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96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临元暐墓志有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2-01
元暐墓志石刻之味甚重,有些笔画还是单刀刻出,这体现出刻碑者在驾驭刀凿方面的纯熟和率意。
故在临习时,要多加体会这一点,做到胸有成竹而不拘泥于法度,在严谨中体现出率性自如,唯其如此,才能临出一气呵成的效果。
一旦抓住字帖的特点,在临帖时就会受到自己所认可的特点所影响,多临就会手熟,这样就算是入帖了。若事前不做分析,在临帖时会拘泥于结构点画,这等同于抛弃成人的理解能力去描红,实属浪费个人智力。
或许,印刷体及唐楷名品令我们对楷书的审美影响已深入骨髓,但唐楷及印刷体的父亲并非如此。毕竟,这个时代科举已不存在,没必要将楷书推向标准化。
在所有时代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才能解放思想。书法这东西,尤其如此,其中个人偏好是第一生产力。
《山谷题跋》记载:“余学草书三十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僧怀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故习书之道,贵在坚持个人歪理,即使二十年抖擞俗气不脱,可史上又有多少人在书法上与黄庭坚并肩呢?
个人在习书时,尽量将习书心得记录下来,偶尔回味,自能起到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若非如此,只能老是跟着别人的屁股走,没有属于自己的道路。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2-01
    
离线开心吧

发帖
15378
金钱
82721
经验值
2276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12-01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