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6839阅读
  • 2117回复

历史解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0楼 发表于: 2009-08-25

被蹂躏致死的女知青[转帖]


  知青回城运动时期,知青们都使尽浑身解数,争取早日回城,因为谁也不知道,明天早上会不会有新的中央文件传达:知青停止回城,就地革命到底。
  
因为一切都是暗箱操作,有权势的有关系的都回城了,剩下的男女青年都像疯子一样暗中钻营。凡是回城的,都得过三关斩六将。这三关是,连部、营部、团部,这六将是,连长、指导员、营长、教导员、团长、团政委。

  一个文弱娟秀,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女青年,也和大家一样,拚命钻营,虽然花去了在北京当教师的母亲大半生的微薄积蓄,总算斩掉了几个大将,通过了连营两关,但是由于她体质太弱,不能“献身”,最后在团政委那里卡了壳。

  团政委对她背来的大包烟酒、奶粉,以及北京特产果脯什锦糖根本不屑一顾:“这些东西我太多了,家里都堆满了。我只关心你在这里十来年,思想究竟有没有改造好?究竟听不听党的话?困难别说给我听,按照党的一贯政策,那都是要你自己去克服的。回去想清楚,否则就别再来找我了。”

  女青年回去哭了一整夜,便写了一份遗书给北京的母亲,说自己回城没希望了,只有死路一条了。

  远在北京的母亲眼看邻居同事的儿女纷纷回城,天天望眼欲穿,希望有一天女儿如天使一般突然降临家中。她的丈夫也是一位教师,不幸因为耿直被打成右派,也是死在北大荒。如今见到女儿的信,便心急如焚赶过去。这是她在这个世界上最后一个亲人了,她不能让女儿和父亲一样也死在那个罪恶深重的沼泽地里。

  她亲自去向政委陈情,诉说一家人几十年的苦难,声泪俱下。团政委则像一头猛兽,在尽情欣赏这个妇人的残存风韵,盘算着如何吞吃眼前的猎物。对于北大荒的老泥腿子,大城市的女人确实有吸引力。团政委最后似乎让步了:“既然你大老远地从北京赶来,我总得给你一点面子,你的女儿确实不行,那你这个母亲就代她....”

  母亲痛苦地低下头,面对这个野猪般的泥腿子,她心里直犯恶心,但为了女儿能脱离苦海,她豁出去了。

  团政委随心所欲地蹂躏了女教师一夜。第二天他看到那个女青年拿一张申请表来请他签字,他仔细端详着这个娇弱的生命,突然觉得她异常美丽动人,心想她的母亲都那样棒,她的味道肯定好极了!

  政委脑筋一动,扯谎说:“今天上级又有新的精神传达了,审批标准比以前更严格了,名额更少,这不能怪我,要想得到这个名额,就看你的表现了”

  目瞪口呆的女青年,盼着回家盼了10年,根本没想到现在又节外生枝,脑子还没反应过来,就被野猪般的团政委拖到床上蹂躏起来。

  焦急不安的母亲见女儿久不归来,最后终于鼓足勇气找过去,当她最终找到女儿的时候,女儿已死在团部卫生所里。野猪般的政委强奸致使她女儿心脏病发作,突然死了。

  她哭的死去活来,团里专门安排了两个又红又专的女青年照顾她,安慰她。等她流干了眼泪,哭哑了喉咙之后,团里几个干部便轮番找她谈心:“人死不能复生,想开一点。虽然政委同志做得不对,但她毕竟死于心脏病,不能怪政委同志,只能怪你女儿自己没有把握好分寸。”

  “再说这件事毕竟是你女儿勾引革命干部下水,而且我们听说你也曾勾引政委同志下水,这是要依法严惩,甚至要劳动教养的。当然政委同志革命意志不坚定,一时糊涂,犯了错误,也会受到党纪处分。鉴于政委同志这方面工作做得不够好,团党委已决定暂停他参与知青回城审批工作,并给与他党内警告处分。”

  “团党委决定,这件事关系本团的声誉,必须严格保密,对任何人都不准说,否则后果自负!再说这也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你说给别人听,让你单位的同事知道了,你也没有脸面再活下去。这里死掉的知青太多了,太平常了,没人感兴趣的。如果你有什么个人要求,可以向组织上提出来。再休息几天,就回去上班吧,革命工作要紧。”

  母亲回城之后,再也没有生存意念,临死之前,她写了一份控诉书,抄了几百份,咬破手指,全部按上血手印,寄给各级党政军领导部门。

  据说有一份被一位受尽文革磨难、侥幸余生、良心复苏的老革命亲手递给了胡耀邦,胡耀邦看后勃然大怒,下令枪毙了这个政委,随后中共中央决定,所有知青统统无条件回城,从而结束了知青运动的苦难历程。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1楼 发表于: 2009-08-25


古匈奴的别支:谁是古代中国突厥人的后裔 [转帖]

 

从1933年在中国新疆冒出个所谓的“东突国”这场政治闹剧并很快破灭之后,“东突”问题就给中国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东突”即东突厥或东突厥斯坦(斯坦多为信仰***教国家的后缀名),主要是相对于西突(主要指土耳其)而言的(如对中国最具危害性的恐怖组织之一“东突厥斯坦解放组织”就是在土耳其建立的,总部设在伊斯坦布尔,不少人土耳其对此持认同态度)。东突分子主要由维吾尔族人构成,他们认为维吾尔人和土耳其人一样都源于突厥,是突厥的一个分支,妄图在新疆建立一个“东土耳其国”,从而实现某些土耳其人的从中国到地中海的“大突厥联邦”美梦。那么,现在的维吾尔族人和现在的土耳其人与中国历史上所指的突厥人是一回事吗?先让我们来看看突厥民族的发展史吧。
 突厥是古匈奴的别支,原游牧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后迁徙到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多山),五世纪中叶被柔然所征服后,将其迁徙到金山(阿尔泰山)南麓一带,六世纪四十年代起开始同中原汉族发生联系。公元553年木杆可汗即位后,先后吞并许多小部落,势力向东发展到漠北漠南和渤海沿岸,向西至里海进入中亚并同波斯发生联系,极盛时“东西万里,南北五六千里”。其间突厥发生分裂,木杆可汗之弟佗钵可汗所领部众称东突厥,仍据大漠南北,并长期骚扰中原北疆;室点密可汗所领部众称西突厥,据今哈萨克斯坦一带。公元582年以后,东突厥内部处于长期内乱状态,与西突厥也常处于战争之中。公元599年以后,东西突厥均臣服于隋王朝。


  唐初,东突厥势力渐起,除并吞邻近许多民族外,还奴役处于漠北的铁勒诸部。公元629年以后,唐军连续发动对东突厥军事行动,最终将其灭亡,其余部逐步溶入华夏民族。西突厥在唐初时占据了西域,不仅堵塞了向西的丝绸之路,而且在军事上对唐王朝构成严惩威胁。在灭东突厥之后,唐军开始对西突厥用兵,先打败吐谷浑打通河西走廊,并在公元639——657年间的连续战争中击败了西突厥,完全控制了葱岭以东天山南北。西突厥被唐王朝击败后,余众大举西迁(如俄罗斯顿河流域的波洛伏人即是突厥一支),其中另一支突厥人后来在中西亚建立了塞尔柱突厥帝国。
 漠北铁勒诸部主要有薛延陀、契苾、回纥、拔野古、同罗、恩结、白霫等十五部,与突厥同属一个种族——中亚白种人。其中,薛延陀部势力最大,在东突厥灭亡之后漠南空虚之时,薛延陀部便乘机南迁东突厥故地。公元641年,薛延陀部首领夷男后反唐,铁勒诸部中被薛延陀部所奴役的活动于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尔浑河之间的回纥部(相传为今维吾尔族祖先),与唐军联手打败了薛延陀部后,随之占其故地并归附唐王朝。薛延陀余部降唐后,也逐步溶入了华夏民族之中。公元646年其他铁勒诸部也归附了唐王朝。在东突厥和薛延陀部被唐王朝灭亡之后,回纥部(公元788年改称回鹘)逐步领有蒙古高原大部地区直到唐末。唐中以后,回纥势力开始强盛起来,唐安史之乱也是借回纥势力才得以平叛。公元835年,回纥发生内乱,随后连年灾荒不断。公元840年,位于其西北(贝加尔湖西北)的黠戛斯(即吉尔吉斯)以10骑兵入侵,回纥人四散逃亡,政权崩溃。大部分回纥人分三支西迁:一支迁河西走廊;一支迁天山北路,包括新疆南部和中亚部分地区;一支迁西州(吐鲁番)轮台(米泉)等地。回纥人逐渐和当地的居民(这里也包括留下来的少数突厥人)融合后,形成了后来的西域诸民族。


  十二世纪末,塞尔柱突厥帝国衰落,其部将在里海南岸建立了花剌子模国,到十三世纪时国力开始强盛,领土东至印度河、西到波斯湾、北接阿塞拜疆的广大地区。公元1219年,成吉思汗以花剌子模杀害蒙古商队和使者为由,对花剌子模国大举用兵。公元1221年蒙古军队灭花剌子模国,此役使花剌子模国民众几乎被剿尽。而原住在里海东南岸呼罗珊一带的一支突厥人,在蒙古军队西征的过程中不断西迁,最后迁到小亚细亚半岛上,依附于塞尔柱突厥人所建立的罗姆苏丹国,并在和拜占廷紧邻的萨卡利来河畔得到了一块封地,这一支突厥人被拜占廷人称为土耳其(突厥一词的异音)人。公元1242年,罗姆苏丹国被蒙古军队所灭。公元1293年,土耳其人在奥斯曼(公元1282——1326年在位)的领导下打败了邻近的部落和拜占廷军队而宣布独立。


  从上面的突厥演变史中我们不难看出,突厥人源于中亚叶尼塞河上游,后分东西两支,东支被唐所灭,余部基本融于华夏(现在华夏黄种民族中,我们基本上看不到白种的突厥人影子),西支败于唐后屡屡西迁,留下的余部(数量不大)逐步融合到当地居民中去了。维吾尔族的祖先回纥人源于蒙古北部色楞河和鄂尔浑河之间,本属铁勒人而非突厥人,两百年后,那些已经融于当地居民的西突厥余部又逐步融合到迁徙到此的回纥人之中了。从血统上讲,留在中亚的突厥人经过两次以上的民族融合之后,基本上已脱胎换骨成为另一个新的民族了。而位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土耳其人,与中国历史上的突厥人在血统上则相对要接近些(中东和欧洲的民族融合情形远不如中国,所以出现象汉族这样的大民族基本无机率),可以说土耳其人是中国古代的突厥人的后裔。而中国新疆地区的不少民族(主要指中亚白种人),其前身多以铁勒人中的回纥部为主体,并融合其他民族之后逐步形成,他们和中亚国家中的其他许多民族一样,虽然在血统上多多少少与古代突厥人有点亲缘关系,但总的来说,他们只是同种(中亚白种人)而非同族。也就是说,中亚民族(包括中国新疆地区)与现在的西亚土耳其人从血缘上讲是相差甚远。由此可见,“东突”分子将维吾尔人与西亚土耳其人同称突厥人,实在是认错了祖先。实际上是英国人搞错在先,“东突”分子盲从于后,也许“东突”分子早已经发现了这个错误,但为了个人私利就将错就错吧。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2楼 发表于: 2009-08-25


租衣并非总统美德[转帖]

