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483阅读
  • 2回复

砚边絮语——迷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发帖
1840
金钱
5567
经验值
2178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7-01-14
《迷信》
过去我受到中国式的马克思主义影响,全面否决了一切打着迷信旗号的东西,可我还是对“鬼魂”产生害怕,也缺乏勇气在晚上独个去村中埋死人等待起殓的地方。看来,在破除迷信方面,我不够彻底,即使口头上否认“鬼魂”的存在,内心却对它们产生害怕,这是一种不诚实的体现,真对不起马克思同志的关怀了。
随着年龄增长,我又发现人是有灵魂的,所谓“失魂落魄”就是灵魂受到冲击,暂时失去了过往人生阅历所形成的经验的判断。灵魂的存在,就是肯定了我与他人有所区别的存在,也肯定了我就是我而不是别的东西。在卡夫卡的《变形记》中,主角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甲虫,这是灵魂的异化。很明显,这种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这跟我们习惯将某些人称为“开荒牛”是有所不同的,前者是象征,后者是比喻。
灵魂平日是隐晦,唯有当自身的利益遭受到巨大的伤害时,它才显山露水,展示它高深莫测难以驾驭的一面。所以,人们对待灵魂与鬼魂的心态差不多——既害怕又好奇。鬼魂是否就是人死后灵魂离开肉体的状态呢?
在种种关于迷信的说法中,除鬼魂外,报应也是较为普遍的。
日常生活中,常听到有人提到关于“好心有好报”或“好心冇好报”的例子。这两者都是将超越自身理解能力的现象强行划入因果关系之中的做法,有着浓厚的迷信色彩。实际上,日常生活中“好心做坏事”的现象亦极为普遍,既然是坏事,那么,“好心”之誉就站不住脚了。所以,“好心”不是人人能做到的,相反,“丑心”的人比比皆是,若非如此,也就不会那么多法律法规及从道德中衍生出来的种种礼貌规范了。
报应之说,超越了哲学及现代科学的认知,这种说法为何如此普遍呢?除了出于对道德的敬畏外,两者之间是否存在一种超越我们认知的因果关系呢?
既然存疑,即非盲目坚信,也就称不上迷信及不存在肯定与否定了。因此,迷信与否,是对事物的不同态度所决定。不过,我们不可能精明到对所有事物都不迷信,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只是尽力排除自己身上的迷信而已。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7-01-14 20:33重新编辑 ]
专营书画,13426725874(与微信一致)
分享到
离线草帽女

发帖
13186
金钱
416968
经验值
371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7-01-14
好帖!
离线四哥

发帖
2892
金钱
42531
经验值
51112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7-01-14
迷信=不明白下的相信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