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11548阅读
  • 147回复

《流盼发姿媚——南方的诗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90楼 发表于: 2006-12-20

一个崇尚大自然的人、一个爱好色影的人、一个不愿意随波逐流的人,他的骨子里本来就充满了独特的染色体,任何元素与他结合都可能得出高品位的个性。

看飞龙的摄影,读也也的美文,一乐也!

离线侦察兵

发帖
1598
金钱
1877
经验值
1425
只看该作者 91楼 发表于: 2006-12-21
         摄影作品是飞龙,也也文采似游龙.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92楼 发表于: 2007-05-31
         現在才有機會拜讀也也的杰作,結論就是:惊喜. 本人一向寡聞,貿貿然一頭撞進來,卻不知:也也者,何人也?那條村子的人?誰能告訴我-----------也是一個阿人的孫子.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7-6-2 16:12:46 编辑过]

离线old5

发帖
2955
金钱
3337
经验值
2964
只看该作者 93楼 发表于: 2007-06-06
引用
原文由 louie 发表于 2007-5-31 18:14:02 :
         現在才有機會拜讀也也的杰作,結論就是:惊喜. 本人一向寡聞,貿貿然一頭撞進來,卻不知:也也者,何人也?那條村子的人?誰能告訴我-----------也是一個阿人的孫子.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7-6-2 16:12:46 编辑过]


 

也也是新浪著名博客:博东博西也解颐  关于她也可以到http://www.75one.cn/bbsxp/ShowPost.asp?id=5598看看。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94楼 发表于: 2007-06-08
      多謝老伍兄的指點,令我對也也開始略知一二.怪不得偶爾讀到她的作品,并有不同凡響的感覺,卻原來是有來頭的,而且在本站內外已經擁有眾多的也也迷.相知恨晚,來遲一步,真不敢企求能擁有一本也也的杰作.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7-6-8 17:33:02 编辑过]

[此帖子已被 louie 在 2007-6-9 16:53:44 编辑过]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95楼 发表于: 2007-09-09

打开此贴,赧然,都成烂尾楼……

问老伍哥好。

louie客气,别尽挑好听的说,风呀雷呀砖头竹棒我都不怕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96楼 发表于: 2007-09-09

继续贴,刚看到一帖子讨论鬼,也凑一份热闹。

                                           七月,妄祭

 

         一路小跑到二楼办证室,信封交给出入境办理处警员,才稍梢喘口气,抬眼四顾。
通行证呢?警员的声音低沉,严肃。
信封里呀。连忙回应,拽回视线,看着黄褐色的牛皮纸信封。
没有!对方提高语调。
慌了,一把拿起信封,真的!没有!心脏剧烈跳动。手颤抖。
这是八月二日。两天前的傍晚,检查过的证件,用信封装着,搁在客厅鞋柜面。之后,再没动过。
把家里翻了天,找不到。
两天后,时序进入农历七月份,再过几天,便是立秋。
两个港澳通行证——我和孩子的——就这样从视线里,在秋天来到前两天,离奇失踪。

