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国中秋杂感fficeffice" />
窗前月色如水,难得的晴空万里,不由想起一句话: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比中国的圆有什么意义,在美国过中秋,气氛比在中国差远了,要不是桌上有一盒应节的月饼,
哪会想到此时此刻就是小孩时喜欢过的中秋节。
白天上银行,一位白人女职员问我,今天是你们中国的新年吗?我告诉她,今天是月亮节。
她问我,那中国的新年到底在哪个月,我说有时在一月,有时在二月。这位白人小姐觉得很难理
解,我却没有足够的英语能力给她解释清楚,留给她一个中国习俗神秘莫测的印象。
中国的中秋节,可说是除春节之外最大的传统节日了。月圆思乡,游子落寞的心情,都在
这一晚向同样寂寞难奈的嫦娥作无声的倾诉。嫦娥也是无奈的。中秋对离乡背井的人来说,其
实是一个伤感的节日,苏东坡的词写得太透心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记得小时候过的那个中秋,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日常食用品都由政府按人口定量配给,
包括过节的食物。我家当时五口人,两个大人三个小孩,配给一个月饼,两个佛公饼,七个棋
子饼。
我们三个小孩都争着要那两个佛公饼,母亲心生一计,把七个棋子饼拼起来哄我们说,这
七个棋子饼加起来比佛公饼大很多呢。但我们都不为所动,我们不在乎大小,只在乎佛公饼好
看,挂在胸前可以向邻居的小朋友炫耀。最后妥协的是我,要了加起来面积大一倍的棋子饼,
吃小亏占大便宜,舍去了一点虚荣,却得到了母亲的表扬。
近十几廿年来的中秋,似乎与以前不同了,物质丰富了,但应节的食品,除月饼外,都式微了,很少见到我们小时候喜爱的佛公饼,棋子饼更少见,月饼却越出越精致,价钱令人咋舌。
月饼真那么好吃吗?
中国向称礼仪之邦,这礼字指的不是礼貌,而是送礼。春秋两季两大传统节日,中国人都
忙于送礼。在家中穷得揭不开锅了,也要想办法筹钱买月饼,除向亲朋好友贺节之外,更要巴
结讨好上级权贵要人。听说不少肮脏的交易也可以在月饼的神秘莫测的锦馅中完成。
那些收月饼收到手软的人家,其实也不好受,堆积如山,冰箱藏不下,吃多了无益,放
久会变质。而且,中秋一过,所有标价吓人的未售出月饼一夜之间身价大跌,拿去转手也失去
了原来的价值和意义了。那些天若在他们家的垃圾筒里见到尚未开封的月饼,是一点也不出奇的。
后来听说出了一种金箔做的月饼,中看不中吃,这年代人们温饱了,重的是价值。这可算
是一大进步,这样的月饼会不会变质我不知道,但不会一夜贬值是肯定的。
别抱怨社会风气变质,道德标准贬值,另当别论。若要大家倒退回当年一家五口配给一个月饼两个佛公饼加七个棋子饼的年代,那是我们难以接受的,我们那代人实在穷怕了。
窗前月色如水,十几廿年来的每一个中秋,我看着外国的月亮,都想着中国的月亮。
远离故乡的这一群,在外国月亮的冷光下,逐渐冷却了发扬光大吾邦礼仪的热情。
遥望故乡月光下的人情风俗,与时俱进,如今已经变得好像有点陌生,很显然,我们落伍了。
(注:此文乃写于05年9月20日的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