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8645阅读
  • 30回复

陈姓转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1-03-09
— 本帖被 花心萝卜 从 畅所欲言 移动到本区(2011-03-11) —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陈姓是中国众多姓氏中,按人口计算居全国第五大的姓。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陈姓为现代中国第五大姓。 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陈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陈姓在广东福建浙江江苏香港澳门台湾都是第一大姓氏,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
[ 此帖被GUANYU在2011-03-09 07:10重新编辑 ]
分享到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1-03-09
                                                                                                                                                                                                                                                                                                                                                                      
[font=楷体_gb2312;]陈姓出自姚姓或妫姓
[font=楷体_gb2312;]  舜帝的后裔。,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今河南濮阳范县),以地取姓为姚。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周武王灭纣以后,建立周朝以后,找到舜的后人陈胡公妫满,封他在陈(今河南省淮阳县)这个地方,建立了「陈国」。舜帝的后裔妫满子孙有以国为姓的,即成为陈姓的由来。以国为姓,使用陈姓的始祖是胡公满,陈姓主要开始使用于周朝初年的陈胡公满,胡公满是三皇五帝之一的虞舜姚姓的后代。舜帝姓姚,舜在被选为尧的接班人前,尧为了考察他,让舜搬到妫水旁居住,所以舜的部分后代便以所居住的这条河为姓,为妫氏。 部分改姓的本姓是姚的族人后来有改回姚氏,部分没有改回来,便发展出其他姓,比如陈姓——《唐书·宰相世系》部分又改回本姓姚的:舜后代胡公妫满封于陈,至陈敬仲(陈完)仕齐,又改为田氏。王莽封本姓为姚的姚氏族人田丰为代眭侯,后丰子田恢为避王莽之乱,过江徙居吴郡,又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姚氏。从姚姓发展到妫姓,再到妫陈胡公满传至10世孙陈完,陈国内乱,陈厉公的儿子陈完怕株连自己,出奔到齐国,以故国为氏,称陈氏。 后改为田氏。到十代孙田和时,废齐康公而自立为齐太公,并受到周王朝和诸侯列国的承认。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田代齐姜”。 公元前221年,齐王建时,齐国为秦所灭。齐王建亡国后,子孙纷纷改姓避难,舜帝一系又经历了一次大分化。田姓今在中华大姓中列第34位。齐王建三子:升、桓、轸。升、桓改为王氏,其后代即汉代王莽一族。轸奔楚为相,后迁入颍川(今河南长葛)。田轸复姓陈。自秦汉以来,由田姓复姓归宗的颍川陈氏一支,在中国历史上十分显赫,繁衍极盛,播迁极广。前文已经叙述,从姚姓族人衍生出妫姓,再妫姓改姓陈姓、胡姓,部分陈姓再改为田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妫姓,其五代孙妫敷,又改回为本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部分田姓族人改为王姓。其它从从姚姓族人衍生出的姓氏没有改回族人最早的本姓姚姓的,便继续发展出其他姓。陈姓发展历程:舜重之以明德,自虞幕至虞舜,有近1500多年的历史,《韩非子》说:虞夏二千余岁。《国语》记载幕能帅颛顼者也,有虞氏报焉;杼能帅禹者也,夏后氏报焉;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高圉大王能帅稷者也,周人报焉。虞夏商周四代是奴隶社会的顶峰的代表,华夏正统。自黄帝至舜、禹,皆同姓而异其国号,以彰明德。因舜帝生于姚虚而姓,其子商均生于妫汭而姓,《尧典》记,舜“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夏代虞后,虞族子孙亦姓,姓妫,姓姚,姓,姓......在夏代,有虞氏的首领虞思曾帮助的后代少康复国......;在商代,《世本》宋忠注:“虞思之后,箕伯直柄中衰,殷汤封遂于陈,以为舜后是也。”;在周代,《史记》、《左传》记载:《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之产曰:昔虞阏父为周陶正,以服侍我先王,我先王赖其利器用,与其神明之后,以备三恪,庸以元女太姬配胡公而封诸侯。”《史记》详细见陈杞世家;自陈胡公以后其子孙姓陈,姓,姓......;陈完,陈厉公之子,陈氏重要支系,详见田敬仲完世家,陈完的子孙代姜齐称孤道寡,陈完的子孙姓陈,姓,姓王,姓,姓......详细见右表(点击放大),虞舜帝部分后裔简表,商族姓氏参考宋微子世家,在此不再累述。另外根据唐书记载,汉族姓出自陈国,始祖李利贞为陈国大夫,老子亦陈国人。孔子亦在陈国居住了三年。[font=楷体_gb2312;]
[ 此帖被GUANYU在2011-03-09 07:15重新编辑 ]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1-03-09
                                                                                                                                                                                                                                                                                                                                                                        
[font=新宋体;]中国古部落名。
[font=新宋体;]  陈丰氏是黄帝氏族的一个重要分支部落,是黄帝部落的姻亲。“帝喾取陈锋氏女,生放勋(尧)。”(《史记·五帝本纪》)。帝是黄帝的曾孙,颛顼的族侄。“陈丰,一作锋,邦也。侨极娶陈丰氏生帝喾,喾复娶陈丰氏生帝尧,齐之丰丘,陈氏邑也。”(《路史·国名纪己》)《索隐》、《人表》、《正义》等著作都认为锋、峰、丰、邦同意通义,陈锋、陈丰、陈邦指的是一回事。)可见,黄帝家族与最早见于记载的陈丰氏部落是两个互相通婚的双胞族,形成了炎黄氏族部落大联盟的强大基础。随着时间的流逝,此族已经淹没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之中,融合进黄帝的姬姓的大家族中,其后无显族出现。
[font=新宋体;]  补充:殷墟甲骨卜辞载商人高祖夔,据王国维考定,“夔”为“帝喾”之名,因形讹而成“夋”。因此由夔神而分化成喾、夋二神,同见于《山海经》神话中,唯“夋”写作“帝俊”,为全书中最主要最显赫的一个上帝神。“帝喾”只偶尔提到两三次,而另外分化出“帝舜”一神。自晋郭璞至近代学者多认为“舜”自“夋”音变而出。是“喾”与“俊”、“舜”原由同一神“夔”分化出来已可论定。可参阅《山海经》郭璞《注》、郝懿行《笺疏》、毕沅《新校正》、王国维《殷先公先考》、郭沫若《古代社会研究》、《卜辞通纂》、袁珂《山海经校注》,这也同时证明了虞族和商族的血缘关系.
[font=新宋体;]编辑本段陈姓始祖
[font=新宋体;]
[font=新宋体;]  

陈胡公
[font=新宋体;]陈胡公。陈胡公本妫姓或姚姓,有虞氏,名满,字少汤,系舜帝之子商均的32世孙。舜,也称虞舜,黄帝八世孙,生于姚地,以地取姓为姚。商朝末年,舜帝的第32代孙虞阏父(又称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追封先贤遗民时,把虞阏父的儿子虞满封于国号陈,侯爵。按照宗法制度和胙土命氏的惯例,赐命之为陈氏,遂称陈满谥号胡公,史称陈胡公(《国语》作虞胡公),为陈氏的得姓始祖。周武王并将长女太姬嫁给他,备以三恪,奉祀虞舜。后新朝王莽登帝位,封陈胡公为陈胡王[font=新宋体;]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陈姓名人[font=&quot]

