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的本名叫“笄”。古代的女人们喜欢将头发挽成髻鬟,还要以簪钗贯连固定,以免髻鬟松散坠落,也就有了用簪的习惯。虽然发钗和作用与发簪一样,都用来插发,但发簪作成一股,发钗则作成双股,前人用折股钗譬喻笔法,大概取钗的转折处圆转有力之意。
因古人在前,故我们从文字上来理解笔法中的折股钗、屋漏痕等很容易,假若古人完全没有这方面的论述,我们会不会将用笔与物像联系起来呢?
在六书中,虽有象形之说,但未涉及到线条,其情形就如原始部落记录一头羊那般,只能画上一个像羊的符号,并未触及到线条美之中去。
亦因古人在对笔法的体悟作出描述,导致我们几乎无法在这方面进行创造,最终只能循着古人的道路去发现了。或是因此,赵孟頫才提出“用笔千古不易”吧。
[ 此帖被破烂的砂锅在2015-11-29 10:55重新编辑 ]