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三大伪武术民族英雄:马永贞、霍元甲、黄飞鸿[转帖]
每当国难当头之时,常常流传有妓女或寡妇上阵杀敌救国的故事。当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市井侠客救国也是一大风尚。大概这都是对所处现实的讽刺与反动。正如“肉食者鄙”一样,本应该去救国的既得利益集团尸位素餐,舍身救国的偏偏是民间那些弱势群体。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司马迁撰写《史记》时特辟《游侠列传》,赞朱家郭解,诵侠义,无非召唤正气与正义。正如金庸武侠的小说中的郭靖。此《春秋》大义,由来已久,历代皆如此,似乎天不变道亦不变。
近代中国,国运式微,屡遭列强侵略,几近亡族灭种,可谓几千年来的莫大耻辱。其时,兴武救国之风,随着义和团运动走向了高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虽然热兵器优越于冷兵器,但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刀枪不入”的神话并未走到尽头,而是再次以超越热兵器的面目出现在世人面前。正是如此,中国功夫后劲十足,加上才俊辈出,造神不断,遂蔚然风靡全世界。
当代,因中国功夫凭借电影在海外影响甚钜,因而托载于电影的近代武术神话也跟着在国内外广为流传。春花零落,血雨腥风,侠客们自卑而夹杂着国恨家仇,自负而凭借着一身武功,化作一幕幕威风凛凛的民族英雄徒手打败外敌的故事呈现在世人面前,真不知道激起了多少世人的爱国情操!所以,因近代电影、电视、小说的有意渲染神化,好事者润色增华,于是塑造出了全国老少皆知的三大伪武术民族英雄——马永贞、霍元甲、黄飞鸿。他们在世之时,虽然他们三人都小圈子内小有名气,但相对于全国的一流大武术家来说,仍不过是无名小卒。不料,时异势转,他们都是死后暴得大名,享尽哀荣。在影视中,他们都一身正气,武功非凡,经常打败在欺负中国人的外国大力士,为国人与民族赢得了尊严。因此,他们成为了近代的“武术民族英雄”。
据查史料,马永贞的记载仅仅片言只语,根本看不出他是上海滩武侠。当时国内名高望重的一流武术家甚多,霍元甲、黄飞鸿的武术纯属一般,根本算不上什么武林高手。霍元甲的迷宗拳在中国拳术中只是一种很不起眼的外家拳,生前仅以“大力士”闻名;而黄飞鸿的无影脚纯系后人杜撰,因其生平事迹不可靠,落选2007年广东历史文化名人。似乎塑造英雄可以带来无数利益,像天津西青南河镇因时霍元甲故里,闻名遐迩,最近还趁机利用霍元甲的名人效应,更名为“精武镇”。真可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不过,更名为“霍大力士镇”才名副其实。
一、马永贞
《黄浦区志名人事略》:
马永贞(?~1879),回族,山东济宁人。清末拳师。曾在境内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赛马会上,以骑术战胜外国骑士,轰动沪上。清光绪五年(1879年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楼(原址今南京东路金华路)被暴徒暗算,伤重身亡。
《黄浦区志大事记》光绪五年(1879):
三月二十二日(4月13日) 山东拳师马永贞(回族)在南京路一洞天茶馆喝茶时,被马贩顾忠溪纠集的打手先用石灰粉撒面,再用刀砍伤。当夜,伤重致死。
