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山同学网是一个真情的网络,正如我的家事。
这些年,我们一家搬来搬去,上老下小,聚少离多:
我和妻子在外面做事,女儿上了初中,在学校寄宿;
我的母亲带着我的儿子在台山一中旁边的旧住宅区租了一间三室一厅的房子,一老一少生活在一起,只有一个目的——求学。
儿子今年10岁,10月份出生,当年的标准千禧BB
现在是台城某小学的四年级学生。
儿子在台山同学网的注册是“Dean◎chu”,PS懂几招,会处理照片,发过两篇帖子:
《正月初七-----铜鼓、钦头一日行》
ShowPost.asp?ThreadID=20430
《奇怪的石头》
ShowPost.asp?ThreadID=20446
可惜忘记了登陆密码,
不知能否取回密码,他以后就没有再跟进。
儿子曾在深圳一间省一级学校读书,一二年级的时候学得很轻松,是老师指导的好:他会跟你分析"eye"这个单词哪个地方该加“s”;自己跟着“koko”学英语,很自觉,兴趣盎然。
儿子一年级开始练书法,启蒙老师考验他的坐功:练足一个月时间“一”字!
有几个没兴趣走了,
儿子很笨,依旧留在书法室写“一”颜体:起,“抖一抖,往上走”,提,顿,按,收!
感动了老师,老师说,这孩子练到四年级的时候就可以上手了。
那儿的老师对学生一视同仁,我从来都没给儿子的老师塞过一分钱,送过一份礼,但我从没有感觉老师有对孩子半点疏忽,不会因为你穷,也不会因为你是外来人员。
儿子依然被评为“三好学生”,成绩保持在班级的前三,一年级,二年级共4次期末考试的英语成绩都是100分。
时至今天,
我会想起深圳教我儿子的李老师,吴老师,何老师……
我给她们捎去自家晒制的鱼干和虾干,算是感谢师恩。
时至今天,
我依然可以叫出儿子班里同学的名字,起码有十几个名字,印象最深的是跟他踢球的几个!
我们家长合的很好,很亲切,经常沟通。
儿子说,“离开了深圳这一个爱的城市”。
儿子三年级的时候从深圳转学回来台山读书,
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陌生的同学,对他来说是一种考验!
所有的优越都成为过去,
至今,我依然认为儿子那篇《别了,二(6)班》堪称经典。
我在叙说的是我的家事:
让年幼的儿子自己管理自己,“养不教,父之过”,我愧疚!
让年迈的母亲照顾儿子的生活起居,祖孙二人相依为伴,实在难为了母亲。
听写的时候,
儿子得先教会母亲一共有几个单词;
家长签名,
儿子得先用铅笔在薄本上轻轻写上:
“已背诵”“已检查”
然后,母亲才在上面照样画葫芦。
昨天,对母亲,对儿子,对我们一家来说都是开心的一天。
大哥从海南带回土特产:一个大大的树菠萝;
我带了海鲜,还买了一个哈密瓜。
但这一切都不是在自己的家,
家在哪里?
家在心里。
儿子偏食,瘦了;为了反驳我,便说长高了!
呵呵,怎么会突然长高??
原来,儿子在照片下面多放了几块砖头!
奶奶矮了!压在母亲腰背上的是满身儿女债。
在这个陌生的县城,母亲很孤独,她不属于这座城市,她的家在做饭有炊烟的地方。
看得出,母亲脸上刚刚划过一丝淡淡的忧愁。
母亲跟我说了很多次,这间房子的杂物多,
墙壁砂灰已经脱落,电线插座坏掉,
蟑螂多,蚊虫多,
还有好多看不见的东西咬人,常常令她晚上睡不了觉,醒来看电视。
另找房子吧!大家都同意。
(一)找房子。买不起,只能租,二,三,四楼,干净明亮,通风,没闲杂人员,可以在一中附近,市府附近,位置最好在石花新村,自来水厂一带,周末儿子可以骑自行车;
(二)寄宿。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找一个良好家庭寄宿,最好家有年纪相近的孩子,甚至同一间学校的。
心下较些子,无能,无为,让老少受累!
创业之初,手停口停,千百般无奈,在得与失之间很难抉择,谁都不想“在儿女的头上插根稻草”;
可怜天下父母心,有钱难买少时贫,希望困难的环境能激励孩子的志气,租房求学未必是坏事。
我们没时间找房子,也不熟悉周围环境
搞个现实版,借“畅所欲言”一方宝地向各位朋友求助:
帮我找一间房子!或者帮我儿子找一个可以寄宿,求学的地方。
(找房子的事情已经解决,我对帖子作了修改)
[此帖子已被 心下较些子 在 2010-7-11 22:39:00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