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7347阅读
  • 213回复

論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0楼 发表于: 2013-05-27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评析】
    孔子认为,人是要有骨气的。作为有远大志向的君子,他就像松柏那样,不会随波逐流,而且能够经受各种各样的严峻考验。孔子的话,语言简洁,寓意深刻,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原文】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不会迷惑,有仁德的人不会忧愁,勇敢的人不会畏惧。”
    【评析】
    在儒家传统道德中,智、仁、勇是重要的三个范畴。《礼记•中庸》说:“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这三德,成为真正的君子。

    【原文】
    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1);可与适道,未可与立(2);可与立,未可与权(3)。”
    【注释】
    (1)适道:适,往。这里是志于道,追求道的意思。
    (2)立:坚持道而不变。
    (3)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译文】
    孔子说:“可以一起学习的人,未必都能学到道;能够学到道的人,未必能够坚守道;能够坚守道的人,未必能够随机应变。”

    【原文】
    “唐棣(1)之华,偏其反而(2)。岂不尔思,室是远而(3)。”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
    【注释】
    (1)唐棣:一种植物,属蔷薇科,落叶灌木。
    (2)偏其反而:形容花摇动的样子。
    (3)室是远而:只是住的地方太远了。
    【译文】
    古代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唐棣的花朵啊,翩翩地摇摆。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孔子说:“他还是没有真的想念,如果真的想念,有什么遥远呢?”
    《论语》“子罕第九” 译解完


[ 此帖被仁兄.在2013-05-27 10:11重新编辑 ]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1楼 发表于: 2013-05-27
    《论语》“乡党第十”译解
    【本篇引语】
    本篇共27章,集中记载了孔子的容色言动、衣食住行,颂扬孔子是个一举一动都符合礼的正人君子。例如孔子在面见国君时、面见大夫时的态度;他出入于公门和出使别国时的表现,都显示出正直、仁德的品格。本篇中还记载了孔子日常生活的一些侧面,为人们全面了解孔子、研究孔子,提供了生动的素材。

    【原文】
    孔子于乡党,恂恂(1)如也,似不能言者。其在宗庙、朝廷,便便(2)言,唯谨尔。
    【注释】
    (1)恂恂:音xù,温和恭顺。
    (2)便便:辩,善于辞令。
    【译文】
    孔子在本乡的地方上显得很温和恭敬,像是不会说话的样子。但他在宗庙里、朝廷上,却很善于言辞,只是说得比较谨慎而已。

    【原文】
    朝,与下大夫言,侃侃(1)如也;与上大夫言,訚訚(2)如也。君在,踧踖(3)如也,与与(4)如也。
    【注释】
    (1)侃侃:说话理直气壮,不卑不亢,温和快乐的样子。
    (2)訚訚:音yín,正直,和颜悦色而又能直言诤辩。
    (3)踧踖:音cú jí,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4)与与:小心谨慎、威仪适中的样子。
    【译文】
    孔子在上朝的时候,(国君还没有到来,)同下大夫说话,温和而快乐的样子;同上大夫说话,正直而公正的样子;国君已经来了,恭敬而心中不安的样子,但又仪态适中。

