?聪明机灵的林大钦,即把马头勒住,把乌纱帽倒转过来,两手弯向脑后,反剪作揖,头朝后仰着,动了三下,作为“三叩首”,并说:“臣新科状元林大钦,向太妃娘娘请安,愿娘娘千秋,千千秋!”说后,就恢复原状,朝前走去。这位太妃也是潮州人,就用潮州话笑骂他:“短命仔,贤死,心事好死!”
                据说皇帝是“圣君嘴”,后妃的嘴也“圣”,林大钦被皇太妃这一骂,果然成了“短命仔”,三十出头就死了。
            
            (十二)状元府的波折
            
                 
            林大钦高中状元,衣锦回乡,奉旨营建状元府。当大墙建后要上梁的时候,那扛杉的民工中,有个文质彬彬的老者。独自一人吃力地掮着一条大梁走着。人们争着要与他合扛,都被他辞掉,还边走边气喘呼呼地说:“任何人来我都不要,除非林大钦来与我合扛!”“哇!老头儿如此大胆,口出狂言!”监工和差役把他骂了一顿,扭送到状元驾前,请状元处罚他。
               
            谁料林大钦一见此人,急忙步下台阶,躬身作揖,毕恭毕敬地掺他坐到交椅上,连说:“先生恕罪!生员迎接来迟,失礼了!只是先生你年高德绍,为何来劳苦呢?”
               
            原来,老者是林大钦的开笔(启蒙)老师、凤廓(郭陇)人郭绵山,他富有正义感,一直埋怨林大钦自从高中榜首之后,少年得志,飞扬跋扈,但又苦无办法直进一言,故而用此苦力计,以谋见一面,规劝规劝他的学生。
               
            他责问林大钦说:“你抽调民工,给你建状元府,为什么不给民工们付工钱,你怎对得起天地良心!”林大钦说:“这是朝廷规定,谁能改得?弟子又无这笔钱可开销呀!”他说:“既是朝廷规定,你就上朝请旨,要求另作定夺嘛!”
               
            林大钦本来就深知民间疾苦,经启蒙老师的再次启蒙,依然暂停施工,上京找皇帝请求拨款,不幸病死在路上。林大钦一死,蒋状元府的事也就半途而废了。所以直到现在,状元府遗址,就只有一个宽一丈二尺的石府门,和一大圈三尺宽,丈二高的围墙了。
                
            林大钦在上京之前,还交代监工们,从建状元府的木材中,拨一部分最好的送给郭锦山,现在,郭陇沟头的“绵山公祠”里面的大柱,就是当年林大钦赠送的好杉木。

离线观宇

发帖
572
金钱
11188
经验值
171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11-01-15
Re:林氏族史(转贴)
林氏始祖坚公的堂兄:微子启 帝乙长子,母贱,不得嗣,而无帝位。帝辛为帝无道,微子启奔周,周武王封微子启于宋,孔姓始祖。所以宋国的国君是商王的宗室。孔子的祖先是宋闵公的儿子弗父何的后裔。弗父何的后人中有一个叫孔父嘉的,曾做过宋国大司马,五世亲尽,后因华氏之祸,孔父嘉被杀,其子举家人逃难到鲁国避难,不敢认宋国宗室之后,更子姓为孔姓。故林、孔亦有同源异姓之说。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11-03-15
Re:林氏族史(转贴)
林氏柴林谱系简录 柴林世系家谱
  始祖(唐)
  士弘公 禄公十二世孙。德公(一说礼公)之子。江西鄱阳人(祖父林英在南北朝时代由福建莆田北螺村移居江西洪州鄱阳),生殁葬妣失考,隋末南方农民起义首领,曾统领义军集结于鄱阳康山,大败隋军于鄱阳湖。发展到十多万人,进占虔州(今江西赣州), 称帝,国号楚,建年太平(见辞海1979年版缩印本P2018)。许多豪杰杀隋令以附,因之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禺(今广州)的广大地区,经历六年,败于唐李,而易林为柴姓。窜移武林,不久病故。其后裔又迁各地,以求发展,其中一支在邢洲龙冈尧山(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山口乡西山南村 )居住并逐步发迹.传至十三世荣公,接后周帝位,其子宗训继位不久,即发生陈桥驿兵变,后周亡。恭帝被废,降为郑王,禁于房州,喻其族人携其子咏逃至济南山隐居避难。遂将柴字拆之,去“此”添“木”,易柴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迁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明初改为府,称延平府)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

  子:.大材、大栋。

  二世
  大栋公 士弘之子,余未详.
  子:文光。

  三世
  文光公 大栋之子,余未详。

  子三:有伦、有纪、有纲。

  四世
  有伦公 文光之字,余未详。

  子二:万一、万宝。

  五世
  万一公 文光之子,余未详。

  子:永泰。

  六世
  永泰公 万一之子,余未详。

  子三:有桂、六丁、子立。

  七世——九世
  资料记载,守礼公为士弘公十二世孙,而士弘公至守礼公之间,缺三代世系,无法查找。缺那三世亦不清楚。

  十世
  有桂公 永泰之子,余未详。

  子二:冲炁、福生。

  十一世
  冲炁公 有桂之子,余未详。

  子三:守仁、守礼、守信。

  十二世(五代十国)
  守礼公 士弘十二世孙,上杭族谱和眉山族谱称始祖。周光禄寺卿,其妹配郭威为妻,周太祖时为国舅,世宗帝即位尊为太上皇,据水埔、彭背、上杭机城等地旧谱称,公生五子,俱封爵为:龙车公、正将公、司仓公、臣武公、孔目公。

  子五;荣、穆、余未详。

  十三世
  荣公 守礼公长子,生于后梁龙德辛巳年(921年)六月十六寅时。幼年,随姑母一起,操持家务,劳动之余,刻苦练习骑马射箭,自读各种书史典籍,增长了许多才智武艺。为人敦厚,能勤学苦练。郭威又因其亲生子被后汉隐帝刘丞佑杀光,身无儿子,就将荣公收养为嗣,故名郭荣。因而荣公为郭威唯一继承人。不久,随郭威入伍,开始戎马生涯。荣公二十七岁时,提升为左监门大将军,后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二月,郭威引兵北上,兵至澶州,将士突然鼓噪起来,撕开一面黄旗,披在郭威身上,拥护他做皇帝。即班师回朝,夺取了后汉天下。在公元951年正月,郭威正式建立周朝,帝号周太祖,年号广顺。郭称帝后,任命柴荣为澶州节度史,校检大保,并封为太原郡候。不久调回京师,加封检校太傅,同平章事(相当于中书令,宰相之职)参与朝政。次年三月,任开封府伊,进封晋王。在显德二年(955年)二月,太祖崩于慈德殿,时年51岁,在位四年。公接周朝嗣大统即位,帝号周世宗皇帝,年号继用“显德”。

  荣公一生精明能干,志气宏大,接嗣帝位后,能继承太祖遗愿,改革政治,整顿军事,发展生产。先后收复后蜀阶、成、秦、凤西州、和南唐江淮十四州,北攻契丹,收复莫、瀛、易三州。正当挥兵直取幽州时,却患了大病,停止前进,率大军回京,于显德六年(959年)六月十八日于汴京驾崩。时年三十九岁,在位六年。国葬于庆陵(今河南郑州管成县)。配夫人,生七子:宜哥、诚、咸、宗训、宗让、宗谨、宗海。(石田、彭背、水埔、杭城族谱中仅曰,公生一子)
  十四世
  宜哥 周太祖赐名宗谊,荣公长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日被汉诛,太祖赠左铙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越王。

  诚公 荣公次子,于后汉乾佑庚戌三年(957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吴王。

  咸公 荣公三子,汉乾佑三年(950年)十一月十三被汉诛。太祖赠左屯卫大将军。周显德丁巳四年(957年)世宗追封为韩王。

  宗训公 荣公四子,生于周广顺癸丑三年(953年)八月初四,出生于澶州府第。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制授特进左卫上将军,封梁王。同年帝驾崩。甲午(此指时,何年何月待查考)内出遗命,宗训在帝柩前即帝。帝号周恭帝。仍续用显德年号。在显德庚申七年(960年)正月初三赵匡胤率兵于陈桥驿发动兵变,竟以黄袍加身,班师回京,陶谷袖出诏书。公禅位赵宋,降为郑王,于宋建隆壬戌三年(962年)迁训祖于房州。公喻子避难来到济南山隐栖寓焉。

  宋太祖开宝癸酉六年(973年),郑王郭宗训死于房州,宋太祖穿素服发丧,谥称恭帝,命迁葬京都庆陵之侧。公得21岁。在房州志收录了宋朝翰林学士李淑的一首名《周恭帝》诗:“弄盾牵车把鼓催,不知门外倒戈回。荒坟断垄逾三尺,犹以房陵半伏来”。

  配夫人生子:咏。(武杭林氏家谱志曰生子四:朝、宝、厚、严。)
  宗让公 更名熙让,荣公五子,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拜为左铙卫上将军。世宗封燕国公,恭帝封曹王。

  宗谨公 更名谨让,荣公六子,周显德已未六年(959年)封为右武卫大将军,周恭帝封纪王。于宋乾德甲子二年(964年)十月殁。

  宗海公 更名熙海,荣公七子,周恭帝拜为左领卫大将军,加封靳王,易柴为林。

  十五世(宋)
  咏公 宋仁宗赐名崇义, 宗训公之子(杭城眉山家谱称曰徵公,未详熟是),听其父言,幼年携族人避难来到济南山隐居,并将“柴”字拆之,去“此”加“木”成林,复为林姓,并选用济南为堂号。后移居南剑州(今福建南平市)顺昌(顺昌县)小陈坑。给籍田十倾,世袭爵禄。宋治平甲辰元年(1064年)八月,蒙英宗诏府邑,有司备录“柴氏后裔”。子一:御。

  十六世
  御公 咏公之子,年48岁时名登南榜,立志修录柴氏籍贯,后本州刺史杨存中以事奏闻,奉旨批勘,熙宁戊申二年(1068年)春王望二(即正月十六)良日诏颂本府公堂宣读……,一封林睦黄门侍郎,……,一封林受铜壶轴(有谱把铜壶二字拆开,铜写为金同二字,壶字作为一字之大写,故曰金同壹轴)等计二十人受到封爵。子一:仕。

  十七世
  仕公 御公之子,哲宗朝由中书侍郎迁户部尚书,时因蔡左丞执仇谤陷,纵子受嫌,老失朝仪,乞罢归田终。葬东阳山笑天狮子形,戊亥向三水朝堂,妣欧阳氏、龚氏,生子三:温、良、恭。

