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风格切换切换到宽版
  • 2801阅读
  • 15回复

六祖壇經 (传承弟子) 故事转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楼主  发表于: 2010-02-03

馬祖道一

馬祖道一(公元709~788)
俗姓馬,四川廣漢人。南嶽懷讓的傳承弟子。馬祖道一和青原形思的傳承弟子石頭希遷共分禪宗天下,以「平常心是道」弘揚禪風,其傳承弟子中以百丈懷海、南泉普願最為傑出。馬祖最傑出的貢獻是開創叢林,安頓禪僧,使得宗門盛極一時,到了百丈設立清規,禪宗便開始有組織化的經營。


        馬祖道一尚未悟道之前,就在懷讓禪師的門下學佛,他每天認真坐禪,希望自己可以早日領悟佛法。懷讓禪師看他天天坐禪,心中暗想一定得找機會為他開悟。

        有一天懷讓看到馬祖又在打坐,他看時機成熟便問馬祖:「你每天坐禪是為了什麼?」

        馬祖說:「我要成佛啊!」

        懷讓禪師笑笑,就到外面拿一塊磚頭在馬祖的面前拼命地磨呀磨的。

        馬祖覺得很奇怪,心想,禪師可能有什麼寓意,可是他看了半天還是想不通,便開口問禪師:

        「師父,你為什麼要磨磚?」

        「我要把它磨成鏡子呀。」

        馬祖皺眉,不解地說:「磚怎麼能磨成鏡子呢?」

        懷讓大笑說道:「既然磨磚不能成鏡,坐禪又怎能成佛呢?」

        馬祖立刻恭敬地問禪師:「請問禪師,坐禪不能成佛,如何才能成佛?」

        懷讓禪師接著說:「這個道理就好像車夫駕著牛車在路上走,車子不動了,你是要打車呢?還是打牛?」

        馬祖還是一臉疑狐。

        懷讓繼續說:「我看你從早到晚認真打坐,是學坐禪還是學坐佛?如果是學坐禪,禪不是打坐就可以得到的;如果是學坐佛,佛沒有固定的形象,如果執著於表象,是找不到成佛之道的。想藉由打坐來成佛,便是扼殺佛。」

        馬祖一聽,恍然大悟。此後的十年便跟隨著懷讓參悟禪道。

        馬祖道一後來離開懷讓,前往江西傳播心法,亦稱江西禪,故以「江西馬祖」聞名於世。他接引弟子百丈懷海,這條脈絡從南獄懷讓、馬祖道一到百丈懷海,脈脈相承,後來在百丈懷海之後分為兩大宗派──溈仰宗和臨濟宗,應驗了昔日一花開五葉的預言。

分享到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0-02-03
獵人的箭術


        石鞏慧藏本來是個獵人他最討厭看到和尚。

        有一次,他追趕獵物時,遇到了馬祖。

        馬祖:你是什麼人?

        石鞏慧藏:打獵的人。

        馬祖:你會射箭吧?

        石鞏慧藏:當然會。

        馬祖:你一箭能射幾個?

        石鞏慧藏:一箭能射一個。

        馬祖:你實在不懂得射箭。

        石鞏慧藏:那麼你懂得射箭嗎?

        馬祖:我當然懂得。

        石鞏慧藏:你一箭能射幾個?

        馬祖:我一箭能射一群。

        石鞏慧藏:彼此都是生命,你怎忍心射殺一群呢?

        馬祖:我射的是眾生的迷障。你為何不射自己的迷障呢?

        石鞏慧藏:我不知道要從何下手...

        馬祖:你這人有無數的迷惑和煩惱,從今起都完全斷絕了。

                    於是石鞏便拋掉弓箭,出家拜馬祖為師。

                    為生活而射獵,只能解決一時的安逸。

                    射去心中的迷惑,卻能解決一生中的煩惱與痛苦。

离线灵秀

发帖
239
金钱
272
经验值
93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0-02-03

 

好好看啊!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地板  发表于: 2010-02-04
自我的本性


        馬祖和石頭平分禪家天下,但他們之間並不敵視,反而經常共同接引學生。
藥山本來是石頭希遷的學生...

