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56498阅读
  • 544回复

§美丽家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0楼 发表于: 2009-06-21

一代才女上官婉儿[转帖]

    上官婉儿的祖父是西台侍郎上官仪,父亲乃上官庭之,父子二人因触犯武则天而被杀。尚在襁褓之中的婉儿随同母亲郑氏被“配入掖庭”。郑氏出自名门世家,有相当好的文化修养。在母亲悉心培养之下,婉儿渐渐出落成一个才色卓异的少女。

    从母亲那里,婉儿也逐渐知晓了自己的悲惨家世。14岁那年,她写的一首诗不知怎地被武则天看到了,武则天便召见她,并命其当场作一首“剪彩花”的五律,婉儿一挥而就,此诗的最后一联是“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武则天篡取了李唐江山,她自然一眼就看穿了这个颇富文才却不服尊卑之序且又不畏一死的小女子的心思和用意。一个自小就落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的少女,就算对武则天怀有恨意,有似于磐石之下的一根小草,又能怎么样呢?武则天没有因这首诗而治婉儿的罪,反而决定将其留在身边,作为贴身侍从,既可用其才,又可以其秀美资质壮女皇之威仪,同时还可以向天下显示自己宽厚仁慈的胸怀。

    武后专权,导致了徐敬业事变,这场事变中,不知天高地厚的上官婉儿是参与了“内应”之谋的,事败之后,婉儿为罪上加罪,在外人看来这一次是必死无疑,可武则天又一次饶恕了这个刚刚20岁的心怀不驯的少女。她在思忖:这个无从记得祖父、父亲模样儿的小女子,养于深宫20年,教之者郑氏,养之者武后,为其上辈复仇之心,应当是淡薄如冰的;前些年以诗忤上,武后已是赦免了她,这次再行赦免,等于是给了她第二次生命,她能不为武则天尽心尽职吗?

    死罪可免,但得给这个烈性难移的女子留下一个永久性的警策。于是武则天传旨,对其处以黥刑——在她白嫩的额头用尖刀刻画了一朵不大不小的梅花,以朱砂、琉璃糅进刀口,形成一朵永远也无法抹去的黑色的梅花。花形固然是美的,黑颜色则暗示这是戴罪之美,是必须脱胎换骨的一个标记,婉儿自然清楚这一切的含义。她继续为武则天秉笔兰台,制理文告,也代其写诗,要比一般御用文人和宫廷诗人在行中用得多。婉儿像一个有灵性、有天分的异样精致的“机器人”那样,在武则天身边待了20多个春秋。帝王家好色,宫廷对女人向来是以色取之的,也就是说,帝王们要的是美女,才女不合入政坛,因为宫廷里有才干的人物多的是。上官婉儿是个特例,因为女皇武则天在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就是个特例。女皇用一个聪明过人的才女,不单是顺手得多,女皇很可能也有向普天下示威之意:男人们能干的任何事情,我们女人会干得更加出色。

    武则天死后,中宗即位,在这一次政权转手中婉儿有功,被封为“昭容”。依照唐制,昭容排“九嫔”第二,而婉儿年逾不惑,乌梅在额,仅只有数年的名分而已。有才干的女性,即使熬过四十,也不可能将那颗曾经青春盎然的心熬成一眼青苔衍生的古井。作为在武则天身边待了多年、又长期立身最高层的一个处女,上官婉儿心底是不会安静的。中宗时,韦后专权,中宗被韦后毒死,上官婉儿将一切都看在眼里,她联络别的政治力量,阻止了韦后欲步武则天后尘而登上龙位的称帝之举。及至李隆基起兵,韦后及其党羽纷纷被诛时,正好是夜间,兴奋之极的婉儿闻讯后,急忙忙秉烛迎接李隆基,而李却误认为上官婉儿为韦党,喝令左右杀之。一代红颜才女,就这样倒在血泊之中。灯光下的血泊里,呈示着一朵格外耀眼的黑梅。

    婉儿死后约有百年,诗人元稹写了首《宫词》:

    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玄宗就是李隆基,白头宫女们会叙说什么呢?会说他怎样地宠爱杨玉环,最后又忍心命人在一株梨树下勒死她;牵扯旧事,很可能会说到兴冲冲秉烛相迎时的上官婉儿,这个女人是如何地笑靥未敛,就稀里糊涂地倒在了玄宗的屠刀之下;扯到婉儿,就回避不开那个对婉儿一恕再恕的武则天三个女人一台戏,武则天、上官婉儿、杨玉环所演出的,是一台非同寻常的。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1楼 发表于: 2009-06-21

黄埔趣事:[转帖]

  黄埔军校招生的消息传出后,各地有志青年报考十分踊跃。因为各地军阀并不支持甚至反对这样一个新生的军事学校,招考的第1期学生多采用秘密招生方式。为了保证学生政治质量,每一名学生录取时要有两名担保人。当时除在广州可以公开进行招生外,其余各省因都在军阀统治下,不能在这些地区公开招生,因之委托出席国民党“一大”的各省代表回原籍后代为秘密物色选拔考生来校应考。

  由于这时国民党在许多地方还没有建立组织,因此,非常重视培训革命军事干部工作的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招生工作中起了突出的作用。当时正是国共合作时期,中**组织可以保送初试。在黄埔军校招生期间,各地党组织积极动员和选送符合条件的共产党员、青年团员和革命青年报考。3月,共青团广州地委发出第7号报告,称将在广州创办军官学校,拟派三四名同志赴考,预备在将来参加军人运动。共产党人何叔衡在湖南长沙负责办理军校第1期秘密招生事宜,介绍赵自选、陈作为和郭一予等持函到上海见毛泽东。当时,毛泽东、恽代英负责上海的招生工作。

  考试是严格的,标准要求也很高。报考者一般要经过3关,第一步是各省区的初试,第二步是大地区范围内的复试,第三步是军校的总考试。

  基本程序是,全国19个省区分别先进行招生初试,初试合格后再介绍到上海、重庆等地复试,如当时毛泽东即在上海负责复试工作,复试合格后再送到广州参加总考试。军队也是如此,东路军总部及其所辖各部队之下的军官数十人报考军校,东路军总部为慎重起见,先在本部预考,合格者再送军校复试。从总体上看,报考青年的文化水准也比较高,约有1/3是中学或专科学校毕业生。报考人数至3月27日已达1200余人,超过计划招生人数3倍多。

  在报考军校的过程中,也避免不了有鱼目混珠者。有些人把报考军校作为追名逐利的捷径,想通过不正当办法进入军校。为保证学生质量,军校试验委员会于4月7日在广州《民国日报》刊登公开启事,谢绝各方推荐函件,郑重声明坚决按考试成绩,择优录取新生。

  3 月27日,军校以广东大学、广东高等师范学校为试场,举行第1期新生入学考试。第一门考作文,题目是要求考生论述中国贫弱的原因和挽救之良策。还有数学、历史、地理等科目的考试。参加考试的学生共1200余人,3天试毕,因考生学识较佳者颇多,故酌量多取。4月28日发榜,经严格考试,第1期共录取正取生 350人(还有说360人或372人),备取生120人(黄埔一期生徐向前还有说117人或100余人)。在第1期录取生中,约有共产党员近60人,占学生总数的1/8。

  当时负责筹建军校和招生工作的张申府回忆说: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孙中山在苏联、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着手筹建黄埔军校。军校完全是按照苏联红军的原则和制度建立起来的。孙中山请来几名苏联教官作为军事顾问参加军校的筹建工作,他们中间有人讲英语、德语,由我给校长蒋介石当翻译。那时我一面在广东大学教书,一面参加筹建黄埔军校工作,具体负责第1期学生的报名、入学考试和录取工作,并负责安排课程表。不久后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军校招生简章在报上登出之后,来自全国各地的报名学生十分踊跃。初试合格的各地学生需要到广州再通过复试才能最后被录取。第1期学生的试题,是我同几位苏联顾问事先商定的。考试分笔试和口试两种,我主要负责学生的口试,同时还兼管笔试监考和阅卷工作。录取揭榜时,共产党员蒋先云名列第一。

  徐向前(象谦)投考黄埔军校,是他在《新青年》杂志上看到了《招生简章》。这个因为在学堂上大讲雪耻救国故事而被迫辞职的小学教师,从此立下宏愿,要到黄埔军校去做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业。他悄悄约上几个同乡白龙亭、孔昭林、赵荣忠、郭树棫等,从山西来到上海,在环龙路一号进行了初考,被录取后,又从上海直奔广州。

  出身书香门第的杜聿明和他的要好同学阎揆要(阎奎耀)、关麟徵、张耀明等,也是从《新青年》杂志上得知黄埔军校招生的,便从陕西匆匆赶来。然而,考期已过,多亏了陕西同乡、同盟会元老于右任先生的举黄埔一期生,时任师长的宋希濂。荐,才获准补考。否则,在后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将军方阵里就会少一位阎揆要中将;在后来的长城抗战中,国民革命军里也就少了一位关麟徵师长,昆仑关大战则会少了一位杜聿明军长。

  陈赓、宋希濂等报考黄埔军校,则是属于现代职场中的“跳槽”行为。他们原先报考的是大元帅府军政部部长程潜主办的“湘军讲武堂”,被录取后于1924年1月到广州入校学习。3月,当黄埔军校招生的布告贴出后,陈赓、宋希濂等在沿珠江长堤散步时看到了《招生简章》,真是喜出望外,他们一面仔细地研读,一面在心中琢磨:“革命青年不应分散力量,甚或为私欲者所利用,而应集中黄埔训练。”(陈赓《我的自传》,见《陈赓日记》,第229页)他们当即议定:退出讲武学校,报考黄埔。陈赓、宋希濂在入学考试后被顺利录取。他们的这一行动,也带动了原讲武学校的其他学生如左权等坚决要求转学到黄埔军校,由此有了半年后的集体大“跳槽”,原讲武学校停办,却为黄埔军校多增了150多名学生。

  在第1期考生中,以后成为著名将领的胡宗南则是哭进黄埔军校的。胡出生于浙东宁波镇海陈华埔朱家塘村一户小药店主之家,聪慧好学,读小学以全县第二名的成绩毕业,读中学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中学毕业后,因家庭经济窘迫,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被迫回到孝丰县立高等小学堂担任国文、历史、地理教员。除教书外,他把大多数时间用来阅读古代史学名著,了解天下大事。1921 年暑假,他游历了北京、天津、山海关等地,随后他便断言10年后,中日必然发生战争,恰好1931年发生了“九·一八”事变。凭他对事物敏锐的洞察力,他在黄埔军校读书时被公认为“预言家”。

  广东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时,胡宗南决心报名投考。黄埔军校在华南国民党控制地区是公开招生的,但是在北洋政府控制的地区只能由国民党和共产党在地下秘密主持进行。先是在上海初试,合格者再去广东复试。上海初试的主考官是毛泽东。胡宗南十分容易地通过了初试,然后发给路费。学生们分期分批被秘密送往广东。

  广东的复试特别严格,首先是资格审查,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4条第1项规定,投考者“年龄18岁以上,25岁以内”,而胡宗南当时已经是29岁,根本就不符合条件,但可以在报名册上做一下手脚。接下来便是按照黄埔军校《招生简章》第5条的规定,进行身高、肺活量、视力、听力、体重等项的检查,军校考试委员会把身高放在了体检的第一位。

  考官先让考生排成一队,这一下胡宗南的身高弱势十分明显地暴露了出来,在长长的队伍里,他这个不足1.60米的个子差不多比别人矮了一头还多,身体又较弱。考官当即把胡从队伍里拉了出来,并且毫不客气地说:“你根本不是当兵的材料。”这也就是说,胡宗南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黄埔一期生胡宗南这一结果对胡宗南简直是致命的打击。他看着教官那张严肃的脸,没有一点通融的余地,再想到自己有家不可回,上海的生意又欠债累累,就放声大哭起来。举目无亲,找不出一个朋友或熟悉的人来帮忙,他真的是已步入人生的绝境了。

  哭了一会儿后,胡宗南猛然间站了起来,他真是火冒三丈,慷慨陈词,责问把他拎出来的考官:“凭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个子矮怎么了?拿破仑的个子也不高,同样驰骋疆场!校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只有1.68米,校党代表廖仲恺先生更矮嘛!国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那个考官见状惊得目瞪口呆,可胡宗南的嗓门越来越大,他大喊了起来:“孙中山先生的主张为什么得不到实现,就是因为你们这些人让许多热血青年报国无门!”考场上这么大的动静,惊动了正在另外一个房间里的廖仲恺。

  廖仲恺出门一看,就乐了,他对着胡宗南也大声喊道:“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接着转身回到房间内,写了一张字条交给胡宗南。字条上书:“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凭着廖仲恺的字条,胡宗南被特许参加了接下来的文化考试。旁边排队报名的同学纷纷议论:这个姓胡的嘴巴可比个子大多了。整一个月后,黄埔一期学生入学考试发榜,胡宗南被列在备取生一栏中。那时的廖仲恺当然不会想到,这个姓胡的小个子后来成了肩扛3颗金星的上将。

  黄埔军校校旗1924年5月5日至7日,经过考试选拔的400多名第1期学生正式入校上课。编为4个队接受新兵训练。正取生编为第1、第2、第3队,备取生编为第4队,分别以吕梦熊、茅延桢、金佛庄、李伟章为各队队长(其中茅、金是共产党员)。

  孙中山在这时急于抓军队,急需办军校培养人才,来广州报考军校的又多是热血青年,所以,能录取的尽量录取。这第1期来报考的青年以南方人居多,从北方来的青年较少。为此,军校在招生中特别注意招收来自北方的青年,从山西来的徐向前等10多名考生,还有从陕西来的阎揆要、关麟徵、张耀明、杜聿明等10多名考生在于右任的保荐下,都被录取了。

  招收的黄埔军校第1期学生,陆续到黄埔长洲岛入校报到。原旧军校校址因年久失修,荒草遍地,军校组织力量进行大扫除,维修校舍,披荆斩棘,除秽去污,使这片从前草木丛生的废墟,“一变而为跃马谈兵之地”。

  黄埔军校的建立,并非偶然,它的诞生,是中华民族以武力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和封建势力压迫的体现,是中国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深刻反映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在黄埔军校的酝酿和筹备工作中给予孙中山坚决地支持:孙在与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会晤时,中国共产党为其提供便利条件;在陈炯明叛变,孙处于绝望之际,中国共产党给予他热情的支持;孙组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访苏时,共产党人积极参加,为建立军校出谋划策。军校创建历程说明,孙中山和国民党左派及中国共产党人的合作努力,是军校创建的主要动力和根本支柱。

  黄埔军校的筹建工作,在经过了国共两党充分酝酿、访苏取经、多方筹备、各地招生、甄别考试、正式成立等阶段后,步上了历史的大舞台。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2楼 发表于: 2009-06-22

中国历史上九件最不可理喻的事件! [转帖]