  陈完,春秋时齐国大夫。即田敬仲。陈厉公子。前672年,陈宣公杀其太子御寇,他与寇相友善,恐祸及身,出奔至齐。齐桓公使为工正,列为大夫。自入齐后,由陈改姓田氏。死后谥敬仲,为田齐始祖。
陈胜吴广起义
陈胜(?-208),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领导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性的农民战争。
  陈平(?-178)西汉王朝开国功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宰相之一。
  陈汤,汉族,字子公,山阳瑕丘(山东兖州北)人,西汉大将。西汉元帝时,他任西域副校尉,曾和西域都护甘延寿一起出奇兵攻杀与西汉王朝相对抗的匈奴郅支单于,为安定边疆做出了很大贡献。
  大胜之后,甘延寿、陈汤给汉元帝发去那封流传千古、扬眉吐气的疏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与甘延寿的征战,结束了匈奴南北分裂的局面,稳定了汉朝的西北边疆,为汉王朝立下一大奇功,但西汉朝廷内却有不同看法,一些人认为他们擅自兴师矫制,不杀他们便属优待了,如果再加赏赐官,则后继者岂不都会不听命朝廷擅自行动了吗?而故宗正刘向则认为郅支单于囚杀汉使者,残暴西域各国,理当讨伐之,陈汤、甘延寿出奇兵攻杀郅支单于,是在西域地区为西汉朝廷扬威,立千载之功,建万世之安,其勋莫大焉,应该尊宠爵位,以劝有功。(《汉书·陈汤传》)最后,元帝折衷两派意见,封延寿为义成侯,拜为长水校尉,赐陈汤关内侯,拜为射声校尉
  陈汤攻杀郅支单于之后,原来就归降的呼韩邪单于更加臣服,表示愿守北藩,累世称臣。在汉朝的帮助下,呼韩邪单于重新统一了匈奴,此后汉元帝又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结束了百余年来汉匈之间的武装冲突,恢复了旧日的和亲关系,这种和平局面一直持续了半个世纪,这一切,陈汤是建立了首功的。
  瑕不掩瑜,陈汤在汉代历史上是值得一提的人物。
  陈寔(104-187)东汉颍川许县(今河南许昌)人,字仲弓。初为县吏,曾入太学就读。后任太丘长。党锢之祸起,被连,余人多逃亡,他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恃。自请囚禁。党禁解,大将军何进、司徒袁隗招辟,皆辞不就。
  陈琳(?-217),汉末文学家。字孔璋,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建安七子之一。初从袁绍,后归曹操,为司空军谋祭酒,管记室。陈琳诗、文、赋兼善。诗歌今存4首,代表作《饮马长城窟行》是最早的文人模仿汉乐府之作。散文以表章书檄最有影响,代表作《为袁绍檄豫州文》,是一篇为袁绍声讨曹操的檄文。辞赋有《武军赋》、《神武赋》等。原有集10卷,已佚。明代张溥辑有《陈记室集》。
  陈群(?-236)三国时魏国大臣。字长文。颍川许昌(今河南许昌东)人。初任刘备别驾,后投奔曹操,征召为司空西曹掾属。魏建国后,迁御史中丞。延康元年(220),文帝曹丕封他为昌武亭侯,徙为尚书。后为镇军大将军,与曹休、曹真、司马懿并列为四大将军。不久又授以司空,录尚书事。他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将地方士人按才能分定九等,上报政府,按等选用,后逐渐演变为士族垄断政权的工具。
  陈寿(233-297)西晋史学家。又作长寿,字承祚。蜀国巴西安汉(四川南充)人。
  陈安(?-323),十六国时秦陇人民起义军领袖。322年,在秦陇发动起义。氐、羌族人民纷起响应,众至十余万,他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凉王。以上邽(甘肃天水)为根据地,攻占附近各县。次年,前赵国君刘曜亲自督军围剿起义军,他率军血战,战死。陇上人作歌以悼之,称他为陇上壮士
  陈庆之(484-539),南朝梁将领。义兴国(今江苏宜兴西南)人。幼从梁武帝(萧衍),颇受信任。梁武帝大通二年(528),魏北海王元颢降梁。武帝令他率七千人送元颢回北方。次年,入洛阳(今属河南),计取三十二城,四十七战,无不胜利。未几,以兵少受挫,退回南方。后历任北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北司二州刺史等职。卒,谥武。
  陈伯之,南朝梁将。济阳睢陵(江苏睢宁)人。有勇力,为盗乡里。乡人车骑将军王广之爱其勇而用之。齐时以军功迁至骠骑司马、刺史。天监元年(502)降魏,官为平南将军。后梁伐魏,他于寿阳率众归梁,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太中大夫
  陈霸先(503-559)南朝陈创建者。陈高祖。公元557-559年在位。字兴国,小字法生。吴兴长城(今浙江长兴)人。出身小吏,喜读兵书,长于军事。太清三年(548)始兴(今广东韶关)起兵,受湘东王萧绎节制,与王僧辩会师讨灭侯景,进位司空,领扬州刺史,镇京口。承圣三年,西魏陷江陵,杀梁元帝,他与王僧辩迎立萧方智为梁王。四年,王僧辩又纳北齐扶植的萧渊明为帝。他起兵袭杀王僧辩,拥萧方智为帝,并击败北齐军,进爵为王,十月代梁即皇帝位,国号陈,改元永定。毛泽东也曾经要求人们读读《陈书》,了解陈霸先的身世经历。陈霸先之所以伟大,不仅在于他是一朝开国皇帝,还在于他具有彪炳千古的贤明人格。
  陈后主(553-604),南朝陈皇帝。即陈叔宝。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嫡长子。天嘉三年(562)立为安成王世子,太建元年(569)立为皇太子,十四年即位。大造宫室,亲信佞臣,不理政事。恃长江天险,不设边防。祯明三年(589)隋军直入建康,被俘至长安。隋仁寿四年卒于洛阳,追封长城县公,谥号炀。明人辑有《陈后主集》。
  陈稜(?-619),隋将领。字长威,庐江襄安(安徽巢县)人。文帝时为开府。炀帝时,历仕骠骑将军、武贲郎将、御卫将军。大业五年(609),曾奉诏与张镇周率众万人渡海入流求(台湾),以功进位右光禄大夫辽东之役,以宿卫有功迁左光禄大夫。参与镇压杨玄感及江淮农民起义。江都兵变,炀帝被杀后,投杜伏威。后为其所杀。
  陈硕真(?-653)唐高宗时农民起义女首领。睦州(治今浙江淳安)人。永徽四年(653),与妹夫章叔胤在睦州率众起义,自称文佳皇帝,以叔胤为仆射。起义军先后攻克睦州、桐庐、於潜等地。后为婺州刺史崔义玄等所败,她与叔胤均遇害,余众皆降。
  陈子昂(659-700),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属四川)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陈拾遗。少任侠24岁举进士,以上书论政得到武后重视,授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辞官还乡,后被县令段简迫害冤死狱中。于诗标举汉魏风骨,是唐诗革新的前驱者,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有《陈伯玉集》。
  陈抟(?-989),北宋初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河南周口鹿邑县)人。早年熟读经史百家之言,兼通医理、佛学,明天文地理。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著述有《无极图》、《先天图》、《九室指玄篇》、《易龙图》、《三峰寓言》、《高阳集》、《钓潭集》、《赤松子八诫录》、《阴真君还丹歌注》、《人伦风鉴》等。[font=&quot] [font=&quot]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火烧陈友谅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出身渔家,曾为县吏。参加徐寿辉红巾军,以功升元帅。元至正十一年(1351)倪文俊起义,为徐寿辉军薄掾,因功升为元帅。十七年杀倪文俊,兼得其众,任平章。后连克江西,福建诸郡。至正十九年挟持徐寿辉迁都江州(江西九江),自称汉王。次年闰五月杀徐寿辉,建都江州,自立为帝。国号大汉,改元大义。二十三年率军与朱元璋战于鄱阳湖,大败,中箭死。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青年将领,后期军事统帅。广西藤县人。少孤,14岁随叔父参加金田起义。清咸丰三年(1853)随军西征。次年攻武昌,因功升殿右三十检点,转战湖北、安徽等地。六年春,镇江被困,随燕王秦日纲往援,大败清军,与各友军共破江北、江南大营。石达开出走后,受封为成天豫、又正掌率、前军主将。八年夏与李秀成先破浦口江北大营,继而全歼湘军精锐李续宾部。九年晋封英王。十年会同各军再破江南大营,东征苏()、常()。次年回师径援安庆,多次苦战失利。同治元年庐州失守,退往寿州,为叛徒苗沛霖诱捕,在河南延津就义。
陈毅元帅像
陈毅(1901-197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陈赓(1903-1961),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原名陈庶康湖南湘乡人。员会副主任、国防部副部长。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八届中央委员。
  
