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884阅读
  • 57回复

中庸章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5楼 发表于: 2013-06-05

    大约在2500年前,孔子去鲁恒公庙观礼,看到了一个歪倾的一瓦罐。孔子问守庙人,为什么不把瓦罐扶正?守庙人说:“这是‘佑座之器’——欹,无水时歪斜,装上一半水就正过来了,装满了水,却反而倾倒了。” 孔子由此大为感叹,悟出了中庸之道。他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者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者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南子是春秋时著名的美女,当了卫国国君的夫人。她听说博学多才的孔子最近来到卫国,很想见孔子,就向孔子发出了邀请。孔子也早闻南子的美貌,心向往之,但又怕学生说闲话。他真是左右为难。 假装不动心?不,那不成了伪君子了? 干脆与南子来真格的婚外恋?不,那不是成了登徒子了?
   伪君子,登徒子,左右为难。孔子忽然想到了鲁恒公宗庙里的瓦罐,采取了中庸之道。 他欣然应邀,与南子谈论音乐,弹琴唱歌。在优美的旋律中他们一个暗送秋波,一个眉目传情,互相欣赏,心照不宣,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但又没越界限,用眼光抚摸美丽,用语言辐射温柔。
    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给《四书•中庸》加注说:“中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之名。庸,平常也。”
    中,就是不要偏激,不要走极端,不要不及,也不要过头。
    中,就是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
中,就是既不纵欲,也不禁欲;既不愚忠,也不奸诈;既不轻生厌世,也不贪生失节。
    中,就是升了官不专横跋扈,丢了官不低三下四;发了财不要为富为仁,受了穷不要人穷志短。
离线jchiu

发帖
1653
金钱
15
经验值
193
只看该作者 16楼 发表于: 2013-06-05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壯士

发帖
429
金钱
1059
经验值
81
只看该作者 17楼 发表于: 2013-06-05
读书少,睇了吾系好明。。。。
离线壯士

发帖
429
金钱
1059
经验值
81
只看该作者 18楼 发表于: 2013-06-05
读书少,睇了吾系好明。。。。。
离线芳草

发帖
4488
金钱
8132
经验值
1630
只看该作者 19楼 发表于: 2013-06-05
好帖,值得顶!
离线柔剑兰

发帖
16642
金钱
244497
经验值
15375
只看该作者 20楼 发表于: 2013-06-05

    "中庸之道"是太极拳的练功宗旨,谢谢四叔在《传统文化》抛砖引玉!
柔剑兰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21楼 发表于: 2013-06-05
优秀文章,支持!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22楼 发表于: 2013-06-06
四叔好帖,顶!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23楼 发表于: 2013-06-06
我聆听一组木匠的声音
虽然他已经走了
天空阴晴了好多回
在园子里  弯着腰
恭恭敬敬洒水
我知道土地的润湿程度
简单的栅栏看上去相当牢固

