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687阅读
  • 4回复

春秋风云 天安门城楼上的 几版 毛主席 画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刘树民
 

发帖
24792
金钱
29646
经验值
5590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4
春秋风云 天安门城楼上的 几版 毛主席 画像 摄制与绘画】
来源: yijuhua09-12-13 02:46:47 [档案] [博客] [旧帖] [转至博客] [给我悄悄话]
   
  


<!---->
<!---->
<!---->
<!---->春秋风云 天安门城楼上的 几版 毛主席 画像
<!---->
<!---->
<!---->
<!---->

北京1949-7-7 朱德 毛泽东 画像
<!---->
<!---->
<!---->

1949年 开国大典 天安门城楼上的 第一版幅 毛主席 画像
<!---->(郑景康 原摄)
<!---->
<!---->

 
<!---->
<!---->
<!---->

(第一版 画像 周令钊 绘)
<!---->
<!---->
<!---->天安门城楼大殿的东山墙下搭起了一座6米多高的杉木架子。北平国立艺专实用美术系教师周令钊带领他的学生、助手陈若菊等,正站在高架子上绘制毛主席巨幅画像:毛泽东头戴八角帽,脸部稍侧,目光仰视,微带笑容,显露出高瞻远瞩的伟人气质。原照片是新闻摄影局的郑景康1945年6月在延安时拍摄的。照片上毛主席身穿的粗呢子制服还是在延安大生产后王震的359旅战士为毛主席制作的。这是当时在解放区最流行的一张领袖像,而且是经毛泽东本人亲自选定同意的。

  北平解放后,30岁的周令钊画领袖像颇有名气。六国饭店(今华风宾馆)国共和平谈判会场、北京饭店会议室等处悬挂的毛主席油画像都是他的杰作。及至新中国成立在即,北平市有关领导就推荐周令钊来承担为开国大典绘制毛主席画像的任务。

  这一光荣的任务随之成就了一桩美好的姻缘。也算是托了领袖的福气,周令钊和他的助手陈若菊不久结成了恩爱夫妻。

  面前这巨大的画框是由北平市美术工作室的同志设计的,他们根据天安门的整体格局,经过在门洞上方实际丈量,最后才确定高6.4米、宽5米的尺寸。周令钊一手拿着画笔,一手扶着梯子爬上爬下,把方寸小照放大在足有两层楼高的画框上。助手陈若菊和负责古建油漆的师傅在一旁协助他打底、调颜色。十来天里他们没有离开过天安门一步,没有睡过一个囫囵觉。周令钊根据照片摹本把毛主席的衣领画为稍微敞口的式样,并根据领导的要求,模仿毛主席的书体在画像底下写了8个字:“为人民服务 毛泽东”。

  这天,聂荣臻将军来到城楼下面,他端详着毛主席画像,从一个职业革命家的角度提出了意见。他说,主席画像的领子还是要把风纪扣系上。熟悉聂荣臻的人都知道,即使是在战争年代,聂荣臻也十分注意军容风纪。周令钊对聂将军的指示心领神会,立即抓紧时间改画了主席的衣领。经过连续夜以继日地“赶”画,大典前夕,毛主席画像绘制完成了。这在当时该属中国最大的一幅领袖画像了。
<!---->
<!---->
<!---->


<!---->
<!---->
<!---->

1950 10 1 第二版幅 毛泽东画像 (陈正青摄)
<!---->
<!---->
<!---->


<!---->
<!---->
<!---->

第二幅:1950年5月1日天安门城楼上的毛主席挂像(仅挂了一天)、
<!---->
<!---->
<!---->
<!---->

第三幅 1950年10月1日至1952年10月1日
<!---->
<!---->
<!---->
<!---->

毛泽东选集封内照片
<!---->(陈石林 修)
<!---->
<!---->
<!---->

1959年国庆节 起挂的 第四幅 毛主席画像
<!---->(孟庆彪 侯波 摄)
<!---->
<!----><!---->


<!---->
<!---->
<!---->
<!---->

第五版幅毛主席画像 -- 1963年10月1~67年5月1日
<!---->(郑景康 摄 陈石林 修; 毛泽东女儿李讷常称赞说: 太像了! 老人家很喜欢,是他亲自圈定的。)
<!---->
<!---->
<!---->