  一、汉武帝灭自己三族

  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到了执政后期,眼看匈奴被打的鬼哭狼嚎、屁滚尿流,神经息息的直唱“失我祁连山,妇女无颜色”,不由得心生落寞之感,感叹从此宇内竟无敌手,于是毅然把自己的一腔余热投入到神秘的魔法诅咒事业当中,希望自己能够长生不老,得道成仙。征和二年的某一天,勤加修炼的汉武帝突然作了一个噩梦,梦见许多木头人拿棍子打自己,惊醒后便得了重病。病中的汉武帝认为自己道术功力深厚,区区木头人怎么会轻而易举的闯进梦中行凶呢,于是坚定的认为这是有人行使巫术造成的,于是派信任的大臣江充去调查。江充在宫中大肆搜捕恐怖组织,先后处死了丞相公孙贺、武帝内侄卫元、武帝女儿诸邑公主。后来江充为了进一步肃清影响,采取顺藤摸瓜战术,竟然不负众望的查出了原来隐藏在幕后的黑手竟然是皇后和太子!不甘屈辱的太子终于忍无可忍,准备发兵捕斩江充,武帝当时正在甘泉宫养病,闻讯大怒,立马派兵讨伐太子,结果太子兵败被杀,皇后上吊自缢,自己的皇孙也赔进去了三个,使得整个长安笼罩在一片肃杀景象之下。

  人们都说疏不间亲,又云虎毒不食子,但晚年神经错乱的汉武帝在奸臣江充的挑拨下,悍然逼死了自己的老婆、儿子、女儿、侄子、孙子,也的确算是六亲不认、心狠手辣,看来一个帝王统治时间过于长久,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国家,都很难说是值得幸运的事情。

  二、晋武帝立**当太子

  西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凭借着祖宗遗留下来的丰厚家业,在皇宫发了几条进兵的诏书后,吴主孙皓便自缚而降,统一大业就这么举重若轻的完成了。晋武帝在佩服完自己的英明神武后,便一头扎进后宫发展第三产业去了。在皇帝的带头垂范下,几乎整个晋王朝的统治阶层都沉醉在盛世大联欢的繁荣局面之中,争相奢侈,一个比一个能拉动内需。晋武帝坐着羊车广施恩泽几年后,觉得应该选继承人了,于是大笔一挥,立自己的长子司马衷为太子。这件事情做的够荒唐,因为连大臣们都知道司马衷是个如假包换的**,这样的人怎么能当太子呢。于是群臣上书劝谏的不少。时间一长,晋武帝自己也就犯了嘀咕,难道我的儿子真的像他们说的那样吗。为了验证真假,晋武帝有一天叫人给太子送去了一叠公文,让他批复,结果第二天太子批复的公文送到案头,晋武帝看着上面写的头头是道,大放宽心,高兴的对群臣说,谁说太子傻,我看不比我差,就此打消了废太子的念头。可是晋武帝哪里知道,太子的批复都是东宫里的人代写的,可笑的晋武帝搞了次免检考试,就断定太子不是痴呆,国家大事如此草草,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著名**皇帝就这样登上了本不属于他的历史舞台,结果表演的一塌糊涂,不但把自己的命都赔了进去,甚至连舞台都被少数民族抢去一大半用来排练“五胡乱华”了,这恐怕是晋武帝永远不会想到的吧。

  不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不在少数,可是自己的孩子是先天痴呆却看不出来的,唯有晋武帝一人。

  三、或许不是人的刘宋前废帝刘子业

  刘子业即位只有十六岁,但登基当天就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他在老爹的灵柩前接受传国玉玺时,表现的非常镇定,不但毫无悲凄之色,简直差一点就要眉开眼笑了,一个连父亲死了都无动于衷甚至兴高采烈的人,你说能不让人害怕吗。刘子业即位后,果然名不虚传,短短一年时间,在两方面都有着极高的造诣,一是淫乱,二是嗜杀。

  先说淫乱吧。不能嫌人家小,懂得事情还真不少,为了交流经验,刘子业首先创办了独家的皇宫妓院,招集王妃、公主等,令左右幸臣与她们当场进行性交,轮流奸淫。这些女子都是他的长辈或姐妹,其中稍有不从者,立即打杀,毫不手软。这个游戏渐渐玩腻了,刘子业又叫宫女们与猴、羊、马交配,他在一旁洋洋自得的观察并不辞辛劳记录各种实验数据,实在让人感动和不寒而栗。看完了别人的表演,该轮到自己享受了,他找第一个对象便是山阴公主。山阴公主是刘子业的亲姐姐,已有丈夫,刘子业丝毫不在乎那束缚人性的万恶封建礼教,一个纸条把姐姐召入宫中,公然同宿,接着赐给山阴公主30个英俊男子,大家一起开心。刘子业的第二个对象是新蔡公主,新蔡公主是他的亲姑母,因为生得千娇百媚,刘子业借故召入宫后占为己有,并册封新蔡公主为贵嫔,改姓谢,人称谢娘娘。至于他的后宫,照例有万余名宫女充实着,实在是着实令后世敬仰一番。

  再说嗜杀吧。人家有的皇帝把人才当宝贝来看,刘子业却觉得有能耐的大臣不杀似乎就对不住祖宗的基业,于是大臣之中如柳元景、颜师伯、沈庆之名臣宿将,或杀或鸩,一天死一个,两天亡一双,令朝臣惶惶不可终日。不但朝臣该杀,他觉得自己的叔伯大爷什么的更要杀,王公子弟动辄获咎,被戕杀者极多,他还将各镇藩王即他的叔叔们全部招回,赐号曰:猪王、杀王、贼王、驴王等,关在猪栏里,让他们裸体站在一个食槽前,用嘴去舔一些剩菜汤,当猪养着,准备随时处死。刘子业的母亲王太后病重欲死,派宫女去叫刘子业,刘子业一口拒绝道:“病人房中多鬼,我不能去。”气的王太后怒不可遏:“取刀剖我腹,看看为何生这样的儿子。

  刘子业在位不够一年变被政变杀死,他的淫暴荒唐却已是罄竹难书,环顾整个中国历史,像他这样不掺杂质,一心一意,登峰造极式的昏庸暴虐找不出第二人来,所以有理由怀疑,他可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未进化完全的人。

  四、梁武帝萧衍和他的“五好家庭”

  梁武帝萧衍是南朝萧梁的建立者,他活了86岁,崇尚佛道,天天吃素,作为一个皇室家族的族长,他对皇室成员可谓是发自内心的关爱,以至到了不讲亲疏,不讲理由、不讲原则的“三不讲”式的地步。

  梁武帝是建立和谐皇族社会的提倡者和身体力行者,在他的理念中,那是只有落后的皇帝,没有落后的皇族。有一年,他的弟弟临川王萧宏率军攻魏,但是因为指挥不力,临阵怯敌,打了可耻的败仗,但他回朝后,不但没有受到处罚,还奇迹般的升了官,更令人叫绝的是,以后萧宏数次想谋害梁武帝,但梁武帝都宽恕了他,在中国历史上,这绝对是只此一家,别无分号。后来萧宏的儿子萧正德因为当不上太子,赌气投降了北魏,不久因北魏不重视,又厚着脸皮逃归南朝,梁武帝哭哭啼啼的教训了他一顿,照旧信任。普通六年,梁武帝次子萧综在北魏来攻时投降,导致重镇徐州失陷,兵士死伤惨重,但梁武帝照旧封萧综的儿子萧直为侯爵。

  梁武帝苦心维持着皇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以为实行这样的骨肉恩爱,就能避免自相残杀。然而正好和他的初衷相反,这群被惯坏了的皇族已经把老皇帝当成了没牙的老虎。终于,候景之乱时,前面提到过的萧正德和候景互相勾结,让叛军长驱直入,最后活活的把86高龄的梁武帝饿死在健康台城文德殿。

  梁武帝萧衍善待皇族没有错,错的是只赏不罚,而皇族一旦失去的制约,便再也没有什么力量能够与之抗衡了,梁武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为他的溺爱纵容政策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五、享受才是我的第一生命---南朝陈后主陈叔宝

  陈后主是陈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这个人荒淫腐败的也达到了相当的造诣,至少填补了陈朝的历史空白。

  陈后主并不想学前辈刘子业那么赤裸裸的淫乱,在他看来,那样的生活太没情调了。满腹经纶的他喜欢开盛大的宴会,一开始先上他一千个美女载歌载舞烘托一下气氛,然后他左拥右抱搂着自己宠爱的八个贵妃缓缓坐上主位,当然,为了体现自己的诗词功底,宰相江总、尚书孔范这样的文学老年是一定要陪坐的。宴会正式开始后,大家便通宵达旦地喝酒赋诗,你唱他和,飞觞醉月,靡靡的曼词艳语雪片一样的飞出,然后交给那一千个美女现场演唱,余音绕梁绵绵不绝,整个朝廷真是歌舞升平、前途似紧。

  陈后主深居高阁,整日里花天酒地,不闻外事,却不想怎的就得罪了帝国主义的隋朝,隋文帝悍然下诏力数后主二十大罪,散写诏书二十万纸,遍谕江外。陈后主接报后哭笑不得,心想我在我国内怎么花钱,怎么玩乐,关你什么事情,真是多管闲事,于是置之不理。过了一段时间,志在统一的隋文帝派出五十一万大军,兵分七路杀奔江南而来,陈后主得知后哈哈大笑,以大无畏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唯物史观对群臣说:“东南是个福地,从前北齐来攻过三次,北周也来了两次,都失败了。这次隋兵来,还不是一样来送死,没有什么可怕的”。于是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根本不把隋兵进攻当作一回事,笑话了一阵后,又照样叫歌女奏乐,喝起酒来。陈后主做人能沉着到这个份上,实属不易,所以陈朝如果不亡,那就实在是没天理了。两个月后,隋军攻入健康,陈后主终于做了阶下之囚。

  六、富人之间的无聊争斗

  在古代,由于生产力比较落后,所以社会的财富总量是比较少的,遇到天灾人祸,普通老百姓甚至连基本的生计都要面临很大的问题。在这种条件下,富人是不受欢迎的,因为一个人的富裕,可能会导致十个人的贫穷,所以开明的封建统治者,总是把节俭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即使不是,也很少有皇帝公然鼓励大家奢侈浪费。但是很少并不等于没有,西晋武帝和北魏孝明帝这两个时期便是著名的两个例外。

  西晋武帝时石崇和王恺两个活宝的斗富可谓尽人皆知,按照现在的观点,尽管他们都为晋朝GDP的增长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是却远远的补偿不了所起到的负面影响。因为古代的物质条件根本就承受不起这种诸如你用紫纱作成40里的出行屏障,我就用锦缎做成50里屏障般的折腾,而西晋王朝的灭亡和这种富人间的互相攀比斗富是有莫大的关系的。

  到了北魏孝明帝期间,历史上演了轮回,发生了高阳王元雍和河间王元琛斗富事件,据说元琛对另一宗室章武王元融说:“不恨我不见石崇,恨石崇不见我。”可怜的元融见了元琛和元雍富可敌国的财产,在又羡又妒之下竟然生了病导致三天没下床,而元融自己家的财物其实也不少,只是自己不满足而已。而最能体现这帮贵族丑态的一件事情是,有一次孝明帝老妈胡太后把他们带到朝廷绢库门前,开玩笑的说,你们愿意拿多少就尽管拿。于是大家无不争先恐后,你追我赶,锐意进取,其中元融和大官僚李崇拿的实在太多,没考虑到自己酒囊饭袋般的身躯根本承受不起,结果一个跌伤了脚,一个扭伤了腰,这下赔大了,估计拿出去的绢还不够给自己看病的呢。

  骄奢淫逸的富人们互相之间一旦开始那种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斗富,往往也就预示着所处的朝代马上就要垮台了:石崇和王恺斗富后,西晋短短二十余年后而亡;而元雍和元琛的攀比,则在十几年后葬送了北魏近一百五十年的基业。而在国破家亡后,那些财富只不过又成了别人的战利品罢了,看来我们的富人们到头来只是后来者的高级敛财管家而已,真是可悲可叹可笑。

  隋炀帝的所作所为,早已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在他统治的十多年间,前后服劳役、兵役的超过一千万人,而当时全国的人口仅为四千六百多万,结果导致农村的劳动力所剩无几,土地荒芜,民不聊生,各地反隋起义风起云涌,隋朝大厦将倾。公元618年,已经走头无路,众叛亲离的隋炀帝被部下绞死,繁盛一时的隋朝就这样灭亡了。

  谥法上说:好内远礼曰炀;去礼远众曰炀;逆天虐民曰炀。当年杨广在阶下囚陈后主病亡后,一本正经的把他谥为陈炀帝,万没想到的是,他自已死后被唐高祖李渊也毫不留情的追谥为隋炀帝。精明的隋炀帝为什么就不吸取近在眼前的教训而重蹈覆辙呢,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历史光芒下照耀的人物总是让人无法揣测

  九、唐中宗李显的窝囊生活

  唐中宗李显身世的确非常显贵,自己本身是皇帝,父亲是皇帝,弟弟是皇帝,儿子是皇帝,侄儿是皇帝,更要命的是母亲也是皇帝,这样的梦幻家庭组合在历史上绝对是独一无二,拥有专利权的。按照常理推测的话,李显那肯定是个四方来朝、八面威风、十分庄严的一个帝王,不过实际上却恰恰相反,身世显赫的李显一生都表现的平平庸庸,唯唯诺诺,甚至可以说是窝窝囊囊。其实他这种个性的养成,和他母亲武则天的严厉教育是分不开的。

  武则天教育儿子们的方式绝对是独步中外、震烁古今。武则天信奉的是刀下出孝子,看不惯儿子的举止便乱砍一顿出气,李显的两个哥哥李弘和李贤就是这么死的,在这样的教育下,李显能不老老实实的做人吗。

  公元683年,唐高宗病逝,李显在其灵柩前登上皇帝宝座。即位后的中宗觉得现在应该到了体现自己皇帝威严的时候了,于是脾气一天天见长。有一天,中宗想让讨老婆韦皇后的欢心,于是准备提拔自己的老泰山韦玄贞当宰相。诏书发出去后,另一个宰相裴炎却坚决的不予执行,固执对中宗说韦玄贞没有经过民主推荐和组织考察,所以暂时不能晋升。中宗一听,便气不打一处来,赌气对顽固的裴炎说道:“我让他当宰相怎么了,我一高兴就是把江山让给他又能怎么着!”

  裴炎听了面无人色,吓的赶紧把这句话报告给了武则天。武则天一听,心想这还了得,你就是让也得让给你妈呀。于是她马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召集警卫部队戒严,并把所有大臣叫到乾元殿,当众宣布了废黜中宗的命令。李显委屈的质问母亲:"我犯了什么罪?"武则天怒斥道:"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这难道是小罪吗?"可怜李显当了两个月皇帝,大臣都还没认全就被贬为庐陵王到房州喝茶去了。

  李显被废后,联想到两个哥哥的惨死和自己不幸的遭遇,终于明白了母亲的可怕,于是日夜忧惧,成天哭哭啼啼。而韦皇后的意志力却比较坚强,经常大声斥责李显没有出息,训斥完了,又温言劝解,给他分析道路是曲折的,而前途是光明的道理。李显对她是又感激又害怕,在母亲和妻子的双重压力下,他终于在漫长的放逐岁月里完成了自己性格最后的塑造。【

  公元705年,宰相张柬之趁武则天病重发动政变,逼迫她重新迎回了李显,李显在十八年后,终于奇迹般的又一次登上了皇帝宝座,而韦皇后凭借对李显的控制理所当然的掌握了朝廷大权。掌权的韦皇后生活放荡,和武则天的侄儿武三思勾搭成奸,败坏朝政。宰相张柬之知道情况后,便秘密觐见中宗,要求诛杀武三思。但窝囊的中宗不但不听,反而将事情全盘告诉了武三思,从而导致了张柬之的被杀。更难以置信的是,中宗对韦皇后和武三思的奸情不但毫不介意,而且还持放纵态度.