白天的日子正在缩短,下班稍迟,已华灯初上。在拥挤的马路上蚁行,突见路旁,星星火苗,缕缕青烟,一个或两个人蹲着,都是女性。年轻的,年老的,衣着不甚光鲜,动作笨拙,神秘,身后车水马龙却视而不见。几天后,马路两旁闪烁的火星越发密集,一排排香烛红得诡秘,还有火盆,映在那些人脸上,变幻莫测。人少的路段,路灯昏暗,火星明明灭灭,乍看触目惊心,让人冥想不已。
据说,点香烛的地方,以前曾发生车祸,装香点烛,是祈求神仙保佑。对这种说法从不怀疑。现在,马路两旁倏忽间出现这么多香烛,却有些纳闷:有这么多车祸吗?
“七月是鬼节”。次日在公司饭堂,同事们大发议论:这不,很多人都点香“烧衣”犒劳鬼们,走出鬼关门的大小鬼可以享受一番了。话说得半真半假,我却有点开窍,马路旁闪烁明灭的香火、冥纸,莫非,给阴间送去盛宴?
对于七月,从没特别感觉,倘要什么记忆,大约总在七月出行。那年七月,赴云南丽江前一晚,母亲打电话来问,你怎么这时候出去呀?你阿姨叫你别出去玩,这段时间不方便。什么不方便?我莫名其妙,感觉开玩笑似的,机票酒店什么都预订了,哪能说不去就不去?母亲支吾几句,也说不出充分理由。从丽江回来,接听的第一个电话是母亲,她连连说,回来就好,回来就好。那种语气,如释重负。从此,七月再出去,心里就有说不清的牵挂,莫名其妙的忧虑。冥冥中,感觉有只眼睛注视我,说话行事不敢造次。对七月,也有了比平常日子更多的关注,甚至,怀有隐隐约约的惊怵。
今年才真切知道,七月,有个“鬼节”。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蓦然回首,这么多年的七月都被我忽视了,是否有什么东西,一直也在我的忽视之中呢?
其实很多人不相信鬼神。自小,我们被灌输无神论,被唯物主义教化,那是封建,是落后,是和一切先进的革命的东西相悖。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人们有人定胜天的雄心,有与天斗与地斗的意志。然而,岁月渐长,山河未改,生老病死,枯荣衰败,一切,都有自身规律。于是,不免悄悄自问,在这个世界上,是否有一些超乎人类能力的东西存在,他们是谁?是鬼吗?鬼,又是什么?
今年春节后不久便是清明,家里保姆有些反常,神态忧郁。晚饭后,她突然问,你信鬼吗?说这话时,她站在洗理台前,暮色在她身后投下很厚的阴影,声音很虚,好象随时被风吹走。她说,女儿打电话来,说梦见表姐,表姐哭诉自己很凄凉,没吃没穿没钱用,住的地方常下雨,晚上睡觉很冷……母亲不肯送钱来。表姐说再不送,就叫三妹出门撞车!保姆的声音越发紧张,次日,她女儿马上和表姐母亲说了,她母亲却大骂死了还来找麻烦。没想到几天后,那三妹果然被摩托车撞伤,她母亲才慌忙给表姐烧香烧冥纸,还给她说了很多好话……
真的?异样感觉裹缠着我,突然很不舒服。类似的传闻不是没听过,但多穿凿。而今,却是她女儿,十几岁的小女孩,不会编故事和母亲开玩笑吧?可是……
疑惑中,有一丝飘忽不定的恐惧。
当然是真的,我妹妹也做过这样的梦!一个要好的同事,她说得非常肯定,神态肃然。大约八九年前,同事的妹妹老做同一个梦。梦里,小男孩哭着叫她姐姐,说很想回家,很想爸爸妈妈,但找不到路。她妹妹觉得奇怪,姐妹四人,并没有兄弟,梦里是何人?妹妹害怕了,不得不告诉母亲,她母亲一听就流泪。原来,她们的确有过一个兄弟,但早产夭折了,这事家里人从来不说,姐妹几个都不知道。妹妹的梦,勾起母亲的伤心事,她请和尚做了一场法事,并在住处楼梯点香烛引路。之后,很长时间再没梦见弟弟。但离奇的是,隔了几个月,妹妹在梦里又见到弟弟,这次,他告诉姐姐,自己很孤单,希望父母帮忙找个人给他做伴。并说,以后再不会打扰他们了。
早知道民间有“结阴亲”做法,一直不知怎么回事。同事说,和阳间人相亲没两样,对八字,送聘礼,择日过门,三朝回门……不同的,一对新人都是阴间人。