  十八世
  温公 仕公长子。以孝旌表门闾。妣姜氏梅姑,生子二:长名失佚(汤坊谱长子秀)、次子光。

  良公 仕公次子,妣葛氏,余未考。

  恭公 仕公三子,任江宁府太守。妣陈氏、顾氏,生子未考。

  十九世
  光公 温公之子,宋徽宗宣和六年(1124年)选中书舍人,官至工部尚侍郎。颂曰:“衣冠三世续,忠孝一门全”。妣窦氏、欧阳氏,生子:藻。

  二十世
  藻公 光公之子。宋绍兴年间,特试由进士钦取御史,有诰命存。妣熊氏、丰氏,生子孟昂。

  二十一世
  孟昂公 藻公之子,宋绍兴甲戌四年(1154年)任封府通判。妣柏氏,生子永。

  二十二世
  永公 孟昂公之子,宋嘉定戊辰元年(1208年),任陕西布政司经历。妣陈氏、萧氏,生子隐。

  二十三世
  隐公 字守拙,永公之子。宋理宗绍定年间中进士,官拜监察御史。陈得基先生赞云:“柴帝之后,颜闵之学,乡衣伟望,动摇山岳”。妣李氏,生子:融。

  二十四世
  融公 字遇春,名睦,隐公之子,宋理宗宝佑初(1253年)由举贤良,封官主客员外郎。妣巫氏一娘,元延佑中贼首蔡五九作乱。巫氏偕子及孙携家逃难出门,仰天祝曰:“林氏善良,不幸遇难,天地保佑,吾家所到之处,悉皆蕃衍子孙,愿好人相逢,恶人回避。吾姓林,木遇水则生,凡遇水之地名,则当居焉”。行汀州府河田水口,六郎、七郎、八郎、九郎和巫婆婆遂居安下身来。巫氏殁葬于河田青草湖大座人形,猷和墓侧傍。

  五一郎、五二郎兄弟行至武平羊角水沙岗头及石田塘尾等地才安身下来。

  公葬未详,生六子:五一郎、五二郎、五三浪(又称六郎,字积,讳剑)、七郎、八郎、九郎。

  二十五世
  五一郎公 融公长子,随母巫氏逃难出门,行至武平水沙岗头住下。妣口氏葬于武平目郡东布角,生子未详,据闻其孙迁至高梧堡石田塘尾一带。

  五二郎公 融公次子,妣蓝氏九娘。公葬于石田尾村凤形,座西向东。余诸子孙移居山田、羊陂坑。生子未详。

  五三郎公 融公三子,又名六郎,字积,讳剑。任江西南昌县尹(不称县令、县宰)元成宗朝(1295—1307年),官拜银精光禄大夫,直驾居京兆十三年,元延佑中贼首蔡五九作乱,随母巫氏一娘及兄弟偕子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举家逃难出门,行至汀州河田水口才遂安居下来。妣蓝氏、赖氏、郭氏,生子三:万一郎、万二郎、万三郎。公葬于河田青草湖大座人形巫氏侧傍。三妣葬地未详。

  七郎公 融公四子,妣刘氏。公被刁民熊四孜妄捏富豪大户事,上司抄带去迄,不知下落。遗婆刘氏,葬于草水角大屋场,辰兼巽向,生子未详。

  八郎公 融公五子,妣赖氏一娘。公从河田移居濯田居住,因到武平丰田乡(又曰安平乡)看弟(九郎),就在彼住岙故,葬于武平目郡堡东布角,座西向东。妣赖氏,葬于汀州濯田东岩,穴名飞天凤形。生子二:广、海。

  九郎公 融公六子,公从长汀濯田移徙武平丰田乡开基,因送嫂赖氏一娘回濯田住处,在濯田站病身故。葬于濯田迁排上,座西向东,侧面虎形,又称秋雨过排形。又曰蜘蛛结网形。生子三:二十郎、三十郎、四十郎。

  二十六世
  万一郎公 (参看闽杭老祖世系)
  万二郎公 剑公次子,讳尚善,生殁未考。据闻武平县武东乡陈埔村连塘迳有50多户,人口约300多人,是万二郎公裔孙。其世系待考。

  万二郎公下世系:继宗,汤智,永宗—孟清—轩—福珊—法泉—时广—春雨—文选—日旺—七桥—龙庆。公为连塘迳始祖。

  万三郎公 剑公三子,讳尚和,生殁妣失考。据闻,武平川坊、平远河头等一带有其后裔。




林氏柴林闽杭老祖谱系简录

一世
  万一郎公 剑公长子,讳尚卿,(有谱称颙公长子),生殁失考,祖居南剑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改剑州置州,治所在南平(今南平市),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市及将乐、顺昌、沙县、龙溪等县地)。顺昌(今福建顺昌县)小陈坑,元佑中(有说元延佑)随父剑公南昌任返,因世变避贼,偕祖母巫氏及弟等移长汀河田水口居住。后复由河田水口移居上杭县郭坊村。日久安置产业,顶里入籍,为上杭始祖。《林姓史话》载曰:“在宋徽宗宣和四年(1119—1125)世居福建长汀县河田乡的一支林姓宗脉,为开拓农耕基地迁入上杭县郭坊乡,……”。妣刘氏二娘,生殁失考,与万一公共坟,葬于员竹岗后东郊钟屋段(今城东石牌岗)邱家塘鹤湖里,乌雅拍田形,壬山兼亥。继妣雷氏,葬上杭县山鹤湖内。

  子二:三十七郎、三十八(九)郎。

  二世
  三十七郎 万一公长子,讳廷棣,生殁失考。葬于万一郎公共坟。好理学,传心金溪杨方先生,为方称许。立夭杭城居住。妣薛氏,生殁未考。

  子二:念四郎、小四郎。

  三十八郎公 万一公次子,有称三十九郎,由人才擢河南通判,举家入籍未回,裔系失考。

  三世
  念四郎公 三十七郎长子,字建中,生殁失考,承父理学。妣黄氏十五娘,生殁失考。

  子二;天章,又名三十八郎、天策,又名三十郎。

  小四郎公 三十七郎次子,字建光,生殁失考。公由杭城迁往石田塘尾开基,葬于湖洋乡元迳村仙华岗,敕架岌插璧金钗形,坤山兼未。于明万历辛卯十九年重葬,又于清康熙已未五十四年及清乾隆甲辰四十九年两次重修。墓碑上刻有对联。横眉:“华盖玉屏”。对联:“穴显金峰迎双桂,堂关曲水接九龙”。妣罗氏,葬于上杭水埔龙潭角,上水游鱼形。

  子三:伯一、伯二、伯三郎。

  四世
  天章公 念四郎长子,又名三十八郎,生殁失考。裔系如下:天章—桂—永坚,至始失传未考。

  天策公 念四郎次子,移广东潮州揭阳,未考。

  伯一郎公 小四郎长子,未考。

  伯二郎公 小四郎次子,未考。

  伯三郎公 小四郎三子,生殁失考。由上杭郭坊村移居石田塘尾。葬高梧水口大坡湾柯坊村,朝天海螺形,未兼丁向。妣张氏,生殁失考,与夫共坟。

  子三:千六郎、千八郎、千九郎。(有谱曰生二子).
  五世
  千六郎公 伯三郎长子,移居武平皂角水,余未考。

  千八郎公 伯三郎次子,生殁失考。葬门首坪上,坐南向北。妣曾氏,举家迁高梧寨下住。

  子三:万六郎、季崇、满郎。

  千九郎公 伯三郎三子,讳鹏,(有谱曰生于元世祖壬辰六年(1282年),殁于元顺帝壬寅二十二年(1362年)。葬于佛子岗(今塘尾岭背头)座东向西猛虎出林形。清康熙庚辰三十九年,迎转佛子岗,公婆合葬一坟。

  子二:万四郎、季春。

  六世
  万四郎公 千九郎长子,生殁妣失考。生子一:万生。裔系如下:万生,生子三:志惠、志坚、景荣;志惠生子三:彦受、彦张、彦辉;志坚生子一:彦生;景荣生。

  子三:拍夷、拍敷、拍璞;彦生生子二:文得、文仪。余旧谱未载。

  季春公 千九次子,生于元英宗壬戌二年(1322年)十月初二亥时,殁于明洪武癸酉廿六年(1393年)八月十六,享72岁。葬于千九郎公共坟。妣赖氏一娘,生于元仁宗丁巳八年(1317年)三月初四巳时。殁于元顺宗帝辛丑二年(1361年)。葬于元迳村严峰下,座北向南,寒虎咬尾形。继赖氏二娘,生于元英宗壬戌二年(1322年)二月初四亥时,殁于明洪武壬戌十五年(1382年)九月十八。葬于叶坑口雄鸡拍翼。

  子三:得旻、得茂(一娘出)、得满(二娘出)。

  七世
  得旻公 季春长子,又称得敏,讳赋厚,生于元惠宗戊子八年(1348年)六月十七未时,(有谱曰生于元世祖至年二十五年)。殁失考.葬于叶坑口与赖氏二娘、得满公各碑共墓堂,雄鸡拍翼形,午山子向。妣曾氏,生殁失考。葬于田坝下梅花落地,巽山乾向。

  子五:景余、景生、景和、景贤、景宁。

  得茂公 季春次子,移住高梧凹上。生子三:景什、景辉、景发。

  得满公 季春三子,住石田中心屋。子二:景惟、景亨。生子文静,住高梧寨下白沙塘。

  八世
  景余公 得旻长子,移往高梧寨彭背村上屋住。生六子:彦祖,移十方横岭住;彦崇,未详;彦售,石湖下居住;彦广,上屋住;彦泰,塘下住;彦受,未详。

  景生公 得旻次子,妣邱氏、郭氏,公妣生殁失考。公葬田坝下得旻公妣曾氏坟面上。郭氏葬于彭背豹虎头与景贤公黄妣共坟,饱虎掌肉形。邱氏葬于库岗上与黄太婆共坟右边。

  生子三:彦斌、彦英、彦常。

  景和公 得旻三子,移居高梧寨彭背田里住。

  生子三:彦移居世兴、彦通、彦琼移居江西。

  景贤公 得旻四子,本邑居住,妣黄氏、赖氏。

  生子:彦济(黄氏出)、彦安、彦祥(赖氏出)。

  景宁公 得旻五子,生殁失考.妣失考。

  生子一:彦武,举家移居广东潮州住,余未详。

  九世
  彦斌公 详见本谱第三章。

  彦英公 景生次子,妣汤氏,公妣生殁失考。公原葬于石田咸水墩卯山兼辛,于清雍正已酉七年(1729年)迁葬于广东平远东石粜米岗龙头岗下。公于年青时往东石粜米岗做工,后在彼成家创业,入籍该处,为东石开基祖。生子国资。

