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543阅读
  • 147回复

《流盼发姿媚——南方的诗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45楼 发表于: 2006-10-27

                            情诗之魅fficeffice" />

《读书》杂志曾刊登《汪静之五四情诗》,文说汪先生一生都在写情诗,九十岁,住在医院里,在针筒药水中爱心依然不减,痴恋如花,一再表示要将情诗进行到底。把这当奇闻逸事跟朋友说,对方叹道,终身爱诗写诗,老人家真难得。细想,又岂是难得两字可涵盖?那衰老的身腰,老年斑密布的菊花脸,那踽步,那花眼,再想想沧海桑田的无常,繁华过后的萎谢,日落西山的寥落。我开始发呆,这样的老人,岂止难得,简直是生命奇迹。

如今,别说情诗,一般人连诗歌都接触不多。有人说,写诗的比读诗的多。生活,其实处处充满诗意,可发现诗意的眼睛,又藏在哪具年轻或者年迈的身躯里?不久前,在先行书店淘到几本《外国情诗集萃》,分别为《我们走出浓荫之后》、《我曾经爱过你》、《我歌唱带电的肉体》。稍微还有点热血的人,看书名就会怦然心动。你是冰,你是火,你的抚摸像雪一样烫痛我的手我渴望你,想念你蓝幽幽的绸衣,这些情诗都写得率真、浪漫、真诚、大胆,个中情景,谁不渴望?读一读,谁不血脉贲张?苦涩的心立刻充满潮湿的暖意。而“窈窕淑女,君子、“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不也一样直白可爱令人遐想吗?在《牡丹亭》、《西厢记》等古典戏曲里,很多词句其实就是情诗,它的美丽,能净化心灵,溶解僵硬的对立,是疑无路后的“柳暗花明”,没有这些蜜糖甜火焰烈诗句,哪来有情人终成眷属呢?

有人认为,情诗属于青年,甚至有这样的说法:青年是诗歌,中年是散文。这未免太绝对了,只要有血有肉就有情,哪管你十八还是八十。记得曾看过梁实秋的情书集,在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世俗疑问中,梁老先生以七十高龄,写出十七岁爱情的狂热和痴恋,满纸爱称秋秋青青,外人看得脸红心跳,当事人还嫌情浓不够。直叫人爱煞,恨煞。

情诗如储藏日久的老酒,性烈,醉人,却又醇美。汪静之老先生,比梁实秋更了得,百岁老翁本色仍然不减当年,他声言将情诗进行到底”,单凭这种心性斗志,就足让我们后辈仰视。或许,情诗的美好纯真,造就了他的率性、纯洁和乐观,在经历大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后,仍能激情横溢。情诗于他,无疑是一剂养生的妙药,返老还童的灵丹,心灵健康的秘方。


  我们这个社会,实在太需要美好爱情。风起处,群花妖娆,当读情诗时或者你梦见你的嘴唇映在水桶底,使我以为是一朵从老蔷薇树上,被风吹落到银色的水中的花吗?是的,一朵花。这朵美丽的花,你能拒绝吗?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46楼 发表于: 2006-10-29

烹啊烹,烹一道乡愁fficeffice" />

 

 

身在异乡,时空辗转,风雨沧桑,以为精神和肉体都被另一道山另一道水过滤,以为就此脱胎换骨。殊不知,一缕飘忽的香味袭来,一个激灵,便唤起似曾相识的渴望,潜伏在最深处的渴望。远去的,淡忘的,遮蔽的,所有与故乡有关的细节,在气味里蒸腾,放大,成型。眼睛手指,嘴巴耳朵,鼻子味蕾,沉睡的感官突然醒来,放开手脚撒欢,品尝,咀嚼,反刍,回味,反复而缠绵。甜酸苦辣一搅拌,思念开始奔腾。一箪食,一豆羹,从舌头开始,穿越心间,渐至百骸,直抵精神制高点。

这种实实在在的感官享受,让人恍惚觉得,遥不可及的家乡,已经穿越千山万水,浓缩在手上这只普通碗里,藏进你温暖的口腔中,甚至揣入柔肠百结的肚子。

口味,成为开启乡愁的密码。

 

