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59阅读
  • 4回复

砚边絮语——《南方日报》一篇报道引发的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8-07-25
今天看到书友发来《南方日报》一篇《重现岭南文脉正源》的报道,发现有“射墨书法”与“盲写书法”两个词。如果“射墨”所指的是近日邵岩所为,“盲写”所指为张强的表演,那么“射墨书法”与“盲写书法”的提法本身就是理解偏颇。
“射墨”所指向的不一定是写字,“盲写”所指向的是无法捉摸的轨迹,就如国画与书法一样,同源不同流,没有人将国画看成是写字,也没有人将写字看成是国画。
“南方日报”将射墨与盲写强行嵌入书法中去,颇有误导公众之嫌。不过,它不是艺术门类的专业报刊,对此大可一笑置之。
认真说起来,不少人老老实实写几十年字,也不见得水平高到那里去,即使水平不低,也不见得有什么出息,故写写字能图个开心最佳,若是严肃对待,那就多写字多读书,这恐怕不是那么多人可以做到。
《兰亭序》是王羲之47岁时的作品,王献之(344~386年)42岁去世,《苕溪诗帖》是米芾38岁时所书,认真来说,一个人学写字30年,技巧方面就能达到自身的巅峰了,水平高低更多的是来于生命的感悟。若一个人在书法方面喜欢借功力、功夫之类来说明书法水平高低,那他真的是老了,食古不化了。
书画的源头来自于人类儿童时期岩画,它就如幼儿的涂鸦,是一种下意识的行为,历朝历代虽进一步完善,但最终回归到将下意识中的表达看作是最完美的发挥。正因如此,才出现了种种借酒发挥的传说来。可一个人在冷静地表达心灵的骚动,亦可收到同样的效果,故不必执于酒、执于颠、执于狂、执于精神病,也不必执于射墨、盲写。意识在创作中的作用是搭好潜意识运动的桥梁,这主要靠是平日对书写经历的总结。没有总结,就没有经验,积累经验是提高书写水平的不二法门。经验的累积只能靠个人去摸索,这是他人所无法帮忙的地方。
张怀瓘称:善识书者,唯观神采,不见字形。这即是说,风格的形成虽与模仿有关,但不执于容貌上的模仿才是对模仿对象的深入理解。故学书到了一定阶段,产生自主性选择后,亦可不必执于对临,从读帖总结,再循总结书写,又对自己进行分析总结,后又回到读帖上去,如此循环,亦无不可。总而言之,学书以多写多总结为王,余者皆附属产品。
一个对书法热爱出于纯粹动机者,他只有两个偶像,一是上帝,二是内心对书法的迷恋。上帝是真理的象征,若心无上帝,那么一个人易受外物左右,无法坚持追求真理的决心;迷恋是最佳的导师,在上帝的引导下,迷恋才不会变成迷失。
2018.7.24
3条评分银元+4金钱+7
康和77秋高理事 金钱 +2 好帖,值得顶! 2018-07-25
蓦然回首 银元 +4 优秀文章,支持! 2018-07-25
蓦然回首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8-07-25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8-07-25
謝謝經驗分享!
离线蓦然回首

发帖
3487
金钱
53892
经验值
103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8-07-25
优秀文章,支持!

发帖
532
金钱
1970
经验值
52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8-07-25
好帖,值得顶!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8-07-28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