        藥山:我一直不懂「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說,請師父為我指點。
        石頭希遷:肯定不對,否定也不對,肯定否定兩者兼有也不對,這時,你怎麼辦?
        藥山:我…不知道
        石頭希遷:你的因緣不在此,還是去馬大師那邊吧!
        藥山:是

        於是藥山便去參拜馬祖。

        藥山:請問如何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馬祖:我有時教它揚眉眨眼,有時不教它揚眉眨眼, 有時揚眉眨眼者是它,有時揚眉眨眼者不是它,你究竟要怎樣瞭解它?

       藥山聽了恍然大悟,便向馬祖禮拜。

       馬祖:你見到了什麼而向我禮拜?
       藥山:我在石頭處,正像蚊子釘牛,不得其門而入。

        自性常常受了外物的污染而迷惑,屏除善惡得失的相對價值觀點,
超越絕對,就可以發現自性了。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4楼 发表于: 2010-02-04

野狐禪


        每次百丈在法堂說法時,都有一老人跟和尚一起聽法。

        百丈:你是誰?
        老人:我並不是人,我本是山上的方丈。
        從前我作百丈山住持時,有位雲遊僧問我說, 雲遊僧:大修行的人也會落入因果嗎?
        老人:不落因果!
        老人:因為回答錯誤,使我被罰變為狐狸身而輪迴於畜生之道五百世。 大修行的人也會落入因果嗎?
        百丈:不昧因果!
        老人:我已脫離野狐之身了,我住在山的那頭,請按和尚的禮儀葬我。

        百丈真的在後山洞穴找到野狐的屍體,便以禮把牠火葬。

        有因有果就有得失有痛苦,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於結果,而在於生的每一個過程。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5楼 发表于: 2010-02-05

百丈清規


        馬祖死後,百丈繼承了馬祖的法統,他並訂了「百丈清規」,才奠定了僧團的組織基礎及禪宗的制度。

        百丈清規對方丈及其手下人員的職責和每天的生活都有詳細規定。

        並規定一個想受戒出家的和尚,首先要立誓做到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接著還要做到:不坐高廣大?、不歌舞娼妓、不著華鬘好香塗身、不蓄錢財珠寶、不非食。達到了這五戒後,才正式剃度做和尚。

       百丈並確立制度從事耕種,不僅一般僧眾,就是方丈也要工作。

       在印度,和尚是禁止耕種的,而靠信徒的供養過活。百丈清規就是要革除這種乞食的寄生生活。

        百丈:為什麼一個身心健全的和尚要像寄生蟲一樣,吸取俗人的血汗呢?

        因此他要求所有的僧眾必須騰出時間來開墾荒地,從事耕種自食其力。

        天地日月,日日作業不息;天地之間的萬物,也應日日作業,自強不息。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6楼 发表于: 2010-02-05

唐武宗滅佛


        西元八四五年,佛家遭遇到一大厄運,當時的皇帝唐武宗以經濟上的理由,展開了滅佛行動。於是破壞了四萬四千六百餘所寺廟,二十六萬五百餘僧尼被迫還俗,一萬五千餘奴僕被政府所接收。

         這次佛門大劫中,各宗派裡只有禪宗能夠倖存。因為禪宗不需要靠經典、佛像等,因此即使被破壞了,他們仍能發揮作用。

        而且禪門和尚都親自勞作,自給自足,不需要寄生於社會。

        這完全要歸功於百丈改革禪宗制度,使禪宗在這難關中能更蓬勃的發展開來。

        百丈他堅持勞作,對人類的命運有很大的意義,因為自食其力的同時,自己也掌握了自己的命運。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7楼 发表于: 2010-02-06

香嚴擊竹


        香嚴本是百丈門下的學生,他雖博通經典但始終未悟禪道。百丈死後,他便追隨百丈的大弟子溈山。

        溈山:你在先師百丈處聽說是問一答十,問十答百, 這是因為你聰明靈俐,智解辯捷。但生死事大,請問你在父母未生前,你是怎樣的?