英国女王曾去美国访问,美国前总统布什为表示欢迎的诚意,专门到街上租了一套燕尾服,以参加欢迎盛典。

堂堂美国总统,世界首富的一号头头,为什么是租衣服,而不是买衣服、做衣服,买一套名牌衣服,或请高手量身定做一套衣服,能花几个钱?况且还是正儿八经的 “工作需要”,事关“国家形象”,居然可怜巴巴地到街上租一套衣服来装点门面,真把美国人的脸丢尽了。奇怪的是,素来挑剔的美国媒体若无其事地报道这条消息,觉得这很正常,一向穷讲究的布什总统也很自然地穿着那套租来的燕尾服,在大庭广众下频频作秀,并无任何尴尬表情。本来很想表扬他几句,譬如艰苦朴素呀,不事奢华呀,克己奉公呀。可是一查资料,此事似乎与美德无关,他也不是在为国家省钱,人家的制度就是这么订的,在总统的薪水里,就包括了吃穿诸项开支,不会因为你有外事活动就另花一笔钱给你脸上贴金。如果英国女王来了,就给你新买一套燕尾服;阿拉伯王子来了,再给你添一套长袍,纳税人的钱花起来就没个边了。

毫无疑问,制度永远都比美德更靠得住。美德只可以让有美德的人当好人,而好的制度则可以让所有的人都当好人。当然,这个制度必须是科学的,刚性的,无条件的,不徇私情的,而不是只挂在嘴上,贴在墙上的那种。

(摘自《领导文萃》第4期上作者陈鲁民)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3楼 发表于: 2009-08-25


假如多数民族不再多数[转帖]


根据2005年的人口抽样调查,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总计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而根据2000年的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汉族人口为115940万人,占总人口的91.59%;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0643万人,占总人口的8.41%。同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11692万人,增长了11.22%;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523万人,增长了16.70%。

再来看1990年的第四次人口普查公报,汉族人口为1 042 482 187人,占91.9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91 200 314人,占8.01%。 同一九八二年人口普查数据相比,八年间汉族人口增加了101 602 066人,增长10.80%;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23 905 147人,增长35.52%。

在我看来数字很惊人。从1982年到2005年,汉族人口的增长率越来越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率却越来越高。2000年的人口普查还显示,汉族15岁以下人口只占人口总数的22.46%;相比之下,维族的15岁以下人口却高达32.97%。也就是说,汉族人口的增长率还将继续下降,而维族人口的增长却后劲十足。

为了看得更明白,我把五次人口普查及2005年的1%人口抽查数据绘制成图: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汉族人口在全国人口的比例50年来呈加速下降趋势。在计划生育开始之前(1964年到1982年),汉族的增长率就已经不如少数民族;针对汉族的计划生育开始之后更加不可收拾。统计局还说,到2030年可望实现中国人口零增长。看到这个曲线我们应该能明白“中国人口零增长”是怎么回事,那就是汉族人口负增长,而少数民族人口增长更快。

2005年全国1%人口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

六、民族构成
 
  全国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18295万人,占总人口的90.56%;各少数民族人口为12333万人,占总人口的9.44%。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汉族人口增加了2355万人,增长了2.03%;各少数民族人口增加了1690万人,增长了15.88%。


【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

一个很基本的数学问题。汉族人口是少数民族的九倍,但增长率却只是少数民族的八分之一,在过去的五年当中,新出生的人口中,少数民族竟占了42%,如果是数量,同样应该看出问题,汉族人口是少数民族的九倍,但人口的增长数量仅是少数民族的1.3倍,从统计数据上看,少数民族的增长百分比远高于汉族,按照这个速度,少数民族在下一个5年,新增人口将轻易超过汉族!这是一个此消彼长之间呈现出来的微妙的生态问题、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不由我们忽视。优惠的结果?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4楼 发表于: 2009-08-25

台湾日本“神宫”的毁灭[转帖]
 

  张港

  日本靖国神社里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屠杀中国人民和亚洲其他国家人民的甲级战犯,但是,人们很少知道在我国台湾曾经有过一个类似靖国神社的“台湾神宫”。

  日本有大大小小无数的神社,神社是分等级的,供有众多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是全国性的大神社,而供奉天照大神与天皇的则称为神宫。

  1895年,

  不平等的《马关条约》将我国台湾割给日本。日本派两支部队侵入台湾,一支由首任台湾总督桦山资纪带领;另一支是近卫师团,由皇族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带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明治天皇的堂弟,时任陆军中将近卫师团长。近卫师团登陆后,攻占了台北和新竹,一路实行焦土政策,所过之处被夷为平地,血流成河。

  日本的残暴并没有削弱台湾爱国军民的斗志。1895年5月底,近卫师团在新竹大肚溪畔,遇到黑旗军和当地百姓组成的义军拼死抵抗。日军死伤惨重,无法渡河。相持到10月28日,身为师团长的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蜷缩在大肚溪畔的磺溪书院里,绞尽脑汁也想不出渡河良策。终于,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坐不住了,他不能忍受日益增加的伤亡数字,冒着危险亲自去寻找渡河点。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到河边察看,这时,从河对岸飞来的一发炮弹不偏不倚就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身边爆炸。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身受重伤,不久便一命呜呼,时年49岁。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历史上首位在侵略战争中阵亡的日本皇族。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后,日本政府宣布日军近卫师团司令官北白川宫能久亲王因疟疾死于台南。依日本政府的说法,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是病死在台南,但他的墓志铭却说他死在东京。

  但台湾父老却都否认日本政府的说法。

  有的说北白川宫能久亲王骑马在义竹围林投巷渡河时,被埋伏在路边丛林里的义民军,以长竹竿之端加绑镰刀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从马上砍下。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头颈受伤严重,伤及血管血流不止,弄至台南就医,但因流血过多,半路就死了。

  台湾史学研究者黄荣洛花了两年的时间,寻找文献考据,发现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确实在新竹中弹死亡。在台北的桦山总督接到恶报,认为如果实情泄露,日军颜面尽失,决定采取保密措施。桦山总督为了隐瞒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之死,决定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弟弟伏见宫为替身,继续南下,伏见宫到了彰化,也差一点被炮弹炸死,到了虎尾又受到义军猛烈攻击险被义军杀死。在驻军嘉义时,伏见宫因义军刺客用长柄采槟榔镰刀勾颈而落马受伤,被担架抬到台南。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杀后,日军展开大报复,陷入疯狂状态,不论男女老少见当地人就斩杀,尸体抛入河中,一时血流成河,估计数千人被杀。

  北白川宫能久亲王死亡的日期为10月28日,被日本人定为“国祭日”,全台湾放假一天。日本政府还决定在台湾建立神社,将北白川宫能久亲王作为神来祭祀。

  1901年,神社在台北圆山建成,约52647平方米,名为“台湾神社”,这是日本人在台湾建成的第一座神社。为方便日本皇族及特使参拜,特别建一座明治桥(今台北中山桥),开辟敕使道路(今台北中山北路)。台湾神社属于最高等级的大社,由日本皇室奉献布帛、金钱、酒食之类的供品。1944年增祀天照大神,改名为“台湾神宫”。此后,日本有计划地在台湾推行神道教,建立了许多神社。

  因日本人设立神社引起了一次台湾原住民的大起义。

  日本殖民者强迫当地人民进入森林砍伐巨木,兴修神社。当地人视巨木为守护神,砍伐巨木使民众十分惊恐。日本警察为使树木完好,不允许将树木拖地而走,而要伐木人肩扛手抬。沉重的劳役与对神树的污辱,使当地人的愤恨达到了极点。

  1930年10月7日,泰雅人首领莫那鲁道决定领导群众发动武装起义。他们把起义时间定在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台湾义军打死的日子,日本殖民当局把这天定为“台湾神社祭日”。雾社的小学每年都要举行运动会,附近日本人都要参加。

  起义这天上午8时,运动会开幕,小学生及其家长被迫唱起日本国歌,突然,一个青年冲入会场,举刀砍下了日本人头目管里正卫的头。会场立刻大乱,埋伏在学校四周的青年一齐杀入会场,见日本人就砍。霎时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在场所有的日本人都被砍杀。在莫那鲁道的指挥下,经过一天的战斗,起义者扫荡了12个警察所,杀死日寇137人,砍伤18人,缴获了180支步枪和1挺机关枪,2.3万发子弹和大批粮食。

  日军调来了一千多人,加上各地日警五千多人,对人口仅两千多人的雾社进行“扫荡”。飞机在雾社上空狂轰滥炸。30日,日军进占雾社村庄。进村后,日寇烧杀抢掠后,用山炮把村庄全部摧毁。更为狠毒的是,日寇竟对雾社山区施放毒气弹,许多起义战士被毒死。山林谷地毒气熏天,到处尸首累累。事隔半年之久,人们仍不能进山。

  面对凶残的敌人,起义战士毫不畏惧,他们用竹枪、大刀和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少量步枪,与数十倍于己、拥有先进装备的强敌血战一个多月,共杀敌四千余人。为了激励丈夫和儿子勇往直前,没有后顾之忧,许多当地妇女悬梁自尽。敌人集结全部兵力攻击莫那鲁道坚守的岩窟。莫那鲁道集中余下的起义者,把指挥权交给了长子达拉奥,命令他战斗到底,自己带着家人走入森林。

  战斗了40多天,勇士们饥寒交迫、弹尽粮绝。莫那鲁道见大势已去,遂于妻儿死后,在断崖上用枪自杀。雾社人大半壮烈牺牲。莫那鲁道尸体没有完全腐化,一半变成木乃伊。多年后,被狩猎人发现,日本人将其送到台北当做标本。20世纪70年代,台湾当局将其遗骸在雾社安葬,并建立雾社起义碑,以供世人永远缅怀。

  1934年,日本台湾总督府发布《台湾社会教化要纲》,强调要“努力以皇国精神的彻底普及来实施国民精神的教化”,要让台湾人体会“崇敬神社的本意”,并规定“将神社作为地方教化的中心”。而“台湾神宫”自然就成了台湾岛最大的“教化”场所,日本总督当局规定每年10月8日是“台湾神宫”例行的“祝日”,全台湾岛的学生必须到“台湾神宫”搞“新年参拜”、“毕业参拜”,一有机会就组织学生集体参拜。

  1944年,建成的新“神宫”替代旧的“神宫”,迁宫日子定在10月28日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被杀的那天。因美国飞机经常轰炸台湾,日本人日日胆战心惊,也做好了防空准备。日本人躲过了美国飞机,顺利迁到新神宫。

  日本人正在庆幸。可是,苍天有眼。10月24日,在缅甸的日军帮凶“印度义勇军”的头子詹度拉玻士,携带着巨额“复国资金”乘坐一架日本运输机从日本东京起飞,欲经过台湾上空飞往印度。这笔“复国资金”其实是大量珠宝。原本一切正常的飞机在台湾上空忽然失去控制,不偏不倚,正好一头扎在了台湾新“神宫”里。烈火冲天,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灵位、日军帮凶、珠宝、神社一起化为灰烬。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人提议在“台湾神宫”旧址建抗日志士忠烈祠,未获得台湾当局的支持。1952年,在这地方建成台湾著名的圆山饭店。

  但是,北白川宫能久亲王的阴魂并未消散。他的灵位又被供到靖国神社,与后来的侵华刽子手的灵位摆在一起。

  ( 摘自《172个被误读的史事****》,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5楼 发表于: 2009-08-25


月地私奔卓文君 [转帖]


    作者:杨闻宇 分类:历史 出版社:崇文书局

  司马迁的《史记》惜墨如金,其中对男女情爱的描述,尤为稀罕,可在列传里写到同姓的辞赋家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恋情时,一落笔就展开了700余字的描写,而且是一段妙趣横生又难能可贵的文字。