从那时到现在快十年了,她妹妹再没做过这样的梦。
同事说得言之凿凿,确信无疑。而且除了梦境,其他所有事情她都亲身经历。
我彻底糊涂。
该相信这些梦境吗?倘若不信,又如何解释?套用曾经的思维模式,能给出圆满答案吗?
 鬼,就这样堂而皇之入侵人的世界。
人之于鬼,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其一轻蔑。汉语言中,鬼鬼祟祟、鬼头鬼脑、鬼迷心窍、鬼把戏、鬼蜮伎俩,这些词语里,鬼以邪恶面目出现,显示一种不正常的非人性的另类行经,倘和这些词沾边,非奸则魅,离好人甚远。人们厌之伐之,鄙视之;可在日常生活里,尤在重大节日或农历初一十五,人们又热衷拜神,这种对鬼神的膜拜,以为鬼神无所不能的心理,彻底暴露了心底的恐惧和敬畏。可是,鬼神真会法力无边吗?
民间传说,七月地狱门大开,农历七月初二这一晚,人间九个至阴大穴全部打开,所有鬼魂可自由出入。于是,各色各样的鬼争相涌出黑暗地狱,到声色犬马的人间潇洒走一回,有的鬼还会循路回家。这时候,亲人们烧香,杀牲,摆供,相信他们自来收取,带回地府享用。这些或摆或烧的东西,也不一定只给死去的亲人。记得小时候在乡下,邻居阿婆将一桌丰盛的菜肴摆在小巷口,放上几个酒杯和筷子,然后点香,在袅袅升起的烟雾中,她拱手,闭眼,嘴里念念有词,最后一句是“各路神仙快来享用”,阿婆赶走谗嘴的小孩儿,将大院门掩上,自己也躲藏起来,说神仙来了。
神仙究竟有没有来过,我们都不知道,但阿婆相信,相信鬼神的法力。拜神后大人心安理得,皆大欢喜,费孝通先生说,“供奉他们为的是风调雨顺,为的是免灾逃祸。我们的祭祀很有点像请客,疏通,贿赂。我们的祈祷,是许愿,哀乞。鬼神在我们是权力,不是理想;是财源,不是公道。”也许,鬼神的法力无边,是因为我们的确信,确信鬼神掌管人类幸福,才以物质的精神的种种向它们献媚,求一个平安顺利的日子。
那年,学校组织学生到农场劳动,几个女同学在水库边嬉戏。或许,水下有月光印染的织锦,有甜蜜喧闹的粉蝶,有迎亲的鞭炮,有新娘的红盖头,她们,竟齐齐向水中滑去。清凉的水,从此,成为他们永远的新房。各种传说渐嚣尘上,最后,河伯娶妻的说法,在口口相传中,成长为一个凄美故事,五个如花少女,共同奔赴迷失生命的婚礼。很多人到水库旁烧香拜佛,孩子在农场劳动的家长,更祈求河伯开恩。然而,次年,还是那水库,又有两个女孩溺毙。
是祈愿不够诚心,还是鬼神要和人作对?该做的已经做了,却没有效果。不过跪拜的人,是不会理会这些,来年众蝉凄厉时,仍到水边祈祷一番。
昨天是七月三十日,今年的七月终于过去了,看到台历上几个数字,轻轻地,就松了一口气,似乎,真的,有什么东西擦肩而过。按民间说法,鬼门关已关上,所有大小鬼们,只能和人间隔门相望。他们寂寞吗?不绝如缕的烟火,仍在飘荡,地狱门关上了,人类却按照想象,在人间建造无数魔鬼宫殿。游乐场所,无一例外都有鬼主题,黑暗阴森,鬼影憧憧,心惊胆跳的人们,偏喜欢走进去,在“撞鬼”中寻求刺激。很多人,尽管不想撞鬼,潜意识里还是有鬼的席位。“完成了心愿的萨姆即将前往天堂。在消失之前,美莉终于见到了显出身形的萨姆,两人紧紧相拥。在这生死不渝的爱情面前,无法跨越的阴阳之隔也似乎瞬间消失……”电影《人鬼情未了》讲述无所谓生死,也没有人鬼之分的故事。《牡丹亭》的杜丽娘,更在人鬼间来回穿梭。因为,爱情可使春行秋令,六月飞霜,眠蛇复苏,死而复生,人鬼相恋。人和鬼,是这样对立,又依存。不管鬼对人类生活造成多大困扰,也不管阳间的祈祷是否有用,人们仍乐意营造一个鬼世界并永远供奉。
七月过去了,秋风在窗外簌簌作响的树叶上,对人微笑。我和孩子的通行证仍没找回,不打算再找了。也许,哪位神仙好奇,一时性起拿走吧?倘若这样,就权当丢失那么多七月后,诚心做的一次祭祀。籍着祭祀,所有冒犯、亵渎,无意有意的,都希冀得到宽容;任何灵魂,前世今世的,将在祭祀中,得到抚慰。


