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01阅读
  • 1回复

砚边絮语——秋夜读徐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10-16
徐渭是书法史上较为奇特的人,除作品外,他的人生经历甚曲折。他得了精神病,于病中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共自杀九次未遂。对于这样的人,尽管在其故乡有许多关于他正面的传说,但我相信他在世时,不少人对他敬而远之。
只是我不满当今的人将他看成“中国的梵高”,这是对他的侮辱。首先,徐渭早于梵高三百多年出生,国人却将其附丽于后辈身上,骨子里充满媚外的味道;其次,东西方文化各有特色,且梵高是较为纯粹的画家,而徐渭诗词文章绘画书法皆精,军事才能亦极为出色,与解缙、杨慎并称“明代三大才子”,这样一个人,国人竟将其置放于一个国外的纯粹的画家之下,那些人的脑袋是否被驴踢了?
这种情形或许是晚清积弱影响所至,虽说科技发展输人一筹,但连文化的自信也失去了,还谈什么热爱祖国、热爱民族呢?谈什么热爱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呢?
我记不起“丑书”一词从何而来,也无力给“丑书”与“美书”划清界线。不过,今人“丑书”之说,虽有人循米芾的“自以挑踢名家,作用太多,无平淡天成之趣,大抵颜柳挑踢,为后世丑怪恶扎之祖,从此,古法荡无遗矣”,但更多人将傅山看成是“丑书”的鼻祖。若拿傅山与徐渭两人的草书相比,不难看出,两者的“丑相”不分上下,且徐渭因神经质问题,不少地方纯粹属于神来之笔,无法捉摸,比傅山走得更远。傅山用笔可学,徐渭用笔只能靠悟。
能流行起来的书风,除了美观外,还有一个特点是易上手。虽然易上手并不代表取法的对象水平低,但这是能流行起来的基础。在书法史上,自晋以来,“二王”书风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无形中成了“正统”的标杆,大名鼎鼎的王铎是其中的死忠粉一枚,称“吾书学之四十年,颇有所从来,必有深于爱吾书者。不知者则谓为高闲、张旭、怀素野道,吾不服,不服”,究其原因,是因为以上三位“书未宗晋,终入野道。怀素、高闲、游酢、高宗一派,必又参之篆、籀、隶法,正其讹画,乃可议也,慎之,慎之”。当然,有时文人相戏,或谓过于偏激,大可不必当真。不过,为了维护所谓“正统”,作此言论,也有点对社会缺乏责任感了。
在艺术上,是没有正统与野道之分的,书贵天然,这是大前提,虽说历朝历代学二王的不少,但其中又有谁能在怀素之上呢?今人的“丑书”论,归根结底是名利之争,可取之处不多,倒不如将精力放在读书写字上。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10-16
優秀文章,支持!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