    【原文】
    君召使摈(1),色勃如也(2);足躩(3)如也。揖所与立,左右手,衣前后,襜(4)如也。趋进,翼如也(5)。宾退,必复命曰:“宾不顾矣。”
    【注释】
    (1)摈:音bìn,动词,负责招待国君的官员。
    (2)色勃如也:脸色立即庄重起来。
    (3)足躩:躩,音jué,脚步快的样子。
    (4)襜:音chān,整齐之貌。
    (5)翼如也:如鸟儿展翅一样。
    【译文】
    国君召孔子去接待宾客,孔子脸色立即庄重起来,脚步也快起来,他向和他站在一起的人作揖,手向左或向右作揖,衣服前后摆动,却整齐不乱。快步走的时候,像鸟儿展开双翅一样。宾客走后,必定向君主回报说:“客人已经不回头张望了。”
    【待续】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2楼 发表于: 2013-05-28
    续《论语》“乡党第十”译解
    【原文】
    入公门,鞠躬如(1)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行不履阈(2)。过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摄齐(3)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出,降一等(4),逞(5)颜色,怡怡如也。没阶(6),趋进,翼如也。复其位,踧踖如也。
    【注释】
    (1)鞠躬如:谨慎而恭敬的样子。
    (2)履阈:阈,音yù,门槛,脚踩门坎。
    (3)摄齐:齐,音zī,衣服的下摆。摄,提起。提起衣服的下摆。
    (4)降一等:从台阶上走下一级。
    (5)逞:舒展开,松口气。
    (6)没阶:走完了台阶。
    【译文】
    孔子走进朝廷的大门,谨慎而恭敬的样子,好像没有他的容身之地。站,他不站在门的中间;走,也不踩门坎。经过国君的座位时,他脸色立刻庄重起来,脚步也加快起来,说话也好像中气不足一样。提起衣服下摆向堂上走的时候,恭敬谨慎的样子,憋住气好像不呼吸一样。退出来,走下台阶,脸色便舒展开了,怡然自得的样子。走完了台阶,快快地向前走几步,姿态像鸟儿展翅一样。回到自己的位置,是恭敬而不安的样子。

    【原文】
    执圭(1),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勃如战色(2),足蹜蹜(3),如有循(4)。享礼(5),有容色。私觌(6),愉愉如也。
    【注释】
    (1)圭:一种上圆下方的玉器,举行典礼时,不同身份的人拿着不同的圭。出使邻国,大夫拿着圭作为代表君主的凭信。
    (2)战色:战战兢兢的样子。
    (3)蹜蹜:小步走路的样子。
    (4)如有循:循,沿着。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一样。
    (5)享礼:享,献上。指向对方贡献礼物的仪式。使者受到接见后,接着举行献礼仪式。
    (6)觌:音dí,会见。
    【译文】
    (孔子出使别的诸侯国,)拿着圭,恭敬谨慎,像是举不起来的样子。向上举时好像在作揖,放在下面时好像是给人递东西。脸色庄重得像战栗的样子,步子很小,好像沿着一条直线往前走。在举行赠送礼物的仪式时,显得和颜悦色。和国君举行私下会见的时候,更轻松愉快了。
    【评析】
    以上这五章,集中记载了孔子在朝、在乡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孔子在不同的场合,对待不同的人,往往容貌、神态、言行都不同。他在家乡时,给人的印象是谦逊、和善的老实人;他在朝廷上,则态度恭敬而有威仪,不卑不亢,敢于讲话,他在国君面前,温和恭顺,局促不安,庄重严肃又诚惶诚恐。所有这些,为人们深入研究孔子,提供了具体的资料。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3楼 发表于: 2013-05-28
    【原文】
    君子不以绀緅饰(1),红紫不以为亵服(2)。当暑,袗絺绤(3),必表而出之(4)。缁衣(5),羔裘(6);素衣,麑(7)裘;黄衣,狐裘。亵裘长,短右袂(8)。必有寝衣(9),长一身有半。狐貉之厚以居(10)。去丧,无所不佩。非帷裳(11),必杀之(12)。羔裘玄冠(13)不以吊(14)。吉月(15),必</Bzly_01/BZ>服而朝。
    【注释】
    (1)不以绀緅饰:绀,音gàn,深青透红,斋戒时服装的颜色。緅,音zōu,黑中透红,丧服的颜色。这里是说,不以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颜色布给平常穿的衣服镶上边作饰物。
    (2)红紫不以为亵服:亵服,平时在家里穿的衣服。古人认为,红紫不是正色,便服不宜用红紫色。
    (3)袗絺绤:袗绤,音zhěn,单衣。絺,音chī,细葛布。绤,音xì,粗葛布。这里是说,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
    (4)必表而出之:把麻布单衣穿在外面,里面还要衬有内衣。
    (5)缁衣:黑色的衣服。
    (6)羔裘:羔皮衣。古代的羔裘都是黑羊皮,毛皮向外。
    (7)麑:音ní,小鹿,白色。
    (8)短右袂:袂,音mè,袖子。右袖短一点,是为了便于做事。
    (9)寝衣:睡衣。
    (10)狐貉之厚以居:狐貉之厚,厚毛的狐貉皮。居,坐。
    (11)帷裳:上朝和祭祀时穿的礼服,用整幅布制作,不加以裁剪。折叠缝上。
    (12)必杀之:一定要裁去多余的布。杀,裁。
    (13)羔裘玄冠:黑色皮礼貌。
    (14)不以吊:不用于丧事。
    (15)吉月:每月初一。一说正月初一。
    【译文】
    君子不用深青透红或黑中透红的布镶边,不用红色或紫色的布做平常在家穿的衣服。夏天穿粗的或细的葛布单衣,但一定要套在内衣外面。黑色的羔羊皮袍,配黑色的罩衣。白色的鹿皮袍,配白色的罩衣。黄色的狐皮袍,配黄色的罩衣。平常在家穿的皮袍做得长一些,右边的袖子短一些。睡觉一定要有睡衣,要有一身半长。用狐貉的厚毛皮做坐垫。丧服期满,脱下丧服后,便佩带上各种各样的装饰品。如果不是礼服,一定要加以剪裁。不穿着黑色的羔羊皮袍和戴着黑色的帽子去吊丧。每月初一,一定要穿着礼服去朝拜君主。