  司马相如捐钱谋了个郎官在孝景帝手下任武骑常侍时,不甚如意,就借口生病回到了一贫如洗的成都老家。在成都百多里外的临邛县当县令的王吉是相如交情很深的朋友,便去信约请相如:“你是蜀中大才子,长期在外不遂心,就到我这儿来散散心吧。”

  相如刚到临邛,王吉派车马相随,招摇过市地在县城里转了一遭,骑在马上的相如容仪丰美,雍容闲雅,临邛的男女老少大大地开了个眼界。兜了一圈后,相如不住县府,却住在城外行客歇脚的一个凉亭里;王吉装作很恭敬的样子每天前去拜访。过了些天,相如推说有病,让随从谢绝王吉的拜访,而王吉照样拜访,而且显得更加恭谨虔诚……临邛城有许多财主,家有奴仆800人众的首富卓王孙与另一财主商议:县令来了贵客,我们应盛宴招待一番,就请县令大人作陪。

  王吉应约准时来到卓家,来客已经上百,午间去请相如,相如却称病不来;相如不至,王吉竟不敢进食,于是就亲自赴凉亭郑重接请;相如佯装不得已,勉强赴宴。卓王孙之女儿卓文君,颜色姣好,通晓音律,“眉色如望远山,脸际常若芙蓉”(《西京杂记》),年纪轻轻正好新寡在家。宴席上酒酣耳热之际,王吉捧上一具琴对相如说道:众人知晓你精于弹琴,大伙儿都希望你弹上一曲助兴。相如略加推辞,终于弹了一曲《琴歌》:

  凤兮凤兮归故乡,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在闺房,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胡颉颃兮共翱翔。

  仔细检点、品味相如赴临邛的全过程,分明是王吉与相如背地里设计于先,明里有企图、有计划地糊弄趋炎附势的卓王孙,暗中有预谋、有步骤地勾引秀婉聪慧的卓文君。席终人散,也就在这个晚上,实现了“文君夜亡奔相如,相如乃与驰归”成都的终极目的。

  滔滔爱河里,西方人吟的是玫瑰之曲,中国人唱的是凤凰之歌,诗经《大雅》中就有过“凤凰于飞,翙翙其羽”的歌唱。自从司马相如成功地弹奏了《琴歌》之后,“凤求凰”其所以会成为中国语汇中表示男子求偶的专门用语,正是由于卓文君的月夜私奔为这首琴歌添了画龙点睛的一笔。从此以后,“私奔”一词,惊世骇俗,自然而然地隐伏下东方女性追求爱情自由的强烈的叛逆色彩。

  卓王孙是个老朽,哪里能听懂寓意微妙的琴歌呢?当得知女儿与相如已经私奔到成都时,非常愤怒:“我女儿太不成器,我虽不忍心杀之,可我一文钱也不给她!”老财主自以为钱财是人生的命脉,握住了钱财,女儿就翻不出自己的掌心。

  成都相如家徒四壁,住了些时日,文君果然有点撑不住了,便对相如说道:“我们一块儿回临邛吧,何必这样苦熬自己。”二人回到临邛,买了一家酒店,文君当垆卖酒,相如穿了犊鼻裈和酒保庸役洗盘擦碗。卓王孙听到此事,大伤脸面,深以为耻,由此连家门也不敢出。城里的老兄老弟便来开导卓王孙:“你只有一儿两女,万贯家财怎么也用不了。文君业已许身,相如虽穷,却是个可依赖的人材,况且又是县令的至友,你何必要这样地轻视人家呢?!”卓王孙不得已,只好分予文君上百奴仆,钱百万,及其嫁时衣被财物。文君与相如目的既达,仍回成都过逍遥日子去了。

  卓文君实在聪明,乃父倘若是个没有脸面可为顾惜的穷光蛋,她才不会怂恿相如回临邛卖酒呢。卓王孙虽是富有,灵魂里却又势利得狠。后来,汉武帝看中了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拜其为中郎将奉使西南,“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蜀人以为宠。于是卓王孙、临邛诸公皆因门下献牛酒以交欢。卓王孙喟然而叹,自以得使女尚司马长卿晚,而厚分与其女财,与男等同。”直到这时,卓王孙才发觉自己的女儿委实是目光深远,识力过人。当年之私奔,则简直是巾帼英雄必有的壮举……

  女色的诱惑力是非凡的。男人啊,一阔心就变,就连司马相如这等能上(曾任武骑常侍)能下(曾穿犊鼻裈打杂)、看破了名利的大才子,似乎也有把持不住自己的时候。《西京杂记》载:“司马相如将聘茂陵人女为妾,文君作《白头吟》以自绝,相如乃止。”且看《白头吟》: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

  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

  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

  相如在世61年,拟聘茂陵女为妾之时,卓文君很可能满头银丝了,当年私奔之际,她就立定了“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的意愿,相如之老年变心,留给文君心灵上的创痛是无可比拟的。此诗的基调是“怨而不伤,哀而不怒”,在感情的拦截上,能收到“相如乃止”的效果么?成都市有一琴台,据说是司马相如当年鼓琴之地。900年后的杜甫写下了一首《琴台》诗:

  茂陵多病后,尚爱卓文君。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

  归凤求凰意,寥寥不复闻。

  杜甫落笔审慎,从这首诗里,看不出责难司马相如的意思。

  “野花留笑靥,蔓草见罗裙”,杜甫对卓文君大胆追求爱情和自由的“私奔”行动却是暗中称许的。当今时代变迁,“私奔”一词正在泯灭和消亡,而作为历史美谈,卓文君的形象永远是青春活泼的,也是可爱可敬的,理应是中国女性最自然、最坦率、最真实的化身。

  两千多年过去了,如果中国的女权主义者要在爱坛上推出一位自由女神,我投卓文君。

  王吉相如城府深,勾引新寡巧弹琴。

  可叹乃父糊涂甚,失却爱女复赔银。

  风雪夜走豹子头,月地私奔卓文君。

  千秋憎爱燃圣火,谁是传薪第一人。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6楼 发表于: 2009-08-25


李士群死后的76号 [转帖]


    作者:蔡德金 编 分类:历史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李士群一死,苏州最高的汉奸组织——伪江苏省政府,虽为愁云笼罩,可是饮马桥李家,却是人头济济,热闹非常。这些人表面上,都是到死人人家吃豆腐的(治丧),实际大半是为了来分赃,抢肉骨头的。因为李生前一身兼三要职,伪江苏省政府主席、调查统计部长、特工总部主任,尤其是特工总部主任一职,想染指者,更不乏其人。只是没一个人敢毛遂自荐,也没有一个人甘心推荐别人,因为李生前自居老大,在他之外,这些头头都是一字平肩王。所以李一死,76号这个根本基础,变了谁都好做,谁也没有资格做的局面,于是都在跃跃欲试,你争我夺。

  在这些人中,76号特工总部主任办公室书记兼机要处处长傅也文,以职务与李士群的关系来说,看起来其地位似乎比别人稍胜半分,自恃又是叶吉卿的一个老牌面首,很想乘此偷上一次鸡,捞个主任当当,便召开了一个灵前会议。参与这次灵前会议的有万里浪、胡均鹤、杨杰、夏仲明、谢文潮、叶耀先、黄敬斋、晋辉、沈信一、姜颂平、傅胜兰、岳光烈、鲍君甫、杨寿章、杨采丞以及李士群的未亡人叶吉卿等。召集人与同意召集的几个特务大头目,谁都怀着鬼胎,希望有人来提自己作为76号未来寨主,可是谁都不愿提名对方,以毁灭自己的希望。你既不讲,我也不提,大家僵持了许久,都感到自己是无望了,于是只好转变方向,在同伙之外,找一个易于受自己控制的对象,以继李职。大家咸以汪精卫的堂内侄,现任伪行政院秘书长陈春圃为宜,李生前与之交厚,陈虽对于特务完全外行,为人比较忠厚,易于控制,因之就有人主张请陈春圃来担任“三要职”,当然也没话可说。万一陈不愿兼“特工总部主任”的话,也跳不出这伙人之外去物色对象,到那时再看各人神通了。

  满以为江苏这块肥肉,和调查统计部长这个显赫的要职,陈春圃一定会乐就不遑,入他们的彀中,谁知陈春圃虽貌似忠厚,心地里却明白。这批特务头头的“好意”,他安得不理解?当傅也文、胡均鹤代表灵前会议的人员,表达意思时,陈当即坚决婉辞,陈并向汪曼云也表示了态度。

  灵前会议的第一炮,就是一个潮湿炮,闷声没响,傅也文与胡均鹤便转访了原来76号前台经理丁默邨,意在敦促丁重为冯妇。丁虽为之心动,毕竟还有顾虑,不敢贸然点头,表示大家再商量商量。傅、胡二人便回到苏州,向众传达,关于邀丁再起一节,万里浪当场就表示反对。因万系代表军统投伪特务的实力派,万既有异议,只好从缓。

  傅也文便抄袭了四川军阀刘湘死后,刘湘的老婆要继刘湘为四川省主席的故技,主张伪特工总部主任一职,由叶吉卿继任,这样凭他与叶吉卿的关系,还不是把她玩之于掌板之上?这主任一职,无异自己实受。或许其他头头没有想到这一点,且叶本人也在场,而李士群又才死,在感情上大家不会有意见;再说她本人原本也是个特务,且也怀有野心,看见有人提她,便也乐得接受,这就做了灵前会议的最后决定。至伪江苏省主席与伪调查统计部部长的两个特任官职,因为在这批特务头目中没人够得上,只好拱手让人了。为了贯彻这个决定,几个特务头头,大伙儿奔到南京,一起去见汪精卫。

  傅也文与杨杰对以叶吉卿来继任76号的寨主,坚持最力,好像特工总部非叶吉卿来干不可,所以要对汪精卫当面表示。对此,在李士群灵前会议因叶吉卿在场,当面不便表示意见的人,也胸怀成竹去见汪精卫,表示他们的意见。当傅、杨向汪提出叶来继任时,万里浪即向汪表示:傅与杨的话不能代表我们。这样,就说明叶来干不能同意,这是76号特务之间狗与狗抢肉骨头的丑剧,已到了你我相咬的高潮。

  汪精卫原本是个傀儡,何况76号的底盘,本是日本大使馆的特务组织,后来虽与汪挂上了钩,实际上仍是受日本特务机构梅机关直接指挥的,觉得自己更当不了家,于是就商诸于他的主子。这时梅机关已搞清了李致死的原因,现在竟有人主张由李妻叶来主掌76号的大权,当然坚决反对,遂由最高军事顾问松井中将,对汪伪特工(包括76号在内)的改组,提出了一整套的办法:即撤销伪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部,改为政治部,以参谋次长亲日派的台湾人黄自强为部长,杨振(参谋长杨揆一的兄弟)为次长。下设政治保卫局,以代替特工总部;以军统特务万里浪为局长,胡均鹤为副局长。局址没在南京普陀路八号。下设政治保卫局第一局与第二局,第一局仍设76号(后迁杭州),以万里浪兼局长,先后以罗梦芗、林焕之任副局长,第二局由胡均鹤任局长,姜颂平副之,局址设在南京颐和路21号。各局之下再设分支局,组织相当复杂。从此汪伪特务也明显地分成了两派,并且各有地盘,划清势力范围。一般非实力派如傅也文、谢文潮等等,都被挤出了特务圈子,只能望洋兴叹了。

