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完成两方巨印的印稿后,也快要到一些单位的下班时间了,于无聊之际,忽然又打算活动一下身子,结果内心选择了骑单去城西转一转。
虽在台城生活多年,但对于城西,总是感到陌生,是否因一河之隔产生的隔膜呢?
骑车过了通济桥后,陌生感自然而然跳出来,我选择往右面沿通济河的大道前行,于不远处转入一条未曾有所印象的巷子里,漫无目的在大街小巷窜来窜去。窜了一会,忽见前面有两隧道,这才记起是新宁桥的引桥桥洞。
穿过桥洞,我仍沿通济河边的大道往前行,至水泥路断处,向左拐进一条泥沙路之中。泥沙路左边是工地,再前行是一村子,右边则是竹林乱草,它令我记起后山来。台山许多自然村都背靠丘陵,该丘陵多林深草盛,人们俗称为“后山”。后山往往是寂静之地,或许它过去是儿童的天堂,可在成年人陈述的故事里,许多令人不快的事件似乎都在后山里发生,后山似乎充斥着神秘、黑暗的因子。
村子尽头挨着一片田地,左边以菜田为主,有村民在菜田里整理,右边则为稻田,还有数块未曾收割。据说因台风关系,今年晚造收成大都一般,或是因此,农民都习惯了睇天吃饭,对于耕作,既不努力,也非不努力,他们仍在演绎着数千年来的节奏。
此路尽头有一用木板临时搭建的小桥,我推车过桥后,发现前的建筑物是一间学校,我所处的位置应是学校的后门。我上了车,沿着学校围墙的泥沙路继续前行。不久,来到学校正门,原来是“育英中学”。
这地方我仍是陌生,但我喜欢。不久,我转到塔山车站来。看着马路上拥挤的车辆,我不知说什么好,过去所听说的宏观调控最后还是服膺于市场竞争,人们购汽车的欲望最终战胜对环境的保护,究竟是谁的错呢?
接下来所走的路我皆熟悉,顺着大马路,去到广海路口,再调头沿河边回到通济桥头。这时放眼望去,已有点万家灯火的味道了,可一看手机,还未到6点半,这也是冬季的特色之一了。
2017.12.6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7-12-06 22:23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