陈赓将军像
陈锡联 1915.11999.6.10,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汉族。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人。曾用名陈普庆。
  陈亮(1143-1194)南宋思想家。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字同甫,学者称龙川先生。绍熙四年(1193)进士第一。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赴而卒。才气超迈,喜论兵事,力主恢复,反对和议。曾多次上书,遭当权者嫉恨,三次下狱。为学反对理学家空谈道德性命,提倡经世济民的事功之学。与朱熹友善,在学术思想上,却屡辩王霸义利。为永康学派主要代表。议论纵横,说理透辟。词作豪放激越。有《龙川文集》、《龙川词》,近经整理为《陈亮集》。
  陈亮,元末明初诗人。字景明。长乐(今属福建)人。洪武中,郡县累召不起,潜心著述。结草屋于沧州中,建一小楼,名为储玉楼,购四方古今图籍藏庋其中。工诗文,为闽中十才子之一。以元代儒生自居,不仕明。著有《沧州储玉斋集》。
  陈诚(1365-1458),明外交家。字子实。江西吉水人。洪武进士,授行人。出使安南(越南北部),令其归还所占广西思明府、丘温等五县。永乐间三使西域,遍历哈里(阿富汗赫拉特)苏联撒马尔罕等中亚十七国,历时八年,行程六万余里。为发展各国友好关系作出贡献。并留意图记各国山川、城池、风俗、物产,撰成《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累官光禄寺,事右通政。有《陈竹山文集》。
  陈明遇(?-1645),南明抗清义军首领。遇一作选。浙江人。弘光元年(1645),任江阴(今属江苏)典史,被当地人民推为抗清义军首领。他认为前典史阎应元智勇过人,因推应元为义军首领。二人共率众守城八十一日。城破后,他持刀巷战,壮烈牺牲,全家也投水死。
  陈洪绶(1599-1652),明末清初画家。浙江诸暨人,字章候,号老莲。从蓝瑛习绘画,求理学于刘宗周。乡试不中,捐为国子监生。清兵陷浙东,去绍兴云门寺为僧一年余,自号悔迟,亦称老迟。善画人物、花鸟、草虫、山水。崇祯间,与北京崔子忠(青蚓齐名,号南陈北崔。绘有《水浒叶子》、《博古叶子》及《九歌》、《西厢记》等绣像插图。能诗文,有《宝纶堂集》。
民间珍藏的陈圆圆画像碑
陈圆圆,明末清初人。本姓邢,名沉,字畹芬。苏州妓女。吴三桂纳为妾。三桂出镇山海关,留京,李自成农民起义军入京,曾被押。三桂降清,引清军攻陷北京,仍归三桂,从至云南,晚年出家为女道士,改名寂静,字玉庵。清军破云南,自缢死(一说绝食而死)
  陈名夏(1601-1655),清臣。字百史,江苏溧阳人。明崇祯进士,官修撰。后降李自成。福王时列从贼案。顺治初降清复官。累迁史部尚书、弘文院大学士,少保兼太子太保。曾阿附多尔衮,请其纂位。《清史稿》载帝谓其辗转矫诈之小人。数被论死夺官、宽免。终以诸罪处死。有《石云居士文集》。
  陈贞慧(1604-1656),明末清初散文家。江苏宜兴人。字定生。为明末诸生东林党人陈于廷之子,为复社重要成员之一。曾与吴应箕写《留都防乱檄》,声讨阮大铖。明亡后隐归故里。他表扬抗清人物之散文,感情深沉悲愤,颇富民族气节。后人辑刻其遗著为《陈处士遗著》。
  陈确(1604-1677),明清之际思想家。浙江海宁人,初名道永,字非玄,后改名确,字乾初。明诸生。曾受学于刘宗周。明亡后,隐居著述。晚岁病困十余年而卒。一生对宋、明理学和佛教进行激烈批判。反对《大学》中知止于至善的观点,批判朱熹一旦豁然贯通之说。肯定人的善恶取决于后天积习。提出天理正从人欲中见。抨击佛教度尽众生灭绝众生。著有《大学辨》、《葬书》、《瞽言》等。
  陈永华(?-1680)郑成功谋士。字复甫,福建同安人。明末秀才。明亡,弃文投郑成功军,任参军,成为谋士。成功北伐,留守厦门。郑经嗣位时,官至东宁总制使,尽心力佐。由守厦门,退守台湾,建立屯田制,提倡种蔗以制糖,兴办学校。后为冯锡范、刘国轩妒忌,遂自解兵权,忧死。
  陈子龙(1608-1647),南明抗清将领、文学家。字卧子,号大樽,松江华亭(上海松江)人。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帝时,任兵科给事中,因朝政腐败而辞职归乡。清军破南京后,在松江起兵,称监军,事败,避匿山中,复连结太湖兵抗清。事泄,在苏州被捕,乘隙投水而死。生时善诗赋古文,尤精骈体。著有《陈忠裕公全集》。
  陈忱(1613-?),明末清初小说家。浙江乌程(湖州)人,字遐心,一字敬夫,号雁宕山樵。明亡后,绝意仕进,卖卜自给。与顾炎武、归庄组织惊隐诗社。身名俱隐,穷饿以终,诗文杂著多散佚,仅小说《后水浒》(一名《三续水浒传》)传世。
  陈王廷,明末清初武术家温县(今属河南)人,字奏庭。明武庠生。入清后隐居乡里。曾以戚继光《拳经》为蓝本,创长拳十三势。拳势螺旋缠绕,快慢相间,意、气、形密切配合,把养生、健身和技击合而为一。后经人增益,遂成陈式太极拳。今遗留炮捶一路,以及推手和粘枪方法等。著有《拳经总歌》。
  陈文龙(1232—1277),原名子龙,字刚中,号如心,莆田玉湖(今荔城区阔口村)人,宋代抗元英雄。宋咸淳四年(1268)考取状元,度宗为之改名文龙,赐字君贲;授镇东节度判官,有不屈不挠,不可干以私之誉。
  陈维崧(1625-1682),清文学家。字其年。江苏宜兴人,明左都御史陈于廷之孙,陈贞慧之子。少时即擅长诗文,称天才,受推重。其诗沉郁雄丽,词多达一千八百多首,骈体文则被称为唐天宝之后无匹敌者。年逾五十始举博学鸿词科,授翰林院检讨,参加纂修《明史》。著有《湖海楼诗集》、《迦陵文集》。[font=&quot] [font=&quot]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陈恭尹(1631-1700),清诗人。字元孝,号半峰,晚号独漉山人。广东顺德人。幼时父邦彦因抗清牺牲,他避匿闽浙得生。桂王时以父荫授锦衣卫指挥佥事。南明亡,归里隐居,以诗自解。后曾受三藩叛乱牵连入狱,获释。其诗多讴歌抗清志士,忧怀故国。与屈大均、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家,又与程可则、方还等并称岭南七子。亦工书法。有《独漉堂集》。
  陈潢(1637-1688),清水利家。字天一号省斋,浙江嘉兴人。顺治间为河道总督靳辅幕客,佐治河事。康熙授其为佥事道。坐辅罢,削职逮问,病卒。《清史稿》载其治河,主顺河性而利导主,有所患必拟其致患之由。用车水攻沙法,使水归故道,并开中河三百里。有《河防摘要》、《河防述言》。
  陈明智,清昆曲演员。江苏苏州人。原在乡村演净脚。偶充演《千金记》中霸王,气势雄伟,嗓音高昂,观者咸称绝技。遂入名班寒香部。因其来自甪直镇,故称的直大面。康熙南巡苏州,赏识其技艺,选入宫廷任教习二十年,以年老告归。
  陈宏谋(1696-1771),清臣。广西临桂(桂林)人,字汝咨,号榕门。雍正进士。选为庶吉士,授检讨。乾隆间,历任陕、湘、苏等省巡抚,两广、湖广总督。内迁累官兵部、工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外任三十余年,历十二行省二十一职,期间重农田水利、疏河道,兴教化,严吏治,颇有政绩。后以年老辞官,卒于归途。
  陈端生(1751-1796),清文学家。字云贞、春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为官吏范菼妻。菼坐事谪戍。聪慧善诗词。十八岁始写弹词《再生缘》,寄离别之悲愤。自谓婿不归,此书无完日。夫释归途中,她已悲愤而逝。史学家陈寅恪评其所写十七卷为叙事言情七言排律之长篇巨制,是弹词中第一部书可同希腊、印度的著名史诗媲美。另有《绘影阁诗集》,已佚。
  陈修园(1753-1823),清医学家。福建长乐人,名念祖,一字良有,号慎修。乾隆举人。嘉庆中,官直隶威县知县,有贤声,遇水灾、大疫亲施方药救民。晚归田,以医学教授,弟子甚众。著有《灵素集注节要》、《伤寒论浅注》、《金匮要略浅注》、《时方妙用》、《医学三字经》等。简明易懂,对医学善及工作有所贡献。
  陈豫钟(1762-1806),清篆刻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字浚仪,号秋堂。师法丁敬等,直取汉人风范,工致规矩,苍劲秀丽。与陈鸿寿合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又与黄易、陈鸿寿、奚冈齐名,时称浙派。兼画兰竹,亦秀逸有致。尝集古人画家为传有《求是斋印存》。
  陈鸿寿(1768-1822),清篆刻家。字子恭,号曼生、种榆道人,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拔贡生。官至江南海防同知。篆刻取法秦汉兼及丁敬,切刀纵肆爽利,清秀明快,灵动洒脱。与陈豫钟称钱塘二陈,为西泠八家之一。工画山水花鸟兰竹。知宜兴时,改造陶茶具制作工艺,制铭镌句,时为珍品,称曼生壶。有《种榆仙馆诗集》等。
  陈寿祺(1771-1834),清经学家。字恭甫,号左海,福建闽县(福建闽侯)人。嘉庆进士。累官会试同考官,记名御史等。归养母不复出。后历主泉州清源书院、鳌峰书院等。《清史稿》载为诸生言修身励学,教以经术。初治理学,后究汉学。解经析义,多有创见。有《尚书大传定本》、《左海文集》、《左海经辨》等。
  陈文述(1771-1843),清诗人。字退庵,号云伯,原名文杰,浙江钱塘(浙江杭州)人。嘉庆举人。官知县,开伊娄河故道。少以诗名。应杭州乡试,以《仿宋画院制团扇》,为题诗作,考绩最佳,人称陈团扇。齐名杨芳灿。晚年诗去华就实。有《碧城仙馆诗钞》、《颐道堂集》、《西泠怀古集》、《闺咏》等。
  陈化成(1776-1842),清将领。字莲峰。福建同安人。行伍出身。历官参将、副将至福建水师提督,江南提督。嘉庆中,从提督李长庚打击蔡牵海上武装,屡有功。鸦片战争爆发,调任江南,训练水师,修台铸炮。道光二十二年,抗击英国侵略军于吴淞西炮台,重创敌军,战死。封骑都尉兼云骑尉世职,谥忠愍。