  后来韦皇后一心想学武则天君临天下,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也想当皇太女,母女俩一合计,干脆在公元710年6月的一天,给中宗送了一个有毒但美味的馅饼,中宗吃完后,当天便毒发身亡,窝囊的死在了自己老婆和女儿的阴谋之下。

  李显一生是及其悲惨可怜的,先是有一个五千年来不世出的强悍母亲,后有一个不把自己放在眼里的淫乱妻子,更有一个把自己视为皇位绊脚石的绝情女儿。母亲、妻子、女儿,男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个女人在他这里却成了冷血、恶毒、凶残的代名词。看来在封建社会的宫廷斗争中,是毫无亲情可言的。不知道李显在毒发痛苦倒地时心里做如何感想,也许结束这种生不如死的羞愤生活,才恰恰是他最大的心愿吧!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3楼 发表于: 2009-06-22

揭秘大唐开国名相三起三落的背后玄机[转帖]


    说起大唐开国名相,人们就会想起房玄龄。房玄龄,名乔,齐州临淄人。唐初著名政治家。太宗贞观年间十八学士之一。在他任宰相期间,对于唐朝初年“贞观之治”局面的形成可以说是功不可没。

    房玄龄自幼聪敏好学,博览经史,善写文章,十八岁进士极地,授羽骑尉。他不仅博学多才,且自幼便具有敏感的政治嗅觉,早在隋王朝尚在兴旺时期,就预见到隋灭亡的命运。

    据《旧唐书》本传记载,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即公元617年,李渊在太原起兵,李世民被派到渭北攻打隋军,这时正任隋隰城尉的房玄龄毅然脱离隋王朝,“杖策谒于军门”,投奔了李世民。李世民立即任命他为渭北道行军记室参军,并以他为谋主。“玄龄亦自以为遇知己,罄竭心力,知无不为。”一心一意辅佐李世民。每次战役胜利以后,将领们都争抢珍玩宝物,唯独房玄龄只考虑怎样为秦府收揽文武人才。与房玄龄齐名的杜如晦,就是因为房玄龄的尽力保护,而留在李世民幕中,最后成为股肱之臣的。此外,他还注意搜集各地民情和亡隋的图籍文书,以备将来治国之用,这些都表现出房玄龄过人的谋略与远见。

    隋炀帝大业十四年五月,李渊在长安称帝,是为唐高祖,年号武德,封李世民为秦王,房玄龄被任命为秦王府记室,封临淄侯。随着唐王朝的逐渐安定,李唐皇室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愈演愈烈了起来,主要表现为皇位之争。身为李渊次子的李世民因战功显赫,加号“天策上将”,位于一切王公之上,这使太子李建成对李世民产生了极大的疑忌,认为李世民会威胁他的地位,便与四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企图置李世民于死地。这样太子与秦王的直接冲突便不可避免了。

    房玄龄在这场斗争中充当了重要谋士的角色。当李建成与李世民之间的关系激化后,房玄龄立即找到李世民的妻兄长孙无忌商量此事,建议李世民“遵周公之事,外宁华夏,内安宗社”,意思就是让李世民效法周公锄掉管、蔡来除掉李建成及其同党,这样才可外安华夏,内保唐王室的统治。这个想法与长孙无忌乃至李世民本人都一拍即合。房玄龄、长孙无忌和杜如晦等成为推动李世民发动宫廷政变的重要人物。武德六年,公元626年6月4日,李世民率领秦府兵将在玄武门杀死了李建成和李元吉,这就是唐朝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之变”后不久,李渊便自动退位,让位于李世民,改元贞观,是为唐太宗。贞观三年,即629年,房玄龄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行宰相之职。此后近二十年,便是贞观盛世的二十年,房玄龄一直连任相职。他与另一位宰相杜如晦同心协力,共掌朝政。房玄龄善于谋划,杜如晦善于决断,两人互相配合,同为良相,时人有“房谋杜断”之赞。

    房玄龄忠心耿耿,为贞观之治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受到当时君臣上下的一致推重。唐太宗对他的评价是:“才兼藻翰,思入机神,当官励节,奉上忘身”。与魏征同时号为谏臣的王珪,曾在唐太宗面前将自己与房玄龄比较,认为“孜孜为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这是对房玄龄做为政治家生涯的最为恰当评价。

    贞观之治的成功,房玄龄功不可没,但是,这位贞观名相却曾经三起三落的宦海沉浮。那么,像房玄龄这样一位大唐的开国名臣,贞观名相,为何有如此的三起三落的宦海沉浮呢?其中的奥妙,大可玩味。

    北宋名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记录了房玄龄在贞观年间的三次停职的故事。第一次在贞观十年,即公元636年,唐太宗的长孙皇后病故时,综述长孙氏品德事迹时,《资治通鉴》提到有一次房玄龄因为受到批评停职回家。长孙皇后知道了,对李世民说:“玄龄事奉陛下已经很久,严谨小心;朝廷机密,从未泄露。所以,没有特殊的原因,希望陛下不要舍弃他。”

    另一次在贞观二十年,即公元646年,房玄龄因为小错被勒令停职回家反省。为此禇遂良上书劝谏说:“房玄龄从隋朝末年李家太原起兵就跟随陛下,特别是武德末年玄武门政变时参与决策,贞观初年选用贤能建立贞观政治格局,若论臣下勤勉,房玄龄应推第一。这样的人才,如果不是他有谋反等重罪,是不应该遗弃的。就算他年老体衰,也只能劝说他退休养老,按礼请退;不能因为些许小过失,就屏弃元勋老臣。”李世民看到上书后,就立即召房玄龄入宫议事。

    不久,房玄龄再次犯错“避位”回家,这一回还是没有记载是什么错,但进程很微妙。史书上只说,过了一阵,皇上驾幸芙蓉园,房玄龄得到消息,立即命令子弟洒扫门庭,因为他知道皇上会驾临房家。果然,皇上李世民给自己找一台阶,“顺路”来到房府,然后“顺便”带着房玄龄一起回到宫中。

    据有关史书记载,房玄龄实在是一极小心谨慎之人。儿子房遗爱娶了皇帝的女儿高阳公主,女儿嫁给了李世民的弟弟韩王,他深深懂得满招损、谦受益的道理,在皇帝授予“太子少师”职衔时,上表请求解除机要职务推出权力中枢,不仅得不到皇帝的批准,而且还下诏命令他不得继续上表就同一问题请求不已,没有办法他只好接受任命。作为宰相兼任太子的老师,声望的意义多于实际的意义,但当太子准备仪仗队要正式拜见老师的时候,房玄龄还是没有敢前去接受这样的礼遇,他返回了。因此,房玄龄受到当时舆论的赞扬,认为他有谦让的美德。

    在君主政治时代,李世民的举动合乎君人南面之术,是君主操控臣下的基本艺术,是常用手段,恩威并施,现代人称“胡萝卜加大棒”。皇帝必须随时感觉到自己对权力的绝对控制,随时显示皇权的权威。臣下则必须知道皇帝的底线,适可而止,激流勇退。政治第一,友谊第二。

    贞观十九年,即公元645年,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命令皇太子在定州监国,房玄龄在长安留守,得以便宜行事,不须奏请。有人前往留守办公室,声称要告密。房玄龄问你要告谁?得到的回答是:“告您。”房玄龄马上把此人送到前线给李世民处理。李世民听到报告说有留台送来告发有人谋反的事,令人持刀列队,押上告密人,问他要告谁,回答:“房玄龄。”李世民早已料到这是怎么回事,立即大喊一声令将此人腰斩,然后下玺书批评房玄龄不能当机立断。

    这是贞观君臣博弈又一个极有意思的范例,双方都明白是怎么回事,但都要按规则把自己的角色演好演到位演绎成教科书式的经典。李世民要给房玄龄充分的信任充分的权力,房玄龄要对得起皇上的信任;皇上要展示的是胸怀,臣下要表现的是忠诚和适度的谦卑。如果君臣都遵守这样游戏规则,那么,不仅君臣会和睦相处,患难与共,而国家也会少了一些折腾。贞观之治就是因为没有什么折腾才出现的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太平盛世。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4楼 发表于: 2009-06-22

蜀帝刘备的历史真实状况[转帖]

  刘备:(161年—223年),字玄德,东汉时涿郡(今河北涿州)人。中国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蜀汉王朝的建立者.刘备出生于没落的汉朝皇室世家,是西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论辈分是汉献帝的族叔。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刘备集团的力量相对较弱,又无稳定的根据地,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境地。曾经一度寄居大军阀曹操、袁绍、刘表之下。但刘备为人的品质和品格方面最符合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所以所到之处均深受礼遇和尊敬。
  188年,刘备与关羽、张飞在涿县组织起了一支地方武装,加入东汉王朝扑灭黄巾起义军的战争,史料记载他:“数有战功”、“有武勇”。战争结束后,刘备建立了其军事集团的正规武装力量,任职东汉王朝的平原相(县令)。196年升任徐州牧,官拜镇东将军、封宜城亭侯。徐州被吕布攻占后改任豫州牧。
  207年,诸葛亮加入刘备集团任军师。刘备按照诸葛亮的战略方针:占荆州、联孙吴、退曹兵、入四川。
  221年于成都称帝建立蜀汉王朝,疆土包括今四川及云南、贵州北部、陕西旧汉中府一带。成为三国时期的其中一国。先后娶妻甘氏、麋氏、孙氏和吴氏。子刘禅继位。
  223年,在为关羽报仇而发动的对吴战争中失败,退兵回到蜀国。同年4月在白帝城(今重庆奉节)病逝,谥号为“昭烈”。刘备在中国有两个坟墓。一个是成都市武侯祠内的“惠陵”;另一处在四川彭山的莲花坝。
  评价
  刘备作为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优点是多方面的,如爱民爱材、宽厚仁义、知人善任,待人公正真诚。《三国志》评论刘备“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尽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托孤于诸葛亮,而心神不二,诚君臣之圣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侠,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看,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竟利,且以避害云尔。”他能将一大批优秀的政治、军事人材收为己用。最典型的范例就是诸葛亮,据《三国志》记载,刘备临终前遗言诸葛亮:“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诸葛亮却在大权在握时,念念不忘完成刘备的遗志,最后在北伐的战争中“鞠躬尽瘁,死而后己”。刘备的政治品格特点,是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理念的体现。孔、孟的政治主张强调“德治”,强调“仁政”,告诫统治者要“以德服人”,要用自己的人品、高尚的道德来影响臣民,征服百姓。刘备在复杂的政治斗争实践中领略到遵循儒家政治思想理念对于角逐天下的重要性,十分注意自身品德人格的修养,树立贤德之君的风范,临终时仍不忘留下遗诏告诫刘禅:“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正是这个“惟贤惟德,能服于人”的基本政治理念,铸成了刘备一生受人敬重的政治品格,成就了刘备的一生霸业。
  三国演义刻画的刘备是一个爱哭,无主见的人,实际上我认为不过是为了使刘备更接近于罗贯中们心目中的帝王形象,他们很难接受一个草莽英雄能成为帝王的事实。刘备的性格类似刘邦,但刘邦生性多疑,又善于纳谏,还没有“妇人之仁”,他们以为刘邦的成功主要在于此,而刘邦的草莽性格在他们看来是缺点,若无以上的原因是不可能成功的。可是刘备却可以说毫无防人之心,又不纳谏,又总是有“妇人之仁”,在关系到前途的最大选择面前总是表现得优柔寡断,这样的人能成功,实在是没有理由。但他真的成功了,只能说是个奇迹了。
  首先看看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为营造刘备的性格,特地对于一些事情进行了修改:
  1、刘备怒打督邮,这件事最能体现刘备的性格是江湖儿女的性格,与罗贯中所描述的刘备的性格格格不入,于是将此事安在了张飞身上。
  2、东吴招亲,面对阴谋,诸葛亮劝刘备勿往,刘备却不在乎,以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件事也体现了刘备作为一个草莽英雄的英雄气概。三国演义中改为诸葛亮劝刘备前往,明显是要将刘备的草莽之气去处。
  3、刘备与庞统发生争执,最后刘备将庞统叫回问庞统的话是“向者之论,阿谁为失?”,演义中改为“昨日酒醉,言语触犯,幸勿挂怀。”。本来刘备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错误,他与庞统“宴乐如初”是抱着宽容的态度原谅了庞统;演义中却成了刘备认错,表现了刘备善于纳谏。一改之下,意义完全不同,终于符合了他们眼中的帝王形象。
  其次,看看历史上关于刘备的记载,是如何体现刘备的个性的:
  1、刘备爱喝酒,而且喜欢在军营中和大将士兵们一齐喝酒,史料上记载了刘备两次大摆宴席喝酒的事,一件就是入蜀大胜后,就是上面与庞统发生冲突的这次。还有一次是在汉中赵云大败曹操,刘备一高兴,就“作乐饮宴至暝”。这些都体现了刘备的草莽气息。
  2、刘备不爱安安稳稳的做在家里享福,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在一齐。刘备至出道以来,一般都是亲自领兵的,打袁术,打曹操,打蜀中,打汉中和回荆州救援关羽打东吴。可以说唯一他没有亲自打的仗就是赤壁之后打江南诸郡和稳定江南诸郡之战,因为这些仗太关键了。估计刘备有自知之明,所以呆在荆州没有到前线。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大概也只有刘备会为“髀里肉生”而“慨然流涕”吧。大概也只有刘备会做皇帝不久后就急不可耐的亲自率兵打一场群臣反对的战役吧。
  3、刘备待人坦诚到令人无法相信,帝王们向来是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的,曹操的梦中杀人正是这种想法的典型体现,而刘备则不然,与关张是“寝则同床,恩若兄弟”,与赵云是“同床眠卧”,与诸葛亮是“情好日密,犹鱼之有水”。史料记载至少有二次刘备对于刺客坦诚相见,这那像一个帝王?整个就是一个草莽英雄的作为。
  4、不但是不防备关张诸葛等人,甚至将兵权也全部交给他们。刘备起事之初,就是由关张“分统部曲”,诸葛来了后,就将军权交给诸葛亮(关张对诸葛亮的不满就是因为诸葛亮插手他们的军权)。打蜀中,军权交给庞统;打汉中时,又将军权交给法正。总之,根据我的分析,刘备一般不会亲自指挥打仗的,他主要的作用是观摩,附带重大问题的决策(赵云汉水一仗表现就是如此)。甚至我认为他亲自率军只是因为他更喜欢和他的将军士兵们生活在一齐。若承认刘备是个草莽英雄的性格,这个推论就不奇怪了。
  5、《三国志.先祖传》载“先主不甚乐读书,喜狗马、音乐、美衣服”。“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等本身就体现出刘备是个具有草莽英雄气质的人。若以此性格来看,所有史料中关于刘备做每件事的记载都可以很好的解释。否则,按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给刘备安排的性格,有些事无法解释,只好演义一把了。
  刘备少有大志,史载“先主少时,与宗中诸小儿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所谓宗中诸小儿,也是刘邦的后代,都可以说得上是帝王贵胄。和他们说这样的话随时可能招致灭门之灾的。我觉得这不是刘备年少无知的举动,而是代表着刘备的远大志向。这也是刘备不甘久居人下的原因。
  刘备又常被人指责为枭雄。枭,有几种含义,一种是不孝的鸟,传说枭长大后会咬死母亲,但这个和刘备应该没有关系;一种是指凶猛的鹰类,常说是猫头鹰,我实在不觉得猫头鹰有多么的凶猛。但无论如何,枭与猫头鹰应该有相似的地方,猫头鹰是白天躲着,夜晚才捕食的。这应该也是枭的特点。古人以日为阳,夜为阴。是否就是指枭这种猛禽是在人的面前表现得比较温顺,但一但在人的背后就表现得十分凶猛,会反咬一口。
  指责刘备为枭雄的主要是东吴和巴蜀的人。对东吴而言,刘备寄宿在荆州,名为和东吴联盟,实则很可能养精蓄锐,并吞东吴。对巴蜀而言,刘备做为援军进驻巴蜀,随时可能鸠占鹊巢,吞并巴蜀。所以我认为他们在这种情况下将刘备比作枭雄,应该就是这种解释了。还有一种解释等同于英雄,是褒义词,应该也不能代表时人比喻刘备的真实意图。
  纵观刘备的前半身,将刘备比作枭雄似乎一点也不冤枉刘备。刘备投靠公孙攒,最后离开公孙攒投靠了陶谦,这倒无所谓。但后来,刘备投靠吕布,又率兵攻打吕布,更进言曹操杀死了吕布;刘备投靠曹操,后来又和曹操成为不共戴天的死敌;刘备投靠袁绍,关羽斩颜良、诛文丑,刘备借故开溜。刘备投靠刘表,最后尽得刘表的荆州诸郡。这些事看上去实际都造成了刘备是个枭雄的铁证。
  但其实刘备是有原因的,吕布本来就是夺刘备的徐州,刘备恨吕布也是自然之事,借曹操之手除掉吕布算不得不义;刘备受献帝衣带诏,与曹操誓不两立也是尽忠的表现;刘备因为害怕袁绍报复关羽而开溜,虽然有些对不住袁绍,但为的是兄弟情义,也无可厚非,况且刘备并没有与袁绍为敌。荆州则是取自曹操之手,而刘备不取刘综的荆州,过刘表墓的吊唁等行动说明刘备更谈不上对不住刘表。所以,枭雄一说只是出于对手的诋毁之言而已,仔细研究刘备就可以发现刘备并非忘恩负义,二面三刀的小人,只是因为刘备才能不足,又胸怀大志,不甘人下而造成的历史巧合而已。
  总体而言,刘备胸怀大志是毫无疑问的,但他表现出对于“宽、仁、忠”的追求也是十分执著的。例如在夺取荆州后继而攻取巴蜀本是隆中对的战略之一,但因为刘璋与刘备属于同宗,所以刘备一直无意攻取,而诸葛亮又属于不会力劝刘备的人,所以此事一直拖而不决,直到庞统来后。庞统属于力劝型的谋士,于是就有了下面一番对话:
  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备曰:“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今以小故而失信义於天下者,吾所不取也。”统曰:“权变之时,固非一道所能定也。兼弱攻昧,五伯之事。逆取顺守,报之以义,事定之后,封以大国,何负於信?今日不取,终为人利耳。”备遂行。
  而刘备夺取西川的过程,也是如此,刘备和刘璋在涪聚会,庞统就进言刘备“今因此会,便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但刘备因为坚守“宽、仁、忠”而不采用。后来刘备与刘璋翻脸,庞统又献上中下三计:“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沈吟不去,将致大因,不可久矣。” 刘备仍然以为上计太急,违背了自己“宽、仁、忠”的宗旨而不取上计。
  反对者也许会说,刘备不是依然夺取了刘璋的西川,他的种种做为不过是作秀而已。我以为其实不然,刘备初进西川并没有直接鸠占鹊巢,而是到葭萌关驻守,这是当时独一无二的举动。与董卓进京,曹操进京,袁绍代韩馥等行为比较起来真是天壤之别。而刘备与刘璋闹崩以后,刘备的第一个动作是请求刘璋让其回兵,但傻呵呵的刘璋却命令关隘不许放刘备回荆州,战争由此爆发。以其说刘备不仁,实在应该说是刘璋不智,请都请不走的刘备要走,你居然还要强留,这不是找死是什么?
  所谓兵贵神速,刘备在夺取西川时浪费了无数的良机,整个过程是典型的“不纳忠言”和“处事犹豫”。这不是刘备的性格缺点造成的,而是刘备不愿违背其“宽、仁、忠”的宗旨而造成的。
  所以说,刘备看重的不是锦绣河山,看重的不是成败得失,而是自己的理想。这不正是一个草莽英雄的标准表现吗?
  三国,之所以精彩,我以为主要就是有蜀汉这一支,可以说是由中国历史上最奇特的一群人组成的政权,注重江湖义气的刘备,怎么看都更像一个草莽英雄而非帝王。他居然能成功,z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奇迹。不过也只有刘备这样的帝王,才会有诸葛亮,关羽这样的人才才能闪耀于历史长河之中,成为千古推崇的楷模。“千古云霄一羽毛”的中国第一完人诸葛亮,“至今庙貌盈天下”的关羽都应该好好感谢刘备才是。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5楼 发表于: 2009-06-23

