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106阅读
  • 59回复

犀利姐文集(大言不惭,让大家见笑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于广中

发帖
18211
金钱
23402
经验值
8793
只看该作者 30楼 发表于: 2012-11-09
犀利姐好文章,失敬了,才发现。一气全部读完,不禁拍案叫好。
离线蓦然回首

发帖
3487
金钱
53892
经验值
1033
只看该作者 31楼 发表于: 2012-11-09

     声情并茂!赞赏!
一生何求?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32楼 发表于: 2012-11-22
回 于广中 的帖子
于广中:
犀利姐好文章,失敬了,才发现。一气全部读完,不禁拍案叫好。  



谢于老师夸奖!
[ 此帖被犀利姐在2012-11-22 10:59重新编辑 ]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33楼 发表于: 2012-11-22
回 蓦然回首 的帖子
蓦然回首:
     声情并茂!赞赏!


谢蓦然回首网友光临指导!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34楼 发表于: 2012-11-23
感恩節

        刚进入十一月,紐約市已冷得讓人難受。哥倫布公園的樹落光了葉,光禿禿的,一片蕭條。街道兩旁商店的櫥窗,陳列著迎接感恩節的裝飾,喜气洋洋、色彩繽紛,讓老陳看著舒服,心里竟有種暖烘烘的感覺。老陳在美國生活了將近二十年,對其他的洋節日沒什麼感覺,過不過都無所謂,唯獨對感恩節特別有好感。以前老陳做餐館,其他的洋節,餐館照常營業---- 越是節日,餐館越忙---- 一年中只有在感恩節關門,老陳可以回家過節。而且,老陳的生日就在十一月,往往和感恩節一起過。過感恩節,老陳覺得就是給自己過生日。老陳喜歡感恩節還因為:美國人過這個節也是慶祝家庭團聚,跟中國人一樣,重親情,充滿人情味;感恩、感恩,就是說人不能忘本,要感激,要懂得回報。
        中午在老人中心吃飯時,老陳拿出几盒滷味,往桌上一放,招呼周圍的朋友吃,不要客气。“老陳,你做的滷味真是好味道!……多虧你的儿女回來看你,我們才順帶有好口福!”眾人吃著滷味,不住口的贊老陳好手勢,又贊老陈一雙儿女學業有成,一位是大學教授,一位是電腦公司高层主管,都高薪厚職,出人頭地,老陳總算是苦盡甘來,可以享清福了。老陳听著,淡淡的回應:“哪里,哪里,你看我好,我看你好罷了。”
       以往几年的感恩節,儿子女儿無論多忙都會回來,順道幫老陳慶祝生日。老陳不喜歡到酒樓餐館去吃飯,節假日的酒樓餐館人气烘烘,吵吵鬧鬧的,吃也吃得不舒服。老陳喜歡留在家里,自己親手張羅一桌丰盛的飯菜,一家人團聚在一起吃,覺得這樣才有家庭气氛。
        還有几個星期才到感恩節,老陳已經為兒子女儿回來做好了準備。房子上上下下吸塵打掃過,把他們的房間整理好,換上新被褥新床套。甚至,生日當晚的菜式,老陳已想好了:火雞是絕對不吃的,火雞肉干巴巴,粗澀澀,有什么好吃?儿子女儿愛吃滷水鴨滷水鵝,而且一定是老陳親手做的。老陳兩個月前就買了幾瓶滷水汁,隔三四天的拿來滷些雞蛋、鴨翅膀、猪手、牛雜……滷水汁要长時间不停的翻煮,每煮多一次,就吸收多點肉类的精華,味道才会越來越香濃鮮美。老陳一個人住,哪吃得那么多?滷出來的食物大多送給了樓下租客阿李一家和老人中心的朋友。
         老陳的太太几年前已過世了,儿子女儿都在西岸,平時工作都挺忙,一年就回來探望老陳一兩次。儿子女儿都曾想接老陳去住,說:“爸你什么時候想來都可以,只要你一開口,我們就把飛机票寄過去。”儿子女儿家都是高級住宅,又都為老陳預留了房間,但老陳怎么也住不慣。女儿女婿好靜,家安在深山幽林里,离市區很遠,方圓几哩連人影都不見。女儿女婿上班后,老陳一個人留在一個大宅子里,中文報紙,中文電視也沒得看,實在悶得發慌。女儿怕他累著,絕不讓他碰任何家務,老陳更覺得無所事事。最不适應的是:女婿只吃洋餐,中國餐绝对不碰。而老陳在美國住了近二十年,每餐還是堅持吃中國餐,沒有白米飯下胃就好像吃不飽一樣,不踏實。在女儿家住,閑得慌,又吃不好,比坐牢還難受。
         洋媳婦倒是很喜歡吃中國餐,但有個條件:為了衛生,要用公筷。于是三個人吃飯,擺滿了一桌子的筷子。用自己專用的筷子扒一口飯,放下;拿起公筷挾菜放進碗里,放下;再拿起專用筷子扒一口飯。这那是吃饭?简直是受罪!再说老陈已上了点年纪,急性不好,筷子换来换去的很快就乱了套:老陈那自己的专用筷子伸到碟中挟菜,或用公筷挟了菜之后忘记放下,直接扒饭进口。每到此时,媳妇虽没出声,但变了脸色。一看媳妇脸色不对,老陈就知道自己又出错了,拿着一双筷子,不知是要扒饭好还是放下好,尴尬楞着。一顿饭, 老陈吃得浑身不自在,毫无滋味。
         最让老陈气不过的是,媳妇与他同桌吃饭要讲究卫生用公筷,转头却抱住她的一对狗“儿女”嘴对嘴、舌对舌地对吻, 吻得“啧啧”有声 ----這不明擺著:我連狗都不如嗎?!老陳享不了這樣的清福,提前買飛機票打道回府。
        老陳一個人住在布魯克林,幾乎每天都去唐人街的老人中心。早上玩玩扑克牌,打打麻將,聽聽戲曲;下午到哥倫布公園与人撕殺几盤中國象棋。儿女不在身邊,老陳自己也能杷生活安排好,日子過得挺充實,挺不錯。老陳盡量把活動排得密密麻麻,搞得自己很忙,其實是怕一個人閑著孤獨寂寞。
         老朋友都有家庭負擔,不能時時陪老陳聊天活動玩樂。就像今天中午,老陳想和他們去聽聽有關老人公寓的講座,都說沒空:一個要回家帶孫子,一個要買菜回家煲湯煮飯,剩下老陳一個人。下午才四五點,天色就暗了,像要刮風下雨的樣子,哥倫布公園圍著下象棋的人匆匆散了,老陳也只好回到冷冷清清的一個人住的家。
一下雨,老陳的關節風濕就發作,腰腿吃吃的痛,一夜沒睡好。早上起來時老陳發現房頂漏水了,就在他的床頭,牆壁濕了一大片。房子舊了就像人老了一樣,毛病突然就多了。老陳住的房子,有八九十年老了,久不久就出現屋頂漏水,天花脫落,電線老化,水管破裂,下水道堵塞,總有修不完的毛病。幸好有阿李,自從他一家租住一樓后,見老陳年紀大了,他自己又會修理,主動提出幫老陳的忙,“陳伯,你別客气,有什么需要修理的盡管出聲。”平時剪草,鏟雪也是他幫忙,老陳感激不盡,每月減了他一百五十元房租。
        星期二阿李休息不用上班,老陳拿了一盤滷味到樓下去找他。阿李接過滷味,聽老陳說想請他幫忙看看房頂,修補修補,露出一臉歉意,“陳伯,真對不起,今天答應了朋友去幫工,正要出門呢。”阿李一星期工作六天,休息的一天,還常去打零工,做裝修,跑運輸。他 經常說:“兩個儿子快要進大學了,學費那么貴,我還是能賺多點就賺多點。……來美國,還不是為了讓儿女受好的教育,將來有個好的前途?我現在辛苦點無所謂……”
