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对骆家辉任驻华大使应抱正确期望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11 08:51:51
3月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正式提名商务部长骆家辉出任新一任美国驻华大使,接替即将于今年4月卸任的洪博培。这是2010年2月24日奥巴马(右)在华盛顿白宫与骆家辉交谈的资料照片。
中评社香港3月11日电/美国《星岛日报》3月9日载文《对骆家辉任驻华大使应抱正确期望》,摘要如下:
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提名现任联邦商务部长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消息传出后,评论也如雪片飞来,好些文章集中评论骆家辉的族裔背景。有一种流行的说法,认为骆家辉身上流着中国人的血液,由他出任驻中国大使,将大利于美中关系向更密切方向发展。可是,不论美中关系将来在骆家辉任内有什么发展,但可以肯定的是,大概都将与他的族裔身分无关。
骆家辉有着夺目的从政履历,早已在太平洋两岸为人们津津乐道。骆祖籍广东,父母由香港移民美国,没有给骆家辉一个特别富裕的童年,但却将他磨练成为一位具理想和拥有超强行政能力的政坛明星。从县行政官、州议员、州长,以至联邦商业部长,骆家辉的从政成绩单上常会看到“首位亚裔……”或“首位华裔……”等形容,在美国的华人社区,也以骆家辉为荣,称他是华人之光。
中华民族对“中国人”的定义源自一种超强的文化认同感。中华文化超越朝代和国界,成为所谓炎黄子孙的凝聚力。虽然现今中国官方的“国庆”只是几十年,但谈到中国,华人经常想及的是上下五千年。香港歌手张明敏在1984年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时演唱了黄沾先生填词的一首《我的中国心》,歌词写道:“?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身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这首歌在全中国引起了极大回响,并不是因为张明敏的唱腔,而是歌词呼应着中国文化里活跃澎湃的民族认同感。
这种同宗同族的感情特质,于海外华人生活中侨社的会馆、同乡会与华文学校内有所体现,祭祖和寻根是海外华社经常举办的活动。而美籍华人高官,很多时会被公所会馆邀请回去祭祖。
骆家辉会以自己的族裔背景为荣,也因此对比其他非华裔美国官员,骆可能对中国有着不尽相同的理解和认识。正如华盛顿州联邦参议员?Maria Cantwell称:“骆家辉的经历,将大大有助于两国更坦诚地沟通。”不论是任州长或任职私企期间,骆曾多次到访中国,与中国高层官员有相当接触,这将成为他日后出任大使的资本。
不过,这种“自己人”的民族情感因素,却不宜转化为对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的额外期望。因为不论谁出任美国驻华大使,他/她所代表的只会是美国利益。大使是美国对华政策的执行者,期待打种族感情牌不单不切实际,更可能有反效果。
美国虽然是一个族裔多元化的社会,但在国家利益层面,从来就只有美国主义,而没有族裔主义。美国在内部的社会服务上可以按种族提出对应的政策,例如保护少数族裔的某些权益;然而,落于国家层面的大局,种族背景非但未必有利,反之极可能是敏感和需要忌讳的盲点。当年犹太裔的联邦参议员利伯曼被戈尔邀请为副总统竞选拍档,他的犹太裔身份当年便被媒体质疑,怀疑他对中东事务的立场会否不够中立。奥巴马当年竞选总统,也刻意、低调回避自己的非裔身份,免被定型为只代表非裔社区利益,并因此被非裔民权领袖杰克逊批评。
中美关系的发展受两国各自的利益所牵引,两国在交往或角力中如何变招,视乎两国领导人怎样出牌。作为称职的大使,骆家辉应该、也只能代表美国政府的利益。就算是目前只是处于提名这初步阶段,美国主流媒体也有评论文章提及骆家辉的族裔背景,观点基本上是正面的,认为他更能了解中国,让中国感到有面子,有利他推动白宫对华政策。请注意,这种期待绝对是站在美国国家利益为出发点的。
把四散在全球每一角落的华人凝聚在一起的中华情,于私人生活可以,用于两国高层政治却不合适。就任商务部长期间,骆家辉就美中贸易逆差和人民币问题向中国施压,都是与白宫的政策一致的。对于骆家辉出任驻华大使的期望,不宜过度着眼于他个人的族裔背景。
[ 此帖被cjpcjp在2011-03-14 20:2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