    【原文】
     齐(1),必有明衣(2),布。齐必变食(3),居必迁坐(4)。
    【注释】
    (1)齐:同斋。
    (2)明衣:斋前沐浴后穿的浴衣。
    (3)变食:改变平常的饮食。指不饮酒,不吃葱、蒜等有刺激味的东西。
    (4)居必迁坐:指从内室迁到外室居住,不和妻妾同房。
    【译文】
    斋戒沐浴的时候,一定要有浴衣,用布做的。斋戒的时候,一定要改变平常的饮食,居住也一定搬移地方,(不与妻妾同房)。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4楼 发表于: 2013-05-28
    【原文】
    食不厌精,脍(1)不厌细。食饐(2)而餲(3),鱼馁(4)而肉败(5),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6),不食。不时(7),不食,割不正(8),不食。不得其酱,不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9)。唯酒无量,不及乱(10)。沽酒市脯(11),不食。不撤姜食,不多食。
    【注释】
    (1)脍:音kuài,切细的鱼、肉。
    (2)饐:音yì,陈旧。食物放置时间长了。
    (3)餲:音ài,变味了。
    (4)馁:音něi,鱼腐烂,这里指鱼不新鲜。
    (5)败:肉腐烂,这里指肉不新鲜。
    (6)饪:烹调制作饭菜。
    (7)不时:应时,时鲜。
    (8)割不正:肉切得不方正。
    (9)气:同“饩”,音xì,即粮食。
    (10)不及乱:乱,指酒醉。不到酒醉时。
    (11)脯:音fǔ,熟肉干。
    【译文】
    粮食不嫌舂得精,鱼和肉不嫌切得细。粮食陈旧和变味了,鱼和肉腐烂了,都不吃。食物的颜色变了,不吃。气味变了,不吃。烹调不当,不吃。不时新的东西,不吃。肉切得不方正,不吃。佐料放得不适当,不吃。席上的肉虽多,但吃的量不超过米面的量。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从市上买来的肉干和酒,不吃。每餐必须有姜,但也不多吃。

