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05948阅读
  • 2117回复

历史解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05楼 发表于: 2009-07-01

  

   900多点击是了不起的了,你认为回贴多少就能说明问题?说好?不好?笑话!!!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106楼 发表于: 2009-07-01
 有比较就有鉴别。这里有好些专题都是7页的,是好是坏还是笑话,对比一下就清楚了。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107楼 发表于: 2009-07-01
对比过之后,结果是这个 -- 历史解密 -- 的专题,无论是总点击数还是跟帖数还是跟帖的人数都是最少的。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08楼 发表于: 2009-07-01

史海:金日成去世后,起伏震荡的中朝关系[转帖]


   朝核问题第六轮六方会谈眼下正在北京如火如荼地展开,外界普遍认为,朝鲜2006年10月9日的核试爆的目的就是获得直接与美国谈判的筹码,从而降低对中国的依存度。自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于1994年接过其父金日成的大位后,中朝关系一直时冷时热。事实上,金正日在上台之初,就曾因索取北京政府的援助不得而有意拉拢台湾,报复大陆。

  金日成猝死 金正日重新布局

  1994年7月8日凌晨,掌控朝鲜政权近五十年的金日成因心脏病突发逝世,医院院长和保健医生均被送进监狱。金正日见父亲去世,呆若木鸡,遭此突然打击后竟长时间不能理事。所幸有朝鲜劳动党元老的鼎力相助,共撑危局,扶持他办理丧事。

  金日成的追悼大会原定7月17日举行,但因金正日悲痛欲绝尚未恢复以及准备工作仓促,不得不推迟三天到7月20日。追悼大会召开时,台上金正日率百官守灵,台下百万群众哭声震天。

  中国大陆方面接到朝鲜通报的金日成去世的消息后,马上由国家主席江泽民、国务院总理李鹏以及人大委员长乔石发去唁电,并派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丁关根,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温家宝和解放军总政治部第一副主任兼邓小平办公室主任王瑞林上将赴朝鲜吊唁。丁关根等人在列席朝鲜劳动党中央政治局临时会议时重申了中共对金正日政权的支持。

  金正日对金日成的去世可以说毫无准备,他的所有部署都被打乱了,为了集中精力巩固政权内部,重新按照他的想法进行人事安排,除签署朝美关于解决核问题的联合声明外,金正日基本冻结了所有重大的外交活动。

  金日成在世时在实行的某些新的经济措施也告暂停,只有大胜银行和英国进行了合资经营。金正日没有马上接任金日成的朝鲜劳动党总书记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首两个职务。对外称守孝三年,此举在国内极得人心。

  金日成死后,金正日把全部精力放在军队身上,一方面把自己的亲信安插在关键岗位上,同时着手实行军队领导干部的年轻化和知识化以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目前的朝鲜人民军领导层与金日成在世时已面目全非,元帅吴振宇、崔光,次帅金奉律、金光镇、李河日,大将朱道一,全文谢、全在善等或病故、或退役,或被清洗。

  除调整军队干部外,军事装备也作了更新,尽管朝鲜闹粮荒,仍从俄罗斯和乌克兰购买了大量现代化武器,使朝军战斗力更上一层楼。买军火的经费主要来自向伊朗、叙利亚、柬埔寨、斯里兰卡出售飞毛腿导弹、蚕式导弹、坦克和装甲车得来的款项,此外,还从海外筹措了一部分。

  金正日对大陆心存不满

  众所周知,朝鲜因为政治体制以及意识形态、更严重的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核武器而受到国际社会的孤立,经济衰弱,因此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靠中国的援助。但金日成死后,朝鲜与大陆的关系再次走入低谷,金正日因向中国索要援助达不到其要求,于是重新在报纸上不点名批判中共的“修正主义”,同时再次决定同台湾拉关系,以报复大陆。

  金正日的“亲台”措施包括:朝鲜国际旅行社于1996年设立了台北办事处,同年5月,台湾当局派出议员访问朝鲜。6月份,朝鲜国际贸促会副委员长李成禄、金英烈率团去台北。以上行动虽然使中共不快。

  几年前,朝鲜再度决定为台湾存放核废料,这件事使得大陆方面非常震怒。为此,中共中央决定同意放走前朝鲜劳动党高官黄长烨逃往南韩。

  在外交方面,1996年4月,朝鲜单方面宣布放弃遵守维持非军事区的停战协定,此前朝鲜并未向大陆打招呼,先把停战委员会中的波兰代表赶走,使大陆措手不及,中国人民志愿军代表被迫撤离板门店。这一行动极大损害了大陆军方的自尊心,甚至许多人民军将领也看不下去,因此,大陆军方于1996年12月派国防部外事局局长罗斌少将(伍修权之子)率军事代表团访问韩国。

  在此期间,大陆与韩国的关系继续发展。1995年11月,江泽民出访韩国,促使中韩贸易额在1996年达到了两百亿美元。这一切都使金正日更加眼红。

  众所周知,朝鲜与大陆曾于上个世纪50年代签署协议,在法律上存在同盟关系。但尽管中国共产党与朝鲜劳动党在历史上颇有渊源,但中朝关系并非一帆风顺。上个世纪50年代,朝鲜战争一结束,金日成就催着大陆撤离军队,决不让留下一兵一卒;随后,金日成大肆清洗内部的亲中势力。

  1961年月11日,两国签署了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法律层面上中朝成为盟国)。但在中苏交恶时期,金日成还是倒向了苏联“老大哥”的怀抱。苏联解体后,朝鲜再度将战略重心转向中国,两个政党的互动才开始频繁起来,直至如今形成时冷时热的局面。

  有名无实的盟友关系

  2006年7月初,朝鲜进行的导弹发射,联合国安理会通过谴责朝鲜的决议,中国继续进行劝解,美国采取比较低调姿态,愿在六方会谈范围内举行朝美对话,但平壤仍然坚持强硬态度,重申发射导弹是它的主权和自卫行动,从而使朝鲜半岛局势继续动荡不定。

  在这次事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朝双方公开表示对对方的不满。金正日拒绝接见导弹事件后赴朝访问的中国副总理回良玉和副外长武大伟,同时又向来访的美国人表示“中国不可信”。而中国外交部首席发言人刘建超则在访问韩国首都时公开声称,尽管北京对平壤一再劝告,但“朝鲜不听中国的话,也不听朝鲜自己的话”。在媒体传出朝鲜伪造美钞和中国人民币的消息之后,中国已经冻结了朝鲜在澳门开设的银行账户。这些新发生的情况,是中朝关系中从未有过的。

  其实,中朝两国尽管还保持着有名无实的盟友称号,它们的相互关系早已是“道不同不相为谋”,面和心不和了。进入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中苏开始分裂,平壤采取骑墙态度,中朝关系就冷淡下来。70年代初尼逊访华实现中美和解,使北京平壤在对美政策上发生根本分歧。从80年代开始,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又意味着两国国内发展路线的分道扬镳。北京在90年代初从“一个朝鲜”向“两个朝鲜”政策转变而与韩国建交,拒绝朝方投票否决的无理要求而支持韩国加入联合国,更被平壤视为对它的背叛行为。