小吃暖心:柔情蜜意猪脚姜

从前喜欢到歧东吃饭,是因为他们的独门小吃——猪脚姜。猪脚姜除了猪脚和姜,还有一样必不可少,黑醋。好,一碗黑乎乎的东西端上来,三个聊得起劲的男同胞,呼啦啦一下子伸出筷子,稍微慢了一秒钟,碗里的猪脚全跑了,只剩下醋和姜。心有不甘,叫服务小姐再来一碗,并且声明,这是我的,谁也不能动,这才从容享受。

  其实,猪脚姜其貌不扬,由于黑醋的颜色,猪脚和姜都做不到“出黑汤而不染”。细看,却发现猪脚黑中带亮,猪皮半透明,质感,富造型美。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味道,酸中有甜,甜中有辣,肉香和这几种味道搀和,入口细品,酸甜适中,香美可口,开胃刺激,特别适合大热天时茶饭不思的人享用。

  外地的朋友笑问,猪脚是猪蹄子吧,广东人真幽默,猪也人性。我乐了,这名字可是祖宗传下来的,改不得。猪脚姜,原为产妇坐月子吃。有一回,听说表妹的表妹生孩子了,立马跑到她家,楼道里,酸溜溜甜丝丝的味道汪洋恣意。又一个冰雪人儿,从此堕入尿布奶粉哭声里,不由得怅然慨然。

新晋升父亲级的男人,乐呵呵端出几碗猪脚姜,黑糊糊的东西盛放在蓝边白瓷碗里,倒也精致。碗里只有一只鸡蛋、一块猪脚,余下都是黑亮的醋。我淅沥哇啦一下子倒下肚。主人问,还要吗?声音里透着一丝疲惫。

  女主人欣慰地说,幸好她老公熬得住,要不月子不知道怎样过了,一日三餐洗尿布冲奶粉哄宝宝睡觉,都是他的功劳。语调饱含疼爱。我抬头,乐了,眼前的男人黑瘦的脸,矮小的个子,睡眠不足的小眼睛,和猪脚姜的其貌不扬多么相似哦。可他在妻子心里,却同猪脚姜的香美赢得众人喜爱一样,获得妻子的无限柔情。原来,当父亲令一个男人陡生自豪,也使他真正进入生活角色,领略到另一种艰辛。如果说,之前他可能还吊儿郎当,那从这碗猪脚姜开始,他就要负起一个男人的责任了。孩子降生,促使父亲迅速长大成熟。

  猪脚姜好吃,但不能多吃,尤其暑天酷热时,它功能驱寒驱风,补血补虚,可是产妇就不同。本地风俗,家里孩子出生,离预产期半个月开始,家人开始准备,大肚子瓦煲(陶罐),装下七八斤黑醋、四五斤老姜、三四斤猪脚(猪手亦可)、十只八只鸡蛋,每天大火熬上几个小时,一直到孩子出生时,娇滴滴的产妇就可以用来补养。前去探访的人,美其名“食姜醋”。那表妹的表妹,给我吃的猪脚姜,正是这样煲出来的。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猪脚姜摇身一变,昂然进入大雅之堂,成为男女老少喜欢的餐前餐后小吃。大酒店和小食店,都将它当成法宝招徕生意。吃饭的人们,将它和西餐的开胃酒等同,饭前一碗开胃,饭后一碗消食。貌不惊人的猪脚姜,有时还充当糖衣炮弹,令恋爱中的女孩无所遁形。细心的男孩记着女朋友“每月一歌”的时间,之后,带她到小吃店,递上一碗猪脚姜,那份关爱,比九百九十九朵玫瑰的杀伤力还厉害。所以,粗心的男同胞们,如果你爱人最近面容憔悴,精神不佳,只要每隔两天请她吃一碗猪脚姜,十天后,保证还你一个神采飞扬的红粉佳人。不信?那就试试,不过,还要加上独家配方——一点恒心、些许耐心、几分爱心。

                 

 

 

主食称心:沧桑七十云吞面

  “应记”面家位于福贤路。临街一长溜铺面,门口一张小方台,后面坐着瘦脸大眼的“姆记”。有人进门了,她大声问,“食乜耶”,典型的佛山土话,和纯正的广东官话相比显得某些突兀和低沉。来人照例说“云吞面”,然后安静坐着,单等那令人食指一动的香味袭来。

  只有本地人才能找到的面家,它象一个休止符,被作曲家巧妙地安插在喧闹的进行曲中间。早晨六点开始,上班的,上学的,赶路的,匆匆忙忙的脚步都在这里停留,稍一休整,又开始下一轮繁忙。

