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人书俱老”?从方召麐的书法作品中可看到答案。
在“人书俱老”一词中,人排在前,这个人在这儿所指的是人格或思想,书是指书写技巧, 老则指成熟。
孔子说: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在现代意义上,知天命意味着知进退,这才是思想成熟的体现。世间虽有思想早熟者,毕竟属于少数,而才华高绝者,虽在某个领域取得不凡的成就,并不意味思想成熟。人总是要经历过许多思想斗争并能作出总结,少犯或不再重犯类似的错误方堪称思想成熟,故孔子所说的知天命只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非特指人到了五十岁后才思想成熟,世间并不缺乏七八十岁的思想贫乏者。
书写技巧的锤炼,由于毛笔的特性和世俗所推崇的规矩,需要适合自身的方法和长时间的训练才能成熟。若撇开结字,在线条方面,根据毛笔的特性,必先熟悉中锋运笔,才能做到锋出八面。惟有掌握中锋运笔,才能在转折顿挫时灵活自如,有经验的人,稍为实验一下就可体会到这一点。至于结字问题,赵孟頫在《定武兰亭跋》称:结字因时相传。这有一定的道理,但亦离不开先从实用的端正开始,然后再寻求变化,并达到无论怎样变化重心不失的地步。这跟跳舞、武术之类一脉相通,并无特殊的地方。
写字运笔时知进退、识避让,用笔看似粗糙却又变化自如,这不是“人书俱老”还能是什么呢?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6-01-23 15:38重新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