       這話問得香嚴茫然不知所對,便把平時看過的書翻遍,也找不到答案...

       香嚴:畫餅究竟不能充飢啊!請你替我說破這個秘密吧!
       溈山:如果我現在替你解說,將來你一定會罵我。 就算我說了,我所說的還是我的,絕不會變成你的。
       香嚴:這輩子我不再學佛法了,還不如作一個到處化緣乞食的和尚吧。

        於是他到處雲遊,一次,他暫住在慧忠國師的遺跡古寺裡...他正在除草時,偶然拋一塊瓦礫擊中了竹子。 清脆的一聲,終使得香嚴頓然大悟。

        香嚴:師父,你對我的恩惠勝過父母, 如果當時你為我說破,哪有今天的頓悟呢!

        當香嚴聽到清脆竹聲時,聽者與聲音已不再分立,而是聲音與他合一,當時就是全世界。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8楼 发表于: 2010-02-06

文字魔


       仰山是溈山的學生...

        溈山:孩子,要快點開悟喔,不要執著於文字和概念。
        仰山:我連信仰都不要呢!
        溈山:你是信了才不要呢,還是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除了我自己之外,還能信個什麼?
        溈山:這樣的話,你只能算是個小盛佛法之徒罷了。
        仰山:我連佛也不要見。
        溈山:經書中有多少是佛說的?多少是魔說的?
        仰山:統統都是魔說的!
        溈山:好好好!此後,沒有什麼可以困擾你了。

        後來仰山承續溈山的衣缽,繼續開創溈仰宗的禪風。

        基本的觀念本來都是最簡單清楚的;但用以表達的文字,卻是一個欺人的惡魔。所以讀書讀經時,別讓文字所束縛了。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9楼 发表于: 2010-02-07
趙州從稔


趙州從稔(公元778~863)
俗姓郝,青社緇丘人。從小就出家,最後在安徽池州拜普願南泉為師。普願南泉屬於馬祖道一禪系,法嗣趙州從稔,趙州與源自青原形思法統的雪峰義存並稱「南有雪峰,北有趙州」,各據一方,弘揚禪宗佛法。趙州從稔遺世獨立,和弟子之間產生了很多著名且趣味的公案,其中以「吃茶去」、「一絲不掛」最代表。

        趙州在嵩山受戒之後,便來到南泉普願門下參禪悟道。

        他第一次見到南泉時,南泉正躺在床上睡午覺,趙州就站在一旁等候南泉起床。

        南泉起床,見到趙州便問他:「你打從哪裡來?」

        趙州回答:「我從瑞像院來。」

        南泉問道:「看到瑞像了嗎?」

        趙州笑呵呵地回答:「未曾見過。不過,我看到躺在床上的如來了。」

        南泉便說:「你有指導的老師嗎?」

        趙州恭敬地,跪在南泉面前說道:「我有老師啊。老師,深冬天寒地凍,請保重尊體。」

        南泉面露喜悅,滿意的大笑,便收趙州從稔為其弟子。師徒兩人經常互相探討禪學義理,精妙的禪理就在師徒間的對話和討論中激盪而出。

        有一天,趙州請教南泉「什麼是道」,南泉回答:「平常心是道」,趙州不解其意,繼續問之:「有目標可以遵循嗎?」南泉回答:「如果你有目標就會產生偏差。」

        趙州質疑地問:「沒有了目標會封閉所有的意念,怎麼看得到『道』呢?」普願南泉以馬祖道一的主張「平常心是道」來回覆趙州的提問,他說「道」不在知或不知的問題上打轉,因為知或不知都已經著了「物相」,知的相是妄覺,不知的相是麻木(註:這裡的『知』與『不知』是回應趙州問的『目標』,目標與知或不知都是物相的一種),而所謂的「平常心是道」是說在簡單樸實的日常生活中,體認到生命的****,亦即馬祖禪風「不離生活的禪」之意。

        後來,有人請教趙州「什麼是道」時,趙州便請他去吃茶,道和茶有何相干呢?吃茶在禪院裡是件極為平常簡單不過的事情,不管什麼人來拜訪我趙州,我不分貴賤,都請他吃茶,來這裡的人就是以平常心來過生活,該吃飯就吃飯,該吃茶就吃茶,該睡覺就睡覺,如常的生活就是道,所以說,「茶」就是「道」。這則以茶喻道的公案就是著名的「吃茶去」,因而趙州也有「趙州茶」之稱。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0楼 发表于: 2010-02-08

三十年學騎馬,今日被驢撲


        趙州悟道後,就到各處旅遊,拜訪當代的許多禪師。

        有一次,他去拜訪茱萸和尚...