[此帖子已被 也也 在 2007-9-9 20:51:15 编辑过]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97楼 发表于: 2007-09-11

        看也也的作品,其特点就是:一个简单的题材,能引申出充实的内容,又能引证出多个哲理,可见她洞察事物的敏锐功力.多谢!欣赏了.

离线老明哥

发帖
7995
金钱
401734
经验值
1722
只看该作者 98楼 发表于: 2007-09-11
引用
原文由 louie 发表于 2007-9-11 19:19:29 :

        看也也的作品,其特点就是:一个简单的题材,能引申出充实的内容,又能引证出多个哲理,可见她洞察事物的敏锐功力.多谢!欣赏了.


louie兄:我非常认同你的看法。去年以来,在网上拜读了也也若干作品,心里每每掀动一阵阵的共呜和激动,无尽赞叹:也也好文章!

      因住在附近的缘故,我认识小时候的也也。这么多年后,能读到了也也如此文采飞扬的作品,倍觉亲切,深深被感染着。那种感觉就像年少时第一次读到秦牧的"艺海拾贝"般似的。真的!

[此帖子已被 老明哥 在 2007-9-11 22:03:22 编辑过]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99楼 发表于: 2007-09-11
louie、老明哥,你们好,恕也也眼拙,认不出两位高人是谁,不过看到回帖很开心,这种交流令人长进,谢谢你们。不过也也的文字岂能和秦牧相提并论呢?老明哥鼓励人真有一套
离线乐叔

发帖
4195
金钱
6631
经验值
2028
只看该作者 100楼 发表于: 2007-09-12

哈!哈!终于盼到也也回来了。也期盼文学艺术坛见到多些散文、诗歌、小说-----。

也也:你那<<流盼发姿媚___南方的诗经>>经兄长转交巳到手正拜读着。谢谢!

离线louie

发帖
2164
金钱
2188
经验值
2010
只看该作者 101楼 发表于: 2007-09-12
      也也不用汗颜,再接再励,上传你的杰作吧!我们在等待.
离线邻家小妹

发帖
2513
金钱
1130
经验值
1812
只看该作者 102楼 发表于: 2007-09-12

也也:

      很开心见到你回到75one来了,好好经营你这块园地吧,不要让它丢荒了,相信很多同学希望常常看到它繁花似锦呢!

      细细欣赏过你的文章了,能有这样的文笔,说心里话,真以你为荣!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103楼 发表于: 2007-10-03

谢谢各位鼓励.