  在中朝两国的相互关系中,朝鲜一贯采取极端狭隘的民族利己主义立场,以站在东方反帝最前哨为中国做出牺牲的兄弟国家自居,把中国当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摇钱树,无止境地向北京索求无偿的经济、财政与军事援助。中国每年向朝鲜提供大量的粮食、燃料、工业原料和制品,交通运输工具以及武器装备。连运送援朝物资的大量车皮也被朝方扣押下来常年使用。

  中朝贸易每年总是朝方欠账,转入下一年度计划而不了了之。不仅如此,朝方屡屡以美国与韩国要进攻朝鲜为借口制造紧张气氛,要求北京提供大量武器和军用物资。实际上是要把它获得的一部分武器装备在国际军火市场上出售获取暴利。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金日成在80年代中派吴振宇大将到北京要求军援,开列的单子包括海陆空三军的军舰、战机、火炮以及各类军用物资,其总额几乎等于当年中国军费的小一半。结果被邓小平以“一个子儿也不给”断然拒绝,使呆在京西宾馆不走的不速之客碰壁而归。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09楼 发表于: 2009-07-01

蒋介石的文学天赋:诗意与豪情[转帖]


  蒋介石的文学天赋:东来志岂在封侯!

  他在赠给友人单纵的照片上题诗曰: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蒋介石手迹

  这篇文章也许能让我们对蒋介石的认识更为全面。

  说起在国民党及国民政府中有许多重要人物的诗文造诣很高,人们对此并不否认,若说蒋介石也有文学方面的天赋,恐怕很多人会觉得很诧异。原来人们熟悉的蒋介石是:他有政治手腕,他有军事才干,他喜欢独断专行,而他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好像从未听人说过。一般人的揣测,以为以他威望之高、地位之尊、仪容之肃、事务之繁,他一定是缺乏风趣的。但这种揣测是毕竟大错了;据邓雪冰先生说:蒋介石在青少年时期特别喜爱诗歌,爱好音乐,爱好山水。少年时最爱唱岳飞作的《满江红》,有时自己也写词作歌。

  据说蒋介石一生留下的作品颇多,但我们能见到的并不多。就是从所见不多的他的著作中,也能窥见到他在文学方面的才能。下面从诗、文、书札、演讲四个方面举一些例子来领略一下他在文学方面的特长。

  关于诗歌,在国民党的著宿中,能手实在太多。如孙中山先生有哭刘道一的“半壁东南三楚雄,刘郎死去霸图空”一诗,传诵甚广。蒋介石早年留传下来的诗歌不多,其发表的诗歌最早见于卢翼野先生主编的民族诗坛1940年6月号中,其中有蒋介石的一首《咏竹》断句:

  一望山多竹,能生夏日寒。

  这两句诗作于1898年,时13岁,论诗的技巧,上句清顺,下旬奇突。他能从丛竹的绿荫深处,想到骄阳的遮蔽,更想到能生出夏日的清凉,髫龄时有此造诣,实在难得。

  他在赠给友人单纵的照片上题诗曰:

  腾腾杀气满全球,力不如人肯且休!

  光我神州完我责,东来志岂在封侯!

  这首诗作于1906年,时21岁,看诗中的语意,是在日本求学时代,这二十八字中,充满蓬勃坚忍之气,显示出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自非常人之手笔。

  他还有一首写雪窦山的诗:

  雪山名胜擅东南,不到三潭不见奇。

  我与山林盟在夙,功成身退莫迟迟。

  这首诗作于1920年,时35岁,是闲居故乡韬养时所作。前两句点出雪窦山名噪东南的事实及其奇山异水之所在,末二句表达了他的极爱山水之情,希望将来功成名就之后就归隐山林、寄情山水。这到底是诗人的矫情,还是真实感情的流露?古人功成身退的典范他渴望效仿,而尘世中的名利权势则更有魅力。何去从,历史已作出了回答。

  再谈到文。蒋介石的著作如:《孙大总统广州蒙难记》《五十生辰感言》《西安半月记》等都是叙事生动、情文并茂、使人动容的不凡之作,然已为许多人所知晓,不必再加介绍。其余如告国民书、告友邦书等等,冗长不便摘录。这里所选择的,是偏于文学性质的一篇代表作——《武岭乐亭记》:

  武岭突起于剡溪九曲之口,独立于四明群峰之表,作中流之砥柱,为万山之景仰,不偏不倚,望之岿然。其独以武岭名者,殆取其义于武德,即其地以况其所居之人耶?岭之上古木参天,危岩矗立,其下有溪,溪水潆洄,游鱼可数,牧童渔父,倘得其间,乐且无穷,其幽静雅逸之景象,窃叹世外桃源无事他求矣。而隔溪之绿竹与岭上之苍松,倒影水心,澄澈皎洁,无异写真,其有岁寒君子之逸致乎?旧有榭阁,名曰文昌,规模狭陋,无足以资游瞻者。甲子春,余还里扫墓,见其栋楹斜欹,行将就圮,乃勘绘图,亟思有以改造之。我兄锡侯欣然赞焉,爰董其事,命匠鸠工,建亭三楹,落成之日,属余名之。余以其位在山水之间,凡远方同志来游者,莫不徘徊依恋而不忍舍,盖无间乎仁与智,皆有乐于此也,乃取其义而名之日乐亭。甚愿吾乡同志,朝夕游乐,顾其名而思其义,因观感而有所兴起,卓然以自立也,庶不负今日改造斯亭区区之意也夫!

  此文写武岭风光之明媚,字字生动,又字字简洁,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写景状物,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字里行间,蕴透出作者的兴趣和向往,一如晚明袁中郎诸名手作品,而其意义则又不同袁氏诸人之一味悠闲。

  再次说到书札。蒋介石的上总理书,以及致各友好同僚书,多半是论政治,论军事,极少闲字与闲话,比较有文学性的只有与黄膺先生一书。书中写道:

  接诵手教,怆念无穷,昨复电至中段,凄然泪下,未知兄又作如何感想耶?民国存亡,全在中师一人。英兄为民国而死,亦为中师而死。英兄不死,中师至今,或不至卧病京中。时势所趋,而使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言之殊感痛心。今弟既不能随中师北上,英兄亦不能复生以事中师。中师走京,当非偶然,而兄自不能不以英兄与弟事中师者事之也。兄与弟如果能以英兄之心为心,则英兄诚不死。而其目瞑矣。粤中纷乱,日甚一日,要想于纷乱中理出一个头绪来,恐非朝夕所能为力。然粤治之时即国治之日,此时要知治国非难,治粤为难,望兄在京以全力事中师,使弟在粤专心灭贼,或能副吾兄之望也。余无他言,只问何时入党,共仗安危而矣。翘首北望,神驰何似!伏惟心照不宣。