    【原文】
    祭于公,不宿肉(1),祭肉(2)不出三日。出三日,不食之矣。
    【注释】
    (1)不宿肉:不使肉过夜。古代大夫参加国君祭祀以后,可以得到国君赐的祭肉。但祭祀活动一般要持续二三天,所以这些肉就已经不新鲜,不能再过夜了。超过三天,就不能再过夜了。
    (2)祭肉:这是祭祀用的肉。
    【译文】
    孔子参加国君祭祀典礼时分到的肉,不能留到第二天。祭祀用过的肉不超过三天。超过三天,就不吃了。
    【评析】
    以上4章里,记述了孔子的衣着和饮食习惯。孔子对“礼”的遵循,不仅表现在与国君和大夫们见面时的言谈举止和仪式,而且表现在衣着方面。他对祭祀时、服丧时和平时所穿的衣服都有不同的要求,如单衣、罩衣、麻衣、皮袍、睡衣、浴衣、礼服、便服等,都有不同的规定。在吃的方面,“食不厌精,脍不厌细”,而且对于食物,有八种他不吃。吃了,就有害于健康。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5楼 发表于: 2013-05-28
    【原文】
    食不语,寝不言。
    【译文】
    吃饭的时候不说话,睡觉的时候也不说话。

    【原文】
     虽疏食菜羹(1),瓜祭(2),必齐(3)如也。
    【注释】
    (1)菜羹:用菜做成的汤。
    (2)瓜祭:古人在吃饭前,把席上各种食品分出少许,放在食具之间祭祖。
    (3)齐:同斋。
    【译文】
    即使是粗米饭蔬菜汤,吃饭前也要把它们取出一些来祭祖,而且表情要像斋戒时那样严肃恭敬。

    【原文】
      席(1)不正,不坐。
    【注释】
    (1)席:古代没有椅子和桌子,都坐在铺于地面的席子上。
    【译文】
    席子放得不端正,不坐。

    【原文】
    乡人饮酒(1),杖者(2)出,斯出矣。
    【注释】
    (1)乡人饮酒:指当时的乡饮酒礼。
    (2)杖者:拿拐杖的人,指老年人。
    【译文】
    行乡饮酒的礼仪结束后,(孔子)一定要等老年人先出去,然后自己才出去。

    【原文】
    乡人傩(1),朝服而立于阼阶(2)。
    【注释】
    (1)傩:音nuó。古代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
    (2)阼阶:阼,音zuò,东面的台阶。主人立在大堂东面的台阶,在这里欢迎客人。
    【译文】
    乡里人举行迎神驱鬼的宗教仪式时,孔子总是穿着朝服站在东边的台阶上。

    【原文】
    问(1)人于他邦,再拜而送之(2)。
    【注释】
    (1)问:问候。古代人在问候时往往要致送礼物。
    (2)再拜而送之:在送别客人时,两次拜别。
    【译文】
  (孔子)托人向在其他诸侯国的朋友问候送礼,便向受托者拜两次送行。
    【评析】
    以上6章中,记载了孔子举止言谈的某些规矩或者习惯。他时时处处以正人君子的标准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言行尽量符合礼的规定。他认为,“礼”是至高无上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那么,一投足、一举手都必须依照礼的原则。这一方面是孔子个人修养的具体反映,一方面也是他向学生们传授知识和仁德时所身体力行的。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6楼 发表于: 2013-05-28
    【原文】
    康子馈药,拜而受之。曰:“丘未达,不敢尝。”

    【译文】
    季康子给孔子赠送药品,孔子拜谢之后接受了,说:“我对药性不了解,不敢尝。”
    【原文】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译文】
    马棚失火烧掉了。孔子退朝回来,说:“伤人了吗?”不问马的情况怎么样。
    【评析】
    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有人说,儒家学说是“人学”,这一条可以作佐证材料。他只问人,不问马,表明他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面的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原文】
     君赐食,必正席先尝之。君赐腥(1),必熟而荐(2)之。君赐生,必畜之。侍食于君,君祭,先饭。
    【注释】
    (1)腥:牛肉。
    (2)荐:供奉。
    【译文】
    国君赐给熟食,孔子一定摆正座席先尝一尝。国君赐给生肉,一定煮熟了,先给祖宗上供。国君赐给活物,一定要饲养起来。同国君一道吃饭,在国君举行饭前祭礼的时候,一定要先尝一尝。
    【评析】
    古时候君主吃饭前,要有人先尝一尝,君主才吃。孔子对国君十分尊重。他在与国君吃饭时,都主动尝一下,表明他对礼的遵从。

