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第401楼秀燕于2012-03-02 08:24发表的 :
你的花园真是太美啦!玫瑰。这是不出门赏花怡情的好去处。你是用M还是用A,通常你用的F数值是多少?ISO又是多少?可否指点下[表情]。学费有拖无欠[表情]。
秀燕,这张照片是用A (Aperture priority), 矩阵式测光,F=10, ISO=100, S=1/60s, 外置闪光灯,曝光补偿=-0.33EV。通常我用A 加单点式测光照静止物件为多,只有在非常特殊环境下或者需要特殊曝光效果才用M。只要快门速度允许,ISO一般用最低为好。至于F,这是一个非常简单而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光圈大小不同直接影响成像及视觉效果。F大小要根据相机跟你要照的主体之间距离以及你需要多少景深来计算,还要根据你用的相机及镜头的特性来微调才能得到你想要的效果。跟以前film摄影技术相比,数码照相涉及到更多方面的理论知识,如光学(成像,镜头选择,光圈/景深…),你使用的数码相机及镜头的性能,特性(相机图像数码处理器性能,镜头特性,ISO选择…),摄影技术(取景,构图…)和数码暗房技术(相片后期处理)等方面。我非常乐意分享我所知的东西和讨论有关问题,但不知道你用那种相机以及你对摄影技术的了解程度,有一点不知从何谈起。现在跟以前不同,有很多Film时代非常困难做到的东西在数码时代已经变得非常容易,下载一个apps到Smartphone或者上网就可以很容易计算出景深,但了解光学原理对学好摄影还是有事半功倍之效,以下是从网上转来关于景深概念和计算的文档,虽然以Film 相机为例,但数码相机在这方面是一样的,希望你喜欢。先介绍几个概念:
1、焦点(focus)
与光轴平行的光线射入凸透镜时,理想的镜头应该是所有的光线聚集在一点后,再以锥状的扩散开来,这个聚集所有光线的一点,就叫做焦点。
2、弥散圆(circle of confusion)
在焦点前后,光线开始聚集和扩散,点的影象变成模糊的,形成一个扩大的圆,这个圆就叫做弥散圆。
在现实当中,观赏拍摄的影象是以某种方式(比如投影、放大成照片等等)来观察的,人的肉眼所感受到的影象与放大倍率、投影距离及观看距离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弥散圆的直径小于人眼的鉴别能力,在一定范围内实际影象产生的模糊是不能辨认的。这个不能辨认的弥散圆就称为容许弥散圆(permissible circle of confusion)。
不同的厂家、不同的胶片面积都有不同的容许弥散圆直径的数值定义。一般常用的是:
35mm照相镜头的容许弥散圆,大约是底片对角线长度的1/1000~1/1500左右。前提是画面放大为5x7英寸的照片,观察距离为25~30cm。
3、景深(depth of field)
在焦点前后各有一个容许弥散圆,这两个弥散圆之间的距离就叫景深,即:在被摄主体(对焦点)前后,其影像仍然有一段清晰范围的,就是景深。换言之,被摄体的前后纵深,呈现在底片面的影象模糊度,都在容许弥散圆的限定范围内。
景深随镜头的焦距、光圈值、拍摄距离而变化。对于固定焦距和拍摄距离,使用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以持照相机拍摄者为基准,从焦点到近处容许弥散圆的的距离叫前景深,从焦点到远方容许弥散圆的距离叫后景深。
4、景深的计算
下面是景深的计算公式。其中:
从公式(1)和(2)可以看出,后景深 > 前景深。
由景深计算公式可以看出,景深与镜头使用光圈、镜头焦距、拍摄距离以及对像质的要求(表现为对容许弥散圆的大小)有关。这些主要因素对景深的影响如下(假定其他的条件都不改变):
(1)、镜头光圈:
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
(2)、镜头焦距
镜头焦距越长,景深越小;焦距越短,景深越大;
(3)、拍摄距离
距离越远,景深越大;距离越近,景深越小。
5、一些计算实例
网上有些在线计算器,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参考:
Windows版本的可下载的计数器在
(1)、200/2.8对焦在5m时,f/2.8的景深:
(2)、200/2.8+2X=400/5.6对焦在5m时,f/5.6的景深:
景深的实际拍摄照片
[ 此帖被玫瑰玫瑰在2012-03-03 10:1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