碧玉红粉宜深藏[转帖]

  武则天当政时,吏部的左补阙(五品官)乔知之家里有个宠婢叫碧玉(又称窈娘),清雅秀丽,又能歌善舞,乔知之视其为掌上明珠,决定日后娶她为妻。乔家一旦有嘉宾或贵客光临,五品小官虽不具备设置舞姬的资格,乔知之也要让碧玉以自家人的名义出面应酬,她的姿色和演技总能博得满堂喝彩。时日一长,碧玉的艳名也就传遍了整个洛阳城。

  俗话说财不宜外露,美不宜张扬,可财富过盛或美色拔萃之家,往往又按捺不住兴奋之情,总是想对外炫耀。似乎外人也称道这样的财富和美色,会使他自己的“享受”更上一层楼。财色迷人的心窍,谁占有了财与色,谁也就染上了一种很难克服的、极度虚荣的幼稚病。

  “乔家艳婢,美慧无双”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快传到了武承嗣的耳中。武承嗣是武则天的亲侄儿,当时是武家的大红人,深受武则天的赏识,被封为魏王。有一度甚至打算立他为太子。听说乔家有绝色,他便以邀请碧玉到魏王府中教内眷梳妆为借口,将她骗到府内,就再也没有放她出来。这个乔知之也太无知了,自己“美慧无双”的宠婢,怎么就能往虎口里送呢。

  乔知之的心上人被骗走,他忧愤成疾,写下了一首《绿珠怨》:

  石家金谷重新声,明珠十斛买娉婷;

  昔日可怜君自许,此时歌舞得人情。

  君家闺阁不曾关,常将歌舞借人看;

  意气雄豪非分理,骄奢势力横相干。

  别君去君终不见,徒劳掩袂伤红粉;

  百年离别在高楼,一代红颜为君尽。

  《绿珠怨》的语义是双关的,诗里用碧玉的口吻说道:“我们相处是很幸福的,遗憾的是没有关闭闺房,却将动人歌舞示于外界,想不到引起了强权暴力的横加干涉;与君分离,实在太痛苦了,实不如香消玉殒,与君永诀,为君而死!”

  乔知之将这首诗抄在白绢上,设法买通了魏王府的仆人,将诗绢送到了碧玉手里。男女之间关于爱情的诗作,直有“点穴”之功。碧玉读诗后,哭泣三日,水米未进,她偷偷地将这首诗系在裙带上,投井而死。武承嗣让人打捞上尸体,他看见了裙带上的诗绢,十分窝火。当即让人捏造了个罪名,将乔知之关进监狱,四个月后,斩杀于南市。

  官场在“猎艳”二字上,可真是“意气雄豪非分理,骄奢势力横相干”。碧玉和绿珠有几个相似之处,名字相近,色艺皆为出众,被劫夺而自裁的遭际也大体一致。

  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感情二字。物质、性欲、感情为婚姻的三大要素,诸多美女的特质是极其重情,似乎她们就是为了“爱情”才到这个世界上来的,这等神秘的、珍重的、说不清白的情愫,涉及美女们的品格和生命。绿珠与碧玉之间,也有微妙的差异。如果说生不同时却共为殉情,碧玉之殉情似乎还有一些价值可供后人参照,因为乔知之与石崇比较,乔知之虽是幼稚无知,是个重情的傻气文人,可还不是个动不动糟践、残杀女婢的石崇之辈,碧玉被劫进魏王府后,乔也还珍重感情,忧愤成疾,递诗言志,仿佛还是个值得碧玉去为之献身的角色。

  权力的车轮在向女色方向滚动时永远是无情的,石崇与绿珠也罢,乔知之与碧玉也罢,谁阻拦它,抵御它,它就碾碎谁,毁灭谁。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6楼 发表于: 2009-06-23

冯谖为孟尝君买“义” [转帖]

  有位伟大的导师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其实最伟大的人往往会是众人的仆人。”又有一位哲人也曾说过:“如果你帮助你的兄弟到达了彼岸,那么你也就到达了彼岸。”还有一位伟大的哲人也说过类似的话:“你为别人做事,也就等于为自己做事。”其实,没有人能比这样的一个人更富有:他找到了一份爱的劳作并尽自己毕生去完成它。因为,爱的劳作是表达人的欲望的最高形式。

  孟尝君,战国四公子之一,姓田名文,字孟,封于尝邑,所以人称号为孟尝君。他招揽诸侯宾客及亡人罪犯,舍业厚遇,食客数千人,名倾天下。

  齐国有一人名叫冯谖,生活贫困,自己养活不了自己,于是他让人转告孟尝君,说愿意到孟尝君门下做食客。孟尝君就问来人:“冯谖有何爱好?”来人说:“没有什么爱好。”孟尝君就又问:“那他有何才干?”来人回答说:“没什么才能。”孟尝君笑了笑,说道:“那好,让他来吧。”于是就收留了冯谖。

  那些孟尝君手下的人以为他看不起冯谖,所以就只给他吃粗茶淡饭。过了没多久,有一天冯谖靠着柱子,用手指着他的佩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没有鱼吃啊!”手下的人把这件事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就说:“就照一般食客那样给他吃吧。”可是又没过多久,冯谖又靠着柱子,弹着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出门连个车都没有!”旁边的人都笑他,并且又把这话告诉了孟尝君。孟尝君说:“照别的门客那样给他备车吧。”于是冯谖坐着车子,带着宝剑去拜访他的朋友,并且说道:“孟尝君把我当客人一样招待哩!”后来又过了些时日,冯谖又弹起他的剑开始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去吧,在这儿无法养家啊。”孟尝君知道后就问:“冯先生可有亲属吗?”冯谖回答说:“有位老母。”于是孟尝君就派人供给冯谖母亲的吃用,不让她有任何缺乏。这样,冯谖就不再唱了。但是左右的人都很讨厌他,认为他这人贪心不足而且又无能。

  其实不然,冯谖是个有才华的人,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在试探孟尝君是不是个好贤纳才的人。因为他看到孟尝君虽然有门客三千,但实际上没有多少是具有真才实学的,很多人都是滥竽充数的。反正什么人都有,有文的、有武的、有杀猪的、也有懂会计的,而冯谖他自己实际上也就是“懂会计”的。门客分上、中、下三等待遇,冯谖刚来的时候为下等门客,没有鱼的时候冯谖就发牢骚要鱼,没有车的时候冯谖又发牢骚要车。但孟尝君都满足了他的要求,冯谖以此判断出孟尝君是个大度的人,有容人之量,最终才决定留下来为他卖命。也正是因为深知孟尝君的为人,在后来冯谖才能斗胆私自做主借孟尝君之名烧掉大量借据,为主买义,收买人心,才为日后孟尝君落魄时取得一席容身之地和得以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

  有一次,孟尝君要派人去薛地收债时,竟没有一个人敢站出来,而这时冯谖却挺身而出,在本上署了自己的名字,并签上一个“能”字。孟尝君见了感到很惊讶,就问:“这是谁呀?”旁边的人说:“就是那个唱‘长铗归来’的人。”孟尝君便笑道:“这位客人果真是有才能,看来我还真亏待了他,不过还没见过面呢!”于是他马上派人请冯谖来相见,并当面赔礼道:“我被琐事搞得精疲力竭,被忧虑搅得心烦意乱;又加上我懦弱无能,整天埋在国家大事之中,以致怠慢了您,而您却并不见怪,还愿意往薛地为我收债,是吗?”冯谖回答道:“是的,我愿意去。”于是冯谖套好车马,整理好行装,载上契约票据就动身了。临行时冯谖问:“如果债收完了,买什么回来?”孟尝君说:“您就看我家里缺什么吧!”