  一个气宇轩昂的中年男人进来,嬉笑着说,靓女,云吞面。有人问,大老板,怎解唔去金城食鱼翅饺?鱼翅饺边有云吞面好食,何况仲有你地呢滴靓女……。小小面家被他的戏谑逗乐了,几个“靓女”猛然生鲜起来。

  上学的孩子背着书包,常常伴着年轻的母亲来,柔柔一句云吞面,就和母亲小声咕哝着什么。面条上来,却一反刚才的斯文,狼吞虎咽。化好装的小姐们,则小心吃着,最后再拿出小镜子和唇线笔伺弄一番,才施施然离去。

  这里凡俗,随意,自然。除了云吞面,还有著名的及第粥,艇仔粥,禽渠粥和干炒牛河。这发源于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前的小吃,使空气里荡漾着淡淡的怀旧气息。

  隔着玻璃,可看见马路上车水马龙的繁忙,还可以望到对面正在拆除的楼房,那是带骑楼的小二楼古旧房子。南国建筑特色,上楼下廊,遇上刮风下雨日头,走在骑楼就象家里。这里,是不是禅城最后的骑楼呢?

  “应记”面家里回荡的味道,总令我想起逝去的姨婆,她曾是“自梳女”。看过一张黑白照片,她端端正正坐在酸枝椅子上,左手肘平放在扶手,右手紧握着左手,头发梳得溜光。黑色麻纱大襟衫,黑色宽大的裤脚,拘谨中,散发着清纯和清凉的味道,很舒服的感觉,时光倒流的感觉。这个模样和感觉,常常在吃云吞面时,不合时宜地漂浮起来。

  “应记”的面条是禅城一绝,听说始创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其制作沿用传统过扛方法巧制,面条韧性均匀,条子粗细适中,入口爽滑,蛋香浓郁”,旅游杂志的文字。而我更关心的是,现在端给我们吃的面条,是否和差不多一个世纪前,那位老师傅过扛出来的一样?

  也许,就不一样了,几十载风云流转中,“应记”面条像一个独具风情而深居简出的女子,没有跟着外面世界的改变而修正自己,但光阴经过筛子漏下的一点一滴,执着地撒在她脸上身上。颜色,许是更黄或更深了,条子粗了还是幼了呢。味道,是渔家在船上烹饪出来的新鲜,还是家里嬷嬷熬芝麻糊的馥郁?                 

姨婆脑后梳着一根小辫子,灰白的辫子里编进一根红胶线,更衬托出老年人的羞涩,这是“自梳女”的标志。尽管风霜染白了发顶,那辫子仍然是一个标志,拖在佝偻的背后。闲时,她将辫子拉在胸前,用牛骨小梳子一下一下地,梳理花白的辫梢。这时,很安静,时光在她身上几乎没有留下痕迹。她属于那个时代,属于自力更生的年代。那时,她应该很自豪,当别的姐妹们被迫裹小脚,被迫嫁鸡随鸡而忍声吞气时,自梳女却娇呵,一生不嫁人!他们将满头青丝梳成一根大辫子,从此开始自食其力的生活。

  这一生,辫子从双手合拢到盈盈一握,从油光可鉴到晦哑花白,生命差不多就到尽头。姨婆梳辫子的姿势很温柔,甚至有点妩媚,她是在沉思吗?“一梳梳到白发齐眉,二梳梳到儿孙满地,三梳梳到……”。这是女儿出嫁时,慈爱的母亲边为女儿梳头,边细声唱的歌谣,是阿妈对女儿今后如鼓琴瑟的祝福。姨婆心里,可曾回响过这样的旋律?

  禅城有很多家“应记”,经营的品种都一样。七十多年前的过扛面条创始人,勿论怎样的想象力,也想不到如今面条仍大受欢迎。吃遍了山珍海味,一碗云吞面,可能就慢慢淡泊了上紧发条的意志,瓦解了神经,趋向于现状的满足、豁达和平和。“应记”面家,应该是这个城市的印记,传统而消停,拢聚而闲散,沧桑了人事,蹉跎了岁月,物换星移,仍悄然而立,在某一条繁华马路背后,在某一个娱乐场所旁边。在通往家乡的所有条道路中,最熟悉、最便捷、最能唤起亲情回忆的,便是应记云吞面。      

  

                 

 