看到邻家小妹很高兴

离线也也
发帖
210
金钱
231
经验值
231
只看该作者 104楼 发表于: 2007-10-03

                   祠堂香火否如前fficeffice" />

 

 

                         祈愿

广东。江门。潮连。

潮连是个小岛,这是以前的事了。现在,一座大桥连接小岛和江门市区,于是,世外桃源的潮连,无奈地跟上现代文明的步伐。幸好,还有祠堂。

从江门回来了,有些心神不安,想起祠堂,就是那些琐屑的影像,屋檐上,有色彩斑斓的画,鸟吱啾,花盛放,间或一只香蕉,两枝竹子。墙角的苔痕,从地上往墙壁生长,浅浅的,绿绿的,让人不由得停下来,隔开所有杂念,心思直往童年里走。比真人大几倍的门神,站在斑驳的木门上,据说,已站了两百多年。

见识过各地寺庙,山门高大,神台壮丽、雕像威严,总有一种摄人心神的力量,不由得陷入,不由得忘机。可祠堂,却这么随俗,普通,一草一木都有出处,每个小物件,能牵出一段真实历史,所有的存在,都能找出注脚,都有它的前世。它们,和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有过千丝万缕的联系。月落乌啼、江枫渔火、夜半钟声,更多是寺庙心情,但祠堂是庸常的,它就坐落在村子里,和早晚的炊烟、小孩的嬉闹在一起,没有诗化,没有虚幻,也不是神话,不是想象。时时处处显视生命细节,透露生活气息,村野草木,花鸟虫蛩,世俗烟火,真实而细腻。它是慈爱,亲密,宽阔,接纳一切,又消融一切。而且,永远都在提示后辈,你的祖先曾经真实地生活过,甚至辉煌过。

到卢氏宗祠,是一个阳光普照的早上。从外面看,祠堂门庭宽大,呈左右对称结构,色调以红、黑、灰白为主,富丽堂皇,气宇轩昂。

一抹绚丽的光彩,通过宽敞的天井,投射到两旁的檐墙上。呵,是彩色雕塑,红花、古榕、绿草、耕牛,组成一幅幅风格轻松的村野风俗画,边上围着工整的方框,极富装饰味道,阳光抚慰下,变幻着奇特的色彩。更让人称奇的是,每两帧彩色雕塑中间,有一小幅红底黑字的书法小品,细看,其一竟是杨万里的《小池》,世人熟悉的“小荷才露尖尖角”,另外一首,则是“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唐宋诗篇竟飞上屋檐,真是惊喜莫名。又很奇怪,古典诗词可谓煌煌大观,为啥偏偏选中这两首呢?杨万里描写清泉细流,树荫弄水,荷叶团团,蜻蜓俏立,很平常的夏天景色,却很有生活气息。仿佛,你我本来就是诗中之一,简直要蹑手蹑脚过去,戏弄蜻蜓……这样一幅风物图,谐美、稚趣,在乡里随处可见。

在卢氏宗祠的侧厢房里,一位老人递上《重修潮连卢氏宗祠缘起》,粉红色的纸,黑字印刷,卢氏宗族对祠堂的崇敬和热爱,从雅致的颜色里逸出。“回溯我宗祠之创建,时为九世洪齐公,慨叹祖祭无所,倡议建庙……至正德三年(1508年)十世东华公,更作山以建后座,方成今日之规模。”祠堂从建造到渐成规模,中间历经二十多年,工程浩大。谁是那些雕塑、诗词的设计提议者,谁是能工巧匠,已无从考据。我只感叹它的奇巧,它浓郁的生活风味,以及匪夷所思的匠心独运。这些诗句,是对生活细节的重复,又源于生活的美好提炼,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每个角落,普通,平凡。它是否暗示,静好的生活,就是先祖先贤所祈盼的,生活如细流般蜿蜒向前,就能生生不息,源远流长?