  冯谖赶着车来到了薛地,就立即派官吏把该还债务的百姓找来核验契据。核验完毕后,他假托孟尝君的命令,把所有的债款又赏赐给了欠债人,并且在百姓面前把债券全部都烧掉了。结果百姓都高呼“万岁”。

  冯谖赶着车马不停蹄地朝齐都直奔而去,回去第二天清晨他就去求见孟尝君。冯谖回来得如此迅速,使孟尝君感到很奇怪,于是立即穿戴好去见他,问道:“债都收完了吗?怎么回来得这么快呢?”冯谖说:“都收了。”“买什么回来了?”孟尝君问。冯谖回答道:“您不是曾说过‘看我家缺什么’吗,我就私下考虑您宫中已经积满了珍珠宝贝,外面马房又多的是猎狗、骏马,后庭又多的是美女,您家里所缺的只不过是‘仁义’罢了,于是我就用债款为您买了‘仁义’。”孟尝君道:“买仁义?怎么回事?”冯谖道:“现在您只不过有块小小的薛地而已,如果不抚爱百姓,视民如子,而用商贾之道向人民图利,这怎么能行呢?所以我就擅自假造您的命令,把债款赏赐给百姓,还顺便烧掉了契据,以致百姓欢呼‘万岁’,这就是我为您买义的方式啊!”结果孟尝君听后很不快地说:“嗯,先生,还是算了吧。”

  结果一年后,孟尝君就被罢去了宰相的职位,他被迫又返回自己的领地——薛城。薛城百姓听说免去他们债务的孟尝君又来了,于是扶老携幼,迎于道中。面对百姓的热诚欢迎,孟尝君此刻才恍然大悟:冯谖所买的“义”原来如此!而那些曾经出尽计谋的门客,此时此刻也都解救不了自己的主人,都相继散去。而惟有冯谖,给孟尝君留下了一条退路。冯谖通过勾销债务,不仅为孟尝君赢得了薛城百姓的拥戴,而且还为其能东山再起创造了最有利的条件,由此也可以看出冯谖是一个很有高瞻远瞩的人。

  冯谖生于战国时期,那是一个相当###的时代,但冯谖是一个既有抱负又有才识的学者。但他因一无靠山二无后台,自己又不愿随波逐流、阿谀奉承,所以才无法施展才干,“闻达于诸侯”。但冯谖并不甘心埋没自己,当他得知战国四公子之一的田文——孟尝君轻财好士的事之后,经过三思后他便决定先降格以求,以普通食客的身份进入田府,请求寄食。在开始的时候,他并不表现出自己的踌躇满志、才华横溢,而是谦虚地强调自己“无好”、“无能”,说自己只是慕田公子之名前来叨扰的。孟尝君亦虚怀大度,他纳士并不计较其出身高低及能力大小,所以就欣然批准了冯谖的食客资格。

  而既然已经来到了孟尝君这里,冯谖自然就不甘心饱食终日、碌碌无为了。为了吸引孟尝君的眼球,同时也为了试一试主人的贤明程度,冯谖便倚柱弹铗,长歌讽喻,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一而再,再而三地大发牢骚。到最后孟尝君果然对其另眼相看,觉得此人似有不遇之才,所以不仅不恼,还三次下令改善其待遇,这也使冯谖下定决心要为其出谋划策,还使孟尝君一年之后深得“市义”之益。而在孟尝君失去相位之后,冯谖又多次为他奔走,并巧施计谋使其恢复了相位。

  其实冯谖的自荐之道首先是由于他能慧眼识君,同时他也知道应该暂行韬晦之计,先以低姿态降格入门,入门后再以怪诞之举迅速引起孟尝君的注意,然后才得以肩负重任;最后他一旦得手就很会把握时机尽展其才,最终也得到了孟尝君的认可,获得了成功。

  其实,大凡才高之人在刚开始往往都是才不外露的;才不外露,则一般人都看不出来。从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出,冯谖是一个有才能的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才为什么无人发现呢?甚至在其主动“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前,他“贫乏不能自存”。而当孟尝君问冯谖有“何好”、“何能”的时候,冯谖不是口若悬河,夸夸其谈,而只是淡淡地答了两声“无好”、“无能”,这能算是冯谖谦虚的表现吗?这不能理解为谦虚。在群雄争霸的战国时期,策士谋士层出不穷,一个个都是能说会道,这几乎是所有谋士的共同点;面对新主人,如果冯谖同一般人一样大谈自己如何如何,一来流于俗套无法显示出他自己的特别之处;二来他本人的性格是属于那种少言实干之类的,夸夸其谈乃其所忌。如果那样做的话,冯谖肯定是脸红脖子粗,就不能那么理直气壮,更不能显出他本人特有的气质了。而淡淡地答两声“无好”、“无能”,正是冯谖的高明之处。冯谖三次弹铗而歌,三次如愿以偿,也是其高明之处。因为从以往对孟尝君的了解,冯谖知道孟尝君之所以会不拘一格地收留食客,并不是他真的能识才,而是因为他有钱有势,门下多几个庸人也毫不在乎;他真正在乎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宽厚、仁德来感化食客,使他们死心塌地地为自己卖命。而孟尝君门下有三千食客,其中的无能之辈多了去了。而冯谖善于观察人物,善于捕捉人物内心,他对现状非常的了解,所以才选择了弹铗而歌,这也正说明了冯谖的高明之处。

  透过历史我们可以对冯谖做一个系统的分析。冯谖刚开始因为贫穷结果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地步,而且自恃肚子里有些墨水就不甘寂寞了。既然不甘于寂寞,那就自己拉杆旗大干一番吧,也不枉活一世,更不负那个“人人都可能成为皇帝”的时代。可是他毕竟还是缺乏“皇帝轮流做,何时到我家”的勇气,于是就想到孟尝君手下混碗饭吃。但是既然来了,毕恭毕敬地侍奉主人就是了,但冯谖却穷酸的不行。当孟尝君问他有什么爱好和能耐时,冯谖却故作高深,慢条斯理地说:“客无好”、“客无能。”这要是换成别人,早就把他轰到门外了。但他既然没有特长,人家孟尝君也“贱之,食以草具”,这还能有什么怨言呢?但过了些日子,冯谖又想起办法来了,他倚门高唱“长铗归来”,还要吃鱼,而孟尝君呢,可真是有肚量的人,二话没说就让下人给他上了鱼;又过了几天,冯谖又嚷着要提高生活待遇了,出门还要有车坐,结果孟尝君也答应了;但又过了些日子,冯谖还想“一人得道”,全家沾光,想让家中的老母也得到好处,孟尝君也给他照办了。可以说孟尝君对他真可谓是仁至义尽了,于是冯谖大喜,逢人便讲“孟尝君客我”这一类的话,我们甚至可以想象他那副小人得志的奴才样儿。

  自己的日子不愁吃喝了,家里老母亲的生活也有保障了,那就该干点活儿了,要不然迟早有一天还真会被赶出去。这个时候冯谖便主动请缨,为主效命了。他做得最漂亮的拿手戏就是为孟尝君凿得三窟。

  先说“市义于薛”,在薛这个地方的人们欠了孟尝君不少的债务,过去欠债的也有很多而且还不好收。冯谖便趁这个机会自告奋勇前往。但是他不但没有收回债务,而且还假借孟尝君的命令把债给免了,并当着薛地百姓的面烧掉债券,那百姓肯定是高呼万岁了。这件事对百姓来说确有好处,但从深处分析,这无非是因为“食有鱼,坐有车”而报答孟尝君那点知遇之恩罢了,完全是“帝王思想”派生出来的小计谋,况且“义”是能买到的吗?如果“义”能买到的话,那我们生活中的那些有钱人岂不拥有的“义”最多吗?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如果我们不站在百姓的立场上考虑,而是从维护小圈子的利益角度去实施小恩小惠来看,这样做虽然有效但也很有限。再说要不是你“市义于薛”能引起齐王疑心而落得个丢官的下场吗?孟先生的那句话说得还是对的,“诺,先生休矣”。

  看来梁王也禁不住诱惑,看见孟尝君“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就把相位也腾出来,聘请孟尝君来就职。其实这是典型的“跑官”、“买官”现象,但这时的冯谖便耍上了自己的小聪明,越是这样越不能让孟尝君去,因为他觉得这样可以让别人知道孟尝君是一个很“抢手”的人才,这便增加了孟尝君的知名度。这样一来,齐王哪能容得“院内开花院外香”呀,于是赶紧派太傅送给他黄金千斤,两辆彩车,还佩宝剑一把,并且亲书信函向孟尝君表示歉意。

  说起来,冯谖还真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他为了让自己能过上好的生活,上演了一场精彩的“金钱游戏”,他也是一个精明的“变”家,他可以变平庸为神奇。不过他成功了,因为他孟尝君才能“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才能做上大官为国家出力,而冯谖自己也过着幸福的生活。可以看得出,其实这一切都是冯谖的计谋,他为孟尝君买“义”与其说是为了孟尝君,不如说是为了让自己过得更好。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7楼 发表于: 2009-06-23


  你知道吗?朝鲜的GDP曾超过中国和韩国[转帖]


  最近,朝鲜和韩国这两个同文同种的国家因为朝核问题,居然又一次走到战争边沿。到底是什么原因使这两个同胞兄弟相煎何急?

  历史上,朝鲜半岛上曾有一个单一民族的国家——朝鲜。20世纪初,朝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20世纪中叶,二战结束后,由于政治的原因,朝鲜被人为地分成两部分: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其间是著名的军事分界线——“三八线”(北纬38。线)。韩是朝鲜历史上的一个国号,甲午战争后日本完全吞并朝鲜,1910年时朝鲜改国号为韩,1919年被日本长期囚禁的朝鲜国王猝死,朝鲜完全成为日本殖民地,直到二战结束后才摆脱日本殖民统治。美苏沿北纬38度线分别接受朝鲜半岛南部和北部日军的投降。之后美国极力在南部扶持傀儡政府,1950年时由极端反共的李成晚组织“大韩民国”政府。我国长期不承认这是合法政府,认为北朝鲜的社会主义政府才是全朝鲜唯一合法政府,韩国是统一朝鲜国家的一部分,所以才把韩国称为南朝鲜,后来冷战结束,朝韩关系改善并相互承认,我国也在1992年承认了韩国。 其实朝鲜人管韩国就叫南朝鲜,而韩国人管朝鲜则叫北韩,韩和朝鲜都是朝鲜国家历史上曾经用过的国号。

  我们不妨先来看看这两个实际上是一家的国家在自然资源上的对比。朝鲜原有人口约2400万,连年的天灾人祸,致使病饿而死了至少200万的人口,现人口为2200万左右。朝鲜面积122762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179人每平方公里。韩国有人口4856万(比朝鲜的人口多一倍,是朝鲜的两倍——转贴者评点),面积99600平方公里(只有朝鲜面积的81%,就是说版图、疆域比朝鲜小5分之1——转贴者评点),人口密度为487人每平方公里。

  朝鲜半岛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含量尤丰,但分布很不均匀,其资源大部分都分布在北朝鲜境内。朝鲜半岛在被日本人统治期间(1910年---1945年),北部得到了有效开发,那里修建了大量的水电站和煤矿。有了能源后,北方的其它相关工业迅速地发展起来(与朝鲜毗邻的吉林、辽宁、黑龙江等我国的东三省的资源也很丰富,东三省被日本占领前其工业总量便位居全国前列,后来伪满洲国期间,日本人在我国东北建了很多工厂以加强日本的经济实力与军事实力,同时也借机掠夺东三省的资源。——转贴者评点)。虽然惨烈的朝鲜战争把北方的工业设施都基本摧毁了,但停战以后,北朝鲜得到了大量的经济援助,工业很快就恢复了,并且取得了更快的发展,当时的北朝鲜要比南朝鲜富裕得多(以前朝鲜所获得的经济援助应该主要是来自苏联的援助,50年代时中国也得到了来自苏联的大量的经济援助,但在中苏论战、翻脸之后苏联从中国撤走了它的专家,停止了对中国的工业援助与其它援助。朝鲜以前虽受到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但有苏联、中国和东欧援助它,韩国以前虽得到了美国的扶持但应该同时遭受了来自苏联和东欧的经济封锁和武器禁运。苏联不会卖自己的先进武器给韩国,更不会卖军事工业方面的先进技术和其它的先进工业技术给韩国。——转贴者评点)!

  北朝鲜的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占整个半岛储量的80%~90%,享有“有用矿物标本室”的称誉。具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产蕴藏区约占国土面积的80%,已探明矿物有300多种,其中有经济开发价值的矿物达200多种。最主要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钨、钼、铅、铝、镁、锌、铁矿;石灰石、云母、石棉、重晶石、萤石、石墨和菱镁矿,以及煤炭等。朝鲜自古以来就有“产金国”之称,而且金矿常与银矿、铜矿等共生。其中茂山铁矿埋藏量约10亿吨,也是世界性的露天矿山。菱镁矿和石墨储量更是雄居世界前列,尤其是大约为49万吨的菱镁矿储量在世界占最大比重,在全世界处于第一位,占全球储量的40%~50%。排在世界前十位的矿物还有钨,钼,重晶石,萤石等7种。由此可见世界矿产资源的分布是多么的不均。

  北朝鲜从能源上看,拥有足够的燃料煤(朝鲜煤炭的探明储量为147.4亿吨,其中无烟煤储量117.4亿吨,褐煤储量30亿吨,其现有技术条件下的可开采储量约为79亿吨),而韩国则煤炭资源很少。

  北朝鲜拥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其河流发电能量估计约在1000万千瓦以上。韩国根本就没有这些水能。由于朝鲜人口总量少,所以朝鲜的人均水力资源,比韩国的要多很多,这本应是朝鲜对韩国的另一种优势。

  北朝鲜的森林面积在2005年有930万公顷,韩国森林面积在2005年有640万公顷,朝鲜人均森林面积是韩国的3倍。森林也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在土地资源中,仅次于耕地的价值,这应该也是朝鲜相对于韩国的一个优势。

  北朝鲜的国土面积中,农业用地约为20%,其中耕地2750万亩,而且只占其农用可耕地的16%,按其人口最高峰时算,人均耕地为1.2亩。韩国有耕地2925万亩,几乎占了其全部可耕地资源,人均耕地为0.6亩。朝鲜已开发的人均耕地面积就已是韩国的2倍。这应该又是一个优势,耕地资源是土地资源中最有价值的资源。

  看了上面的内容,你会很吃惊,原来北朝鲜相对韩国,矿产资源是如此的丰富,而且几乎每种矿物的储藏量都要比韩国多得多。韩国人口总量虽然是朝鲜的二倍,但其国土面积却要比北朝鲜少得多,而且大多是丘陵、山地。从天然资源上看,北朝鲜的人均资源占有率是韩国十几倍以上,有些还会更多,可见朝鲜相对于韩国拥有太多的优势,本应该是经济发展得更快才对,但情况却恰恰相反。

  《朝鲜与韩国的人均GDP对比表》对比数据,时间横跨44年(单位:美元)均按实际可比价格计算。 1960年:朝鲜253---韩国82 韩国不足朝鲜的1/3; 1970年:朝鲜400---韩国410 韩国追过朝鲜; 1980年:朝鲜700---韩国1592 韩国是朝鲜的2倍多; 1990年:朝鲜980---韩国6482 韩国是朝鲜的6.5倍;2007年:朝鲜957----韩国19624 韩国是朝鲜的20倍。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这原因,可以从朝鲜与它近邻中国的对比中看出来:1978年,中国人均GDP仅仅是可怜巴巴的245元(而且还是人民币),朝鲜却已达到约600美元,远远高出中国(以前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曾长期维持在8:1左右的比率,就是说我国改革开放初期朝鲜的人均GDP大约是我国的20倍左右——转贴者评点)。可到了1990年代,昔日的小“二哥”中国,借助改革开放的大潮,早已名至实归。而内忧外患,外加痛失改革机遇期的朝鲜又在干什么呢——正大力推行所谓的“先军政治”—— 一切以军队为优先,一切以军人为优先,誓死保卫领袖,保卫人民政权。

  机遇,稍纵即逝,如此而已(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给朝鲜的经济援助远没有以前的苏联给得多,因为俄罗斯不象以前的苏联那样把本国的大量资金用在军事、国际政治、对外称霸上而只拿很少的钱用于民生、用于改善和提高本国百姓的生活水平。——转贴者评点)。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8楼 发表于: 2009-06-24


命案逃犯打拼13年成富翁 为赎罪多行善事[转帖]

    忠县何小平杀人后潜逃,经过13年的打拼,终成千万富翁。为了赎罪,他一直行善。当重庆警方将其抓获后,他仿佛得到解脱,“我终于可以回家了。”

    5月11日,涉嫌故意伤害的何小平被忠县检察院批准逮捕。

    替朋友出气 捅死欠债人

    1996年1月15日下午,年仅22岁的忠县复兴镇的何小平,下班返家途中,接到做木材生意的朋友张强的传呼,说欠账人周某找到了,现在迎宾旅馆,叫他帮忙去“教训”一下。

    何小平匆忙赶到迎宾旅馆,周某被围在人群中,萎萎缩缩的样子。何小平上前去对周某大声质问:“你傻儿,欠账就该还钱。”并顺手给了周某两记响亮的耳光。周某说:“我没有钱,请再宽恕几天吧。”张强一听火冒三丈,从腰部抽出一把一尺长的刀,“又缓几天,你每次都这么说,是不是想赖账呀?”