粥香糊心:淡薄之中滋味长

大年初一,一夜狂欢的阿昆陪同家人到酒楼饮早茶,这是粤人的传统习惯。阿昆大声招呼服务小姐,来一碗白粥。喜气洋洋的母亲一筷子打在阿昆手上,回头笑着说,小姐,是“发财好市粥”,每人一碗。阿昆懊丧地伸伸舌头,尴尬改口,系呀,发财好市。

  白粥俗称“粥底”,跟外地人所说的稀饭不同。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单》中说:“见水不见米,非粥也;见米不见水,非粥也。必使水米融合,柔腻如一,而后谓之粥。”广东白粥一般选粘性较大的大米,比如东北出产的珍珠米,色泽洁白,晶莹剔透,洗后滴上几滴香油和一点皮蛋搞匀,滚水下米,水再滚后改为小火慢熬,这叫“明火”煲。几个小时后,米粒开花糜状,粘稠适中,盛在碗里凉冻后,宛如白玉。

  白粥口感绵滑,有清理肠胃,清热解毒,烧脂轻身的功效。南方天气湿热,人们对白粥情有独钟,百吃不厌。阿昆的母亲不让阿昆吃,因为“新年楼楼”要讲究“好意头”,白粥清如开水,兆什么呢,可不敢因一碗白粥败了一年的运气。不言而喻,发财,生意好,多么吉利呀。其实那粥里是发菜和蚝豉,取其谐音而已。

  粥在某一个特定时期里是贫穷的代名词,那句“咽糠喝粥的日子”,勾起多少人的辛酸。但兜兜转转半个世纪,粥成了宠儿,并各有地方特色,往往不同地域的粥品,能给人带来不同享受。

  有一次陪北方来的朋友饮早茶,他们说要吃正宗的广东早点,布拉肠粉、干蒸烧卖、白云猪手、鲍汁风爪等,他们吃得很开心,独对着艇仔粥为难。一个蓝边阔口大碗八分满,白白的粥面点缀着焦黄的花生米、绿色葱花、白嫩海蛰、深红的烧鸭片,还有鱼片、粉肠、姜丝等,热气腾腾,香味扑鼻。他们却无所适从,面面相觑。一个问,这是什么粥?这么复杂呀?另一个貌似大气地开玩笑说,吃吧,赵小姐不会亏待我们的。等他们迟迟疑疑咽下第一口后,一吃不可收拾,直到碗底朝天。好奇的朋友们继而对艇仔这个名字感兴趣,并对“艇仔粥是不是在艇仔上做的”争论起来。

  其实他们说对了,艇仔粥最早是在艇仔上做的。相传几百年前,珠江两岸岭南佳果飘香,夏日里清风吹拂,绿荫乘凉。几个摇着鹅毛扇的书生经过,正好夕阳西下,渔歌晚唱,他们不禁诗兴大发,吟诗作对不肯离去。夜深,一阵晚风送来奇香,寻香望去,竟是一个水灵灵的渔娘正在艇仔上煲粥,他们囊中羞涩,不敢造次。渔娘却轻摇船橹,递上精心煮好的鱼片粥,还特意加上虾子、生菜丝等,粥香鲜甜,爽脆软滑,书生们欣喜若狂,齐赞渔娘“好手势”。从此“艇仔粥”美名远扬。几位朋友大笑起来,说也要在傍晚时分去珠江边走走,看能否再会美丽的渔娘。

  不管渔娘是否还在,粥却永远受欢迎。粤人眼中,似乎什么都可以用来煲粥,天飞的,水中游的,青菜干品,药材水果。粥品大致分老火粥和生滚粥。粥底加上柴鱼、花生、猪骨、咸猪肉、蚝豉、腊鸭等,同煲一两个小时,等配料的香味全溶入粥里,就大功告成,是为老火粥,尤其适合冬天喝,驱寒补身,调理肠胃。生滚粥的品种很多,牛肉粥、肉片粥、鱼片粥、鱼腩粥,生菜粥、滑鸡粥、上什粥、田鸡粥等。如在酒店吃,这些粥随叫随做,只需将配料放进粥底一涮,粥清料香,炎热的夏天里享用最好。如果在粤式茶楼饮早茶,服务员推着一架长方体车子,来往穿梭。车子分为一格格,上有盖子,揭开即热气腾腾,什么皮蛋瘦肉粥,菜干粥,猪润粥,眉豆粥,及第粥,麦粥,猪红粥等,应有尽有。