  陈沆(1785-1825),清文学家。初名学濂,字太初,号秋舫,湖北蕲水(湖北浠水)人。嘉庆进士,授编修。官至四川监察御史。工诗,宗中、晚唐。风格平淡幽雅。有《简学斋诗存》、《诗比兴笺》、《近思录补注》等。
  陈连升(?-1841),清抗英将领。湖北鹤峰人。行伍出身,官至参将。道光十九年(1839),率部击退盘踞珠江口官涌之英军,升为三江口副将。二十年(1840)十二月,与其子武举人陈长鹏及官兵六百人坚守沙角炮台,奋勇抵抗来犯英军,因众寡悬殊,力战阵亡。其子亦投江殉难。
  陈奂(1786-1863),清经学家。字倬云,号硕甫,晚号南园,江苏长洲(江苏吴县)人。诸生出身。专攻《毛诗》,博征古书,发明其义”(《清史稿》),成《诗毛氏传疏》、《毛诗说》、《毛诗音》,于礼教名物诸方面,多有见地。另有《师友渊源记》、《宋本集韵校勘记》等。
  陈立(1809-1869),清经学家。字卓人,又字默斋,江苏句容人。道光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于《春秋公羊传》用力最深,集唐以前及清代成果,左右采获,择精语详”(《清史稿》),成《公羊义疏》,至为精湛。另有《白虎观疏证》、《说文谐声孳生述》、《句溪杂著》等。
  陈乔枞(1809-1869),清经学家。闽县(今福建闽侯)人。字朴园。寿棋之子。宣宗道光间举人,曾任江西袁州(今江西宜春)临江(今江西清江)抚州(今属江西)知府。传其父辑遗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檈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
  陈澧(1810-1882),清学者。字兰甫,号东塾,广东番禺人。道光举人。曾任广州学海堂长数十年,晚年又主讲菊坡精舍。与诸生讲论文艺,勉以笃行立品,成就甚众”(《清史稿》)。其学渊博,天文、地理、乐律、音韵,经学无所不涉,治经以不拘门户之见为特色。著有《东塾读书记》、《声律通考》、《切韵考》、《汉书水道图说》等。
  陈介祺(1813-1884),清末金石学家。山东潍县人,字寿卿,号簠斋。道光进士。曾任翰林院编修。喜收藏青铜器、陶器、印玺、造像等古文物,所藏以毛公鼎为最有名。著有《十钟山房印举》、《吉金文释》等。善拓墨,曾据其经验著为《传古别录》。后人编有《陈簠斋尺牍》、《簠斋吉金录》。
  陈开(1822-1861),清末天地会首领。雇农出身。18547月,在广东佛山镇领导红巾军武装起义,会合李文茂、陈显良等率十数万群众围攻广州十个月,与英、法、美侵略者支持的清军作坚决斗争。次年偕李文茂进军广西,与梁培友会合,攻克浔州(桂平),建立大成国,改元洪德,自称平浔王18618月清军攻陷浔州,被俘牺牲。
  陈得才(?-1864),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浔州(治今桂平)人。陈玉成之叔。参加太平军。咸丰十年(1860),封功()天福,援安徽定远捻军,升公天安。次年冬,封扶王。后自皖远征西北,回援时,拟东进遇阻,复奉命往西北扩军,遂经鄂至陕。同治三年(1864)为援天京(今南京)重至豫、鄂,天京陷后,转入鄂、皖,后在霍山黑石渡战败自尽。
  陈玉成(1837-1862),太平天国将领。原名丕成。广西藤县人。农民出身。十四岁参加太平军,为童子兵。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历任左四军正典圣粮、检点、冬官正丞相、正掌率、前军主将,封成天豫、英王先后从西征军两次攻克武昌,转战庐州、芜湖,解镇江之围,击破清军江南大营、江北大营。咸丰六年(1856)天京杨韦事变后,得洪秀全倚重,和李秀成共同主持太平天国军事。率部再破清军江北大营,彻底摧毁清军江南大营;与湘军主力大战于三河镇,攻庐州,援安庆,会攻武汉不成,回师安徽,再退庐州,派部将远征西北,扩大力量。同治元年(1862)五月,自庐州突围,至寿州被叛将苗沛霖诱捕。六月,被杀于河南延津。
  陈坤书(?-1864),清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桂平人。浑号陈斜眼。咸丰四年(1854),为太平天国副侍卫。转战皖、苏参与破江北大营十年,随军占安徽广德,封求天义,投入摧毁江南大营之役。守苏州。次年,攻宝山、镇江,逼松江,任副掌率、后军主将。贿封护王。同治二年(1863),战于江阴援无锡,寻守常州次年城陷,被俘牺牲。
  陈湜(?-1896),清将领。字舫仙,湖南湘乡人。从曾国荃镇压太平军,先后攻取安庆、江宁(江苏南京)。官至山西按察使,参与镇压捻军,以疏防被革职。随左宗棠镇压陕甘回民军。后复职。甲午战争时驻防山海关阻击日军,迁江西布政使。
  陈启沅(1825-1905),清末资本家。字芷馨,广东南海人。初走南洋经商致富,回国后在南海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用机器缫丝,并不断进行技术改革,提高生产效益。所办丝厂为中国民族资本家经营最早的机器缫丝厂。产品行销海外,获利甚厚。光绪七年(1881)被清廷勒令关闭,迁厂至澳门。后回简村继续经营。
  陈阿林,清末上海小刀会首领。即陈亚林。福建同安人。早年在上海为外国人当马夫。后加入上海小刀会,成为福建帮首领。18539月,与刘丽川等在上海领导小刀会起义,被推为大明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不久改任太平天国统理政教招讨左元帅,总理军务,作战英勇,身先士卒。1854年在法国侵略军与清军围城时,拒绝投降,坚持战斗。次年2月在上海突围成功,流亡海外。后不知其终。
  陈宝箴(1831-1900),清维新派。字左铭,江西义宁(江西修水)人。初以举人办团练,参与镇压太平军。光绪二十一年(1895)任湖南巡抚,力行改革,先后设电信,置小轮,建制造枪炮厂,又立保卫局、南学会、时务学堂。延梁启超主湘学,湘俗大变”(《清史稿》)。又保荐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参与新政。戊戌政变后被革职。
  陈虬(1851-1903),清改良派。字志三,晚号蛰庐,浙江乐清人。举人出身。著《治平通议》,主张欲图自强,自在变法。提出设议院、兴制造、奖工商、开铁路等主张。参加康有为发起的保国会,后在温州设学堂、办报馆等。戊戌变法后被通缉,避居温州一带,后即一意行医。另有《报国录》、《蛰庐文集》、《蛰庐医案》等。
  陈炽(1855-1900),清末改良主义者。字次亮,号瑶林馆主,江西瑞金人。光绪举人。历任户部郎中、刑部章京、军机处章京等职。主张学习西方,以求自强。光绪二十一年(1895)与康有为在北京组织强学会,任提调,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并提出发展经济的措施。维新失败后,忧愤而死。著有《庸书》、《续富国策》等。
  陈孟恢:浙江嘉兴人,曾被公费派去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现东京大学)交流访问,回国后致力于生物学教学,曾在上海法科大学、嘉兴第一中学教书,如今子孙满堂,现有一日式洋房在嘉兴南湖湖畔,陈孟恢的子孙现在分布世界各地,青岛、嘉兴、以及国外都有其儿女。
  陈修治:近代名医,生于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自幼随泉州蔡宗玉习医,对中医医理医术均有长足进步。历任吴航书院山长,威县知县,公余致力为民治病。嘉庆六年(1801年),三辅地方发生水灾,瘟疾(尤其疟疾)流行,他奉命前往
  勘察灾情,亲自研究防治办法,精研丸药,三天之内被他治愈者竟达300多人,纵观史料确无先例。著有《景岳方砭》、《时方妙用》、《陈修治医书十二种》等,重复重订《医学三字经》。
  其他陈姓名人有西汉将领陈立;南朝陈皇帝文帝蒨、废帝伯宗、宣帝顼;北朝北魏大臣陈建;唐画家陈闳;明画家陈淳;清学者陈启源,诗人陈訏等。近当代陈姓名人有近代民主革命家陈其美、陈天华、陈少白、陈作新,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陈独秀,军事家陈毅、陈赓、陈光、陈士榘、陈再道、陈锡联、陈全钧、陈奇涵、陈明仁、陈康,政治家陈云、陈郁、陈少敏、陈正人、陈永贵、陈伯达、陈慕华、陈希同,革命家陈延年、陈乔年、陈潭秋,红军将领陈昌浩、陈寿昌、陈浅伦,抗联将领陈翰章,爱国将领陈安宝,爱国民主人士陈叔通、陈此生、陈其尤、陈绍宽、陈铭枢,书画篆刻艺术家、评论家陈沫吾,爱国华侨陈嘉庚,油画家陈若文,国民党官员陈果夫、陈立夫、陈友仁、陈布雷、陈仪,国民党将领陈炯明、陈济棠、陈诚、陈大庆,北洋军阀将领陈宦,汉奸陈公博、陈群,数学家陈建功、陈景润、陈省身,地理学家陈述彭,大地测量专家陈永龄,古生物学家陈旭,生物学家陈桢,动物学家陈义,昆虫学家陈世骧,农学家陈凤桐、陈友康,土壤学家陈恩凤,林学家陈嵘,植物学家陈焕镛,苔藓植物学家陈邦杰,遗传学家陈桢,药理学家陈克恢,医学史家陈邦贤,医学家陈无咎、陈中伟,微生物学家陈文贵,寄生虫学家陈心陶,心理学家陈立、陈大齐、陈元晖,电子学家陈芳允,电子学教育家陈章,冶金学家陈箎,造纸专家陈彭年,陶瓷学家陈万里,纺织专家陈维稷,服装教育家陈东生,建筑师陈植,实业家陈六使,银行家陈光甫,学者陈望道,国学大师陈寅恪,著名堪舆家(陈贤金)贤金大师、教育家陈宝泉、陈鹤琴,法学家陈守一、陈瑾昆,国际法学家陈体强,人口学家陈长蘅,经济学家陈岱孙、陈翰笙,社会学家陈达、陈绍馨、陈序经,史学家陈垣,中共十大元老:陈云。[font=&quot] [font=&quot]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郡望堂号[font=&quot]