        茱萸和尚:你也該定居下來弘法了
        趙州:我該定居在什麼地方啊?
        茱萸和尚:你居然連真人即自己的住處也不知道?
        趙州:我三十年來騎在馬背上遨遊,想不到今天卻被驢子踢了一腳。

        指出別人錯誤時,很可能你抱持的正是錯誤本身。

        趙州直到八十歲左右,才定居在趙州東郊的觀音院...

        在他充任方丈的這段期間,他以深湛的智慧,輕鬆幽默的引導很多學僧走向真正的自我。

        趙州:七歲童兒勝我者,我即請教他;百歲老翁不及我者,我即教他。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1楼 发表于: 2010-02-08

天皇道悟


        公元七四八-八O七年,浙江東陽人,俗姓張。十五歲在杭州受戒,後來追隨徑山道欽,才接觸到禪學。
        隨徑山五年之後,又到馬祖處得到印證。
        過了兩年,便去見石頭希遷...

        天皇道悟:如果超脫定慧,請問還有什麼法?
        石頭希遷:我這裡本來就沒有奴隸,還談什麼超脫?
        天皇道悟:我還是聽不懂...
        石頭希遷:你懂得「空」嗎?
        天皇道悟:這一點,我早有心得。
        石頭希遷:想不到你還是得道之人呢!
        天皇道悟:不,我還未曾得道。
        石頭希遷:我一眼就能看出事實。
        天皇道悟:你沒證據就誣賴我!
        石頭希遷:你的身體就是證據。
        天皇道悟:就算你說對了,可是我要拿什麼去教導後人呢?
        石頭希遷:請問誰是我們的後人?

        禪是遍在的,但它卻是無門可入; 正如進入虛空不是從門入,而是從虛空入,因為虛空遍在。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2楼 发表于: 2010-02-09

龍潭崇信


龍潭崇信(公元?~838)(說明:以我手上的文獻資料顯示龍潭的出生不詳,故無法記載)
俗姓不知,有關他的文字記載極少,只知他在天皇道悟的天皇寺旁賣餅,結下了機緣成為道悟的法傳弟子,其傳承弟子有德山宣鑑,再傳給雪峰義存,最後法嗣雲門文偃,創立了「雲門宗」。


        崇信成為天皇道悟的弟子之前,是個賣餅的小販,他每天都會幫道悟帶十個餅給他,不過,每次道悟都會還他一個餅,然後說:「吾惠汝以蔭子孫」,崇信還是不懂禪師的意思,不過,他覺得禪師的話似乎有一段大道理,就跟著道悟參禪悟道。

        崇信服恃了道悟一段時間,可是道悟從未對他開示和指導過什麼。有一天,他按捺不住了,開口問道悟:「師父,我來到這裡已經一段時間了,可是從未聽過師父開示佛法要旨?」
        道悟回答他說:「你到這裡一段時日,我早就為你指示佛法的要旨了。」崇信不解,便問:「什麼時候說過了?」
道悟笑著回他說:「你端茶給我,我就喝;你拿食物給我,我就吃﹔你行禮,我就點頭回應你。這不是為你指導佛法要旨了嗎?」

        崇信這才領悟到,原來佛法智慧不在他處,就在自己身邊,日常生活的細節之中,其實就蘊涵了精妙的道理。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3楼 发表于: 2010-02-09

