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种善意
文/刘荒田
2013年11月25日,星期一
《星岛日报》,2013年11月24日
去年,「擁抱空姐」曾成為熱門話題。據說,在航機上,如遭遇亂流或氧氣罩脫落等緊急情況,留在過道來不及撤回工作間的空姐可以坐在旅客身上,並請求旅客緊緊抱住她。不知道航空公司的員工手冊是否有這樣的條款?但在網上哄傳一時。於是,文雅的聲稱以後乘機務必坐靠過道的座位。猴急的乾脆「呼喚顛簸」。美人在抱,溫軟滿懷,成了好事者的夢。
我想到的,是另外一方面——在人情涼薄的世間,除了「渴望顛簸」,怎樣才能獲得溫暖和溫柔?引起我的發問的,是社區門前所見的兩幕。一幕是:一妙齡女子推著自行車出門,走在她前頭的老先生把住門,讓她先走。女子也許心不在焉,也許從出生以來都享受著「被侍候」,將之視為理所當然,高高地揚起頭,不予理睬,上車走人,老先生看著她的背影,搖了搖頭。這一幕發生在上午。下午,偏偏這麼巧,老先生進社區的門,女孩推著自行車跟在後面,老先生佯裝看不到,沒有把住門。門自動關閉,女孩子只好把車子靠在門邊,掏出電子卡開門,然後,一手把住門,一手推車,相當費勁。這次教訓頂用與否,不得而知。我想,女孩子不會適時地表示感謝,吃點苦頭活該。
當駕車的男士下車,打開後座的車門,禮讓女士上車,再小心關上時;當老人家在餐館準備落座,年輕人為他挪動椅子時;當拄杖者上了公車,學生馬上讓出座位時;當知道有人跟著後面,進電梯後把住門,讓大家都進來時;在醫院的候診室,有人給病人遞上一杯水時;在十字路口,對面的駕車人把路讓給你時,受惠的一方必須馬上給予回應,要麼道謝,要麼點頭,要麼作一個感謝的手勢。這是起碼的互動。不錯,這是細枝末節,然而長期累積下來,造就了普遍的冷酷、麻木、令人齒冷的知恩不報乃至恩將仇報。
中國式人情的缺陷,主要在陌生人的相處方面,不信任,自私,自肥,不禮讓,粗野,這些大抵不會用於熟人圈。給予陌生人的,偏偏是自己最不喜歡的。改變這一條,可以馬上做的,就是盡可能迅速,廣泛和密集地表達你的善意。以善意換取善意,以善意創造、引領和維持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