  读了这封信,可以看到蒋介石事师交友之道和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他的忧思和抱负,至其文字之流畅,感情之真挚,犹其余事。

  最后说他的演讲:蒋介石一生所作的演讲十分浩瀚,其中名篇佳作不乏其例,下面要介绍的一篇,从题目就可看见其浓浓的文学气息。那是在1935年9月13日的晚上,他在峨嵋军训团中秋赏月会上所作的一篇演讲《风清月朗忆峨嵋》。

  在演讲中,他对当时所见的景状作了如下的描绘:“秋高气爽的时节”,“清光如镜的良宵”,“月亮的圆满无缺”,“清朗的月光”,等等,仅用为数不多的几个短语就将当时的时令、夜晚、月亮、月光等描绘得如此的精到、贴切,有画龙点睛之感,可见其用词的高超和达意的准确。

  在这佳节良宵里,他同峨嵋军训团军官一道,在此胜地团聚作赏月之会,面对当空的皓月,他思绪翻滚,感慨万端,他说:“月之明晦无常,人之聚散不定,要想如此赏月,能有几回!”

  接着说:“我们在此难得欢娱之际,大家要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危急存亡之时,祖宗所交给我们的大好河山,现在残破不全;早不如今夜月亮的圆满无缺!再要想到我们的同胞多在痛苦中呻吟;几千万同胞在人家铁蹄蹂躏之下做奴隶牛马!”

  随后他说:“我们大家当此国家日益危亡民众水深火热的时候,应如何痛自贬责,益思所以克尽救国救民与爱护部下之责任,以报答我们国家和一般民众,使我们的国家得以金瓯无缺,如今夜的月光一样圆满,使我们的同胞得以安居乐业,享受平等的幸福。”

  接下来,他的话锋一转,说道:“我们赏月就是欣赏自然,……无论日光云雾、电雷风雨、山川草木,鸟兽虫鱼等自然界一切的东西,无不具有伟大深刻的感动力——种真挚的生动而自然的美妙之处,可供我们无尽的欣赏,启吾人悠然的深思,直接调畅身心,涵养性灵;间接就可以增进品德,开发智慧;而且多与自然界接触,还可藉以锻炼体魄,涵养精神。”

  “我们人生在自然界中,除欣赏自然外更要征服自然,利用自然”。“从征服自然的努力中来欣赏自然,在欣赏自然的情绪中来发掘自然的秘密,增进自然的利用。”

  “现在外国一般军人以及知识界的人,无时不在欣赏自然征服自然和利用自然的努力中,凡是愈能征服自然利用自然的国家,就愈创造文明,愈能增进富强……”

  在演讲中蒋介石由月亮的阴晴圆缺想到了人间的聚散不定,由与大家团聚游乐想到了国家的危亡与民众的水深火热,由月光的圆满想到了祖国的“金瓯缺”,由欣赏月光想到了欣赏自然和征服自然,这些联想的翩翩展现既体现了演讲者此时思绪的无尽翻腾,又体现了在国弱民穷外受其侮的环境下他内心的惆怅,同时也展现了他心中未来的希望与期盼。

  上面几段不同体裁的文字中,渗透着浓厚的文学气息,由此可以领略到蒋介石的文学才能,也能从中窥见到他在其时其地的内心世界和心路历程。

  摘自:《文史天地》2008年第11期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7-1 10:56:35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0楼 发表于: 2009-07-02

项英疑妻子被捕后出卖瞿秋白 愤而杀妻[转帖]

右为项英之妻张亮

新四军军长项英

    1935年2月,按照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的决定,瞿秋白、何叔衡、张亮、邓子恢等同志,由中共中央主席团成员、妇女部部长周月林率领,在一个警卫排护送下,向赣粤交界地区转移。就在这次转移行动中,何叔衡牺牲,四个月后,曾经以假身份骗过敌人审讯的瞿秋白、周月林、张亮,也暴露了真实身份。1935年6月18日,在福建长汀西部的罗汉岭脚下瞿秋白就义。

  炊烟引来敌人众人滚下山坡

  1935年2月,苏维埃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留守人员被层层包围。主力红军一时难以营救,只能分批分期突围。当时,瞿秋白身患严重的肺结核,何叔衡年逾六十,张亮(项英的妻子)怀孕六个多月。2月11日,他们一行人与中央妇女部部长周月林会合。几天后,到达长汀县四都,遇到了中共福建省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万永诚,由他派人护送向永定县境进发。长汀到永定有四五百里路程,并且山高路险,沿途国民党布满了层层碉堡。面对这种险境,他们装扮成贩卖香菇的客商和随行眷属,换上便装,戴着口罩,由警卫排护送至永定县。

    黎明时分他们越过汀江到达了水口镇附近的小迳村,便动手做饭。炊烟引起了当地地主“义勇队”的察觉,并将情报报告给了福建地方保安十四团第二大队,敌人从三面包围过来。大家迅速向村子对面的高山转移,但是爬上山顶后却发现无路可退。大家只有抱着头,向山坡下滚去。

  瞿秋白冒充学生未现破绽

  滚下山坡后,大家走散了。周月林发现瞿秋白落在一个山洼里,正坐在乱草丛中大口喘气。周月林扶起瞿秋白,又发现躺在荒草中的张亮。于是他们三人穿过一片桦树林,潜入了茂密的草丛里,瞿秋白因为虚弱无力,立脚不稳,正巧撞在身旁的小树上。由此惊动了敌人,三人不幸被俘。

  在审讯前,瞿秋白要求周月林咬定自己叫陈秀英,是被红军抓去的护士。让张亮改名为周莲玉,佯装是香菇商行的老板娘。而他自己则叫林祺祥,原系上海大学学生,后至同济大学学医,因为有病去上杭疗养,途中被红军抓去。翌日审讯时,敌人没从口供中发现破绽,便将他们押往上杭县保安14团团部。

  战斗结束,国民党福建地方保安十四团特务连代理连长曾起等人发现了中枪负伤的何叔衡,他们想搜他的身,不料重伤未死的何叔衡将曾起的脚抱住,传令兵便打了他一枪,接着曾起也打了一枪。

  按当时国民党福建省的规定,如果俘获三名中华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可得奖金四万五千元,由于曾起打死了何叔衡,所以只得到三万元,有人说:“被曾起打掉了一万五千元。”

  身份暴露瞿秋白遇难

  1935年3月9日,瞿秋白以“林祺祥”的名字写信寄往上海,通过周建人转给鲁迅、杨之华,要他们设法营救,因为有两个地下党员张亮和周月林暴露了身份,殃及了瞿秋白。但他拒绝了国民党的劝降,蒋介石下了“瞿秋白即在闽就地枪决,照相呈验”的密令。负责看押的国民党36师决定6月18日执行。