    【原文】
    疾,君视之,东首(1),加朝服,拖绅(2)。
    【注释】
    (1)东首:头朝东。
    (2)绅:束在腰间的大带子。
    【译文】
    孔子病了,国君来探视,他便头朝东躺着,身上盖上朝服,拖着大带子。
    【评析】
    孔子患了病,躺在床上,国君来探视他,他无法起身穿朝服,这似乎对国君不尊重,有违于礼,于是他就把朝服盖在身上。这反映出孔子即使在病榻上,也不会失礼于国君。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7楼 发表于: 2013-05-28
    【原文】
    君命召,不俟驾行矣。
    【译文】
    国君召见(孔子),他不等车马驾好就先步行走去了。

    【原文】
    入太庙,每事问(1)。
    【注释】
    (1)此章重出。译文参见《八佾》篇第三之第15章。

    【原文】
    朋友(1)死,无所归,曰:“于我殡(2)。”
    【注释】
    (1)朋友:指与孔子志同道合的人。
    (2)殡:停放灵柩和埋葬都可以叫殡,这里是泛指丧葬事务。
    【译文】
    (孔子的)朋友死了,没有亲属负责敛埋,孔子说:“丧事由我来办吧。”

    【原文】
    朋友之馈,虽车马,非祭肉,不拜。
    【译文】
    朋友馈赠物品,即使是车马,不是祭肉,(孔子在接受时)也是不拜的。
    【评析】
    孔子把祭肉看得比车马还重要,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祭肉关系到“孝”的问题。用肉祭祀祖先之后,这块肉就不仅仅是一块可以食用的东西了,而是对祖先尽孝的一个载体。

    【原文】
    寝不尸,居不客。
    【译文】
    (孔子)睡觉不像死尸一样挺着,平日家居也不像作客或接待客人时那样庄重严肃。

    【原文】
    见齐衰(1)者,虽狎(2),必变。见冕者与瞽者(3),虽亵(4),必以貌。凶服(5)者式(6)之。式负版者(7)。有盛馔(8),必变色而作(9)。迅雷风烈必变。
    【注释】
    (1)齐衰:zī cuī,指丧服。
    (2)狎:音xiá,亲近的意思。
    (3)瞽者:盲人,指乐师。
    (4)亵:音xiè,常见、熟悉。
    (5)凶服:丧服。
    (6)式:同轼,古代车辆前部的横木。这里作动词用。遇见地位高的人或其他人时,驭手身子向前微俯,伏在横木上,以示尊敬或者同情。这在当时是一种礼节。
    (7)负版者:背负国家图籍的人。当时无纸,用木版来书写,故称“版”。
    (8)馔:音zhuàn,饮食。盛馔,盛大的宴席。
    (9)作:站起来。
    【译文】
    (孔子)看见穿丧服的人,即使是关系很亲密的,也一定要把态度变得严肃起来。看见当官的和盲人,即使是常在一起的,也一定要有礼貌。在乘车时遇见穿丧服的人,便俯伏在车前横木上(以示同情)。遇见背负国家图籍的人,也这样做(以示敬意)。(作客时,)如果有丰盛的筵席,就神色一变,并站起来致谢。遇见迅雷大风,一定要改变神色(以示对上天的敬畏)。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8楼 发表于: 2013-05-28
    【原文】
    升车,必正立,执绥(1)。车中,不内顾(2),不疾言(3),不亲指(4)。
    【注释】
    (1)绥:上车时扶手用的索带。
    (2)内顾:回头看。
    (3)疾言:大声说话。
    (4)不亲指:不用自己的手指划。
    【译文】
    上车时,一定先直立站好,然后拉着扶手带上车。在车上,不回头,不高声说话,不用自己的手指指点点。
    【评析】
    以上这几章,讲的都是孔子如何遵从周礼的。在许多举动上,他都能按礼行事,对不同的人、不同的事、不同的环境,应该有什么表情、什么动作、什么语言,他都一丝不苟,准确而妥贴。所以,孔子的学生们在谈起这些时,津津乐道,极其佩服。

