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24阅读
  • 22回复

嫦娥奔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JFK

发帖
1561
金钱
1653
经验值
1462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11-12
tic,没人通知我啊,可能人微小就没人会想起通知我了,呵呵。
离线tic

发帖
298
金钱
299
经验值
296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11-13

JFK,說笑阿.阿玉曾約我,可能還末定.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11-27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图)

<div class=art_center>2007-11-27 18:36:00 文/新京报 出处:新京报</div><div class=art_line></div><div class=art_center> </div><div class=art_text>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至25日16时30分,“嫦娥一号”已绕月飞行216圈。“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今天上午将公布,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科学探测工作全面开始。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

  完成整个月三维球照需时日

  据相关专家透露,即将公布的月球照片仍然
是月球的局部照片,三维照片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和一般的二维照片不一样的是,三维照片能直观让人感受到这种凹凸的高差。”这位专家透露说,完成整个月球的三维照片仍需一段时日。

  国防科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天上午央视将对照片公布仪式进行现场直播

  卫星所携照相机有三大特点

  据专家透露,因为卫星所携带的照相机距离月球200公里远,根据科学探测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给大家展示的将主要是月球的全身照,而不是局部特写。

  和普通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照相机的个头大了许多,总计有30公斤重。专家介绍,“嫦娥一号”的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有诸多不同:首先,它拍出来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条线。由于卫星是高速移动,因此一条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原理就好比扫描仪或者打印机一样。

  其次,由于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两极光弱,赤道光强,从南北两极其中的一极飞到赤道只需要27分钟,所以它需要手动曝光。当地面站接收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暗时,工作人员会发送指令,把曝光时间调长。当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亮,曝光时间则会被调整得短一些。

  再次,“嫦娥一号”的照相机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却相当于有三个“眼睛”。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专家杨建峰介绍说,这三只“眼睛”一只是从前面看,一只是从上面看,一只是从后面看,这样处理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到地面的立体图了。

  4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昨天,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担负“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的该中心,目前不仅成功掌握了航天器远距离飞行测控技术,而且在地月转移轨道控制、多体制联合测控等4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研究员介绍,这四项关键技术分别是:地月转移轨道控制技术,突破了基于最小燃料消耗和时间优化的轨道重构技术,制定出到达月球轨道的最优的控制策略。

</div>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07-11-27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图)

<div class=art_center>2007-11-27 18:36:00 文/新京报 出处:新京报</div><div class=art_line></div><div class=art_center> </div><div class=art_text>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至25日16时30分,“嫦娥一号”已绕月飞行216圈。“嫦娥一号”传回的月球三维照片今天上午将公布,标志着“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取得圆满成功,科学探测工作全面开始。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
月球照片传回 标志“嫦娥”探月成功

  完成整个月三维球照需时日

  据相关专家透露,即将公布的月球照片仍然
是月球的局部照片,三维照片能够清楚地显示出月球凹凸不平的表面。“和一般的二维照片不一样的是,三维照片能直观让人感受到这种凹凸的高差。”这位专家透露说,完成整个月球的三维照片仍需一段时日。

  国防科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今天上午央视将对照片公布仪式进行现场直播

  卫星所携照相机有三大特点

  据专家透露,因为卫星所携带的照相机距离月球200公里远,根据科学探测目标,“嫦娥一号”卫星给大家展示的将主要是月球的全身照,而不是局部特写。

  和普通相机相比,“嫦娥一号”所携带的照相机的个头大了许多,总计有30公斤重。专家介绍,“嫦娥一号”的照相机和普通照相机有诸多不同:首先,它拍出来的不是一张完整的图片,而是每84秒拍出一条线。由于卫星是高速移动,因此一条条线组成了一个面,原理就好比扫描仪或者打印机一样。

  其次,由于月球表面的光线时常变化,两极光弱,赤道光强,从南北两极其中的一极飞到赤道只需要27分钟,所以它需要手动曝光。当地面站接收的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暗时,工作人员会发送指令,把曝光时间调长。当数据显示月球表面太亮,曝光时间则会被调整得短一些。

  再次,“嫦娥一号”的照相机虽然只有一个镜头,但是却相当于有三个“眼睛”。中科院探月工程应用系统专家杨建峰介绍说,这三只“眼睛”一只是从前面看,一只是从上面看,一只是从后面看,这样处理完了之后,就可以得到地面的立体图了。

  4项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昨天,记者从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获悉,担负“嫦娥一号”绕月探测飞行任务的该中心,目前不仅成功掌握了航天器远距离飞行测控技术,而且在地月转移轨道控制、多体制联合测控等4项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据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主任朱民才研究员介绍,这四项关键技术分别是:地月转移轨道控制技术,突破了基于最小燃料消耗和时间优化的轨道重构技术,制定出到达月球轨道的最优的控制策略。

</div>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07-11-27
<div id=Title>美专家:中国探月有助于扩大人类对月球认识 </div>
2007年11月27日 21:46:22  来源:新华网
<div align=right>【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div><form name=Form2000 onsubmit="return validate_form()" action="" method=post encType=text/plain></form>
<div id=Time></div><div id=Position></div><div id=Image></div><div id=Content>