  彦常公 景生公三子,妣张氏,公妣生殁失考。公妣原葬石灰迳灯盏挂璧形,后迁葬广东平远河头铁寮坑凤形,亥山兼坤。生子三:世宗、世荣、世容。公后来带次子世荣一同迁徙到广东平远县河头双溪开基。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11-03-15
Re:林氏族史(转贴)
广东新会林赵两姓之渊源
相关搜索: 广东, 新会, 林氏

广东珠三角有个有关林赵两姓的渊源,讲的是宋末元初,宋琼州太守林光山抚养赵必樘遗孤的事。中国人讲忠孝仁义,崇忠孝仁义,行忠孝仁义,并把它发挥到了极至。同是赵氏托孤,虽发生的朝代不同,但其精神境界一致,至今复述这段历史时,仍然感人至深;光山公可比再世程缨!其仁风义举,听者无不动容,其真无愧我林氏忠孝家风!请看:

林赵两姓之渊源

林湛贤


胡元入寇,神州板荡,临安,福州相继沦陷,张宏范步步追迫;文天祥自江西战败后,移师广东,于一二七八年,在潮洲海丰五坡岭被俘。端宗崩于碙洲,陆秀夫、张世杰,策立八岁卫王【日丙】 即位,改元祥兴。辗转至新会崖山,随驾宋宗室,亲臣赵必樘字次公,号逊厓,登文天祥榜进士,官拜上柱国大夫。张宏范率胡元水陆进攻,王师屡败,丞相陆秀夫负幼帝投海殉国。必樘公于临难尽忠时,托二子良【马今】,良聪于宋琼州太守林光山抚养。林光山,名获,字玄辅,与必樘公为同榜进士,属同年之交。拜命琼州太守数月,亲率民兵三千勤王,意欲一战殉职,为杨太后所阻。太后曰:天下王师,大势已去,三千之旅,难回天命,应负存孤之责。命他乘夜负二子而行,匿居新会睦州东乡。为避元兵搜查,将赵良【马今】
【字潜林】改名林大奴,赵良聪【字隐林】改名林二奴。元至元二十年,赵良【马今】 与玄辅公次子林桂芳起义复国,称罗平王,改元延康,声势浩大,转战于惠州各地。后因接济断绝,元兵势众,不幸失败,卒被消灭,难挽宋祚也。玄辅公生有三子,长宋臣,次宋宦【即桂芳】,三宋仕。居睦州率仆开垦耕种,购置梅涌大涌等田二十余顷,丰收自足,乐享晚年。良聪与己子各占一份,无分轩轾。至明洪武四年,赵氏子孙归回天水郡,复原姓赵。良聪生一子友通,友通生二子,长宗远,迁台山浮石乡;次宗逞,迁古井北到【今霞露乡】,传今奕叶繁衍,两乡合计人丁愈万,此后赵氏子孙到睦州省墓,先祀林玄辅恩公,以报存孤大德。居珠三角洲各县,凡林赵两姓见面,皆以叔侄世伯相称,七百年迄今,情感逾久弥坚。今两姓宗人出国者甚众,异地相逢,倍加亲切,而林赵组织之宗亲会保持共存共荣,互相帮助之精神,永守先祖之美德也。

附录林玄辅公子孙分居派列:林获字玄辅,闽福州人,九牧蕴公之十八世孙也。宋没,隐居新会睦州乡,现居睦州者乃其长子宋臣公之后。西乡:玄辅长子宋臣公之子远冈公居;

中山安堂乡:玄辅公子孙分居,人丁逾万,成巨族;

步头乡: 玄辅公子孙分居;

江门:玄辅公三子宋仕公子远崙孙居;

李村:玄辅公四世孙烟屏公子孙居;

头乡:玄辅公四世孙鹏孙公居;

洋边乡: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长子文英公居;

古井山头: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次子文献公居;

仕露乡: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次子文献公居;

山背乡: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三子文秀公居;

水坑边: 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四子文伟公居;

梅湾乡: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五子文忠公居;

船澳乡: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六子文郁公居;

城东:玄辅公五世孙茂甫公七子文盛公居;

前贤陈白沙先生有联曰:

琼山遗一老;

崖海接三忠。

一老者,林玄辅也;三忠者,文天祥,陆秀夫,张世杰也。

另:张宏范灭宋后,称功勒石于崖门奇石,刻曰:“振国大将军张宏范灭宋于此。后至明江门陈白沙先生凭吊慈元殿时,命石工加刻宋字于前,变为宋将灭宋,为万世遗臭,作汉奸者当以此为鉴。

又:明成化二十五年,按察司佥事赵瑶刻石于慈元殿,诗云:

忍夺中华与外夷?往事回首重堪悲。

记功奇石张宏范,不是胡儿是汉儿!

大义凛然,词句凄切,亦为汉奸者当头一棒。

注:新会崖山古迹众多,有慈元殿,杨太后祠,三忠祠等,明江门学派宗师陈白沙先生也留下许多遗迹于此。上世纪九十年代建筑已经陆续修复,现为新会旅游景点之一。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11-03-17
Re:林氏族史(转贴)
三凡市do建立了‘林西河堂’,为你们高兴。
我也看过一下关于赵姓... 宋代编写的《百家姓》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 ... 元兵攻陷杭州后,南宋末代皇帝帝迁於崖山(在广东新会县南大海中)、、、
赵 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七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三。
分享了--谢谢Guanyu.


离线林雷
发帖
2
金钱
3
经验值
0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11-03-22
Re:林氏族史(转贴)
厉害  ,我也姓林,祖籍福建莆田县兴化湾村的,老爷是小妈生的没多大地位,老爷在福建被抓壮丁在东北打仗,后骗东北女子(老奶)结婚,落户在邓县,生7子2女,其中我爷爷排行老六生于1921年,大爷和七爷爷有后人,二爷不好听我爷爷讲,他被土匪捉了当土匪了,就在别廷芳的部队里,后来没了音讯。可能死了,老三瞎子,不记得是不是天生的,还有个夭折了,我们家的辈份,也有20个字,我只记得前4个:东仁发荣昌,后边的想不起了,
                                               林东坡

                林嵩山                        林仁甫                           林启志

                林发贵                   林正义    林正军           林发亭     林发明      林爱民  林春杰

    林建果        林木森 林淼森        林雷  林松    林冲          林荣星   林荣强 林荣光  林亮

林蕤 林埜  林涛  林艳阳 林朝阳    林钟馗 林佳兴


林祖震 林祖威

共计6代人,老爷东字辈,爷爷仁字辈,父亲发字辈,自己荣字辈,儿子昌字辈,到孙子了就没辈了,呵呵  。等有文化的兄弟们再续吧,10个兄弟4个大学生,现单身。我排行老八,呵呵  。

离线林雷
发帖
2
金钱
3
经验值
0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11-03-22
Re:林氏族史(转贴)
我们家的的祠堂,妈祖庙,在文化大革命时期,被砸了,说封建迷信。笑话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11-04-21
Re:林氏族史(转贴)
比干生卒年之谜解析