法眼文益

法眼文益(公元885~958)
俗姓魯,浙江餘杭人,早年和希覺律師學習律法,因此有「律匠」之美譽,後遇到羅漢桂琛,開始參禪悟道,其禪學思想以「禪教合一」為其特色,後開創五宗中最晚成立的法眼宗。

        法眼文益早年跟隨希覺禪師學習經、律,後來從戒律中發現參禪的趣味,開始
四處行腳,尋求禪師點化。有一次,他與道友相約往南行腳,途中遇上了傾盆大 雨,溪水暴漲不能前行,只好借住在附近的地藏院等雨勢轉小。

        地藏院的主持羅漢桂琛見文益悟性頗高,有意接引,便問他:

        「你要去哪裡?」

        文益說:「行腳而已。」

        桂琛問:「行腳做什麼?」

        文益說:「不知道。」

        桂琛說:「不知道最實在。」

        這時候大雨停歇,文益辭別桂琛禪師。

        桂琛送文益到門外,看見一塊大石頭,指著石頭問道:「你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不知道這塊石頭在你心內,還是心外?」

        文益不加思索地回答:「依照唯識學來說,應該是心內。」

        桂琛禪師抓住把柄就說:「你不是在雲遊行腳嗎?怎麼石頭還放不下?」

        文益一時瞠目結舌,無言以對,便留下來向桂琛請教。可是文益每次發表自己的見解都遭到桂琛的否定。

        「佛法不是這樣子的!」

        他只好再用另一個角度來思考,桂琛還是說:「佛法不是這樣子的!」

        經過幾次的試煉,文益失望地對桂琛說:「我已經辭窮理絕了!」

        桂琛突然對他說一句:「說到佛法,一切都是現成的。」

        文益一聽,當下開悟,原來在天地萬物之間,佛法是無處不在的,可是人心中有主觀意識會去判斷衡量,產生分別心,才會被金錢、名利、美醜、善惡等價值所迷惑,禪就是要打破人的主觀意識。文益經過禪師的點化,明白了這個道理,至於是唯心論還是唯識論,就變得不那麼重要了。

        後來法眼文益繼承了桂琛的法嗣,成為禪宗最後一宗「法眼宗」的開創者。
离线hw79

发帖
27128
金钱
356965
经验值
4817
只看该作者 14楼 发表于: 2010-02-10

雲門文偃

雲門文偃(公元864~909)
俗姓張,浙江嘉興人。生性聰敏,從小就出家習律,雖精通大小乘,但對於經律之中仍有不透徹之處,於是參訪各路禪師,最後得道於雪峰義存,雲門宗風興起於嶺南,最後在雲門山的光泰禪院發揚禪風,為雲門宗的開山祖師。

        雲門文偃生性聰穎,精通大、小乘法,可是對佛理仍有不了解的地方,後來他跑去參拜睦州陳尊宿和尚才悟得自性。

        他在睦州家前敲門,睦州問他:「你來做什麼?」

        文偃說:「我因為尚未悟見本性,請師父指點。」

        睦州二話不說就把門關上,文偃心想:師父有意考驗他求道的決心,便跪在睦州門外等待。

       可是,接連幾天睦州都不願意見文偃,每天敲門都不得其門而入。到了第三天,文偃繼續敲門,睦州終於開門了,卻只聽到一句:「你快說,你快說!」文偃一時楞住,無言以對。

        睦州不等文偃想好,便一把推開,口中還罵了一句:「秦時轆轢鑽」就把門關上。結果文偃跨在門內的腳被睦州的門給壓傷了,文偃痛得大叫,剎那間,文偃開悟了。

        文偃悟道或許給人一頭霧水的感覺,其實這是睦州的禪法「隨問遽答,詞語險峻」,他把文偃逼到絕處,再補上一句「秦時轆轢鑽」讓他絕處逢生。秦時轆轢鑽是秦始皇時代用來搬運笨重東西的錐子,他意指文偃努力追求「開悟」這件事是既笨重又無用的,就像他追著睦州求道那樣,他應該要隨順因緣,等因緣聚集,自性就會不立而生,因為自性是要從自己去發現的。
快速回复
限100 字节
批量上传需要先选择文件,再选择上传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