  黄自强做了一个光头部长,当然不会甘心,纵然不会做行动,也想抓个情报来手里玩玩,因此另立一个政治部情报局,以瞿正之、邬其宏为正副局长。因瞿、邬都非特务出身,即是情报一项,也不会搞,弄得一无生气,最后只好自卷铺盖,打烊关店。

  晋辉原本是搞电讯出身,是李手里最后一任的南京区长。他虽是军统出身,可是和中统头子胡均鹤相处尚得,得以在南京捞到了一个“全国感化院院长”,还办了一所新华无线电学校,为汪伪训练电讯特务人员。

  汪精卫死后,陈公博继任伪政府主席与伪行政院长,苦于自己手里没有实力,以抵制他卧榻之侧的政敌周佛海,觉得特工还是一个软档子。于是,把黄自强外调为江西省长,撤

  汪精卫死后,陈公博继任伪政府主席与伪行政院长。

  销了政治部,改为政治保卫总监部,自兼总监,以丁默邨、周学昌为副总监,以胡均鹤为秘书长,下面政治保卫局以下各级组织并不变动。后来周学昌辞去副总监,遗缺由万里浪来充任。这时第一局已迁往杭州东街路100号,上海76号成了第一局的上海分局,分局长先后为罗梦芗、林焕之,两个都是老牌军统特务,从此76号成为汪伪的军统特务的地盘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在反法西斯力量沉重打击下,宣布无条件投降。汪伪特务机构,也和汪伪政权一样,随着它的主子的失败而最后全部覆灭。上海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7楼 发表于: 2009-08-25


  用性手段抵抗罪恶感:日本女兵竟是这样杀中国人的[转帖]


一九四五年(昭和二十年)八月十六日。中国北部大兴安岭腹地。


日本女兵:高桥加代、太田美绢、石谷川洋子、乙津芳子、山纪子。


嗜血女妖


经过一个多月的政治和军事训练,五个日本姑娘逐渐转化成为军人,这时候,侵华日军所有官兵都要经历的粗暴残忍的"壮胆教育"作为必须的课程安排上她们的训练日程。


那是七月中旬的一个下午。天晴得很好,夏日的太阳喷放着炎热,没有风。五个女兵由依田英二少尉带领,上了一辆卡车,同车的还有几个男兵。汽车开出了营房又驶出了市区,速度带来的风驱走了夏日的不适。


她们并不知道此行的的目的,依田英二坐在驾驶室里,她们就无拘无束地放开了胆,摘下军帽,敞开了紧扣着的衣领让凉爽的风顺着扯起的衣襟钻进去,好不舒服。胖姑娘石谷川洋子唱起了家乡的民谣。相形之下,几个男兵十分拘谨,凑在一起,硬装出男子汉的摸样,根本不理睬她们似的,可是眼睛总是在女兵们胸脯、腋下的地方闪来闪去,更不放过女兵扯起衣襟偶然露出的小半个乳隆。女兵们发现了秘密,快活的纵情大笑,越加放肆地显示女性特征。男兵们涨红了脸,老实地收起了想入非非的目光。这景象,真像在日本的一次高中生的假日旅行。


汽车在一片荒凉开阔的坟场边上停下了。坟场上已停有一辆车,七八个日本兵在车下面,他们面前是四个中国人。浪漫的气氛顿时全无,女兵们蓦地紧张起来。虽然她们还不知道今天的训练科目,但仿如从那荒凉的坟场里钻出来的寒气霎时就渗透了全身。一个个膝盖发软。车未停稳,几个男兵已跳下车去,她们却只顾在车上发傻。


"混蛋!快下车!"从驾驶室钻出来的依田怒骂着把女兵们赶下车来,她们中间历来最凶的高桥加代下车时也跌了一跤,其他人更不用说,逃不过依田的训斥。


她们被带到四个中国人面前,站成一排。


这是四个中国汉子,大约都是三十来岁年纪。比起日本男人,他们远远来得身材高大,强壮剽悍,肩头宽平,腰腿修长。这样的男人若是在日本,能让女人丢了魂。他们大概都被关押了很长时间,头发胡子都很长,脸色黄里透着灰,可那冷漠的眼神仍然是铁一样的硬汉子。四个中国汉子的手被反绑着,紧绷着棱角分明的嘴角靠在一起站着,太阳在他们中国式宽大的额角上闪着金子一样的光芒。


依田英二站在五个女兵面前,巡视她们良久,又扫了一眼身后的中国人,突然说:"今天进行壮胆教育,你们先好好看着!"说着,他抽出细长的军刀厉声喊道:"横田上等兵!""哈依!"与她们同车来的一个男兵应声过来,从依田手中接过了在阳光下闪着寒光的军刀。


"你来示范。""哈依!"女兵们终于明白了今天的训练课目,紧张地站在那儿,舌头一阵苦涩,喉头突突地发紧,不由自主地往一块凑,五个人挤到了一起。


原来在坟场看押中国人的日本兵已将中国人分开。横田上等兵提着军刀先到第一个中国人面前,和那个冷冷望着他的中国人对视着,有顷,明知死到临头的中国人很冷灭的浅浅笑了,横田上等兵的脸立刻涨得发青,腮上的肌肉绷得直抖,就听他嗷的嚎了一声,提在手里的军刀挥起来。


在午后灿烂的阳光下,军刀划出一个银色的亮弧,一声不太响亮的断裂声,中国汉子的头颅飞了下来,在草地上滚了很远,最后侧卧在地上,眼睛开始是睁着,在嘴不屈地张动了几次之后,眼睛无力地合上了,被砍了头的身子并没有立即倒下,两肩中部一块摸样极骇人的红色的圆,鲜红的人血就如喷泉一样喷发出来,足有三四米高。在阳光下喷出的人血就像节日里放的礼花,竟是极灿烂的!


那些灿烂的血闪出了红色的光芒之后散落下来,坟地里绿得发亮的荒草有直径三米左右的一个圆立刻变成了红色。挺立了许久的尸体这才向前扑了两步,沉重的倒在地上。另外的三个中国人眼见着同伴被杀,立刻狂暴地吼叫起来,被日本军人死死地拉住。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8楼 发表于: 2009-08-25


藏独四大头目揭秘 [转帖]


  
  桑东仁波切被一些外国媒体宣称为达赖的“政治接班人”之一。
  
  次旺仁增多次扬言要“组织武装抵抗”。
  
  比次仁时常将所谓的人权、自由放在口边。
  
  拉顿德通目前通过邮件遥控全球分部的活动。

桑东仁波切:掌控实权的“第二把手”
  在所谓“西藏流亡政府”的对外宣传口径中,桑东仁波切是“流亡政府”第一个民选的首席噶伦(总理)。
  在西方媒体的报道中,他因上任后的一些改革而披上理想主义的色彩。不过,藏学研究专家一针见血地指出,虽然桑东仁波切以“非暴力”标榜自我,但他的内心却崇尚暴力。例证之一便是,他是臭名昭著的“藏独”暴力组织——“西藏青年大会”(简称“藏青会”)的组建者。
  也正是从那时起,他的“从政”道路“飞黄腾达”,直至坐上首席噶伦之位。而他的野心还不仅止于此。
  从达赖私人秘书起家
  桑东仁波切1939年出生于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5岁被确认为第四世桑东仁波切的转世神童,12岁开始学习佛学。1959年,他随同达赖喇嘛逃亡印度。据其称,在前往印度的途中,达赖任命其给随众僧侣当老师。当时仅仅20岁的他,视之为极大的荣耀。
  西方媒体的报道将桑东仁波切描画成了一个好学之人,对藏族文化、宗教和历史都“颇有研究”,“梵文功底尤其深厚”,还攻读了藏传佛教的最高学位。不过,在桑东仁波切的内心,政治似乎比宗教更让他沉迷。他很早就进入了“西藏流亡政府”。1966年,他给达赖当了半年的私人办公室秘书长。
  3年后,年满30岁的桑东仁波切从幕后走到台前,开始公开从事政治活动。这一年,在达赖的授意下,他开始参与组建“藏青会”。1970年10月“藏青会”成立,桑东仁波切因在筹备工作中“表现突出”,被达赖推荐出任“藏青会”第一届副主席,从此平步青云,直至2001年当选“西藏流亡政府”首席噶伦,2006年连任至今。
  桑东仁波切的“执政路线”极为强硬。据BBC中文网报道,他甫一上任即实行改革,其中包括禁止“政府”经商。原本当地的几家旅店有“政府”的股份,他下令撤资。“政府”各部门的汽车原来自行管理,现在他要求统一调配。
  瞄着达赖“身后事”
  虽然桑东仁波切至今仍在其办公室内供奉达赖像,虽然在采访时他仍然刻意地保持隐身达赖背后的形象,但在外界看来,他是达赖集团中真正手握重权的人。甚至有观点认为,达赖的权力受限,正是因为这位首席噶伦的存在。
  事实上,无论是达赖集团内部还是西方国家,也已将其视为达赖的“政治接班人”之一。
  桑东仁波切一方面注重在达赖集团内部搭建丰厚的人脉,另一方面则积极与外界保持联系。他重视与印度的关系,也经常到西方国家走动。其目的一是为将来成为达赖的“政治接班人”做准备,另一方面,则是鼓吹“西藏独立”的思想。
  桑东仁波切经常利用西方媒体作为自己的“传声筒”,曾多次接受BBC、美国之音等媒体的采访。在接受西方媒体采访时,他曾透露,一旦他“掌权”,要解决的就是将所有西藏人的生活区组成“大西藏区”,并且将其他民族迁出该区域。
  分析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桑东仁波切已经在为将来“执政”做准备。去年“3·14”事件发生后,他在第一时间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如何进一步扩大“革命成果”。不久前接受美国多维社采访时,他更表示,从今年3月10日到明年3月10日,“流亡政府”将会在世界各地举行各种纪念活动。

次旺仁增:煽动手下“留学美军”
  “藏青会”是在“3·14”事件之后逐渐引起世人关注的。
  这一在达赖支持下的“藏独”组织,公然打出“暴力”和“恐怖”两面大旗,已日益成为一个恐怖组织。它号称“拥有81个分会,成员3万多名”,不过据一些专家估计,其会员至少有1.3万人以上。该会目前的统领者,是极具“暴力”细胞的次旺仁增。
  1971年,次旺仁增在印度南部出生,小时候常常忍饥挨饿。1993年,根据美国政府颁布的“藏人重新安置计划”,22岁的次旺仁增移民美国。他先是在洛杉矶开了一家咖啡店,但生意差得难以维持生计。不得已,他带着老婆和两个女儿搬到俄勒冈州的波特兰,开了一家装修公司,生意小有所成,不久就在市郊买了一幢房子,还入了美国国籍。
  据其生意伙伴称,次旺仁增是一个功利心很重的人。他加入“藏独”组织,就是想多认识一些在美国的藏人,然后把生意做大。不过,次旺仁增很快发现,搞政治比搞装修“更有赚头”。于是他把生意交给别人打理,自己一门心思搞起政治。由于能说会道且“敢打敢拼”,他在“藏青会”内的地位扶摇直上,很快就升任北美地区分会的负责人。2007年8月,他当选“藏青会”第13届主席。
  早在任“藏青会”北美分会负责人时,次旺仁增就多次扬言要“组织武装抵抗”。据称,他多次要求“藏青会”年轻成员“留学美军”,掌握“未来的武装斗争技巧”。他曾带着“藏青会”北美分会的成员,走进中学,征集支持“藏独”运动的签名。
  当时,一名表现活跃的美籍藏裔学生丹增曲古引起他的注意。之后,次旺仁增告诉丹增曲古,应该先到美国军队中锻炼锻炼。于是,一个悲剧发生了。2005年4月1日,丹增曲古在伊拉克前线被反美武装打死。可次旺仁增还在“藏青会”的网站上,将这个无知地充当“炮灰”的年轻小伙子,树为年轻海外藏人的“榜样”。
  在暴力成性的次旺仁增眼里,一个人的生命并不算什么。去年1月,他策划了所谓“西藏人民大起义”,并从“藏青会”精心挑选出101名核心成员,于3月10日从达兰萨拉出发。事实证明,在“3·14”事件中,“藏青会”难脱干系。但次旺仁增并不善罢甘休。
  就在“3·14”事件发生后的第二天,他召集“藏青会”高层,在达兰萨拉召开紧急会议,通过了“立即组建游击队,秘密入境开展武装斗争”的决议。次旺仁增甚至疯狂地叫嚣,要对中国大陆实施自杀式袭击。他称:“为了彻底胜利,我们已经准备好至少再牺牲100名藏人。”
  今年中央政府设立“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纪念日”的消息传出后,又是“藏青会”祭出了“黑色之年”论调,在全球挑起事端。