         阿李畢竟只是租客,又忙著生計,老陳也不好意思總麻煩他。吃過午飯,老陳搬出長梯,爬上房頂,清理了樹葉,疏通了排水溝,用灰泥填補了裂縫,又把長得太長,伸到房頂的樹枝砍掉。雖然天气陰冷,一輪勞動之后,老陳還是出了一身汗,一陣寒風吹來,老陳連打了几聲噴嚏,冷起一身雞皮疙瘩。
        晚上,老陳發現自己病了,腰酸背痛,發燒,暈乎乎的,頭重腳輕。以前壯年時,老陳要供儿子女儿讀書,掙他們的學費、一家人的生活費,又要還房子的貨款,為了賺錢養家,要打几份工,像牛一樣勤力,無論多累多倦也沒問題,睡醒一覺就恢复了精神體力。如今收拾收拾房頂就捱不住了,老陳覺得自己真是老了。
        隔壁的宋小姐是房屋經紀,一直想說服老陳把房子賣了。“這地區很搶手,陳先生,你的房子現在起碼值八十五萬……賣了后住老人公寓也好,回國養老也好,一身輕松,何必還背這老房子的負擔?!”老陳也不是沒想過賣房子,老房子不時要修修補補很麻煩,自己老了,體力一年不如一年,實在顧不過來。但在這房子已住了將近二十年了,除了大陸鄉下老家那間老屋,就數在這間房子住得最久,儿子女儿都是在這長大的,點點滴滴都是回憶,有感情了,不是說賣就賣的。
        老陳也曾想過回大陸鄉下老家住住,老家在一個山青水秀的地方,很适宜養老。三年前老陳回去過一趟,發現一切都變樣了。村里的人很多都到城里打工或搬到城里去住,整個村子只剩下老弱幼小,以前生机勃勃的村子變得一片荒蕪。房屋是需要人气養的,老陳家那間老屋空置了十多二十年,破敗的很快,樓梯已經搖搖欲墜,根本住不了人了。親戚同鄉建議老陳回廣州或深圳買房居住養老,老陳沒興趣:與其跑回國內城市去住那些高樓“白鴿籠”,還不如留在美國好了。
        老陳滿心歡喜,准備好儿女回來過感恩節。首先女儿打電話來,說她和丈夫要回英國探親兼度假,不能探望他了。可能怕老陳不開心,女儿強調說婆婆身體不好,很想他們回去。老陳將心比心,覺得女儿回去探望婆婆也很應該,畢竟是“嫁出去的女儿,潑出去的水”,理當以夫家為重。老陳沒有很不開心,女儿不回來,不是還有儿子嗎?老陳從來是著重儿子多過女儿。
         感恩節前幾天,儿子打電話過來時,老陳興奮的問儿子什么時候到紐約。誰知儿子也說不能回來了,媳婦早邀請了朋友和同事到他們新買的海邊別墅開party吃烤火雞大餐,不能失信于人,而別墅剛過戶,還在裝修,又要添置新的家俱,很多東西要准備,實在抽不開身回紐約。不能失信于人卻失信于我?老陳气得出不了聲。
        儿子保証圣誕節一定回來,并說寄了一張按摩椅給老陳做生日禮物,五千多元呢!……有見及此,老陳無論多么生气都不好發作,只好無奈地回應:“有重要事就忙你們的事吧,回來也不過是吃頓飯,沒時間就算了……”
        老陳口里說算了,但心里怎么也放不下。感恩節對老陳來說 ,不單就是個節日那么簡單。那一夜,老陳怎么也睡不著覺,想了很多,半夜爬起床,到處走。推開門走進儿子女儿以前住的房間,他們穿過的衣服,用過的書還在,老陳一直舍不得扔掉,總覺得他們還會回來。
          當初買這幢房子的時候,老陳就作好了打算:儿子、女儿結婚之后,他們的小家庭一家住一層樓,畢竟年輕人想有他們自己獨立的生活空間;他和老伴住地庫,空間窄小一點也沒所謂。有了孫輩后,他和老伴就可以弄孫為樂,一家人老少三代和樂融融,熱熱鬧鬧的住在一起,大家有照應有商有量,這才像一家人嘛!誰知儿子女儿讀大學离家后,就再沒回來長住過。三個臥房的一層樓,現在只老陳一個人住。老陳在各個房間走來踱去,覺得家里特別空空落落,而自己就像個孤獨的游魂。
          在鄉下幫忙看管老屋的堂弟打電話來,說老屋年久失修,樓梯終于塌了,問老陳是否寄錢回去修理,最好盡快,不然屋況越來越坏,整間屋子就要報銷了。老陳曾与儿子商量寄錢回去修緝老屋,儿子一口反對,他說,老爸你又不會回去住,還浪費錢修來干什么?老陳覺得儿子忘本。
         老陳記得,老屋天井的屋檐,每年春天都有燕子含泥來筑巢。巢筑好,小燕生下來后,燕子爸爸、媽媽飛去找蟲子,滿巢小燕子吱吱喳喳的張大嘴巴等吃。燕子爸爸、媽媽口對口的把虫子喂進小燕子嘴里,一次只能喂一只,要不停的飛來飛去,多勞累呀!小燕子由一出生時身無毫發,稚弱幼小到長成羽翼丰滿,燕子爸爸、媽媽化了多少心血精力?后來,又要教小燕子學飛,一次又一次。等它們學會了,肢膀長硬了,就一只只的飛走了,燕巢也就變成了空巢。那時儿子女儿才四五歲大,坐在屋檐下,邊看燕子喂食邊唱歌:“燕子仔,肉稚稚;阿媽叼虫喂大你,你飛上樹尾頂就忘記……”
老陳感嘆,人和燕子,其實很相似呀:不辭勞苦的把儿女供養大,轉眼他們獨立了,只剩下年老的父母獨守空巢。
        生了幾天悶气,老陳漸漸也想通了:一些朋友的儿女,小時侯無心向學,年紀大了工作總是吊儿郎當,三十幾歲人還不長性,一有錢就跑大西洋城,輸了錢就打父母養老金的注意;而自己的兩個孩子一直乘巧聽話,勤奮好學,努力上進,學業工作從來沒讓他操過心,也還算孝順。老陳覺得他應該感恩,不必強求儿女時時陪在身邊;畢竟儿女大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活,勉強不得。
       老陳打了兩個電話,一個給鄉下的堂弟,告訴他老屋不修了,修好了也是遲早要破要塌,爛就讓它爛好了,能捱得多久就捱多久吧;另一個打給隔壁宋小姐,告訴她他想賣房,讓她來估個价然后放盤---老陳決定了搬去住老人公寓。
儿女不回來,老陳打算還是照樣要過感恩節,煮一桌慶祝自己的生日,或許叫上阿李一家。俗話說“遠親不如近鄰”,樓上樓下的住著,阿李夫婦照應他不少,卻沒有机會在一起吃過一頓飯。如果把房子賣了,就更沒机會了。
         看著阿李,老陳覺得他比當年的自己,拼搏顧家有過之而無不及。老陳以過來人的身份勸阿李:“儿孫自有儿孫福,不用太為他們的將來擔憂。儿子大了,也不一定記得你的功勞。不要太辛苦自已,趁著還年輕,吃得就吃,穿得就穿,玩得就玩,對自己好點。難道要等到我這般年紀才開始享受?太遲了,做殘了身體,一身病痛,誰可怜?走不動,好東西也不敢多吃,還享受什么?!”不過老陳知道阿李不會聽進去,自己說了也白說。
         感恩節那天早上,老陳特意出唐人街買新鮮菜、肉。兩手大包小包的提著,走下堅尼路地鐵站,已是气喘喘腳軟軟。剛想把東西放下先歇一陣再走,遠遠的听到有車開來了,老陳不想錯過這班車,錯過不知又要等多久才有下一列車呢,于是加快腳步赶下樓梯。人多又擠,老陳腳一滑一扭,整個人連人帶菜摔倒在樓梯上,尾椎骨、后腦勺先后重重的敲在樓梯的石級上,老陳只感到頭腦一片空白……過一陣回過神來后,耳邊一片嘈雜:“你怎么樣?”“你還好嗎?”“要不要打電話給你的家人?”老陳想出聲,張張嘴,發不出任何聲音;想爬起來,卻發現手腳使不上勁……
        有人打電話報警,老陳被送進了醫院。住院其間,老陳沒打電話給任何人,女儿在倫敦,根本沒給他留下聯絡電話,儿子?老陳像堵气似的,沒給他打;當然也沒任何人打電話給他或來探望他,朋友還以為他在家與儿女正享天倫樂呢!老陳突然感到一陳悲涼:如果他就這樣無聲無息的從這個世界消失,也不會有人察覺的。
老陳在醫院渡過了他的感恩節,靠在病床上,老陳享用了醫院提供的火雞餐。火雞肉果真毫無滋味,又干又硬,嚼來嚼去,仍然鯁塞著喉嚨里,難以下咽。老陳使勁地嚼著嚼著,眼淚不由自主的,慢慢的模糊了雙眼……