郡望
  颍川郡 秦时置郡。以颍水得名,治今河南禹县。此支陈氏开基始祖为齐王建三子陈轸
  广陵郡 西汉置国,东汉改为郡。治所在广陵(今江苏扬州)。此支陈氏因汉武帝之子广陵王刘胥之后入赘于陈。
  河南郡 汉高帝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
  武当郡 北魏置郡,治所在湖北均县西北。这一支出自陈寔之后。
  冯翊郡 汉武帝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此支陈氏出自陈宣帝之子沅陵王陈叔兴之后。
  京兆郡 汉时置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此支陈氏出自唐代迁居京兆的陈寔后裔陈忠之后。
  汝南郡 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
  下邳郡 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
  东海郡 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
  新安郡 晋太康元年(208)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后辖境历朝不同。
  庐江郡 治所在舒(今安徽庐江)
堂号
  三恪堂 恪是尊敬的意思,又是客人的意思。周武王灭纣后,把商之后封于宋,夏之后封于杞,帝舜之后封于陈。称为三恪。表示他们是周朝的客人,不是臣子,格外地尊敬他们。
  德星堂、德聚堂 源自太丘长陈实子侄,同以孝贤闻名,当年访名士荀淑父子,正值德星聚,德星乃一岁星,岁星所在有福,故取堂名曰德星。太史为此上奏曰:德星聚奎,五百里内有贤人聚。族人遂有以德星德聚堂号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颖川、东海、庐江、汝南、河南、冯翊、下邳、武当、京兆、广陵、新安。②自立堂号:建业、映山、忠节、延庆、余庆、报本、星聚、三义、树本、燕贻、官梅、笃庆、光裕、崇义、崇本、世德、衍庆、敦睦、叙伦、地心、重华、仁耻、毓庆、世德、敦厚、奉先、聚原、传义、三和、培德、三相、义门、道荣、惇庸、双桂、徽五、绍德、怀忠、聚星、渑武。[font=&quot] [font=&quot]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迁徙历史