    新华网华盛顿11月26日电(记者张忠霞)26日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拍摄的月球照片正式公布。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主任斯蒂芬·麦克威尔评价中国探月计划时说,“嫦娥一号”是探测能力很强的航天器,其探测结果将进一步扩大人类对月球的认识。

    麦克威尔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中国探月计划

<!--广告内容开始--><object codeBase=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5,0,0,0 height=300 width=360 classid=clsi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object><!--广告内容结束-->
取得的进展表明,中国会成为月球探测领域的强大力量,“中国在太空探索领域拥有丰富资源,未来其他国家和中国会找到更多的太空探索合作和互助机会,中国将对世界太空探索作出很多贡献”。

    麦克威尔表示,他一直关注“嫦娥一号”的探测活动,“看到中国在探月方面的势头我感到很兴奋。中国也加入和平探索太空的行列,这好极了”。

    对于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或打算实施的月球探测计划,麦克威尔希望这些国家能在某种层面上协调配合。他认为,“太阳系将会是(人类活动的)下一个更广阔的疆域,无论哪个国家都不可能单凭自己的能力探索整个太阳系”,各方合作才能使太空探索的收获最大化。

    美国月球和行星研究所汇集了美国众多太空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所从事的科研项目直接服务于美国宇航局,因此该研究所被誉为美国太空探索的“智囊库”。

</div>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07-11-27
人类的探月之路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

    人类对月球的科学探测和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把加加林 送上近地轨道之后,人类便开始闯入太空并着手探测月球。

    美国和苏联曾展开了一场以月球探测为中心的空间科学技术竞赛。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70年代初,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个探测器,这些探测器或逼近或登陆月球,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美国也向月球发射了21个探测装置。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登月之梦 ,在月球探测中取得最辉煌的成果。这一年先后有12名宇航员踏上月球,并向地面带回440公斤的月岩样品。 

    1972年美国“阿波罗计划”结束以后,由于探月活动耗资巨大,月球探测一度有所降温。然而,人类还是抵挡不住月球独特自然环境和资源的诱惑,再加上现代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人类提供了进一步探测月球的可能性,20世纪90年代后期,人们又把目光投向了月球。

    美国于1986年提出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设想,并在1994年和1998年分别发射了两个探测器。其中,1998年1月发射的以绘制月球表面地形图、分析月球地质结构和寻找月球存在冰或水证据等为目的“月球勘探者”号探测器,于1999年7月完成使命。

    美国还于2006年4月提出一项撞击月球南极的计划。美宇航局希望这一项目能成功找到月球存在水的证据,以利未来宇航员登陆月球并建立长期基地。这一项目将利用美宇航局计划于2008年10月发射的“月球环形山观测与感知卫星”来撞击月球。

    2003年9月27日23时17分(北京时间28日7时17分),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顺利升空,于2006年9月3日成功撞击月球 ,标志着欧洲探月活动正式开始。

中国国家航天局正式公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第一幅月面图像

    与此同时,俄罗斯也制订了三阶段的探月计划,前两个阶段主要是绘制月球全图、发射月球车采集月球岩石并运回地面进行分析,以确定矿物含量及矿藏所在地。第三阶段则是在2010年后建立月球基地。此外,中国、印度和日本等都提出了自己的探月计划。
     俄计划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并建立永久基地  日本“月亮女神”卫星踏上探月之旅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1月7日,中国国家航天局宣布,嫦娥一号卫星成功绕月,标志着绕月探测的工程目标基本实现,中国具备了对月球进行探测的能力。>>

离线ONE-ONE
发帖
22
金钱
22
经验值
22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07-11-27
人类的探月之路
www.XINHUANET.com  来源: 新华网

    月球:丰富资源汇集之地

    月球的自然资源独特且丰富,它包括太阳能、氦的同位素氦-3和其他多种有用元素。据测算,每年到达月球的太阳光辐射能量约为12万亿千瓦,按太阳能发电装置的光电转化率为20%计算,则每平方米太阳能电池每小时可发电2.7度。

    以氘和氦-3为原料,进行受控核聚变发电,每年只需100多吨氦-3,就能满足地球的能源需求。据科学家初步估算,月球上的氦-3储量达100万至500万吨,能够满足人类上万年的需求。

    月球表面的不同岩石富含硅、铝、钾、磷、铀、钍和稀土元素。据初步估算,月岩中的稀土元素达225亿吨至450亿吨,铀元素达50亿吨。>>

 


 <form name=Form2000 onsubmit="return validate_form()" action="" method=post encType=text/plain></form>
离线昨夜星辰

发帖
9605
金钱
7777
经验值
3840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07-11-29

到本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100亿,纵有一日地球将被挤爆,部分人移居外太空是必然,将来移民签证就不是去美国,而是去月球或火星,甚至更遥远的星系。

从11万公里高空拍摄的地球照片:

[此帖子已被 昨夜星辰 在 2007-11-29 0:47:24 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