[ 此帖被犀利姐在2012-11-23 23:28重新编辑 ]
离线猪八戒

发帖
254
金钱
319
经验值
135
只看该作者 35楼 发表于: 2012-11-30
老陈还是找个老伴吧!明年感恩節就会丰富多彩了。 谢谢犀利姐感恩節送来好文章。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36楼 发表于: 2013-09-29
在端芬中学板块,Kong网友上传了大同河的风貌。
原帖:http://www.75one.cn/read.php?tid=55251&page=1
我家乡村前的河流是大同河、塘底水的上游,也已是今非昔比。下面一篇旧文,表达了我对家乡风貌的怀念与惋惜之情。






[ 此帖被犀利姐在2013-09-29 22:37重新编辑 ]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37楼 发表于: 2013-09-29
溪水长流
2008年2月1日发表于《世界日报》副刊

(借用网友“端芬人” 的照片,原帖:http://www.75one.cn/read.php?tid=55251&page=1


     “环山巩立,溪水长流。”既镶嵌著充满诗情画意的村名---“环溪里”,亦曾经是我们村景色风貌的真实写照。
       溪水由西向东,在村前缓缓流过,清澈无比,一年四季川流不息。溪边是陏陏葱葱的竹林,平坦鲜绿的草坪,和渐渐漫入溪水的沙滩;对岸,茂密的竹林间,有花岗岩石砌搭成的埠头;上游,一边是陡直的山崖,一边是种满红薯,甘蔗,水稻等农作物的宽阔田野;一座木桥连通两岸,桥头,几棵高大茂盛的树木,如同忠诚的守护神,长年累月看护著溪边的一切。
       蓝天白云、青山碧水、翠竹、草坪、沙滩、古老的石埠头和质朴的木桥,是静谧的背景;溪边洗衣挑水的妇人,岸上放牛的小孩,水面浮游的鹅群和驾著木船的老头,则是生动的点缀。无论从哪个角度取景,都能做出一张美丽的风景明信片。
       小溪不仅风景秀丽,还是村人密不可分的生活场所。经过一夜的沉静,清晨的溪水格外清澈纯凈。勤快的媳妇一个比一个起得早,天刚刚朦朦亮就到溪里挑水。天再亮点,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洗衣、洗菜的行列。大家都到溪边来凑热闹,特別是“三个女人一个墟”的女人,传播著各样消息,说着各家长短,开彼此的玩笑,打情骂俏,“吱吱喳喳”如同一群快乐的小鸟。太阳出来后,这边一群鹅,对岸一对鸭,“卜通卜通”的跳下了水。调皮嘴馋的鸭子和鹅抢吃菜叶,被赶了一次又一次,引起一阵混乱;那边埠头上的人惊呼著去捞落水的肥皂;这边的小姑娘急忙追赶被水冲走的衣裳……两岸热闹非凡,欢声笑语不断。
       溪边也曾经是我们村野孩子最好的游乐场:玩吹肥皂泡泡,看它们在阳光下五彩缤纷的飞舞;用肥皂碎屑引来一群群小鱼,围在脚边游梭不停;放牛赶鸭时,由得牛与鸭子到一边去,聚在一起玩游戏、追逐、翻跟斗;在沙滩上,用沙子精心建筑起一座座城堡,打造属于我们的童话世界,玩得乐而忘返。
       天还没黑,小孩们就泡到溪里洗澡去了,在水里追逐,骑着上游漂来的芭蕉树干,打水仗。胆大的孩子,凫水到对岸,爬上石埠头往下跳,溅起的水花飞得很高很高。远处,静静的水面倒映著天蓝色,渐近,夕阳的余辉与晚霞把水面染成一片红色,那情景正是“半江瑟瑟半江红”。
       村里的男女老少,不管劳作到多晚,都爱到溪里去洗澡。经过太阳整天的热晒,溪水微温,泡在水里格外的轻松舒服。经历了一天辛苦劳作带来的酸痛疲倦,也因为溪水的温和安抚,消缓了许多。
       入夜,当人们进入梦乡时,溪流也由白天的喧闹重归于宁静,在静谧中又沉淀回至清至纯,好迎接另一个黎明的到来。溪水长流,日复一日,紧密陪伴著我们的生活。
       溪流还蕴含着丰富的宝藏,有数不清、抓不完的鱼、虾、蚬。用竹篸贴着岸边的水草,随意的掏两、三下,就能逮到几只欢蹦乱跳的虾子;洗澡泡在水里,有精灵的鱼儿从手指缝间滑溜过去,贪吃的虾子来钳你的脚趾头;那冒著汽泡的沙眼下,准藏有河蚬正在吸水,脚插进沙子,一掀,这不,一只肥大的河蚬就露在眼前了……
       夏日,挖来蚯蚓作饵,在竹荫下临溪垂钓,是最惬意的休闲乐事。在鱼最肥美的季节,村里的几个男人相约,自制了炸药,到一处鱼多的河段,点燃炸药投进水去,“轰隆----”一声巨响,炸得溪水开花似的翻滚,被震得头昏脑胀的鱼,随着水波翻滚也浮出水面。那震天的“轰隆----”一声,像发号施令,村里的青壮男子拿着捞具,像奔赴战场似的,飞快的朝溪边涌去。爱凑热闹的小孩,喊着“发炮炸鱼了----”也尾随而去。大人在溪里与鱼搏斗,小孩在岸边拍手吶喊助威,好一番热闹沸腾的场面。
       有经验的捕虾人,用花生油把咸鱼头炒熟,和著谷糠、面粉捏成团,煨香,做成引诱虾子的香饵。香饵放在虾笼内,安插在水中,嘴馋的虾子寻香而来,进了有特別机关的,“只可进,不可出”的虾笼,结果成了人们美味的盘中餐。
       炸鱼捕虾是男人的事情,淘蚬则是女人的专利。淘蚬专用的“蚬隔”有长竹竿做的柄,一端是竹条编扎而成的斗状耙子。女人带着“蚬隔”,腰间用长绳子拴只木盆,泡到齐大腿深的溪水里;用“蚬隔”吃着河床的沙子,后退著扒行一段,把“蚬隔”反过来,沙石和细小的蚬会从“蚬隔”的竹条缝隙间漏走,剩下的全是肥大的河蚬。劳作大半天,会有成盆整桶的收获。蚬放进清水静养三四天,等吐干净了体内的泥沙就可以拿来做菜了。蚬肉做的汤简简单单,不加任何配料﹐已鲜美无比;蚬肉与切得细细的豆角、蛋拌著来炒,色、香、味都极佳,滋味令我至今难忘。
       而最神奇、最不可思议的还是“虾浮头”。往往是天未亮人们还在熟睡之时,有人发现溪里有大量的虾子浮上水面,于是“虾浮头啦----,虾浮头啦----”的大声呼喊。村里的人由睡梦中惊醒,拿着水桶、脸盆、网斗、竹篮跑到溪边捡虾子。几乎全村人集体出动,溪边人声鼎沸,加上手电筒明晃晃的照射,像集市那般热闹。到天明,大家湿了衣裳,满带倦意,但都笑逐颜开,捧著捡来的虾子,心满意足,满载而归。
       美丽的溪流给村人带来了很多快乐时光,也是我童年的美丽回忆之一,可惜好景不长,如此美好的溪流竟会变样。
村里后来通了自来水,高高的水塔在村头耸立,自来水管接驳到每家每户,水龙头安装到各家的水缸旁,洗脸盆旁与新建的冲凉房里。人们再也不必到溪里去挑水、洗菜、洗衣服或洗澡了,村前的小溪变得不再重要,逐渐退出了人们的生活。
       通往小溪的路少了人走动,路旁的杂草越长越盛,几乎要把路面覆盖,只留下中间窄窄的一线。也因为少了人走动,小溪的河床开始长满青苔与水草,多了淤泥,取代了原有的细沙,溪水没原来那般清澈了,开始变得浑浊。蚬是长在沙里的,沙子少了,溪里的蚬也跟著慢慢减少。
       以前溪里有抓不完的鱼和虾,但自从有电鱼机这样东西出现,溪里的鱼虾就开始遭殃。电鱼的人,有时一天来好几趟,伸出电力极强的电臂,在溪水里“吱、吱、吱”的电鱼虾。可怜的鱼虾,怎经受得住如此大规模的无情掠捕?很快,溪里的鱼虾被电得精光,找不到半点踪影。
       去墟镇的路改道了,原来必经的木桥已变得可有可无。木桥被一场大涝水冲走后,村里人也懒得再建新的,只剩下几根桥桩,孤零零的倒映在水面,极像让人深思的感叹号。
       近年来,小溪更变得破败不堪,景况目不忍睹:河床与岸边的沙子整船整船的被大量挖去建房筑路,沙滩草坪全被嶊毁,被溪水深深淹没,不复存在;岸边泥泞一片,无法插脚,不可亲近;溪水污染严重,泥黄浑浊,变成一汪亳无生命的死水。
    故乡溪流原有的风貌已经荡然无存,我只能在回忆中细细怀念它曾有的美丽和渡过的快乐时光,而“溪水长流”这个流传了好几代人的美好愿望,无奈只能到此为止,愿望成空了。




