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抄写柳永《雨霖铃》,印象中,此词曾收入高中《语文》。柳永风流,处处留情,仕途失意之际不得不离开当时京都(今河南开封),情人相送,更显无奈,有感而发作此词。
个人以为,世间文学作品,影响最深远的,往往是那些偏向于悲剧性质的,因为越是敏锐的人都较容易体会到,苦痛给自己的印象最为深刻,最能引起他人共鸣。
世有“患难见真情”之说,这含有“苦难是真情”的味道,而我们所看到的各种新闻图片中,对我们冲击最大的不是庆典,而是孤苦无援的内容最能撩动我们的心弦。
我们最害怕的事情是生命受到威胁,尽管也有不少人发出不怕死的豪言壮语,但我总是无视它们,因为这是缺乏诚意的体现。虽然,我们通过文字知道世间也有不少人为了某种信念而蔑视死亡,但在和平年代中,有多少人做到呢?
“最坏的打算”是我们在想无可想的情形下出现的,在日常生活中,尤其是思想较为成熟的人中,做事总喜留一线,话不会说得太满,这是因为我们曾经有过类似的教训,那些教训是因为我们的尊严受到过伤害,在心目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害怕重蹈覆辙,我们不想令自己再置身于背水一战的环境中,我们不得不去接受圆滑,尽管这与曾经的理念产生冲突。
我们所害怕的东西太多,我们难以做到无所畏惧,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一个人在我们眼中有多成功,他的人生多少带有悲剧的性质。或许这样说,无所畏惧才是真正的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