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大广海湾启动海洋经济新引擎 江门大广海湾经济区(以下简称“大广海湾”)位于江门市东南部,东邻中山、珠海,西连阳江,北接江门主城区,邻近港澳。规划范围包含20个镇、开发区。总规划面积约324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约520平方公里,起步区面积约27.5平方公里,2012年末常住人口约84万。规划优先识别区内重要生态资源,划定生态控制线,严格控制生态控制线以内的开发建设活动,保障生态安全。实际开发建设面积控制在规划总面积的10%以内,实施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各类生态区、保护区、绿地、公园等区域面积占规划总面积的80%以上。
大广海湾是以经济发展功能为主导的经济区,有别于主城区的“扩容提质”。大广海湾规划建设坚持“科学规划、从容建设”原则,把海洋、森林、绿地等自然资源、岸线资源、土地资源、产业资源、华侨文化资源统筹联系起来,系统开发、系统保护、综合利用,建设现代生产要素集中、生活环境和谐优美、海洋生态文明突出的经济区。在这片区域里,既有产业发展载体,又有生态环境屏障,既有产城融合的现代新城,又有传承展示特色文化元素的风情小镇。
“风头水尾”变“龙头凤尾”
江门市委书记刘海表示,长期以来江门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大量的海洋和岸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江门海岸线长414公里,占全省的1/10,目前湾区开发强度仅5%。受对外交通的限制,接受珠三角核心地区特别是港澳地区辐射较困难。但港珠澳大桥即将开通,激发了港澳与珠江西岸拓展合作的活力,港珠澳大桥珠海落桥点到大广海湾仅62公里车程。加之江门市全力打通贯穿江门地区的江门大道,强化了与广佛经济圈和珠中的对接,可以说,江门的区位形态从过去的“风头水尾”变成了“龙头凤尾”。
当前国家和省大力实施海洋发展和扩大开放战略,江门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江门规划建设大广海湾正当其时。
大广海湾《总体规划》由省
发改委与江门市政府联合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规划编制工作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明确支持和指导。《总体规划》于9月下旬经江门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10月下旬,在省直部门联审会和专家评审会上获得通过。
实际上,大广海湾发展空间确实广阔。首先,该地区目前土地开发强度低,银湖湾未来可连片开发的面积近47平方公里,广海湾可围填海面积达170多平方公里,充裕的土地储备为未来的发展提供了稳固的支撑。
其次,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大广海湾位于珠三角与粤西及泛珠三角的连接点,港口、轨道、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方式齐全,已建成新台、江珠、西部沿海等多条高速公路。随着港珠澳大桥、深茂铁路、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大广海湾连接珠三角及港澳地区与粤西和大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将更为凸显。同时,当地港口条件良好。广海湾及川岛地区建港条件优良,广海湾鱼塘港可建设5万—10万吨级泊位,川岛具有建设30万吨级以上大型深水港的条件;银洲湖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口,已初步建立起沿江港口群,新会(天马)港是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
另外,大广海湾地区是全省森林、海洋、湿地三大生态系统资源最丰富也最完备的地区之一,大陆海岸线长约420公里,在
广东六大“湾区”中位居第二;镇海湾区域红树林的连片面积位居珠三角之冠;现状无大型临海重化工业,是广东不可多得的滨海净土。
江门五邑是“中国第一侨乡”,中西文化在大广海湾地区不断交融,形成了独具魅力的侨乡文化特质。
实现五大定位
大广海湾经济区从广东省、珠三角、粤港澳合作、泛珠合作和江门自身层面规划了五大定位。
一、全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建设油气勘探开发保障基地和远洋渔业综合补给基地,服务国家南海资源开发战略;建设国际知名的滨海
旅游休闲目的地;将大广海湾打造成为广东海洋经济试验区的示范基地。
二、珠三角实现大跨越发展的新增长极。培育促进珠三角优化发展的产业和创新高地。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
新兴产业,与广佛地区形成深度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促进与珠中海洋工程装备制造、精细化工、循环经济等产业合作,建立珠中江一体化发展的临港产业合作区;打造珠江西岸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的新平台。
三、珠三角辐射粤西及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打造珠三角与粤西及大西南地区人流、物流和资金流高效运转的节点。与湛茂阳港口群实现分工合作与错位发展;加快推进新兴—广海铁路建设,开辟面向粤西及大西南的原材料和产品进出口的新通道,为粤西及大西南企业对外招商引资和产业升级提供服务。