  17日晚,师长宋希濂特意让参谋长向贤矩提前告诉瞿秋白,瞿秋白听完之后这样说道:“我早就等着这一天,这样做才符合蒋介石其人的作为”。

  第二天清晨,瞿秋白起床后,自己换上了洗净的黑短褂、白中裤、黑袜、黑布鞋。梳洗后,静静地坐在桌前,点上烟,喝着茶,翻阅着唐诗,吟读、思索、挥毫,写下“夕阳明灭乱山中,落叶寒泉听不穷……”的绝命诗。整8时,36师特务连连长廖祥光进屋说:“恭贺瞿先生,今天是个好日子。”接着出示了蒋介石的“枪决令”。瞿秋白没有停笔,把诗写完后,附上跋后,起身跟着廖祥光步行到长汀中山公园拍照。他信步行至八角亭前,已见亭中放着酒菜四碟,白酒一瓶,然后他独坐其上,自斟自饮,谈笑自若。酒喝到一半,瞿秋白说:“人之公余,为小快乐;夜间安眠,为大快乐;辞世长逝,为真快乐。”酒喝完,他缓步走出中山公园,手执香烟,神色自若,沿途用俄语唱着他自己翻译的《国际歌》和《红军歌》。到了罗汉岭下,他自己找了块空地面北盘足坐下,回头看了看行刑者说:“此地甚好。”接着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从容就义。(摘自《新闻午报》)

  瞿秋白的牺牲在党内引起巨大的悲痛,同时让人们疑惑:瞿秋白被捕后的头两个月,并没有暴露身份,后来是谁出卖了他牽当时与瞿秋白一同突围的4个人,何叔衡当场牺牲,邓子恢突出敌人包围后,很快找到了游击队,不存在嫌疑。只有张亮与周月林这两位女同志,她们与瞿秋白一道被俘,一起关押。两个多月后,瞿秋白的身份被敌人知悉,屡次劝降不成后由蒋介石下令杀害。而张亮与周月林在关押3年后被释放。瞿秋白是被这两个女人出卖的。

  所谓“叛徒”被丈夫项英击毙

  不但一般人认为,就是张亮的丈夫项英,也这样认定,因而在怒不可遏的情况下,一枪击毙了自己的妻子。1938 年5月,被保释出狱的张亮,经过一番颇为艰难的跋涉,辗转来到了皖南泾县的新四军军部,找到了时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书记、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面对分别3年多的妻子项英语气严厉地说:“你说,瞿秋白同志是怎样死的牽是不是你和那个周月林干的牽”张亮感到受了莫大的冤屈,气急之下有些结巴地回道:“怎、怎么可能牽我、我……”怒气填胸的项英,看见张亮这副紧张失措的模样,心头的疑惑似乎得到证实,他拔出手枪推弹上膛,将满身行尘的张亮击倒在地。项英杀妻一事,当时并未受到追究。张亮就这么死在丈夫的枪口下,而且背着“可耻叛徒”的黑锅沉冤于世。

  女部长以“叛徒”之名被捕

  1955 年6月18日,瞿秋白的遗骸从长汀罗汉岭的盘龙冈取出,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瞿秋白夫人杨之华,向中央要求缉拿出卖瞿秋白的叛徒。有关部门很快成立了专案小组。因为张亮1938 年在皖南被项英击毙,专案小组把目光对准周月林。周月林1922 年曾被党组织派往苏联海参崴党校学习,1931 年9月回国来到瑞金,几年后被任命为中央政府妇女部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周月林的丈夫留下来协助项英、陈毅的工作,周月林也随同留下来。主力红军前脚离开中央苏区,敌军就从四面八方向苏区腹地推进。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等机关留下来的16000 余人,被敌人层层围困。中央分局决定派出一个警卫排,护送患肺病的瞿秋白和年过60的何叔衡离开瑞金,突围出去。同行的还有邓子恢,已经怀孕的项英之妻张亮和周月林。8天之后,这支小队伍到达长汀县四都,在汤屋遇到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万永诚,由他派人护送向永定县境进发。行至梅坑,被敌人发现包围。何叔衡牺牲、邓子恢突走,瞿秋白与张亮、周月林同时被俘。1955 年8月24日,上海市公安局接到上级命令,迅速将周月林逮捕。被关押了10年后,直到1965 年12月,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作出正式刑事判决,以“出卖党的领导人”的罪名,判处周月林12年徒刑。鉴于“罪行重大”,她刑满后继续被关押在狱。

  谁是真正的叛徒

  几十年来,周月林一直思索:到底是谁暴露了“林祺祥”的真实身份。1935 年2月17日,周月林等人偕同瞿秋白在汤屋碰到了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军区政委万永诚。万永诚让瞿秋白等人扮成被俘的红军,由穿上国民党军服的军区特务连一个排,“押送”着走出了敌人的封锁线。2月21日,他们进入了上杭县的梅坑。半夜村口忽然响起了枪声,排长传令战士们截住敌人,要瞿秋白等人赶紧向村后的山上撤。瞿秋白等人登上这座山头,才知道陷入了绝境。望着背面陡峭的山势,不知谁喊了一句“滚下去吧”,人们没有犹豫,都双手抱头地朝山下滚去。滚到了山脚下的周月林,张目四望寻找伙伴,看见了跌坐在乱草中的瞿秋白。两人走不多远,又发现了张亮。3人走下山脚,打算在草丛中隐藏起来,却被抄过来的敌人抓住。3个人偷偷地商议了应对敌人审讯的办法。周月林假称叫陈秀英,是被红军抓去当护士的。张亮则自称周莲玉,是香菇商行的老板娘,瞿秋白叫林祺祥,有病来上杭疗养,被红军抓去不到一个月。

  翌日上午,敌人在营部对他们加以审问,3人按照商议好的应对,没有露出破绽,敌人只对他们加以一般的关押。3月9日,瞿秋白以“林祺祥”的名字写信寄往上海,通过周建人转给鲁迅、杨之华,要他们设法营救。时上杭县城有个姓赵的糖果店老板新近丧偶,看中了张亮的人品,也不嫌她怀有身孕,欲娶为妻室,便花钱将张亮保释出来。周月林也逢上了一个机会,因她自供给红军当过护士,恰好有一个李营长的堂弟媳妇将要分娩,周便被保出去护理产妇。想不到两个月后,她们又同时被敌人抓到上杭监狱,直到审讯的时候她们才得知,敌人已发现了瞿秋白的身份,将他转押长汀国民党军三十六师师部了。其实真正出卖瞿秋自的是另一个女人——万永诚的妻子徐氏。