[ 此帖被犀利姐在2013-09-29 23:33重新编辑 ]
离线yingon

发帖
79
金钱
203
经验值
43
只看该作者 38楼 发表于: 2013-11-14
好文彩
国度不同,传承也变,
离线余宋一招

发帖
15609
金钱
43718
经验值
464
只看该作者 39楼 发表于: 2013-12-17
犀利姐:您好,退居二线,得有空余,今拜读大作,十分感慨!我在您故乡工作过半年(约1978年),去年才又去过一次,正如您文所言一样,变化很大。望您写更多更精彩的文章,以供学习。有几报社.月刊传我写些文字,但离笔已久,恳多联系指教。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40楼 发表于: 2014-06-05
回 余宋一招 的帖子
余宋一招:
犀利姐:您好,退居二线,得有空余,今拜读大作,十分感慨!我在您故乡工作过半年(约1978年),去年才又去过一次,正如您文所言一样,变化很大。望您写更多更精彩的文章,以供学习。有几报社.月刊传我写些文字,但离笔已久,恳多联系指教。

余宋一招网友,你是不是已经退休?恭喜你人生到了一个享受自由的阶段。我想重拾文笔是退休人士不错选择,会让你的退休生活更知性充实。你们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感悟是年轻人比不上的,应该写出来跟大家分享。我相信即使是生疏的文笔,经过坚持多写多练,很快会变妙笔生花。希望不久将来拜读到你的大作。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41楼 发表于: 2017-01-15
   还等什么?
李喜丽



   中午看了一下手机后,素馨就开始不对劲了,像被什么重击了一下,“三魂不见了七魄”﹐变成了不是她自己。工作上一连出现几个错误,差点把一笔帐款没打小数点就付出去了,辛亏在按付出键前的一秒及时发觉,才没形成大错。不过也让素馨冒出一身冷汗,人清醒了不少。
以往的周五,素馨都希望可以尽早完成工作下班,跟朋友出去聚会开心或者回家好好休息,今天素馨却希望可以留在公司加班到深夜。但老板说有个好消息:明天就是节日了,提早一个小时让大家下班开始假期,素馨也不好意思继续留在公司太晚了。
   刚好是下班的高峰时段﹐百老匯大道上人流熙熙攘攘,像一条湍湍前进的河流。夹杂在人流中,素馨仿佛一枚飘浮于水面的落叶,随波逐流,漫无目的不知要漂向何方。在明明应该行过的路口,站著不动,发呆,转红灯后却鬼使神差地踏出马路。车辆转弯疾驶而来,素馨差点被撞上,又吓出一身冷汗。
   在街上漂了许久,心事重重的素馨,突然想起什么似的回头拐进街旁的纽约运动俱乐部,大厦的守门员与她打招呼她也没听到。“恍啷”一声,电梯门关上了,独自一个人在隐闭的电梯内,不用面对任何人,素馨突然感到有点说不出的自在。电梯的不锈钢体壁中现出素馨的影子,有点模糊,梦幻一般,与自己的影子默默对望,素馨又觉得有点孤单。过了一阵,回过神来时,素馨发觉电梯竟然一动没动,才知自己心不在焉,根本没按任何按钮。

   进入瑜伽教室时,大家己经做完了热身运动,素馨赶忙换过衣服,悄悄跟上大家的动作。大厅里灯光幽暗,烛光摇曳,香薰灯飘散出的烟雾轻柔縹緲,空气中弥漫著恬人的薰衣草花香,还有柔和空灵的音乐。运动俱乐部大厦所在的位置,是曼哈顿下城的闹市区,室外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灯红酒绿,而这室内却是静謐安宁,仿佛远离尘嚣的另一个世界。
   深呼吸,调节气息,素馨渐渐进入一个无烦无忧的忘我境界。最后那个平躺的大放松动作,让素馨几乎陷入沉睡,她真希望可以这样一直沉睡下去,不用醒来。一阵手机铃声突然响起,在沉静中显得格外响亮刺耳,素馨被惊醒,不得不返回现实。谁这么没公德心?没关手机?素馨心里责怪着,可一听,铃声响的是《致爱丽丝》,熟悉的旋律让素馨跳起来----是她自己的手机没关!

   素馨赶忙爬起来,打开提包找手机。以往都是上课之前就自觉把手机关掉,素馨可从来没这样失礼过呀!她羞窘得脸有点发烫。
电话是妈妈打来的,“客人在等你呢!什么时候可以回家来?”素馨压低声音回话:“公司临时决定加班,要赶在假期前把全部工作完成。我不回去吃饭了,你们不要等我。”不等妈妈有机会再问,素馨匆忙关了手机。

   瑜伽教练琳达走过来,拍拍素馨的肩膀,关心地问:“Susan,今天怎么啦?失魂落魄的,没什么事吧?平时周五不是你的运动日,今天怎么来了?”素馨笑笑回答:“谢谢,没事!”更衣室里,望着镜中自己那张有点苍白的脸,素馨自问:真是没事吗?你骗谁?死撑什么?
以前素馨遇到不开心事,好友祖瑜是最好的倾诉对象,可是现在祖瑜忙着办婚礼,怎么好意思去打扰麻烦她呢!走出体育俱乐部的电梯口,碰巧遇到威廉也刚好做完运动从另一部电梯出来,让素馨觉得就像溺水时抓到了一块救命的浮木一样。有句话说得很好:女性的最佳聆听者,不是她们的家人,不是她们的女性闺蜜,而是她们的男同性恋朋友。
   餐厅里,素馨拿过服务员送来的饮料,漫不经心地,嘬著吸管吸了一口。 “哎哟----”一声,素馨把刚吸进口的巧克力热饮料又吐了出来,伸出舌头连连哈气。“怎么这么不小心?被烫坏了吧?”威廉招呼服务员送来一杯冰水,素馨连喝几口,镇镇发烫的舌头。“有什么心事?”素馨看看威廉,欲言又止。“老天!你就别撑了。没一点笑容,心不在焉,根本不像平时的你。”威廉拉起素馨的手,“再说,看看你的指甲!抠成这样,都出血了!我还不了解你?一有心事烦恼就拿自己的指甲出气。”