   虽然品味繁多,我最喜欢的只有两款,其一是咸蛋黄菜心粒粥,俗称“翡翠黄金”,名字俗得可爱,而粥实在可口清香。咸蛋黄切开四四方方的小粒,菜心只要菜梗,也切成小粒,加进粥底里一滚。黄绿白三种颜色鲜艳夺目,米香菜香蛋黄香互不干扰,又互相衬托,越吃越有味道。其二就是“粥底”白粥,除了喜欢清淡外,还因为它表现了“莫言淡薄少滋味,淡薄之中滋味长”的意境。这样的粥,既糊口也糊心。

      

 

 

羹汤知心:爱意共炉火一色

 

那年冬天去北京,六婶高兴的很,悄悄告诉我,今晚煲汤给你喝。拂着干涩的脸庞,想起生硬的北风,动了动喉咙,欣喜地等待着有汤的晚饭。

汤来了,空气里似乎漂浮着香味,离家的落索被暖暖的气味包裹着,开始融化。盖子揭开了——天!这是什么汤?汤水,不是色彩和味道都浓郁有加的水之精华吗?可这汤碗里,清澈见底的水面上,浮着几根黄绿色的东西。“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传说一文人以此诗入馔作四道菜,只用两鸡蛋和几棵青菜,那清寡和眼前的汤水肯定有一拼。六婶略带歉意说,这跟广东汤差远了,那汤水呀,浓浓的,香香的,稠稠的。我赶忙大口咽下,笑着说,好饮。
   
也曾经憧憬过“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的日子,可只有三分钟热度,对烹饪,心血来潮比潜心修炼的多,厨艺眼高手低。以前以为,好的汤水,总是时间和汤料的结晶。于是一煲水常在火上煨到冒烟,后被同事一顿斥喝,才知道自己只取皮毛。此后凡说起厨房诸事,自觉洗耳恭听,不敢有半句赘言。如此这般多时,感觉长进不少,尤在外地人眼中,身耽广东女子美名,更是“入得厨房出得厅堂”,说起砂煲铣埕来,也不免倚老卖老,口出胡言一番。
   
曾有一位千里外的朋友电话求援,要在次日款待鬼佬上司,那鬼佬尤喜鸡做的广东菜,问有何招数。我一下子抓耳搔腮,“无鸡不成宴”,鸡倒是吃过不少,但水过鸭背无踪影。搜肠刮肚之下想起饭堂喝鸡脚汤的盛况,机灵一动告诉他,买两只一斤重的鸡项,用鸡腿鸡翅当主料,加半斤花生,一个半青的木瓜,两颗蜜枣,放在一起熬上三小时。汤水清香乳白,鸡腿花生瓜肉入口即化,是秋燥的补益靓汤。剩下的鸡肉隔水蒸九成熟,做白斩鸡,至于配料,叫他到超市去买现成的。胡说了半天后,突然有点心虚,不知那迷津,会不会被我点拨得云散雾开呢。
   
广东人天生对汤水有感情,不仅因天气地域关系,还有传统文化的熏陶。很多人都能如数家珍说上一两味熬汤的材料,诸如淮山、枸杞、杏仁、川芎、党参等,和这些药材配伍的汤料,又可以说上一大堆。每个小家庭里,都备有一只企身瓦罐,专门用来煲汤。如果到市场里一走,听得最多的是“甘晚煲乜汤”。老人家每到周末叫儿女孙辈回家吃饭,就说“煲左靓汤,返来饮拉”。外出打拼的男人,挡驾老友记饭局的最好借口“老婆甘晚煲左汤”。即使24小时忙碌的女白领,也在心神恍惚的一刻想,应该为自己煲点什么汤水了。俗话说,唔会补,好易老。补,从汤水开始,祖辈交落的。
   
汤水,竟占有如此举足轻重的地位,有时甚至是家庭的化身,令你不得不对它重视有加。而这汤水,决不是外地人喝的那种即煲即喝的“滚汤”,而是慢火细料久煨,将汤料熬出精华的俗称老火汤,而且还讲究季节寒暑变化,不同的材料对应时令,不能随便配搭。所以,没有足够的耐性和时间,是伺弄不来的。
   