于是,当看到中堂大木门的背后,那些精美到极致的雕刻时,我对祠堂的打量,开始有了更丰富的联想。这是一扇扇高大厚实的木门,黑得发亮,闪着幽光,或半掩,或敞开。走过这个门口,就要离开了,一个回眸,突然发现,门后有雕花!阳光经过大树筛下的斑影,细细碎碎,在上面跳着,玉米、稻穗、荔枝、芭蕉、双鱼、小狗、小鹿,还有水仙花,香炉,花瓶,组成装饰性特强的图案,上方,有祥云缭绕。徜徉在这些雕花前,仿佛看到几百年前,一个普通人家的日子。白天,耕种田畦,辛劳哺育,光阴伴随汗水,催生田野的丰盈。晚上,炊烟袅袅,庭院欢跃,布衣暖,菜根香,安妥,庸常。这样的生活,不就充满欢乐和慈爱吗?拥有这样的生活,就能世代繁衍,生生不尽。

我瞬间明白了。

祠堂,以一个宗族强势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祈祝后世繁荣,血脉丰沛。这种浓重的世俗关怀,包含了对生命、对家族、对后代、对家国的深广的祝颂,如果只用一个字来表达,那就是:爱。

 

                     召唤

 

“据《潮连乡志》记载,1946年潮连祠堂共127间,有卢氏、陈氏、区氏、潘氏……祠堂。祠堂密度大,每1平方千米有10间。几十年来,有部分祠堂年久失修自然塌落,有部分为取其砖、木用,人为拆掉。

2004年仅存50间。”

这段文字很普通,可只要想想“每一平方千米有十间”是什么概念,也许你会大吃一惊。也就是说,每一百平方米就有一间祠堂。

ffice:smarttags" />一百平方米,现在一套房子的面积?天哪,这是怎样的密度?

如果有一张潮连地图,那么,地图上的标记可能只有祠堂。如果在高空俯视,潮连的土地上,是否也只能看到祠堂呢?可是,这些景象不再,如今,基本保存完好的只有寥寥几十间。然而,他们象一块块磁石,发出大小不一的吸引力,又像大海中的航标,默默矗立在喧嚣的波涛中,沉郁坚强,光芒闪亮。那些离乡背井的族人,远涉重洋的乡人,把家安在地球另一边的后裔,在碌碌谋生中,在奔波觅食中,每一次抬头,都能感受到它的呼唤。

2006124,一年一度的祭祖活动。

祠堂里外洒扫一新,大门两侧悬挂大红灯笼,前厅上空装饰彩带,乡里德高望重的老人早早来到,仔细检查各种祭品。十多只烧乳猪在祭桌前一字排开,金黄耀眼,身侧饰绿柏,头上蒙红纸,名曰金猪。供桌上插满色彩缤纷的鲜花,粗大的香烛。在这些琳琅满目的供品祭器中,神台,最值得浓墨重彩。通常方正造型,稳妥,庄严,中间立大红祖先牌位,前供大小香炉,香烛林立,青烟缭绕。大红灯笼高挂,红底金字对联分挂两旁,饰粗金龙、雕花、长金穗,神秘而庄重。这是一个让人敛神凝思的地方,只要止步,只要打开心灵,也许,就能聆听到远祖的声音

锣鼓奏起来,人群肃静。精神矍铄的老人充当主祭人,恭恭敬敬地鞠一躬,然后宣布:祭祖开始。“……草木洁怀,当思孝思不匮,慎终追远,恒念祖泽情殷,木本水源,此身原由来自,纸钱麦饭,无忘春秋祀典,孝之道也……”主祭人饱含情感的声音,在沧桑的祠堂回转。前排是族里的长者,不管年纪多大,都努力站直身子,双目平视,集中精神。他们应该感到幸运,几百年前,祖先就在这里举行四时祭祀,青瓦上的苔痕,春风吹又生的小草,高柱大梁的缝隙,石地板下的尘土,都藏匿着先人的气息,记录他们曾经的兴旺和繁华。有什么,比沐浴先人的光辉更感动呢?“今儿孙济济于敦本堂下,欢欣无已。看万宾云集,鱼跃龙腾,享珍馐百席,美酒佳肴。狮鼓同乐,礼炮齐鸣,灯香熠熠,金柱华华。光我列祖列宗,佑我胄衍胤蕃……”