    【原文】
    色斯举矣(1),翔而后集(2)。曰:“山梁雌雉(3),时哉时哉!(4)”子路共(5)之,三嗅而作(6)。
    【注释】
    (1)色斯举矣:色,脸色。举,鸟飞起来。
    (2)翔而后集:飞翔一阵,然后落到树上。鸟群停在树上叫“集”。
    (3)山梁雌雉:聚集在山梁上的母野鸡。
    (4)时哉时哉:得其时呀!得其时呀!这是说野鸡时运好,能自由飞翔,自由落下。
    (5)共:同“拱”。
    (6)三嗅而作:嗅应为狊字之误。狊,音jù,鸟张开两翅。一本作“戛”字,鸟的长叫声。
    【译文】
    孔子在山谷中行走,看见一群野鸡在那儿飞,孔子神色动了一下,野鸡飞翔了一阵落在树上。孔子说:“这些山梁上的母野鸡,得其时呀!得其时呀!”子路向他们拱拱手,野鸡便叫了几声飞走了。
    【评析】
    这里似乎是在游山观景,其实孔子是有感而发。他感到山谷里的野鸡能够自由飞翔,自由落下,这是“得其时”,而自己却不得其时,东奔西走,却没有获得普遍响应。因此,他看到野鸡时,神色动了一下,随之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论语》“乡党第十”完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29楼 发表于: 2013-05-28
    《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解
    【本篇引语】
    本篇共有26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过犹不及”等。这一篇中包括孔子对弟子们的评价,并以此为例说明“过犹不及”的中庸思想;学习各种知识与日后做官的关系;孔子对待鬼神、生死问题的态度。最后一章里,孔子和他的学生们各述其志向,反映出孔子政治思想上的倾向。

    【原文】
    子曰:“先进(1)于礼乐,野人(2)也;后进(3)于礼乐,君子(4)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注释】
    (1)先进:指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
    (2)野人:朴素粗鲁的人或指乡野平民。
    (3)后进:先做官后学习礼乐的人。
    (4)君子:这里指统治者。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而后再做官的人,是(原来没有爵禄的)平民;先当了官然后再学习礼乐的人,是君子。如果要先用人才,那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的人。”
    【评析】
    在西周时期,人们因社会地位和居住地的不同,就有了贵族、平民和乡野之人的区分。孔子这里认为,那些先当官,即原来就有爵禄的人,在为官以 前,没有接受礼乐知识的系统教育,还不知道怎样为官,便当上了官。这样的人是不可选用的。而那些本来没有爵禄的平民,他们在当官以前已经全面系统地学习了礼乐知识,然后就知道怎样为官,怎样当一个好官。

    【原文】
    子曰:“从我于陈、蔡(1)者,皆不及门(2)也。”
    【注释】
    (1)陈、蔡:均为国名。
    (2)不及门:门,这里指受教的场所。不及门,是说不在跟前受教。
    【译文】
孔子说:“曾跟随我从陈国到蔡地去的学生,现在都不在我身边受教了。”
    【评析】
    公元前489年,孔子和他的学生从陈国到蔡地去。途中,他们被陈国的人们所包围,绝粮7天,许多学生饿得不能行走。当时跟随他的学生有子路、子贡、颜渊等人。公元前484年,孔子回鲁国以后,子路、子贡等先后离开了他,颜回也死了。所以,孔子时常想念他们。这句话,就反映了孔子的这种心情。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30楼 发表于: 2013-05-28
    续《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解
    【原文】
    德行(1):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2):宰我、子贡。政事(3):冉有、季路。文学(4):子游、子夏。
    【注释】
    (1)德行:指能实行孝悌、忠恕等道德。
    (2)言语:指善于辞令,能办理外交。
    (3)政事:指能从事政治事务。
    (4)文学:指通晓 书礼乐等古代文献。
    【译文】
    德行好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善于辞令的有:宰我、子贡。擅长政事的有:冉有、季路。通晓文献知识的有:子游、子夏。