一个朝九晚五的男人,如果身光颈靓,脸色红润,精神饱满,大家都会说他汤水充足好滋润,进而推理他的家庭幸福,夫妻恩爱。被赞的人肯定也会点头称是,一副“嗒糖”模样。一瓦罐看似普通的汤水,就这样凝聚了煲汤人的爱心和关切,维系几口之家的温情。阿光夫妇都是忙人,家里十天半月没烟火。有时深更半夜回家,望着一尘不染的厨房,阿光暗自叹气。后来就常去附近的小吃店喝汤。再不久,离婚了。众人诧异,只有阿光心中明镜似的,那小吃店老板娘的老火汤,有时比体面的婚姻更另人向往。
   
有段时间,阿二靓汤很流行。阿二是情人、二房等的合称。阿大是正室正房,有法律地位,一般比较稳固。阿二为了掳住男人的心,使出“擒人先擒胃”招数,倾尽聪明才智煲靓汤,那男人“吃人家的嘴软”,自然将感情的天平斜向一边。平常的汤水在这样的几角关系中,充当了出奇制胜的独门暗器,成为女人们比量本事的工具,谁能想到呢?汤水何其无辜,女人何其悲哀。
   
老火汤味道虽好,委实费工费时,为了迎合人们,市场上出现了速配汤料和煲好现卖的老火汤。偶尔也会采购一些回家,但速配的东西,总不如自己精心挑选配搭、洗洗淘淘、花上几小时做出来的味道“正”,如此二三次后,汤料被搁置一旁,直至过期弃之。想来,味道不够“正”,许是心理作用,材料,还不都是那些材料,人,也是只会“洗手”不会“做羹汤”的那人。大概,这世上什么事都一样,期望和实际效果永远不成正比。
   
尽管如此,闲极无聊时下厨,按照自己的想象实际操练一番,还是聊胜于无,不管那汤水是否广东老火汤,劳碌之余,捧喝自己的杰作,家乡的一草一木,便在丝丝缕缕味道中涌现。

                                            

 

离线吴港

发帖
769
金钱
857
经验值
933
只看该作者 47楼 发表于: 2006-10-30
哗,道道特色美食,看后令我食指大动。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48楼 发表于: 2006-11-01

  也也:  我巡逻围村来到这里,看了你的散文连载,感到耳目一新.    我打算日后多来旁听,学点文学知识.不知欢迎否?我闻到姜花的芳香,能否送我一朵欣赏?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49楼 发表于: 2006-11-01

也也不仅文思敏捷,原来味蕾,食觉也同样了得。一边欣赏你的食经,不觉两腮痒痒,口内生津,要不是吞咽及时,恐怕早已垂涎三尺。

猪脚姜、煮鸡酒、蚬肉粥、药材汤,哪一样不令我食指大动?还不知道也也的乡愁怎么烹出来的?

不过,我幻想着如果也也这么一个冰雪人儿,堕入尿布奶粉哭声里,恰巧有幸到她家作客,端着一碗赵妈妈盛出的猪脚姜,那味道。。。。

 

 

离线钟跃民
发帖
1151
金钱
18
经验值
1168
只看该作者 50楼 发表于: 2006-11-01
好美的文字!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51楼 发表于: 2006-11-01

吴港学兄,您读此文也许有点感触:)我表弟回来天天大吃,说在美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其实都是家常菜。

侦察兵同学,您眼力厉害,姜花好说,一朵少了点吧?

伍学兄,也也是婆婆人选,哪还有冰雪人儿……俱往矣啦:)

钟跃民同学,谢谢您关注,请多指点:)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52楼 发表于: 2006-11-01

献给侦察兵的姜花,稍改动,为佛山日报《佛山心情》专栏稿)

 

婴儿手指一般温柔的姜花香fficeffice" />

 

 

     上周末去唐园市场,又见到姜花了,还是那个花木档口,色彩斑斓的花朵前,两桶绿茎白花,长长如箭的绿色茎干,长狭型叶子互开,呵护着上方的白色花蕾,摆放凌乱,但绿得清爽,白得优雅。姜花养在水里,其中一桶已盛放,小白花象极婴儿的嫩手指,怯怯然伸向空中,另一桶欲开没开,花蕾尤带着绿意。