  2月21日,瞿秋白等人遇到万永诚,徐氏知道其中有瞿秋白。4月10日,万永诚指挥人们在山里与敌周旋,坚持了两天,最后在战斗中牺牲,万妻被俘,熬不过酷刑,供出了瞿秋白曾在汤屋住了两晚,然后向上杭水田镇赶去的情况。敌人根据徐氏提供的情况,不费力地从被俘人员中找到了有气质特征的瞿秋白,为进一步证实,又让被俘的、曾当过收发员的郑大鹏在暗处指认,证实“林祺祥”确系共产党的前“魁首”瞿秋白。张亮、周月林与瞿秋白同行,敌人判断她们也非一般人,遂对重新收监的张、周二人加以严审。最后,上杭国民党当局以“**坚定分子”的罪名,对张亮、周月林各判处10年徒刑。

  沉冤终于昭雪

  在国民党龙岩监狱中,周月林为张亮接生了一个男孩,两人带着这个孩子,在铁窗里艰难地熬过了3个春秋。1938 年5月的一天,周月林突然得到通知,有人保释她和张亮出狱。原来,周月林丈夫的故人陈士明,时在闽西龙岩国民党党部担任要职。他利用国共业已合作、保释共产党人方便得多的有利时机,疏通关系,将周月林、张亮两人保释出狱,并资助她俩离开闽南。出狱的周月林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到党的组织。可是过去的老关系早已中断,茫茫人海中她无法寻觅,迫于生计,周月林嫁给了一个贫穷的船工。周月林过着平凡的生活,命运却洞开了厄难的大门,1955 年8月24日,一副锃亮的手铐戴到了她的手上。20多年的服刑生涯,并没有使周月林精神崩溃。她在劳改农场提出了不知道多少次的申诉。

  有关部门根据申诉进行了认真核查。结果,在国民党当年的一张报纸上,发现了“赤共闽省书记之妻投诚,供出匪魁瞿秋白之身份”的报道。这一发现与党史部门新近掌握的郑大鹏暗中指认的资料结合起来,形成了有力证据,推翻了原来的“两个女人出卖瞿秋白”之说。至此,事件水落石出,真相大白:出卖瞿秋白的叛徒首先是万永诚的妻子,再一个就是郑大鹏。1979 年11月15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宣布撤销对周月林的原判,予以无罪释放。1980 年3月,山西省委组织部给周月林落实政策,按1925 年参加革命给她办理了离休手续。(摘自《各界》,作者:杨小波)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7-2 10:46:36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1楼 发表于: 2009-07-02


彭德怀军事秘书等揭秘:毛岸英之死真相[转帖]

毛岸英

 

1937年,刚到苏联的毛岸英、毛岸青

毛岸英与未婚妻刘思齐


  2004年5月10日《老年文摘》刊登一篇《美军差点绑架毛岸英》的文章。内容是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取得第一次战役胜利后,美军和韩军特工策划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毛岸英与美军特工浴血奋战”等等。文末注(据人民日报)。在此之前的《国防知识报》2004年3月31日的《史海钩沉》栏目中,刊登郑德坤撰写的《绑架毛岸英阴谋破灭记》,以及《党史信息报》1999年2月24日(月末版)用半个版面刊登许文龙撰写的《一份记录阴谋绑架毛岸英的真实报告》,注明是“真实记录”。文末声称:“作者曾采访过毛岸英的生前战友,现经国家出版署、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军事科学院审批”。

  这3篇文章内容基本相同,都对史事描述得神乎其神,并声称经过“采访和审批”。但是,我们这些曾和毛岸英在志愿军总部工作的战友,看到这些文章都感到十分惊讶。对这些文章的内容提出质疑。

  (一)麦克阿瑟不可能知道彭德怀与毛岸英的行踪

  郑德坤等人文章中说:“美军司令麦克阿瑟获悉毛岸英在彭德怀司令员手下当参谋,于是拟定了一个‘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计划。”“1950年11月24日,麦克阿瑟的助手惠特尼送给他一份电报,这是莱特森上尉发来询问绑架中共领袖之子毛岸英的行动何时开始。”麦说:“这个行动很不错。”接着就是在这天夜里发生了所谓毛岸英遇敌浴血奋战的故事。

  我(王天成)当时是志愿军总部敌情研究参谋,主管美军情况;停战后参加抗美援朝作战经验总结,参加整理全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的敌情通报、电报、档案以及我志愿军的电函;并在志愿军总部侦察部队工作过。 1958年回国后,我一直从事军史研究,特别是美军史研究,还参加了美国出版的权威史书《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等的译校。1980年根据浦安修同志的指示,我与杨凤安为编写《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一书(已出版),又重新查阅了中、美、苏、韩等国史料、档案、电文,也没有发现记载此奇闻大事的材料。志愿军总部的许多老同志,包括时任志愿军副司令的洪学智、首任志司作战处副处长杨迪、首任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作战处科长孟昭辉、时任参谋赵南起、龚杰、田胜、苗杰、成德益、翻译宋保华等,经互相沟通与交流,都对毛岸英殉难的事记忆犹新,但没人知道有些骇人听闻的所谓绑架事件。

    当时志愿军的组织及行动是非常保密的。10月初,为志愿军出国前后的宣传报导问题,彭德怀向毛主席建议:“在战斗打响之前,应绝对保密。打响之后,新华社在报道和广播方面也应注意分寸。要设法转移敌人的视线,使其产生判断上的错觉,以便我军各路部队迅速隐蔽过江,取得战斗的主动权,力争初战的胜利,以提高士气、稳定人心,扭转被动局面。” 10月19日志愿军出发的当天,毛泽东主席电示:“志愿军决定于本日出动,”“在目前几个月内,只做不说,不将此事在报纸上做任何公开宣传。”为此,志愿军建立了严格的保密制度。彭总规定各部队要控制电台,封锁消息,严密伪装,夜行晓宿,避开大路,隐蔽向指定作战地区开进。彭总还严格要求各级组织、成员对志愿军入朝的一切行动,连亲人都不准告诉。毛岸英入朝更在保密范围之内。

  正是由于我军严守秘密的成功,1950年10月19日晚我26万大军突然进入朝鲜战场,犹如兵从天降,完全出乎敌之意料,打得敌人晕头转向,歼敌1.5万余人。这时麦克阿瑟调动一切情报机关想查明我军实情,仍以为我是象征性的出兵,不过5—6万人,也不是什么正规部队。于是麦克阿瑟又狂妄叫嚣继续北进,发动最后攻势,统一朝鲜,答应士兵可以回家过圣诞节。直到我军推进到接近三八线,麦克阿瑟的头脑才清醒过来,才知道他的对手、统帅志愿军的是彭德怀。

  美国出版的史书也证明此事。1950年,麦克阿瑟“在11月24日由东京飞往朝鲜,发出‘开始’向鸭绿江进攻的信号。他当时断言,‘中国人现在没有参战’,战争‘在两星期内结束。’”([美]马修·邦克·李奇微著《朝鲜战争》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3年版。第74页)当志愿军发起第二次战役3天后,麦克阿瑟才断定,“1月27日,赤色司令林彪将军使他的全部军队跨过鸭绿江,投入战争。”([美]道格拉斯·麦克阿瑟著:《麦克阿瑟回忆录》,上海师范大学历史系翻译组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3月版,第279页。)从实际情况看,当麦克阿瑟既不知道中国派兵参战,又搞不清楚志愿军的统帅是谁之前,怎么会知道彭德怀与毛岸英的行踪?怎么会作出“绑架毛岸英、消灭彭德怀”的事呢?