   素馨苦笑,心细如尘的威廉永远好像能看穿她的内心,让她无所遁形。迟疑一阵,素馨终于开口:“我突然觉得,全世界的人都结婚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威廉忍不住笑:“你不是一直都很有主见的吗?怎么会受影响?而且哪有这么夸张?全世界?单纽约市适婚而未婚的单身男女就超过150万……”
   “你笑什么?我说全世界,并不是真的指全世界……”见威廉疑惑不解,素馨断续,“我指的是我周围的世界,我身边的人 ---- 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你知道今年,有多少我认识的人结婚吗?我弟弟、祖瑜……”素馨声音低了下来,迟疑了一下,像鼓起勇气似的把话说完,“而且张仲恺也结婚了,我中午知道的……”
   “哦,你还是知道了?大家想瞒住你,不告诉你的。”“朋友的朋友的Facebook,微信很容易就看到了。”
   “他搬到硅谷才半年,据说是女朋友意外怀孕了逼婚的,婚礼办得仓促,纽约几位朋友都没去参加。”
   “其实分手时我就很清楚我们不可能再有机会了,但听到他结婚,我还是……”素馨说不下去了。威廉转身给素馨一个深深的拥抱,用力拍拍她的肩:“别伤心了,过去的就让它过去。他本来就配不上你。”见素馨还是愁眉,威廉说:“可怜的Susan。要不这样吧,我讲义气,我和你结婚,你就不用这么烦了。”

   “你开什么玩笑?”素馨拍打威廉,“不过,这个提议还真不错,起码我可以向人証明:三十五岁前把自己嫁出去了,我父母不须再为我担心,你妈也不会再天天迫你结婚了。”素馨和威廉是高中就开始认识的朋友,遇到要携伴出席的宴会派对,他俩很多时候就结伴而行,双方的父母曾经误会他俩谈恋爱呢。
  “而且可以把我们以前送出去的人情红包统统赚回来,真是三全其美!好,明天我们就去注册结婚,不得反悔喔?”看到威廉顾作认真的样子,素馨被逗得笑出声来,差点被喝进口的热巧力呛住。
   讲出了心事,素馨觉得轻松了许多。开完玩笑,威廉恢复了正经,他握著素馨的手,看住她的眼睛,像要给她力量,跟她讲:“你一直很有主见,有自己的原则。你只是需要时间,来思考清楚自己真正需要什么。你不必担忧,不要给自己压力……我相信,到最后你肯定会遇到最好的配得上你的人的。”
   与威廉道别后,再次走在街上,冷风迎面吹来,素馨整个人顿时变得神清气醒。头一抖,头发在逆风中扬起来,素馨用手指梳理好被风吹散乱的头发,好像也同时梳理好了自己本来一片紊乱的头绪,走路的步子,也变得坚定而且轻快了。

        半年前弟弟东尼提出结婚时,素馨父母先是欣慰高兴,很快又陷入忧愁:高兴的是小儿子已长大成人,要成家立室了,愁的是大女儿婚事还没著落,弟弟都结婚了,姐姐会不会压力更大?素馨那时还轻松得很,跟母亲开玩笑让她放心:如果弟弟不结婚老在我后面催著,一定等我结了婚他才结,我压力不是更大?
   一個“孤鸞年”,或稱“寡婦年”,讓所有可能下一年才結婚的人,都提前把婚在今年結了。素馨身边越来越多人接二连三的传出喜讯,素馨面对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路上遇到熟人,打过招呼,倾谈两三句之后总会扯到素馨的终身问题。素馨如实相告,听的人比素馨还急,说话又尖又响:“什么?还没男朋友?快三十五了吧!还不赶紧找?你还等什么?!”也不管是正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或在人头拥挤的地铁车厢内,若得旁人投来异样好奇的眼光,真让素馨尷尬万分、无地自容。
   妈妈向亲戚朋友报告她弟弟的喜讯时,总得连带接受他们对素馨的关心。听到妈妈在电话里讲:还没呢,谁知道她还等什么?不紧不慢的,你替她著急也著急不来……素馨就知道谈话内容的主角一定是她!
   一进门,妈妈就如机关枪扫射般说个不停:“明明跟你说好了你表姨带了侄子来探望我们,顺便让你和她侄子相亲……”素馨实在做不到在得知“前男友结婚了而新娘不是我”的时候还有心情去相亲才不愿回家的。“不是告诉你要加班了吗。”素馨还没说完,妈妈又生气地继续开炮:“工作就那么重要?工作能照顾你,陪你一辈子?跟你一样大的朋友,甚至比你还小的都一个一个结婚了,你还等什么?!”妈妈是个传统的中国女人,认为女孩子读书、工作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找个好男人,结婚生孩子,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

   父母见素馨自己不紧张,近年来着急地为她安排相亲,素馨虽然很烦,但又不想太逆父母的意。熬不住父母的嘮叨,素馨偶尔也会赴约相亲,见过一面后就没有下文,觉得没有深入交往的可能,素馨不想浪费时间。妈妈又气又急,却拿她没办法,好言相劝:你就不能试着与人多交往几次,或者了解多了你会发现合适也不一定。素馨有时也迷悯:到底是开始一段不是很确定的感情浪费时间,还是执著等待一个对的人,但有可能一辈子也不会出现的人更浪费时间?
   “加完班,又和老板出去吃了顿饭。”为了脱身,素馨连老板都搬出来了。“是不是对你有意思,想追你的老板?”素馨借口太累了,明天再说,才打断了妈妈的好奇追问。

   临睡前素馨查看了来信,其中一封是国内好友晓玲寄来的的。在大洋彼岸的中国,有人压力比你更大呢!你还不是最惨的,素馨这样安慰自己。晓玲是素馨出国前由小玩到大的朋友,大学毕业后在深圳工作,也是年过三十还没结婚。她在信中写到:
  “……我现在越来越不敢回家,能不回就不回。每次回去,我妈都拿婚事来逼我,泪流满面的,说她最不放心的人就是我了,走也走不安乐。那意思就是,我一日嫁不出去,她就死不暝目。你说烦不烦?这种压力你受得了吗?是不是我随便找个人嫁了她就安心了?”
   “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在乡下,那时我们小孩子不懂事,见着年纪大没结婚的姑娘,就喊人家老姑婆,跟在人家后面吐口水,扔小石头。现在一切在我身上重现,不过现在人们不用口水,石头,用异样的眼光和流言:这么大年纪的女人嫁不出去,不会有什么毛病吧?别人说什么其实我并不在意,但偏偏我妈也拿这个理由来烦我,才让我生气!这个社会好像改变了很多,又好像一切都没改变。為什么现在的人可以接受婚前同居,未婚生子,婚外情,“包二奶”,却还是对高龄独身女子那么不宽容,指指点点?”
   “我不明白人一直在各方面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读最好的学校,考最高的分数,找最好的工作,买最好的房子,而在人生最重要的一环,终身大事,却劝你:不要太挑剔了,找个人做伴,过得去就好了。大家都说我要求太高了,太挑剔了!很多人把爱情、婚姻、性分得很开,可以从不同人身上寻找获得。而我却是希望可以合一的,若谈恋爱,我希望那是可以通向婚姻的恋爱;若结婚,我希望拥有延续爱情的婚姻,你说我的要求算高吗?如果一直遇不到一个给我这样感觉和承诺的人,我情愿单身一辈子。”
  “你在纽约那个文化多元的大都市,应该有很多选择吧?社会也比较宽容,压力一定不会像我这么大……”

合上信纸,露出一丝无奈的笑容,素馨想,是吧,在纽约是有很多选择,或者正因為有太多选择,纽约市才成為有最多单身男女的城市吧。美国社会本来是相对宽容点,但生活在华人社区,周围的人还是用中国传统的一套看你,怎么会没有压力?即使是素馨的父母,在美国生活多年,还是一样认為女人一定要结婚生孩子,这样的人生才是圆满。不结婚,不生孩子,老了孤苦零丁怎么办?