据史书和林氏族谱载,比干生于殷历四月初四,逝于十月二十六日,遇害时63岁。但比干出生于哪一年?逝于哪一年?有多种说法,仍然是一个谜,需要下大力去破解。
            2008年在河南卫辉举行了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大典,这是根据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27年(郭沫若之说)或公元前1029年(黄宝权、陈华新等说),推定比干逝于公元前1029年,生于公元前1092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认定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46年。据此推定,比干逝于此前一年,即公元前1047年,诞生于公元前1110年,至2011年为3121年,而不是3103年。
            比干生卒年诸说
            (一)公元前1092年—公元前1029年
            关于比干生卒年,通行的说法是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逝于公元前1029年。
            此说最有代表性的是耿玉儒著《林姓宗祖比干》(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4月版)。书中说:“比干生于殷帝乙丙子之七祀(公元前1092年5月6日,夏历四月初四)。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被纣王残杀,那年是公元前1029年,终年63岁。”
            1但没有说明是以何为据。此说获得官方认可,当时的河南省卫辉市市长何东成(现任河南省省长助理)给该书作序。
            1992年7月9日卫辉市比干纪念会筹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比干生卒年月考证》的通知,内容为:“据《睢阳林氏家谱钦》:比干生于帝乙丙子之七祀,薨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冬十月二十六日,享寿六十三岁。睢谱是御钦公谱,清康熙朝藏于墓丘内留传于今。源自福建莆田。辗转流入豫东,包括项城、光山、罗山、淮阳等地。耿玉儒同志所著《林姓宗祖比干》一书引据为证”
            2。
            耿玉儒在《确认公元1993年为比干诞辰3085周年的历史考证》一文中说:“按武王灭纣日推算,比干死后次年武王伐纣,死年63岁。”“武王灭纣日······黄宝权、陈华新所考是公元前1029年。载于《中国历史文献研究集刊》第一集,1982年岳麓书社,《周武王克殷年代》。”“而国内史学界一致认为黄宝权、陈华新所考权威性较大,说服力较强。比干死于公元前1029年”
            3。这个说法与“比干死后次年武王伐纣”有出入。如果武王伐纣在公元前1029年(殷历正月),比干就逝于公元前1030年(十月二十六日),由此推出生于公元前1093年。可见,耿玉儒此说也差了一年,即少算一年。
            如果按梁启超、郭沫若等认定武王灭纣是在公元前1027年,比干死于前两年,则可推出比干逝于公元前1029年,生于公元前1092年。
            新乡市及卫辉市政府、比干纪念会、林氏宗亲会在组织比干祭典时采用“比干生于公元前1092年”说。
            在2008年5月8日(农历四月初四)举行纪念比干诞辰3100周年(1092+2008)大典,就是根据这种说法确定的年份。海内外数千人参加大典,影响很大。
            (二)公元前1106年—公元前1043年
            林乐志主编的《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光明日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曾采前一说,但后来发现这一时间经不起认真推敲。他根据一些材料,在2000年出版的《比干后裔:林氏家族三千年统谱(续集)》(光明日报出版社,2000年1月版)中提出新说,推算比干逝世于帝辛十七年,即公元前1043年;诞生于庚丁十二年,即公元前1106年。
            4他的根据如下:
            (1)比干庙明嘉靖十七年《重修殷太师比干墓碑》中载“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十三年封其墓”。如果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27年,纣王在位33年,纣王十一年杀比干,应是公元前1049年。
            (2)许仲琳编《封神演义》,在第26回叙述了比干之死。第97回载武王克商,纣王自焚。比干死于姬昌获释逃归西岐(约帝辛十三年,公元前1047年)之后,闻太师凯旋回朝(约帝辛十八年,公元前1042年)之前。比干遇害后17年武王灭纣。由此推算比干剖心约在帝辛十七年,即公元前1043年前后。
            (3)和氏璧著《商纣王帝辛传》推算,公元前1060年商纣王即位,时年19岁。公元前1043年比干被剖心,纣王时年36岁。比干遇害后17年武王灭纣,时为公元前1027年,纣王终年52岁。这一时间表与《封神演义》及其他史料记载基本一致。
            按照这种说法,比干诞辰至2010年为3116(1106+2010)年。
            (三)公元前1185年—前1123年
            台湾企业家林金辉在致耿玉儒的《比干诞辰时间质疑信》中说:“以台湾林氏族志记录纣王三十二年戊寅年是公元前1123年,比干享年63岁,应诞生于公元前1185年岁次丙子年夏历四月初四日。”
            5
            信后附“追远堂大事记”(录自台湾柏杨著《中国帝王皇后世系录》上册):
            “纣三十二年戊寅西元前一一二三年是年周武王十二年,杀比干,囚箕子,微子去国。
            周武王十三年已卯西元前一一二二年,是年商纣三十三年,兴师伐纣,克之,纣自焚死,商亡,王即位周兴。
            周武王十四年庚辰西元前一一二一年表比干墓,徵其后嗣,得泉,方三岁,以其居长林而生,令以林为姓,赐名曰坚,封公爵,食采博陵,是为林姓鼻祖。”
            把武王克商定在公元前1122年,是采用刘歆、邵雍等之说。
            根据此说,比干逝于武王克商前一年即公元前1123年,生于公元前1185年。但祖冲之判定刘歆的《三统历》有误。后世多认为不足信。
            (四)根据武王克商的年份推断时间
            对于武王克商的年份有40多种说法,计有:公元前1130年(林春溥)、前1127年(谢元震)、前1123年(胡厚宣《古代研究的史料问题》引)、前1122年(吴其昌、吕振羽、岛邦男)、前1118年(成家彻郎)、前1117年、前1116年、前1112年(刘朝阳)、前1111年(董作宾、严一萍、郑天杰)、前1106年(张汝舟、张闻玉)、前1105年(马承源)、前1102年(黎东方)、前1093年(葛真)、前1088年(水野清一)、前1087年(白川静)、前1078年、前1076年(丁马肃)、前1075年(唐兰)、前1071年(李仲操)、前1070年(张政火良)、前1067年、前1066年(范文谰、新城新藏)、前1065年(哈特纳、白光琦)、前1063年(山田统)、前1059年(彭瓜失钧)、前1057年(张钰哲、张培瑜)、前1055年(章鸿钊、荣梦源)、前1051年(高木森、姜文奎)、前1050年(叶慈)、前1049年(王保德)、前1047年、前1046年(班大为、李学勤)、前1045年(倪德卫、夏含夷、周法高、赵光贤)、前1044年(李丕基)、前1041年(吉德炜)、前1040年(周文康)、前1039年(何幼琦)、前1030年(丁山、方善柱、周流溪)、前1029年(黄宝权、陈华新说)、前1027年(梁启超、郭沫若、雷海宗、莫非斯、高本汉、陈梦家、屈万里、何炳木隶)、前1025年(劳干)、前1024年(平势隆郎)、前1018年(周法高)。
            6
            根据张汝舟先生考订,并经其弟子张闻玉教授再三申说,认为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106
            年 7,有天(天象)、地(出土文物记历铭器)、史(历代典籍)之证。蒋南华先生进一步做了论证。 8
            根据此说,推定比干逝于公元前1122年,生于公元前1184年。
            如确定比干逝于武王克商前一年,即公元前1107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70
            年。
            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认定武王克商年份为公元前1046年。
            由此推断比干生卒年的主要有以下说法:
            1.公元前1124年—公元前1062年
            陈建魁、王大良在《中华姓氏通史·林姓》(东方出版社,2002年3月版)中分析了关于比干生卒年的几种说法,吸收了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的成果,根据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纣王三十三年),而比干逝于帝辛戊寅三十二祀(纣王十七年)冬十月二十六日,即公元前1062年,比干享年63岁(虚岁),由此推断比干诞生于庚丁十三年(公元前1124年)。
            9
            比对林乐志的推断,公元前1106年与公元前1124年相差18年,而这与确定武王克商的年份相关,公元前1027年与公元前1046年相差19年。古人计岁是按虚岁,以比干逝于公元前1062年为准,自然推出比干生于公元前1124年。
            根据“比干生于公元前1124年,逝于公元前1062年”这种推断,比干诞辰至2010年为3134年。
            2.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8年
            陈建魁、王大良在《中华姓氏通史·林姓》中提及有此一说,把比干生卒年推断为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8年。
            刘清泉编著的《林姓史话》中提出此说。 10
            这是认为比干逝世两年后,武王克商。
            公元前1110年—公元前1047年
            根据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比干逝于此前一年,即公元前1047年,由此推断比
            干生年为公元前1110年。
            4.公元前1111年—公元前1048年
            根据《晋安林莆田长城金紫族谱》,比干的受害即公元前1048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
            为公元前1111年。 11
            5.公元前1130年—公元前1068年
            在断定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的前提下,如果根据卫辉比干庙中《重修殷太师比干墓碑》碑文“纣以十一年杀比干,武王十三年封其墓”推定,纣王在位33年,纣王十一年为公元前1068年,由此推断比干生年为公元前1130年。
            
            结论
            有一个问题需要认定:武王克商是在比干逝世后一年、两年,还是17年?
            林氏族谱对比干之子林坚有两种记载:一是为比干遗腹子,比干死时,其夫人怀孕三个月,后生于长林石洞;二是比干死时,其子三岁。周武王灭纣后,赐比干子林姓,名坚。由此,比干逝于武王克商前一、二年较为可信。
            比干是在武王克商前一年被纣王剖腹挖心而惨死的。如果比干逝于公元前1029年,此时商已亡17年,怎么可能?
            不能将错就错,永不改正。应尽早论证,公布结论。
            只有根据最新研究成果,确定武王克商的年份,才能推断比干的生卒年。
            如今,已认可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断定武王克商在公元前1046年,推断比干逝于公元前1047年,享年63,生于公元前1110年。
            据此,比干诞辰至2011年为3121年。
            纪念比干是海内外关注的一件大事,我们必须采取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证据,还历史本来面目,也以此告慰比干的在天之灵。

离线四九林莺

发帖
6034
金钱
37833
经验值
3099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11-04-25
Re:林氏族史(转贴)

阿侄孙: 明天是纽约林西河堂姑婆诞,三藩市有活动吗?
离线观宇

发帖
572
金钱
11188
经验值
171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11-04-25
Re:林氏族史(转贴)
不太清楚 应该是妈祖诞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11-05-01
Re:林氏族史(转贴)
林氏族谱文化

宋故金紫光禄大夫

                                    林
                                    英
                                  〈悦〉
                                    传
莆田市林氏委员会金紫林霞林董事会:林凤粼〈编〉
封面:宋故金紫光禄大夫----林英《悦》传;
扇页:宋仁宗御书:“忠孝”二字,原书复印。
2、宋仁宗提诗二章:
3、林英《悦》传,
4、莆林始祖、恪公居沥浔山《今霞林村》
5、林英直系亲属记:
6、林英撰写的族范“四要”“六凡”
7、附录:历代重修金紫陵墓记:
                忠
                孝
          宋仁宗御题书迹
          宋仁宗题谱赐诗
  宋嘉祜六年(1061年),金紫光禄大夫侍御史林英(悦),乞归祭扫祖坟。仁宗皇帝问曰:“卿殷少师苗裔、家乘可得见乎?”悦即取家谱进奉。帝阅数日,御笔大书“忠孝”二字谱首,并铃以御宝,又赐诗二章。
             其一                                        其二
长林派出下邳先、移入闽邦远更绵。             莆郡卿家名望族、三仁而下爵王公。
忠孝有声天地老、古今无数子孙贤。             存孤实抗回天义、报国常摅贯日忠。
故家乔木蟠根大、深谷猗兰奕叶鲜。             德润丰姿人有异、光增谱牒世无同。
上下相乘同记载、百千年后万斯年。             古今记载难穷尽、一代强如一代隆。

据林氏谱谍记载:比干之正妃妫氏逃难于牧野长林,生一男。周武王克殷,旌表忠烈,封比干墓,林坚诞生于长林石室,故赐姓林,名坚,食采博陵邑(西周鲁国属地,今
山东省仕平县西北)。林坚即为林氏受姓始祖,比干为林氏太始祖。至西晋,坚公45世孙林礼由济南迁居徐州下邳(今江苏邳县)礼生颖,官黄门侍郎,随晋元帝南迁,寓江左。颖生二子,长子懋,次子禄。懋官下邳太守,生六子,时号六龙,为下邳林之祖。禄公扈从琅琊王司马睿渡江移镇建业(今南京市),作画给事中、黄门侍郎,迁招远将军、散骑常侍,领合浦太守,晋明帝太宁三年(325年)诏归,奉敕守晋安郡(辖今闽东、闽西及闽南沿海),治所在今福州。晋穆帝永和十二年(356)九月初九卒于任上,墓葬江陵九龙岗(今惠安涂岭),被奉为晋安郡王,为林氏入闽开族始祖。