焚烧明器、纸帛、香烛。上香。献花。

行献酒礼。行献金猪礼。行三牲献礼。

众人合拜……锣鼓喧天……

一套仪式繁复浩杂,其实也很单调,但人人衣履整洁,毕恭毕敬,唯恐错失一丝一厘。这些人中,有的甚至万里迢迢,舟车劳顿,从国外赶回来,怀着一颗虔诚之心,只为了参加这个活动。我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乡愁”这个词。余光中著名的诗歌《乡愁》,多年来总被人引用,他说乡愁跟家有关,家里有母亲、有新娘,有割舍不了的情和爱。不管走多远,飞多高,总有一个回眸的地方,那是人与这块土地交触的点,是收藏过去和源头的宝盒。有时,它不一定真实存在,也许只在心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这种惆怅和痛苦,加速人们归根的向往。一旦,遥感到这个确实存在的实体,比如祠堂,那么,就会以火山爆发的热情,扑向它的怀抱。

在荷塘南村的余氏宗亲祠堂,聚集着一大群老人,听说我们来看祠堂,停下正在玩的纸牌,热情地开始“讲古”。这间朴素的祠堂,在最近几十年里,两次险些被毁。年近七旬的康叔讲述时,语调充满不平以及劫后余生的欣慰。大跃进时代,所有东西都要分掉,祠堂也不例外,一旦分掉,必将拆毁。年轻的康叔绞尽脑汁,寻求保护方案,最终以养蚕为借口,作为集体财产保护下来。到了文革,祠堂更难逃厄运,面对几百年历史的老建筑,康叔气愤了,他铁下心,拼着性命也要保护祖宗留下的物产,延续宗族精神……

“有祖坟,有祠堂,外面的人才回来。”康叔说。如今,他天天都来这里,象看家一样看护祠堂,他说,常有余氏族人来这里寻根,装支香拜拜祖宗,听听他讲故事。

是的,如果没有这些,对故乡还有什么牵挂呢?怎样确定自己和祖宗血脉相连呢?因为祠堂,他们知道,这里,永远有许多慈祥的眼睛,饱含深情,千世万世地默默注视着,注视着这块灵秀的大地,和大地上繁衍生息的子孙们。

 

 

                         传承

 

    穿行在江门那些大小祠堂中,对这种浓烈岭南特色的老建筑,从迷惑到清晰,从无知到审美,有了一个相当立体的阅读。惊叹那些雕花的房梁,竟在演绎一个个完整的神话故事,琉璃瓦镶嵌的檐头,在夕阳下闪着美丽的绿光,仔细辨认精美的回字窗花,顿悟暗含周而复始、九九归一的哲思。徘徊在窄窄长长的小巷里,感受时光流逝和静止。因为偏爱,更对那些到处出现的对联、楹联、牌匾、碑刻给予很大关注。“祖德宗功流芳远,子孝孙贤世泽长”、“祖有德宗有功燕翼贻谋百代堂基巩固”、“成化于祠灵晖玉地千秋岁月千秋华”,都是吉言颂语,怀抱祖德,缅贤追远。这些字体很有趣,有正楷,有行楷,有隶书,有狂草,还有篆书。不断和各种各样的字体相遇,似在提示我们,祠堂能几十年几百年存在,不因岁月流迁而衰败,是因为在这些堂皇的建筑后面,更有强大的文化根基支撑,源远流长的文化传播,从这里生发,伸张,并从这里走出,融进外面的世界。