   祖瑜素馨陪去婚纱摄影樓挑选婚紗照。祖瑜是素馨高中就开始认识的闺蜜,但两人个性南辕北撤完全不同。素馨对感情谨慎,宁缺毋滥,祖从高中就开始谈恋爱,每次失恋就找素馨哭诉、痛不欲生,但转头马上投入下一段感情来忘记上一段的伤痛。两人经常互相调侃,素馨说祖瑜感情泛滥像做慈善事业,祖瑜说见过缺的,但没见过像素馨这么缺的。祖瑜的理论是感情就像投资,不要把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分散投资才能降低投资风险和加大回报率,素馨死守一种投资的保守做法要不毫无起色,要不血本无归。
   祖瑜就这样在感情的道路上勇往直前,屡败屡战。从26岁开始,每年的生日愿望就是一定要在下一年把自己嫁出去,同样的生日愿望已许了好几年,今年终于达成心愿了。

   以往素馨和祖瑜是出双入对、形影不离的,两人一起逛街购物,看电影,参加派对,外出旅游,失恋了互相安慰。甚至开玩笑说如果两个人最后都嫁不出去,老了就住在一起,互相照应。当祖瑜告诉素馨她要结婚的消息时,素馨第一感觉是为祖瑜高兴,但也第一次有了失落感和突然有了恐惧感,本来一大群人结伴走路,走著走著,剩下她和祖瑜俩个,又走著走著,最后只剩下她孤单一个人了。
   大办婚事让纽约市几个华人社区的婚庆摄影、餐饮、旅馆、金铺珠宝店、花店、饼店在年的经济低迷后,意想不到的重新復苏,发展一遍欣欣向荣,红红火火,整个社区弥漫着一片喜气洋洋的氛围。素馨和祖瑜走进运河街的佳缘婚纱摄影楼,影楼内已对新人正在化妆等候拍婚纱相,一对情侣在询问婚纱摄影和相关婚庆服务的价格,另外两组顾客坐在电脑前挑选相片影楼的经理格莱丝忙得分身乏术。
   格莱丝招呼素馨和祖瑜坐下,开了电脑让她们看相选相。弟弟东尼和他的未婚妻爱美也是在佳缘影楼照的婚纱相,素馨陪著他们和祖瑜已进出影楼几次,格莱丝认得素馨,问:“几时轮到你照婚纱相?我给你八折优惠。”这样的优惠素馨短期内无法享用,她问格莱丝,优惠是否无限期有效,格莱丝说:“你弟弟、好朋友都结婚了,你还等什么?婚纱照呀!还是趁年轻点照才好看。”
   格莱丝说得对,照片中的祖瑜变换婚紗旗袍、古装、晚裝不同造型,加上恰到好處的專業化裝、布景和拍摄手法祖瑜变身为光彩照人的大明星,超凡脱俗的仙子和典雅高贵的主,美得让素馨惊叹。
   女人堅持要照婚紗照是有道理的:婚纱照把她们最美的形象和容颜定格下来了,即使在婚后平淡的柴米油盐生活中,有一套婚纱照让她们拿出来细细回味曾经的美好也就值得了
   再过几年,一笑皱纹都出来了,多厚的粉底都遮不住,照出来的相怎么会好看?虽然可以修图,但那不真实了呀! 素馨考虑先照一套单人的婚纱照,留下年轻时身穿婚纱的倩影,可是一个人去照婚纱照多突兀呀,素馨随即打消了念头。

   从婚纱影楼出来,素馨又陪祖瑜去婚纱公司和百货公司看婚纱和晚装。祖瑜上个星期看中的一袭婚纱已经被人买走了,让她非常沮丧。“你看你看,真的是看上了就得马上下手,不然就让人抢走了。”祖瑜说话一直是这样快人快语,没心没肺的,素馨想到已经结婚的张仲凯,心被刺痛了一下,但觉得祖瑜这次讲得很对。素馨以前买衣服是很挑剔的,很多时候在百货公司逛半天,也没挑到一套合心意的衣服,往往空手而回。很多人都觉得三十岁是女人面对的一个大坎,过了这个坎就走下坡路了。再挑,自己都要变成像过季的衣服,被打折降价处理了。还坚持什么?还等什么呢?素馨问自己。


   半年来,素馨参加了不下十个婚礼,做了三次伴娘。每次参加亲戚朋友的婚礼,素馨一定会被问到:“什么时候轮到你呀?……还等什么呢?”素馨听都听怕了。参加亲戚的婚礼还好,有家人在身边做伴,自己一个人形单只影参加朋友同事的婚礼,被问起同样的问题,总觉得孤立无援。
素馨来自中国南方的一个侨乡,在中国读书时的小学、初中、高中老同学竟然有一半在纽约,平时大家都挺忙,聚齐了见面机会不多,遇上某个同学有婚庆大事倒成了老同学团聚的理由。初中同学小薇梅开二度,在唐人街最大的金丰酒楼摆喜酒,寄来了请帖不算,还亲自打电话过来,叫素馨一定早点到。如此热情的邀请让素馨觉得不出席好像不给面子。
   小薇婚礼前一晚,素馨在包给小薇的礼金,弟弟东尼笑她是在做亏本生意,有去无回。素馨反驳:“我相信有一天我结婚的话,朋友会如数送还给我的。”“当然,我相信也是的。不过,你结不结成婚,只是一个未知数。而且根据你目前的行情来看,结不成婚的可能性似乎更大。OK!就算你最终结成婚,遥远的N----年后,你的朋友即使如数送还给你,但不要忘记,减去通货膨涨,你还是吃亏了!”弟弟不亏是华尔街从事金融业的,三句不离本行。一边的妈妈听到他们的对话,直斥两人没大没小、没规没矩。

   在小薇的婚宴上,素馨被安排与老同学坐在一起,老同学都已结婚有儿女了,坐满几桌的人中,只有素馨是独自一人来的。素馨自然又成為大家关心的对象,被追问起感情现状,老同学七嘴八舌发表他们的意见:“一大班老同学当中,就剩下你单身了,还不努力,还等什么?“要求太高了吧?别太挑剔了,你挑人,人也挑你,年纪一大,就更难找了。”“人家素馨是三高----学历高、职位高、收入高!要求高有什么错?”“如果要生孩子,还是早点结婚好,女人过了三十五就属高龄產妇了……”素馨听著,心里不是滋味,但总不能叫人闭嘴呀。好不容易等到上菜了,大家的注意力转移到端上来的菜餚,素馨才被放过,松了口气。
   素馨坐的那桌与周围几桌有很多小孩子,小孩子很麻烦,要求多多:他们不喝茶,只喝汽水饮料,还要加很多冰;他们不用筷子,要用叉子和调匙;他们要用很多餐巾;更小点的孩子还要热开水来冲泡奶粉喂他们……服务员不停地被招呼过来拿这拿那;小孩子坐不住、不停吵闹,他们这个角落比台上玩新郎新娘还吵闹。素馨坐在他们中间,一点帮不上忙,又不知做什么好,只好埋头大吃。
   坐在素馨身旁的两个小男孩争夺饮料,其中一个手一松,黑黑的可乐洒在素馨的裙子上。浅色的裙子是新买的,不知可乐能不能洗得干凈,素馨有点心疼。小男孩的妈,扬手就打了孩子一下,“争什么争,你看阿姨的漂亮裙子被你弄臟了,很贵的,你怎么赔呀?……”素馨连说没关系,“小孩子不懂事,不小心,算了,别打小子孩子。”“不打怎么行?他就是调皮……”素馨觉得烦到开始头痛了,起身到洗手间去清理弄臟的裙子。
弄臟的裙子没办法洗干凈了,素馨在水笼头下搓了几遍,淡淡的痕跡依然存在,就像伤过的心,伤痕永远无法抹平,偶尔触动伤处,还会隐隐作痛。外面宴会大厅喧闹依然,洗手间内倒是相对的宁静,在洗手间的沙发坐下来,素馨觉得是一种解脱,不必再面对外面的厌烦。她希望婚礼早点结束可以离开,素馨后悔,她根本不应该独自一人来参加这个婚礼。
   好不容易捱到婚礼结束了,出了酒楼才知道天空飘著小雨,素馨一路小跑去两个街区外的停车场取车。街灯昏暗朦朧,素馨一脚踏进一滩积水,她最心爱的短帮皮靴泡水了,脚也搣了一下。本来心情就不好,经此一挫,素馨的心情更落到了谷底。
   开车转上布鲁克林大桥,雨越发下得大了,天空灰濛濛一片,前后见不到任何车辆。车子在桥面向前疾驶,素馨感觉自己像被吊在半空中,上是苍茫夜幕,下是湍湍河流,上不著天,下不著地,孤立无援的感觉顿然袭来。拧开收音机,素馨想舒缓一下情绪,听惯的华语电台正播放著音乐节目,赫然是刘若英的《一辈子的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一辈子都这么孤单

