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未必是颈椎出
九成年轻颈椎病患者颈椎骨正常
颈椎病,“多半是颈椎出问题”的论断,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扎根于人们脑海里。许多白领看到网上盛传的治疗颈椎疼痛的 “米字操”、“转头操”,便“依样画葫芦”地去操作,可除了颈部稍微得到休息外,疼痛的症状并未得到根本缓解,有些甚至还扭伤了脖子。房敏介绍,来医院看病的白领,大多捏着疼痛难忍的颈脖,吵嚷着赶紧让医生拍个X光片诊断一下,可片子拍下来显示颈椎骨一切正常,白领们便以为是自己没有好好休息,草草拿了药回家,可怎料过了没几天,疼痛症状又开始发作,只得继续往医院跑。
为什么传统X光影像学表现与病人症状不同步?临床数据表明,在20-35岁的年轻病人中,除5%的病人是病理性表现外,近90%的年轻病人的X光影像学结果和他们表现出来的严重疼痛症状“对不上号”,而在35-45岁的病人中,也有三四成病人存在这种状况。
莫非引发颈椎病的“元凶”不是颈椎?那么真正的病因又在哪里?房敏在对大量的临床病例研究后发现,这些存在严重症状的年轻病人往往本身的颈椎曲线、颈椎椎骨都未见明显异常。而那些上了年纪的患者,颈椎由于衰老开始出现一些退变的骨性化表现,比如钙沉积等,可他们的发病症状反倒没有年轻人来的那么强烈。换而言之,诊断颈椎毛病,光靠X光片的结果并不“靠谱”。
由于尚未明确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过去在治疗颈椎病时,临床医生对上述反常现象,也很是头疼,只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犹如“机关枪打麻雀”,打着一个是一个。对此,房敏陷入了沉思,面对病症,中医能干预什么?推拿、针灸的手法不像手术、药物那样直接介入人体,而仅仅在病人的体表进行操作,即使能有效果缓解病症,那么解决的究竟是什么环节?
肌肉退变在前,椎骨退变在后
早在攻读硕士学位时,房敏就开始探究病状与影像学不同步的问题。他说道,人体有七块颈椎骨,和下方的胸椎腰椎相比,这些颈椎骨有着自身特异性,它的小关节机构几乎是冠状面的,这样就能保证头颈在60度至70度的幅度内灵活转动。但是,在七块颈椎椎骨的周围还附着众多软组织,一般而言,人体颈部共有40余条肌肉,呈现大大小小、前后和浅中深不同的分布,其中又以颈后部分布为主。
但当颈椎病症状最严重时,患者常出现手麻,头晕,这又是如何引起的?房敏研究发现,颈椎的退变是必然的,退变后若影响到神经,就会出现手麻、头晕、心跳加速的交感性颈椎病;影响到血管,血供不好,就会表现为缺血症状;影响脊髓,就出现了颈脊髓病的情况。
那么到底是椎骨退变导致肌肉退变,还是肌肉退变导致椎骨退变?人们应该先保养肌肉,还是先保养椎骨?曾经有一段时间,房敏就陷入这样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怪圈。当时他大胆提出假说,颈肌即肌肉的问题出现在先,或者至少以肌肉退变为主。
房敏说:“如果对比一个人20年前后颈椎X光片的变化,基本上,七块颈椎骨的大小、前后结构一般不会有太大差异,最多在这二十年间会流失一些钙质,骨密度会因此有所降低,而形态学变化则不大。但同等条件下,如果对比一个20年前后肌肉功能的变化,可以肯定的是,试验者至少1/3的颈肌功能会发生退变。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使用最多的还是肌肉,它能带动椎骨进行转动。
“橡皮筋”长期紧绷导致颈椎病
房敏在研究过程中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为什么人们打盹时,常常做的是“点头运动”,而并非“抬头运动”?此后,他便在解剖实验室里用标本进行模拟颈椎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人体头颅的重心点在椎骨的前方,若非有头颅后侧肌肉群的牵拉,头肯定就要往前下垂,人类将永远抬不起头。颈椎周围的这40余条肌肉正是为头颅的前后、左右旋转起到了主导、辅助和协调的作用。
房敏介绍,宝宝刚出生时,脊椎呈C型,之后才会慢慢变直。一般在宝宝三个月大时就可以抬头仰脖子,这其实就是颈后的伸肌在发生作用。“伸肌舒张的时候才能低头;收缩的时候才能抬头,因为一系列抬头的动作,脊椎的上S段就出现了。 ”此时,头颅被左右一组肌肉 “橡皮筋”拉住,在活络转动的同时,既满足了生理功能又保护了脊柱。 “当我们的头颈正常放松直立时,颈后的伸肌仍然在‘默默无闻’地工作,轻轻地使劲,否则头就得向前低下去。因此,人这一生,在婴儿期学会抬头的那一刻起,颈后的伸肌就一直在用劲。 ”
起初,当人们感觉颈部疲劳的时候,稍加休息,酸痛情况就可以得到缓解,因为这时的“橡皮筋”还处在松弛有度的阶段。但是,倘若哪天过度使用了“橡皮筋”,一不小心把橡皮筋绷得过“紧”,就会使颈椎受到一些慢性损伤,发生退行性改变,久而久之,“橡皮筋”在不知不觉中失去了弹性。
“颈椎是由七块椎骨搭起的一个整体,而长长短短、不同方向的肌肉保持了颈椎的动态平衡。颈椎病往往是因为人们对于颈部肌肉维护、保养不当,从而产生劳损,导致颈椎退变的加重。 ”房敏说道。
这样一来,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就清楚了。房敏确定,原来颈椎病不是“骨”出问题,而是“筋”出问题,这里的“筋”包括肌肉、韧带、腱膜等。颈部经筋病变是颈椎病发病的关键致病因素之一。房敏从生物力学角度揭示了推拿治疗颈椎病经筋作用机制,从而提出“筋骨失衡,以筋为先”是脊柱病中医学病因基础,建立了“先治筋、后调骨”的脊柱病预防与治疗思想。