先秦至晋代迁徙
  陈国灭亡后,陈闵公的长子剑,为避亡国之祸,改名为衍,称陈衍,逃到阳武户牖(在今河南兰考县东北),娶谈氏为妻,生二子,长子叫陈琏,次子叫陈玙,都在齐国做官,其后裔有西汉名相陈平;陈闵公的二儿子全温,避祸逃到晋国(在今山西境),其后裔陈孟琏,任固始(今属河南)侯相,因之移家于固始,其六世孙陈引奇为信都别驾,有德政,无子,于是以东汉时颍川陈宴为嗣,陈宴裔孙陈老皋遂遣其第五子陈达信于南朝宋时迁往寿州固始县,以继承固始陈氏基业。
  在陈姓的早期迁徙中,还有一支是因避难而移居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到了秦朝末年, 出了中国第一位农民起义领袖陈胜。秦二世元年(209),陈胜作为屯长,奉命领着被征发的人去屯戍渔阳(北京市密云县西南),路上遇到大雨,不能按期到达,依照法律,失期者当斩首。陈胜和吴广被迫铤而走险,袭杀押送戍卒的校尉,率900名戍卒揭竿起义,天下群起响应,声势迅速壮大。进入陈县吟河南淮阳)时被部下推举为王,国号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他派兵四处攻城克池,占领了很多地方。后来秦军反扑,进逼张楚都城陈县,陈胜被迫率兵撤退,行至下 城父(今安徽涡阳县东南)时,被车夫庄贾杀死。他的骸骨葬于今河南省永城市北芒砀山西南麓。刘邦建立汉朝后,曾拨30户为陈胜守墓,每年祭祀。陈胜墓历经各代修葺,至今仍巍然屹立,周围松柏苍翠,墓前有郭沫若所题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之墓的墓碑,是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晋末年,中原战乱频仍,各界人士纷纷渡江南逃,移居江南各省,有一批人迁至今福建省,其中即有陈氏。陈氏与林、黄、郑、詹、丘、何、胡姓人是中原移民最早进入福建者,此即《闽书》中所载: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所谓林、黄、陈、郑、詹、丘、何、胡是也。
隋唐五代迁徙
  唐高宗总章二年 (669)闽南少数民族发生动乱,攻城克池,斩将搴旗,把地方政权冲得七零八落,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向朝廷。高宗命令常年驻扎在莆田的岭南行军总管河南固始人陈政,率3000多人前往讨伐,陈政招架不住,只得据城固守。高宗见不能取胜,加派陈政之兄陈敏、陈敷率固始58姓军校前去增援。不料陈敏、陈敷不适应瘴疠之乡的恶劣气候,先后染疾死去。一时军中无主,乱作一团,陈敏之母魏氏(据说是唐太宗宰相魏征之妹)适在军中,便挺身而出,统率军队,驻扎在福建云霄县。陈政于仪凤二年(677)死于军中, 由他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
  陈元光的子孙称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当地百姓为了表达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许多地方建有陈圣王庙,福建有一百多座,台湾有53座,南洋诸岛也有20多座。闽南的几座开漳圣王庙,如燕翼宫、威惠庙等,其规模之大,香火之盛,不亚于内地一些大型的佛、道教寺观。
  唐朝中期,颍川陈宴后裔陈忠之子陈邕,为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玄宗时率家由京兆万年 (今陕西长安)迁至福建同安嘉禾,又徙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陈邕的裔孙陈洪进,福建莆田人,在闽主王廷政手下任统军使,以才勇闻,屡立战功。延政死后,陈洪进降南唐,并把延政之子绍镃送去做见面礼。南唐后主李煜大为高兴,封陈洪进为泉南等州观察使。不久,南唐被北宋攻灭,陈洪进自知无力与宋朝抗衡,于是去朝见宋太宗,主动献出漳、泉二州,封为武宁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宰相),留汴京(今河南开封市)。陈洪进的两个儿子文福、文灏分别任泉州刺史和漳州刺史,子孙兴旺,后在闽南发展成为望族,以先祖陈邕官太子傅之故而称太傅派陈氏,并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隋朝大业二年(616),一个叫陈迈的人领兵镇守莆田,后来归唐,出任开莆县令,此为陈姓入莆田之始。陈迈任县令期间多有惠政,因爱这里林壑优美,致仕后便卜居于此。他逝世后当地百姓曾立庙祭祀。他的后裔号称十八陈,已成为莆田著姓,发展出莆田玉湖陈氏。陈氏族人在今县政府东侧建有祠堂,命名为崇功祠,其主体建筑尚存,保留有明、清建筑风格
  五代时光州固始(今属河南)王潮,在王绪部下为军正,随军至漳州,后任福建观察使等职,死后由其弟王审知继任威武军节度使。909年,王审知被封为闽王。跟随王氏弟兄入闽的有2了姓军校,第一便是陈姓。据刘球《陈公振行状》云:陈之先,光州固始人,唐末之乱,有讳檄者,从王审知入闽。
移居台湾
  至清代光绪十一年 (1885)始设台湾省。但早在明末清初,福建就开始大批向台湾移民了。明朝天启四年 (1624)荷兰人窃居台湾后,曾招募闽南沿海移民去台湾垦殖;明末郑芝龙设寨于台湾北港,曾多次招募漳、泉、莆田(兴化)沿海居民渡海去台湾垦荒;崇祯元年(1628)统治台湾的郑芝龙归顺明朝,在福建布政使熊文灿的支持下,招募沿海几万灾民,每人给银三两,每三人给牛一头,用船载运去台垦殖;清朝顺治十八年(1661)延平郡王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了台湾,所带士兵连同眷属共三万多人都留在台湾开荒种植,这些士兵多是闽南、闽中人。与此同时,他还到漳、泉、莆田(兴化)等地招募青壮年到台湾垦荒。这个时期漳州、泉州、莆田(兴化)等地赴台者达15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郑成功之孙郑克(王+爽)归顺清朝后,漳、泉、莆田(兴化)沿海赴台又有几十万人之多;清朝康熙中叶,清政府放宽海禁,莆田和广东移民也大批迁往台湾。
  闽粤地狭人众,谋生不易,只好向台湾发展(南安《蓝园陈氏族谱》);或因兵燹或民变而移居台湾(《龙浔鹏都陈氏族谱》);光绪末年德化陈拱反抗盐税失败遭牵连者(《丁溪陈氏族谱》)
  陈姓居民在横渡台湾海峡时,或死于海上,或死于瘟疫,或死于械斗者甚多。由于清朝政府禁止移民携眷赴台,陈姓移民只能把妻小留在家乡,待赚到钱后,衣锦还乡,与妻小共享晚年。未婚者赚到钱后,即返乡结婚,再把妻留在家乡,又只身赴台。这些移民们往往事与愿违,事业有成、衣锦荣归者寥寥无几。一些移民在艰难窘迫的独身生活中,逐渐淡忘了故乡,而与当地土著女子结婚生子。
  台北市宁夏路有一座“德星堂”,是全台陈氏宗祠,大殿内有一副对联:“箕裘全子,袍笏文孙,颍川郡凤毛世胄;南国旌旄,东宫衣钵,李唐时虎拜龙庭。”说明了台湾陈氏与大陆陈氏一脉相承的关系。其中的“箕裘”,出自胁L记》,比喻继续祖先事业;“袍笏文孙”,指陈宴裔孙、尚书令陈宠、陈国公陈弼等,他们都是官至极品,袍笏上朝;“南国”,指陈霸先在江南建立的陈朝;“东宫衣钵”,指陈后主陈叔宝的后裔;“虎拜龙庭”,指陈元光为大将军。[font=&quot] [font=&quot]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周代陈国国君执政时间表
  第1任:虞 满,虞阏父之子,在位60年,前1045~985.1.15,谥胡公,改陈氏。
  第2任:陈 犀,胡公之长子,在位25年,公元前984~960, 谥申公,妻周成王之女, 生子突
  第3任:陈皋羊,胡公之次子,在位45年, 公元前959~915 相公
  第4任:陈 突,申公之子, 在位36年, 公元前914~879, 谥孝公。
  第5任:陈圉戎,孝公之子, 在位23年, 公元前878~856, 谥慎公。
  第6任:陈 宁,慎公之子, 在位23年, 公元前855~833, 谥幽公
  第7任:陈 孝,幽公之子, 在位36年, 公元前832~797, 谥厘公。
  第8任:陈 灵,厘公之子, 在位15年, 公元前798~782, 谥武公。
  第9任:陈 说,武公之长子,在位 3 年, 公元前781~779,谥夷公。
  第10任:陈 燮,武公之次子,在位23, 公元前778~756, 谥平公。
  第11任:陈 圉,平公之子, 在位10年, 公元前754~746 谥文公。
  第12任:陈 鲍,文公之长子,在位38年, 公元前745~708,谥桓公。
  第13任:陈 佗,文公之次子,在位 7年, 公元前707~701,谥厉公,其子陈完奔齐。
  第14任:陈 跃,桓公之次子,在位5个月, 公元前700, 谥利公。
  第15任:陈 林,桓公之三子,在位7年,公元前699~693.10,,谥庄公。
  第16任:陈杵臼,桓公之四子,在位45年, 692~648.10.2,谥宣公,周惠王娶其女为后
  第17任:陈 款,宣公之次子,在位16年,公元前647~632.6 谥穆公。
  第18任:陈 朔,穆公之子, 在位18年,公元前631~614.5 谥共公。
  第19任:陈平国,共公之子, 在位15年,公元前613~599.5,谥灵公。
  第20任:陈 午,灵公之子, 在位30年,公元前598~569 谥成公。
  第21任:陈 弱,成公之子, 在位34年,公元前568~535.3,谥哀公。
  第22任:陈 留,哀公之三子,在位9个月,奔今河南陈留。
  楚治5
  第23任:陈 吴,哀公之孙, 实位23,公元前534~507.2, 谥惠公。续哀公纪年共28
  第24任:陈 柳,惠公之子, 在位4年, 公元前506~503.7,谥怀公。
  第25任:陈 越,柳公之子, 在位24年, 公元前502~479 谥湣公。
战国齐国国君执政时间表
  