   我想我会一直孤单 ,这样孤单一辈子 ……”
   素馨的心像被蜇了一下,刺刺生痛,紧成一团。雨越下越大,雨水汩汩不停地泻下,车前玻璃一片模糊,任雨刷不停地拨动,还是无济于事。就像一个悲伤痛哭的人,无论怎样拭抹,还是止不住那不由自主喷涌而出的眼泪,模糊了双眼。


   跟著下来几个星期,父母忙著操办弟弟的婚事,没空迫素馨相亲。 素馨也尽量让自已很忙,人一忙,就不会想太多。弟弟东尼和未婚妻爱美原本只打算婚事从简,到市政厅注个册,然后旅行一转回来就当结完婚了。两家的老人却不同意,终身大事怎么可以办得这样冷冷清清?不是想从简就可以简的,看来结婚还真不只是两个人的事。
   办婚礼一开了头就知道简单不了:年轻人觉得乡下的习俗烦琐,能免则免,老人家却说传统的礼数万万少不得,饼卡、金器、大红被铺……样样置办,落娉礼,回大礼,“上头”仪式,环环照乡下俗礼做到足;年轻人喜欢圣洁的白色婚纱与新潮的晚装,长辈却说一定要穿喜庆的红色裙掛与传统的旗袍才像中式婚礼。怪不得现在的婚礼都办得像时装发布会,新郎新娘一天要换好几套服装。年轻人希望多请一些自已的朋友同事出席婚宴,不多走动的亲戚同乡就算了,长辈却认為亲戚同乡平时虽不多走动,有如此大喜事非请不可,何况人家子女结婚时也请我们,我们怎么可以不回请人家?会招人话柄的。既然请了这个那就不能漏掉另一个,客人越请越多,由原本两家人聚在一起吃顿饭变成请二十多席。
   东尼和爱美无论买结婚礼服,决定结婚当日用的花卉摆设,挑选回送给客人的礼物,设计请帖都询问素馨意见,要她在旁帮眼,理由是她有眼光。有时素馨自已想,是不是她眼光太高了,才没办法為自己选定一个嫁得过的男人。
   素馨总觉得这次婚礼是她最后一次照顾弟弟,帮弟弟的忙了。弟弟长大了,再也不是那个小时候赖床,要她催他起床上学催到烦的弟弟;不再是那个跟人打架,要她帮忙的弟弟;也不再是刚到美国时,英文不好学习跟不上,急得直哭要她辅导的弟弟。弟弟长大结婚了,结婚后,自然会有人照顾他,不需要她了。
   每次东尼和爱美叫到,素馨都很乐意帮忙,甚至有些事没叫素馨帮忙的,素馨也做了。素馨在曼哈顿下城上班,靠近唐人街,下班后去逛唐人街那些国货店,把红双喜贴纸、结婚对联、来宾签名本、红蜡烛、红色喜伞、红色描金绣花鞋等结婚要用到的东西,一件件买回家。素馨觉得买多一样,就是帮弟弟多一点,也可以让自己更忙。
   弟弟婚礼前一天,素馨到花卉市场买鲜花装饰家里。素馨平时就爱买花,但在不拥有爱情的日子,她总刻意避开玫瑰花:既然玫瑰花被人们赋与了象征爱情的特殊意义,在没有爱情的时候,抱著玫瑰花在街上走,就像小偷一样心虚。而当天,素馨以爱情的名义〔虽然不是自己的〕,理直气壮地买了一大堆各色各样的玫瑰花,心安理得、满怀欣喜地走在大街上,抱回家去。
    弟弟结婚那天中午,新娘迎进门,按传统习俗给各位长辈行礼敬茶。爸爸妈妈,舅舅和舅妈,姑父姑母,大表哥大表嫂,二表哥二表嫂……一对对坐上去,接受东尼与爱美的行礼敬茶。看著长辈一对对的坐上去接受敬茶,向新人赠送红包、礼物与祝福,素馨惊觉自己是唯一落单的一个。在这样的婚庆场合,如果按乡下的习俗,像素馨这样高辈份而又未结婚的人是不受欢迎,要回避的。素馨以前总觉得这样的规定迷信、没道理,是对单身人士的的歧视与不尊重;现在,素馨反觉得这样的规定充满人情味,高辈份而未结婚或失婚的单身人士被请离,可能并不是因為觉得他们不详,而是可能避免他们在别人成双成对的场合,觉得自己形单只影而悲伤自怜。
    晚上婚宴来了很多亲戚朋友,素馨早有心理准备,无论客人说什么,即使是最难听,最让人尷尬的话,也不放心里去。“听你妈说要办喜事,我还以為是喝你的喜酒呢!怎么让你弟弟爬了头?”“以前读书,毕业,出来工作都是我第一,这次轮到弟弟先结婚。”素馨不慌不恼回答。“素馨呀,你今年三十六岁了吧?怎么还不结婚?”“过两年才三十六呢,你记错了。”“没错!你年末出生的,按乡下算法,年末出生加两岁,是三十六啦!”素馨负责给客人带位子,每个客人见了素馨就问长问短,同样的几个问题要素馨老是重复回答,素馨渐渐有点招架不住了,把客人快快带到位子,就迅速离开,不让他们有更多机会发问。

   中国人大概是不善于直接用语言表达自我与情感的,卡拉OK的流行与此有关吧?跟很多中式婚宴一样,素馨弟弟的婚宴,唱卡拉OK也是重要的环节。伴郎与伴娘合唱了《选择》,新郎新娘情深款款合唱了一首《牵手》。结婚就意味著与自己选择的人牵手走下半辈子,可是选择一个可以牵手下半辈子的人不容易呀!东尼与爱美的歌声刚落,素馨就被眾人点名非唱一首不可。素馨没有摧辞,仓促中她选了她喜欢的《出嫁》: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 等待一生一世的情, 也许是宿命, 也许是注定, 我真的希望,能多点好运, 我用一生一世的心,换你一生一世的情……”
   虽说是唱给一对新人,素馨却觉得也是為自己而唱,素馨一直期待遇到一个可以值得她付出全部真心真情去爱的人。
   婚宴尾声,新娘子爱美拋花球时,宾客中未婚的女子都站出来,素馨远远地站在人群后,并没多大心思想去接住花球。接到花球的女子就是下一个结婚的人,素馨心想,即使是我接到花球,短时间内叫我到哪里找个人结婚?怎么可能是下一个结婚的?花球还是让给那些急著结婚的女友去接吧。爱美向后拋出花球,一群女士惊呼著去抢,一个人没接住,花球被弹向空中,在众人的争抢中,花球在几个人手种跳脱,最后竟跌落在无心争抢的素馨手中。在座的宾客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与欢呼声,“喔!素馨是下一个结婚的人啦----”

