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427阅读
  • 17回复

文豪手记窥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Di
发帖
140
金钱
144
经验值
144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07-07-17

 

心灵之道(1)

 
作者:于丹   出版社:中华书局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夫子弟子三千,七十二贤人,这么多学生,也是家家都有难心的事情。那么他们是怎样看待人生遗憾的呢?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7 3:08:3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17 3:09:35 编辑过]

离线Di
发帖
140
金钱
144
经验值
144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07-07-18
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她在书的开头说了一段非常好的话。她说: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离线Di
发帖
140
金钱
144
经验值
144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07-07-21

读报札记:日本的性暴力----孔庆东

  傍晚5点起床,上午10点睡觉,青天白日一片黑,老夫全不知道。三更半夜不眠,搞得鸡飞狗跳,且都放下私房事,大家一起读报。

  古巴人均寿命超过世界平均数11年,比美国只差1年,现在准备跟日本和新加坡的82岁一较高低,成为世界的领头羊。古巴还有个“120岁俱乐部。古巴显然不属于经济发达国家,人民的长寿主要得力于免费医疗制度、宜人的气候和生活压力不大。日本人生活工作压力之大,冠绝全球,自杀事件层出不穷,但平均寿命居然为世界第一,主要也是得力于医疗福利体制,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医院,个人负担的医药费很少。这就是活生生的社会主义。所以仇恨社会主义的朋友们一般不直接攻击古巴,仇恨日本的朋友们也并不否定日本社会的人性化一面。可见无论何种社会制度,让多数人民生活得舒服快乐,乃是第一真理。
 
  虹影在《艳遇的一种方式》里引用德国作家黑塞的话说:旅游就是艳遇。所以虹影说自己欣赏这样的人:不断寻找新的艳遇,创造艳遇,享受艳遇。如果把旅游当成艳遇来享受,我可以赞同。我担心的是,有些人把艳遇不过当成了旅游。
 
  日本的诗歌创作,既有现代自由诗,也有传统的俳句、和歌、连句,还有汉诗,可谓一国三诗。王晓平《日本文学史上的一宗失物》引用了60年代高桥蓝川的一首《时事有感》:漫空多毒气,黯淡此乾坤。蔬菜绿全褪,河川水尽浑。庙堂竟无策,吾辈一销魂。公害谁能灭,秋风落日昏。这首环保诗,用于当下的中国,也挺合适。
 
  日本的社会治安,基本良好。但是地铁和城铁列车上的性骚扰和性暴力事件比较严重。 57日在大阪,一个男的在车上作案后跳入轨道逃跑,导致23趟电车延误,影响了将近3万人出行。在中央特快线上,一名罪犯猥亵和强暴身旁的少女长达30分钟,周围的40多名乘客采取不支持、不反对、不报警的稳健态度。罪犯完成自选动作后扬长而去,连续三次作案才被逮捕。日本还给这些车上流氓发明了一个专门的称呼:痴汉。开始我还以为痴汉痴心女子负心汉的反面,是指那些被狠心女子抛弃的痴情男子呢。后来才知这么文雅的称呼,其所指竟然是那些人,说句金庸小说里的话,真是不由得痴了。日本为此还专门设立了女性车厢,这一保护妇女的举措得到赞扬。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据说有些痴汉私下约定某节车厢为痴汉车厢,每次都聚集在那节车厢里,一旦有不知情的妇女误入,可就羊入狼群,倒大霉了。我看见此类报道后正在担忧和生气,心想日本警力这么强大,为何不管?可是很快又看到一篇报道,说是竟然有妇女故意走进痴汉车厢,还有的妇女打听哪一节是痴汉车厢。日本人的心理真是奇怪,反正也琢磨不明白,所以也就不替人家担忧了。日前又得知,东京大学一位著名法学教授也因从事痴汉活动,正面临官司。中国网民遇到比较费解的蹊跷之事,经常打一个字:晕。本人建议,以后能不能改成另一个字:痴!
 
  东京参议院候选人席位,自民党83,民主党80,共产党63,公明党22,社民党23,国民新党23,日本党3,其他党派46,无党派34,共377,其中女性91。在反对修改宪法第九条、反对日本武力扩张的重要声音中,除了共产党外,还有一个专门的九条会。对军国主义复兴进行斗争的主体力量,还是来自日本人民。
 
  比利时人厌烦了现代生活,流行一种回到中世纪的时尚,住古堡,穿盔甲,时光倒流700年。一个医院的女清洁工可以变成一个14世纪的女公爵,让包括她丈夫的许多男人当她的骑士,而有些男人则喜欢强盗的身份,因为可以穿得衣衫褴褛而不受干涉。但实际上欧洲的中世纪并不美好,那时麻风病黑死病流行,人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战乱频仍,物资匮乏,工农业都十分落后,普通百姓朝不保夕,马铃薯是日常主要食品,吃个咸鱼头等于过年。别说肉蛋茶奶,连蔬菜豆腐也吃不起,而西红柿胡萝卜,又被教会指定为撒旦的食物不许吃。文化思想专制,学术和艺术方面发展缓慢,比起同时期中国的宋朝元朝来,简直过的是地狱般的日子。至于勇敢的骑士动不动救出高塔中的公主,忽闪着大眼睛吃葡萄,更是苦难到极点的可怜人,才梦想出来的童话。所以比利时的一位历史教授说:我也曾扮演过中世纪人物,但是那只是为了好玩,当真的话就有点可笑了。不过对于中国人来说呢,应该思考的不是中世纪我们如何如何比人家好,而是为什么到了近代,被瘟疫和贫穷消灭了一多半的欧洲人突然强大起来,扬帆破浪,统治了全世界。

[此帖子已被 Di 在 2007-7-21 0:36:17 编辑过]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