我喜欢就那么站着
像风化
最好整天站着

        <浇灌 >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dawen99

发帖
12101
金钱
45676
经验值
205
只看该作者 24楼 发表于: 2013-06-06
离线阿莲94306

发帖
4040
金钱
53796
经验值
156
只看该作者 25楼 发表于: 2013-06-06
不上不下,不左不右_____正也!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26楼 发表于: 2013-06-06
《中庸章句》译解
【原文】
  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 物育焉。 (第1章)
【注释】
   (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以阴阳五行化生万物,气以成形,而理亦赋焉,犹命令也。”(《中庸章句》)所以,这里的天命(天赋)实际上就是指的人的自然禀赋 ,并无神秘色彩。
   (2)率性:遵循本性,率,遵循,按照,
   (3)莫:在这里是“没有什么更……”的意思。见(xian):显现,明显。乎:于,在这里有比较的意味。
   (4)中 (zhong):符合。
   (5)节:节度法度。 (6)致,达到。
【译文】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慎的,在没有人听见的地方也是有所戒惧的。越是隐蔽的地 方越是明显,越是细微的地方越是显著。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一人独处的时候也是谨慎的。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中”,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是大家遵循的原则,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便各在其位了,万物便生长繁育了。
【读解】
  这是《中庸》的第一章,从道不可片刻离开引入话题,强调在《大学》里面也阐述过的“慎其独”问题,要求人们加强自觉性,真心诚意地顺着天赋的本性行事,按道的原则修养自身。
   解决了上述思想问题后,本章才正面提出“中和”(即中庸)这一范畴,进入全篇的主题。
   作为儒学的重要范畴之一,历来对“中庸”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本章是从情感的角度切入,对“中”、“和”作正面的基本的解释。按照本章的意思,在一个人还没有表现出喜怒哀乐的情感时,心中是平静淡然的,所以叫做“中”,但喜怒哀乐是人人都有而不可避免的,它们必然要表现出来。表现出来而符合常理,有节度,这就叫做“和”。二者协调和谐,这便是“中和”。人人都达到“中和”的境界,大家心平气和,社会秩序井然,天下也就太平无事了。
   本章具有全篇总纲的性质,以下十章(2-11)都围绕本章内容而展开。
  《中庸》原来也是《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它出于孔子的孙子子思(前483-前402)之手。据《史记•孔于世家》记载,孔子的儿子名叫孔鲤,字伯鱼;伯鱼的儿子名叫孔伋,字子思。孔子去世后,儒家分为八派,子思是其中一派。荀子把子思和孟子看成是一派。从师承关系来看,子思学于孔子的得意弟子之一曾子,孟子又学于子思;从《中庸》和《孟子》的基本观点来看,也大体上是相同的。所以有“思孟学派”的说法。后代因此而尊称子思为“述圣”。不过,现存的《中庸》,已经经过秦代儒者的修改,大致写定于秦统一全国后不久。所以名篇方式已下同于《大学》,不是取正义开头的两个字为题,而是撮取文章的中心内容为题了。
  早在西汉时代就有专门解释《中庸》的著作,《汉书•艺文志》载录有《中庸说》二篇,以后各代都有关于这方面的著作相沿不绝。但影响最大的还是朱熹的《中庸章句》,他把《中庸》与《大学》、《论语》、《孟子》合在一起,使它成为“四书”之一,成为后世读书人求取功名的阶梯。
  朱熹认为《中庸》“忧深言切,虑远说详”,“历选前圣之书,所以提挈纲维,开示蕴奥,未有若是之明且尽者也。)(《中庸章句•序》)并且在《中庸章句》的开头引用程颐的话,强调《中庸》是“孔门传授心法”的著作,“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味无穷,都是实用的学问。善于阅读的人只要仔细玩味,便可以终身受用不尽。
  程颐的说法也许有些过头,但《中庸》的确是内容丰富,不仅提出了“中庸”作为儒家的最高道德标难,而且还以此为基础讨论了一系列的问题,涉及到儒家学说的各个方面。所以,《中庸》被推崇为“实学”,被视为可供人们终身受用的经典,这也绝不是偶然的。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27楼 发表于: 2013-06-06
   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原文】
  仲尼曰(1):“君于中庸(2),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3),小人而无忌惮(4)也。… (第2章)
【注释】
   (1)仲尼:即孔子,名丘,字仲尼。
   (2)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
   (3)小人之中庸也:应为“小人之反中庸也”。(4)忌惮:顾忌和畏惧。
【译文】
  仲尼说:“君子中庸,小人违背中庸。君于之所以中庸,是因为君子随时做到适中,无过无不及;小人之所以违背中庸,是因为小人肆无忌惮,专走极端。”
【读解】
  孔子的学生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子夏哪一个贤一些?”孔子回答说:“子张过分;子夏不够。”子贡问:“那么是子张贤一些吗?”孔子说:“过分与不够是一样的。”(《论语•先进》)
这一段话是对“君子而时中”的生动说明。也就是说,过分与不够貌似不同,其实质却都是一样的,都不符合中庸的要求。中庸的要求是恰到好处,如宋玉笔下的大美人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登徒子好色赋》)所以,中庸就是恰到好处。

    最高的道德标准
【原文】
    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1)!”(第3章)
【注释】
  ①鲜:少,不多。
【译文】
  孔子说:“中庸大概是最高的德行了吧!大家缺乏它已经很久了!”
【读解】
  正因为它是最高的德行,最高的道德标准,所以,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实行它。这正如我们要求“大公无私”,很少有人能做到,提出“国家、集体、个人利益三兼顾”,就比较容易做到了。要求“跑步进入共产主义”难以做到,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小康”,这就比较容易做到了。
  这样说来,中庸之道是不是也只能作为一种理想的道德规范而加以提倡呢?

    谁能食而知其味
【原文】
  子曰:“道(1)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2)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3)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第4章)
【注释】
  (1)道:即中庸之道。
(2)知者:即智者,与愚者相对,指智慧超群的人。知,同“智”,
(3)不肖者:与贤者相对,指不贤的人。
【译文】
  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实行的原因,我知道了:聪明的人自以为是,认识过了头;愚蠢的人智力不及,不能理解它。中庸之道不能弘扬的原因,我知道了:贤能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的人根本做不到。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吃喝,但却很少有人能够真正品尝滋味。”
【读解】
  还是过与不及的问题。正因为要么太过,要么不及,所以,总是不能做得恰到好处。而无论是过还是不及,无论是智还是愚,或者说,无论是贤还是不肖,都是因为缺乏对“道”的自觉性,正如人们每天都在吃吃喝喝,但却很少有人真正品味一样,人们虽然也在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事,但由于自觉性不高,在大多数情况下不是做得过了头就是做得不够,难以达到“中和”的恰到好处。所以,提高自觉性是推行中庸之道至关重要的一环。
    【待续】
离线聊天

发帖
3218
金钱
248404
经验值
429
只看该作者 28楼 发表于: 2013-06-06
           好的道德标准对教育没口德的聊天我最合适,谢谢4叔.
记录自己作过的蠢事,提出自我批评,既然我们均非完美,何不欢迎建设性的批评?没有人能侮辱和困扰我,除非自己允许,棍杖石头能打断我的骨头,但语言休想动我分毫.永远不要对敌人心存报复.
离线四哥

发帖
2892
金钱
42531
经验值
51112
只看该作者 29楼 发表于: 2013-06-06
《中庸》原文看一遍还是蒙查查,仁兄的跟帖一看就明。

任何事物都是“物极必反”,只有中立的是最长久。

谢四叔、仁兄传播传统文化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