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陽吃牛肉的由來
相傳清光緒乙未年(1895年),水步橫水族人在龍田村側興建北帝廟,重陽節這天在山口圩宰一頭牛為工匠加菜,剩下的牛肉則由眾人自由購之。有一大江沙浦人蔡氏買了二三斤牛肉回家,其母適患痧癥,危在旦夕,拼死吃了幾塊牛肉(出痧忌吃牛肉),吃后病癥減輕,未幾痊愈。此奇事遠近相傳。次年九月初九興圩,專賣牛肉。且買得牛肉者,還拎著從北帝廟院子正門入而側門出才回家,以求消災避禍。后傳說為九月初九重陽節趁山口圩、吃山口圩牛肉,就可祛病除痛,吉祥順利。從此之后,九月初九趁山口圩、吃山口圩牛肉成為地方民俗。
過去,趁山口圩、吃山口圩牛肉是為了祛病除痛,消災避禍。現在這一觀念又在翻新,說是趁山口圩、吃山口圩牛肉,就會身壯力健,做事有牛勁,事業有牛氣,事事順利。更有人認為能買到牛市股票,大賺其錢。這只是愿望,其實并無此事
摘自江门新闻网
[此帖子已被 玫瑰花 在 2005-10-11 16:28:28 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