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仁兄(20楼) 李白的“两鬓入秋浦,(仄仄仄平仄) 一朝飒已衰;(仄平仄仄平)猿声催白发,(平平平仄仄)长短尽成丝。(平仄仄平平)”这首律绝,其奥妙之处在于“入” 字,把冬子的眼睛蒙蔽了而误作《拗绝》论。
冬子在16楼说:“关于要用入声字一说,是我在一本比較"权威"的本本上 读到的,诗词有入声字可代平声字的传统.因为古时诗词是用来吟颂的,也许是入声字代平声字比较顺口吧.”
“入”字是入声字,古人作诗是将入声字为平仄两用。
回过头来,既然李白的“一朝飒已衰”中的“一”字是入声字,请问冬子,我的“八年抗战歌”中的“八”字,是不是入声字?
李白的这首诗是不是律绝,关键是如何看待(一朝飒已衰, 仄平仄仄平) .李白是初唐的诗人,那时还不是律诗的全盛期, 李白用什么诗体去写并不重要.关键是现代诗人去摩仿李白的体裁是不是明智?
就仁兄认为(大庆毋御戈,仄仄平仄平) 是本句自救,我引用了<<唐诗选评释>>的有关资料.作者指岀:准于(仄仄平仄平)作为[[ 别成一种之音节,上二字必当用入声,此关于音节之至理, 学者不可不知也]]. 因之,仁兄把此说扩充至孤平句, 并对照李白的诗为他的(八年抗战歌,仄平仄仄平)找理据. 这实在好有趣. 仁兄诗的 "八"和李白诗的" 一" 刚好都是一个"入声"字. 不知是" 有心栽花" 还是" 无心挿柳"呢? 希望智者,比如那位最早质疑仁兄的绝句不是律绝者也能加进来讨论,共同学习,不亦 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