《入闽晋安
世系图》
恪公祠堂门联:“乔木蟠根大、猗兰奕叶鲜”。
  恪公祠重修公告:
问:入莆始祖恪公祠何在;沥浔村何在?恪公裔孙可知否,入莆始祖恪公携子孙及群公子孙入莆口居沥溽村《晋江郡沥溽村即现在的城厢区霞林居委会》,建祠堂立宗庙,在莆田霞林建立第一个村庄。由于历史原因及文革的破坏,恪公祠被拆被毁,兴化府《所过的沥浔村:“霞林”》官道(原福厦路)上的下马亭、上马亭、景亭、劝亭均已被毁,故现今已无几人能知入莆始祖在何处,望恪公子孙后裔回来同《沥浔村》霞林居委会恪公宗祠重修董事会一起重建宗祠;瞻仰先祖恪公;同宗血脉相连,让更多的恪公后裔了解恪公,瞻仰先祖。
恪公的后裔繁荣昌盛,遍及全国及海外;出过无数官员,状元、进士。有恪公六世孙林英(士弘)称帝鄱阳王;恪公二十世孙金紫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林英(悦);有初之〈沥浔村〉、昌之〈沥浔村〉、根之〈子孙回迁福州福清大义顾祖〉、靖之〈沥浔村〉、充之〈子孙迁居广东潮州、淅江湖州〉、孙代有佥之〈居石步村〉、蔼之〈淅江台州〉、熙之〈与姑父外出〉遂之〈居沥浔村〉、伟之〈子孙回迁福州大义回龙顾祖〉涛之〈迁福州大加村、桃枝村、莫子村〉,曾孙肖史〈授右殿将军居地无载〉、长宾〈授右殿将军居地无载〉、安民《象洲武仙令居象洲》、遁民〈授给事中令居沥浔村〉、权祚、肇容、国容、堪时具出外失考,五世孙玉童〈授西平将军、子迈公,〉、玉质〈长乐林开基祖〉、玉琦〈延寿林开基祖〉玉象〈任西平将军,子延坚〉、玉容〈官彭洲贵平县令居在任〉、玉珍〈授兵曹郎中465年居沥浔村〉玉钟〈外出失考〉,六世孙原显〈迁居长乐〉、原周〈迁居梨岭〉原次〈授建安县令,既辜、律、阙下、九牧、及钱塘和尤溪三大支系大族〉,其子孙遍及全国各地及海外,望知情者多为祖先恪公宗祠的修缮做出裔孙应有的一份贡献。恪公裔孙有民族英雄林则徐(披公裔孙,“披公:恪公十三代孙;子邵州刺史蕴公:恪公十四世孙”后裔)。近代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革命家军事家、元帅、国家副主席、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林育容〈林彪〉,《(千一公裔孙《文德----永定西陂千一公:恪公二十八世孙林时的11世孙》,林时是南宋朝奉朗,是山东荣成文登林、湖北黄冈林氏、安徽金寨林氏、台湾省淡水林氏的共同祖先。林时公(据湖北黄冈、罗田和安徽金寨、南溪谱堂得知黄冈林氏是金紫林氏)11世孙千一公居湖北黄冈,为黄冈林一世祖),近代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革命家军事家、元帅、副主席林育容林彪是黄冈22世孙》。近代海基会辜先生〈恪公第七世孙既公、八世孙林辜公的裔孙〉。世人信仰的妈祖《林默》,(恪公二十世孙;披公八世孙)。三一教主林龙江《兆恩》,(恪公二十八世孙;披公十六世孙)。与钱四娘同建木兰坡的林从世,(林从世:恪公二十二世孙;披公十世、蕴公九世孙)。恪公其子孙后裔传遍祖国国地及海内外。
   公元373年恪公率兄弟、子侄入蒲口(现在的莆田,兴化府尚未至府)居沥浔村〈今霞林村〉,安居乐业,建宗庙立祠堂,建有凰门(入凰门、在霞林上林,),(出凰门、在下宅),建厝院(分顶宅、中霞堂、下宅),建上观月亭、下观月亭,在霞林繁衍子孙到恪公第六代出原显、原周、原次。原显〈妣黄氏生道诱、道梁衍长乐〉;原周〈妣钱氏生道明、道高、道宏衍梨岭乌石〉;原次〈妣陈氏、方氏生三子:长子既(子辜、律、即辜姓、金紫林祖先)、次子茂(子孝宝即阙下、九牧祖先)三子诜(子孙迁居钱塘、尤溪即钱塘尤溪祖先)〉。

入闽始祖:恪公祖先:

1世:颖公,礼公子,西晋末——东晋十六国(公元314—420年)居下邳郡梓桐县。随晋中宗渡江入闽居福唐(今福州市、福清市)为入闽始祖,夫人陈氏:生子二,懋、禄。懋公居下邳,生子六:鉴之、宣之、庆之、侃之、旭之、敬之,时号六龙。禄公迁居福唐,生七子:妣张氏生五子:长恭(官台州刺史,传会稽房);次晖(官衢州刺史,传信安房);三畅(镇州刺史,大将军,传福州房);四期(官常州刺史,传江南晋陵房);五雅(官汝州刺史,传河南房);妣孔氏生二子:六景;(官桂阳郡南平侯);七暹(官威远将军)。
六子景〈东晋成帝咸和五年(330年)恩荫授通直郎、从朱宝平南有功,授镇威将军散骑常侍,摄侯官令,封桂阳郡(今湖南柳州)南平侯。妣夫人司马氏〈王氏〉生二子:详、缓。
七子暹《东晋成帝咸康元年(335年)任威远‘武’将军,转车骑都尉。妣夫人陈氏:生三子,良之、武之、英之,居侯官都乡西里。
2世;禄公、颖公次子,官晋安郡太守,禄公于永嘉初扈从琅琊王渡江,累功迁招远将军,明帝太宁三年(325年)奉敕守晋安郡,家与侯官都乡里,遂开晋安林为始祖。卒后奉晋安郡王,先娶清河张氏,生五子:恭、台州刺史,居会稽;晖、衢州刺史,居信安;畅、镇州刺史、大将军,居今福州;期、常州刺史,其裔既江南晋陵房;雅、汝州刺史,裔今河南房。时号“五马南驰”。入闽继夫人阙里孔氏:生子二:长子景《任通直郎》因战功封桂阳郡南平侯,次子暹《任广威将军》。
率后墓葬其父母于惠安居仁馆, 土名九龙岗(今之惠安涂岭)。
3世:景公禄长子,入闽居侯官都乡(今福州福清、福唐大义),夫人王氏:生子详〈散骑事详〉、缓〈散骑常侍开国侯缓〉;(开国侯生七世孙林英‘六世孙延翼次子’之后自莆田沥浔村迁洪州)。
4世:林祥公:景长子,东晋穆帝升平三年(359年)官封散骑将军事详(居侯官都乡西里)。
4世:林缓公,景次子,封南平开国侯,夫人江夏黄氏:生子五:汉、群、恪、熙、鄱。子孙始入莆口居莆田沥浔村〈兴化府沥浔村即莆田霞林〉。
5世:汉公,缓公长子,东晋太和元年(366年)官任河南典书令、太和五年(370年)授苍梧郡。妣陈氏生五子:胤之、渊之、敏之、瑛之、冰之,居福唐大义,
5世:群公,缓公次子,任琅琊孟陵县令,终晋安郡九品中正,妣陈氏:生三子:越之、报之、方之分别居福唐大义、沥浔二村,部份随恪公、侄靖,聚族居莆田沥浔村,(原晋安郡“兴化还未至府”沥浔村,“现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霞林居委会”),传六世元周公子孙迁居梨岭,元次公生子三子〈长子既、次子茂、三子诜〉,长子既其子孙居沥浔村,次子茂其子孙迁居北螺村(今西天尾),三子诜其裔徒居龙溪为龙溪祖。
5世:恪公;缓公三子,晋宁康元年(公元373年)授郎中令,夫人安定胡氏:生五子:初之、昌之、根之、靖之、充〈克、玄〉之。恪公率子侄入莆口居沥浔山沥浔村〈即兴化府沥浔村〉,霞林地域古时是海滩,因沧海桑田,今仅存沥浔塘名沿用至今。东晋时期莆田尚未置县,称蒲口,属晋安辖,故沥浔亦称晋安温陵以大地名而称之。恪公是莆林始祖,恪公到沥浔村后(今莆田市城厢区霞林村),建设了许多宅院,因建村后恪公后裔将沥浔山给称叫“停宅、现被荔园大道所复盖,”聚族中心建有“中霞堂”、“隆山宫”、“兴隆社”、“恪公祖祠”被破坏,现村庄北面仍叫下宅,现汽车培训场后原来的山由于四位先祖受皇帝钦封金紫光禄大夫具安葬在哪里后改叫金紫(公)峰;西向近木兰坡下林人叫西山浔;西北;现成果厂后下林人叫碱池浔;北;原花厂现建几十层高楼的下林人叫浔里;东南方靠近棠坡,现被荔港路及下林安置房所复盖,即原来的沥浔溏,由于恪公子孙乐善好施在原福厦路“旧时官道”建有劝亭,恪公子孙世代均有出官,故朝庭建有下马亭,〈据说当时因战乱多数难民从北方涌入莆田并在霞林行乞,影响霞林人的生活,因此官府在霞林村口立碑禁止在霞林行乞,此碑现放在原祠堂口。还建有景亭,后建有寺庙:现“景亭寺”为证,据说林英(后改悦)“5—6岁时就在此寺读书到出仕”,并在霞林建有“凰门”“出凰门、入凰门”均已被毁,将凰门内的村庄称为“金紫里”,里内有建上观月亭、下观月亭。由于霞林南有滩涂、村庄周围树高林密、霞光普照,据说故把沥浔村改名霞林(象征林姓象朝霞、一方面霞林又是莆林“第一村庄之意”)。西北有太子山地、前有九龙山;“贝克啤酒厂前东有龟头山、西有蛇头山、前有葫芦山〈此山曾葬有一状元〉(古称龟头蛇口葫芦堵宝口〈原官道〉)”称为风水宝地,此山脉内葬有恪公及九代子孙,现霞林林氏后裔将该山称“九代墓”,及与太子山(山上既与林桥村山脉相连葬有孝子公),故霞林林氏后裔称此山为“孝子墓”山;
5世:熙公:缓公四子,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年)授中郎令,妣夫人陈氏〈王氏、郑氏〉:生五子,
长吉之、二春之、三欢之、四喜之、尾之。子孙随恪公迁居沥浔村(今霞林村)。
5世:鄱公:缓公五子,东晋安帝隆安五年(401年)举孝廉。迁浙江杭州万松文迪岭,妣郑氏生二子:高之、远之,子孙蕃衍钱塘。其后裔林逋,隐居西湖孤山,人称“梅妻鹤子”宋封“和靖先生”。