    (二)毛岸英根本未曾“查哨遇敌”展开“激战”

  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的军事秘书杨凤安回忆说,1950年10月4日,彭总在西北军政委员会主持研究大西北经济建设的规划会议,突然被紧急召进北京。10月8日,彭总电话通知,让我急速赴京。我到京后彭总已离京去沈阳、安东(今丹东),军委办公厅就把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关防(印章)交待给我,并安排我乘机到沈阳。14日在沈阳和平街l号交际处,我同彭总见了面。随从彭总先期到达的有:张养吾、毛岸英、总参谋部的成普、徐西元、龚杰与警卫员郭洪光等。我们组成了彭总临时办公室。办公室的主要工作是忙于彭总出国作战前的准备。

  10月9日黄昏,志愿军渡过鸭绿江。彭总因急于了解情况并与金日成首相会见,就带我和两名警卫员乘一辆吉普车随先头部队进入朝鲜。毛岸英和彭总办公室的其他成员则随十三兵团司令部一起入朝。10月24日,彭总与十三兵团首长及司令部会合,组成志愿军总部。彭总的临时办公室即改为志愿军司令部首长办公室。主任张养吾(11月19日回国),副主任杨凤安、参谋徐西元、龚杰、高瑞欣(11月18日到朝鲜),秘书毛岸英(俄语翻译)。志愿军总部作战处副处长成普长住办公室负责作战事宜,还有保卫、警卫人员。办公室组成党支部,选举杨凤安为支部书记,毛岸英为党小组长。

  彭总对我们办公室的人员很体贴,特别是对岸英同志更为关心。彭总与岸英和我们办公室的人员在一个办公室,白天在一起办公,晚上彭总在办公室的行军床上休息,杨凤安和毛岸英等在地铺上睡觉。白天夜晚参谋人员轮流值班。岸英同志平易近人,办公室的成员对他也很尊重,除俄语翻译外,办公室未分配他作战值班任务,但岸英同志积极主动地参与办公室的各项工作。

  11月7日第一次战役刚刚结束,金日成首相与苏联驻朝大使拉佐瓦耶夫到志愿军总部大榆洞与彭总会晤,岸英同志首次承担翻译工作。他用流利的俄语向拉佐瓦耶夫翻译了彭总介绍志愿军第一次战役的情况及发动第二次战役的计划。会谈结束后,当夜岸英即在办公室蜡烛下整理会谈翻译记录。

    原志愿军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回忆:1950年11月13日志司开作战会议时,有位年轻的翻译也参加了讨论。会议开完后,我问作战处丁甘如处长,他是什么人?丁说不能告诉我,这是纪律。杨迪同志说连他这个作战处副处长都不能知道毛岸英在彭总办公室做翻译工作,敌人怎么会知道呢?

  志愿军总部戒备严密,敌特人员很难潜入到总部附近。志愿军首长都有随身警卫员2—3人,还有保卫干事和一个内卫排专门负责保卫彭总和其他首长的安全。这些警卫工作统由杨凤安负责。另外还有一个警卫团,负责总部的警卫,昼夜在首长住地站岗放哨,由志司作战处杨迪副处长负责。毛岸英没有查哨的任务,他的一切行动只能有彭总及邓华、洪学智与彭总办公室人员知道。按彭总指示,毛岸英只在彭总办公室附近活动。

  11月24日夜,麦克阿瑟发动大规模进攻。这一夜,彭总与志司其他首长为研究敌情,掌握敌军动态,部署1月25日发起第二次战役的诸多重要事宜,非常紧张。彭总办公室的全体成员,包括毛岸英在内,忙了大半夜才休息。龚杰同志回忆:当夜他在彭总办公室值班。下半夜大家休息以后,只有他和负责安全保卫工作的杨凤安留在彭总办公室。毛岸英、高瑞欣二人在志愿军政治部的山洞里休息,25日9时以后才回到办公室。当时他俩还未吃早饭,可是饭已冷了,他们热了饭还未来得及吃,就遇敌空袭不幸牺牲。龚杰说:24日夜我值班到天亮,志司驻地附近根本没有发生任何敌特活动的报告,彭总作战室不分管志司驻地警卫工作,毛岸英没去查哨,更没有听到枪战声。志司第一任作战处副处长杨迪和第一任情报处副处长李世奇说,24日夜他们都在办公室。根本没有美军突击队突袭志司的事。郑德坤等文章中所谓“24日夜里,毛岸英由彭德怀的警卫小李陪同,查哨时走出距总部五公里处遇敌特工。”“美军上尉莱德森率七八名美军突击队员和南韩特工,轻而易举地俘获了毛岸英他们三人。”“警卫班班长张国祥冲到敌人面前拉响手雷。自己壮烈牺牲。”“双方在激战中小李为保护毛岸英也不幸牺牲,而毛岸英也在混战中打中了莱特森,剩下的美军士兵则被前来接应的志愿军战士活捉。”这完全是无中生有的编造。

    (三)目睹彭德怀遇险与毛岸英牺牲的真实情况

  1950年11月中旬,志愿军党委常委专门开会,根据军委的指示精神,研究彭总的安全和志司防空的问题。会议决定,志司机关人员于25日拂晓前疏散到各自的工作岗位,并注意防空。

  25日拂晓前,洪副司令员急急忙忙来到彭总作战办公室,请彭总到山腰上一个防空洞去办公。彭总倔强地说:“我不走。”洪副司令劝说不行,也不顾彭总发脾气,拉着彭总就出了门。接着洪副司令喊:“杨凤安!把彭总的办公用品(毛笔、墨盒、电报稿纸)拿来!警卫员把彭总的铺盖卷起来,和行军床一起拿到防空洞里去。”邓华副司令早已在那里等候。三人进洞后,就研究第二次战役打响的时间及打响后如何向纵深穿插和实施包围迂回等问题。过了2个多小时,彭总叫杨凤安到办公室去问前线情况。他刚一进门,敌人两架B一26轰炸机由西南向东北稍偏办公室上空飞过。杨说了声“注意防空”,随即向成普副处长、徐西元参谋询问前线情况。这时,毛岸英和高瑞欣参谋正在围着火炉热早饭。杨凤安问完情况准备回去向彭总报告,一开房门,看见又有敌机飞来,便喊了一声:“不好,快跑!”这时敌机凝固汽油弹已离机舱,有几十枚投在彭总办公室及其周围,乌烟冲天。成普和徐西元以及彭总的两个警卫员从火海中跑了出来,成普面部受了轻伤。毛岸英、高瑞欣未来得及跑出,不幸牺牲了。毛岸英同志牺牲时还穿着杨凤安的呢子大衣。