    【原文】
    子曰:“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译文】
    孔子说:“颜回不是对我有帮助的人,他对我说的话没有不心悦诚服的。”
    【评析】
    颜回是孔子得意门生之一,在孔子面前始终是服服贴贴、毕恭毕敬的,对于孔子的学说深信不疑、全面接受。所以,孔子多次赞扬颜回。这里,孔子说颜回“非助我者”,并不是责备颜回,而是在得意地赞许他。

    【原文】
    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1)于其父母昆(2)弟之言。”
    【注释】
    (1)间:非难、批评、挑剔。
    (2)昆:哥哥,兄长。
    【译文】
    孔子说:“闵子骞真是孝顺呀!人们对于他的父母兄弟称赞他的话,没有什么异议。”
    【待续】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131楼 发表于: 2013-05-29
陽貨第十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歸孔子豚。孔子時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諸塗。謂孔子曰:「來!予與爾言。」曰:「懷其寶而迷其邦,可謂仁乎?」曰:「不可。」「好從事而亟失時,可謂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歲不我與!」孔子曰:「諾,吾將仕矣。」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逺也。」子曰:「唯上知與下愚不移。」
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割雞焉用牛刀?」子游對曰:「昔者,偃也聞諸夫子曰:『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戲之耳!」
公山弗擾以費畔, ,子欲往。子路不說,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 我者,而豈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為東周乎!」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佛肸 ,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聞諸夫子曰:『親於其身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堅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緇。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子曰:「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羣,可以怨;邇之事父,逺之事君;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
子謂伯魚曰:「女為周南、 南矣乎?人而不為周南、 南,其猶正牆面而立也與!」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鍾鼓云乎哉?」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
子曰:「鄉原,德之賊也!」
子曰:「道聽而塗說,德之棄也!」
子曰:「鄙夫可與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旣得之,患失之。茍患失之,無所不至矣!」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子曰:「惡紫之奪朱也,惡鄭聲之亂雅樂也,惡利口之覆邦家者。」
子曰:「予欲無言!」子貢曰:「子如不言,則小子何述焉?」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孺悲欲見孔子,孔子辭以疾。將命者出戶,取瑟而歌,使之聞之。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不為樂,樂必崩。舊穀旣沒,新穀旣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食夫稻,衣 夫錦,於女安乎?」曰:「安!」「女安則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 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奕者乎?為之猶賢乎已!」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逺之則怨。」
子曰:「年四十而見惡焉,其終也已!」


离线四叔

发帖
6278
金钱
302127
经验值
2354
只看该作者 132楼 发表于: 2013-05-29
微子第十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孔子曰:「殷有三仁焉!」
柳下惠為士師,三黜。人曰:「子未可以去乎?」曰:「直道而事人,焉往而不三黜?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齊景公待孔子,曰:「若季氏則吾不能,以季、孟之間待之。」曰:「吾老矣,不能用也。」孔子行。
齊人歸女樂,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趨而辟之,不得與之言。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子路曰:「為孔丘。」曰:「是魯孔丘與?」曰:「是也。」曰:「是知津 矣!」問於桀溺,桀溺曰:「子為誰?」曰:「為仲由。」曰:「是魯孔丘之徒與?」對曰:「然。」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 士也,豈若從辟丗之士哉?」耰而不輟。子路行以告,夫子憮然曰:「鳥獸不可與同羣!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子路從而後,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問曰:「子見夫子乎?」丈人曰:「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孰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拱而立。止子路宿,殺 雞為黍而食之,見其二子焉。明日,子路行以告。子曰:「隱者也。」使子路反見之。至,則行矣。子路曰:「不仕無義。長幼之節,不可廢也;君臣之義,如之何 其廢之?欲絜其身,而亂大倫。君子之仕也,行其義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鼗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於海。
周公謂魯公曰:「君子不施其親,不使大臣怨乎不以。故舊無大故,則不棄也。無求備於一人。」
周有八士:伯達、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隨、季騧。