                     以下自恪公入蒲口居沥浔村(入莆始祖开始)。
《1》       世:恪公、入莆始祖恪公於东晋孝武帝宁康元年(373年)授郎中令,恪公与其二哥群公子侄由侯官大都乡里(福唐大义、福州市福清侯官都乡)《373-----457年》迁居(恪公入莆时,兴化还未至府,莆田市均属晋安郡)沥浔村〈现莆田市城厢区霞林街道霞林居委会〉;是为入莆启族始祖。是林氏入莆第一个村落,率后葬於霞林山,由于其子孙九代俱葬同一山脉,故霞林村林氏后裔后改称此山叫九代墓山,此山曾被东圳渠道所分隔,加上造林造果墓穴无存。
恪公生五子:长子初之;次子昌之;三子根之(后居大义);四子靖之;五子充之(后居潮州、湖州);
           《注:如无注明迁居地的恪公子裔孙,均居住在沥浔村〈现在的霞林村〉》。
《2》       世:初之公,恪公长子,南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任功曹。妣黄氏、生三子,
长子福宁,次子寿宁,三子安宁,其子孙居沥浔村。
《2》世:昌之公,恪公次子,南北朝宋时授吉安郡庐陵县主薄。妣邱氏、生一子,子:兆之,其子孙居沥浔村。
《2》世:根之公,恪公三子,南北朝宋时补功曹。妣陈氏、方氏 、生二子,
长子林容,迁居樟林村(今华亭樟林);
次子林宝,任建州刺史,其子孙回居福州大义村。
〈2〉世:充之公,恪公五子,南北朝宋时补泰州功曹。妣占氏,生二子,
长子文玉、次子文清(子:象明),其子孙分迁居广东潮州、淅江湖州。
《2》世:靖之公,恪公四子,宋景平元年(423年)授雄战将军,终建阳令,夫人陈氏:生子六:佥之、蔼之、熙之、遂之、讳之、涛之。居沥浔村“霞林村”。南北朝(420----589年)。
长子佥之生子孙居石步村。
次子蔼之生子孙居淅江台州。
三子熙之生子孙随姑父出外。
四子遂之,宋文帝元嘉十六年,(349年)为郡三礼主薄,宋景平二年(424年)任主薄,晋太元十二年由郡三礼任主薄,迁东莞郡南海令。生子孙居沥浔村。
五子讳之生子孙回居福州大义。
六子涛之生子孙迁居福州大加村、桃枝村、莫子村。
恪公孙:---------------
〈3〉世:佥之公,靖公之长子,生七子,长子休达、次子公翼、三子佛义、四子智象、五子世文、六子世省、七子世爵。其子孙迁居石步村。
〈3〉世:蔼之公,靖公之次子,夫人郑氏 :生五子,长子超全、次子超稀、三子稠文、四子稠烛、五子信保。其子孙居淅江台州。
〈3〉世:熙之公,靖公之三子,宋任侍郎,妣生二子,长子道明、次子国匠与姑父丘永立外出。
          〈4世〉:道明,-----《5世》:休达,----《6世》:公翼,-----《7世》:佛义,-----《8世》:智象、友禄、
          〈9世〉:世文,---〈10世〉:原省,--〈11世〉:长子君爵(子国敏)、次子君防、三子君荡、四子乘、〈12世〉:君爵生国敏。分别衍温台。
          〈4世〉:国匠,-----〈5世〉:超全,-----〈6世〉:希令,-----〈7世〉:稠,-------〈8世〉:文烛
          〈9世〉:宝信,-----〈10世〉:原清,--〈11世〉:长子义昌、次子义甫、三子君述分别衍温台。
                            〈10世〉:原斌,--〈11世〉:长子义举、次子叔誉,衍居温台。
〈3〉世:遂之公、靖公之四子,南北朝宋少帝景平二年(424年)任郡三礼主薄,宋文帝元嘉十六年(349年)《晋太元十二年》迁东莞郡南海县令。夫人李氏、郑氏:生子八:肖史、长宾、安仁、权祚、兆真、国容、堪时、遁民。
〈3〉世:伟之公,靖公之五子,宋北朝齐时任定平将军。妣陈氏:生八子,长子伯乐、次子仲响、三子继常、
四子厥时、五子不疑、六子僧鉴、七子桑扈、八子琴张。其子孙后代回居福州大义村。
〈3〉世:涛之公,靖公之六子,生七子,长子灵奋、次子灵惠、三子灵枢、四子灵液、五子灵度、六子灵智、
七子灵光,其子孙后分居大加村、桃枝村、莫子村、石鼓村、延寿村。
                 恪公四世孙:
〈4〉世:肖史公:遂公之长子,南北朝宋时授右殿将军(居任上)。
〈4〉世:长宾公:遂公之次子,南北朝宋时授右殿将军,妣纪氏:(居任上),〈生一子:显祖〉。
〈4〉世:安仁公:遂公之三子,南北朝宋时授象洲武令郎《武仙令》,妣张氏、孙氏:(居任上),
〈生子5世汝道、汝阳〉。
〈4〉世:遁民公:遂公之八子,南北朝宋文帝元嘉三年(426年)任郡功曹,转授给事郎中,孝武帝大明元年(457年)授兵科给事(回居沥浔村)。夫人方氏黄氏:生七子,玉童、玉质、玉琦、玉象、玉器、玉珍、玉钟。
〈4〉世:遂公之四子《懵忭》权祚,五子綮《真》容,六子国容,七子堪时。(另述)
                 恪公五世孙:
〈5〉世:玉童公:遁民公之长子,南北朝梁武帝天监二年(503年)授安远将军。妣夫人吴氏:生二子,长子迈、次子楷。
〈6〉世:迈公,玉童公长子,南北朝梁武帝大通二年(528年)授安远将军,妣夫人胡氏:
生三子,惠朗、惠朝、惠期。
〈7〉世:惠朗公:迈公长子,南北朝梁武帝中大同元年(547年)为郡功曹,妣李氏:生德在。
〈8〉世:德在公:惠朗公之子,妣生二子:士弘、士成。
〈9〉世:士弘公:惠朗公长子,士弘公、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十二月,士弘攻陷豫章郡(虔州“今赣州”)(今江西省南昌),建立楚国,称太平皇帝(楚皇帝),历时7年,声势日盛,曾控制北起九江、南达番禹(今广州)的广大地区。武德五年(622年)战败,
         士弘公:德在公长子,妣生二子,长子大材、次子大栋,随叔父林士成(威),隐匿淅江武林山中,改林姓为柴姓,部分族人流离于河北邢州。历三百余年后的后周,士弘的十三世孙柴守礼、柴穆。守礼的胞妹嫁于后周太祖郭威,被立为皇后。柴荣自幼家境衰落,曾做过小商贩。后弃商习武,善骑射,通兵书,很快被郭威重用,任澶州刺史,后周广顺三年(958年)升开封府尹,被郭威收为义子,封晋王,立为太子。后周显德元年(954年)太祖郭威病逝。柴太后以侄子柴荣继位,为周世宗,执政六年,亲自统帅军事,选用贤才,励精图治,他率军西征后蜀,收复秦、凤、成、阶四州。三年间他三次亲征南唐,迫使南唐于显德五年(958年),献出江北淮南十四州十六县,划江称臣。显德六年(959年),周世宗趁辽内乱,率师北划契丹,连克莫、赢、易三州。于是瓦桥关以南尽为后周收复。世宗欲乘胜取幽州(今北京市),因在军突发急病,才回京城。六月,周世宗病故。历史上称他为五代第一君。儿子宗训七岁继位,称后周恭帝。第二年春,殿前都点检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迫恭帝禅,建立宋朝。封宗训为郑王,出居房州。其时柴荣之弟柴穆及其子柴提起兵反宋,兵集郑州。宋太祖派兵镇压。柴穆兵败,率子侄及众族逃往济南山,而后返汀州一带
“陈桥兵变之后”,部分莆田林氏人士不忘周世宗,弃官或参预谋反,最后都回莆田,如林恫、林提、林诏、林泮、还有林居裔也在游洋举兵反宋。宋初莆田林氏不愿出仕为官近达60年之久,直至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林徽首登进士第。宗训曾孙林九郎的裔孙,在武平中堡上济洞村建宗祠,祠联曰:“东鲁衍宗支,始莆田,礼乐衣冠,且沐武城之北;南闽绵世泽,迁中堡,桑麻鸡犬,别开上洞之风”
2:次子士成“威”、妣生国敏、国权、国侃、国琛,)
                〈7〉世:惠朝公:迈公次子、(妣及子孙:另述),
                〈7〉世:惠期公:迈公三子,妣夫人:生二子,长子国深、次子国宁。
〈8〉世:国深公:惠期公长子,国深公,妣夫人生四;长子玄俊、次子玄爽、三子玄景、四子玄顼,
                〈8〉世:国宁公:惠期公次子,国宁公,妣夫人生四;长子元素、次子元爽、三子元莫、四子
元祯,(子孙衍汤洽村)。
〈6〉世:楷公,玉童公次子。妣夫人生子,另述。
〈5〉世:玉质公:遁民公之次子,妣吴氏:生二子,长子彬、次子佛进《生三子:智清、智蒲、智溢》(生子孙居长乐,是长乐开基祖)。    
〈6〉世:彬公,玉质公长子,妣夫人:生子,另述,
〈6〉世:佛进,玉质公次子,妣夫人:生三子,长子智清;次子智蒲; 三子智溢;
〈5〉世:玉琦公:遁民公之三子,妣郑氏:生子忠清(生子孙居延寿是延寿开基祖)。
〈5〉世:玉象公:遁民公之四子,梁天监年间(502---519年)任西平将军,妣夫人梁氏 生三子,
长子延坚,次子延翼,三子延欣。居沥浔村‘霞林’。
〈6〉世:延坚,玉象公长子:妣宋氏:生一子,誉,誉生一子义牒(生子孙衍百棕村、百梭村》。
〈6〉世:延翼,玉象公次子;妣方氏:生一子:英,
               〈7〉世:林英公:妣夫人生三子阙、阎、阅。之子孙自莆田〈兴化府沥浔村即霞林〉迁居洪州。
                               阙妣夫人生子孙另述,
                               阎妣夫人生子孙另述,
                               阅妣夫人生子孙另述,
〈6〉世:延欣,玉象公三子;补郡功曹,妣方氏 :生一子声,声生五子翮、翻、翔、梧、礼,居沥浔村。
    〈7〉世:长子翮公;生三子:智琛、法才、智焕,衍蛇鹰村。
〈7〉世:次子翻公;生二子:文德、武德,
〈7〉世:三子翔公;生四子:智存、智闭、智暇、智琛(子友善)。
〈7〉世:四子梧公;生四子:智能、智侃、智达、智通(子文立)。
〈7〉世:五子礼公;生七子:智适、智逞、智迥、细基、细经、细隐、细春。
〈5〉世:玉容公,遁民公五子,梁武帝大通年间(527---529)为征北将军,妣夫人郑氏:生一子鹰。
《6》世:鹰公,玉容公子,陈武帝永定三年(559年)官彭州贵平县令,妣夫人李氏:生三子,阙、阎、阅。之子孙居任上。
〈5〉世:玉珍公,遁民公六子,宋明帝太始元年(465年)为主薄,入梁大通间授兵曹郎中,传梁建安令;妣夫人黄氏:生子三,原显、原周、原次。
               长子原显;妣黄氏生二子,长子道诱、次子道梁。
长子道诱〈道诱生子扁,孙:宝、慎思,〉衍长乐,次子道梁。
               次子原周;妣钱氏生三子道明、道高、道宏,其子孙后由沥浔村衍梨岭乌石,(梨岭今埭头镇英田村岭头)。是恪公入莆后林氏出现的《(第二个聚居村落)》,其后部分子孙迁北螺村为莆田林氏出现的《第三个聚居村庄》。
                          达公,道明公之子,妣夫人生公翼,公翼生佛义,佛义生智象、友禄。智象生世文,世文生原省(列禄公的十三世孙),原省生君爵、君防、君荡、君乘。君爵生国敏,
               三子原次;宋明帝泰始元年(465年),任主薄。隋文帝开皇元年(581年)授建安县令,妣夫人陈氏、方氏生三子既、茂、诜。
〈6〉世:原次公:玉珍公三子,南朝梁武天监十年(511年)补功曹,南朝齐高帝建元二年(480)任功曹,太清三年(549年),入梁任建安县令。夫人方氏:继陈氏,生子三:长子既、次子茂、三子诜(均在沥浔村)。原次为金紫林、辜氏后裔、九牧林、阙下林、钱塘、尤溪、龙溪林的共同始祖。
《7》世:既公:原次公长子:官梁彭州主薄,妣夫人:生二子;辜、律(其子孙后官居金紫光禄大夫,故其后代称辜氏、金紫林氏。
长子林辜(以辜为姓氏),《裔于唐初改以辜姓,开族于闽、晋安郡沥浔村》,后因乱,部分子孙迁居莒溪,恪公入莆林氏出现的《(第四个后聚居村庄)》,其子孙后部分迁居张城。裔多闻人,最著者:近代辜鸿铭,当代辜振甫》。次子林律(金紫林氏)。
〈8〉世:林辜,既公长子;生于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2年),率于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妣夫人王氏:生二子,长子广、次子孝。
             〈9〉世:广公;妣夫人黄氏:生一子,效诚,效诚,妣夫人梅氏生二子:宜国、宜民,宜国生一子,林正(唐帝赐辜姓)。
                                林正公:唐贞观八年登进士第,授江西观察史,由于爱民如子,廉政奉公,太
宗嘉其辛苦之德,义赐辜焉。为辜氏之始祖。故“辜林是同宗”。
〈8〉世:林律:既公次子;官朝列大夫,知化州事,妣夫人郑氏:生一子,文慎,
〈9〉世:文慎公,陈宣帝太建八年(576年)官义曹长史。妣夫人陈氏:生一子:世饶。
〈10〉世:世饶公,隋大业间任功曹刺史,妣陈氏:生五子:君融、仕融、伯锁、仕选、仕合。
                          长子,君融公,妣陈氏:生二子:仁律、仁遂。
                          次子,仕融公,唐内孝博士,妣陈氏:生一子:仁待。
仁待公,唐高宗永隆九年(680年)补太宁监,有功授骑都尉,妣卓氏:生三子,大谋、大谅、大谌。
大谌公,任漳州录事参军,妣夫人叶氏:生子法幔;由北螺村迁居莒溪。既恪公入莆后林氏出现第四个村落。
法幔生元省;元沙(生三子:昌、宝、昱;析居长城);
昌:迁居黄石国清塘上,
宝:居长城,
文〈昱,上日下文〉:迁居蚶山后徒梨岭,
大谋公,妣王氏:生四子,琅琊、琅瑕、琅连、琅千。
大谅公,妣陈氏:生四子,琅权、琅盖、琅琦、琅球。
大谌公,妣夫人:生一子,法幔;法幔生元省、元沙,“元沙生昌、宝、文”
昌,迁居黄石国清塘上。
宝,居长城。
文,迁居蚶山后徒梨岭。《生宦孙、贵孙、德孙》。
《贵孙生晖;晖:长子谊迁京师。
次子谠:(谠生长子琨〈琨生长子慎微:“慎微生嘉元、嘉会”,琨生二子慎福:“慎福生悦、监”〉),
      (谠生次子珑〈珑生长子颖、原、是〈是生季逢〉〉、
      (谠生三子禹〈禹生长子舒:“舒生成珠、道珠〉,
禹生次子扶:“扶生望珠”,
禹生三子政:“政生令孙”,
禹生四子恩:“恩妣生子”,
禹生五子石:“石妣生子”。
三子琚:(琚生子汝为〈汝为生子骧、骏〉。
四子琥:
                                〈德孙生长子弼〉;
〈德孙生次子辅;辅:生微;
微生:长子复仁:(复仁生长子植〈植生梨岭祖〉)
                       (复仁生次子培〈培生田乾祖〉)
              次子复羲:(复羲生子伯远〈伯远南店祖〉)
              三子复信:(复信生子伯显〈英田西头祖〉)
                       (复信生子伯兴〈英田东头祖〉)。

