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过庭在《书谱》中称:古质今妍。何谓质?何谓妍呢?按今天的角度来说,用来上山砍柴的刀就偏重质,而订制用来装饰的刀就偏重妍。尽管用来装饰的刀在用料更为上乘,但外相方面,让人一看便知。为了说明这一点,《书谱》中将钟繇的作品比作柴刀,王羲之则变成装饰刀。
孙过庭又称: 随着时代发展,书风也会不断迁移,由醇厚变为淡薄,由质朴变为华丽。可惜他没看到清代碑学的兴起,要不然,他就不会这么说了。
虽然印刷术源于铃印拓碑,但工程浩大成本高昂,活字印刷出现后才改变了这一点。孙过庭所处的时代,虽有印刷术,多限于民间的小打小闹,官方只偶尔为之,所以,孙过庭并未能体会到印刷术的发展会导致“馆阁体”盛行,来到近现代,因书写工具的变化,书风又产生了质变。由此可见,宏观上的书风变异,由社会因素所决定,并非一句“古质今妍”所能概括。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6-01-11 19:37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