可见,历史上确实存在一个山东拳师马永贞。他曾在上海跑马厅(今人民广场和人民公园)赛马会上,以骑术战胜外国骑士,轰动一时。光绪五年(1879)三月二十二日(阳历4月13日)在南京路“一洞天”茶馆喝茶时,遭马贩顾忠溪纠集的打手暗算,石灰粉撒面,乱刀砍伤。当夜,伤重而死,饮恨上海滩。然其生平事迹再无史可查,无法还原其真实面目。但好事者蜂起,不断有影视剧、小说演绎马永贞的故事。民国16年(1927),武侠电影《山东马永贞》上演;20世纪30年代中期,上海戏馆中曾有锡剧《山东马永贞》的剧目。至今,关于马永贞的电视、电影多如牛毛,全系虚构,不必一一赘述与置评。值得肯定的是,马永贞仅仅在赛马会上战胜外国骑士,不能认定为民族英雄。
二、霍元甲
霍元甲生前仅以“大力士”闻名,逝世后的墓碑“大力士霍元甲之墓”就是明证。其老家在天津小南河村。传说霍家是武术世家,还有待于考证。霍父习“秘宗拳”(又称迷踪拳、迷宗拳),人称“迷踪艺”。此拳术在河北沧州一带也有流传,属于很不起眼的外家拳。霍父出身农民,忙时务农,闲时习武,并非富贵人家,也没有开武馆招收一大群弟子。霍元甲亲兄弟三个,他排行第二;叔伯兄弟十个,他排行第四。虽然霍元甲练武起因无法考证,但是他肯定继承了乃父衣钵,练成了大力士。中国精武体操会创始人之一的陈公哲笔下,霍元甲身材魁梧,“发辫盘束顶上,灰土布短衣、布靴,北方土佬装束,高五尺八寸,腰围横阔,面色赭黄,熊腰虎步,约二百磅”。
光绪晚期,霍元甲到天津法租界“怀庆药栈”海河码头当脚夫,因少小习武,身强力壮,膂力出众,喜欢打抱不平,于是名声渐起,后来当上脚夫老大,成为脚行的头面人物,人称“大力士”。“怀庆药栈”老板农劲荪系安徽霍城人,早年留日,文武双全,精通外语,还是同盟会会员,交游甚广,与霍元甲关系甚好。宣统元年(1909),霍元甲应陈其美、陈公哲等人之邀到上海,拟与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比武。宣统二年(1910)农历六月初一(西历7月7日)中国精武体操会正式成立,会址设在上海闸北旱桥以西王家宅。此会由陈其美、农劲荪、陈铁笙、陈公哲、卢炜昌、姚蟾伯、霍元甲等人创办。霍元甲任武术教练,并未唯一创始人。同年9月14日,霍元甲逝世,葬于上海北郊,碑上刻有“大力士霍元甲之墓”。
虽然有“中国精武体操会”,但历史上从无什么“精武门”一说。而霍元甲更没一个叫“陈真”的徒弟。倒是有一个徒弟叫刘振声,颇有名气。于今流传霍元甲是“精武会”或“精武门”的唯一创始人,给霍元甲脸上贴金,是没历史依据的。
之前,顾留馨曾在《上海体育史话》1983年第4期发表《爱国武术家霍元甲———不是精武会的创始人,也不是被日本医生害死的》,已明辨其中是非。
霍元甲的武功并不怎样,很平常,所谓的“迷宗拳”也只是旁门小道。传说霍元甲打败过俄国大力士卡洛夫(或译为斯其凡洛夫)、英国大力士奥皮音等,一洗“东亚病夫”耻辱,纯属子虚乌有。实际上,霍元甲除了与日本浪人交手较量过外,根本没有与什么外国大力士上擂台比过一次武,更谈不上把外国大力士“吓跑”。譬如俄国大力士只是街头卖艺,混一碗饭吃,不愿比武,难以说被霍元甲“吓跑”。而奥皮音善于运动,露肌健美,可能留下辱华言语。当霍元甲约奥皮音比武时,他坚持用西洋规矩,手带皮套,只击腹围上部,不许踢,霍元甲则要求手足并用,最后双方同意摔跤决胜负,约好在张氏莼味园比赛。这说明二人对比武规则存在分歧。但奥皮音最终失约,不愿与霍元甲比武。其失约的原因也不能主观地归结为被“吓跑”。霍元甲仅仅是一个脚夫老大,所以名气与威望并不高,谈何吓跑外国大力士?把两事说成“吓跑”,确实能拔高霍元甲的武功。
在当时,比霍元甲名气大、武功高的人不少,因为影视、小说的渲染,霍元甲反而淹没了其所处时代的一流武术家,显赫一时,成为当今家喻户晓的“民族英雄”。 譬如传说武清李侍卫(李瑞东)曾约霍元甲比武,霍打败李。此事也系杜撰。李派拳法创始人姓李树勋(1851——1917),号瑞东,又号烟霞逸士。李曾在清宫任职,袁世凯就任民国大总统,下帖请李瑞东先生赴京担任其拱卫军武术总教长一职。同年,出任中华武士会首任会长。以其当时的名望,李怎么可能会约见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天津脚夫老比武呢?
