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 上帝也理財
浸信會是芝加哥的黑人教會,信徒中不乏中產階級的家庭,但揹重債的情況很普遍。主持牧師美克斯(JamesMeeks)一早就發現黑人教會有一思想誤區是信仰和金錢不相容,於是在講道中指出債務的枷鎖和思想的枷鎖一樣把人禁錮。他於感恩的環境除了精神考驗之外,加上財務的考驗,務求提升教友理財的覺悟。
美克斯本來也對投資一竅不通,所有的積蓄只買CD做定期,從未買過股票。但十年前起他發覺教區中欠債的人愈來愈多,唔少有好職業和退休金的,也要求他為其逃離債務壓力而祈禱。牧師開始憂慮,認為教徒應該自我照顧,包括理財工作。
瑪莉蓮便是一例。她和丈夫都是保險推銷員,家庭年收入超過二十萬(美元 ,下同),但全無積蓄。她購物成狂,衣櫃塞滿幾乎未穿過的衣裳,錢一到手便花光。一天,瑪莉蓮聽完牧師的「逃離債務枷鎖」的宣道之後,開始把家中的財務一一記入一本藍色小冊子之中:她驚覺家人一共擁有二十三張信用卡,丈夫碌六百元買名表,她用四千元買的飾物平時很少戴,家中的汽車、電腦、沙發,全是分期付款。她致電銀行,發現信用卡欠款利息最高的達到二十八巴仙年率。兩口子是夜達到共同的結論:「牧師講得對,我們被枷鎖鎖住。」
和瑪莉蓮一樣有覺悟的教友多了,教會開始辦理財班,從減債入手,儲蓄則從小到大,起初一個月只儲四十元,然後隨收入增加而增加。後來這些聚會進化到投資知識,瑪莉蓮還清債務後,開始為女兒的教育費而買基金。她和教友發現,上帝不但是心靈的救贖,而且是家庭財務的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