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三月》和《四月》都唱春好。它们有相同的结构,前面是
自然或者人化自然的呈现,后面是哲理的凸显——寒冷中我开始醒来
(《晨光三月》)我要早起 趁空气还正潮湿 在黑暗中呼吸 令自己新鲜
(《四月》)。如两相比较,我更喜欢《晨光三月》。现在水有了,壶有
了,我就把《晨光三月》放在壶里煮一煮,看看味道如何?
fficeffice" />
晨光三月(1) |
|
雨稀拉拉地从草地上踏过去(2) 昨夜的风现在站成一棵灌木的形状(3) 它的根部(4) 尘埃铺在种子潮湿的表皮上(5) 寒冷中我开始醒来(6)
|
|
(1) 诗题,也是诗句,是背景。北半球的三月,是春情萌发的日子
(2) 有情趣。 雨像群小孩在草地嬉戏。稀拉拉是状物也是拟声
(3) 更有情趣。这风不是花落知多少的风。这风还有形状。风停了,
静静地站在那里的一棵灌木,它可能在看春的景象呢。我眼前
不是一棵而是一排一片灌木。
(4) 灌木从这里开始
(5) 铺满尘埃潮湿的种皮裂开,发出晶莹嫩绿,出于淤泥而不染?
(6) 当头棒喝,理趣迸发。晶莹嫩绿并不是春风春雨的结果,而是
寒冷中我开始醒来,在冬天开始蠢动,因为冬天来了,春天还
会远吗?那是生命的自觉,生活的自信。晨光三月也因为这生
命的自觉而益发灿烂。
对比这种子,惭愧啊。扪心自问我生活究竟是为了什么?
混混沌沌,我嘟唔知为乜。
茶煮好了,请尝尝,变味了吗?
谢谢hw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