    何小平一把拿过张强的刀,朝周某的背部捅去。周某大叫一声,口吐鲜血,倒在血泊之中。张强等人见状,让何小平赶快逃跑。何小平一口气跑到长江边,用力把刀扔进长江。

    张强等人赶紧去招出租车。可的哥一见周某浑身是血,都不愿意装载。不一会,周某气绝身亡。

    终于成富翁 时常做善事

    何小平逃到了云南。十多年来,他做过木工活,开过家具厂和酒店,成为千万富翁。

    他先后出资60多万元,为澜沧县攀枝花村老百姓架设了自来水管道,为77户村民安装了照明线路,还带领村民种植了4000多亩橡胶园。在安盟县,他一直资助三名贫困学生上大学,并带动该县某村村民种植橡胶园500多亩。为帮助老百姓盖房,他还出资100多万购买水泥等建筑材料。

    十多年来,他为做善事投入400多万元,同当地老百姓签订了种植橡胶园16.7万亩的协议。去年“5.12”汶川大地震,何小平为灾区捐款近2万元。

    2004年7月,化名为“刘卫东”的他,在云南省普洱市西盟瓦族自治县公安机关登记入户,后被当选为西盟瓦族自治县政协委员。

    13年后被捕 盼望得谅解

    今年4月22日,当警方如同神兵天降般出现时,何小平竟然没有一丝惊慌。也许,他早知这一天迟早会来临。

    何小平交代,逃亡的日子并不好过,他多次想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但一想到家庭等诸多因素,就缺乏了勇气。对于受害人周某及其家人,何小平表示愿意照料好周某的家人,争取得到他们的宽恕,并积极赔偿他们。

    新闻面对面  为让良心好过点

    “你为什么要做这些善事呢?”

    面对办案检察官的讯问,何小平吐露了自己的心声:“毕竟我致人死亡,命案在身,我想行善积德,让自己良心好过点。”

    讯问结束时,何小平小心翼翼地问检察官:“我现在还能在家乡投资搞建设吗?”

    办案检察官鼓励他:“可以呀,你即使在狱中,也可以通过你的亲人投资管理,为社会作贡献。”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399楼 发表于: 2009-06-24

“东北赌王”进京反赌 称不为炒作只为赎罪[转帖]

    前日,一名被称为“东北赌王”的男子受北京某媒体邀请,进京制作宣传反赌的节目。同时该男子还想在北京开设反赌俱乐部,劝人戒赌。

    展示出千术

    坊间传称“东北赌王”的人叫马洪刚,辽宁盘锦人。

    在现场,无论记者如何洗、切牌,马洪刚都能将特殊的牌,发给指定的人。他说,其实特殊的牌一直在自己的手里,主要利用快速发牌,将牌发给指定的人。

    随后,马洪刚又展示了单手偷牌等千术。“千术就在于手快”,他说,有时连从摄像机里都看不出来。

    为赌险些送命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马洪刚说,自己13岁时,和朋友玩扑克时,不经意间多拿了一张牌,并且赢了。这件事给他很大启发,从那以后,他每次打牌时都试着偷牌。

    那时,周润发的《赌神》正在热播,马洪刚看了近百遍,学会了单手翻牌。随着名气渐大,一些大老板慕名找他帮忙赢钱,然后分钱。

    但是,一次在南方赌博时,“出老千”被看出来,遭几十人追砍。在泰州,因为“出老千”被人关在一个铁笼子里,掏了8万块钱才保住命。几次经历,对他触动很大,最终在2005年“洗手”。

    这次来北京,马洪刚除了做节目,还准备开设反赌俱乐部,将他知道的千术一一展示,希望能以此帮助更多的人戒赌。

    当地警方不识“赌王”

    记者昨日向盘锦市公安局等部门询问马洪刚个人情况时,大多表示不清楚。盘锦当地一位知情人透露,此人千术,几年前在盘锦赌博圈子小有名气,后来洗手不干了,变身成了反赌斗士。

    ■ 对话

    反赌:我在赎罪

    新京报:“赌王”称号怎么来的?

    马洪刚(以下简称“马”):16岁出道,帮人赚了很多钱。圈内有人戏称我为“赌王”。

新京报:现在怎么看?

马:很不舒服!我不喜欢介绍我是“赌王”,更希望叫我的名字。

新京报:靠赌博,赢了上千万甚至上亿,可信吗?

马:那都是吹牛!内地赌场都是地下的,一场能赌几万、几十万很不错了。在澳门、美国,你不敢用“千术”,很容易被识破。

新京报:为什么不继续赌了?

马:赌场里有句话———赌博没好下场,不管你是什么样的高手,我不知道再赌下去是什么下场。

新京报:为什么开始反赌?

马:我害过一些人,有种负罪感,现在反赌是在赎罪。另外,我有个4岁的儿子,我不希望儿子长大后,别人问他,“你爸爸是干什么的?”儿子说我爸爸是“赌王”。我希望儿子能抬起头走在阳光下。

新京报:你通过什么方式反赌?

马:我会公布反赌热线,接受反赌咨询。我不想告诉你怎么去赢钱,只想告诉你是怎么输钱的。

新京报:你帮助过多少人戒赌?

马:有100人左右。看着别人给我发来的感谢短信,我挺高兴。

新京报:有人说你是为了炒作自己?

马:不是的。大多是媒体找的我。我还想把千术变成“魔术表演”。免费的,给钱我也不拒绝。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00楼 发表于: 2009-06-24

怀胎十月 妻子竟然生出混血儿[转帖]

  我太太张苇苇(化名)怀胎十月,终于住进了医院的产房,只等小家伙落地。那是今年四月份,从医院出来,我长出了一口气,仿佛一单大生意终于做成,只差回去数钱了。从前生孩子多简单啊,我奶奶生了五个,我丈母娘的妈生了六个,如今就一个,却一大帮人跟着操心,怎么吃怎么睡怎么保养,搞得大家都很累。
  为照顾苇苇,我还忍心不管我爸爸生病,把我妈大老远从青岛劝来深圳,到医院伺候,我也像个走马灯,公司、医院连轴转。第一天没动静,第二天没动静,第三天苇苇烦了,说你们老在我面前晃,我有压力。于是我妈回家严阵以待,我则把手机号、办公室电话都寫好,给了我妈、苇苇和妇产科主任,还反复交代。
  我必须这么做。公司生意五年没起色,如今总算咸鱼翻身,订单见涨,我这个销售经理不能因私废公,销售部二十几号人可都在看着。第五天晚上,医院突然来了电话,说苇苇肚子疼已上了产床,让我马上过去。当时我正谈判,为一块钱的价位和客户脸红脖子粗,因为这个电话,我立即让了步,看着对方的得意样,心里说,小子,好好感谢我要出世的孩子吧。
  深圳现在真变大城市了,高楼比着盖,地铁有了,外国人来了,路却越来越堵。当时有交通事故,车走得比步行慢,要不是路还远,真想扔了车子直接冲医院。十分钟的路,那天我开了个把小时,终于到了,也没等电梯,直接跑上四楼妇产科。可是我没想到,在那里,正有一个改变我一生的转变等着我。
  一位护士看我喘着,满脸汗,主动问:你是张苇苇的丈夫吧?你太太生了,是儿子,母子平安。我注意到周围有人窃窃私语,见了我又打住。我觉得奇怪,一般护士都会说“恭喜你”,可她公事公办,别的啥也没说。我也没想太多,一边抹汗,一边直接去了苇苇的床位。
  苇苇正睁眼看着天花板,一只手上还吊着针,见有人进来,一转头见是我,她却突然把头转向里边。当爹的兴奋已冲昏我的头,根本没多想就说,苇苇,是我,你生啦?你好吗?咱儿子呢?
  苇苇的头没转过来。我一边问着,一边轻轻去扳她肩头,终于扳过来了,却见一张苍白的脸上全是泪。生孩子疼,这谁都知道,于是我说,苇苇,别委屈了,不都生了吗?我会好好补偿你。没想到她哭出了声,肩头颤着,终于说:老公,对不起,对不起,我们离婚吧,离了,一了百了。
  我见阵势不对,还以为儿子有什么事,就说先去看看。苇苇却拉住了我,说你不要去看了,不要去。事情太蹊跷,我挣脱了她,出去找到护士,护士领我到育婴室。
  孩子眼睛还没睁开,头发黄里透着白,鼻梁很高,睫毛很长,眼皮双得很深——这分明是个白人小孩啊!我记得数月前无聊,还和苇苇在网上看过,那网上解释各民族婴儿有啥区别,还说如果是混血儿,白人与黑人结合倾向黑人,白人与其它族裔结合倾向白人,等等。于是我对护士说,你们弄错了,这不是我孩子,这是个洋孩,你们看我是洋人吗?你们怎么搞的?我的儿子在哪儿?
  那护士也急了:就是这孩子,肯定没错,我们医院到现在,就接生过一个这样的孩子,怎么可能搞错!不管谁的,反正你太太生的!
  我感觉到浑身的汗在往外炸。我明白她的意思,赶紧又去了苇苇的病房,问到底咋回事。苇苇咬住嘴唇不回答,眼泪泉水似地往外冒。她忽然够着我的头,也不管胳膊上还插着针,在我耳边哽咽着说,你走吧,我对不起你,孩子确实不是你的。
  都说事一临头,人就会冲动。那天我一听苇苇说孩子不是我的,就直接下了楼出了医院上了车。哪个男人受不了这个?可是,开着开着我调了头,我想不行,就这么一走肯定会出事,苇苇性格刚烈,不会有好,我妈有心绞痛,哪受得了这种打击。想想我就后悔,当初不该让她来,请个保姆也好啊。这样一考虑,我就冷静了,直接开回了医院,是啊,就是一口血我也得先咽着。
  苇苇已不哭了,依旧瞪着天花板。我知道,突如其来的打击已把她摧毁。我走过去,我说苇苇,咱们先不说这事,得瞒着我妈,我们的事不能连累老人,你要答应的话就点点头。苇苇眼泪又下来了,使劲点了点头。
  我下楼上车,给我妈打电话。我妈在电话那头说,真的?好啊好啊,总算生了,我儿子也有儿子啦,要是你爹能来,该多高兴。我妈太激动,声音颤抖着。她的一包东西早就收拾好了,要去照顾媳妇,我怕医院的气氛容易有破绽,就跟她说,医生说了,家人不用去,孕妇生了自有护士照顾。我妈抱怨了一通深圳医院,但也没起疑。
  放下电话,我的眼泪才唰地涌出来,我抱着方向盘,像个女人一样好一通哭。我为我爹我娘哭,他们盼孙子盼太多年了,我更为自己哭,生活不易,我没尽头地熬着,终于有了起色,可忽然像个青花瓷瓶掉地上,说碎就碎了,我还得遮遮掩掩。
  苇苇很快就出了院。我妈眼神不好,但她第一眼看到孩子,还是看了看我又看了看苇苇,说这孩子有意思,谁都不像,奇人奇貌,将来一定有出息。我的心像刀剜一样。
  苇苇一直眉头不展,我也强颜欢笑,好在我忙,老出去。我妈不解的是,孩子生了不摆酒,还看不到高兴劲儿。有一回我暗地里和她说,妈,苇苇不高兴你别计较,她得了产后抑郁症,医生说的,这种病现在普遍,不能受刺激,慢慢自然会好。我妈说,如今世道变了,啥怪事都有,以前只听说坐月子要注意身子。
  时间一天天过去,每天都像坐牢,我不知道我还能在我妈面前装多久,我必须请个保姆,把我妈支回去。现在找个合适的保姆可真难,还好,一个朋友举家移民澳大利亚,保姆就介绍给了我。第五个星期,孩子满月,我妈不放心我爸,终于提出来回去了。
  苇苇很矛盾,一方面希望我妈离开,她也装得受不了了,一方面又希望我妈别走,多留一天,就可以多回避一天事实。送我妈走那天她哭了,抓住我妈的手反复只有一句话,妈,特别不舍得你走,特别不舍得你走。
  我和苇苇结婚五年,她们婆媳关系从来都好,我把苇苇带回去那年,我妈说苇苇长得跟她想的一样,从此待她像女儿。苇苇不舍还有一层意思,她不知道是否婆媳缘分从此就尽了。
  我也不知道。也不敢知道。
  我和苇苇没有美丽的爱情故事。六年前,我最潦倒的时候认识她,她是西安人,在一家大公司工作,很多人追,但就认定了我。在深圳这个淡漠的异乡,我们的感情是一点点攒起来的,就像我们的家,每件物品从选购到摆放,我们都小心翼翼思量过摩挲过,都带有我们的记忆。
  我原想等我妈走后,就要苇苇原原本本把一切都说出来,可我妈真走了,我却什么也问不出来了,我是个软弱的人,我怕去面对。
  又熬了三天。我和苇苇之间话很少,我们都在小心逃避着。有时候孩子哭了,我不吭声,苇苇也不动。保姆立即过去搂起来递给苇苇,说,宝宝饿了,要喂奶了。苇苇机械地给孩子喂奶,但有时候喂着喂着,眼泪就叭哒叭哒滴在孩子的小脸上。
  第四天晚上,苇苇终于主动开口。她关了灯,沉默一下说,你还不问吗?我说,没啥好问的,木已成舟。她说,不,我一定要告诉你,我不说,死不瞑目。
  月亮照进来,一片幽光,我都很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月亮了,如今见到,又是这种局面。月光映在苇苇的脸上,但她没有抽泣,她的泪水无意识地流着。
  那是一年多以前,在地铁上,苇苇说。苇苇要强,一直没放弃学英语,还说他们公司做外贸,将来一定有用。地铁上人很多,苇苇挤上去,拿出本英语小说看。刚好她旁边站着一个白人青年,见她看的是英语书,就主动搭讪。苇苇觉得是练口语的好机会,没拒绝,就聊上了。
  地铁很快,一下就到了老街站。白人青年要下车了,非常绅士地和苇苇道了别,还给她一张名片,上面有他的电话和MSN。他告诉苇苇,如果学英语有困难,他可以帮她。
  MSN我和苇苇以前都迷过,后来就厌了。那一段,为了公司找生意,我满世界跑,老不在家。苇苇学外语也算是打发时间。有一次,她想起了那个白人青年的名片,就重新用起MSN,没想到,居然联系上了,越聊越热络。
  白人青年叫史蒂夫,新西兰人,背囊客,做假期外教的,据说还在越南、缅甸、泰国教过英语。他告诉苇苇,他们经常举行英语派对,有时间可以参加。接下来的事情我不想说了,反正有一回苇苇去了,玩得疯,喝醉了,可耻的事情就发生了。据苇苇说,等她醒来已晚,想大闹又怕我知道,只有忍了。
  我了解苇苇,我相信她的话。我说,苇苇,我明白了,但你要知道我只是个普通男人,这事情我过不去,我爹我娘那儿也过不去,再说等孩子大了样子出来,我们怎么说?我想现在有两条路,一是把孩子送人,我们就对双方父母说孩子夭折了,一是我们离婚。
  苇苇没有动,过了很久忽然抱住我说,不,我把孩子送人,送得远远的,只要你还要我,我不想离婚,我想跟你过一辈子。
  接下来的几天很尴尬,我辞退了保姆,开始为孩子找个家,像做贼一样四处暗暗打听。最后还终于找到了,是一个客户介绍的,江西一对中年夫妇,独子死于矿难。他们约定一周后来领孩子。那一周,苇苇对孩子特别好,天天抱着,我看了心情复杂之极。
  那对夫妇终于来了。一看就是两个憨厚人,他们见了孩子,男的想问什么,女的拐了他一下,男的就没吭。苇苇又到卧室里给孩子喂了一次奶,再搂出来递给那女的,还送给他们一包小衣物和一千块钱,信封装着。孩子已睡着了,小脸嫩得透亮。他们说,也不坐啦,要去赶火车。
  两个人道了别就往外走,就在那时候,仿佛是冥冥中的安排,孩子忽然哇地一声哭了。苇苇本来已进了卧室,听到哭声,猛地就冲了出来,一把抢过孩子,二话不说直接奔回卧室,怦地一声关起了门。
  是我抱着歉把江西夫妇支走的,那一千块钱算是他们的路费。他们很错愕,但也没多问。我回了屋,才感觉自己没出息,竟然有如释重负之感。
  晚上六点,苇苇给我打电话,说她在华发北路那家东北饺子馆,要我过去。她说,你一定要来,我等你。
  苇苇怎么跑到那去啦?我懵懵懂懂想了半天,终于想起来,那是我和她第一次约会吃饭的地方。我们本来相约每年去吃一次,但后来天天忙得焦头烂额,完全忘记了。我预感到有什么事要发生。
  我很快赶了过去。苇苇找的是二楼一个临窗的桌子,她已经点好菜,见了我,马上要服务员上菜。菜不久端上来,有酱骨架、地三鲜、拍黄瓜、西葫芦饺等。我记起来了,我们第一次吃的就是这些。苇苇又叫了啤酒,她自己也一杯。
  我们吃着喝着。我以为她会提起以前的事,她没有,但我知道她有话要说。
  苇苇终于开口了,她说,老公你还记得吗,我们是从这家饭馆开始的,现在就从这家饭馆结束吧,我本来都想好了,把孩子送人,我们重新来过,但我做不到,孩子要送了人,我也完了,可不送对你不公平,我和你一样,也不想欠着别人的,所以只有离婚。
  苇苇拿出一张纸,接着说,这是离婚协议,我签了字了,你签上就可以了,我还找好了房子,明天就搬。我始终没说话,我不知道能说什么。
  回到家里,我看到苇苇已经收拾好了行李,多年未用的皮箱就停在门边。那是苇苇来南方时用的皮箱,我们住在一起,她拎来的也是这个皮箱,如今她又要拎着这个皮箱走了,只是身边多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孩子。
  我心软了,说,苇苇,你还是别走,我们就这么过吧。苇苇走过来,抱住了我。我感觉到她的身体在抖。但她松开了手,看着我,轻轻摇了摇头。第二天,等我回家时,她已经走了,门边没了皮箱,床上也没了孩子……
  苇苇搬走一个月了,先是住在出租屋里,如今已离开了深圳,也不知道去了哪里。但如果一定要找她,还是可以找到,毕竟苇苇还会和自己的家人联系。然而,找还是不找?对我来说都是一个很难的选择,我需要一个能坦然面对的理由。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01楼 发表于: 2009-06-25