比次仁:擅长暴力的女头目
  在境外藏人社会中,除了“藏青会”以外,臭名昭著的“藏独”组织还有“西藏妇女会”和“自由西藏学生会”。它们实际上与“西藏流亡政府”联系密切。
  “藏妇会”早在1959年3月就在拉萨成立。随达赖逃亡印度之后,该组织一度以教授妇女生活技能为己任。不过,1984年在达赖的授意下,它在印度建立12个分支机构,“藏独”面目越来越得到体现。其官方网站上宣传,“藏妇会”在世界各地拥有47个分支机构,会员1.3万。它现在的会长是比次仁。
  与上一代相比,现在的“藏独”组织成员有一个重要特点:大多数都接受过高等教育。如比次仁就拥有美国佛吉尼亚州大学的哲学博士学位。2001年,比次仁大学毕业以后,开始担当“西藏富布莱特兄弟会”主席。2003年,她正式当选为“藏妇会”主席,2006年,她成功连任。
  值得注意的是,比次仁还兼任“西藏流亡政府”教育政策起草委员会委员。今年3月9日,她还以“政府官员”的身份,前往台湾高雄某大学接受访问。
  比次仁时常将人权、自由放在口边,在高雄接受专访时,她就提到,希望用“自由民主的人权对话”来抗议大陆政府。不过,从今年“藏妇会”响应“黑色之年”论调,在全球挑起事端的事实来看,比次仁显然选择的是“暴力对抗”。
  去年3月,她连同“藏青会”等组织发起长达半年的“达兰萨拉至拉萨长途徒步游行活动”,叫嚣要抗议“中国政府长期统治西藏”,并且抗议北京举办奥运会。在去年5月前往印度彼托嘎尔县组织“流亡藏人徒步返藏活动”的途中,比次仁曾被印度警方拘捕,并被指控违反印度相关法律以及危及当地居民的人身安全。

拉顿德通:18岁就粉墨登场
  与比次仁相比,“自由西藏学生运动”组织的总头目拉顿德通只能算半个藏族人——其父为西藏人,母亲则是加拿大人。不过,她对“藏独”的狂热,丝毫不逊色于比次仁。
  2002年,布什首度正式访问中国前,“藏独”示威活动在美国持续一周;2003年,温家宝总理访美期间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藏独”分子潜入现场企图扰乱;2007年,长城上突然出现写着“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自由西藏2008”的中英文大标语;2008年,奥运圣火传递在美国及欧洲国家受到阻挠……这些活动,均与拉顿德通的密谋策划有关。
  拉顿德通毕业于加拿大东海岸的国王学院,主修美国现代史。其父母都是狂热的“藏独”分子,她从小就在“藏独”的氛围中长大。甚至她进入“藏独”组织工作,也是通过父母的关系实现。
  值得注意的是,“自由西藏学生运动”正是在拉顿德通的建议下成立的。1994年,当“藏独”高层采纳其建议,并在纽约成立该组织时,她年仅18岁。两年后,她在国王学院大学成立“自由西藏学生运动”分部,自封为负责人。1998年,她在“西藏自由音乐会”上,对着6.6万人大谈所谓的“西藏局势”,出尽风头。第二年,拉顿德通当上“自由西藏学生运动”的负责人。
  拉顿德通挖空心思,将“自由西藏学生运动”改组为“藏独”的骨干机构,共有650个遍及中学、大学和社区的分部,成员多达5万余人。
  2009年被拉顿德通视为挑起事端的最好时机。3月10日前,她曾命令“自由西藏学生运动”全球各分部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大搞支持“藏独”的活动。而这一天,在印度达兰萨拉、法国巴黎、日本东京、美国旧金山等地的“藏独”闹剧,均为她自编自导。
  据法国电视24台3月9日披露,拉顿德通近日突然从纽约总部消失,而只是通过邮件遥控全球分部的活动。据称,她已前往亚洲某地,亲自实施该组织的一个绝密计划。但是,连“自由西藏学生运动”内部的工作人员都向外媒承认,最近的活动已经越来越难弄出新花样,“难以形成影响力”。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9楼 发表于: 2009-08-25


王西庄之贪[转帖]
 


    作者:耕斋 分类:历史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啸亭续录》清·昭槤

  王西庄未第时,尝馆富室家,每入宅时必双手作搂物状。人问之,曰:“欲将其财旺气搂入己怀也。”及仕宦后,秦诿楚,多所乾没,人问之曰:“先生学问富有,而乃贪吝不已,不畏言后世之名节乎!”公曰:“贪鄙不过一时之嘲,学问乃千古之业。余自信文名可以传世,至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吾之道德文章犹自在也。”故所著书多慷慨激昂语,盖自掩贪陋也。

  文人并非都是清高的,贪财者自古就有。你看清朝这位乾隆进士,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王西庄,在没有当官之前,就已露出了一副贪婪相。当年王西庄曾应聘为一富豪当家庭教师,每次跨入主人宅门时必双手作搂物状。旁人问他为何这样?他说:“想把他家的财气旺气都搂入自己的怀中。”后来当官了,有人托他办事,王就堂而皇之地索贿受贿。有人责问他:“先生学问这样好,怎么还如此贪吝,难道就不怕身后落个坏名声吗!”王西庄说:“贪鄙与否不过一时的议论,学问却是千古之大业。我自信文名可以传世,等到百年后,口碑已没而著作常存,我的道德文章不是仍能流芳千古吗。”因此,王所著之书多慷慨激昂语,实在是为了掩盖自己贪婪的本性罢了。

  谁说文如其人?文品和人品,在王西庄看来是可以截然分开的。他不加掩饰地说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论,直率和勇气只能用厚颜无耻来解释了。翻检野史,发觉王西庄还真是一个胆大的人。据说有一次王西庄和一位姓钱的朋友从旷野经过,发现道旁有一口空棺材,两人争强斗胜,打赌说晚上谁敢在此睡觉。是晚,钱来到棺木旁,正想爬上去,却被里面伸出的一只手抓住了。却原来王西庄早已睡在了里面。文人有这样的胆量,还真少见。

  王西庄以为只要文章好,做人就可以不顾忌。但一个人的品性,总会于不经意中,在所写的文章中流露出来。王的人品有人质疑,他的文章同样受到了后人的抨击。当代著名学者陈垣就认为:“王西庄好骂人,昔贤每遭其轻薄,如讲刘向为西汉俗儒,谓李延寿学识浅陋,才短位卑……其于时贤如顾亭林、戴东原,亦力斥之,又谓朱竹垞学识不高。”

  诚如陈垣先生所言,寻读王氏所传世的《十七史商榷》,骂人之语,的确比比皆是。骂前辈作者这位“庸相”、那位“陋儒”;骂传世史籍这段文章“妄谬如此”,那篇考据“无谓而可笑”,嘲讽作者“人生世上,何苦吃饱闲饭,作闲嗑牙”。

  王西庄的如此作为,不禁使人想起了今日文坛那几位逮谁骂谁的主儿,看来古往今来的无良歪才,都是一路货色。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20楼 发表于: 2009-08-25


60位皇帝是这样死的——中国帝王非正常死亡的13种“杀法” [转帖]


  

  中国帝王非正常死亡的十三种“杀法”,导致60位皇帝是这样死掉

   在中国历史上,帝王杀人是很出名的。一个人犯罪不只是一人遭殃,而是全家,有的是全族,最重的是诛九族,一块掉脑袋。用杀人如麻来形容帝王的残暴是比较贴切的。这样的帝王很多,每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几乎都是当朝的第一杀人王,是屠夫。如朱元璋,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杀人皇帝、铁腕皇帝。但是,任何事情都是辩证的,杀人者在杀人的同时,自身亦危机四伏,时时有掉脑袋的凶险,甚至连最不会杀人的宫女,都可能能联合起来杀皇帝。如明朝的第十一皇帝朱厚熜,差点就让杨金英、苏川药、杨玉香、王槐香等十多位宫女给勒死,因为宫女操作时太紧张,不会杀,朱厚熜才幸免一死。

  所以,他杀在帝王非正常死亡记录中的比例是相当高的。大概统计,有超过60位大大小小皇帝是这样死掉的。这些被他杀的皇帝起因各异,式样也是五花八门。以“凶手”为主线,根据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大概有如下十三种皇帝“杀法”近臣杀、宦官杀、子杀、叔杀、父杀、母杀、妻杀、兄弟互杀、祖母杀、外公杀、岳父杀、兵杀、俘杀等。

  一、近臣杀

  这种杀法叫犯上作乱,过去叫弑,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常见的现象之一,特别是早期王朝中,臣子不臣要弑杀皇帝的,例子多不胜举。十六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还有各朝的后期,都是“臣弑君”的重灾区。杀个一个皇帝比砍一个草寇还容易,更方便。

  汉少帝刘辩(公元175-190年),公元189年四月当了皇帝,结果九月就被废了。当时是奸臣董卓当道,董卓废刘辩为弘农王。次年派郎中令李儒酖,将刘辩毒死。可怜啊,刘辩虚岁才16岁。之后,他的弟弟刘协(公元181-234年),被董卓拥立为皇帝,追谥刘辩为“弘农怀王”,史称废帝,或少帝。死后被草葬。

  十六国时汉系隐皇帝刘粲,昭武帝刘聪之子。先是以皇太子身份总摄朝政,公元318年七月正式即帝位。但当年九月,刚当了两个月皇帝的刘粲,即让掌管兵权的大将军、录尚书事靳准杀掉了。当时情况是,靳准将发动**,想联合重臣王延。王延不从,被靳康绑了回来。靳准遂下令**,冲入皇宫抓住刘粲,立刻诛之。所有刘姓皇族也跟着遭殃,男女老幼,一个不剩,全让杀了。靳准又掘开刘聪的宣光陵、刘渊的永光陵进行报复。刘聪刚葬一年,尸体尚未完全腐烂,靳准一刀砍下了他的头颅。但靳准也没有好下场,被灭西晋的第一功臣刘曜追杀。刘曜被太保呼延晏等拥为皇帝后,改汉为赵(史称前赵),立即将靳氏一家斩尽杀绝。一报还一报,刘曜又被后赵始主所杀。

