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351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颜楷还是没落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8-08
在书法史上,尽管有李世民造势之嫌,王羲之“书圣”之位确是无法撼动,但在个人心目中,他仍逊颜真卿一筹。或许,就个人而言,无法对其书艺分高低,但历史上,王献之的书法声誉曾超过其父,即使李世民助威,行草胜于其父亦为后世所公认,所书《洛神赋十三行》则称之为“小楷极则”。
颜真卿的《祭侄稿》问世后,宋代黄庭坚称:“鲁公《祭侄季明文》文章字法皆能动人。”元鲜于枢在《书跋》中称:“唐太师鲁公颜真卿书《祭侄文稿》,天下第二行书。”李世民有一代名君之誉,加上王羲之的书法水平极高及影响极大,在儒家的思想影响下,后世之人自是不敢妄作改动,故自鲜于枢后,《祭侄稿》坐实了“天下第二行书”之位,虽有人将《祭侄稿》列入行草范畴,亦无法改变这一点,这跟《兰亭序》被传为“天下第一行书”那般。
我一直认为,唯有在危难之中,才能体现出一个人的真正品格,颜真卿所处的年代被卷入安禄山、李希烈叛乱之中,在这叛乱中,他不单显现出有勇有谋来,其人格忠烈的一面亦发挥得淋漓尽致。
据新、旧唐书给颜真卿立的两篇传,皆四千多字,但讲到书法的地方极少。《旧唐书·颜真卿传》只有三个字“尤工书”,《新唐书·颜真卿传》仅云“善正、草书,笔力遒婉,世宝传之”,大量的篇幅则在讲鲁公忠义之事,可见古人重人品轻书艺。
颜真卿在担任平原太守期间,受到安禄山的管辖,当他察觉到安禄山的反叛之意后,一边修城筑墙,一边又扮作一个只喜舞文弄墨的书呆子。
安禄山之乱期间(史上四大美人之一杨玉环之死亦跟此事有直接关系),颜真卿显示出极高的军事才能,扭转颓势,颜氏一门30多人亦因此捐躯。后李希烈叛乱,颜真卿以七十多高龄奉旨前往游说,因不肯就范而被害。
颜真卿不单行书写得好,其楷书亦极突出,为古代四大楷书名家之一,历代习颜楷者不计其数。宋欧阳修评云:“颜公书如忠臣烈士道德君子,其端庄尊重,人初见而畏之,然愈久而愈可爱也。其见宝于世者不必多,然虽多而不厌也。”苏东坡在《书吴道子画后》则称:“知者创物,能者述焉,非一人而成也。君子之于学,百工之于技,自三代历汉至唐而备矣。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宋人的印刷字体“宋体”亦从颜楷而来呢。
到了明清,欧体因其工整,更容易标准化,遂成了“台馆体、馆阁体”的鼻祖,只是在题写匾额方面,人们仍喜欢颜楷的浑厚庄重。
来到近现代,因各种出土书法资料的影响,书法风格变得百花齐放了,颜楷作为书法入门的学习对象虽也算得上普遍,但终不如以往,不少书法爱好者在越过基础课程后,也很少在颜楷上深入了;而习颜楷者,心中无大气,终显得畏首畏尾,远不如新奇有趣那般吸引人。
颜楷还是没落了!
1条评分金钱+5
斜阳外 金钱 +5 好帖,值得顶! 2017-08-08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May-May

发帖
57285
金钱
212376
经验值
386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8-08
優秀文章,支持!
离线斜阳外

发帖
21662
金钱
160863
经验值
6387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8-08
好帖,值得顶!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在写长篇帖子又不马上发表,建议存为草稿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