文坛大佬黄裳涉嫌勾结拍卖行伪造文物诈骗 [转帖]

    核心提示: 上海文坛大佬黄裳为了区区五千块钱的好处费,就涉嫌勾结拍卖行,伪造鲁迅文物进行诈骗。被人揭穿后,大概怕拍卖行要回那五千块钱的好处费,不顾已经90岁高龄,非常起劲地在上海的报刊写了好多文章,狂骂揭露这一骗局的学者,还动用自己作为上海文坛大佬的地位,阻止他们的揭露文章在上海的报刊发表。真是为老不尊的典型。不仅如此,黄裳在抗战期间,还有过汉奸行径,但面对确凿证据,他本人拒不承认。余秋雨大尸的死不认账的上海滩文人做派,应该就是从他那里学来的。

  
    我在揭露这位上海文坛大佬的丑事前,先介绍一下黄裳的基本情况。毕竟现在的90后非主流,只知道玩点身体叛逆,其实多是服装叛逆,穿点奇装异服就以为很酷,还不知道其实完全是脑残。他们从来不看书,大概不知道大名鼎鼎的黄裳是谁,所以得介绍一下。

    黄裳,1919年生,原名容鼎昌,原籍山东益都,生于河北井陉。1940年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系,1942年转至重庆交大。1944年被征调往昆明、桂林、贵阳、印度等地任美军译员。从1945年开始,长期担任上海《文汇报》记者、编辑、编委,曾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上海文联委员,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

    黄裳虽然不是上海人,但从1940年开始,除了短暂离开外,他长期居于上海,今年已90高龄,属于上海滩上谁都不敢随便得罪的文坛大佬。其实,黄裳的文章写的确实非常好,我直到现在,也还是非常喜欢,比如他的《榆下说书》,是谈他收藏的各种书籍的书话,原来的版本是黑白的,后来出了个彩色版,装帧正可以配上黄裳精彩的文字。《珠还记幸》则是散文随笔,文字非常漂亮,2006年三联书店出版了修订版。

    黄裳的文章写的非常好,我真的非常喜欢,但可惜的是他人品不好。这真是让人非常感叹,文人都是嘴上说一套,背地里做另外一套。所以有人竟然称我为文人,我说文人就是流氓,文学就是垃圾,你才是文人,你全家都是文人。

    黄裳为了区区五千块钱的好处费,就涉嫌勾结拍卖行,伪造鲁迅文物进行诈骗。被人揭穿后,大概怕拍卖行要回那五千块钱的好处费,不顾已经90岁高龄,非常起劲地在上海的报刊写了好多文章,直到最近还在写,狂骂揭露这一骗局的鲁迅研究权威朱正先生、上海鲁迅纪念馆常务副馆长王锡荣研究员、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福康教授,大搞人身攻击,说批判他是“黄蜂刺”。还动用自己作为上海文坛大佬的地位,阻止他们的揭露文章在上海的报刊发表。为了五千块钱的好处费,你至于吗?真是为老不尊的典型。

    我在《金庸为何要主动加入中国作协》(http://user.qzone.qq.com/35362110/blog/1245617615)中指出85岁的金庸主动要求加入中国作协,其实是为了先做作协副主席,然后当国家领导人(政协副主席),金胖子政治上非常要求进步啊。有些脑残愤青在尊重老人是中国人基本礼仪,怎么可以批评年纪那么大的老人?黄裳已经90岁了,比金庸还大。其实,是这些愤青的儒家经典没学好,“老而不死是为贼”,典出《论语》的“宪问”篇。这是孔子骂一个老头的原话。

    事情的经过其实很简单:上海博古斋主办的春季拍卖会“新文学专场”上,有一本号称是“鲁迅、刘半农题签”的《梅兰芳歌曲集》。这本书是梅兰芳赴美国公演时编撰的,1929年印行出版的,鲁迅题字一共16个字。“天华、半农新作。迅自留。一九三十年,上海。”

    众所周知,鲁迅一向鄙视梅兰芳,多次在文章里讽刺挖苦梅兰芳。所以,1949年后凡是纪念鲁迅诞辰,身为全国文联副主席的梅兰芳也从不出席。按常理,鲁迅也不会保存梅兰芳的书。当然,鲁迅鄙视的人的书,鲁迅保存起来也完全可能。但关键的破绽出在别的地方。

    只要稍微有点文化常识,一看就知道这是伪造的。破绽就出在“迅自留”三字上。以前的文人,“自留”“自存”这些字,都是作者写在自己的著作上,留着供自己修订、批注的。哪有在别人书上写上“自留”的?鲁迅怎么会写这么狗屁不通的话出来?

    现在的文物拍卖会,假古董充斥,这是公开的秘密了,反正都是卖给附庸风雅的大款,能骗就骗。而且,所以拍卖会都会事先声明,不对拍卖的文物的真伪负责。朱正先生、王锡荣研究员、陈福康教授陆续出来揭露这一骗局后,黄裳不顾90岁高龄,振振有辞地为伪造的假文物辩护,他的理由就是“不知何人何时订下除非自著不得使用‘自留’字样的律令。”翻译成通俗的语句,就是说,“自留”一词就算是只能写在自己著作上的,鲁迅就是这样写了,你管得着吗?难道不允许鲁迅写错字了?

    其实,我说个类比大家就明白了。“家父”是称呼自己的父亲,虽然从字面解释,“家里的父亲”都可以称为“家父”,但如果用“家父”称呼别人的父亲就是错了。所以央视主持人朱军在“艺术人生”节目里称呼嘉宾的父亲为“家父”,就被网友嘲笑为没文化。黄裳竟然以为鲁迅是没文化的央视主持人朱军啊?除非是那天鲁迅脑子坏掉了。

    通过黄裳的拼命鼓吹,后来,这本破书,以22万元的价格被人买走。不知道哪个没文化的做了这个冤大头。据有关内部知情人士说,拍卖行给的好处费也就是区区五千块人民币而已。

    其实倒卖文物来骗钱,对于黄裳是轻车熟路。黄裳收藏了很多珍本书籍,还有文人名流的字画墨迹,后者多是他借着自己文坛大佬的地位去免费要来的。张充和写给黄裳的书法《归去来辞》,黄裳说“此文为我着意之作,书件一时脱手而去,愧对故人”,却被他自己卖给了香港人,然后香港著名作家董桥卖了回来,原物返回给了黄裳。此事看董桥的《张充和的伤往小令》和黄裳的《答董桥》就非常清楚了。

    我刚才说黄裳的文章写得非常好,可惜人品不好。黄裳的另一劣迹,就是做过汉奸行径,自己却一直矢口否认。

    在抗战时期的1940年代,正是上海的孤岛时期。汉奸文人办了个《古今》杂志,当时在上海的进步文人,全部拒绝给这个汉奸杂志写稿。而黄裳不仅写了,还写了非常多。这种行为,被当时的进步文人所不齿,视之为汉奸。黄裳以为自己活得长,其他同时代的人全死光了,这事就没人知道了。还好关于此事,曾任《文汇报》副社长兼副总编的老作家柯灵在回忆录里说的非常清楚。黄裳后来解释,说因为生活在孤岛其间,为准备到大后方去抗日的路费,加之自己所认识的《古今》编辑进行约稿,自己不知道是汉奸办的,全属不明真相之举。但柯灵指出,《古今》因为是汉奸所办,当时的进步文人都相约不给其写文章,而黄裳却是第一个丧失约定的。所以黄裳根本不是“不明真相”。

    黄裳自己做过汉奸,就越是痛骂汉奸,这其实非常符合心理学的原理。1996年,我非常敬仰的文化老人张中行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史识的闲话》,大意是生逢乱世,作为小人物,除了为国赴难,是否还有别的出路。此前,张老还发表过《月是异邦明》,说月亮就是外国的圆,写得非常精彩。黄裳就在上海的报纸发表文章《第三条道路》,痛骂张中行是汉奸,非常义正词严、大义凛然,痛斥张中行的言论与汪精卫的卖国言论一模一样。但谁知道黄裳自己也做过汉奸呢?正因为自己做过汉奸,骂汉奸才表现的这么主动积极。

文/周筱赟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02楼 发表于: 2009-06-25

为什么被警察打死的人多患“心脏病”? [转帖] 

 
据昨天新华社和《华商报》公布的消息,陕西高中生徐梗荣猝死公安局一案,目前有了初步结果。

陕西丹凤县检察院28日通报了徐梗荣的尸检报告,法医鉴定结论为:徐梗荣系原发性心肌病,由于外伤、疲劳等原因引发心跳骤停死亡。通报表示,办案民警对其实施的肉体侵害行为,致使徐梗荣身体极度疲劳引发心跳骤停死亡。

此前的报道称,法医当面对徐梗荣的家属说,徐梗荣的心、肝和肺部都有问题,而心脏病变是致死的原因,徐梗荣身上的伤不是致死原因。

徐梗荣的家人表示无法接受这一尸检结果,因为徐梗荣曾经拿过商洛市首届中学生体育运动会5000米竞走第一名,徐家人认为他不可能有心脏病。而丹凤县检察院雷雨田副检察长也告诉他们,如果对尸检结论有异议,可以提出申请,重新鉴定,但按照法律规定,重新鉴定的费用需由申请方承担。雷副检察长的这几句话,其实是很值得玩味的。

今年2月10日,陕西丹凤县发生一起高二女生被害案。当地公安部门不知怎么回事,就认定丹凤中学高三学生徐梗荣有重大嫌疑。徐梗荣2月28日23时被公安机关传唤,连续审讯,到3月8日在审讯时猝死,引起广泛关注。根据记者的调查,当地警方根本没有相关刑拘手续就把人抓走了,以致家属认为孩子失踪了。

用刑讯逼供和心脏病随便搜索一下新闻,就能搜出一大把,几乎所有被警察打死的人,都患有心脏病,都是死于心脏病,和警察无关。或者这样说,凡是被警察打死的人,基本都能检查出患有“心脏病”。

2007年11月,宜宾市翠屏区菜坝镇城管执法人员和民警在整治街面秩序中,将店主梁云贵扭送到派出所“接受教育”。在进入派出所10分钟后,梁云贵突然死亡。调查结论很快出来了:死者梁云贵系突发性冠心病死亡,生前没有遭到执法人员殴打(2007年11月13日《华西都市报》)。

2008年1月9日,一家公司总经理魏文华路过天门时市竟陵镇湾坝村时,发现城管执法人员与村民发生激烈冲突。他掏出手机录像时,数十名执法人员见此蜂拥而至,殴打魏文华,魏拒绝删除,被殴打致死。公安部门的鉴定书上魏文华死于“因外伤诱发冠心病急性发作而死亡”(2008年1月10日《楚天都市报》)。

2008年5月,犯罪嫌疑人马某在被陕西略阳公安局3名民警审讯后不久突然死亡。尸检发现其左、右大腿及双脚背有大量淤血和肿胀。中队长冯亚军和民警贾刚、赵剑飞均承认在讯问过程中对马某采用了吊铐、冲凉水澡、踩脚趾、用橡胶棒殴打等方式。专案组专家勘察分析后认定,马某系心肌梗死引起急性心脏骤停死亡。法医认为,3民警的讯问方式导致马某身体损伤及皮下出血,属于轻伤,但与其死亡并无关系。法院经过审理认为,3名民警犯有刑讯逼供罪,但不是造成嫌疑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免予追究刑事责任(2008年5月9日《西安晚报》)。

这样的例子太多,不用我再一一举例。我只能说,中国实在是个神奇的国度,每个人身上都有着潜在的致命疾病——心脏病,虽然单位体检从来没检查出来过。但是你只要一进入警局,就非常容易突发心脏病。所以大家要注意锻炼身体,尤其是锻炼心脏机能,注意减肥,多吃低脂肪食品,戒烟戒酒,诸如此类,等等等等。