   婚宴结束时,素馨与家人一起欢送客人。所有的客人临走时再次祝福一对新人白头到老,早生贵子,更不忙叮嘱素馨快点把自己嫁出去,他们渴望着喝她的喜酒呢,不要让他们等太久了。
   驱车回家的路上,遇上塞车,车子走走停停,前进缓慢。在等候间,妈妈问素馨:“你有没有看到坐在我们邻桌的表姨妈?”当晚来的客人有些素馨也只是第一次见面,而且她尽量避开客人过度热情的关心,并没有多大留意。素馨妈不等她反应,断续讲,“表姨妈同我提到,她的侄子三十五岁,在曼哈顿中城做电脑工作,人品不错,我觉得挺合适的。上次人家特意来我们家你又加班。你有没有意思?如果有意思就最好尽快安排见个面……”
素馨在专心等红灯转绿,没有接妈妈的话。素馨妈妈急了:“每次跟你提都这样不理不睬的!过年就三十六了!你到底急不急呀?你还等什么?!”一份真挚的感情,苦苦追寻也未必一定能获得,但也不会像那自动落在手上的花球一样,从天而降。不是说:即使有前生的约定,也还要用心去寻找吗?素馨心想:已经等了太长时间了,不能再等了,是时候重新开啟紧闭的心门,接纳另一个人与新的感情了……
   耳边还响著妈妈的嘮叨,素馨把车转上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上没有了塞车,素馨脚一踩,加大油门,车子迅速飞驰而去,一路畅通无阻……




[ 此帖被犀利姐在2017-01-17 11:40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joyli 金钱 +5 不能等了, 即是没有续篇六 七 八 九......了? 2017-01-17
离线joyli

发帖
37410
金钱
353269
经验值
735
只看该作者 42楼 发表于: 2017-01-17
不能等了, 即是没有续篇六 七 八 九......了?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43楼 发表于: 2017-01-17
回 joyli 的帖子
joyli:不能等了, 即是没有续篇六 七 八 九......了? (2017-01-17 01:17) 

这个故事就到此为止,告一段落了。结尾说“一路畅通无阻......”,暗示女主角不需再等了。不过机缘巧合的话,续写主人公将来的生活也是可以的。谢谢提示!
离线犀利姐

发帖
926
金钱
10526
经验值
117
只看该作者 44楼 发表于: 2017-02-10


海内海外过新年
李喜丽

   小时候过新年有浓浓的年味,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新年庆祝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庆祝活动和应节食物都丰富多彩。
   小年是灶君上天“述职”的日子,人们要祭灶给灶君饯行,在我的家乡(广东台山)叫“供灶”。供物有:炒米锭、柑桔、红糖、利是(红包)等, 摆在贴有“一日三餐煮,四时五味香”的灶君神位前。炒米锭是糯米炒熟磨粉加糖做的,又甜又粘,用来粘住灶君的口,让他不会说多错多,又让他口甜可以为这家人多多美言。另外在灶旁摆放一整棵带尾叶的甘蔗,甘蔗有节,用作灶君登天的梯子,甘蔗有尾,代表做事有头有尾。甘蔗要一直摆放到到年三十晚,迎接灶君回来一起团年。小时候过新年有浓浓的年味,是一年中最幸福的日子。新年庆祝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庆祝活动和应节食物都丰富多彩。
   供灶后就是“扫陈”清洁大扫除,一般在腊月二十八做完,因为“年廿八,洗邋遢”,取“易发”之好意头。家家户户把屋里屋外,从天花板到地板都彻底洗扫干净。全部被褥衣服、家具杂物,包括床板抽屉都拆出来,搬到水井旁或小河边洗刷晾晒。讲究的人家还给门窗换刷新漆。焕然一新的家里贴上福字、对联、门神、年画、挥春(就是“恭喜发财”等吉利字帖),摆上金桔、富贵竹、水仙、桃花等年花装饰,就更喜气洋洋了。每个人也要在年二十八洗头、剪发、沐浴,除旧迎新,万象更新。
   大年三十的前两天人们忙于准备年菜和各式糕点。 过年的应节糕点有年糕、开得像朵花似的蒸发糕,花生白糖馅的煎堆、菜肉馅的炸咸角子等,这些糕点都是每家的主妇从舂米粉到捏做到蒸炸,化很多时间和心意做出来的,不仅用来自家祭神、吃而且是带去走亲戚拜年的礼品。
   大年三十那桌年丰盛的团年饭是过年的重头戏,很多年菜都有很吉利的意头。鸡还是白切鸡,讲求肉鲜嫩爽滑;鹅是用糖、醋、酱油、酒、陈皮、八角等调料慢慢焖卤几个小时到五味香浓(已经二十几年没吃过,只能凭记忆流口水了)。鸡寓意“有计谋和大吉”, 鹅有高冠,寓意“高升加官”。整条鲮鱼用油煎到皮脆肉酥,团年饭时摆上桌但不能被吃掉,寓意“完完整整,连年有余”;发菜炆猪手寓意“横财就手”,蚝豉腐竹谐音“好市富足”,带丁的慈姑代表“添丁,人丁兴旺”;还有芹菜(勤劳)、葱(聪明)、豆芽(如意)、粉丝(长寿和长长久久)等等,每样菜肴都包含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望。
   家乡的人年三十晚未必守岁,但年初一必须早醒吃斋,越早彩头就越好。很多人可能觉得一些传统习俗完全是迷信毫无根据而不屑,其实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很多习俗是生活的智慧,比如年初一吃斋就是在年三十晚吃过一顿丰盛的荤菜后,以素淡的饮食平衡一下肠胃,是很科学的饮食配搭。
   小孩在此起彼落的鞭炮声中醒来,穿上新衣服,给大人恭贺新年后就拿到最让人兴奋的红包了。吃过斋菜后村里人到各家各户去串门拜年,互相恭祝,小孩会拿到更多的红包。每家的桌子上摆着八角形的全盒,放满瓜子、花生、开心果、糖果、糖冬瓜、蜜饯等零食招待客人。
   舞龙舞狮、禾场上“摆武档”(武术表演)、唱粤剧大戏、放电影、排球比赛等庆年活动从年初一开始轮番上演,热闹非凡!年初二是回娘家走亲戚拜年的日子,小孩甭提有多高兴了,因为又有更多红包落袋!接着下来是开年、迎财神、初七人日吃油饭,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汤圆闹花灯,新年庆祝才落下帷幕。
   移民美国后,即使新年没有假期,我家还是保持吃团年饭的习俗和大年初一起个大早吃完斋菜再去上班。我自己也在成家有小孩后,新年给小孩换上喜庆传统的唐装,买年花添喜气,派发红包,蒸鲤鱼年糕赠送亲友,把传统年俗延续下来。
   我工作的学校华裔学生很多,近几年来庆祝中国新年的活动越来越丰富,学生学习写挥春、剪纸、折红包灯笼、舞龙舞狮、跳中国舞等,感受中国文化。
   纽约市曼哈顿唐人街、皇后区法拉盛、布鲁克林八大道等华人聚居的社区每年都有很大型的庆祝新年活动。舞龙舞狮、燃放鞭炮、花车游行、政要贺岁、文艺汇演,整个社区锣鼓喧天、花炮齐鸣、彩纸飘飞,好不热闹!好多华人带着小孩来感受新年气氛,许多洋人也来凑热闹,舞狮和敲锣鼓的也不乏洋人面孔。那普天同庆大联欢的场面不亚于时代广场新历年倒数。
   上年孙悟空六小龄童带领的《百猴闹春》快闪活动轰动时代广场,今年神曲歌后龚玲娜引领华洋粉丝《鸡鸣东方》唱响布鲁克林,纽约华人《快闪贺新春》上了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给国内同胞拜年。哈德逊河上有隆重绚丽的焰火表演,帝国大厦换上象征中国年的红黄两色彩灯,照亮纽约夜空。
   国内的亲戚朋友见了我在微信朋友圈发的照片,惊叹:怎么你们纽约的年味比国内的年味还浓?或许吧,国内人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食物在平时就可以吃到,很多贺年东西可以直接买来,少了那种一年一度的期盼和亲力亲为的参与,加上年轻人越来越热衷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浪漫节日,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不以为然,年味也就自然越来越淡了。而我们生活在国外的华人,害怕中国人的传统在异国文化的包围下会消失湮灭,反而选择了坚守和传承,尽量把年味保持下来。


[ 此帖被犀利姐在2017-02-10 08:55重新编辑 ]
1条评分金钱+5
余宋一招 金钱 +5 优秀文章,支持! 2017-02-10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