四、珠江西岸粤港澳合作重大平台。加强与港澳合作发展,搭建港澳地区高端服务业进入内地以及内地企业“走出去”的融合发展平台。发挥江门籍港澳同胞、海外侨胞资源丰富的优势,与港澳联手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积极推进与东南亚及欧美地区的合作,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五、传承华侨文化的生态宜居湾区。建设面向华侨华人的文化交流基地和创业基地。建设侨乡文化特色彰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绿色低碳湾区。
5年打基础 8年初见成效
近期,起步区基础框架初步形成。起步区内重大交通、市政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银洲湖、广海湾港口集疏运系统启动;银洲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银洲湖循环经济产业区、银湖湾新城中央休闲服务组团以及广海湾新城临港产业区等建设初具规模。到2017年,人口规模达到10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30亿元,实现地区生产总值比2012年翻一番的目标,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7万元。
中期,经济区产业主体功能基本形成。起步区建设初具规模,以轨道交通、高快速路和水上交通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基本建成,主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比较完善;银洲湖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区、银洲湖循环经济产业区、银湖湾新城、广海湾新城等城市和产业园区内部各组团主体功能基本建成;镇海湾海洋产业发展区初具规模;上下川岛建成一批滨海旅游区。到2020年,人口规模达到11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2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万元。
远期,基本建成核心区功能齐备、产业竞争力强、滨海特色鲜明的经济区。综合交通网络更趋完善,珠三角辐射粤西及大西南的枢纽型节点地位基本确立;由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组成的产业体系形成较强竞争力;上下川岛达到国际滨海旅游区的水平;城市和风情小镇基本建成。到2030年,人口规模达到150万人左右,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万元。
生态、产业、城市和谐发展
坚持生态优先。区内优先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使发展规模和速度与资源环境的承载能力相适应。控制保护生态资源,构建山、海、田、湿地四位一体的生态保护屏障。
保护海洋生态系统,集中集约用海,实现海洋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建设“山海相望”的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体系,实现重要森林资源的合理保护与开发。建设特色海滨湿地系统,划定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建设湿地公园。建设海上田园公园与生活体验型田园公园,构建集生产、生活、科研、休闲于一体的田园生态系统。建设贯通山、海、江、田、城的生态廊道,构建隔离各个发展组团的生态保护屏障。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以产业集群化、高端化、低碳化发展为目标,防止滨海岸线重化工化。重点打造以临港先进制造业、海洋新兴产业、现代生产服务业为主导,以现代生活服务业和生态农渔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建成我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新兴海洋产业发展高地。
充分利用大广海湾先进制造业基础和港口条件,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重点发展临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产业;深入实施科技兴海战略,重点发展海洋生物、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海洋新兴产业,建设广东海洋科技创新平台、海洋高技术成果转化基地和产业基地;创新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机制,建设支撑性产学研创新平台,成为立足珠三角、服务粤西及大西南地区的新兴生产性 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滨海旅游、健康服务、影视文化等生活服务业,打造与港澳配套的高品质度假及生活服务基地;建立以现代渔业、精致农业和休闲农业为主导的现代农业体系,建设珠三角和港澳地区鲜活安全
农产品(
000061,
股吧)供应基地,打造国家现代化农业示范区。
新老互动、产城融合。形成城市与交通、服务及生态环境有机协调的空间格局。
—修复自然生态岸线,强化生态隔离,构建与各功能组团紧密联系的“蓝网”和“绿网”。打破行政界限,形成生态型组团式空间发展格局。
