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不少学者的信札率意自如,决非日日临池所能为。读惯了他们的信札,再看今天书坛的大腕的作品,完全是两种不同的味道。后者无论功力有多深,都无法表达出前者那种信手拈来的味道。前者简单的一页纸,讲功力有功力,讲自然有自然,这叫今天的书家如何追及呢?
陈振濂是书法圈子中写书法理论最多的人,他的行草书也写得很活泼,可仍欠缺那种率真轻松的味道,其作品一点一画仍未能摆脱斟酌的痕迹。
我相信,书法不是练出来的,而是写出来的。或许这样说:幸好某些学者没有成为书法家,要不然就止步于书法了。这如现代开发的旅游区那般,一经开发,再无自然的味道了。
油画颜料厚重,色彩可以表现得很强烈,而国画即使是全身大红的钟馗,在视觉上仍显得柔和。故国画更能表达出闲情逸致的味道。
画的欣赏虽受主观情绪影响,但不能简单理解为见仁见智的。人随着自身审美能力的提高会否决过去的一些观点的,故主观情绪还要从客观规律出发,才能进一步提高自身审美能力。如一幅国画中,线条跟性情有关,画面简洁与饱满能带给人不同的感受,颜色冷暖又能引起欣赏者不同的情绪波动……
将一幅画进行拆解分析后再读,画面会变得更有条理和更生动。找到了正确方向,循着路子摸进去,层层深入,大概就能体会到作者绘画时的一丝心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