  十六国时期,大部分皇帝都是被手下谋杀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小国小朝出现。

  唐昭宗李晔(公元867-904年)、末帝李柷(公元892-908年)均为其臣子朱全忠所杀。朱全忠原名朱温,本是黄巢部将,公元882年叛变,举兵降唐。唐朝廷授朱温右金吾大将军、河中行营招讨副使,还赐名全忠,后授为梁王。但朱全忠并不忠,拥兵自重,权欲熏心,一直企图篡唐自已当皇帝。天复四年(公元904年),先是逼李晔迁都洛阳,同年八月,朱全忠将李晔杀了。但他不敢一下就当皇帝,而是拐了一个弯,就立李柷为帝,过渡一下。

  刘盈的皇后是他的亲外甥女,吕雉大女儿鲁元公主的女儿。吕雉做事很绝,在少帝大了后,把少帝的生母,就是那个宫女也给毒杀了。渐渐懂事的少帝知奶奶杀了自己的母亲,心里不高兴,口出怨言。结果这让吕雉很担心,感到少帝不听话不保险,干脆把少帝毒死,另立同样年幼的常山王刘义为帝,自己继续在位。

  十、外公杀

  按照道理,就是再选皇帝,也不能有外公的份子,一般人想也不会想的。但在公元581年的时候,偏偏就发生了这样的一件事情,外祖父把皇帝外孙给杀了,自己当了皇帝。

  这个“狼外公”就是前面提到过的隋开国之君、高祖杨坚。杨坚(公元541-604年),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北周宣帝宇文赟的老丈人,即皇后杨氏之父。公元579年二月,宇文赟自称天元皇帝,让位只有7岁的太子宇文衍,史称静皇帝(见前文《谁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小皇帝”》)。由于宇文衍年幼,让杨坚当辅臣,辅佐朝政,封他为庄大相,假黄钺,进爵隋王,总揽朝政。杨坚这还不满足,公元581年二月,直接把宇文衍给废了,逼外孙禅位,以其为介公,三个月后宇文衍死了,北周就此灭亡,葬于恭陵。41岁的杨坚自立国号隋,就此中国有了历38年的隋朝。隋朝与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很相似,也历三代而亡,君王多未得好死。杨坚64岁时,让儿子杨广给杀了,葬后葬太陵。

  十一、岳父杀

  与外祖爷的关系一样,作为岳父的外戚也是与当皇帝不搭界的。但在西汉末年,让王莽逮住了一个机会,把闺女婿杀了,过了23年的皇帝瘾。

  王莽(公元前45-公元23年),汉平帝刘衎的岳父。公元前1年,25岁的汉哀帝刘欣死了。刘欣无子,时为重臣的大司马王莽说服自己的姑姑王太后,迎立只有9岁的刘衎为帝,史称平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再次游说太后,要刘衎娶自己的女儿为媳妇,也就是立她为皇后。只有12岁王氏遂与刘衎成婚婚,王莽当上了“国丈”。之后,女婿刘衎不满王莽的**,矛盾加深。王莽遂限制其行为,强化控制,连他的母亲卫姬都让见,还将刘衎的舅舅一家杀掉,阻止其他外戚势力的形成,以免威胁自己。

  刘衎心中更加不满,王莽愈发担心日后难以控制局面,索性毒死小女婿,立两岁的刘婴为帝。仅有14岁的女儿成了皇太后,这大概也是中国历史上年龄最小的皇太后了。在这种情况下,太皇太后王氏只好让王莽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居摄三年之后,公元8年,54岁的王莽直接废了刘婴,自立为帝,改国号“新”,史称“王莽篡汉”。王莽也因此成了中国封建帝王中第一位通过篡位当上皇帝的人。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王莽当皇帝显然比乳臭未干的刘婴合适,西汉后朝王莽也为稳定刘家天下作出了贡献。当了皇帝后,王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王莽新政”。但也引起了贵族势力的强烈不满。加上对边防处置失策,国内赋役繁重,刑政苛暴。又遇黄河改道,天灾加人祸,政局动荡。天凤四年(公元17年)赤眉军、绿林军起义。地皇四年(公元 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混乱中王莽被杀,新朝灭亡。

  十二、兵杀

  帝王多是马上得天下,兵士在打江山的过程中,是绝对主导力量。从本质上来说,兵权即皇权,皇权即兵权,没有军队想当稳皇帝是不可能的,即**所说的“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兵士可以帮自己打天下,但也能让自己成了马下冤鬼,被兵弑的皇帝也很常见。

  隋炀帝杨广就是被部将宇文化所杀。杨广(公元569-618年),高祖杨坚的次子,又名杨英,公元581年封为晋王,在南下灭陈和抵御北方突厥的过程中,立下大功,为杨坚赏识,太子杨勇被废后当了太子。公元604年七月,36岁的杨广谋杀了杨坚,当上皇帝。

  杨广是中国历史出名的荒淫皇帝之一。继位后,他大兴土地,每月役使200万人营建洛阳。又用了约1亿5千万个人工开凿“京杭大运河”,供其去杨州作乐。当年,自洛阳到江都(今江苏省扬州市),共设置了40多座行宫,身边的美女如云,整日花天酒地。由于无止境的徭役和兵役,加天碰上灾年,民众不满其统治,纷纷起义,最后,杨广带着萧皇后和大批宫女美人,逃到了江都。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年三月三日,其禁卫军兵变,右屯卫将军宇文化傍晚时杀入宫中。杨广与萧皇后出逃被捉,叛军要取其头颅,杨广选择服毒,称要留全尸。服毒未成,被兵士勒死,满足了他留全尸的愿意。死后草葬于江都宫,遗迹至今尚存。

  金国皇帝、海陵王完颜亮也遭遇了与杨文一样的结果。正隆六年(公元1161年),海陵王与南宋作战败逃途中,让自己的部下杀死了,终年40岁,当了13年皇帝。海陵王尸体运回来后始葬北京九龙山金帝陵区内,后被迁出草葬。

  十三、俘杀

  中国历史上,堂堂一国之君被外族捕俘的不是一个人两个人,最著名的就是明英宗朱祁镇了,于正统十四年(1149年)在土木堡之战中被瓦剌生俘。但很幸运,朱祁镇保住了一条命。被放回的朱祁镇九年后,竟然还能重新当上了皇帝。但更多的情况下,俘后都会被杀掉。

  另一个被俘名人是宋徽宗赵佶。这个皇帝很有艺术天赋,如果不是当皇帝,应该是史上杰出的文人之一,平生著作极多。存世画作尚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桃鸠图》等,如今都成了天价文物,还有词集《宋徽宗词》。由于皇帝喜欢舞文弄墨,赵佶当政时文艺繁荣,著名的《清明上河图》即为此绘就,敬献于他。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赵佶被金兵俘走。被俘后受尽凌辱,宫内女人也都被兵士要求强行发生性关系,或妻或妓。自己的爱妃王婉容也未能保住,被金兵夺走奸污。后来死于五国城,葬永祐陵。

  西晋时愍帝司马邺(公元300-317年),公元313年14岁时即位,四年后,匈奴人刘曜进攻都城长安时,司马邺出城降顺,后被十六国时期汉王刘聪所俘杀。

  十六国时期南燕慕容超(公元385-410年),公元405年承继父慕容德皇位。410年南燕为东晋刘裕打败,慕容超被俘送于建康(今南京)杀掉。南燕仅历14年灭亡。

  十六国时期夏系赫连昌(公元?-428年)、赫连定(公元?-431年)兄弟俩,先后称帝,分别当了四年皇帝。先后被北魏生俘。赫连昌被俘后,北魏很客气,封其为秦王,公元428年将他杀了。

  南北朝时期北朝北齐系,后主温公高纬、高恒,是父子关系。公元577年,北周攻陷都城邺(今河北临漳西南),父子先后被俘,同月被赐死。

  上述十三种“杀法”,为中国帝王非正常死亡中“他杀”的主要记录。当然,实际上远不止这些。即使上面所提到的,也不全面,以后有时间再慢慢补充。从所有“杀法”来看,最危险的因素往往来自家庭内部、亲戚之间。由此可见,“家贼”难防一说,是千真万确的。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21楼 发表于: 2009-08-25


东京大审判揭密:东条英机自杀未遂 [转帖]


2003年春,一本关于1946年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日记被意外发现,日记的主人是全程参与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这本日记描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那场审判,那些鲜为人知的法庭故事和那些台前幕后错综复杂的争斗。

东条英机自杀未遂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随即,美军第8军对日本实施军事占领。驻日盟军总部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要求立刻逮捕包括东条英机在内的39名甲级战犯。当30多名美国宪兵包围东条英机(1884-1948)的住所时,屋里传出一声枪声。不过,由于东条英机是左撇子,他自杀时没打到心脏。

东条英机,日本内阁首相,甲级战犯。东京都人。出生于军阀家庭。陆军大学毕业,是一个军国主义职业军官。毕业后历任驻德国大使馆武官、陆军省军务局动员课长、参谋本部作战课长。1931年参与策划“九·一八”侵华事变。1935年任关东军宪兵司令官,曾残酷镇压中国东北人民,后升任关东军参谋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率领“东条兵团”侵入中国承德、张家口和大同等地。1938年任陆军省次官。1940年出任近卫文磨内阁陆军大臣,疯狂主张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对美、英的战争。1941年10月继近卫之后组阁,任首相兼陆军大臣、内务大臣、军需大臣和总参谋长等要职,同年12月8日终于发动太平洋战争,把侵略从中国扩大到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1944年7月在日本败局已定和国内矛盾激化的形势下,被迫下台。

美军宪兵立即把东条英机送到医院抢救,美国士兵还主动献血。因为作为恶果仅存的世界三大元凶(另两人为已死的希特勒和墨索里尼)之一,他必须活着接受公开审判。

此时,日本统治集团人人自危,最紧张的是日本天皇裕仁。因为国际上认为裕仁负有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必须严惩。要不要把裕仁推上历史的审判台,成了摆在同盟国面前的一道难题。

盟军占领日本后,麦克阿瑟将军与日本天皇裕仁进行了一次秘密会面。双方对会谈始终讳莫如深,30年后的裕仁说:“当时与麦克阿瑟将军有君子协定,永不透露。”不过出于战后美国战略利益的需要,美国政府表示日本可以保留天皇制,不逮捕、也不起诉天皇。裕仁逃过被逮捕的命运。

三个月中,盟军最高统帅部发出四批逮捕令,逮捕118名前日本军政领导人为甲级战犯,关到东京最大监狱巢鸭监狱候审。


审判二战罪魁东条


随着太平洋阶段审理开始,日本军国主义头子、战争元凶东条英机被推向前台。由于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已死,东条英机成为这次大战中仅存的最高责任者,也是惟一能说明挑起战争****的人。

1947年12月26日,法庭开始审理东条英机。日俄战争爆发后,东条随日军第15师团侵入中国东北,1928年任陆军省整备局动员课课长。他和板垣征四郎、土肥原贤二等人参加日军秘密法西斯组织“一夕会”。

26日,东条的辩护人清濑一郎作开头陈述,他完全否定大东亚战争的侵略性质,气焰十分嚣张。接着,东条开始朗读长达220页的口供书,为自己和日本军国主义辩护。

1947年的最后一天,首席检察官季南反驳盘问开始了。

季南把重点引向日本和美国在开战前的谈判上。日本人为和美国人周旋,制定了两套谈判方案:甲案和乙案。《甲案》主要内容是:日军有条件地从中国华南地区撤军,但至少25年内不会从中国华北、内蒙古以及海南岛撤军;日本坚持履行三国同盟条约。《乙案》作为替代方案,只允诺不在西南太平洋地区实行武力扩张。

11月7日,日本大使向美国递交甲案。14日,美国国务卿赫尔正式拒绝甲案。6天后,日本递交乙案,同样遭美国拒绝。但为取得偷袭的最佳效果,谈判仍旧继续进行。


东条袒护裕仁


在法庭上,东条英机极力想摆脱他下令发动太平洋战争的责任,但他11月5日发出的电报等铁证证明东条正是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罪魁祸首。