这时节,禅城所有售卖花木的档口,几乎都有姜花。很糊涂,搞不清它在哪个季节开放,反正之前好象也没见到。从市场出来,尽管两手挽着几大袋东西,还是在花档前停下,叫老板娘选两束。她正在喂小儿子吃饭,遂大声叫丈夫出来。笑嘻嘻的男人从桶里抽出两束,轻柔地掰去三四个花蕾,包好递给我,能便宜点吗?话出口,暗自好笑,还能怎样便宜?他只笑不吭声,然后还是收了五元。
  秋阳正好,花档对面是一大片空地,准备修建高楼,有小孩在嬉戏。记得去年买姜花时,这里还是服装市场,挤挤密密的商铺连在一切,把阳光截在半空,白日黑夜人来人往,各式车辆到处乱停。如今,一切都消失了,空旷,一览无遗,外人初看,肯定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今年的阳光,和去年没什么不同,仍在炎热中裹挟一两阵凉风,但是,这里的一切正在改变,幸好,我们都习惯了这种安稳中的渐变。

姜花的香味很特别,浓烈,但不袭人,幽幽地,突而其来,一阵陶醉后,倏忽消失。觉得它很通人性,当你从书桌前抬起头来,从厨房的五味杂陈中走出来,尤其从外面回家,打开大门的一瞬间,寂寂的花香像一只温软小手,蜿蜒着摸上你的脸,你的头发,你的衣服,你整个人……那一刻,只想躺倒在它怀里。
  这种花,开花时间只有一两天,买回家后,要赶紧插到花瓶里。通常用一只全白的长身瓷瓶子,灌满水后,将整理过的姜花插进去,放在书柜前的地板上,白瓶,青枝,白花,拙朴而清雅。大约半小时后,含苞的花蕊基本全开了,雪白的花瓣缀满翡翠枝头,簇拥在古朴的瓶口上,花香氤氲在书房里。黄昏,或者午夜,无事乱翻书时,感觉书页也染上香气。
  晚上到健身房,看见前台也插着一瓶,花瓣白蝴蝶一般,不语含羞。不禁探手轻抚,几度试香,丝丝缕缕渗入手掌,竟心荡神驰。陆续走过的人都说好香好香。前台的小姐问,你也喜欢呀?我说是呀,家里还插着一瓶呢。她笑了,说原来这么多人喜欢,她在家里也有一瓶。其实,也曾喜欢玫瑰牡丹康乃馨的斑斓,如今,只爱姜花。南方的色彩太繁杂了,令人晕眩,而姜花的雅致和明净,能让喧嚣的思维,总能停住,享受片刻安宁。看过央视的人,也许记得这样一个广告,雪片纷纷扬扬,大雪覆盖茫茫大地,一个鲜红棉袄的小姑娘,从景深中慢慢旋出。这时的荧屏,大面积的白,一小点的红,纯雅,平和。每看到这个画面,总有姜花的清香袭来。  

今晚,金风细细,姜花娉婷。翻书累了,移步窗前,看帘外夜色迷离,一点明月窥人,还有一点,正好洒在纤纤的花瓣上。韶颜非久,花犹如此,人亦如此。怪不得女人们都携一束姜花回家,人花共赏,怕是最好的惺惺相惜。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53楼 发表于: 2006-11-02

   也也: 你好,很难得一个作家在百忙中为一个普通的侦察兵改写一篇姜花芳香的华文,足可见你对网友的真诚心意,在这里谨借网页表示由衷的谢意!

   我曾经在禅市生活了三个年头,对姜花情有独钟.你的文采勾起了我对那段美好时光的回忆.当年的禅市四周是渔圹果基,姜花多生长在池圹边.傍晚时分,在散步之余采集几束带回.  姜花的香味辛烈,提神醒脑,我喜欢把它放在案前.你的文章写得很有生活气息,温馨清润,我还在细心体味.

    姜花的芳香令人陶醉,也也的盛情令我难怯.你的文词无价,我欠了你的文章债,当兵出身文化水平又低,更无法与你唱和,你看我应怎么办呢?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54楼 发表于: 2006-11-02
引用
原文由 侦察兵 发表于 2006-11-2 16:42:29 :

  ...................

    姜花的芳香令人陶醉,也也的盛情令我难怯.你的文词无价,我欠了你的文章债,当兵出身文化水平又低,更无法与你唱和,你看我应怎么办呢?