  齐太公
  
  田和
  
  386—385
  
  2
  
  齐废公
  
  田剡
  
  384--375
  
  10
  
  齐桓公
  
  田午
  
  374--357
  
  18
  
  齐威王
  
  田因齐
  
  356--320
  
  37
  
  齐宣王
  
  田辟疆
  
  319--301
  
  19
  
  齐湣王
  
  田地
  
  300--284
  
  17
  
  齐襄王
  
  田法章
  
  283--265
  
  19
  
  齐王建
  
  田建
  
  264--221
  
  44
  
中国陈朝世系
  
  庙号
  
  谥号
  
  君主姓名
  
  年号
  
  在位时间
  
  太祖(陈霸先追谥)
  
  景皇帝(陈霸先追谥)
  
  陈文赞
  



  始兴昭烈王(陈霸先追谥)
  
  陈道谭
  


  高祖
  
  武皇帝
  
  陈霸先
  
  永定
  
  557年-559
  
  世祖
  
  文皇帝
  
  陈蒨
  
  天嘉
    天康
  
  560年-566
    566
  

  废帝/临海王
  
  陈伯宗
  
  光大
  
  567年-568
  
  高宗
  
  孝宣皇帝
  
  陈顼
  
  太建
  
  569年-582
  
  后主
  
  炀公
  
  陈叔宝
  
  至德
    祯明
  
  583年-586
    587年-
  
陈氏海外政权 越南陈朝世系
  越南陈朝,是今日越南一带于13世纪14世纪期间所建立的皇朝。首都位于升龙,即今日的河内
  
  庙号
  
  谥号
  
  姓名
  
  在世
  
  年号
  
  皇陵
  
  穆祖(太宗追崇)
  

  陈京
  



  宁祖(太宗追崇)
  

  陈翕
  



  元祖(太宗追崇)
  

  陈李
  



  太祖(初称徽宗,太宗追崇)
  
  开运立极弘仁应道纯真至德神武圣文垂裕至孝皇帝
  
  陈承
  


  徽陵(初称寿陵)
  
  太宗
  
  统天御极隆功茂德显和佑顺神文圣武元孝皇帝
  
  陈昺(陈光昺、陈蒲)(陈日煚、陈日照、陈煚
  
  1218-1277
  
  建中1226-1232年、天应政平年-1251年、元丰
    1251-1258
  
  昭陵
  
  圣宗
  
  玄功盛德仁明文武宣孝皇帝
  
  陈晃(陈威晃)(陈日烜)
  
  1240-1291
  
  绍隆1258-1273年、宝符1273-1278
  
  裕陵
  
  仁宗
  
  法天崇道应世化民隆慈显惠圣文神武元明睿孝皇帝
  
  陈昑(陈日燇)
  
  1258-1308
  
  绍宝1278-1285年、重兴1285-1293
  
  德陵
  
  英宗
  
  显文睿武钦明仁孝皇帝
  
  陈烇(陈日㷃、陈日𤊞
  
  1276-1320
  
  兴隆1293-1314
  
  泰陵
  
  明宗
  
  章尧文哲皇帝
  
  陈奣(陈日爌)
  