—全面协调大广海湾与江门主城区以及其他城区的关系,形成沿江沿海、经济区与现有城区的互动发展格局。推动银湖湾与江门主城区互动发展,推进江门主城区沿崖门水道向南拓展,疏解主城区部分人口和功能,引导银湖湾、银洲湖与江门主城区形成“江海联动”格局;推动广海湾与台山城区互动发展,加强台城与广海湾南北向高快速交通联系,通过广海湾临港产业区建设,完善台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台山“南北双城”格局;推动镇海湾与恩平城区互动发展,依托镇海湾恩平港等基础设施,推动恩平城区向南发展,为恩平城区提供现代物流服务,通过镇海湾海洋新兴产业发展,促进恩平城区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大力推动符合功能导向和就业容量大的产业项目向新城集聚,培养壮大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群,增强新城的产业支撑功能。
深化区域合作。按照“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作共赢”原则,发挥大广海湾的区位优势和五邑地区的侨乡优势,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和新机制。
链接
大广海湾经济区按照强化城镇、产业的轴线拓展态势,依托汇聚滨海发展资源的东西向黄金海岸带和三条联动主城区的南北向江海拓展轴,以线(发展轴带)聚点(滨海特色发展组团),形成紧凑发展的“一带三轴、一核三片”生态型组团式空间格局,重点培育一批侨乡特色小镇,打造区域共建、陆海联动、产城融合、人文荟聚的“滨海魅力长廊”。
一带
一条黄金海岸带
依托沿海高快速路、景观大道和城际轨道,整合港口和岸线资源,形成贯穿大广海湾东西向的滨海城镇和产业功能集聚轴,串联一批现代产业组团和滨海风情小镇,形成“东承环珠江口湾区、西联粤西和大西南地区”的沿海黄金发展带。
三轴
三大产城拓展轴
构建三条面向区域的城市功能发展轴,拓展大广海湾发展空间,贯通南部的银湖湾、广海湾、镇海湾与中部的江门主城区、台山主城区和恩平主城区,向北拓展与广州、佛山、肇庆以及粤西北、大西南等地区的联系。
东部江门主城区-银湖湾拓展轴。依托广佛江快速通道、省道270、东部城市轨道线等重要交通通道,沿银洲湖水道,加强银湖湾与江门主城区的联系,重点建设银洲湖两岸先进制造业产业区和银湖湾休闲商务区,承担先进制造、商贸物流、休闲商务等主要功能。
中部台山主城区-广海湾拓展轴。依托新台高速、新兴-广海铁路等区域性 交通通道,加强广海湾和台山主城区的联系,重点建设广海湾临港产业区、广海湾服务中心区、上下川国际旅游片等,承担先进制造、商贸物流和旅游服务等功能。
西部恩平主城区-镇海湾拓展轴。积极推进镇海湾航道整治和省道276整合改建工程,加强镇海湾和恩平主城区的联系,重点建设恩平港区、镇海湾两岸红树林观光区和生态农业区,引导商贸物流、生态旅游、现代农业等功能集聚。
一核
银湖湾—广海湾滨海核心区
核心区包括银湖湾围垦区、广海湾围填海区以及都斛镇、赤溪镇、广海镇的部分地区。依托围填海区的土地资源、深水港以及丰富的华侨资源,创新开放机制,汇聚珠三角的产业、人才、科技资源和港澳及华侨的资金、市场资源,吸引海外华侨回归创业,打造粤港澳经贸合作区及面向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新创业基地和文化交流基地。
—银湖湾粤港澳经贸合作区。重点培育休闲度假、特色商贸、科技研发、商务办公等功能,成为延伸港澳现代服务业优势的后方服务平台以及与港澳配套的商务休闲旅游基地。
—广海湾服务中心区。广海镇南部围填海区重点发展科技研发、教育培训、社区服务等生产生活服务业,为临港产业及滨海旅游提供配套服务,建设区域综合服务中心。
—广海湾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绿色能源、海洋装备和港口物流等产业,成为服务江门、面向粤西和大西南的能源材料储运中心和现代海洋装备制造基地。
—广海湾物流园区。强化区内现代物流和配套的贸易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港口物流,拓展商品展示、国际中转、出口加工、检测维修等业务。依托深水港争取申报综合保税区,在投资准入、货物贸易便利化、扩大服务业开放等方面先行先试。
三片
银洲湖沿江产业片、上下川国际旅游片、镇海湾海洋生态发展片
银洲湖沿江产业片。包括银洲湖两岸的新会高新技术开发区、双水镇、三江镇、古井镇、崖门镇等地区。依托良好的产业基础和邻近广佛都市区的区位优势,大力推进产业合作、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创新,打造珠三角先进制造业发展示范区。
上下川国际旅游片。依托川岛特色海岛旅游资源,重点发展休闲度假、邮轮游艇、海上运动等高端旅游产品,联动港澳开辟“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打造成为国际知名的海岛型旅游目的地。
镇海湾海洋生态发展片。包括镇海湾水道两侧的海宴、汶村、北陡、深井、横陂等镇。依托镇海湾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渔业资源,着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重点发展海洋生物利用、农副产品深加工、健康养殖、生态观光旅游等功能,打造珠三角联动粤西地区的海洋新兴产业合作集聚区。
同时依托原有老镇的历史文化资源和配套设施,保护传统的建筑风貌及与其相互依存的自然景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打造体现传统侨乡风貌的小巧、精致、文化气息浓厚的九个侨乡特色小镇:古井南宋古城风情小镇、沙堆水乡风情小镇、都斛温泉养生风情小镇、赤溪客家风情小镇、斗山田园风情小镇、端芬侨乡风情小镇、深井红树林风情小镇、北陡石文化风情小镇、横陂矿冶风情小镇。
本版文/图:蒋景宣 编辑统筹:杨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