  当时,杨凤安急速跑到彭总身边说:“办公室的人员,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没跑出外,其他同志都已安全脱离,看来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彭总听后顿时站立不稳,久久一言不发,尔后才喃喃地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说着,他走出防空洞,缓慢地来到出事现场。彭总看着烧焦的尸体,心情十分沉重,中午饭也没吃。他沉痛地说:“这事要报告毛主席他老人家。”于是,他亲自起草电话,报告了此事。

  许文龙文章说,是“成普和毛岸英连推带搡着,将彭总架到防空洞”,“毛岸英见彭德怀进了防空洞,这才松了一口气。”等等,我们目睹现场,根本没有此事。

    以事实求是为基本准则是对撰写历史作者的要求。当年在彭总身边与毛岸英、高瑞欣在彭总作战室共过事及在志愿军总部工作过的战友们一致认为,这3篇所谓“真实报告”,是完全不符合历史事实的。作者声称的所谓“采访”和“审批”,也是值得质疑的。——这些问题需要对读者、对历史有个准确的交待。

  2004年7月15日于北京军事科学院休干所

  杨凤安:原任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军事秘书,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毛岸英所在党支部书记,后任军事科学院战役战术研究室主任;

  龚杰:原任彭总入朝作战办公室分管敌情参谋;

  王天成:原任志愿军总部分管美军情报参谋,后任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部军史研究员。

  担任翻译的毛岸英,时年28岁

[此帖子已被 luo 在 2009-7-2 11:16:43 编辑过]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2楼 发表于: 2009-07-02

中央派人到东北要钱 林彪给了5箱黄金[转帖]

  
  叶剑英交给我两支美国制造的派克钢笔,对我说:“这是我送给林彪同志的,你一定要将我写给他的信当面交给他。”  由于国民党的长期封锁和抗战胜利后对外活动多、开销大,1945年,延安的财经情况非常紧张,陕甘宁边区银行金库库存已降到警戒线以下了。1946年6月初,党中央电示东北局,从东北调拨资金支援陕甘宁边区,并电示北平军调部叶剑英同志,设法将东北的黄金运送到延安。叶剑英、李克农同志收到电后,考虑哈尔滨没有军调部的执行小组,美方没有飞机去哈尔滨,他们商量决定,以叶委员的私人名义向美方委员饶伯森借用他的专机去哈尔滨。

  于是,叶剑英向美方代表饶伯森提出,借他的飞机去一趟哈尔滨,同时请他派他的翻译同行,以免沿途“政府”方面的阻挠。饶伯森爽快地答应了他的请求。

  飞机借到后,派谁去执行这次特别重要的任务呢?叶剑英与李克农研究,最后决定派我去。李克农交代我:“小鬼,你准备一下,明日就起飞,我们已通知东北局了。这里还有叶剑英同志写给林彪同志的一封亲笔信,你一定要当面交给林总(即林彪),此事至关重要,切不可交给别人转交。”

  当晚,叶剑英交给我两支美国制造的派克钢笔,对我说:“这是我送给林彪同志的,你一定要将我写给他的信当面交给他。”

  我和美军的杨翻译飞到哈尔滨机场,当时任交际处长的周秋野同志来接我。周秋野曾是王家坪一局测绘科副科长,我们相处多年,很熟悉。

  当天下午,我即去见林彪,他是中共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当时都叫他“林总”。我坐车先到他的办公室,他的秘书说:“林总在家里。”我即请他领我到林彪家里去。秘书说:“林总一般是不在家里接见人的,只有他找谁才行。你到他家里去,首先要见的,是他的爱人叶群同志,如果这一关能够过了就好办。你是叶剑英派来的,我可以领你去,能不能见到,我可没有把握。”我说:“我这次任务太重要了,必须当面向林总报告。”

  我们进入林彪住处的客厅,秘书进去报告。叶群一出来,我即上前打招呼:“叶群同志,你好!”叶群有点发愣,望着我说:“你认识我吗?”我说:“我是延安王家坪一局作战室的参谋,经常在晚饭后看到你和林总在桃园散步。”叶群“呵”了一声,说:“难怪我觉得你面熟。那我们是王家坪的老熟人了。”她的态度马上就变得比较热情了(当时她还没有发展到盛气凌人的程度)。我即说:“我奉叶剑英参谋长之命,有他的亲笔信要面交林总。”她说:“林总已经知道你是叶剑英专门派来的,有重大事情要办,我们又是王家坪的老熟人了,你稍等一下,我进去报告林总。”我心里很高兴--这一招灵了。

  随即林彪出来了,叶群跟在后面。我向林彪敬礼,将叶剑英的信交给他。林彪看完信后,问我:“你还有什么要说的吗?”我说,借用飞机的时间只有3天,后天就要飞回北平,党中央需要的资金请在明天准备好;叶剑英参谋长还说,陕甘宁边区银行金库库存现在已到底线了,东北局现在能筹集多少,请林总确定。

  林彪说:“我们收到中央电报后,已开会研究了,由叶季壮同志正在加紧准备。我写个批示,要他们多搞一些金条,明天准备好,你可直接去找叶季壮同志。”林彪写完批示后,即对秘书说:“你领杨迪去叶部长那儿,要叶快办、办好。”

  我随即将叶剑英让我带来的派克笔拿出来,说:“林总,这是叶参谋长在北平买的两支美国制造的派克笔,送给您。”林彪笑了笑。叶群伸出手来将钢笔接过去,打开两个盒子给林彪看,笑着说:“这钢笔真好。”林彪对我说:“他送的钢笔,我收下了,你回北平后,向他转达我的谢意。”他起身后,又说了一句,“我会给叶季壮同志打电话的,要他一定按时办好。”

  和林彪的秘书出来后,我大大地出了一口气。秘书笑着对我说:“你今天运气真好!”

  我们很快找到叶季壮部长,把林彪的批示交给了他。他说:“我们接到党中央的电报后,即已在努力地准备,现在已经将东北局财经部和银行金库里所有的金条、金元宝和金首饰全部集中了。我现在也还没有算清楚多少斤两。明天下午你再来一趟,我要财务部门当面向你点清,交付给你。”

  第二天上午,我和周秋野同美军的杨翻译去逛俄国人开的秋林公司,买了两架德国蔡斯公司制造的照相机,又买了两条俄式毛毯,给翻译和饶伯森各一份。我请周秋野付了款。回到交际处,我对周秋野说:“我知道财经纪律很严,你不好报销这笔开支,我给你写个证明收据,是我因公用的钱。“老周笑了,说:“这样就更好了。”

  第二天下午,我到叶季壮部长那儿。叶部长对我说:“杨迪同志,我们已准备了5个大皮箱。现在由财务处长向你清点,共同签字后,交给你。”

  他们将皮箱打开给我看,里面都是些金条、金元宝,还有许多金首饰。我心想,这么多,我怎么点得清?我说:“叶部长,我的任务只是来提款,并不知道党中央向东北局要多少。现在这里共有5大箱黄金,我就不清点了。我建议,请你们每箱附上清单,放在箱子里,然后贴好封条。我只写一张收到东北局送党中央的金条、金元宝及金首饰共5皮箱的字据,行不行?”叶季壮部长略作思考后,说:“你讲得有道理,你不是搞财会工作的干部,怎么能点清这么多的东西,点到明天早晨还不一定清点得完哩。我同意你的意见。”

  第三天早饭后,我们从哈尔滨起飞,上午11时左右到沈阳降落加油。不料,在沈阳机场,美军翻译接到上司命令提前走了。他一走,我心里有些慌:万一国民党军来了怎么办?