不过一旦被抓进去,这些前期工作都没有用,一定会查出你患有心脏病的。

文/周筱赟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03楼 发表于: 2009-06-25

拍卖圆明园兽首是商业骗局,和爱国无关[转帖]



核心提示:
圆明园兽首做工粗糙,只是三四流的文物,根本不是国宝。
通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炒作,不断激怒国内的爱国粪青,爱国粪青就会不断制造舆论,坚决要把文物购回中国,否则就是卖国,那老外就可以不断抬高价格了。
在这次事件中,粪青再粪,他们不可能说掏出钱来把兽首买了,因为粪青只会叫唤,并没有钱。
圆明园兽首本来就是中国的,为什么要中国人出钱买回来?应该让他们白送回来才对。
拍卖圆明园兽首和爱国无关,完全是一场商业炒作。在这场商业炒作当中,粪青的爱国情绪得到了发泄,收藏者的文物得到了超级升值,拍卖行卖了高价可以多拿佣金,爱国商人获得了政治地位做更大的生意。


圆明园鼠首、兔首
圆明园兽首做工粗糙,只是三四流的文物,根本不是国宝。


北京时间2月23日18点半,法国巴黎大审法院紧急审理法庭做出裁决,驳回了要求停止圆明园鼠首、兔首铜像拍卖的诉讼请求,那就意味着,鼠首、兔首即将由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

国内的粪青,这回终于抓到一个发泄的渠道了,对法国的仇恨又增加了一个证据。其实,佳士得拍卖行又不是法国政府开的公司,文物本身也不是法国政府所有,和法国政府本身都毫无关系。脑残粪青必读的《环球×报》,又报道说,把鼠首、兔首交给拍卖行那个法国富商人说,如果达赖能回国,他就把文物无偿送还中国。更加激起粪青的爱国热情了。

我只觉得这些粪青的可怜,被老外这样利用,还完全不知道。不论是法国富商,还是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就是通过这样一轮又一轮的炒作,不断激怒国内的爱国粪青,爱国粪青就会不断制造舆论,坚决要把文物购回中国,否则就是卖国,那老外就可以不断抬高价格了。

《环球×报》这类脑残粪青必读的报纸,完全是没文化,只要是文物在国外拍卖,就是国宝流失。其实,哪有那么多国宝?一件文物是否国宝,是要由文物鉴定部门来鉴定的,圆明园兽首做工那么粗糙,只是三四流的文物,而且制造时代非常晚近,这样的东西都能算国宝,那中国的国宝就实在太多了。

此前回到国内的部分圆明园兽首

此前拍卖的兽首,有商人或机构花了数千万美元购回,现在经过轮番炒作,粪青的热情被调动了,佳士得拍卖行的底价已经高达数亿。其实,这样普通的文物,根本就不值那么多钱。圆明园生肖兽首一共12个,文物成套价值才高,目前已经有牛、虎、马、猴、猪五首通过各种渠道回归中国,现在拍卖的是鼠首和兔首,剩余龙、蛇、羊、鸡、狗五首至今下落不明。在这种情况下,单个兽首哪能值如此天价?一个卖十几万人民币是比较合理的价格,也就是是几万美元或欧元而已。当然,这些买下文物送回国内的商人或机构也不是傻子,这样一来,他们就变成了爱国壮举,可以获得政治地位,成为地方政府的座上宾,可以马上做成无数倍于文物价格的生意。

外交部最近的表态,有一点我非常赞同,就是坚决不出钱回购文物。否则,岂不是变相鼓励文物盗卖行为?只要惹怒了粪青的爱国情绪,就必须在爱国的名义之下购回,那老外就可以漫天要价了。埃及的狮身人面像的胡须,被法国军队掠走,保存在大英博物馆,埃及人坚决不出一分钱,要求必须无偿归还,为此等了193年,终于回归埃及。圆明园兽首本来就是中国的,为什么要中国人出钱买回来?应该让他们白送回来才对。中国有1700万件文物流失海外,难道都出钱买回来?有那么多钱吗?

圆明园兽首,确实是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掠去,但脑残的粪青知道吗?是谁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就是中国人,而且是龚自珍的儿子龚橙(龚半伦)。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后,圆明园的主体建筑基本还在,脑残的粪青知道吗?是谁让圆明园变成一片废墟的?就是中国人。圆明园的守卫或逃或杀后,周围的老百姓纷纷进来抢东西,把建筑拆毁拉回家做建筑材料,把石头敲碎成小石子,混在大米里卖钱。这些都是有确凿史料为证的。不过粪青虽然表现的非常热爱传统文化,不过粪青一般都看不懂文言文,所以不知道这些史料的。

同样的文物,比如敦煌文书,在国内保存的非常差,很多因为没有保存条件而被彻底毁坏,而大英博物馆就保存得非常好。这样的文物在国内被毁坏严重,在国外保存完好的情况非常多。粪青动不动就说帝国主义分子到中国掠夺文物,其实很多文物就是中国盗挖了以后卖给老外的,当年美国、日本收集了大量的中国文物,大多是花大钱从中国人手中购买的。著名的昭陵六骏,是唐太宗李世民生前经常乘骑的六匹战马,刻在昭陵的庑廊。其中两块浮雕飒露紫和拳毛騧就被中国人卖给了美国人,现存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非常完好,剩下的四块浮雕,中国文物商人为了方便盗卖,竟然打碎成石块偷运,后来被截获,现在残缺的浮雕保存在陕西省博物馆。

被中国人打碎盗卖的唐昭陵六骏之一。

拍卖圆明园兽首和爱国无关,完全是一场商业炒作。在这场商业炒作当中,粪青的爱国情绪得到了发泄,收藏者的文物得到了超级升值,拍卖行卖了高价可以多拿佣金,爱国商人获得了政治地位做更大的生意,文物回到了中国,似乎谁也没受损失,完全是多赢的结果啊。

只是,左粪情绪泛滥,实在非国家之福。比如,粪青从来不检讨,为什么中国人自己怎么这么不争气?在这次事件中,粪青再粪,他们不可能说掏出钱来把兽首买了,因为粪青只会叫唤,并没有钱,而在家乐福事件中,粪青不仅叫唤,他们还能动手。韩寒在家乐福事件中对爱国主义的讨论和对爱国愤青的批判,就非常精彩。不要再动不动就拿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卢梭说过:“爱国主义是流氓的最后庇护所。”斯言得之。 

文/周筱赟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404楼 发表于: 2009-06-25


日本逃兵在中国赎罪70年 称死后也不回国 [转帖]


    山崎宏70多年前,他作为一名日本士兵,参与了侵华战争。6个月后,因为“看不惯军队烧杀抢掠”,他逃跑了。因为回不到家乡,他辗转来到山东济南,并在这里安了家,从此再没离开。剩下的70多年里,他尽全力帮助周围的人,并拒绝了回日本。他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赎罪——

    70多年来,山崎宏一直在为那场战争赎罪。尽管作为一名士兵,他在其中只参与了6个月。

    6月20日,坐在山东济南市一家小诊所里,这个老人觉得,自己每天的工作,“除了给小孩儿看病,就是等死”。他已经101岁了,几年前,听力开始渐渐丧失,到现在几乎听不见任何动静。

    但在街坊们眼里,他仍然是远近闻名的“山大夫”。操着一口浓重的济南口音,穿着一双平底黑布鞋,很少有人能认出他是个日本人。更少有人知道,72年前,他曾在侵入中国的日本军队服役,做一个为军马治病的兽医。

   在卢沟桥事变发生两个月后,年轻的山崎宏来到中国,随军队转战上海、天津,并在6个月后,挑了个黑夜逃走。他解释,那是“因为看不惯军队的烧杀掠夺,破坏别人的生活”。关于战争的经历,人们只能从他嘴里打探出这么多。

    从眼前身材略微佝偻、步伐缓慢的老人,很难推想当年那个日本陆军士兵的壮实模样。山崎宏老了,并自己知道将不久于人世。因此,5年前,他97岁时,把山东省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请到家里,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郑重填上自己的名字,又按上印章。

    “我死后不回去了,就永远留在中国了。”他指着登记表的复印件说。他所说的那个不回去的地方,在日本冈山县,1908年11月,山崎宏在那里出生。1937年,有两个儿子的山崎家,必须送一个儿子参军。因为哥哥已经结婚了,山崎宏便穿上军装 ,离开了那个盛产葡萄的地方,来到中国。

    6个月后,逃兵山崎宏最希望能回到日本的家,因此,他决定从天津向东逃亡。在模糊的记忆里,他记得山东半岛最东面,“离日本近,可以找机会回家”。但在日本老家,亲人们以为他早已阵亡了,为他摆好了灵位,并修好了坟墓。

    这条回家的路,一走就是几十年。沿路乞讨来到济南后,山崎宏停了下来,因为“这里的人们,给我饭吃,给我水喝”。从此,他再也没有挪过窝儿,一个从唐山带着女儿逃难到济南的女人,经人说合,做了他的老婆。山崎宏给女儿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山雍蕴”。

    “就那么回事。”坐在只有两张办公桌的诊所里,山崎宏微微一笑说道。提起过去的事,他都轻描淡写,有些记忆也渐渐模糊。不时有人带着生病的孩子来找“山大夫”。他便停止讲述,给孩子号脉,然后戴上听诊器,神情专注地检查病情。

    除了周日,他每天早上7∶30到诊所,然后10∶30离开。“每天都很准时,风雨无阻。”诊所的主人刘谟桐说。桌子上浅黄色油漆已经有些剥落,这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诊所。

    60多年前,山崎宏在济南也有一间自己的私人诊所。那时,战争刚结束不久,他所在的地方还只是郊区。过了几年,他的汉语已经很纯熟,经常能在广播里听到一个叫毛主席的人,告诉人们要“为人民服务”。

    后来,山崎宏的诊所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变成了联合诊所。再后来,他成为当地卫生院的医生,吃上了公家饭。虽然一直保留着日本国籍,山崎宏几十年来服务的,却一直是中国人。

    他的身份,和他参加过侵华战争的往事,很少有人知道,但“尽一分力量,向中国人谢罪”的念头,却在他心里藏了一辈子。

    这个心怀愧疚的人很少说出自己的想法。认识他的人回忆起来,大都像刘谟桐一样,评价是“太客气了”。大多数时间,他见到人,都会欠身微微一笑,却很少跟人交流。他从不串门,不开心的时候,也几乎不向家人或朋友倾诉,只是把自己关在屋里翻看一些日文资料,偶尔会哼几句日文歌曲。

    但悄悄地,他却做了不少事。自己开诊所时,山崎宏给很多穷人看病,都不收费用,尽管他日子过得很紧张。进医院工作很多年后,他的工资都没变化过,一直是83.6元。后来,女儿山雍蕴听别的医生告诉她:“每次涨工资,你爸爸都跟院长说,把机会让给别人。”

    虽说满腹疑惑,回到家里,山雍蕴却“什么都不敢问,什么都不敢说”。她到现在都记得,父亲一直很严厉,很少笑,做事也很严格,并且常常告诉她“照着做”。而母亲过世早,关于父亲的经历,他自己从来不提,她也几乎一无所知。

    1976年,战争已经过去30年,两个国家和民族也开始尝试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这一年,离开故乡近40年的山崎宏,第一次回到了日本,并且亲眼看着亲人把自己的灵位撤掉。亲人替他在日本的医院找了份工作,每月30万日元,但他拒绝了。

    “我在中国生活的时间比日本长,我要回中国。”年近70的山崎宏又回到了济南。他给自己家带回来的,是一台别人不要了的14英寸彩电,却掏钱买回了一堆日文科技图书,一个心电图仪,捐给了济南的图书馆和医院。

    到1983年,日本和歌山市打算与济南市结成友好城市。作为中间的牵线人,山崎宏自己掏路费,频繁往返于两座城市之间。当时,他为此给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写过信,首相后来给他回信,送给他手题的“大道无门”4个字。

    他开始被媒体所关注。记者来采访,这个沉默了30多年的日本老人终于开口表示,“赎罪的想法一直在心里”。

    从那之后,直到失聪前,山雍蕴经常听到父亲跟人说起“赎罪”两个字。到现在,他几乎听不到任何声音了,但还是经常用呜哇呜哇的声音嚷着“为人民服务”。

    在诊所办公桌上的玻璃下面,山崎宏压着一张纸条,纸条上的字是他自己写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美德。”

    岁月开始吞噬他的记忆。他已经记不清这句话是谁说的了。一起忘记的也许还有很多事情,他当年在军队里看见了什么,他怎样挨过了逃难的日子。不过,只要有人问起,他还是会用含混的声音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太多的灾难,我要尽一点力来赎罪。”他并不知道自己回答的声音很大。

    这个日本老人始终相信,赎罪的方式,是“多给中国人做些好事”。

    有些好事简直微不足道。从1980年开始,他每天清扫自己新搬进的楼房3层以下的楼道。后来,同一座楼的老住户都陆续搬走,换成了来来往往的租户,他也从不间断。几年前,他终于扫不动了,于是,这项工作由女儿山雍蕴接手,直到今天。

    诊所主人刘谟桐回忆,在他晋升副高和高级职称时,必须学习日语。刚认识不久的山崎宏热心辅导了他,却分文不收。等他带着礼物去感谢时,山崎宏拒绝说:“你我是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前,这个日本老人,也分别给山东大学和山东师范大学的学生教过半年日语口语,同样分文不取。

    每年,山崎宏都会收到日本政府发给老人的一笔养老金,折合人民币一万多元。他几乎每次都以各种方式,把这笔钱捐出去,捐之前“从来不跟家人商量”。

    这个习惯至今都改不掉。一年多以前,汶川地震发生的第二天,街道办事处还没来得及组织为灾区捐款,他已经去当地的红十字会捐了3000元,并拿着报纸,指着新闻告诉女儿“要捐款”。后来诊所集体捐款时,他又捐出了1000元。

    70多年时间过去了,这个日本人在异乡从年轻变得老迈,几乎经历了这个国家的每一次大小变化。他经历了“文革”,但这个“一心只想着上班”的人并没有被人批斗。只是有一次,医院里有人故意把“打倒少奇”写成连笔,看起来像是“打倒山奇”,让他觉得难以接受。

    而自己的国家,对他来说已经逐渐陌生。在办公桌的玻璃下面,山崎宏压了一张房地产海报,上面印着大大的两个字:“望东”。以前每到元旦的时候,山雍蕴都要帮父亲给一些日本的亲友寄信,但从几年前已不需要再寄了。老同学、老同事们,都已经不在了,许多年轻人,说不定早已不清楚那场战争。但在山崎宏这里,赎罪仍没有结束,除非到他死的那天。

    这个时常望着东方的人,决定不回去了。因为朋友和政府都挺照顾,他“挺满意,死了以后就不回去了,永久留在中国”。

    不过,生前“一辈子为人民服务”的人,不想让自己死了只剩一把灰。他决定捐出自己的身体,这样,在“等死”的日子里,就不会觉得“活着没意思”,而“死了以后还是为人民服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