目前,关于霍元甲之死有四种说法:
1.心脏病死
《申報》民国14年(1925)5月31日《大力士霍元甲傳》:
清朝末年,有个大力士,名叫霍元甲,是直隶镇海人。 父名恩第,武艺高强。 他的宅中有一间习技房,恩第常在那里教练子侄。 因为元甲小时多病,不许他进来。 元甲则暗在墙壁上钻一个小洞,偷看父和诸兄演武的方法。 到了晚上,他一个人便在枣园里,照样练习。
这样经过了十几年,并没有间断过,因此就学成一身好本领,可是没有人知道。 后来直隶“拳匪”作乱,匪首韩某,听得元甲有武力,便聘他担任要职;元甲不允,反在家中收容难人。 韩某知道了,大怒,便打元甲。 元甲则从从容容带剑,一直走到匪营里,正撞见韩某点着匪兵出发,元甲手快,把他一剑刺死,众匪都逃散。 全乡人民,称赞元甲的义勇。 拳匪平后,有个俄国力士,到天津卖技。 这人仰卧在地上,可以压重千斤。 那时这力士见没有人和他比赛,就登台自称为“世界第一大力士”,并说:“第二是英国人,第三是德国人。” 这消息给元甲知道了,就愤然说道:“我国竟无一人吗?” 便去请力士比赛,力士知道不能敌,登报更正后,逃去。 隔了几年,元甲又打听得英国有个大力士在上海,能够拖汽车倒行,腹上可以放八百斤重的铁块,便到上海和这力士比赛,但是到了约期,竟不见面。
元甲身体本来瘦弱,因坚韧习武,所以成就大力士的身份。 他有了这副本领,则毫无骄傲之气;待人恭谨,说话诚实,衣服俭朴,并且教济他人的急难,和做自己的事一样;称赞人家的好处,好似来不及的样子,真是一个英雄好汉! 年四十三,因得了心脏病死在上海。
可见,当时舆论中霍元甲,仅仅只是一个“大力士”,并无什么值得大肆歌颂的侠义之行。
2.因肺病而死
陈公哲在《精武会五十年》中说:
西力士来
一九一0年春,西洋大力士奥皮音来上海,表演西洋力士技术。上海北四川路原有亚波罗影戏院(Apollo Theatre),于影戏中,加插歌舞杂技,以娱观众。奥皮音登台表演举重,露肌及健美种种姿态,约二十分钟,一连数晚,最后一场言,愿与华人角力。于言谈中,带多少轻蔑口吻,翌日见于报端,沪人哗然。
丁兹维新时代,革命风气在酝酿中,爱国分子麕集沪滨,乘机发泄,咸以奥皮音之言,有轻蔑国人意。反观中国历史,元朝武功,何尝不远届欧洲,满清末叶,一蹶不振,外人焉能知之。江苏省埠,文化称盛古今,惟武功不著,沪人更少技击能手,咸欲聘请技击名家,登台与赛,以显黄魂。倡其事者有陈其美、农竹、陈铁笙及余数人。公哲虽年在弱冠,因受维新与革命学说之熏陶,参与其事,众人中,年龄以余最幼。座中有宋某(已忘其名)言,谓河北虎头庄有霍元甲先生其人,精技击,可聘之来。
北聘元甲
霍元甲先生者,擅技击,著名燕赵,有黄面虎之称。其先世业药材,栈中多伙伴,霍先生以国术训练之,附近各乡名家麕集,如刘振声、赵汉杰,多来投奔。后由宋某之介,快函河北,聘霍先生,乃偕其徒刘振声,于一九一0年三月来沪,寓沪北租界火车站界路之竹深居。居为茶馆而兼营客寓者,下层售大饼油条,楼上辟室以寓商旅,北方人多趋之。
霍先生来沪后,由宋某偕公哲作译人,访奥皮音于西人公寓,商比赛事。奥皮音初来中国,不晓国人拳术比赛方法,只取西洋拳术比赛规则,手戴皮套,只击腰围上部,不许足踢。霍元甲则以中国擂台打斗方法,手足并用,无所限制,如有死伤,各安天命。彼此会商,未能获致协议。
擂台比武
进商情形不时见于报端,沪人以为奥皮音示弱。公哲所知,西人拳击亦有数类,即Boxing 拳术Wrestling搏斗,Catch as catch can扭绊手足斗等,各有立场,不乱搏斗,以其各家手法不同,亦无从搏斗。后再约晤奥皮音力士,改用摔跤方式,以身跌于地分胜负,曾经数度商洽,订定条款,约期比赛。
发起人等乃捐集款项,借定场合,搭架擂台于上海静安寺路之张氏味莼园,沪人简称张园,位于郊区西之静安寺路左,地广数十亩,有西式建筑数四,其中有一大广场,园林池沼俱备,为沪上仕女暇日游嬉之所。当时沪人之时髦者,驾轻车(自拉缰绳之双轮马车)携仕女,以游张园为一乐事。此时交通只有马车,次为人力车,汽车尚无。
台搭于园之草场东,台高四尺,宽广二十尺,左右两面架短踏步以登。时在六月中旬,下午四时开始比赛,届时奥皮音失约未来,后知已经他去。发起人于失望之余,提议于众宾中登台比赛,以不伤对方为原则,以身体倒地分胜负。
登台者有东海赵某,身躯魁梧,霍元甲先令刘振声与交手。不数回合,为刘入腿跌于地上,台下哄然。人丛中,有人登台,问其姓名,为海门张某,刘振声复出,二人周旋台上,相机进袭,偶一交手,即行离开,此为武家打擂步骤,不轻进击,非如今日之拳斗,乱打一通,因争胜心重,平时手法,尽行失去者。
振声出身北方镖局,素有打斗经验,临阵不乱。张某亦为吴淞口外,海门拳术教师。两雄相并,堪称势均力敌,环行台上,彼此不能入围,偶有接触,即行解脱,斗十五分钟,不分胜负,于是宣布暂停,明日再斗。
其斗法纯为武家表演技击艺术,而无敌忾之意。会后公哲送霍刘二师坐人力车返竹深居。饭后,霍刘检讨日间斗法经过,并找寻对方弱点,以为明日进攻手法久之,公哲在旁聆听,趣味极其浓厚。余十四岁已学南拳,其于拆法尚未入门;自此以后,深知中国武术之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