<!---->
<!---->
<!---->
<!---->


<!---->郑景康 陈石林 1964年 底件 九宫格上的 毛泽东正面标准像
<!---->
<!---->
<!---->
<!---->


<!---->
<!---->
<!---->

签名,原始照片
作者简介:郑景康(1904-1978),生于广东香山,解放后先后担任新闻摄影局研究室主任,新华社记者、研究员,中国摄影家协会常务理。
陈石林(b.1929),生于江苏省扬州市。中国摄影家协会高级工程师。曾被选为中国摄影家协会第三、四届理事,现为中国老摄影记者联谊会常务副会长。
<!---->
<!---->
<!---->

毛主席追悼会期间的黑白照
<!---->
<!---->
<!---->
<!---->

第六版幅 2002年10月1日至今 葛小光绘制的毛主席像
<!---->
<!---->
<!---->
<!---->

民国时期 蒋中正的挂像
<!---->
<!---->
<!---->

毛泽东标准像摄制与绘制
<!---->

天安门城楼上的几幅毛主席像都是谁画的?
<!---->
<!---->
<!---->
<!---->第一画像人是周令钊。 当时他在国立艺专(解放后与华北大学艺术系合并,改为中央术学院)任实用术系讲师。画开国大典天安门上悬挂的毛主席像的任务之所以交给周令钊,是因为早在1949年4月20日在北平六国饭店举行的国共和谈中,周令钊画的一幅毛主席戴八角帽的油画就悬挂在会议室内,得到了中央领导的一致评。 在画像即将完成的一天,一向以严谨的军容风纪著称的大典筹委会副主任聂荣臻元帅登上了天安门城楼,隔着老远,聂帅就发出了赞叹:“蛮像的,可以!”走到近处,聂帅发觉主席画像的衣领是开着的,他叮嘱周令钊要把主席的风纪扣扣,周令钊立即动手修改,扣了主席的衣领。9月30日夜晚,画像提前挂在城楼正中央。这天晚上,周恩来总理来到天安门审查,一眼就发现了问题:画下沿有一行毛泽东的手体字“为人民服务”。周恩来总理着了急:“毛主席怎么会那么不谦虚呢?在挂像下面写自己的名字?”一时间,在场的人们忙搭脚手架,开聚光灯,画家挥动刷子抹掉了白边黑字,涂成中山装的颜色,又加上了一只扣子,看上去天衣无缝了。   
<!---->
<!---->
<!---->第二画像人张振仕。1960年和张振仕先生合作画毛主席像的张孝友先生在《人民画报》上撰文,说在开国大典之前,1949年五一节游行时天安门城楼上就已经悬挂过毛主席像,这张画像的作者就是张振仕先生。(又说: 第二画像人是 辛莽。1950年,北京市人民美术工作室的辛莽同志应胡乔木邀请来到中南海,接受画毛主席巨幅画像的任务。曾是延安鲁艺的美术教员的辛莽,挑选了一张毛主席免冠、双眼略向上看的半侧画像。由于当时画巨幅人物肖像缺乏经验,辛莽便找来从解放区来的左辉、张松鹤等人协助。画像时,左辉、张松鹤等人站在脚手架上绘画,辛莽则站在远一点的地方指挥。最初画出的一幅,提出了意见:“毛主席有一只耳朵不好看,而且眼睛向上,好似‘目无群众’”。几位专家听到这些意见后,又选择了主席一张基本正面、双眼平视前方的照片。)   一年过后,年轻的共和国迎来了首届国庆典礼,中央决定天安门城楼的大红灯笼重新制作,国徽也第一次高高地悬挂。共和国成立了,不能再用战争年代的照片了,毛主席画像也要脱下戎装,以新的形象展现在人民面前了。这时中央有关领导从全国术院校召集了30多人进京画马、恩、列、斯、毛、刘、周等领袖像。在肖像展中,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著名肖像画家、教授张振仕先生凭借实力,顺利通过了中宣部、文化部、出版总署的审查。从那时起张振仕和学生张孝友、金石担任了11年主席像的绘制工作。张老画的主席像从1950年一直沿用到60年代中期,这段时期天安门城楼共挂过张先生画的两个版本的主席像。   
<!---->
<!---->
<!---->第四画像人是王国栋。时光飞逝,绘制主席像的任务又落在了王国栋老人身上。从1964年接受主席像绘制任务开始,王国栋老人一画就是12年。老人回忆起“文革”前两张主席像的故事,不禁感慨万千。老人画的第四幅主席像是根据新华社提供的标准像创作的,也是中央政治局通过的,由于摄影家取景的角度和位置,主席只露出一个耳朵。画像在天安门城楼挂出后,在那领袖崇拜的岁月里,有人说主席不能只有一个耳朵,那样容易偏听偏信,于是只好又用另外一张露出两个耳朵的主席照片。20世纪50年代初,一幅毛主席仰脸免冠画像挂出后,就有人说毛主席仰着个脸,显得有些目无群众的样子,画家只好接受了。   
<!---->
<!---->
<!---->第五画像人是葛小光。 2002年 “十·一”,一幅新的毛主席画像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这幅画像6米多高,5米多宽,重达1吨。它的作者就是葛小光先生。24岁就独立绘制主席像的葛小光每次都把这光荣的任务当成自己神圣的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严肃认真的态度,满怀激情地投入创作。如今天安门城楼上的这幅主席像与创作照片上的主席像略有不同,由于上了年岁的原故,照片上的主席像眼角有点下垂,嘴角稍微有点歪,葛小光在创作中改正过来,这也是葛小光与老师王国栋老人共同的认知:不能照片上什么样你就画什么样,要根据照片进行调整,要画出主席的神态,画出主席充满智慧和高瞻远瞩的伟大形象,要反映主席的风采和内心世界。
<!---->
<!---->从1949年至今,一共五位画像人,周令钊,张振仕,辛莽,王国栋,葛小光,
<!---->还有摄影师 郑景康, 陈正青,孟庆彪,侯 波,修版高工陈石林 等
<!---->
<!---->他们都是令我们敬重的人,伟大的画师,摄影师,艺术家。
<!---->
<!---->
<!---->

