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方法主要为抄书作文,临帖读帖次之。抄书作文多了,自己的缺点也就出来了,临帖读帖则是对缺点的修正。若主次颠倒,自家体的成长被掠弱,脱离字帖后便有不知所措之感,无论怎么写也不好。自家强大才是真正的强大,也只有自家体才能手熟。
人在识字过程中已对怎样写好字有朦胧的认识,这些认识来自于书本或老师同学的手写体。
主次不分,几乎是对自家体的颠覆,若满足于这种颠覆,自家体便被丢弃了,形其哀乐便成了一句空话。
这种颠覆还反映在审美上,越到后来越是强调形式上的东西,而形而上的东西也逐渐远去。故今人学书者,到了一定的阶段,便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自家体强大,略添一些,便有所进步,而临帖,即使分毫不差,一旦放开,便觉面目可憎,结果又龟缩到字帖中去。
当自觉抄书作文时走进死胡同时,就去临帖读帖,一有所得,便多写加以强化,不断在抄书作文、临帖读帖中打转。学书法过程大概就是这样了。
因过于强调临帖所造成的困扰,不少学书者在其中体会不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乐趣,结果就失去了在书法上继续进取的信心,甚至放弃了学习,这种情形在院校毕业的学生中最为明显。
可若非如此,又如何体现教学效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