东条英机的辩护律师布列尼克认为,日本对珍珠港的攻击“并非偷袭”。对此检察官进行反击:日本向美国递交最后通牒电报是在日军偷袭珍珠港一个小时20分钟以后。而且,偷袭后日本才播发了天皇裕仁的宣战诏书。

人们疑惑的是,东条有这么大的力量发动战争吗?他背后的支持者是谁?1月7日,卫勃亲自讯问东条。他问道:是谁最后就开战问题向天皇进言的?除了你还有谁?东条说出两个人,但均是死无对证。然而,卫勃讯问东条的第二天,便正式宣布法庭对日本天皇裕仁不起诉。至于上一晚发生了什么,迄今仍是个谜。

东条英机一直不惜一切代价掩护天皇,这也是战后日本政府一开始就确定的最高辩护方针。

1948年1月7日,法庭最终认定,被告东条是战争主谋之一。


严惩战争罪犯


1948年11月4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判决。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决书》的开头这样写着:侵略是人类最大的罪行,是一切战争罪行的总和和根源。

判决书一共宣读了七天。

而此前各国法官之间的争论也达到高潮。庭长卫勃主张把所有被告流放到荒岛上;美国法官同意死刑,但注意力盯在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战犯身上;印度法官主张全体被告无罪。中国法官梅汝璈则坚决要求严惩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人。

经过斗争,1948年11月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6票比5票的微弱优势判处土肥原贤二、板垣征四郎和松井石根等7名被告绞刑,另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1名被判处20年徒刑,1名被判处7年徒刑。

然而,风波再起。7名被告的律师向美国最高法院提出上诉,要求释放被告。12月6日,美国最高法院决定接受上诉。消息传出,世界舆论为之大哗,反对之声铺天盖地。面对国际压力,12月20日,美国最高法院否决了日本战犯的上诉申请。

丧钟在1948年圣诞前夕,终于为战犯鸣响,七名战犯被处决。

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的进行中,南京、上海、马尼拉等地也设立军事法庭,审判日本乙级、丙级战犯,受审战犯共5416人,其中937名战犯被处以死刑。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22楼 发表于: 2009-08-25

蒋介石麾下“八大金刚”的命运 [转帖]


• 民国年间,一批风云人物被冠上了外号,桂系三巨头,川军四巨头,黄埔三杰四凶,还有一批将官也是,著名的有冯玉祥的十三太保,西北军五虎,唐生智手下哼哈二将,蒋介石更多,有八大金刚,三巨头等等。今天想写一写的,就是八大金刚。

  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何应钦,此君当之无愧,老同盟会员,黄埔军校总教官,长期是蒋手下的二号人物,历任陆海空三军总参谋长,军政部长,后来签定的《塘沽协定》,被指为卖国贼,亲日派,但依旧权柄在握,声势不改,直到到台湾后,才退出了决策层,安然过上了平淡生活。何本人没怎么带过兵,一直在大本营主持,抗战结束后作为中国地区总受降官接受了日本的投降。何与蒋的关系,可以用互相利用为形容,何两次对蒋生出异心,一是联桂让蒋第一次下野,二是西安事变准备武力讨伐,按常理蒋早就该清除异己,但蒋没有,因为何手下有国民党内很大一部分实力,蒋不得不借助,这也是何一直身居高位的原因。何深懂养生之道,待人宽和,提的起放的下,俊杰人物。也因此高寿,活到九十七岁,是国民党内长寿者之一。

  第二位应该是陈诚,这个浙江人,炮兵出身,东征中三炮定敌,大得蒋的欢心,后来与谭祥结婚,和蒋成了干亲家,更的蒋的重视,主持十一师时,联合李默庵,肖乾等驱走师长,在讨唐和中原大战中表现优异,在其后的围剿红军中不断扩大自己的势力,隐隐形成与何抗衡的实力,这是出于蒋的默许,蒋也想在党内找一股实力牵制何,陈自然是最好的人选,也因此陈诚形成的土木系,一跃成为国民党的横跨军政的强大的力量,其十八军,也成为中央军五大王牌之一。陈日益得蒋的器重,庐山军官训练团一直担任副团长,抗战后指挥了四次武汉会战,之后长期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为重庆屏护。内战时主持东北,败,去了台湾,数年经营,为蒋准备了良好的后路,也因此变为国民党二号人物,65年死,英雄早逝,举台湾悲。陈此人没有什么天赋,做事以勤稳著称,十分注重军人仪表,无论何时何地均精神不已,为人有胆识,曾在敌机轰炸时安然站立,历半小时之久。综观此人,实英雄也。

  第三位是顾祝同,此人和何类似,除了在北伐带兵,其后都在行营本部工作,西安事变后受蒋命瓦解张杨部队,完成的十分漂亮。抗战时主持第三战区,也有声有色,其间皖南事变的发生,从此为国人千夫所指。内战中主持国防部,负责蒋的军事进攻计划,深的蒋的信任,可惜手下有中共的地下党,因此失败连连。此后去了台湾,依旧是重要人物,87年死,也是国民党的长寿者。顾为人小心谨慎,锋芒不外露,有军中圣人的称号。胸中有沟壑,是成大事的人,其一生好追花逐柳,可谓英雄仗剑,美人相依。

  第四位是刘峙,刘峙的生平从他的外号即可看出,北伐时是福将,中原大战的常胜将军,抗日战争是长腿将军,到了内战时,主持徐州,为蠢猪将军。公正的说,刘在早期的军事生涯是很辉煌的,不管运气如何好,但能把吴孙打的没了脾气还是有一点能耐的,不象现在所公认那么不堪,或许是年岁过长,没有了拼劲,因此在后来的作战中一败再败,总之说来,刘在八大金刚中,打仗的才能是排在倒数的。其实他内战的蠢猪将军并不合适,中原突围或许有判断失误,但淮海战役刘几乎没有指挥过部队,上有蒋顾,下有杜,他自知不是这块料,没有插手部队指挥,但后来也成了替罪羊,没有去台湾,流落印尼,当小学教师度日,后来回到台湾,已是物是人非,唏嘘而已。刘素有贪婪名声,敛财有方,后来的结局并不美满,看来为人莫贪为好。

第五位是张治中,这个著名的红色将军,能列入蒋的八大金刚实在是出人意料,但细观张的为人,就清楚这是为什么了,张是一个很传统的儒家人,受孙中山先生的赏识,负责黄埔军校的组建,此后一直便坚持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在黄埔之初,与****关系很好,便是遵循了这三大政策,之所以张是唯一没有和****打过仗的人,也是因为他竭力逃避内战,认为有违孙中山先生的政策,说白了,我认为张忠于的是孙中山先生,而不是什么蒋介石,这也是为什么他后来靠向大陆的根本原因。说起蒋和张的关系,蒋一直是很器重张的,对张的意见都要考虑,这固然是张自己本身的才能,更重要的是蒋对张的绝对信任,在中原大战时,张被委以重任,危局过后,便回到军校当教育长练兵,在后来的凇沪抗战,平定十九路军,凇沪会战的战役中莫不如此,不争兵权,也因此张在抗战开始后长伴在蒋的身边,担任政治部长和三青团书记长等要职,后来任西北行营长官,救了一批被盛世才囚禁的****,他还促成了两次和谈,第二次和谈时留在了大陆。综观张的一生,不爱财,自律甚严,厌恶内战,爱国热情高昂,实在是个伟男子,真英雄!文革中受到冲击,但在毛周的保护下,没有受到大的伤害,随后逝世,一生坚持自己的信仰,伟哉张治中!

  第六位是钱大钧,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带过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营有过指挥全局的运筹帷幄时候,更有从政当上海市长的经历。他的军事生涯并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早期的二次东征以六连士兵破陈炯明的四千之众算是绝唱。此后的北伐,中原大战,剿共俱有他的参与,没功劳也有苦劳,或许是看到了这一点,蒋把他调来身边当了侍从长,西安事变中一度受到蒋的猜忌,但他中的枪伤帮了他一把,反而连累曾扩情。后来任军政部次长,抗战结束后出任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总司令,后来去了台湾。此人亦长寿,八十九岁方死。钱大钧爱财,犹胜刘峙,时人根据他的名字取“钓大钱”,抗战后作为接收大员狠狠的捞了一笔。到台湾后,转向于体育事业,为台湾的体育做了杰出的贡献。

  第七位是蒋鼎文,原来是元帅府的副官,后来在军中有了一席之地,曾围剿红军,参加蒋桂战争,中原大战,解决福建事变,西安事变中传递信函,为蒋宋所感谢,抗战后任西北行营主任,后来出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在豫湘桂战役中一溃千里,引咎辞职,此后虽然还在国民党中,但已经不再担任重要职位,转而经商,倒是颇有收获,去台湾后,衣食无缺,得以善终。蒋此人,贪花胜过顾祝同,尤其是中意“嫖”,感染性病,为民国一大笑话。

  第八位是陈继承,此人受蒋的重用,参与了诸多事件,却没什么关键的地方。正是没有什么大功,也没有什么大过,不出彩,唯一著名的一次是镇压青年学生的“七五”惨案,后来也是去台,52年退役,到招商局担任顾问,善终。

  综合看这八个人,他们都是蒋的第一批嫡系,他们或毕业于保定军校,或毕业于各省速成学堂,在黄埔中都是教官一级的人物,在蒋的部队中,他们是第一批军长师长,长期活跃在民国,活跃在国民党内,他们也是黄埔系的元老,可以说,蒋的部队,就是在这一群人的带领下成长壮大的,尽管后来的结局各异,但他们在民国这个舞台上的角色是不应该被人淡忘的。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23楼 发表于: 2009-08-25

李世民,乃贤明之帝 [转帖]


 
  作者:萨苏 分类:历史 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

  关于“卢沟桥事变”,在日本一直有说法,称日军是被中国人内部的阴谋拉进来卷入的,并不是有意要打这一仗。其中,有一个说法被弄到中文世界传播得挺广泛,就是“****策划卢沟桥事变”,说是****在卢沟桥挑动日军和国民党军开战,自己好从中渔利。

  貌似荒唐,但还颇有论据。

  所谓“****策划卢沟桥事变”有三样说法,一个是说当时驻守宛平的金振中就是****(理由是解放战争中金起义了),奉命寻衅,所以下达了“日军进入我军阵地前一百米就开枪射击”的命令;一个说二十九军将领,副参谋长张克侠是****(这个倒是真的),在二十九军中煽风点火,造成中日开战;另一个说刘少奇(点了名的,还是日本正规的历史学家所说)带着学生在中日两军间点鞭炮,引发双方误会从而中日开战。

  因为这些说法,颇有人热炒此事。其实,稍微看看逻辑就会发现这种种说法非常可笑。

  关于金振中主动挑战一说,日本方面的看法是想当然了。因为日本人发现当时七七事变的中方军事主官,旅长何基沣、营长金振中后来都成了****——只有团长吉星文不是****,反而是后来为国民党战死在金门。这件事也有很多人炒,可是要看看吉的上级下级后来都是****这件事,就会觉得吉死得很孤独。实际上金当时并不是****,他下达的命令作为一个军事主官太正常了,难道像少帅对北大营说的——“不许还击,挺着死?”何基沣当时也不是****,他在此后坚守大名之战中苦战日军,却得不到周围友军的支援。战后,宋哲元却提升表彰那些见死不救的将领,称其“全军为上”。心灰意冷的何基沣自杀未遂,才倾向了****。所以,这两个未来的****当时就是党中央亲自下令,也不会听命的。