〈7〉世:茂公,原次公次子:茂公官隋右中丞,妣夫人卫氏,生子孝宝,(生在沥浔村),之后裔称阙下林氏、九牧林氏,其后裔部分迁居沿海尊贤里北螺村。霞林村庄内的上观月亭(月亭)现被荔园大道所用,仍有阙下林后裔。其孙自开皇元年(583年)后定居莆田北螺村(今西天尾林峰村,旧称凤林村)《(恪公入莆后林氏出现的第三个聚居村落)》后,子孙隧成阀阅,世称九牧阙下林氏始祖。

〈7〉世:诜公,原次公三子,妣夫人宋氏,其后部分迁居钱塘,为钱塘之祖,其子孙后再迁尤溪及龙溪。
               另据载隋洪州别驾,遂家焉,生子爱,厥后士弘建国豫章是也,恪公六世孙英,子士弘。隋末,领导农民起义于虔州,国号楚,建元太平,立国七年,后由于战败,率于鄱阳。新旧唐书有传,后裔为了避祸改姓柴氏,后裔传至后周,柴荣“周世宗”建元显德(954—960年)统一了五代分裂局面,胜利果实却被其亲密战友赵匡胤篡取,柴氏部分子侄归闽复姓林。
恪公六世孙既公之后代:林辜公;林律公;
                           七世:既公房:长房,既公为辜公后裔及莆田梨岭、长城、定庄之三支系派共同祖。
〈8〉世:辜公,既公长子,夫人陈氏,〈532----601年外出为官。〈其后代被皇帝错杂,皇帝封姓为辜〉生子二:长子广,〈广公之后仍裔莆田沥浔村〉次子孝广。《孝广:生子三,长子渐、次子怀、三子爱“远”,其后裔迁居福建长乐县湾村、晋安晋溪。其后代外迁开族于闽,正是辜林同宗源由所在。
《9〉世:广公,辜公之长子,夫人不详:生子效诚
〈10〉世:效诚公:广公长子,夫人不详:生二子,长子宜国(生子林正;唐赐辜姓),次子宜民〉。
〈9〉世:孝公,辜公之次子,夫人不详,生三子,渐〈妣夫人方氏生二子叔誉、叔韬〉、怀〈妣夫人陈氏生四子叔镐、君宪、君琰、君璐〉、远。
〈10〉世:长子渐〈淅〉,妣方氏:生二子,长子叔誉、衍居尤溪永春,次子叔韬。
〈10〉世:次子怀,妣陈氏:生四子叔镐、君宪、君琰、君路。迁居长乐,
     长子叔镐,妣陈氏:生二子,师利、云门,迁居长乐湾村。
     次子君宪,妣王氏:生四子,仁德、仁望、仁居、仁想,衍长乐湾村。
     三子君琰,妣郑氏:生二子,仁骞、仁凝。
     四子君路,妣吴氏:生一子,仁及。
〈10〉世:三子远,居沥浔村。
              七世:既公房:二房,
〈8〉世:律公,既公次子,官朝列大夫,知化州事。夫人郑氏,生子一:文慎。(在沥浔村)
〈9〉世:文慎公,律公子,陈宣帝太建八年(576年)任义曹,从事长史,夫人陈氏,生子一:世饶。
〈10〉世:世饶公,文慎公子,隋大业二年(606年)间任功曹刺史,妣夫人陈氏,生五子:仕融、仕选、仕合、君融、伯锁。
〈11〉世:仕融公,世饶公长子,唐内教博士,妣吴氏:生一子,仁待。
〈12〉世:仁待公,仕融公之子,唐高宗永隆九年(680年)补太宁监、有功授骑都尉,妣卓氏 :生三子:
长子大谋、次子大谅、三子大谌。
                       长子大谋公,妣王氏:生四子,琅琊、琅瑕、琅连、琅钎。
                       次子大谅公,妣陈氏:生四子,琅权、琅盖、琅琦、琅球。
                       三子大谌公,妣叶氏:生一子,法慢。
                   法慢公,唐玄宋朝以明经登第,官户部尚书,睹安史之乱,隐居五候山,(今北高镇双髻山之西南面)妣夫人翁氏:生一子,林沙,为父隐居五候山迁居长城,
                         (今莆田北高镇吴城村)
                           林沙公,法慢公子,举省元,任台州,知州,宣州同知,妣夫人胡氏:生三子昌〈迁居莆田黄石定庄国清塘,〉定庄祖。宝〈仍居长城〉、昱〈迁居蚶山梨岭祖〉。
〈13〉世:大谌公:仕待公三子:任漳州录事参军,由北螺村迁吕溪,〈北螺今西天尾镇、吕溪今常太镇〉,夫人叶氏,生子一:法幔,林氏居莆田出现第三个村落北螺,第四个村落吕溪在唐代中期。十三世之后莆林分大谌之后至宋代称金紫林,韬之后称阙下孝子林,披生九子俱官州牧,称九牧林,此后分居三派林各自建谱。十七世之前同为一谱。
〈14〉世:法幔公:大谌公子:官唐末宋朝以明经登第,官户部尚书,睹安史之乱,隐居五候山,(今北高镇双髻山之西南面;妣夫人翁氏;生子:林沙。              
《15》世:林沙公:法幔公子:官同知,妣夫人胡氏:生三子;昌,宝,昱(上曰下文)昊,
《16》世:林昱公:林沙公三子:官承事朗泉州通判、秉义郎,建宁节度推官,妣夫人蔡氏,生三子:宪孙、贵孙、德孙。
《17》世:宪孙公:昱公长子:妣陈氏,
《17》世:贵孙公:昱公次子:妣胡氏 ,生子晖。
《18》世:林晖公:贵孙公子:唐末仕朝议郎,迁湖州长史,赠金紫光禄大夫,夫人刘氏:生三子:谊、谠、读。其后迁城里刺桐巷。
〈19〉世:谊,晖公长子,官将士郎,刑部尚书检覆官,妣夫人郑氏。
      〈19〉世:谠,晖公次子,官检校水部员外郎,充殿中待御史,妣余氏,生五子琨、珑、禹、琚、琥。
        琨;谠公长子;官漳州龙溪县尉,妣夫人陈氏,生二子,慎徽、慎福。
〈20〉世:慎微,琨公长子;官将士郎恩州助教,妣夫人徐氏;生二子,嘉言、嘉会。
〈20〉世:慎福,琨公次子;妣夫人陈氏,生二子,悦、鉴。
        珑;谠公次子;官通直郎,知州太事,妣夫人生三子,颖、原、是。
        禹;谠公三子;官随州录事参军,妣夫人陈氏,生五子舒、扶、政、恩、石。
        琚;谠公四子;官北海军使,妣夫人宋氏,生一子汝为。
        琥;谠公五子;位四十九,妣夫人生三子,三子识,妣夫人方氏生三子,长、季、逢。
〈19〉世:读,晖公三子,官宣德郎工部员外,妣吴氏,居苏州。
《17》世:德孙公:昱公三子:唐进士,官至银青光禄大夫刑部尚书,妣夫人陈氏 :生二子,弼、辅。
《18》世:弼公:德孙公长子,位十三,进士,官宣令郎,(妣唐氏),
《18》世:辅公:德孙公次子,位十六,唐天复二年戊戍(902年)明径进士,官承事郎太常寺太祝,妣夫人郭氏:生子,徽。德公为梨岭开基祖。
〈19〉世:徽:辅公长子,宋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登蔡齐榜进士,官承事郎大理寺评事,生三子,复仁、复义、复信。
复仁,徽公长子,宋天圣八年庚午(1030)登王拱辰榜进士,官朝请大夫,升太常郎中、太卿,妣夫人唐氏,生二子植、培。
复信,徽公三子,宋神宗熙宁九年登欧阳仲榜进士,授朝请大夫吏部郎中,妣夫人胡氏,生二子伯显、伯兴。
〈11〉世:仕选公:世饶公次子,居原地。
〈11〉世:仕合公:世饶公三子,居原地。
〈11〉世:君融公:世饶公四子,妣陈氏:生二子,仁律、仁遂,居原地。
〈11〉世:伯锁公:世饶公五子,居原地。

