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有人问我,哪种食物对书法水平的提高最有帮助,我会用极为肯定的语气回答:牛肉!
某天,王羲之吃了一斤酱牛肉,牛气布满全身,遂信手写下千古第一行书《兰亭序》。
颜真卿的正楷为什么那么胖却有筋有骨呢?那是因为他将牛的精神吃掉,发挥到写字之中,后人将这种学习方法誉为“精神代入法”。颜真卿不单将牛的精神吃掉,也是天天无牛肉不欢之辈,后人为了纪念这位牛B冲天的书法家,遂搞了“颜氏炆牛肉”来,早几年还注册专利呢。
茶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载:颜真卿与怀素论书法,怀素称:“吾观夏云多奇峰,辄常效之,其痛快处,如飞鸟出林,惊蛇入草,又如壁坼之路,一一自然。”颜真卿谓:“何如屋漏痕?”怀素起而握公手曰:“得之矣!”
怀素有“草圣”之誉,是史上有名酒肉和尚,其中的肉就是牛肉,烹饪之法则是从颜真卿家中的厨娘那儿偷学来的。陆羽所说的他跟颜真卿论书,其目的就是偷这个烹饪牛肉之法。
怀素与颜真卿交往,不是书法,而是煮牛肉的方法,这也算是书法史上的趣闻了。两人心里想的是牛肉,口中所论却是书法——真虚伪!
史上还有一著名食品——东坡肉。这个也是以牛肉为主要食材的名菜。话说苏东坡被贬海南,因不习惯当地饮食,常因此牛肉满面,当地有个牛贩知道苏东坡是个大文豪,很想巴结一番。当他了解到此事后,便找天烧了一大锅牛肉,并在其中加了些苏东坡喜欢吃的辣椒,跟着邀请苏东坡去品尝一番。苏东坡口中快淡出鸟来了,自是欣然前往,并喝了个大醉。此事有诗为证: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史上关于牛肉与书法的事数不胜数,我所列具的事例仅属九牛一毛而已。《左传》有云:肉食者鄙。于是对史上文人爱吃牛肉之事往往避而不谈。然所谓酒肉不分家,述史者转了个小弯,以酒代肉,于是便有了文人爱酒之说,牛肉只能隐于酒中,声名不彰,读者只能从字里行间寻找蛛丝马迹,还原事实真相。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6-10-02 13:01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