  张克侠的确是****,但他的能量不可能操纵整个二十九军。实际上当时中日两军冲突不断,刚刚发生了窝囊的丰台事件,二十九军上上下下都是情绪激昂,要打的,用石友三的说法:“没有当过汉奸的人,以为汉奸好当,当过汉奸的人,真他妈的王八蛋才当汉奸。”张克侠能操纵石友三说这种话吗?要打,实在是二十九军上下被欺负得太狠了。二十九军当家的是宋哲元,家长作风强烈,以当时军阀的手段,张要是能操纵全军,这样的危险人物早就被宋处理掉了。

  刘少奇组织人员去放鞭炮引发作战就更可笑了。且不说刘5月就已经回了延安,他虽然是白区专家,但不是诸葛亮,他怎么就能预知那天晚上日本军队要走丢一个兵?然后在两军之间放鞭炮引发冲突?但如果不是日军走丢一个兵,这个冲突根本起不来。再说,用鞭炮引发战争,这好像是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一例。难得的是,日本方面还做了极为细致的考证,甚至拿出了抗战中边区编的故事小册子来说“****讲刘少奇当时在卢沟桥参加打日本军”。要知道这种故事是下层鼓舞士气所用,里面还有“少帅拿腰别子(一种单打手枪)吓唬日本人”的内容呢。

  其实,所谓“中共挑起卢沟桥事变”,虽然最初是日本人说的,倒是后来国民党讲得更多。追溯起来,泄愤的成分居多,因为抗战之后****的确发展起来了。国民党的意思是你****是得利者啊,不是你的阴谋是谁的阴谋?可是****是否有这样大的魄力搞如此阴谋?实在是难以置信。因为无论国民党还是****,当时对和日军大打后会不会亡国,都是心存疑虑的,这种火也能玩得吗?!很容易玉石俱焚的。

  当然,要按国民党方面一些人的看法,****都是丧心病狂之辈,那就什么也不用说了。

  更何况抗战后最如日中天的恰恰是蒋委员长。如果不是随后搞五子登科、劫收、裁撤异己等等,国民党军七个打一个的优势****怎能得天下?

  事实上,日本方面对于卢沟桥事变有多个“****”版本。专挑其中一个大肆宣扬,也是偏颇得有理。

  另外两个非常有影响的版本,一个是说卢沟桥事变起自张自忠的阴谋,是张自忠意图夺宋哲元的权,才不断挑起三十七师与日军的冲突,以便从中渔利,并有所谓二十九军内部说法为证——“三十七师打,三十八师看”。甚至,今天日本还有说法讲张自忠后来的战死是为了要给“挑起中日战争造成生灵涂炭”赎罪。

  其实,这也不足一驳,三十八师的布防地区是天津,如果宋哲元不调,他怎么能跑到卢沟桥去参战呢?实际上宋一直犹豫,不敢与日军全面开战,所以直到25日根本没有调其他部队增援三十七师。而26日发现日军已经准备就绪后,宋决定出击,当天第一支与日军交战的部队就是三十八师。张自忠当时利用切断电话线的方法将日军一个中队外加电话兵一个小队调出廊坊营房试图围歼,是为双方决战的序幕。可惜,因为当时日军已经增兵平津,兵力充足,很快前来增援,这次歼灭战以日军接应突围成功告终。此后,三十八师在天津也在日军飞机轰炸之下顽强进攻。如果不是南苑失守,胜负难料。此后张自忠为了洗刷“汉奸”之辱每战以死相拼,不料“汉奸”之外,还有这样的故事给他。

  另一个说法,日军认为此战的幕后主使是蒋介石,目的是为了避免二十九军倒向日本,故意挑起战事,迫使二十九军依附中央抗日。宋哲元自己也曾经在对日军质询冲突的文件中解释,说冲突是蒋介石的蓝衣社特务引发的,而且此后也确实对蒋戒心很重,直到25日仍然发电阻止中央军北上增援自己。甚至,日方将这个计划的矛头,直接指向蒋介石的德国顾问法尔肯豪森,一口咬定促使中日开战是这个德国人的主意,认为他是对堑壕战太有信心的缘故。

  这个,我觉得也不大可能,因为蒋介石当时并没有做好抗战准备,他似乎不会主动追求全面开战。开战的准备时间越长,显然是对蒋越有利的。

  以上各种说法,在日本的文献中都能找到信誓旦旦的材料。但是,****如何?

  看看从1931年开始日军的不断进军,多少能明白些吧。总不会是****或者国民党一步一步逼得日本人占了东北又占了热河,占了长城又占了察绥,占了冀东又不得已来占平津……

  总之,都是中国人的阴谋,逼的。

  皇军,总是有理。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24楼 发表于: 2009-08-25

独留青冢向黄昏 [转帖]


    作者:杨闻宇 分类:历史 出版社:崇文书局

  青冢为昭君墓,位于呼和浩特市南郊。传说四外之草在秋天里尽皆枯黄泛白时,惟有昭君墓上的草仍呈绿色,故称青冢。为什么此墓不改其青呢?大约是因为埋葬着一个经历最为曲折、坎坷的美丽女性的缘故。

  王昭君是西汉南郡秭归人,名嫱,字昭君,晋时避司马昭讳,改称明君或明妃。昭君被花鸟使一类的官员自长江边上选入长安为宫女之际,是被送进后宫的数千名美女里普通的一员,是万紫千红中平凡的一点;她与别的宫女一样,翘首企盼,日日夜夜静等着汉元帝刘奭的召幸。当时的皇后是王政君,皇后以下有14个品位的妃嫔,妃嫔即妾,各有昭仪、美人、良人、婕妤之类的封号,妃嫔之下,才是浩浩荡荡的宫女队伍。在这样的“桃李无言一队春”的队伍里翘首而待,如果得不到那位汉元帝的恩宠,宫女的命运将注定毫无希望获取出头之日。她们所面对的皇帝只有一个,精力有限,绝大多数宫女的最终收局呢?诚如一首古诗里所描述的那样:

  尽是离宫院中女,苑墙城外冢累累。

  少年入内教歌舞,不识君王到老时。

  数千宫女盼星星盼月亮似地期盼等待,所盼待的那位汉元帝是个什么角色呢?此人36岁上下,由于长期好色而无节制,精神萎顿,隐疾闪现,直至萎靡得甚至不能去亲自挑选他所要临幸的宫女,于是,便别出心裁地设置了一个挑选美色的中间环节:让画师们绘出宫女的图样,由他在心血来潮时“按图索骥”,中意哪一个,指头略微一点,便通知他所点示的画面上的那一个。

  为昭君画像的画师叫毛延寿。毛的绘画技术当然不错,可只因见的宫女多了,却渐渐地养成了因宫女召幸心切而暗中收受贿赂的毛病,私地聚财,贪得无厌,狮子口愈张愈大。第一次面对王昭君花中之蕊似的美貌,他也曾不由自主地咽了一口“惊艳”的唾沬。而王昭君呢?“自知明艳更沉吟”,自恃姣美明丽,不愿意像别的宫女那样出资贿赂眼前这个画师,利欲熏心的毛延寿在离开后宫之后,心里很不受用,私下便又在画像上巧妙地、轻轻地做了点手脚。元帝爱美色,画师爱金钱,爱钱的画师便利用这个中间环节侮弄了王昭君,同时也蒙蔽了汉元帝。依照常规,事情过去也就过去了,毛延寿彩笔下这样轻轻一点,昭君下一步也很可能化作“苑墙城外冢累累”里的一个小小土坟。

  汉朝当时的对外背景是这样的:汉初国力不济,北地的匈奴屡屡南侵,刘邦即用和亲的方式来换取边境的安宁。刘彻时国力强盛,则用武力征服匈奴。公元前60年后,匈奴内讧,五单于争立,呼韩邪单于投靠汉朝,希图得到后盾之力,在汉朝帮助下,他于公元前35年重新统一了匈奴。出于感激,呼韩邪单于在公元前33年入长安朝见元帝,主动提出愿意为汉朝的女婿,人家自动降低身价以示感戴,元帝何乐而不为呢?便当即答应了人家的求婚要求。

  然而,那么荒远、偏僻、风俗迥异的草原毡帐里,打发谁去呢?散朝后,元帝让手下官员去后宫征求意见,寻找自愿外嫁的宫女。得到这个消息,昭君的心情难以平静:与其把青春消耗、虚掷在后宫这不见天日的活地狱里,倒不如去遥远的边陲。此时的王嫱,虽闹不清自己将要去的地方是好是坏,但她非常清楚,时下所处的后宫只能是老死一条路。于是,她“请掖庭令(掌管后宫之长官)求行”。这位秀外惠中、意志坚强的女子,既不屑贿赂画师冀图召幸,更不甘心就这样幽死在活地狱内。性格决定命运,她便在关键时刻勇敢地亮出了自己倔强而磊落的性格。

  呼韩邪单于回返草原前夕,汉王朝为之举行盛大的欢送会,当王昭君由四个盛妆的宫女簇拥着款款上殿向汉元帝辞别谢恩时,王安石这样描述:“明妃初出汉宫时,泪湿春风鬓角垂。低回顾影无颜色,尚得君王不自持。”此时的昭君仿佛一道灿烂的朝霞照亮了整个未央宫,左右为之竦动,汉元帝两眼发直,惊诧地张大了嘴巴……然而此时此地,这个至尊的汉元帝也只有强颜苦笑,忍痛舍之,眼睁睁地看着年逾半百、又大喜过望的呼韩邪单于携着王昭君飞马而

  路漫漫其修远兮!昭君一行经过北地郡(甘肃庆阳)、上郡(陕北榆林)、西河郡(内蒙古东胜县)、朔方郡(内蒙古杭锦旗)、五原(内蒙古包头),历尽风雪严寒,越过千山万水,最后到达了单于的朝廷里。

  王昭君他们走后,未央宫里安静下来了,汉元帝这时则恼羞成怒,大发雷霆,怪罪后宫里的画师欺君罔上,当追查出王昭君的肖像出自毛延寿之手时,便立刻下令将其斩首弃市。王安石的《明妃曲》里写道:“意态由来画不成,当时枉杀毛延寿。”前一句是事实,后一句则未必。毛延寿倘是没有因钱财而做什么手脚,而是汉元帝自己在观画时有眼无珠,或许倒真是“枉杀”了一个艺术人才。

  汉元帝是未能享用美色而动怒,毛延寿是因为侮弄美色而挨宰,美丽绝尘的昭君本人呢?她在众多宫女中得到了凄凉而曲折的遭际。在当时的中外交往上,她在客观上仅仅是一宗高雅无尚的尤物,属于礼仪往来中的极品而已。

  大约正因为昭君的性格决定了她一生中从长江畔到黄河边的坎坷命运吧,有人做过统计,古来咏昭君的诗作竟有600多首,李白、杜甫、白居易、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这些大手笔都围绕王昭君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作。诗作其所以如此众多,因为这件事涉及到民族关系、边塞安危,触及到君臣关系及帝王与后宫的隐私,也牵扯到金钱与艺术的关系,而且那么深刻地触及到了一个美丽少女的性格和命运。

  王昭君倘是苟活偷生于后宫,没能在塞外留下一座引人瞩目的青冢,她能引起历史与文学如此地注目吗?青冢之耐人寻味,两千年里仿佛超过了中国大地上众多的帝王冢陵;至于名臣将相的陵墓,更不在话下了。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长河里,青冢显然是一个特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