恪公六世孙隋右丞茂公之后代:孝宝公;

                          茂公子房:“后六世孙万宠公生九子具为官故称九牧”
〈8〉世:孝宝公,官泉州刺史,茂公之子,夫人,生三子:长子文强、次子文济、三子文干。(生在沥浔村、其孙(自开皇后583年迁居北螺村)。
〈9〉世:文强公,孝宝公长子,妣生二子:国照、国规。
《9》世:文济公,孝宝公次子,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官除侍御史奉命安抚广州、洛州等地,妣夫人陈氏、张氏,生五子:国扬、国清、国任、国都、国阵。国都(迁居北螺村上丘山、今西天尾镇紫霄山下)。
〈9〉世:文干公,
唐五代十国公元618---------907年,共历20帝290年,
五代十国公元907---------960年,共历53年13世。
《10》世:国都公,文济公四子,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为建安郡,官常侍参军,妣陈氏、吴氏生三子,玄兴、玄潭、玄泰。迁河北省献县东南。
《11》世:玄泰公,官瀛州刺史,国都公子,居住地河间郡,妣生五子:万宠、半诖、尚智、万春、思归。
万宠〈唐饶州刺史〉。居住地河间郡
《12》世:万宠公,官唐饶州刺史,玄泰公之子,迁山西省晋城市,夫人,生子三:
〈长子:韬,次子:披为太子詹事,三子:昌〈其后居漳浦〉。
恪公12世、茂公7世孙万宠公长子后裔;
《13》世:韬公,万宠公长子,韬之后称阙下孝子林,夫人,生子一:尊。
                         恪公12世、茂公7世孙万宠公次子后裔;
《13》世:披公,万宠公次子,披生九子俱为州牧,称九牧林,夫人,生九子:长子苇;端州刺史,次子藻,容州刺史,殿中御史、岭南节度副使;三子著;横州刺史;四子荐,韶州刺史;五子晔,通放刺史;六子蕴,邵州刺史;七子蒙;循州刺史;八子迈;雷州刺史;九子既;福唐刺史。
                         恪公12世、茂公7世孙万宠公三子后裔;
《13》世:昌公,万宠公三子,妣生一子,萍,(萍公,妣生子孙、其后裔迁居台湾省阿雾罩,其族谱自载)。

恪公13世、茂公8世孙、韬公之子孙后裔:

           长房;
《14》世:尊公:韬公之子,夫人,生子三:〈长子松:(嗣九牧著公迁横州),次子栩:(迁淅江永嘉),三子攒:(福唐尉);以孝至白乌甘露,贞元中,诏立双阙以旌之故称阙下林家(人称孝子公,葬沥浔村狗圈山与林桥村山相连地域,由于葬孝子公,后世孙称狗圈山和孝子墓山。)。
《15》世:松公:尊公长子,夫人,其后嗣九牧著公迁横州。其后代在横州无载。
《15》世:栩公:尊公次子,夫人,其后迁淅江永嘉。其后族谱无记载。
《15》世:攒公:尊公三子,称孝子公,葬霞林沥浔山,霞林人世代称公为孝子公墓、地名叫孝子墓。夫人,生三子:长子:延鲁,次子:延吉,三子:延宾。《地名葬林英公墓称为金紫公山又称金紫峰》。
《16》世:延鲁公:攒公长子,夫人,生一子:彝谏(录事房)。
《16》世:延吉公:攒公次子,夫人,生三子:长子:彝注(员外房)居莆田浔村。次子:彝训(朗中房)〈其后迁上杭。三子:彝赞(御史房)。
《16》世:延宾公:攒公三子,夫人,生一子:彝评(校书房)(迁仙游)
《17》世:彝谏公:延鲁公之子,夫人,生二子:(录事房),长子惟正,次子惟肃。
《17》世:彝注公:延吉公长子,夫人,生二子:长子幼谋,次子元道。
《17》世:彝训公:延吉公次子,夫人,生子:其后迁上杭。无族谱后载。
《17》世:彝赞公:延吉公三子,夫人,生子:后载。
《17》世:彝评公:延宾公之子,夫人,生子:迁仙游。其后无族谱后载。
                      恪公十六世孙
〈18〉世:惟正公:彝谏公长子,夫人,生子:智吉。
〈18〉世:惟肃公:彝谏公次子,夫人,生子:其后派衍县前,镇前。族谱其后自载。
〈19〉世:智吉公:惟正公之子,夫人,生子:渥。
〈20〉世:渥公:智吉公之子,夫人,生二子:长子先〈加单人旁〉(后迁安溪、安溪金子祖),次子及〈加单人旁 宋九牧祖)
〈21〉世;先公:渥公长子,夫人,生子其后迁居安溪。
〈21〉世:及公:渥公次子,夫人,生三子:长子:杞,次子:植,三子:朴。
《22》世:杞公:及公长子,夫人,生九子:〈既人称九牧〉景渊、景佑、景默、景辉、景大、景元、景贞、景享、景瑞(均任知州)。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长子、子孙后裔:其后裔世人称九牧是也,
《14》世:苇公:披公长子,任端州刺史、生三子,长子恕(孙逢----可征-----永〈前埭祖〉,次子应,三子惠(过继弟藻。长房支派分布莆田、惠安、南安、长乐、永泰、明溪、东山及广东饶平、蕉岭、海南琼州等地。
由莆田迁广东高要开闽奥过系,子孙由闽南转迁广东再蕃衍揭阳、潮阳、惠来、普宁等地、其子孙林橘迁居福清;林琮迁居泉州。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次子、子孙后裔:
《14》世:藻公:披公次子,任殿中御史、容州刺史、居岭南(今广州市),终江陵陵府史,藻公无子,嗣兄长苇三子惠。长羽(官大理寺评事),次子王羽(任摄巡官),三子翘(任晋安令),四子翊(授校书郎),五子翱(大理寺丞),六子翔,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三子、子孙后裔:
《14》世:著公:披公三子,任横州(广西横县)刺史。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四子、子孙后裔:
《14》世:荐公:披公四子,任韶州刺史;生二子,长子凭(官广州录事参军),次子总(官武昌县令),其后裔居莆田石亭、沙县、永安、浦城和龙岩等地。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五子、子孙后裔:
《14》世:晔公:披公五子,任通州刺史,生二子:林悫,次子林志。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六子、子孙后裔:
《14》世:蕴公:披公六子,任邵州刺子,配夫人王氏,生三子,
长子愿:〈孙邕(邕生文范、文范之子八及于唐末移居新罗国〈今韩国〉平泽县,衍成巨族海东林氏。)
次子同:〈同之裔五郎〈恪公35世孙〉徒居永安,其四世孙千一外出居皖鄂,今湖北黄冈、安徽省金寨林氏皆千一公之后裔。现代革命家林育英、林育南,军事家林育容(即林彪)即出自黄冈(今黄州市)白云山下林氏家族。
三子圉:居莆田忠门,子孙居贤良港(今湄洲湾北岸忠门山亭乡港里村)为祖姑林默出生地。林默即妈祖,累封天妃、天后,在当代被誉为海峡女神。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七子、子孙后裔:
〈14〉世:蒙公:披公七子,任循州刺史,生子逊,唐元和明经及第。其裔居闽县、永泰、长乐,九传至林从世,宋治平年间倾家财于莆田修筑木兰陂,遂由长乐迁居莆田瑶台。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八子、子孙后裔:
〈14〉世:迈公:披公八子,任雷州刺史,生一子逾。后裔居闽县、古田、宁德、安溪、同安、龙海和广东、台湾等省。
恪公14世茂公8世披公九子、子孙后裔:
〈14〉世:既公:披公九子;任福唐刺史,夫人郑氏,生子一林思,思官晋安县令,为仙游林氏祖。其后裔分布闽南安溪、长泰、广东海丰、潮阳、潮州、惠来、饶平以及新加坡等地。
离线liang-

发帖
3116
金钱
52120
经验值
2175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11-05-01
Re:林氏族史(转贴)
大师兄化了吾少心机呀!
我有我的天空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