  飞机准时起飞后,我又想,到北平后,会顺利地于下午5时夜间戒严前进入西直门吗?

  飞机降落在北平西郊机场时,已经是下午3:40。

  当接我们的车刚进入西直门,就看到国民党的宪兵列队正向城门走去。

  到了叶公馆,李树槐卫士长对我说:“杨参谋,你可回来了,首长们都在屋里等急了,快进去吧。”

  我进入客厅,看见叶参谋长、李秘书长还有赖祖烈同志(他是管财经的负责同志)都在客厅站着。我向他们报告说:“参谋长、秘书长,我已经将党中央所要的金条5大皮箱都运来了,请首长们过目。”李秘书长笑着说:“小鬼,我们下午两点多钟就在这儿等你,4点多了你还没到,我们非常着急,不知道你在西郊机场会不会出事。”我把执行任务的全部情况作了简要汇报。首长们听了很高兴,李秘书长说:“真惊险。”他们都笑着走到箱子前,我一个箱子一个箱子打开请他们过目。他们看了箱子里不仅有金条、金元宝,还有很多首饰。叶剑英笑着说:“看来东北局真是翻箱倒柜将金库的存货都装箱运来了。”

  叶剑英情绪很好,笑着说:“已到吃饭的时间了,我们一起吃饭。”他喊道:“小路(路宝银同志),去叫厨房加两个菜,拿瓶葡萄酒来,喝一杯。”

  在吃饭的过程中,我对李克农说:“秘书长,我可花钱买好东西了,买了两台德国蔡斯照相机和两条俄式毛毯。”李克农惊讶地说:“你哪来这么多钱,买这样贵重的东西?”我调皮地说:“这是您教我的呀!”李秘书长有点莫名其妙地说:“我怎么教你的?”我说了经过,李克农笑着说:“你这小鬼,脑瓜子还挺灵活的,这两件贵重东西买得对。我们借人家的专机运这么多的金条,花这点钱值得。亏你想得出来,要周秋野出钱,你只写张白纸条!”叶剑英听了也乐了,说:“我们来碰一杯!”(来源:《文史博览》)

 

离线oldchicken

发帖
3338
金钱
5045
经验值
2599
只看该作者 113楼 发表于: 2009-07-02

  先行谢过Luo君,老鸡看到眼都累了也挺着看下去.跟帖及点击率并不一定说明什么.看这些帖首先得对这些内容有兴趣,青菜萝卜,各有所爱,不喜欢就请过注.看得出这里转载的文章有相当的水准,引用的历史证据之远之细常使读者感叹不已,有时虽不十分赞同,但又无法引据反驳,以上也许是跟帖人略少的原因.

  谢谢Luo的辛劳!不带政治观点地只把历史事实摆出来,而你自己又不对之轻论是非,这将是你成功之处.加油!人家说是酸的葡萄往往是甜极的.

离线都市骑士

发帖
9946
金钱
12602
经验值
5259
只看该作者 114楼 发表于: 2009-07-02

管它是甜还是酸的,干自己喜欢的吧。

LUO:你上传了不少好文章,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偷,真想能看到你自己的“解密”。

还是那个意见,上传文章每天一两编,留下空间让阅读者发表一下读后感为好,来日方长,细水长流,这样回帖自然会增多。

离线白晕居士

发帖
3444
金钱
3606
经验值
3321
只看该作者 115楼 发表于: 2009-07-02
 哈哈哈......安慰他人以及安慰自己都需要用假话。
 想多回帖,多点击,在这里有最常用也最有效的公开的秘密方法就是 --- 用短讯或者电话联系他人, 尤其是动用头儿们去联系就更有效。当然,多注册马甲进行自我点击,也是有效的好方法。
离线都市骑士

发帖
9946
金钱
12602
经验值
5259
只看该作者 116楼 发表于: 2009-07-02

《彭德怀军事秘书等揭秘:毛岸英之死真相》

毛岸英无疑是死于美空投的燃烧弹,他当时缺乏经验,那一瞬间他没向外冲,而是向里屋躲。假如他当时躲过这一劫,中国的历史进程是否会改写。历史的进程没有假如,正如刘少奇主席最后留给王光美的话一样:历史由人民来写。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7楼 发表于: 2009-07-02

oldchicken:

    您太客气了,我引进文章的目的是使别人多一个浏览的地方,使自已多一块学习的园地,储存文章时间长了,内容无疑是丰富的,往后想到的历史疑难问题,上本版査阅也方便,一举两得,这也是我的私心所在。至于有人着眼于文章的跟贴数和点击率多少,此乃本末倒置,不值一驳! oldchicken ,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柳教授:

    您的点拨也有一定道理,不过,我转载文章的目的是储存知识,不是储存用处不大的几句所谓评论和点击率,我将用有限的时间放在我认为是有用的操作上。自己也就心安理得了。谢谢!

离线都市骑士

发帖
9946
金钱
12602
经验值
5259
只看该作者 118楼 发表于: 2009-07-03

LUO同仁:你对我的称呼,讲讲笑可以,认真讨论问题时就不合适了。居士的意见也有对的地方,例如有的转帖是经不起推敲的,也会引起谬误流传,另转帖时也可以删节,有些转帖实在是太过长,鲁迅说过: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无疑是谋财害命。

这是一个公众版面,有不同的意见很正常,只要不是人身攻击,应允许讨论或是争论,群言堂好过一言堂,如果是想储存个人资料,可以在个人博客中进行。

以上的意见仅是个人的看法,还是那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有路可走

离线luo

发帖
15138
金钱
6728
经验值
15163
只看该作者 119楼 发表于: 2009-07-03

柳生:

    称呼为教授是有点调侃味道,在此向您讲句:对不起。

    至于转贴文章过长,我的经验是,不感兴趣的片段略略浏览,遇到兴趣的片段牺牲些精神,大至上是粗放式阅读。

    讲到公众版面,我想,个人博客空间仍然是公众版面,形和式都是一样,还是您说的那句话,做自己喜欢的事。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