 

 

低乎哉?不低也。

[此帖子已被 old5 在 2006-11-5 12:57:08 编辑过]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55楼 发表于: 2006-11-03

     老五哥:我说不要拉我出来"示众"好吗?最好是等到以后才公开.我还准备拜也也为师学艺,你看我这台戏怎么唱才好呢?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56楼 发表于: 2006-11-03

侦察兵是林健强?幸好老伍学兄泄露军情。看来天机不可泄露,此言不可信也:)

这拜师之说由我来说才合适呢,侦察兵想摆我上台呀。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57楼 发表于: 2006-11-03
那书能否送我一本?前段时间看王鲁湘说八卦,非常好奇,周易是看不懂了,不过还是想知道来龙去脉。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58楼 发表于: 2006-11-03

书房 悄把暗香抛  fficeffice" />

 

多年前,曾写过这样一段话:如今最大的愿望,有一间飘曳着书香墨香的独立书房,里面收藏我所有心爱的书,有雅致的书柜,精细的茶具,小巧的白瓷,有古色古香的文房四宝、香案,带一个阔敞的露台,读书累了可把盏临风,品茗赏月。这样的书房大可以躲进小屋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终于,某年某月某日,我可能拥有一间书房,这消息令精神萎靡的我,一度呈酒后微醺状态,说起书房语无伦次,激动起来手舞足蹈,睡觉前必畅想一番,梦里,隐约有书房天堂般诱惑。甚至某个时刻,这种狂想到达亢奋,看一切都顺眼,说什么都好听,烦恼,伤感,不平,郁闷等等胸中块垒,全被书房两字屏蔽。那段时间,状态出奇好,停了几个月的笔,合着窗外寒风,在冬夜里舞起来。《梳起》、《搬离》、《阅读古陶……》等文,就在那时构思完成。《梳起》的题材,思量两年多,一直找不到最佳切入点,竟然,就在某个夜晚,畅想完书房后灵感蓦至,只用两个晚上,完成初稿八千多字。而且,困扰不息的头疼,也悄悄躲藏不再露面。呵,书房是一帧兴奋剂。

 

此刻,坐在书房里,厚厚窗帘,遮掩外面的黑暗,我心充满感激。小小房子,大约ffice:smarttags" />十平方米的房子,这么容易,就承载了我的梦想?两个月前还不可想象,如今,梦想成真。静谧,喜欢这样的时刻。关上门,完全是独立王国,我俨然一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国之">国之ersonName>君,随意调谴书架上的书,看哪本,怎么看,发幽思,发痴呆,都不会被打扰。常常,把电脑音响调到微弱,只在耳边缭绕,然后,将看的书摆到书桌上,比如今晚,翻开的是《画外音》,画家吴冠中艺术随笔,旅美作家、同乡刘荒田新作《听雨密西西比》,还有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钱穆">钱穆ersonName>先生《晚学盲言》。总喜欢乱翻书,这边一段,那本一页,除非特别需要某方面资料,才埋头一本书。风吹哪页看哪页,是非常惬意的状态,不过,书房此刻很安静,调皮的风被挡在窗外,文字在纸上流成河,心绪和目光浸淫在河里,潮湿,柔软,饱满。

 

有时,傻傻地在书柜前流连,看看,摸摸,想想,时间倏忽间过去,却还没看完一篇文章。多少个晚上,任窗外星月辉映,呆在书房里,就感觉自己是世界主人。听说朋友要订什么红木书柜,很不以为然,觉得那种红木厚重的柜子,总有虚张声势的味道,象买椟还珠的盒子。朋友反驳说,好马也要好鞍配,那些大部头,合该这样的柜子装。我喜欢灵巧一点的书柜,更喜欢木头的原色,所以书柜的木板只上清漆,木纹清晰可见。在这样的书房里,亲切,温暖,有安全感。读书累了,抬头,看美丽的木纹跳舞,仿佛久远的山间野趣,越过时空邀你加盟,这种感觉,只有在书柜包围下,才心领神会。

 

因缘巧合,得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董宁文">董宁文ersonName>先生惠赠《我的书房》,每当午夜无眠,翻阅一篇篇风格各异的文字,细看一帧帧照片,只觉时光在那一刻变成永恒,书旧了,人老了,惟有那一刻长留心中,不改颜色。想那些耕读的人,他们的一生在书房里抛却,到头来减了清香,少了风流,又永不后悔。这样的人生,其实是幸福的。

离线吴港

发帖
769
金钱
857
经验值
933
只看该作者 59楼 发表于: 2006-11-04
好一个书痴,怪不得会动辄就叫人看书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