1条评分金钱+5
仁兄. 金钱 +5 四叔: 管斗索西禧,再吴尚哇. 2013-05-29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33楼 发表于: 2013-05-29
    续《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解
    【原文】
    南容三复白圭(1),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1)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译文】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评析】
    儒家从孔子开始,极力提倡“慎言”,不该说的话绝对不说。因为,白玉被玷污了,还可以把它磨去,而说错了的话,则无法挽回。希望人们言语要谨慎。这里,孔子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了南容,表明他很欣赏南容的慎言。

    【原文】
    季康子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好学的?”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很好学,不幸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像他那样的了。”

    【原文】
    颜渊死,颜路(1)请子之车以为之椁(2)。子曰:“才不才,亦各言其子也。鲤(3)也死,有棺而无椁。吾不徒行以为之椁。以吾从大夫之后(4),不可徒行也。”
    【注释】
    (1)颜路:“颜无繇(yóu),字路,颜渊的父亲,也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45年。
    (2)椁:音guǒ,古人所用棺材,内为棺,外为椁。
    (3)鲤:孔子的儿子,字伯鲁,死时50岁,孔子70岁。
    (4)从大夫之后:跟随在大夫们的后面,意即当过大夫。孔子在鲁国曾任司寇,是大夫
一级的官员。
    【译文】
    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求孔子卖掉车子,给颜渊买个外椁。孔子说:“(虽然颜渊和鲤)一个有才一个无才,但各自都是自己的儿子。孔鲤死的时候,也是有棺无椁。我没有卖掉自己的车子步行而给他买椁。因为我还跟随在大夫之后,是不可以步行的。”
    【评析】
    颜渊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孔子多次高度称赞颜渊,认为他有很好的品德,又好学上进。颜渊死了,他的父亲颜路请孔子卖掉自己的车子,给颜渊买椁。尽管孔子十分悲痛,但他却不愿意卖掉车子。因为他曾经担任过大夫一级的官员,而大夫必须有自己的车子,不能步行,否则就违背了礼的规定。这一章反映了孔子对礼的严谨态度。
离线仁兄.

发帖
11145
金钱
19372
经验值
11030
只看该作者 134楼 发表于: 2013-05-29
    【原文】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说:“唉!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是老天爷真要我的命呀!”

    【原文】
    颜渊死,子哭之恸(1)。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2)人之为恸而谁为?”
    【注释】
    (1)恸:哀伤过度,过于悲痛。
    (2)夫:音fú,指示代词,此处指颜渊。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哭得极其悲痛。跟随孔子的人说:“您悲痛过度了!”孔子说:“是太悲伤过度了吗?我不为这个人悲伤过度,又为谁呢?”

    【原文】
    颜渊死,门人欲厚葬(1)之,子曰:“不可。”门人厚葬之。子曰:“回也视予犹父也,予不得视犹子也(2)。非我也,夫(3)二三子也。”
    【注释】
    (1)厚葬:隆重地安葬。
    (2)予不得视犹子也:我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3)夫:语助词。
    【译文】
    颜渊死了,孔子的学生们想要隆重地安葬他。孔子说:“不能这样做。”学生们仍然隆重地安葬了他。孔子说:“颜回把我当父亲一样看待,我却不能把他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这不是我的过错,是那些学生们干的呀。”
    【评析】
    孔子说:“予不得视犹子也”,这句话的意思是,不能像对待自己亲生的儿子那样,按照礼的规定,对他予以安葬。他的学生仍隆重地埋葬了颜渊,孔子说,这不是自己的过错,而是学生们做的。这仍是表明孔子遵从礼的原则,即使是在厚葬颜渊的问题上,仍是如此。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