<!----><!---->


<!---->【小生 撰辑©】
<!---->
<!---->

分享到
离线liukaisheng

发帖
155
金钱
212
经验值
58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09-12-14
非常难得的历史珍贵照片,天安门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睛雨表,他最能体现出中国历史的变化。
离线横水老一

发帖
2596
金钱
31499
经验值
46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09-12-15
想当年广州美院毕业的麦维匡师傅在红黄蓝美术社绘制毛主席像,跟徒弟们讲解人体结构(解剖学)差点被流放。我们没有生活在太平盛世但经历这段历史也太有意思了!
离线刘树民

发帖
24792
金钱
29646
经验值
5590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09-12-15
liukaisheng:
非常难得的历史珍贵照片,天安门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睛雨表,他最能体现出中国历史的变化。
谢谢凯生,辛苦您了,为了看你们小聚会的照片,我日盼晚盼,昨天终于看到了您发来的在水步的照片,但现在已不是新闻,应是一幅有怀旧记忆的照片,我整理一下再发表给大家分享吧。
离线刘树民

发帖
24792
金钱
29646
经验值
5590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09-12-15
横水老一:
想当年广州美院毕业的麦维匡师傅在红黄蓝美术社绘制毛主席像,跟徒弟们讲解人体结构(解剖学)差点被流放。我们没有生活在太平盛世但经历这段历史也太有意思了!

历史很多时候是会重复的,从几千年的历史看,就是这样有趣。就像鞋的款式,一样不断重复更新,又是重复。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