所以,把祠堂和学校做一番联想,不算很困难,何况,环市镇篁庄村的太守欧阳(公祠)氏祠堂,直接给出最好的想像载体。

让我们做一次时光旅行吧。

1933531傍晚,太阳已经下山了,晚霞正在天边燃烧……到后来晚霞淡到了肉眼看不见的光景,山脚下汽车路上,灯光就出现了,灯光同样在山上的祠堂亮起,吃晚饭的时间,一阵喧哗传出,人声隐约,西江乡村师范学校的学生三五成群,边吃边聊,意兴风发,古老的祠堂虽隐身山野草莽,却因这些年轻学子,因文化的浸淫,显得古雅儒厚,生气勃勃。这些学生中,有一位稍微年长的年轻人,谈笑风生,没有架子。祠堂旁的菜地边上,有一眼小水井,他去打水,吊桶却尴尬地浮在水面。同学们一拥而上,纷纷大笑,这些来自乡村的孩子,谁不会打水?年轻人也笑了,说你们帮我吧,我笨。孩子们热心地帮忙把水打上来,簇拥着他,走回祠堂一边的住所——庶务室……这一幕,后来成为文学大师巴金的散文《庶务室的生活》的素材。这个年轻人,就是一九三三年的巴金。

迎接我们的是一个欧阳氏老人,还有他们的村长。走过一段开着野花长着绿草的小路,终于站在宽大的欧阳(公祠)氏祠堂前。欧阳老人指点着说,这里原来是课堂,那边是寝室,从这里还可上二楼,通向图书馆……“这边是厨房”,他特意带我们去看当年的厨房,现在仍是厨房,每年祭祖后聚餐,就在这里生火煮炊。老人指着门联叫我们看,天下欧阳无二氏,翰林学士第一家,他自豪地说,天下姓欧阳的人都是一家子,欧阳修、欧阳也是我们本家。冷不防从他嘴里蹦出两个历史名人的名字,我大吃一惊,然后释然了,祠堂内随处可见“文渊北宋学,官史南雄风”、“开基书作器,创业德唯馨”等对联,足见此地文风馥郁,书香飘逸。

荷塘镇篁湾村的周源李公祠前,是一个大广场。以前,这是竖“石杆夹”的地方,为有功名的人所立,青石雕成,四四方方。历史上,李姓族人中有二十多人考取进士、举人,站在二十世纪正午的阳光下,遥想一百多年前石杆林立的情景,不禁心驰神往,二十多座石杆同时立起,该是怎样一种情景?

祠堂既承载了先人的荣耀和企盼,在这里办学、奖掖后代,也是很自然的事。后辈发奋读书,掌握良好技能,“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也就非常必然。在卢氏宗祠,我们听说了卢氏名人卢湘父的故事。卢湘父是康有为弟子,早年中举,在卢氏祠堂创办“敦本堂”学堂,毕生致力于澳、港两地的平民和妇孺教育事业,桃李满门,许多社会名流、著名学者、实业家都曾出其门,临终,他将所有产业赠送给澳门政府。这般胸怀,怎不长令后人敬仰?

在这些祠堂中穿行,感觉它们不再是一座座孤立的老屋,它有一种强大的磁性,将子嗣、文化、习俗、传统、观念等紧紧系在一起,形成一条流动的河,一条连接历史和现实、过去和未来的河,它是一本线装的古书,有明清时期的遗香,也有民国时代的逸趣,更有当代幽情,既是时代的印记,也是家族文化的诠释。

穿行在堂宇轩昂、庭院宽敞、雕梁画栋的祠堂中,多么奇怪,童年仅有的一点记忆竟变得模糊,门庭冷落的祠堂不复存在,只有眼前写满历史符号的高墙青瓦,以及从砖逢瓦边中慢慢沁出的沧桑,想起陈垣一首思乡诗:“岐山头畔百花鲜,艳说真人圣水传。为问近年傩礼日,祠堂香火否如前?”他是史学大师、教育家,江门籍人,长居京城,却对家乡祠堂的香火深怀迷恋与期待,想像是深情的,陈公写作此诗时,他的心是否甜蜜而向往呢?

如今,我应该看到了,不止香火如前,它更承载了无数的忆思和热爱,在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继续逸发清气和俊荣。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如果您提交过一次失败了,可以用”恢复数据”来恢复帖子内容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