  1300-1357
  
  大庆1314-1324年、开泰1324-1329
  
  穆陵
  
  宪宗
  

  陈旺(陈日㷆)
  
  1319-1341
  
  开佑1329-1341
  
  昌安陵
  
  裕宗
  

  陈暭(陈日煃)
  
  1336-1369
  
  绍丰1341-1357年、大治1357-1369
  
  阜陵
  

  昏德公
  
  杨日礼(陈日熞)
  
  ?年-1370
  
  大定1369-1370
  

  艺宗
  
  光尧英哲皇帝
  
  陈暊(陈叔明
  
  1321-1394
  
  绍庆1370-1373
  
  原陵
  
  睿宗
  

  陈曔(陈日煓)
  
  1337-1377
  
  隆庆1373-1377
  
  熙陵
  

  废帝废为灵德王
  
  陈晛(陈日炜)
  
  1361-1388
  
  昌符1377-1388
  
  安排山
  
  顺宗
  

  陈颙(陈日焜)
  
  1378-1399
  
  光泰1388-1398
  
  安生陵
  

  少帝废为保宁大王
  
  
  
  1396-?年
  
  建新1398-1400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四言对联
  太丘德望;
  颍水渊源。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东汉·陈寔,为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世人称为陈太丘
  名高七彦;
  才擅六奇。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东汉·陈琳,为建安七子之一。下联典出汉·陈平,六出奇计,助高祖得天下。
  投辖留客;
  悬榻待贤。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自西汉·陈遵好客,常将客人车轴上的销钉投入井中,使客不得急返。下联典自东汉·陈蕃,不善客,惟徐穉至,特设一榻,穉去则将榻悬起。
  昌期五世;
  望重三君。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左传·庄公二十五年》:懿氏卜妻敬仲,其妻占之曰吉,是谓凤凰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下联典出东汉·陈寔,与其子陈纪、陈谌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五言对联
  张楚开纪元;
  文佳第一人。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曾建国号张楚。下联典出唐朝农民起义女首领陈硕真,曾号文佳皇帝。
  风雷驱大地;
  浩气贯长虹。
  ——陈毅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集自陈毅元帅句。
六言对联
  鼎甲绵绵接武;
  春魁世世光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宋代陈文忠、陈文肃兄弟,先后中状元。下联典指明代状元陈安、陈循、陈谨等。
  茶敬樽节退让;
  康乐和系平安。
  ——陈鳣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采用清代嘉庆举人陈鳣联。
七言对联
  三君翊汉光乔梓;
  三阮扶唐驾竹林。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姓宗祠颍川堂联。上联典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下联典指唐陈政及其子陈元光。
  禁锢卅年名益著;
  推敲七字户常扃。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陈寔。下联典指北宋·陈无己。
对言对联
  振兴中华,苏城世泽;
  源远流长,四勿家声。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陈氏宗祠新编四勿堂堂联。
  高隐献诗,唐祖称善;
  少年博学,张华惜才。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出五代南唐诗人陈贶,居庐山近四十年,授官固辞。下联典出魏、晋间史学家陈寿。
  卧元龙之楼,耿耿济时伟略;
  读孔璋之檄,岩岩经国文章。
  ——佚名撰陈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三国·陈登。下联典指三国·陈琳。[font=&quot] [font=&quot]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1-03-09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典故趣事

平勃
  平勃这个典故出自于《史记·陈丞查世家》。
  平勃在这里指的是陈平和周勃,他们都是西汉著名的大臣,陈平是文臣,周勃是武将。他们二人跟随刘邦征战多年,在楚汉之争中为灭楚兴汉建立了功勋。
  汉高祖刘邦去世后,吕后专权,把诸吕安排在朝廷的显赫位置上,参与朝政。惠帝病亡后,吕后又擅立假太子为帝,自己亲临朝政,发号施令,企图封诸吕为王,遭到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等大臣的反对。对此,吕后并未罢休,她又杀害少帝,立刘弘为帝,剥夺太尉周勃的兵权。免除右丞相王陵的职务,大封诸吕亲信,妄图篡夺刘氏政权。
  吕后一死,诸吕密谋篡以夺位,准备谋反,但惧于大臣周勃、陈平的威严,一时不敢轻举妄动。不久,齐王刘襄带头发兵,陈平和周勃看到消灭诸吕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采用计策使吕禄交出兵权。周勃单身闯入北军,杀了吕禄,掌握了兵权。在朝臣们的通力合作下,一举铲除了吕氏势力,维护了刘氏的天下。
  后来,人们用这个典故表示同心协力,共谋国事之意。《晋书.王敦传》里就运用了这个典故:臣备位宰辅,与国存亡,庆管平勃济之略。
上官鼻怎奈下官口
  陈亚天性滑稽幽默。他在任润州太守时,属吏中有一个名叫上官弼的人,深得他的信任。
  上官弼任职届满,临走时,陈亚问他:您可有教诲我的高见?上官弼诚恳地说:您的才干和品行都是没得说的,只是太爱调谑,似乎过分了一些。陈亚点头笑道:君乃上官弼(鼻),怎奈下官口何?上官弼闻之,大笑而去。
  ——·范正敏《遁斋闲览》
陈老佛
  清末水军将领陈化成在江南水师任上,与土卒同甘共苦,日夜枕戈海上,留下了许多感人事迹。刚到吴淞口时,有人要为他准备馆舍,他谢绝说:士卒皆露宿,我何可即安?”一天晚上飓风大作,暴雨倾注,潮水溢上塘面,快要涌进陈化成的军帐。部将请他移帐,他回答说:大帐一移,三军惊忧,且我就高燥,而士卒湫隘,于心何安?”当时,裕谦驻在距吴淞口十余里的宝山,他估计陈化成一定移帐了,就派人前来探望老将,只见陈化成镇静地坐在原来的军帐中忙着处理军务。一次他患痢疾,裕谦派了医生来,他谢绝了,说:栉风沐雨,军营常事,我以老惫偶疾,何独张皇?”继裕谦任两江总督的牛鉴,听说陈化成吃的是糙米,生活俭朴,以为他身边缺钱,就命令军需局每10天送白银250两。陈化成坚决不接受。在陈化成生日这天,有人送去金字旗为他祝寿,结果被他当场下令撕裂了。冬天,大雪压帐,平地积雪盈尺。他冒严寒划小舟,往来于滨海风浪之中。清晨,他踏着深雪到各营帐中察看将土,亲如家人,士兵呼之为陈老佛

陈起源于 淮阳县、长葛市
    分布:河南开封、禹州、许、固始、闽、粤、台及南洋诸岛
    
    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于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于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于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于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 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于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 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于明未。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 (即陈日),于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于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font=&quot] [font=&quot]
离线wfkliang

发帖
7167
金钱
0
经验值
0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1-03-09
可惜俺没姓陈---但俺也走进了空空烈烈的历史-
走进了爱的坟墓--有爱/有悲/----亅就有俺蝶儿和羊儿!

离线朋友靓女

发帖
10329
金钱
16386
经验值
2035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1-03-09
主一定是(陈家)子弟 呆也是陈氏后人;祝陈世代繁荣昌盛
离线GUANYU

发帖
6353
金钱
700203
经验值
5879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1-03-09
引用第12楼朋友靓女于2011-03-09 10:04发表的  :
主一定是(陈家)子弟[图片] 呆也是陈氏后人;祝陈世代繁荣昌盛[表情]   [表情]  

  贴主与陈氏搭不上边
离线jan

发帖
78964
金钱
1422
经验值
19488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1-03-09
我也没份,原来有这么光辉的历史---分享了Guanyu的无私奉献-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