近年来,年轻人的坐姿随意,长期处于工作紧张状态,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颈部长期处于一种高压状态,颈椎病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尤其是伏案工作的办公室一族身上。房敏教授指出,人的盆骨就像一艘船,当中的脊柱就像桅杆,两旁的肩胛骨就是船帆,而拉紧帆的缆绳就是脊柱旁边的这些肌肉群。为了避免缆绳过早发生劳损,提高缆绳的平衡性、协调性,房教授建议,除了医院的正规化治疗,市民在家不妨每天做做“2分钟点头操”,让紧张的肌肉得到很好的放松。
长期伏案,颈椎病趋于年轻化
“很多人都认为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 ”房敏教授表示,近年来,颈椎病在年轻人群中的发病率明显增加, 其中从事文字工作的患病者比较多,如办公室人员、白领职员、记者、打字员等长期用电脑的人员。
房敏教授介绍,上世纪80、90年代以前以腰椎毛病居多,因为那时的人们主要从事背、搬、驼、挑等重体力劳动而伤及腰椎;但到80年代后半期开始出现了一个非常显著的变化——在腰椎发病没有得到降低、治疗方法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的时候,随着脑力劳动上班族的数量急剧增加,颈椎病发病开始抬头。
“随着年龄增长,退变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阶段。现在的小年轻坐的时间越来越长,动的时间越来越少,特别是白领有车族,上班坐办公室,下班坐车,走路的时间少之又少。加上精神压力大、工作紧张、长期伏案,有的在电脑前一坐几个小时,导致颈肩肌过度疲劳。而一旦出现颈椎酸痛的症状,他们往往认为回去休息两天就好了,殊不知这些要不了命的问题却会影响人的情绪、工作效率和精神状态。 ”房敏教授说。
他表示,让紧绷着的肌肉放松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否则颈脖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僵硬、疲劳。颈椎的肌肉群就像“橡皮筋”,如果时时刻刻绷着,总有一天会有失去弹力,颈椎就会发生退变。如果能经常松松紧紧,就能永葆“弹性”。
“松松皮筋”,做2分钟点头操
房敏教授表示,作为颈椎病的“好发人群”,伏案工作者脑力劳动强度大,往往需要连续工作几小时,他建议不妨把工作时间分分段。 “连续工作最好不要超过两小时,年纪大些的则不要超过一个半小时,可以在中途倒个水、上下洗手间,或者远眺窗外。 ”
房教授还提供了一个简单有效的自我保健疗法:先低头,让下巴碰到胸骨或者努力靠近,保持几秒钟后轻轻抬头后仰,让颈后部伸肌收缩放松。他表示,办公室一族在忙碌的时候可以抽个2分钟来完成这个动作,每15秒完成1/4个屈或者伸的动作,这样一分钟可以做两个来回。每天完成两三个这样的“2分钟疗法”,颈部肌肉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房敏教授强调,做这套操的时候讲究“慢”,每个动作做到点以后保持三四秒,目的是锻炼伸肌的功能。
盲目练习米字操带来负面后果
对于网上流传的“米字操”锻炼颈脖法,房敏教授有着自己的见解。“米字操的锻炼顺序是上下、左右、前上、后下和侧后下,除了前后的颈伸肌屈伸动作外,其他几个动作的道理有限,如果盲目运动,可能还会带来负面后果,所以还需谨慎。 ”
房敏教授表示,调理筋骨,以筋为先。最简单的就是最有效的,不妨选择可以随时随地锻炼的方法,并且持之以恒。比如要锻炼腰际,最好的方法是天天游泳,但是对于普通人来说,未必可行。 “不妨选择倒走的锻炼方式,如果能够坚持下来,等到往后走几乎感觉和往前走一样,就会产生逆向的协调性,会产生让意想不到的效果。 ”
颈椎病治疗误区
脖上套个圈,颈椎病去无踪
据了解,钛项圈宣传的治病原理是钛具有特殊的电流特性,对人体会产生有益的生理作用且其化学性稳定,可调整由压力与疲劳导致的身体电流混乱,可以使精神松弛、肌肉放松。但专家表示,钛其实不是什么特殊材料,只是骨科常规的内植物材料,成本也不是很高,它被用于人体是因为钛元素性质稳定,不导电、无磁性、无放射性。现在被宣传成能治疗颈椎病的金属物,实在令人费解。
睡个枕头能治颈椎病
保健枕声称根据特殊的人体工学设计,利用“高科技”原料能有效为颈椎减压,对改善颈椎病有明显效果,有的甚至宣传能有效治疗颈椎病。专家对此指出,颈椎病与枕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如果睡眠时枕头的高度与软硬不合适时容易出现“落枕”。而保健枕所谓的“高科技”,只是针对人类的颈椎屈度,造出了各种硬度或高度的枕头,或者加入了一些所谓产生磁场的特殊材料。无论保健枕宣传的功效多么强大,其只能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不可能治疗颈椎病。
让紧绷着的肌肉放松的最好办法,就是不要长时间保持一个动作,否则颈脖的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出现僵硬、疲劳。颈椎的肌肉群就像“橡皮筋”,如果时时刻刻绷着,总有一天会有失去弹力,颈椎就会发生退变。如果能经常松松紧紧,就能永葆“弹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